某污水处理一期工程中的提升泵房基坑施工方案.doc

某污水处理一期工程中的提升泵房基坑施工方案.doc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
资源大小:0.6 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某污水处理一期工程中的提升泵房基坑施工方案.doc

3.内框架(特别是单排内框架)和底层框架(条形或单独基础)的多层砌体建筑结构.对不均匀沉降很敏感.亦应专门调研。

建筑物的基础倾斜允许值

在对周围建筑物进行调查时,还应对各个不同时期的建筑物裂缝进行现场踏勘;在基坑施工前,对老的裂缝进行统一编号、测绘、照相,对裂缝变化的日期、部位、长度、宽度等进行详细记录。

(2)建筑物沉降监测

1)根据周围建筑物的调查情况,确定测点布置部位和数量。房屋沉降量点应布置在墙角、柱身(特别是代表独立基础及条形基础差异沉降的柱身)、外形突出部位和高低相差较多部位的两侧,测点间距的确定DBJ50/T-346-2020 无障碍设计标准,要尽可能充分反映建筑物各部分的不均匀沉降。

2)沉降观测标志和埋设

(3)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技术要求

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技术要求同地表沉降观测要求,使用的观测仪器一般也为精密水准仪.按二等水准标准。

每次量测提交建筑物各测点本次沉降和累计沉降报表;对连在一线的建筑物沉降测点绘制沉降曲线;对沉降量变化大又快的测点,应绘制沉降速率曲线。

(4)建筑物倾斜监测

测定建筑物倾斜的方法有两类:一类是直接测定建筑物的倾斜;另一类是通过测量建筑物基础相对沉降的方法来确定建筑物倾斜。下面介绍建筑物倾斜直接观测的方法。

高层建筑物的倾斜观测。必须分别在互成垂直的两个方向上进行。

通过倾斜观测得到的建筑物倾斜度,同建筑物基础倾斜允许值进行比较.比判别建筑物是否在安全范围内。

(5)建筑物裂缝监测

在基坑施工中,对已详细记录的老的裂缝进行追踪观测.及时掌握裂缝的变化情况,并同时注意在基坑施工中,有无新的裂缝产生,如发现新的裂缝,应及时进行编号、测绘、照相。

裂缝观测方法用厚10mm,宽约50~80mm的石膏板(长度视裂缝大小而定)。在裂缝两边固定牢固。当裂缝继续发展时,石膏板也随之开裂,从而观察裂缝继续发展的情况。

3.临近地下管线沉降与位移监测

(1)周围地下管线情况调查

首先向有关部门索取基坑周围地下管线分布图.从中了解基坑周围地下管线的种类、走向和各种管线的管径、壁厚和埋设年代,以及各管线距基坑的距离。然后进行现场踏勘,根据地面的管线露头和必要的探挖,确认管线图提供的管线情况和埋深。必要时还需向有关部门了解管道的详细资料,如管子的材料结构、管节长度和接头构造等。

(2)测点布置和埋设

1)优先考虑煤气管和大口径上水管。它们是刚性压力管.对差异沉降较敏感,接头处是薄弱环节;

2)根据预估的地表沉降曲线,对影响大的管线加密布点.影响小的管线兼顾;

3)测点间距一般为10~1 5m。最好按每节管的长度布点。能真实反映管线(地基)沉降曲线;

4)测点埋设方式有两种:直接测点和间接测点,直接测点是用抱箍把测点做在管线本身上;间接测点是将测点埋设在管线轴线相对应的地表。直接测点,具有能真实反映管线沉降和位移的优点,但这种测点埋设施工较困难,特别在城市干道下的管线难做直接测点。有时可以采取两种测点相结合的办法,即利用管线在地面的露头作直接测点,再布置一些间接测点;

(3)测试技术要求

1)沉降观测用精密水准仪,按二等水准要求:

①基准点与国家水准点定期进行联测;

②各测点观测为闭合或附合路线,水准每站观测高差误差Mo为±5mm,闭合差Fw为±√N mil (N为测站数)。

2)水平位移观测用2”级经纬仪,技术要求如下:

平面位移最弱点观测中误差M(平均)为2.1 mm.平面位移最弱点观测变形量中误差M(变)为±3.0mm;

3)为了保证测量观测精度.平面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应建立监测网,由固定基准点、工作点及监测点组成。

(4)监测资料

1)管线测点沉降、位移观测成果表(本次累计变化量);

(5)报警处理

地下管线是城市的生命线,因此对管线的报警值控制比较严格,上海地区的要求是:

当监测中达到下列数据时应及时报警:

1)沉降日变量3mm.或累计10mm;

2)位移日变量3mm,或累计10mm。

实际工程中,地下管线的沉降和位移达到此报警值后,并不一定就破坏,但此时业主、监理、设计、施工总包单位应会同管线部门一起进行分析,商定对策。

(编制监测方案时,要根据工程特点、周围环境情况、各地区有关主管部门的要求,对上述内容详细加以阐述。并取得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认可。工程监测多由有资质的专业单位负责进行。有关监测数据要及时交送有关单位和人员,以便及时研究处理监测中发现的问题。)

一、应急预案的方针与原则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保护人员安全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的方针,贯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持续改进”的原则。更好地适应法律和经济活动的要求;给企业员工的工作和施工场区周围居民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环境;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应急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帮助实现应急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体现应急救援的“应急精神”。

(一)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

本工程为污水处理一期工程中的提升泵房。该工程为构筑物,位于湖口县城南,铜九铁路东南面50米。该构筑物占地面积为195.84平方米,基坑成凸字形结构,基坑开挖最深处达9.2米,根据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需要进行临时性基坑支护。

地层结构按岩土层的岩性结构、工程地质特征等,自上而下可依次划分为:①素填土、②粉质粘土、③全风化砂岩、④强风化砂岩、⑤中风化砂岩。

(二)深基坑施工方案及支护方案

根据本工程的岩土工程条件、水文地质特点和周围环境情况,并经综合计算分析确定,决定分二级放坡开挖。采用喷水泥浆护坡,

为防止雨水渗透坡面土引起滑坡,在计划一级开挖面留置一米工作面上设置轻型井点降

水,(见附图)降水井间距为5米,井底伸至基底以下两米处。

第一级以1:1坡比开挖,挖深4.5米,二级开挖以1:0.7放坡开挖,挖深4.7米。因上半年疏于雨水季节,而开挖层土质比较干燥,为防止雨水渗透坡面土引起滑坡,一级开挖坡面二级开挖坡面采用喷水泥浆护坡,地下水位以下的坡面除喷水泥浆外,另加1000×1000间距分布打钢管锚桩滤水。

(三)、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图

图1 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图

根据本工程施工特点及复杂的地质情况,在辩识、分析评价施工中危险因素和风险的基础上,确定本工程重大危险因素是基坑坍塌、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附近建筑物倾斜、物体打击、高处坠落等。在工地已采取机电管理、安全管理各种防范措施的基础上,还需要制定基坑坍塌和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附近建筑物倾斜的应急方案。

从以上风险情况的分析看,如果不采取相应有效的预防措施,不仅给桥梁施工造成很大影响,而且对施工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

2)材料准备:开挖前准备足够优质木桩和脚手板,装土袋,以备护坡 (打桩护坡法),为防止基础出水,准备2台抽水泵,随时应急。

3)进行基坑支护方案的设计并进行论证,报监理审批。

4)深基础开挖,另一种措施是准备整体喷浆护坡,开挖时现场设专人负责按比例放坡,分层开挖,开挖到底后,由专业队做喷浆护坡,确保边坡整体稳固。

5)降雨量过大引起基坑坍塌的预防措施:

a基坑的周边砌筑30cm高的防淹挡墙,作为通常情况下的挡水设施;配备足够数量的草包,紧急时对基坑周围施做围堰,防止地面水大量流入坑内。

b配备两台水泵(其中一台备用),用于排除井下积水。

c施工现场仓库配备足够数量的潜水泵、泥浆泵。

d及时获取天气信息,预先做好准备工作。

e在进行现场平面布置时,考虑适当加大明排系统的能力,并加强管理保持其畅通。

6)基坑开挖过程中的监测及监控要求

①监测前编制系统的监测实施方案并报有关单位批准后方可进行监测。

②监测基准点设置3个,均设置在基坑边线30米以外,必须可靠、稳定和牢固。

③沉降和基坑坡顶位移测量采用全钻仪进行,要求仪器精度符合基坑监测要求。

④监测项目在基坑开挖前应测得初始值,且不应少于两次。基坑开挖过程及基坑使用初期,每天监测2次,位移及变形稳定后每天监测1次,直至基础工程施工结束。特殊情况下加密监测。

a桩顶或坡顶的水平位移达到开挖深度的3‰;

b桩顶或坡顶水平位移突然加大;

c锚杆杆体应力突然增大或松弛;

d锚杆拉力超过设计拉力。

6)基坑周围采用一排搅拌桩形成止水帷幕挡水,坑内采用管井降水的方法处理地下水。

当支护结构系统位移量过大时,应停工开挖施工。当出现边坡失稳或坍塌现象时,应采取土包或其它材料反压加固坡脚,以防事态发展,并尽可能在坡顶削坡减小荷载,必要时回填。

1)防渗水技术措施。及时有效地处理渗水问题是支护的关键所在。针对局部土层不均,孔隙率及渗透性具有一定的特点,则在开挖过程中,局部地段可能由于帷幕封闭不严渗水量较大,产生预料不及的情况渗水时,对基坑内的渗水采用明排的方法进行排水。

3)当坑底渗水(或涌水)严重时,应在坑底距离坑壁适当位置设置排水沟将水引流至集水坑中抽排至地面,以保证坑底干燥,以确保边坡稳定。

5)土方挖至设计标高时,为防止地下水和较弱土层上涌,应及时做混泥土垫层,以便将坑底封死。

6)局部坑壁位移过大,坑边出现裂隙。开挖前,应预先设立观察点,对基坑变形进行监测。严格控制坑壁变形值在允许范围内,如变形超过允许范围,应暂时停止开挖,可采用在相应位置适量设置预应力锚杆和外层拽拉加固等技术措施。阻止变形扩大,确保边坡稳定和周围建筑物﹑道路安全,对地面开裂等情况及时封闭,防止雨水渗入。

7)对坑壁可能出现的局部滑塌处理。如土层因流砂严重引起的局部滑坡应首先查明原因,消除产生滑坡因素,同时进行修补加固,一般可在塌方处口部打垂直锚管和焊接横向网筋,将边坡外积石块回填充实,并及时喷射混泥土面层,重新打入部分摩擦锚杆。

8)做好应急措施准备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做好作业人员﹑机具和器材等方面的应急准备,如发生坑壁失稳征兆或过量过大时,可立即实施补强加固施工。

1)应急力量的组成及分布: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项目部成员。

2)应急设备、物资准备:现场灭火器、医疗设备、救护车辆充足,药品齐全,各施工小分队配有对讲机。

副组长:主管施工生产的副总经理

总工程师

成员: 安质部 工程部

工 会 公安处

劳资部 社保部

设备物资部

通讯联络组 组长:

技术支持组 组长:

抢险抢修组 组长:

医疗救护组 组长:

后勤保障组 组长:

1)决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重大紧急事故,要求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帮助并实施场外应急计划,在不受事故影响的地方进行直接控制;

4)与场外应急机构取得联系及对紧急情况的记录作出安排;

5)在场(设施)内实行交通管制,协助场外应急机构开展服务工作;

6)在紧急状态结束后,控制受影响地点的恢复,并组织人员参加事故的分析和处理。

副组长(即现场管理者)职责:

1)评估事故的规模和发展态势,建立应急步骤,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减少设施和财产损失;

2)如有必要,在救援服务机构来之前直接参与救护活动;

3)安排寻找受伤者及安排非重要人员撤离到集中地带;

4)设立与应急中心的通讯联络,为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建议和信息。

1)确保与最高管理者和外部联系畅通、内外信息反馈迅速;

2)保持通讯设施和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3)负责应急过程的记录与整理及对外联络。

1)提出抢险抢修及避免事故扩大的临时应急方案和措施。

2)指导抢险抢修组实施应急方案和措施。

3)修补实施中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存在的缺陷。

4)绘制事故现场平面图,标明重点部位,向外部救援机构提供准确的抢险救援信息资料。

1) 设置事故现场警戒线、岗,维持工地内抢险救护的正常运作。

2) 保持抢险救援通道的通畅,引导抢险救援人员及车辆的进入。

3) 抢救救援结束后,封闭事故现场直到收到明确解除指令。

1)实施抢险抢修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并不断加以改进。

2)寻找受害者并转移至安全地带。

3)在事故有可能扩大进行抢险抢修或救援时,高度注意避免意外伤害。

4)抢险抢修或救援结束后,直接报告最高管理者并对结果进行复查和评估。

1)在外部救援机构未到达前,对受害者进行必要的抢救(如人工呼吸、包扎止血、防止受伤部位受污染等)。

2)使重度受害者优先得到外部救援机构的救护。

3)协助外部救援机构转送受害者至医疗机构,并指定人员护理受害者。

1)保障系统内各组人员必须的防护、救护用品及生活物质的供给。

2)提供合格的抢险抢修或救援的物质及设备。

应急资源的准备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项目部应根据潜在事性质和后果分析,配备应急救援中所需的消防手段、救援机械和设备、交通工具、医疗设备和药品、生活保障物资。

主要应急机械设备储备表

为全面提高应急能力,项目部应对抢险人员进行必要的抢险知识教育,制定出相应的规定,包括应急内容、计划、组织与准备、效果评估等。公司每年进行两次应急预案指导,必要时,协同项目部进行应急预案演练。

项目部应事先与地方医院、宾馆建立正式的互相协议,以便在事故发生后及时得到外部救援力量和资源的援助。

图2 应急事故发生处理流程图

(4)遇到紧急情况,全体职工应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主动积极地投身到紧急情况的处理中去。各种设备、车辆、器材、物资等应统一调遣,各类人员必须坚决无条件服从组长或副组长的命令和安排,不得拖延、推诿、阻碍紧急情况的处理。

(5)在整个施工阶段要从人员、设备、材料和制度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一旦遇到险情能迅速投入抢险工作。

(6)对于雨季施工,要及时了解天气信息遇到暴雨天气要委派专人值班,掌握施工现场情况并及时汇报

①基坑开挖引起地面不均匀沉降,引起附近建筑物的倾斜的指挥与控制

当发现附近建筑物倾斜达到警戒值1%时或沉降速度达到0.1mm/d时,采取的措施为:

a立即停止基坑开挖,加强基坑支护,措施为增加锚杆数量,将锚杆间距加密为500mm;情况较差时,先采用φ600钢管临时立柱进行支顶,间距为1.0m。

b地面加强措施为在基坑周边5.0m范围内采用注浆进行加固土体,地面注浆材料采用纯水泥浆,注浆压力0.5~1.0Mpa,土体加固深度为8.0m。

c邀请有关专家或加固研究所共同制订建筑物的纠偏方案并组织实施。

②突降大雨或暴雨时,立即起动备用水泵抽水,并安排专人不间断观察基坑的稳定情况。

③基坑坍塌事故的指挥控制

以确保人员的安全为第一,其次是控制材料的损失。紧急救援关键是速度,因为大多数坍塌死亡是窒息死亡,因此,救援时间就是生命。此外要培养施工人员正确的处险意识,凡发现险情要立刻使用事故报警系统进行通报,紧急救援响应者必须是紧急工作组成员,其他人员应该撤离至安全区域,并服从紧急工作组成员的指挥。

急救知识与技术 鉴于深基坑坍塌事故所造成的伤害主要是机械性窒息引起呼吸功能衰竭和颅脑损伤所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衰竭,因此紧急工作组成员必须熟练掌握止血包扎、骨折固定、伤员搬运及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与技术等。

安全保卫小组应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实施交通管制,维护现场治安秩序。

疏散人员工作要有秩序的服从指挥人员的疏导要求进行疏散,做到不惊慌失措,勿混乱、拥挤,减少人员伤亡。

项目部办公室为项目部各信息收集和发布的组织机构,人员包括,办公室届时将起到项目部的煤体的作用,对事故的处理、控制、进展、升级等情况进行信息收集,并对事故轻重情况进行删减,有针对性定期和不定期的向外界和内部如实的报道,向内部报道主要是向项目部内部各工区、集团公司的报道等,外部报道主要是向地铁总公司、监理、设计等单位的报道。

充分辩识恢复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当安全隐患彻底清除,方可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七、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公司和项目部对应急预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评审,针对施工的变化及预案中暴露的缺陷,不断更新完善和改进应急预案。

第七部分 雨季施工措施

1、场地排水:在基坑内沿四周挖砌排水沟、设集水井,排水沟布置在地下室轮廓线以外,排水沟边缘应离开坡脚0.3米,沟底比基坑低0.5米,坡度0.2%;集水井设置在基坑四周及四角上,集水井底比排水沟底0.8m,集水井内投入碎石砾料,作为滤水隔沙之用。排水采用大扬程的潜水泵,抽出的积水应排至基坑以外地面排水系统,防止乱排产生回渗。保证施工现场水流畅通,不集水,四邻地区不倒灌。

2、做好生活区的下水管道和雨水井,用水应有固定排放途径,保证雨后不陷、不泥泞、不存水LY/T 1690-2017标准下载,避免浸泡边坡。

3、暴露的土工作面防止雨水直接冲刷,遇雨时可覆盖塑料布。

4、现场存储的钢材做好防雨水锈蚀的准备。

5、机电设备要经常检查接零、接地保护,所有机械棚要搭设严密,防止漏雨,随时检查漏电装置功能是否灵敏有效。

6、浇注砼前,在随时掌握天气预报,尽量避开大雨JCT2375-2016 玻璃纤维增强树脂中空采光板,施工地点要准备大量防水布,以备浇筑时遇雨进行覆盖。

7、现场配备5台左右的备用潜水泵,遇大雨时及时抽水。

8、为避免因降水而造成周围路面及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出现裂缝或其他严重后果,在施工前及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建筑外、路面附近的沉降观测,做定期观测记录。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