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某校加固专项施工方案[1]水准仪(DSZ2+FS1):一套
碳纤维布加固的施工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原构件表面处理→备料、卸荷、配胶→粘贴→固化、养护→检验。
消除被加固构件表面的剥落、酥松、蜂窝、腐蚀、裂缝等劣化混凝土,使露出混凝土结构层,并用找平胶将表面修复平整。
框剪结构教学楼及附属工程高支模施工方案.doc按设计要求对裂缝进行灌浆或封闭处理。
被粘贴混凝土表面应先进行打磨平整,除去表面浮浆、尘土、油渍和污垢,直至完全露出结构新面。
若粘贴面湿度较大,在粘贴面尚需进行人工干燥处理;
用滚筒刷将底层树脂均匀涂抹于混凝土表面。待树脂表面指触干燥时即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
混凝土表面凹陷部位用找平材料填补平整,且不应有棱角;
待混凝土表面清理干静后采用滚刷浆底层树脂均匀涂抹于混凝土,表面指触干燥后即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
按设计要求的尺寸裁剪碳纤维布;裁剪好的碳纤维布必须成卷状妥善摆放,不得展开铺在地上。
配置浸渍树脂并均匀涂抹于所要粘贴的部位;
粘贴碳纤维布,用一次性软毛刷或滚筒沿纤维方向多次涂刷、滚压,挤除气泡,并使胶水充分浸透纤维布。涂刷时不得损伤纤维布。
在开始施工前,应确认碳纤维片材及配套树脂类粘结剂的产品合格证、产品质量出厂检验报告及相关测试报告,各项指标应符合规程规定及设计要求。
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对结构进行修复或加固时,应严格按规程有关条款进行各工序隐蔽工程检验与验收。
碳纤维片材实际粘贴尺寸和数量不得小于设计要求,用钢尺测量碳纤维粘贴位置偏差不得大于10mm,角度偏差不得大于5O。
碳纤维与原有结构物的粘结必须密实。总的有效粘结面积不应低于95%。
碳纤维片材与混凝土的粘结质量可用小锤轻轻敲击或手压碳纤维片材表面方法来判断,每平方米碳纤维布内空鼓数量不得超过10个。当碳纤维布的单个空鼓面积小于1000mm2时,可用针管注胶的方式进行补救,当碳纤维布的单个空鼓面积大于1000mm2时,宜将空鼓处的碳纤维片材切除,重新搭接贴上同等型号的碳纤维片材。
每个构件测得的异常点不应大于总测点的5%。如大于5%,则需对所有加固区域进行检测,记录所有异常区域,并对所有异常区域进行有效处理。
底胶层厚度不应大于2mm,碳纤维布层间胶厚度不应大于1mm。
如对现场施工质量或粘结剂质量有怀疑时,可在现场进行正拉粘结试验,破坏面应发生于混凝土,不得发生于粘结面。
粘钢材料钢板采用L75×5角铁及4mm厚钢板,粘结剂采用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
外粘钢结构加固的施工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混凝土表面的处理:清除混凝土粘贴面上的浮灰、尘土、油渍和污垢,若表面有蜂窝、裂缝,并将原构件截面的棱角打磨成半径r≥7mm的圆角。
对钢板整平、除锈和糙化处理;
沿梁、柱轴线方向每隔一定距离用扁钢制作的箍板或缀板与角钢焊接,箍板与缀板在胶粘前与加固角钢焊接;
配制时,应检查拌和容器的清洁,不能有水渍,油渍和灰尘,也不得将剩胶混入再拌;
每次拌和的重量以500克为宜,按同一方向搅拌至肉眼观察无丝状,无色差;
拌好的粘结剂应在40分钟内使用完毕,过时不能再用;
严禁在室外及灰尘较多处拌和;
配制好的粘结剂,灌入安装好的钢板或角铁与混凝土表面
②外粘型钢的胶缝厚度控制在3mm~5mm,局部允许有长度不大于300mm,厚度不于8mm的胶缝;
外包钢件安装灌浆后,在表面抹一层25mm的M10水泥砂浆,为便于粉刷,型钢表面应外包一层20#10×10钢丝网。
钢结构粘结剂通过国家安全性统一检测的A级胶测试;
钢结构粘结剂通过国家毒性检验;
钢结构粘结剂通过国家安全性统一检测的湿热老化性检验;
所用材料有质量保证书和检验合格证书。
按施工工艺特点制定质量控制体系;
对工程质量较重要的,容易发生差错的工序和环节设置质量控制点,第一道工序不合格的,不得进入下道工序。全工程实行三级验收制度,即:班组100%自检,施工员100%核验,质检员随机抽检;实行质量否决权。当进度与质量发生矛盾时,进度服从质量;
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与质量标准,认真填写各种原始记录表格,其他各种原始资料,对原始资料的收集要做到及时、准确、完整。对已收集的原始资料要及时装袋,认真保管,妥为保存。
植筋采用的植筋胶符合国家对A级胶的劈裂抗拉强度,抗弯强度和抗压强度等性能的要求。
植筋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钻孔:钻孔直径D与植筋直径的匹配应符合规范要求,为了保证孔内胶的饱满,钻孔可与面成一角度;
清孔:用压缩空气清孔,清理工作应至少进行三次;
往孔内灌粘结剂,粘结剂用量以插入钢筋后有少许浆液溢出为宜;
植筋,在粘结剂完全固化前,不得触动所植钢筋;
植筋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严格采用核准的植筋胶进行施工;
钻孔直径D等于植筋直径加2~4mm,孔深不小于15d;
植筋胶应随用随配,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的配合比进行调配,并材料说明书中的时间用完;
应做好植筋记录,根据业主、监理、设计确定的抽检方法进行测试,钢筋置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同时设计人员进行处理
根据设计要求,需对梁、柱采用加大截面法进行抗震加固新增混凝土梁、柱。
由建设单位派人清理有关的装修和设施;
定位:根据设计图纸,定出加固柱、新增梁位置;
工艺流程:定位放线→清理、凿毛→主筋、箍筋植筋→清洗表面→钢筋绑扎、验收→喷刷界面剂→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筑→养护、拆模。
混凝土构件施工工艺及相关要求
对原构件存在的缺陷清理至密实部位,并将表面凿毛或打成沟槽,沟槽深度≥6mm,间距不应大于箍筋间距,被包构件的棱角需凿去,同时除去浮渣,与新浇砼接触的其他结构面(基础顶面、梁板底面)作相应处理。
先施工加大截面基础梁中加大翼缘部分及新加基础梁,其中施工新加基础梁需预留好桩孔。
加大截面基础梁及新增基础梁纵筋和箍筋与原砼基础梁交接处均采用值筋进行连接。
加大梁截面时,梁中纵筋的两端采用植筋法植入,两端支座内并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梁套的箍筋应植入梁或楼板内。
梁箍筋加密区长度按规范执行。
采用植筋方式埋设U形箍时,采用锚固专用的结构种植胶。
对原构件存在的缺陷清理至密实部位,并将表面凿毛或打成沟槽,沟槽深度≥6mm,间距不应大于箍筋间距,被包构件的棱角需凿去,同时除去浮渣,与新浇砼接触的其他结构面(基础顶面、梁板底面)作相应处理。
加大框架柱截面时,框架柱下端浇筑到底板顶面,底部纵向钢筋采用植筋法全部植入基础梁内,并满足锚固要求,上端在框架梁和楼板处植筋锚固。
柱箍筋加密区长度按规范执行。
采用植筋方式埋设U形箍时,采用锚固专用的结构种植胶。
模板工程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结构尺寸的正确与否,平整度、垂直度、标高等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的,故必须对模板材料;模板成形;模板及其支撑的强度、刚度、稳定性、隔离剂、模板拆除等环节严格把关,必须步步达到设计与规范要求。
模板采用厚度为1.8cm建筑模板,支撑采用50×100木方。
模板及其支撑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要求
模板的强度就符合设计要求,以防模板变形甚至破坏,在浇砼时防止爆模而影响质量;模板的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以防止模板产生挠曲变形;模板的稳定性应达到要求,以防倒塌,造成质安事故。
模板的支撑也须在强度、刚度、稳定性上达设计要求,支撑立杆的间距、连系杆、剪刀撑的布置等应符合规范要求,必须时须进行设计,计算荷载除应能承受新浇砼重量、模板自重,侧向荷载,施工荷载外,同时也应根据该部位施工情况考虑,当本层结构强度未到时,支撑系统须承受部分,其上层施工静活荷载。另外支架必须有足够的支承面积,支承部位的基础也应计算其强度,严禁支在冻土或松土上,同时支承基础必须要有良好的排水措施。
模板的断面尺寸、标高、垂直度等应在设计、规范允许偏差范围内。一般轴线位移<5mm、标高<±5mm、每层垂直度<3mm、表面平整度<5mm,截面尺寸<±5mm,预埋件中心线位移<3mm。
模板表面清理后,其上隔离剂不能漏刷,并应选用对钢筋砼无损害、易脱离的隔离剂。
模板的拆除要根据气温及构件传荷方式等来定,一般等结构强度达75%后方可拆除,特殊部位,则应达100%强度后方可拆除。应具备的技术资料内容:模板及支撑设计及技术复核等。
产品出厂质量证明、合格证、试验及复试报告等相关资料。机械性能、化学成分、可焊性等须符合规范要求。规格、型号、化学成分、力学性能须符合设计要求。复核的数量、规格、次数应符合规范要求,只有测试合格后方可用于本工程。
钢筋应按等级、规格分类堆放,并没有标牌,注明其情况。使用前钢筋要清污、调直、除锈、有严重片状老锈的钢筋严禁使用。
施工中钢筋配制、绑扎与安装要求
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锚固长度应根据设计图纸进行配制,若有变更,则按变更通知办。同时应按8度抗震规范进行操作。
d>22时,宜采用焊接连接。同一钢筋焊接及绑扎接头在30d范围只能有一个,同一截面受拉区接头应<于该钢筋截面的50%,受压区则<25%。绑孔接头搭接长度>35d;帮条焊、搭接焊单面焊时搭接长度≥10d,双面焊时≥5d,且搭接焊应保证两钢筋在同一轴线上,但在任何情况下,受拉区不小于300㎜,受压区不小于200㎜。
钢筋的绑扎搭接处,应在中心用铁丝扎牢,有绑扎搭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积为:受拉区不超过25%,受压区不超过50%。
骨架的高度、宽度偏差<±5mm,骨架的长度偏差<±10mm,焊接预埋件中心线偏差<±5mm。钢筋的保护层垫块厚度应正确,垫块分布应足够且均匀,防止钢筋碰模,不得有变形、松脱。
箍筋的弯钩角度为135°,弯钩平直部分长度>10d,在主筋搭接处箍筋间距不大于100㎜。
钢筋的保护层应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垫块、马凳的数量、间距、厚度应便钢筋有不挠曲、不碰模为原则。对于悬臂板的表面主筋,施工时不得踩下,故须有足够的垫块或小马凳。
电焊工必须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钢筋施工中班组应先进行自检、互检,然后由质量员进行复检,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钢材、焊条(剂)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复试报告、焊接试验报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等。
砼采用商品混凝土,加大截面基础梁、柱、新增基础梁C35;
应防止产生离析现象,坍落度和含气量的损失。同时防止漏浆,拌好的砼要及时浇灌,浇灌前若发生的泌水离析现象,应加入适量的原水灰比的水泥浆复拌均匀,方可浇浇灌。
浇捣前应对模板、钢筋作检查,并准备好防雨、防署、防寒、排水等措施。清除杂物,模板应事先浇水湿润。
浇捣时自由倾落度超2m时,宜采用溜槽、溜管,以免离析产生。浇灌顺序和间隔时间应合理安排,不应超过砼的初凝时间。
浇筑厚度应与振捣方式相适应。振动棒严禁搁在钢筋上振捣。
若浇砼后,模板已变形、移位,则须立即采取加固措施。浇砼终凝后应防止震动。
砼的表面应无蜂窝、孔洞、露筋等现象,其表面平整度偏差应≤5mm,截面尺寸偏差≥5mm,≤8mm,层高偏差≤±10mm,轴线位移≤8mm。
砼的养护应注意浇水、保温、保湿工作。养护至砼达一定强度后,方可拆模。
砼进行试验及复试,提交砼试块报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等。
对构件加固前及加固中药采取有效支撑防护措施等安全措施,防止结构构件出现进一步破坏。
施工前,应最大限度移动和卸除原构件的部分荷载。
对梁柱等结构开裂、破损、露筋处先进行修补,具体做法按现场实际情况协商处理。
悬挑构件需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方可拆除支撑。
(1)设置安全员负责安全施工
(2)进入施工现场须戴安全帽并备好其他有关安全设施
DB34/T 3754-2020标准下载(3)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次序进行施工
(4)配制粘结剂用的原料应密封贮存,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5)粘结剂配制和使用场所,必须保持通风良好
(6)加强经常性安全教育,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
(1)各种材料整齐堆放,便于使用和管理
(2)保持场地情节,避免环境污染
(3)按文明生产要求CECS 366-2014 乡规划标准(附条文说明).pdf,组织实施生产
(4)由于施工区域位于住宅区,严格按业主的文明施工要求,禁止进入的区域不进,在制定的生活区域活动
(6)验收合格、资料齐全、清理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