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吨落锤试验台设备基础工程专性施工方案

12吨落锤试验台设备基础工程专性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51.20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12吨落锤试验台设备基础工程专性施工方案

Φ50钢管横撑:间距不大于600mm。

Φ50钢管:埋入底板混凝土300mm,稳定支撑体系。

、先安装底板侧模:基地垫层部位应进行找平,然后进行支模。模板安装时,临时用支撑撑住,用线锤校正模板的垂直,然后再将两端头拉通线,校正其模板是否在一条线上,校正模板后,进行斜撑的固定(斜撑固定在基础外侧的斜坡上,并在底部加设木板垫块,防止斜撑移位涨模),并对斜撑进行拉结固定,保证其稳定性,在浇筑混凝土底板时在侧模外底部用水泥砂浆抹个斜角,以防底部漏浆。

、安装侧壁外模板和内模板:外模支撑与底板外模支撑相同。内模板支撑:在底板混凝土浇筑时,预埋支撑件,并在中心部位预埋两根钢管,埋深30cm以上,支设模板时,将斜撑底部固定在支撑件上,横撑支撑内模并与立管固定,以加强支撑稳定性。拉杆施工时,要保证螺栓不滑丝,逐个检查,如发现不合格的立即更换。

、模板的拆除:等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值后即可拆除模板,模板拆除时要保证其表面及其棱角不受损伤,要依照“从上到下DB15T 1652-2019 苏木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范.pdf,从左到右”的原则拆除,拆除的钢管、木方及模板要分类堆放。

本工程垫层以上结构根据设计要求采用C30普通混凝土,考虑到结构体积比较大,现场搅拌质量无法保证,所以采用商品混凝土进行浇筑。

在混凝土搅拌前,首先应将施工场地平整,并将施工用料规整,宜不影响混凝土运输车的工作,在施工高峰期的时候派专人管理指挥,以免车辆拥挤堵塞。

②混凝土要以最少的转载次数和最短的时间,从搅拌站运至浇筑地点,混凝土从搅拌站搅拌机中卸出到现场搅拌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得超过90min。

从搅拌运输车的运卸的混凝土中,分别取1/4和3/4处试样进行塌落度试验,两个试样的塌落度之差不得超过3cm。

在暴热天气运送混凝土时,容器应加以遮盖,以防进水或水分蒸发。

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如混凝土拌合物出现离析和分层现象,应禁止浇筑,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搅拌。

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时,应检测其稠度,所测稠度值是否满足施工要求。

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时的温度,最高不宜超过35°,最低不宜低于5°。

②由于混凝土体积比较大,一次性浇筑难以满足施工质量,所以分两次浇筑,先浇筑底板后浇筑侧壁混凝土,施工缝位于底板水平面。a、底板浇筑时,先从长边的一段向另一段进行浇筑,每层400mm左右,每层皆从一边向另一边浇筑,当第一层全部浇筑完毕,在初凝前回来浇筑第二层,如此逐层进行,直至全部浇筑完毕。在浇筑到预埋钢板部位时,控制好浇筑速度,防止预埋钢板偏移。b、浇筑侧壁混凝土时,应在施工缝部位铺上10-15mm厚的水泥砂浆一层,其配合比和混凝土里的砂浆成分相同,然后沿周边分层进行浇筑混凝土,每层的厚度控制在500mm左右,当第一层浇筑完毕后,在初凝前回到断头再依次浇筑第二层混凝土,依次施工至顶面标高处。

由于基坑较深,和施工现场活动范围较小,所以现在暂定两种方案:泵车输送和溜槽浇筑。

在浇筑过程中,如发现混凝土的拌合物的稠度和均匀性发生变化应立即停止换下一辆运输车。

浇筑混凝土时,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要立即停止浇筑,并经已浇筑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毕。

由于钢筋布置较密,所以采用两台30型振捣棒进行振捣,另外备用一台,在浇筑过程中由专业振捣工人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要防止上一层混凝土盖上后而下层混凝土仍未振捣,造成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所以振捣时,要快插慢拔,振捣棒做每米标志以控制振捣棒插入深度,振捣棒须插入其下面一层50mm。振捣点之间间距为450mm,振捣时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漏振。每一插点要掌握好振捣时间,一般为20~30s,过短不易振实,过长可能引起混凝土离析,振捣工要求认真负责,仔细振捣,边角处要多加注意。

本基础基础属于大体积混凝土需对混凝土进行测温。

①采用玻璃温度计测温。采用外径φ38的铁管,铁管底部需焊上铁板,上部用木塞塞紧,以防水浸泡。测温为1~2小时一测,连续测温不少于12天,尤其注意3天~5天的测温,这时温升达到或接近最高峰值,在砼施工过程中每个4小时侧一次。(详见附图测温点位图和测温记录表)

②砼浇筑后及时进行砼的测温工作,全面了解混凝土在强度发展

过程中内部的温度状况,并且根据温度梯度变化情况可定性定量的指导施工,防止温度裂缝出现。根据土建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和施工经验,实测的内部中心与表面的温差值宜控制在25℃以内。

③根据平面尺寸。厚度的情况,合理、经济的布设测温点,并绘出测点布置图,指派专人进行混凝土的测温工作。

④应按规范规定的时间间隔测温,每次测温后应立即汇总整理出混凝土内温度场与温差数值,提供给技术部门,以指导现场施工。

养护是混凝土施工过程的关键性工作,养护的目的是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及降温速度,促进混凝土强度的正常发展和防止有害裂缝的产生。应根据气候条件采取控温措施,并按需要测定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将温度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以内。温差应控制在25℃的范围内。保温是为了保持混凝土表面温度不至过快散失,减小混凝土表面的温度梯度,防止产生表面裂缝,亦可充分发挥混凝土的潜力和材料的松弛性。使混凝土的平均总温差所产生的拉应力小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防止产生贯穿裂缝。保温的作用是使尚在混凝土强度发展阶段,潮湿的条件可防止混凝土表面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亦可使水泥的水化顺利进行,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对混凝土面,在混凝土表面抹平后应立即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对混凝土进行保湿养护,以防止水分蒸发过快产生干缩缝。根据温度情况可在塑料薄膜上覆盖麻袋片,进行保温养护。温差过小,或降温不利时,可采用用水浸透保温层,增大导热系数的方法,控制温差和降温速度。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准备采用塑料薄膜布,顶部再覆盖一层麻袋片进行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并且表面抹平时在其表面铺设一层塑料薄膜布,将其敞露的部分覆盖起来,再在其上面覆盖一层麻袋片防止薄膜布损坏,同时两者都可以保证混凝土在不失水的情况下得到充分的养护,其优点是不用浇水,操作起来也比较方便,能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但应保持薄膜布内有凝结水。

混凝土强度没达到1.2MPa前,不得在其上面进行施工作业。

钢筋有进场合格证、厂家质量检验单、试验室复试报告。

模板有进场合格证和检验报告。

底板混凝土留置一组标养混凝土试块,一组同养混凝土试块;侧壁混凝土浇筑留置两组标养混凝土试块,两组同养混凝土试块。

①各种原材料均应有有效的质量证明且必须经过复试。

②各种计量器具均应有合格证明并定期复核。

③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和措施,符合设计和关施工规范、标准的要求。

④做好模板尺寸及外观的检验,做好模板工程的预检记录。

⑤模内清理干净,净水冲洗,钢筋避免油迹和灰迹污染。

⑥施工员在施工前,编制详尽分项工程施工交底,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向各级班组进行设计要求、允许偏差的交底。

1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及标准,坚持安全生产的“谁主管、谁负责”和“群管群治”的原则,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2从项目经理到员工责任明确,实施安全生产目标管理,逐级签订安全责任状。项目经理对安全生产负总责;施工员是各项管理制度及措施的执行者,对分管的分部(分项)工程全过程的生产安全负责;专职安全员是现场安全生产具体管理者,对日常安全管理工作负责,起到安全工作指导、监督、检查作用。其它各类人员分别对本岗位的安全负责。

3、对新进场工人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结合工地特点,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知识及规范规程方面的培训,未经培训和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操作。定期对特殊工种人员进行初(复)审培训考核工作,坚持持证上岗。

5、严格执行建设部颁发的“一标五规范”。

7、施工中,支拆模板、绑扎钢筋、浇注砼等工序,搭设稳固的操作架及平台,操作人员不得踩在钢筋或架体上作业。

8、模板安拆中,模板及支撑架工具按量分散堆放,在距离基坑边2米范围内,分段有序安拆。

9、电(气)焊接金属时,所使用的电(气)焊机具,必须绝缘良好,防护装置齐全有效。施焊时,焊工及配合人员正确使用个体防护用品,避免造成触电、灼伤。

10、本工程采用钢管脚手架,各类落地脚手架及模板支撑架基础必须整(夯)平垫实,纵横向杆件间距一致,支撑稳固。

12、移动性临时用电线路和使用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必须架空,不得拖地或直接缠绕在金属架上;地下室及楼梯间等阴暗潮湿处照明使用行灯变压器,安全电压为24伏以下;现场入楼配电,须按区段(分层)设置分配电箱及开关箱,不得使用分配电箱代替开关箱控制设备。

1、编制依据………………………………………………………1

2、工程概况………………………………………………………1

3、施工准备、施工顺序…………………………………………1

4、主要施工方法…………………………………………………2

SJG 78-2020 政府投资公共建筑工程BIM实施指引.pdf5、质量保证措施…………………………………………………8

6、安全保证措施…………………………………………………9

8、附图(模板支设图)

8、附图(测温点位图)

9、附表(测温记录表)

GB 50012-2012 Ⅲ、Ⅳ级铁路设计规范.pdf10、附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12吨落锤试验台设备基础工程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