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工程防水施工工艺标准(第3章

排水工程防水施工工艺标准(第3章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74.24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排水工程防水施工工艺标准(第3章

(3)集水管的埋设深度及坡度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4)渗排水层的构造及盲沟的构造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5)渗排水层的铺设应分层、铺平、拍实。

3.1.5.4职业健康安全关键要求

(1)落实安全责任土地整理施工组织设计3,实施责任管理,做好安全教育及检查。

(2)制定各种特种作业的安全及防护措施(如电焊作业、爆破作业)。

3.1.5.5环境关键要求

(1)在进行施工渗排水及盲沟施工时,随时注意观测周围环境的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避免造成周围土层移动、水土的流失及临近建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的变形或损伤。

(2)现场施工管理应遵守国家及地方政府的环保政策及规定。接受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

3.1.6.1工艺流程

基坑开挖→砌保护墙→滤水层→装渗排水管→分层铺设渗排水层→铺抹隔浆层→施工防水结构→施工散水坡。

沟槽开挖→铺设滤水层→设置滤水篦子。

沟槽开挖→放线回填→施工分隔层→滤水层→铺设排水管→滤水层→分隔层→回填土。3.1.6.2操作工艺

(1)渗排水工程(构造见《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中图6.2.2)

1)基坑挖土,采用人工或小型反铲PC—200进行。应依据结构底面积,渗水墙和保护墙的厚度以及施工工作面,综合考虑确定基坑挖土面积。基底挖土应将渗水沟成形。

2按放线尺寸砌筑结构周围的保护墙。

3)与基坑土层接触处,用5—10mm小石或粗砂做滤水层,其总厚度为100—150mm。

4)沿渗水沟安放渗排水管,管与管相互对接处应留出10—15mm的间隙,在做渗排水层时,将管埋实固定。渗排水管的坡度应不小于1%,严禁出现倒流现象。

5)分层设渗排水层(即20—40mm碎石层)至结构底面。分层铺设厚度不应大于300mm。渗排水层施工时每层应用平板振动器轻振压实,要求分层厚度及密实度均匀一致,与基坑周围土接触处,均应设粗砂滤水层。

6)铺抹隔浆层,以防结构底扳砼在浇注时,水泥砂浆填入渗排水层而降低结构底板砼质量和影响渗排水层的水流畅通。隔浆层可铺油毡或抹30—50mm厚的水泥砂浆。水泥砂浆应控制拌合水量,砂浆不要太稀,铺设时可抹实压平,但不要使用振动器,隔浆层可铺抹至墙边。

7)隔浆层养护凝固后,即可施工防水结构,此时应注意不要破坏隔浆层,也不要扰动已做好的渗排水层。

8)结构墙体外侧模板拆除后,将结构墙体至保护墙之间的隔浆层除净,再分层施工渗水墙部分的排水层和砂滤水层。

9)最后施工渗排水墙顶部的保护层或砼散水坡。散水坡应超过渗排水层外缘且不小于400mm。

(2)盲沟排水工程(构造图见《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中图6.2.3)

1)按盲沟位置、尺寸放线、采用人工或小型反铲PC—200开挖,沟底应按设计坡度找坡,严禁倒坡。

2)沟底审底、两壁拍平,铺设滤水层。底部开始先铺粗砂滤水层厚100mm;再铺小石子滤水层厚100mm,要同时将小石子滤水层外边缘与土之间的粗砂滤水层铺好;在铺设中间的石子滤水层时,应按分层铺设的方向同时将两侧的小石子滤水层和粗砂滤水层铺好。

3)铺设各层滤水层要保持厚度和密实度均匀一致;注意勿使污物、泥土混入滤水层铺设应按构造层次分明,靠近土的四周应为粗砂滤水层,再向内四周为小石子滤水层,中间为石子滤水层。

4)盲沟出水口应设置滤水篦子。

1)在基底上按盲沟位置、尺寸放线,然后用人工或机械进行回填或开挖,盲沟底应回填灰土,盲沟壁两侧回填素土至沟顶标高;沟底填灰土应找好坡。

2)按盲沟宽度用人工或机械对回填土进行刷坡整治,按盲沟尺寸成型。沿盲沟壁底人工铺设分隔层(土工布)。分隔层在两侧沟壁上口留置长度,应根据盲沟宽度尺寸、并考虑相互搭接,不少于10cm确定。分隔层的预留部分应临时固定在沟上口两侧,并注意保护,不应损坏。

3)在铺好分隔层的盲沟内人工铺17~20cm厚的石子,铺设时必须按照排水管的坡度进行找坡,此工序必须按坡度要求做好,严防倒流;必要时应以仪器施测每段管底标高。

4)铺设排水管,接头处先用砖头垫起,再用0.2mm厚铁皮包裹以铅丝绑平,并用沥青胶和土工布涂裹两层,撤去砖、安好管,拐弯用弯头连接,跌落井应先用红砖或砼浇砌井壁再安装管件。

5)排水管安装好后,经测量管道标高符合设计要求,即可继续铺设石子滤水层至盲沟沟顶。石子铺设应使厚度、密实度均匀一致,施工时不得损坏排水管。

6)石子铺至沟顶即可覆盖土工布,将预留置的土工布沿石子表面覆盖搭接,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cm,并顺水方向搭接。

7)最后进行回填土,注意不要损坏土工布。

3.1.7.1主控项目

(1)反滤层的砂、石粒径和含泥量及土工布、排水管质量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砂、石试验报告。

(2)集(排)水管的埋设深度及坡度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3.1.7.2一般项目

(1)渗排水层的构造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2)渗排水层的铺设应分层铺平、拍实。

检验方法: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盲沟的构造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1.8.1对已完工程及时验收隐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避免长期暴露,杂质、泥土混入,造成防水层阻塞。

施工期间做好排降水措施,防止被泥水淹泡。

3.1.8.3坚持按施工程序施工,精心操作、材料分规格堆放和使用,防水石子级配混杂。

3.1.9安全环保措施

3.1.9.1在工程施工前进行安全培训,建立安全培训制度。

3.1.9.2在工程施工期间进行定期安全生产检查和安全文明工地的评审。

3.1.9.3在进行生产技术交底的同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做好交底记录。

3.1.9.4基槽及其他需要爆破的部位,应制订详细的爆破方案,严禁雾天、夜间放炮,杜绝飞石伤人。

3.1.9.5夜间施工时施工面及道路要有充足的照明。

3.1.9.6人工吊运土方之时,应检查起吊工具,绳索是否牢靠。吊头下不得站人,卸土堆放应离开坑边一定距离,以防造成坑壁塌方。

3.1.9.7用手推车运土时,应先平整好道路,卸土回填,不得放手让车自动翻转,用翻斗汽车运土,运输道路的坡度、转变半径应符合有关安全规定。

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环保政策,对施工附近的农田,农作物给予保护,施工废水排入自然排水沟。

深基坑作业人员上下、材料运输、应设斜坡道,并采取防滑措施。

3.1.10.1技术交底记录及安全交底记录

3.1.10.2测量放线及复测记录

3.1.10.3各类原材料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复检报告

3.1.10.4验槽记录及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

3.2隧道、坑道排水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3.2.1.1适用范围

适用于贴壁式、复合式、离壁式衬砌构造的隧道或坑道排水。

3.2.1.2参考标准及规范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3)《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1)贴壁式衬砌:指衬砌背部紧贴围岩,或它与围岩之间超挖部分应进行回填的衬砌。

(2)复合式衬砌:指衬砌背部紧贴围岩表面缓冲排水层的衬砌。

(3)离壁式衬砌:指顶拱边墙与围岩分离,其空隙不做回填,拱肩(水平支撑)与围岩顶紧的衬砌。

3.2.3.1隧道或坑道内的排水泵站(房)设置,主排水泵站和辅助排水泵站、集水池的有效容积应符合设计规定。

3.2.3.2主排水泵站、辅助排水泵站和污水泵房的废水及污水,应分别排入城市雨水和污水管道系统。污水的排放尚应符合国家现有关标准的规定。

3.2.4.1技术准备

(1)向设计单位了解排水方案的选定及设计意图,掌握工程的重点和难点。

(2)重点复查对施工和环境保护影响较大的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是否符合实际,保护措施是否得当。

(3)确定泵站、集水池、盲沟等排水设施的数量、位置、几何尺寸。

(4)对设计文件中确定的施工方法、技术措施与施工实际条件是否相符合。

(5)核对洞内外排水系统衔接是否与实际符合。

(6)会同设计单位现场交接和复查测量控制点、施工测量用的基准点及水准点,并定期进行复核。

(7)编制排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2.4.2材料要求

(1)隧道、坑道排水所用衬砌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

(2)缓冲排水层选用的土工布应符合下列要求:

1)有一定的厚度,其单位面积质量不宜小于280g/m2。

有适应初期支护由于荷载或温度变化引起变形的能力。

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耐久性,能抵抗地下水或砼、砂浆析出水的侵蚀。

3.2.4.3主要机具

手动葫芦,手风钻,风镐,矿车或自缷汽车,手提缝纫机,塑料爬焊机,热胶合机

3.2.4.4作业条件

(1)洞内施工现场照明符合要求,配备紧急照明电源。

(2)洞内施工道路畅通。

(3)上道工序经检查符合要求后,才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2.5材料和质量要点

3.2.5.1材料的关键要求

(1)施工用钢筋、水泥、砂、石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购置的预制管、塑料管、射钉、热塑性垫圈、土工布等,其质量保证资料应齐全。

(3)施工现场应有控制施工原材料污染的措施。

3.2.5.2技术关键要求

纵向盲管和排水明沟的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严防倒坡。

排水管应采用无砂砼集水管,导水盲管应采用外包土工布与螺旋钢丝构成的软式透水管。

3.2.5.3质量关键要求

基底排水系统的纵向集水盲管、横向排水管、排水明沟、纵向排水盲管之间的连接应畅通。

3.2.5.4职业健康安全关键要求

(1)应制订健康安全的规章制度,加强通风、照明、防尘、降尘和防止有害气体的工作,并预防塌方事故。

(2)气压缩机站设备能力应能满足同时工作的各种风动机具最大风量和足够的风压;隧道施工必须采用机械通风,通风能力应能满足洞内各项作业所需的最大风量。

(3)岩造孔严禁干式作业,应实行湿式作业。

(4)含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在空气中的浓度不得大于2mg/m3,含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在空气中的浓度不得大于4mg/m3。

(5)坑道内气温不宜高于30°C。

(6)坑道中氧气含量按体积计不应小于20%;一氧化碳(CO)一般情况下不大于30mg/m3,二氧化碳(CO2)按体积计不得大于0.5%,氮氧化物(NO2)在5~8mg/m3以下,甲烷(CH4)按体积不得大于0.5%;噪声不宜大于90dB。

3.2.5.5环境关键要求

做好洞内外排水系统衔接,施工排水应防止污染农田、鱼塘或堵塞城市排水系统。应注意由于排水造成的周围地层移动、水土流失及临近建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的变形或损伤。

3.2.6.1工艺流程

(1)复合式衬砌缓冲排水层

清理初期支护基面→铺设土工布→设置暗钉圈固定土工布→铺设、固定防水板

测量放线→沟槽开挖→放线修整→明沟砌筑或砼浇筑→盖板

测量放线→沟槽开挖→放线修坡→铺设土工布→管座砼→铺设盲管土工布→安装盲管、缝合土工布→无砂砼→缝合盲管最外层土工布

(4)盲沟:沟槽开挖→放线回填→施工分隔层→滤水层→铺设排水管→滤水层→分隔层→回填土。

3.2.6.2操作工艺

(1)复合式衬砌缓冲排水层

1)初期支护的基面应用高压水冲洗清理,用风镐凿打清理尖锐的棱角;清理后即用暗钉圈将土工织物固定在初期支护上;

2)土工织物的搭接应在水平铺设的场合采用缝合法或胶结法,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

3)土工复合材料的土工织物面为迎水面,涂膜面与后浇砼相接触。

1)沟槽开挖采用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人工修整控制纵向坡度,坡度符合设计要求,严禁倒坡;

2)明沟砌筑或砼浇筑符合设计要求,边施工边检测明沟净断面尺寸;

3)明沟砼盖板预制强度、尺寸符合设计要求,达到施工强度要求时进行安装;检查井位置和做法符合设计要求。

(4)采用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方式开挖沟槽和修整边坡,严格控制纵向坡度,清除尖锐石头及杂物;

(5)铺土工布,要求同本条1款2)项;

(6)在土工布上浇筑底座砼,做法符合设计要求;

(7)在砼底座上铺土工布,要求同本条1款2)项;

(8)分段安装盲管,在调整管节时注意保护土工布,缝合土工布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

(9)检查盲管土工布符合要求后,浇筑无砂砼,注意保护土工布;

(10)缝合土工布,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

3.2.7.1主控项目

(1)隧道、坑道排水系统必须畅通。

(2)反滤层的砂、石粒径、厚度和含泥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砂、石试验报告及尺量检查。

土工复合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和质量检验报告。

3.2.7.2一般项目

(1)隧道纵向集水盲管和排水明沟的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隧道导水盲管和横向排水管的设置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3)中心排水盲沟的断面尺寸、集水管埋设及检查井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尺量检查。

复合式衬砌的缓冲排水层应铺设平整、均匀、连续,不得有扭曲、折皱和重叠现象。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2.8.1排水盲管施工完毕应及时覆盖,不能及时覆盖的,应设立明显标识,防止车辆碾压。

3.2.9安全环保措施

3.2.9.1防尘、毒措施

凿岩采用湿式作业,施工现场加强通风和尘、毒监测。

3.2.9.2防触电、防跌落措施

(1)电工应经常检查漏电保护装置的有效性,手持电动工具操作人员应有效配戴劳动保护用品。

(2)施工现场危险地段设立警告标志,必要时设立护栏。

3.2.10.1图纸会审纪要,变更设计报告单及图纸,设计变更通知单和材料代用核定单。

某万达A地块悬挑外架专项施工方案.doc3.2.10.2隧道、坑道排水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法、技术措施、质量保证措施)。

3.2.10.3技术交底记录。

3.2.10.4材料出厂合格证、产品质量检验报告、试验报告。

3.2.10.5中间检查记录:分项工程开工申请单,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2.10.6排水施工记录、工程抽样质量检验及观察检查记录。

3.2.10.7混凝土、砂浆试配及施工配合比,强度试验报告。

3.2.10.8复合衬砌监控量测记录、图表及分析报告。

3.2.10.9地质条件复杂地段的地质素描资料配电箱随结构同步施工工艺.docx,排、渗水观察记录。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