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某车站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方案

轨道交通某车站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3.63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轨道交通某车站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方案

3.在确保工期、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一次性投入,增加模板周转,减少支拆用工,实现文明施工。

模板工程部位主要包括:底板模板、侧墙模板、立柱模板、(中)顶板模板。除底板支撑单独设计外,墙、板及其他部位支撑均采用满堂碗扣脚手架。主体结构站台层侧墙、顶(中)板模板采用竹胶板,站台层侧墙采用组合钢模板;站台层侧墙分三次施工,立柱与中板分一次施工;站厅层立柱、侧墙与顶板全高一次性整体施工。

1.投点放线:用经纬仪引测出边墙轴线,并以该轴线为起点,引出其他各条轴线,然后根据施工图用墨线弹出模板的内边线和中心线,用于模板的安装和校正。

2.标高测量:根据模板实际的要求用水准仪把水平标高直接引测到模板安装位置。在无法直接引测时,采取间接引测的方法某高层(23层)桩基工程灌注桩及后压浆施工方案,用水准仪将水平标高先引测到过渡引测点,作为上层结构构件模板的基准点,来测量和复核其标高位置。

3.找平:模板承垫底部预先找平,以保证模板位置正确,防止模板根部漏浆。找平方法是沿模板内边线用1:3水泥砂浆抹找平层,另外,在侧墙部位,继续往上安装模板前,要设置模板密封条,并用仪器校正,使其平直。

模板在每次使用前模板面涂刷油性脱模剂,拆模后清除表面附碴,保持清洁和堆码整齐。

6.2.3底板模板的支设

先对围护结构渗漏进行认真封堵和排水处理,满足要求后按侧墙方案进行施工。模板材料采用1.8cm厚竹胶板,模板后加设两根Φ48×3.5钢管、“3”型扣件及方木斜支撑进行加固。模板底部利用压筋和锚筋互焊成固定三角,阻止模板的移动。压筋和锚筋纵向间距80cm,压筋采用Φ28筋。见图5所示。

图5底板倒角模板示意图

6.2.4侧墙、立柱及顶(中)板模板支设

(1)站台层侧墙分两次立模,侧墙模板采用90×150cm组合钢模板(面板为4mm钢板);站台层侧墙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模板接缝夹3mm厚胶条防止漏浆;站台层及站厅层横带及竖带均选用100×100mm方木(方木均经压刨找平),横带间距600mm,竖带间距250mm,采用长×宽×高=900㎜×900㎜×600㎜碗扣脚手系统(配斜撑)支撑,设置剪刀撑以提高支撑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度。

(2)在浇注中板混凝土时,站厅层侧墙部分要比中板顶面向上浇灌30㎝高。在浇灌中板混凝土前水平埋入一排Φ22@500钢筋,作为站厅层侧墙模板的底部支撑。在施工过程中必须确保此站厅层侧墙轴线位置和垂直度的准确,以保证上下侧墙的对接垂直、平顺。

(3)侧墙模板工艺流程

侧墙模板工艺流程如图6。

图6侧墙模板工艺流程图

图7站台层墙模板脚手架搭设示意图

立柱模板采用四块与柱等长δ=18mm的竹胶板拼装,竖楞采用100㎜×100mm方木,方木均经压刨找平,每30cm一道。柱箍采用10#槽钢,每60㎝一道,最底一道距地面30㎝。其板块与板块竖向接缝处做成企口式拼接,然后加柱箍、支撑体系将柱固定。支撑利用柱周已搭设完成的碗扣式脚手架进行支撑,并和模型紧密连接保证模型稳定。模板及支撑系统刚度要事先经过检算,立柱砼浇筑需待下侧墙浇筑完成后搭设脚手架,于中板浇筑前进行,一次灌注成型中间不设置施工缝,各项要求同侧墙施工。

结构立柱模板加固示意图

顶(中)板模板采用δ=18mm的竹胶板;上层100㎜×100㎜方木,间距300㎜;下层100㎜×100㎜,间距900㎜,碗扣脚手支架单元900㎜×900㎜×600㎜。复核顶(中)板底标高并校正轴线位置无误后,搭设并调平板模支架(安装水平拉杆),在横向方木上铺放模板并固定,然后绑扎钢筋,支模时按施工规范的要求起拱1L/1000~3L/1000,平面模板的变形控制在5mm以内。为保证顶板的整体混凝土成型效果,将整个顶板的多层板按同一顺序、同一方向对缝平铺,必须保证接缝处下方有龙骨,且拼缝严密,表面无错台现象。若与柱相交,则不刻意躲开柱头,只要该处将多层板锯开与柱尺寸相应洞口,下垫方木作为柱头的龙骨。

图8站台层墙模板脚手架搭设示意图

图9站厅层侧墙及顶板模板支立示意图

6.2.5梁、板模板安装

1 .梁底模及侧模均采用δ=18mm的竹胶板,梁底模铺设在横向方木横楞上,横楞架设于纵向方木之上,纵向方木搁置在顶托上。

2.模板的安装顺序如下:

脚手架搭设→立柱钢筋→柱模板→顶托→方木→横楞→梁底模→梁侧模→顶托→方木→横楞→中板、顶板底模。

3.模板安装时,应先内后外,单面模板就位后,用工具将其支撑牢固。双面板就位后,用拉杆和螺栓固定,未就位和未固定前不得摘钩。

(1)先在柱上弹出轴线、梁位置线和水平控制标高线,按设计标高调整脚手架顶托的标高,将其调至预定的高度,然后在顶托的托板上固定方木,再在纵向方木上安放横向方木。方木安装后,用竹胶板安装梁底模板,并拉线找平。

(2)为了防止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及下挠、梁侧模炸模、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间,拆除困难的现象,可采取如下措施:

1)支模应遵守侧模包底模的原则,梁模与柱模连接处,下料尺寸一般应略为缩短。

2)梁侧模必须有压脚板、斜撑,拉线通直将梁侧模钉固。

3)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应充分用水浇透。混凝土浇筑时,不得采用使支撑系统产生偏心荷载的混凝土浇筑顺序,泵送混凝土时,应随浇随捣随平整,混凝土不得堆积在泵送管路出口处。

5.中板、顶板模板的安装

首先通线,然后调整脚手架顶托的标高,将其调到预定的高度,在顶托上架设纵向方木,在纵向方木上架设方木横楞,然后在横楞上安装竹胶板模板。铺竹胶板时,可从四周铺起,在中间收口。

由于车站顶板厚度为80cm,中板厚度为40cm,负二层支架受力较小,故只进行负一层荷载和支架体系的检算。

根据《路桥施工计算手册》172页查得钢筋砼容重γ=26

钢筋混凝土自重:=0.8×26×1.2=25KPa(0.8m厚,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2)

施工人员及小型机具活载:=2.5KPa(根据《路桥施工计算手册》172页取值2.5KPa)

振捣混凝土产生荷载:=2.0KPa(根据《路桥施工计算手册》172页取值2.0KPa)

木胶板:取=0.5KPa(根据《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取值)

方木:取=7.5KN/m3

新浇侧墙混凝土对侧墙模板的最大应力为:或,两者取较小值。

—新浇注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KPa)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含筋率小于2%)

—新浇注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混凝土的温度(25度)

—混凝土的浇注速度(1)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注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本站混凝土不添加缓凝剂,取1.0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0.85

浇注混凝土产生的水平冲击侧压力取:

   水平荷载标准值(含安全系数):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取1.4)

6.3.2横向方木检算

本方案采用的木材为东北落叶松,根据《建筑施工计算手册》1061页查得东北落叶松抗弯强度,顺纹抗剪强度为:,弹性模量。

本施工方案中底模底面横向采用方木,长度,按间距布置横向方木,其下方设纵向方木分配梁,按间距布置,每根支架立杆上布置一根纵木。具体示意图如附图。则每根方木承受荷载转化为匀布线荷载为:

根据受力情况,其受力模型简化为受匀布荷载的简支梁。如图,则:

(1)抗弯承载能力检算

(2)抗剪承载能力检算

通过以上演算得知,横向采用东北落叶松方木能够满足施工及设计要求。

6.3.3纵向方木分配梁检算

纵向采用方木分配梁,按间距布置,每根支架立杆上布置一根纵木。断面图见附图。

 东北落叶松抗弯强度,顺纹抗剪强度为:,弹性模量。

板底碗扣式脚手架顶纵向方木分配梁检算:

纵向方木分配梁所受的力为其上方横向间距30cm的方木传下的力,受力简图如下图所示:

纵向方木上平均承担3根横木重量为0.1×0.1×0.9×7.5×3=0.2KN。

横向方木施加在纵向方木上的均布荷载为

  作用在纵向方木上的均布荷载为:

将结构受力模型简化为受均布荷载的三跨连续梁为,受力图如图所示:

   跨内最大弯矩:

(1)抗弯承载能力检算:

(2)抗剪承载能力检算

通过以上演算得知,纵向采用方木能够满足施工及设计要求。

6.3.4碗扣式支架立杆及整体稳定性检算

每㎡立杆所承受的方木重量为:0.1×0.1×7.5×3+0.15×0.15×7.5×2=0.6KN。(按3根10×10方木和2根15×15方木计算)

每根立杆承受的荷载为:

按受压强度计算,支柱的受压应力为:

则:<,满足要求。

通过以上较大荷载演算得知,碗扣式支架立杆能够满足施工及设计要求。

6.3.5碗扣式支架横杆检算

按不利情况,横杆受集中力计算:

按受压强度计算,支柱的受压应力为:

由验算结果可知,横杆满足受力要求。

6.3.6底模强度检算

顶板底模拟采用高强度木胶板,板厚t=18mm,木胶板方木背肋间距为300mm,所以验算模板强度采用宽b=300mm平面木胶板,受力图如图所示:

弹性模量E=0.1×105MPa。

截面惯性矩:I=bh3/12=30×1.83/12=14.58cm4

截面抵抗矩:W=bh2/6=30×1.82/6=16.2cm3

截面积:A=bh=30×1.8=54cm2

底模板均布荷载:KN/m2

q=F×b=29.5×0.3=8.85KN/m

跨中最大弯矩:M=qL2/8=8.85×0.32/8=0.1KN·m

木胶板板弯拉应力满足要求。

挠度:从木胶板下方木背肋布置可知,木胶板可看作为多跨等跨连续梁,按三等跨均布荷载作用连续梁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 f=0.677qL4/100EI

=0.33mm<L/400=0.75mm

通过计算,采用板厚18mm木胶板受力满足要求。

6.3.7侧墙模板强度检算

 侧墙模板采用90×150cm组合钢模板(面板为4mm钢板),详细构造如下图:

钢模板背肋间距为300mm,所以验算模板面板强度采用宽b=300mm平面钢模板。

(1)模板力学性能(根据建筑施工计算手册1270页)

面板截面惯性矩:I=bh3/12=30×0.43/12=0.16cm4

面板截面抵抗矩:W=bh2/6=30×0.42/6=0.8cm3

侧墙模板受水平荷载为:30.85KN/m2

受力图如图所示(平面图):

跨中最大弯矩:M=qL2/8=9.3×0.32/8=0.1KN·m

挠度:从组合模板背肋布置可知,钢模板板可看作为多跨等跨连续梁,按三等跨均布荷载作用连续梁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 f=0.677qL4/100EI

=0.02mm<L/400=0.75mm

   通过计算,组合钢模板受力满足要求。

6.3.8扣件抗滑移检算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规范5.2.5):

  其中Rc——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8.0kN;

    R——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R=30.85×0.9×1.2÷6=5.6KN

  单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

本方案立杆底部采用15×15cm底托调平,基础为底板钢筋砼。故支架基础满足施工要求。

综上,碗扣式支架模型支撑体系能够满足施工及设计要求。

6.4验收及拆除的批准程序

6.4.1支模完毕,经班组、项目部自检合格,报监理、安监验收合格后方能邦扎钢筋、浇筑混凝土。

6.4.2支架模板拆除前,必须向监理单位申请拆模报告,监理单位签字同意后方可拆模。

6.5脚手架拆除施工工艺

拆架程序应遵守由上而下,先搭后拆的原则,即先拆拉杆、脚手板、剪刀撑、斜撑,而后拆小横杆、大横杆、立杆等(一般的拆除顺序为:安全网→栏杆→脚手板→剪刀撑→小横杆→大横杆→立杆)。

不准分立面拆架或在上下两步同时进行拆架。做到一步一清、一杆一清。拆除横杆、斜撑、剪刀撑时,应先拆中间扣件,然后托住中间,再解端头扣。拆立杆时,要先抱住立杆再拆开最后两个扣。拆除长杆件时应两人协同作业、以免单人作业时造成内失事故。拆架时松开扣件的平杆件应随即撤下不得松挂在架上。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2步。拆下的杆配件应吊运至地面、不得向下抛掷。

拆除后架体的稳定性不能被破坏,如附墙杆被拆除前,应加设临时支撑防止变形,拆除各标准节时,应防止失稳。

6.6脚手架安装及拆除的安全技术措施

6.6.1脚手架安装安全技术措施

2.对钢管、配件、加固杆等应进行检查验收,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3.搭拆脚手架门架支撑时工人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穿防滑鞋。

4.在顶架搭设过程中要实行严格的监控,由专职施工员进行现场指挥监督,随时纠正可能出现的质量安全隐患。搭设前要进行班前安全技术交底,搭设完毕后要进行自检,若发现有松动、倾斜、弯曲、不牢固等现象,必须及时进行整改,整改有困难的,要有可行的加固方案方可施工。

5.在浇筑混凝土前重点检查、巡查的部位:

(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扫地杆、支撑、剪力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

(2)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

(3)架体和杆件是否有变形的现象。

(4)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6.在浇筑顶板混凝土过程中,支架下面要安装照明灯,在安全员的监督下,派木工进行巡查,负责检查模板、支顶,若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浇筑混凝土,并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加固处理,保证浇筑工作正常进行。泵送混凝土时,应随浇、随捣、随平整,混凝土不得堆积在泵送管道出口处。

7.脚手架支撑在使用过程中,严禁拆除任何杆件或零配件,如防碍作业需拆除个别杆件时,需经技术负责人同意并采取可靠措施后方可拆除,作业完成后,马上复原。

6.6.2脚手架拆除的安全技术措施

1.拆架前,全面检查待拆脚手架,根据检查结果,拟订作业计划,报请批准,进行技术交底后才准备工作。

2.架体拆除前,必须察看施工现场环境,包括地面的设施等各类障碍物、附件、电气装置情况,凡能提前拆除的尽量拆除掉。

3.拆架时应划分作业区,周围设绳绑围栏或竖立警戒标志,地面应设专人指挥,禁止非作业人员进入。

4.拆除时要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当解开与另一人有关的结扣时,应先通知对方,以防坠落。

5.在拆架时,不得中途换人,如必须换人时,应将拆除情况交代清楚后方可离开。

6.每天拆架下班时,不应留下隐患部位。

7.拆架时严禁碰撞脚手架附近电源线,以防触电事故。

8.所有杆件和扣件在拆除时应分离,不准在杆件上附着扣件或两杆连着送到地面。

10.拆下的零配件要装入容器内,用吊篮吊下;拆下的钢管要绑扎牢固,双点起吊,严禁从离空抛掷。

混凝土按设计要求控制好配合比,为满足混凝土早期强度,可加入早强剂,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得随意加水,混凝土到现场后应做好塌落度试验,做好抗压及抗渗试块,并进行标准养护。

钢筋工、木工加强值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正常施工,交班时应交清振捣情况后才能离岗。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须覆盖塑料薄膜或麻袋覆盖洒水,保温养护,当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拆除模板。

7.2.1混凝土浇筑前,做好清仓处理。要求同板梁混凝土的施工要求。

7.2.2混凝土浇筑方向纵向由新旧的混凝土接触面处向挡头板方向浇筑,竖向分层浇筑,层高为50cm左右,两侧边墙对称浇筑,控制好两侧混凝土面的高差,避免侧墙模板因偏压变形而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

7.2.3混凝土的浇筑方式,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入模,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自由下落的高度差大于2m时,设置串筒防止混凝土离析。

7.2.4边墙施工完毕,按规范要求进行封模养护。

四道支撑施工:先浇混凝土底板+侧墙部分混凝土第四道支撑下,待混凝土强度大于设计强度80%以上后,拆除第四道支撑,然后施工侧墙至第三支撑下0.5m处侧墙部分混凝土。

三~二道支撑施工:侧墙第二次浇筑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80%以上后倒换第三道支撑,并拆除第三道支撑,然后施工站台层剩余侧墙和中板混凝土。待本次混凝土强度大于设计强度80%以上后拆除第二道支撑。

一道支撑施工:第二道支撑拆除后,施工站厅层侧墙及顶板混凝土,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后拆一支撑。

7.3板梁混凝土的浇筑

7.3.1混凝土浇筑前的清仓处理。将仓内各种杂物、纸屑、铁丝、土石块清理干净,积水抽干,混凝土浇筑前对地模进行润湿处理。

7.3.2混凝土浇筑方向的确定,纵向由车站端头向中部浇筑,横向中间向两侧浇筑。梁板的浇筑顺序为先梁后板,每层的浇筑层厚度为50cm左右,在沉降缝端模止水带处分两层浇筑,先浇筑止水带以下部分混凝土,填满捣实后,将止水带理顺找平,防止其出现窝气空鼓现象,然后再浇止水带以上部分、混凝土浇筑带每条宽度为2m,每条混凝土接茬时间不超过40min。

7.3.3加强板梁相交部位的混凝土入模及振捣控制。梁部位可从其侧面插入振捣,对钢筋密集的节点可使用φ3.5cm的细振捣棒振捣,在梁与板结合部位采取二次振捣措施,防止由于截面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引起裂缝。使用振捣棒做到快插慢拔,每处振捣时间不少于30s,振捣点梅花状布置,每点的振捣范围为50cm。特别注意两条浇筑带接茬部位必须振捣、不能遗漏。

7.3.4混凝土表面的压光处理。顶板表面成活后先用木抹子抹平,赶走多余水分,待混凝土终凝后,人能够踩上去不陷脚时再用铁抹子抹平压光。浇筑混凝土8h后,上压光机将顶部表面进行压光处理。在人工抹面成活时要在顶板混凝土上铺木板,人踩在木板上工作,其它人员不要在混凝土面上走动,以防止踩出脚印。

7.3.5混凝土浇注完成后,按要求进行养护。

防水混凝土浇筑完毕,待终凝后及时养护。结构养生期不少于14d,以防止硬化期间产生干缩裂缝。在混凝土结构适当位置设置测温孔,确保养护期间混凝土内外温差低于25℃,并采取有效温控措施,以防止水化热过高,使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温度裂缝。

养护方法为洒水养护。梁板结构采用草袋或塑料布覆盖、洒水养护,墙体采用挂草袋或设置淋水装置,间隔洒水,保持混凝土表面润湿。

7.5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注意点

XX公园站底板、顶板属大体积混凝土。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需进行分层浇筑,且每层的浇筑层厚度不大于50cm,必须考虑温度应力的影响,并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减少其内外温差。温度应力的大小,又涉及结构物的平面尺寸、结构厚度、约束条件、含钢量、混凝土的各种组成材料的特性等多种因素。所以,必须采用温度差和温度应力双控制的方法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为了有效地控制有害裂缝的出现和发展,必须从控制混凝土的水化升温,延缓降温速率、减小混凝土收缩、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改善约束条件和设计构造等方面全面考虑,结合实际采取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应根据整体性、结构大小、钢筋距离、混凝土供应情况,采取分层分段方式进行。使混凝土沿高度均匀上升,浇筑混凝土应在室外温度较低时进行,混凝土50—100mm深处温度不宜超过25℃。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应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前浇捣上一层混凝土,不使上下层之间产生施工缝,并采用二次振捣法,提高密实度,保证接槎。混凝土的分层厚度为30cm,浇筑采用踏步式的分层推进,推进长度为1~1.5m。

8.1出入口、风道洞门处地下连续墙凿除

XX公园出入口、风道洞门处地下连续墙的凿除必需具备两个条件:①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风道过梁与砼支撑冲突时支撑已拆除完成,②出入口、风道底板施作完成。车站西侧的风道所涉及的地下连续墙范围较广,因而在施工中存在的风险和难度较大,凿除地下连续墙过程中要对墙体进行临时支护,具体的支护措施需结合附属结构围护结构的支撑体系。

在凿除作业中尤其要注意主体结构西侧立柱位置的地下连续墙凿除,宜从立柱两侧向中间凿除,防止破坏该位置的立柱。凿除时附属结构顶板位置要适当的进行超凿以便于附属结构顶板的钢筋绑扎和砼浇筑。

8.2端头井盾构环施工

盾构环的施工精度要求高,每个盾构环的加工分为四块,分块各段圆弧长度分别为31339.1mm,9793.5mm,9793.5mm,19587.0mm,所在的端头板墙共采用五次浇筑,详细情况见下图。施工时由环底开始按每50cm高差对盾构环进行分带,并根据距中线的水平距离定出关键点,利用这些关键点定位钢板,并焊接锚筋进行加固。

端头井盾构环分段及浇筑示意图

8.3施工缝及诱导缝施工

对于车站的防水工作,诱导缝、施工缝等部位是车站防水的薄弱环节,因此对于这些部分我们需要精心的安排,合理的施工。

在主体结构施工中诱导缝位置,迎土面设置背贴式止水带,在顶、底板内,侧墙中间埋设钢边止水带DB/T29-284-2021 全钢大模板应用技术规程.pdf,在中板中间埋设预水膨胀止水条。背贴式止水带在埋设时需保证所贴砼面有较好的平整度,钢边止水带的埋设则需要注意钢边的倾斜方向(顶、底板)和埋设的位置需要居中,详细情况见图:

诱导缝位置的新旧砼面不进行凿毛处理。底板纵向钢筋不断开,而中、顶板,侧墙纵向钢筋需要断开。

在主体结构施工中施工缝位置,新旧砼面需进行凿毛,竖向施工缝时所有纵向钢筋均不断开,水平向施工缝时所有受力筋均不断开。车站顶、底板,侧墙中部埋设钢边止水带,中板埋设预水膨胀止水条,详细情况见图:

各施工段间需进行处理,以形成导电的通路,以排除杂散电流等有害电流。具体做法见图:

施工缝处连接端子示意图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标段溢洪闸工程雨季施工方案.doc9.2原材料合格证及试验报告

9.4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9.5设计变更通知单及有关文件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