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河北某堤防的施工组织设计③在坡脚处先在船上进行抛投,使其露出水面后再由人工抬至岸上码砌,抛投时应注意衔接段要抛足、抛匀,保证施工质量。
在脚槽、排水沟、截流沟等浆砌石施工完毕后,进行砂浆抹面,厚20mm,砂浆标号M10,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425#,用0.35m3搅拌机拌制,人工运输方式。人工对脚槽、排水沟、截流沟、马道浆砌石进行粉面。
护坡加固为桩号24+000~24+100段、32+800~33+520、33+630~33+800某互通式立交桥主线桥现浇梁支架施工方案,可在其它水上护坡施工的同时进行,对监理人指定的部位进行重新加固,全部用人工进行,拆除原坡面旧石,按设计要求或监理人的指示恢复,需干砌和浆砌的地方分别按要求进行施工。
马道采用浆砌块石,采用梯形断面,上底宽900mm,下底宽400mm,厚500mm,顶部用砂浆粉面,厚20mm。
根据总工期进度要求,投入本标段护坡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见下表。
表4.4.3护坡工程主要施工设备
表4.4.4水上护岸工程作业人员劳动力组合表
月施工强度干砌石2300m3,浆砌石2050m3,预制混凝土块护坡4655m3。
五、施工质量和安全技术措施
①在水上护坡开始施工前,制定详细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并报监理人批准后,对施工人员进行有关的技术交底后方可施工。
②每道工序施工完成后,先进行自检,合格后再报请监理人进行验收,验收通过后方可转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③所有原材料必须进行相关的检验,并将检验结果报送监理人批准后方可投入使用。不合格的材料严禁投入使用。
④预制混凝土块、砌筑用砂浆的配合比须到监理人指定或具有国家相关资质的试验室进行试验确定,并试验室提供的配合比报送监理人审批,同意后投入使用。
⑤砌筑前,清除石块、预制混凝土块表面的泥垢、水锈等杂质,必要时用水进行清洗。
⑥所有砌体工程施工时,必须拉线。加布有关的控制基准线,在砌筑过程中随时检查基准线是否符合要求。
⑦砂卵石垫层的施工中,所选用的砂、卵石必须干净不得混有泥土或其它杂质,并严格按设计要求的级配进行混合。
⑧加强砌体的坡面检查工作,发现不平整的地方,及时进行纠正。
①在水上护坡施工前,制定详细的安全技术保证措施并报监理人批准后实施。对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后方可开始施工。
②每一个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③在施工时设立全面的安全防护设施,为施工人员提供必须的安全防护用品。
④设立专职安全员,在施工进行中随时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进行纠正。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
⑤设立安全监督船,专门负责水上安全指挥工作,负责指挥水上船只的交通、近岸边的施工安全工作。
⑥在从船上向岸边搭设跳板时应注意其稳定性,人员在上行走和抬运块石应注意安全,在冬季或雨季时应清除跳板上的冰霜、积雪或雨水。
根据施工导线测设断面控制桩,并测出施工段河床水下地形图,划分网格、实测流速、计算漂距,并试抛、修正抛投参数、计算网格抛石方量、定位船定位、石料质量数量验收、人工抛投、石驳船离开、按照前面的程序抛石完成,再横向移位直到抛满整个横断面,定位船向下游移一个断面,再进行上述的抛石过程。
在一次抛投结束后进行断面测量,如发现质量不合格要求即进行补抛。
抛石施工受水位、流速、流向、航运等因素的影响,为保证抛投块石进度和质量,根据本标段水下抛石量将施工段计划分为8个抛投量近相等的施工段进行抛石施工,采用八艘定位船进行网格抛投。采用人工抛投方式,每艘定位船上设一个抛投作业队,由一个专职指挥员指挥。具体实施如下:
⑴石料场(备料场)复查和规划
我局严格按照监理人认可的采石场选购石料,石料应满足粒径级配和各项物理力学指标要求,根据抛石施工强度,我局从选定的经监理人认可的储量可满足施工强度要求的采石场选购石料,从码头到施工工地以铁驳船运输,保证日供应量不少于3000m3。
抛石设备主要有定位船和石驳运输船两种。
定位船选择:定位船首先必须符合航区和作业区相应的船级规定,再根据本标段施工条件和施工特点进行选择,根据国内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定位船选用500t铁甲船。
石驳运输船选择:为了确保抛投厚度和坡度的要求,石驳船不宜采用抛投量大的对开和底开驳。本工程以100~200t铁甲散装石驳船为主,并采用少量200~300t和100t以下石驳船。
水下抛石施工采用定位船控制平面位置,定位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抛投位置的准确性和抛石厚度的均匀性。根据我局类似工程经验,定位船定位采用以下两种形式。
A、丁型定位:丁型定位是定位船船体垂直于水流方向固定,采用“四锚法”固定,在船首用一个领水锚固定,在船体迎水侧和背水侧均用两根锚斜拉,靠岸侧两锚固定于岸上。适用于水流较缓情况,一次可靠多艘石驳船进行抛投。
B、顺型定位:顺型定位是定位船船体平行于水流方向固定,采用“五锚法”固定,在船体前半部和后半部均用两根锚固定,靠岸侧的锚固定于岸上。适用于水流较急情况,船只顺流定位较为安全稳定,一次只能挂靠1~2只石驳船抛石。
②考虑采用丁型定位可以提高抛投速度,有利于保证工期,因此主要采用丁型定位。当水流急,丁型定位难以实施时,则采用顺型定位方式。在施工进度安排中已考虑到不利因素的影响。
(2)计算施工网格抛石工程量
水上抛石一般按照抛投网格进行抛投。根据大多数石料船只的长度和宽度划定抛投施工网格,即在顺水流方向20m,垂直水流方向1.5m,平面尺寸20m×1.5m。根据施工网格位置,按设计要求抛石范围和厚度计算出施工网格的抛石量。
块石在抛投入水沉入江底的过程中,因水流影响,块石向下游移动,每次抛石前先测定抛石区水深和漂距,用测杆或重锤测水深,漂距可按以下经验公式估算:
S=0.8VH/W1/6
根据测出漂距和方向,在调整定位船只。
(4)石料质量验收和抛石验方
为保证定位船上的抛投程序,在抛投区域岸边选定一验方码头,每天按定位船需要组织石料船验方,由项目部专人验方,监理人员旁站核实。验收合格后方可依次进入抛投区。
网格抛投法施工,先抛上游最外侧的网格,定位船采用先粗定位再精确定位方式,参照抛石区域外边线浮标,将定位船驶到抛石网格的上游处,将外锚抛于抛石区外江中,内锚固定于岸。根据测定的漂距和网格位置,计算确定定位船的位置,让石驳船抛石准确落在指定的网格内。把全站仪架设在岸上测量控制桩,通过绞动缆绳使定位船上下和横向精确定位,然后横断面插标志杆,岸上两根、定位船上一根。当定位船需横向移位时,在定位船船头和船尾各向岸上拉一根测绳,以控制定位船在断面上横向移位,同时通过横向标志杆控制定位船的上下移位。
抛头前应清除抛填区域内出露的杂草或其它飘浮物。抛石船到达抛石区后,靠近定位船,平行于水流方向挂靠定位船上,准确测量距离,为了保证船只停泊位置准确,防止水流冲击,在适当部位分别斜抛几处地锚,确保抛投位置准确。
块石抛投,按照从江中往岸边,从上游往下游的顺序进行,保证块石到位的准确性、均匀性和密实性。防止漏抛、重复抛填和区域外抛填。块石抛投采用人工抛投,考虑到抛石工人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距离和抛投的均匀性,在石驳船两侧每1.0~1.5m配置一名抛石员进行抛投,在施工过程中根据两侧网格抛投量大小对两侧人员进行调整。石驳船不能采用两侧抛投时,改用单边抛投。
本标段采用的石驳船长度一般为10m左右,按照划分的施工网格宽度1.5m
每块20×1.5m施工网格抛满后,定位船往岸边横向移位抛投下一块施工网格,靠近岸边移位时,需抛投定位船占据的位置,由于定位船内锚的阻拦,石驳船又不能挂靠在定位船内侧进行抛投,因此石驳船挂靠在定位船尾部进行抛投。施工时,对于近岸区域大船无法抛投的部位,采用小船进行抛投,小船也无法抛投的部位,采用搭投跳板方式抛填。横向20m断面抛投完成后,定位船移到下一个横向20m断面,依次进行。
根据施工总进度要求,投入本标段抛石工程项目的主要工程设备见表。
表4.5.3投入抛石工程主要工程设备表
水下抛石于2001年12月5日开始准备,12月10日开工,2002年4月19日完工。
最大月施工强度85000m3,月平均施工强度77700m3。
水下抛石高峰期作业人员劳动力组合见表。
表4.4.6水下抛石高峰期作业人员安排表
4.5.7施工质量与安全技术措施
⑴在水下抛石施工前,编制抛石质量技术措施并报监理人批准后实施。
⑶石驳船验方组织专人验收。每艘定位船配备一名施工员,进行定位船定位、抛投参数确定和指挥抛投。
⑷配置专职质检员对抛投块石材质、抛投程序、抛投位置、数量进行监督检查。
⑸通过定位船向岸边拉测绳,控制定位船横断面移位,再通过全站仪复核。
⑹专人在采石场和备料场组织指挥,装车(船)时要求均衡堆放石块大小搭配均匀,薄片、条状、尖角等形状的块石、风化石、泥岩均不得运进现场作抛填石料。
⑺严格执行“三检制”,对质量问题采取“一票否决制”。
⑻对坡角处抛石完成后,及时组织人员乘小木船用竹篙探底,发现有石头空缺处,及时补抛。
⑼抛石施工设专职水上调度员,统一指挥、组织,抛石作到准、稳均。
⑽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试、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⑴在水下抛石施工前,编制抛石安全技术措施并报监理人批准后实施。
⑵每艘定位船上配备专职安全员,负责抛投区水上安全,配备必要的安全器材高音喇叭、口哨,抛投人员听哨音和喇叭指挥进行抛投。特别当客轮等大船经过时对施工人员发出警告抛石作业暂停。
⑶每艘定位船上选派一名具有丰富航船经验的船长担任该定位船指挥,指挥石驳船靠挂,谨防安全事故发生。
⑷采取水上安全防护措施
①所有水上作业人员必须穿戴救生衣,抛石工还配备雨衣水靴和手套。
②每艘定位船和交通船上要配备救生圈、绳索等救护工具。
③水上施工作业配备一艘安全指挥艇,负责水上安全救护。
④设立醒目的警告和警戒标志。
⑸水上运输必须设有醒目的符合长江航道和水上作业规程规定的各种标志,施工期间,遵守航运规定,注意避让过往船只,接受当地航运主管部门的管理。
⑹设置水面浮标,示出抛石作业区范围及船舶航道。
⑺定位船应设有醒目的符合水上作业规定的作业标志,遇大风天气靠岸停靠。
⑻大雨大雾、大风大浪、石料不合格、船只未按指定位置停靠、船只位停稳、位穿救生衣等劳保用品不准抛石。
⑼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增强全员安全意识。
⑽因工程处于枯水期施工,在近岸时采用小吨位船舶施工,并注意水深过浅而导致船舶搁浅或倾覆。
依据招标文件、设计图纸、规范以及国家专用法规、合同工程各项目有关文件要求,并依据ISO9002质量保证体系和本工程具体特点编制以下施工控制程序体系,用以指导、管理和控制整个施工过程。
项目经理是工程质量保证目标的第一责任人,项目副经理和总工是实施质量保证体系的具体组织和指导者,对执行发包人规定的质量保证计划和保证工程质量负全责。
工程施工确定的总的质量目标是:确保工程质量优良、安全生产,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合同工程。工程质量目标是:创优质工程,竣工验收达到优良等级。
建立以项目负责人为质量第一责任人的岗位责任制,实行“三检制”,严格控制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质量保证体系见下图。
为严格执行发包人对合同工程的质量要求,为使各项质量控制活动发挥其有效性,建立质量体系,其要素包括:文件和资料控制;采购控制;施工过程控制;试验控制;不合格项控制;培训控制等。
确保对质量体系有效运行起重要作用的场所和部门,都能找到文件的有效版本,从所有发放和使用场所及时撤出失效和作废的文件,或以其他方式确保防止误用,并对以作废文件进行适当标识。
确保采购产品和服务符合技术要求,剔除不合格供应商。
确保直接影响质量的施工和服务过程在受控状态下进行,确保施工和服务过程符合规范要求。施工过程控制程序见图。
确保设备材料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建立进行检验和试验程序并有效保存数据。
制定对缺陷、不符合项判断、分析和据其严重性加以纠正的方法及资料收集方法,防止不合格项发生,防止交付不合格品。
开展经常性、定期和不定期性多种形式的质量、安全培训教育,确保在工程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各个工作岗位上由具有相应技能和资格的人员担任。
实行验收“三检制”。在施工全过程中,对各道生产工序由班组自检,自检合格后由施工队复检,复检合格后由经理部质安科会同监理人终检。执行质量一票否决制,关键工序需由监理人验收并签发合格证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
执行质量管理奖惩制度,对质量意识强、质量工作扎实的单位和个人定期给予奖励;对工作责任心不强、质量意识差,质量工作做得不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严厉的经济处罚。
我局一旦中标将立即组建项目安全管理机构,制定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由项目经理任主任,主持安全工作。同时由项目副经理担任常务副主任,负责日常安全文明施工生产。成员由各施工队负责人组成,安全组织机构见图。
⑴施工人员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和施工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才可上岗。
⑵实行安全周、安全月活动,组织学习安全知识,增强全员安全文明施工意识。
⑶实行安全月报制度、安全奖惩制度。
⑷每周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对前一段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总结,部署下周安全文明生产任务。
制定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创造人人懂安全、讲安全、保安全的施工环境。
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各作业区、生活区和各专业部门都制定相应的安全规则,实行安全目标管理,并将目标分解落实到各级单位。
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定期检查安全设施配置情况和安全目标的实现情况,对于遵照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的集体和个人或不重视安全而发生事故的责任者给予必要的奖惩以进一步增强安全责任感。
工程施工现场确保按照有关法规、制度和规定,配备劳保用具、消防灭火器材、信号与标志、接地避雷、防触电装置及充足的照明设施。
由专人负责传递业主发布的水情和天气预报工作,一旦预测可能发生灾害危险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
第三节文明施工保证体系
成立文明工地施工管理委员会,积极配合业主单位做好工地文明施工。施工过程中,想业主所想,急业主所急,做文明的承包商。文明工地施工管理委员会由管生产的项目副经理分管文明施工工作,由综合办公室指派一人专门负责文明工地建设。
工地布置建设时,按文明工地标准进行,按规定标准建设食堂、浴室、厕所,并经常打扫、清洗。
开展文明工地、文明班组建设活动,按照各单位的施工范围进行分区卫生包干,将责任落实到人。
指派专人统一管理和协调工地的治安保卫、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有关文明施工事项,形成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搞好现场施工道路的维修工作,做到路面平整、干净,保证道路畅通,危险地段设置明显标志,及时清除路障,同时要求所有车辆驾驶员文明礼貌驾车,且对车辆经常进行维护、冲洗,保持良好车容、车貌。
尊重当地民风民情以及当地少数人民的生活习惯,与当地政府、当地人民群众以及监理人、设计代表等机构建立良好的关系,为文明施工创造良好的氛围。
施工过程中,坚持尊重地方政府、相信地方政府、依靠地方政府的原则,加强走访联系与请示回报,主动服从各级地方政府的指导,施工计划和要求要提前报交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以取得地方政府的配合与支持。做到在与地方政府的长期交往中,建立良好的往来关系,融洽感情,加深了解并增进友谊。
明确业主与承包商的关系,摆正自身位置,认真履行合同,尊重监理人,自觉接受和服从监理人的监督和指导。
全体上岗人员进入工作场地,身着统一醒目的服装。来往于工区的施工机械、车辆均涂刷醒目的标志。
工程竣工后迅速撤离施工现场并彻底清除施工临时建筑物和其它一切废弃物。
我方将在工程移交后的质量保证期内跟踪工程运行情况,及时反馈信息,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通知业主并协商解决,保证工程的安全运行。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下发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监理人制定的有关本工程环境保护的规则,加强对粉尘、废水、弃渣的控制和治理,努力控制粉尘以及做好废水和废油的治理和排放。遵守有关鱼类和野生动物、树木、文物保护、防火及废弃物处理的规章制度,随时接受业主、监理人及当地政府环境机构的监督检查。
保护施工区外的场地及植被;未经允许不自行砍伐树木。凡没有使用价值的可燃物,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尽快将其烧毁。无法烧尽的废物,严重污染环境的按照专门的规定进行处理,其它废物必须堆砌在监理人批准的弃碴场。对于合同规定的施工活动界限之外的植物、树木尽量维护原状。
粉尘等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间,晴天对弃土区和施工道路进行洒水;车辆行使速度一般不超过40km/h,以减少施工扬尘。水泥等粉状建筑材料设专门库房堆放。定期保养施工设备,减少噪音。检查汽车、吊车等用油设备的废气排放量,不合格者不使用。施工期间,不随意燃烧树木及废物,以免污染空气。
第五节工程进度保证体系
根据监理人批准的施工计划,建立目标工期计划,重点对影响本标段工程直线工期的单项工程的关键线路进行控制,然后根据每天完成的工程项目进行分析比较,确定按当前施工进度继续施工,将对目标工期造成的影响,从而对现行计划进行调整,达到全工程按动态管理来进行控制,实现预期的进度计划。
工程实施前,编制工程实施网络计划,根据此目标控制和调节进度、资源和费用,通过比较实际进度和目标进度差别,及时调整下一步计划。
根据施工总进度网络计划,分解为不同时段的计划组织施工,对总进度、季度计划细化到日,对月、周计划细化到班,实现以日计划保周计划,周计划保月计划,月计划保季度计划,季度计划保总进度计划的控制方法。在实际施工中,系统分析各种因素对工期带来的不利影响,找出对应办法,确保重点目标和总进度计划的实现。
(2)进度计划的实施和控制管理
使目标计划执行人员明确计划工程量、完成计划的资源与费用,合理配置人员、设备和材料。
建立执行情况的反馈机制:
遇不可抗拒因素造成施工方案和目标计划的重大改变时,与建设方协商按更新的目标实施。
对计划工程项目实行项目管理,实行进度目标管理。
(3)工程进度保证措施
施工中采用平行流水作业方式,分区段、分单元同时作业。根据施工场地狭长的特点,设备等均采用可移动式。
加强现场管理,落实生产责任制,明确责任、定额生产、奖罚分明,从施工组织和管理制度上保证工程施工速度。
施工处于冬雨季节,及时作好场地施工准备,如清理、排水等,施工道路加铺碎石,保证道路畅通。
加强与材料供应商联系,确保材料供应满足要求。
选用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优秀的管理人才,并组织好劳力,确保劳动人员满足施工进度需要。
第六节冬、雨季施工和防洪与气象灾害防护体系
本工程的施工期主要在冬春两季,需抓好冬雨季的的施工和防洪与气象灾害防护工作,为确保本工程在合同工期内顺利完成,将采取下列措施:
①冬季施工时,施工道路等设施加强维护,采取有效措施防滑,尤其是霜雪后对跳板、船舶、脚手板等及时采取防滑措施。
③制定详细的冬季施工计划,严格按有关规范及监理人的指令进行施工,确保工程产品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④项目部设立专门的防汛组织机构,成立防汛抢险队GB/T38840-2020 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 基础数据元,在汛期做到随时待命。
⑤汛期来临,积极配合防汛指挥部门的工作,服从上级的统计表调度安排。
⑥积极了解汛期的沿线的水文、气象等情况,结合实际条件做好工程项目的防洪渡汛安全准备。
⑦在雨季施工中,制定详细的雨季施工计划,积极做好各种防护设施,合理安排施工进度。
⑧在雨季施工中,必须密切观察堤身的稳定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以便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⑨在做好主要施工道路和运输道路及施工现场的排水工作,保证不受雨季的影响。
⑩为防止冬雨季对施工的影响DB50/T 867.4-2019标准下载,积极做好材料供应工作,在现场具有一定的备料,保证不因外界环境的变化防碍施工。
3.6.1现场管理机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