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厂区道路施工工艺质量实施细则5.1.1.5施工人员中技工应占全部施工人员的50%以上。
5.1.1.6参加施工人员必须持有相应的等级证书。
5.1.1.7测量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5.1.1.8全体施工人员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及相应的应知应会考试合格。
5.1.1.9班、组长必须五年以上工龄安全施工组织设计监理检查表,同类工程施工三个以上。
5.1.2.1道路和场地开工前,必须熟悉图纸,进行施工图设计交底及图纸会审,消除不合理的设计,解决道路与排水系统等相矛盾的问题。
5.1.2.2施工技术负责人根据施工图和施工条件认真编写作业指导书且审批手续齐全。
5.1.2.3施工技术负责人必须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作业指导书的技术、安全交底。
5.1.2.4防碍施工的一切障碍物必须清理干净,有必要的排水设施并保证畅通。
5.1.2.5施工前应解决水电供应、交通道路、搅拌和堆料场地等设施。
5.1.2.6场地应具有满足精度要求的控制桩和高程控制点。
5.1.2.7道路和场地地下排水系统、沟道、管线全部施工完毕,经过验收用签证手续齐全。
5.2.1开工前由专业测量人员定位放线,划出灰线,并布设控制点,在场内做好高程标志。
5.2.2.1土方开挖
(1)土方开挖宜采用机械挖土,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随进作出一定坡度以利泄水,但应留一层(20cm)土进行人工清基。
(2)地下水位高于基底时一般要进行降水处理,施工中常用集水井降水,使水位降低至基底以下0.5m为宜。
(3)采用集水坑降水时要保证路基底与排水沟底与集水坑底保持一定的高差,且集水坑应与路基底有一定的距离,防止地基土结构遭受破坏。
(4)挖土挖至接近设计标高时,应复查道路的中心线,路基边缘线及纵横断面,对不符合设计要求部分应予整修(包括路肩、路床、边沟和边坡等)。
(5)路基土必须用重型压路机碾压,使路槽地面下80cm范围内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此时可会同设计单位及有关部门进行验槽并做好隐蔽工程记录。
5.2.2.2土方回填:主要指道路范围内需回填土且回填至路基底面
(1)土质要求:填方宜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如采用两种透水性不同的土填筑时,应将透水性较大的土层置于透水性较小的土层之下且土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土料应严格控制含水量,即“手握成团,弃之成沙”且分层夯实,每层不大于250mm,密实度不小于95%。
5.2.3.1块石路基:首先根据施工图测放道路路基的边线,排水坡度、标高进行打桩、带线,然后摊铺块石基层,块石应为3级以上,形状近似棱柱为佳,不得使用条片状,摊铺时块石应立放且大小合理搭配,以求块石嵌挤密实,块石摊铺完成后,应用重型压路机碾压,碾压过程中可洒水少许,后基按粒径由大到小逐次用碎石扫缝,整平层采用2540mm级配碎石压实后用粗砂扫缝,使路基的强度、平整度、坡向、坡度等均应满足设计要求。
5.2.3.2灰土路基:灰土的配合比(体积比)一般为2:8或3:7。拌好后应及时铺设夯实,必须控制含水量,即用手将灰土紧握成团两指轻捏即碎为宜,每层虚铺150~250mm,夯实到100~150mm,上下两层灰土的接缝距离不得小于500mm,接缝处应清扫干净,并应重叠夯实,夯实后的表面应平整,经适当晾干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干容重必须满足设计要求且路拱合适与地面一致。
5.2.3.3临时道路施工时应尽量采用永临结合的方法。
(1)首先对道路中心线,路基的横断面纵、横坡向、坡度等重新进行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测标高、打桩、带线、分块立模,模板宜采用型钢模板,高度的允许误差为±2mm,立模的平面位置与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支撑准确、稳固、接头紧密、平顺,不得有离缝、前后错茬和高低不平等现象,模板接头和模板与基层接触处均不得漏浆,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应涂隔离剂。
(2)转弯处纵横坡向、坡度应进行二次设计,使之更合理,若转弯处内侧未设计雨水井、雨水口,则须建议增设,且雨水口、雨水井盖应低于地面0~4mm,这样才能保证表面平、整、顺,避免积水,且外表美观。
(3)道路转弯处立模;应按实放样进行配置模板,模板内侧宜放一层钢板,且使之与模板固定成一体。
(4)施工缝的位置宜与胀缝、缩缝设计位置相吻合。
5.2.4.2钢筋设置
(1)道路中的窨井、雨水口边缘与各类缝距应不小于1m,有困难时可将缝的位置适当移动。窨井、雨水口周围按设计图配置加固筋,加固筋搁置在钢筋支架上且固定,确保混凝土振捣时,不会移动。
(2)纵横处的拉杆、角偶处钢筋以及缩缝处传力杆应按施工图设置,且与底部钢筋(φ10)支架固定,整个钢筋支架应为一个整体骨架,确保钢筋传力杆的位置准确。
5.2.4.3混凝土浇注及接缝施工
1)混凝土浇注前,首先检查一下所有模板支撑,钢筋、传力杆位置是否准确。
(2)水泥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不应低于425#,且必须为同一批号,还必须有出厂试验报告。砂石也应符合现行规范、规定的要求。
(3)试验室根据现场骨料的含水率,实地试验,确定混凝土配合比。
(4)浇筑混凝土路面时,振捣要密实,表面要平整,并必须进行二次收光。
(5)胀缝一般为10~40m设置一道,与建(构)物衔接处、道路交叉处必须做成胀缝,胀缝宽为15~25mm且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上下贯通,缝壁垂直,缝中没有连浆,胀缝板宜采用软木板、木纤维板、沥青浸制的油毡压制而成,优先采用L—600型低发泡聚乙烯泡沫塑料板。其埋入混凝土深度不应小于路面厚度的2/3,在上面填入沥青玛蹄脂或木制嵌条,胀缝传力杆的活动端宜交错布置,必须平行于路面中心线,其误差≤5mm。
(6)混凝土板连续浇筑时设置的胀缝:传力丁长度的一半穿过胀缝板和端头挡板,并应用钢筋支架固定就位,浇筑时,应先检查传力丁的位置,再在胀缝两侧摊铺混凝土至板面,振捣密实后抽出端头挡板,空隙部分填补混凝土,并用振捣器振实,传力杆长度的一半锚固于混凝土中,另一半应涂沥青,允许滑动。见下图:
(7)混凝土板不连续浇筑时设置的胀缝:传力杆长度的一半应穿过端头挡板,固定于外侧定位模板中,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传力杆位置,浇筑时,应先摊铺下层混凝土拌合物,用插入式振捣器振实,并应在校正传力杆位置后,再浇筑上层混凝土拌合物,浇筑邻板时应拆除顶头木模,并应放置胀缝板、木制嵌条和传力杆套管。见下图:
(9)转弯处的伸\缩缝应接施工图实地放样,不合理的可适当调整。
(10)混凝土振实平整后,宜进行真空吸水,开机后真空度应逐渐增加,当达到要求的真空度时,开始正常出水后,真空度要保持均匀,结束吸水前,真空度应逐渐减弱,防止影响混凝土的密实度。真空吸水作业后,应抹光抹面并进行拉毛或压痕。
5.2.5混凝土养护:一般情况下,混凝土板浇完终凝后用草包草帘等覆盖混凝土板表面,每天应均匀洒水,保持潮湿状态,待强度达到40%后方可允许行人通行,如施工在冬,应按冬季施工的规范、规定要求施工,在干旱地区或施工用水困难地区,宜采用塑料薄膜养护工艺。
5.2.6路牙施工:路牙应顺直、高度一致,棱角整齐,路牙间按搓吻合,填缝饱满、密实、表面光滑、平整。施工中宜采用定型钢模板进行予制,根据施工条件的限制也可现浇。
5.2.7预制块铺设的人行道预制块铺设的人行道:块料的品种,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块料铺设要稳固,表面平整,无松动和缺棱掉角。铺贴前必须认真清理基层杂质、油、灰等。抹底前一天浇水湿润,并刷1:0.5水泥砂浆一道,拼花美观,缝宽均匀、顺直。
5.2.8有面层的场地
5.2.8.1开工前由专业测量人员做好控制点的布设工作,并在场内做好高程标志。
5.2.8.2场地的回填土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严格控制其含水率,做到“握之成团,弃之成沙”且必须进行分层夯实(碾压),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5.2.8.3有面层的场地施工前必须复核排水设施、沟道、埋管等是否施工完毕并验收签证。
5.2.8.4场地平整全部完成后,表面应进行拉线、抄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部位应及时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找平,并夯实,同时检查排水坡度和排水方向是否正确,若不符合要重新找平,基层施工工艺参见5.2.1.3条。
T/CECS582-2019 预制混凝土板桩式挡土墙技术规程及条文说明.pdf5.2.8.5施工技术员应按施工图进行测放标高、确定排水方向、坡度以及分仓缝和变形缝。
5.2.8.6浇筑混凝土面层时,应分格浇筑、随倒随铺,用刮尺找平,用表面振动器振捣,振捣必须密实,然后进行抹平压光,混凝土面层应在初凝前完成抹平工作,终凝前完成压光工作,养护工作可参见5.2.5条。
6.1严格遵循《成品、半成品及设备保护实施细则》。
6.2施工时对测放的定位及标高控制桩不可碰撞和随意拆除。
6.3道路和场地施工时,对地下管线、沟道、照明、排水设施、地上的支架基础、设备基础以及设备,要妥善保护,不能碰撞。
6.4对用砂浆铺设的预制混凝土板人行道完工后,应养护三昼夜DB34/T 3733-2020 泵站计算机监控与视频监视系统施工技术规范.pdf,养护期间行人、车辆严禁通行。
6.5未达到规定强度,不能让汽车在路面上行驶,且任何时候严禁履带机械上路面。
6.6严禁在路面上拌砂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