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城际轨道交通工程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6)、在开挖台架上作业时,先检查平台及斜撑是否稳定,平台上是否铺满板,外侧的防护栏杆是否牢固,防止高处坠落;用带支架的风钻钻孔时,应将支架安置稳妥。
7)、钻孔时司钻工要在风钻的左侧方,严禁骑着气腿操作风钻,钻眼时先开水后开风,停钻时先关风后关水。
8)、双向开挖两工作面接近贯通时,需两端加强联系,确保统一指挥、安全施工;在相向开挖相距50m时必须停止一方掘进,由另一方掘进贯通,另一方爆破时必须向对方通知。
9)、严禁在残眼中继续钻孔,不得在工作面折卸、修理风钻。
1)、各种运输设备在使用前应详细检查,不得带病行驶测量施工方案-中建三局,要求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建立运输调度制度,统一指挥安排。
2)、洞内运输车辆限速行驶:作业地段正常时每小时小于10公里,会车时时速小于5公里,成洞地段行驶时速小于20公里,会车时时速小于10公里。
3)、运碴车辆严禁超车,会车时空车让重车,重车减速行驶,两车厢间距离不小于0.5米;同向行驶,前后两车间距离至少为20米,洞内能见度差时,应加大间距;车辆起动前应瞭望或鸣笛,进出隧道口时应鸣笛;洞内车辆倒车必须开灯、鸣笛或专人指挥。
4)、在衬砌台车(或作业台架)作业地段应设置“慢行”标志,台车(台架)两端设置红色显示灯。
5)、装碴时,运碴车辆应停稳并制动,起动前应鸣笛。
6)、洞外卸碴场地应符合规定的坡度,在碴堆边缘内80cm处设置档木,以防车辆翻沟。
7)、车辆运行前应保持其机况、照明刹车良好;确认前后无人并给一次信号,方可启动;冬天运输要求备好防滑链。
8)、洞口、交叉路口和狭窄的施工场地,应设置“缓行”标志,必要时应专人指挥交通。洞内车辆、机械停放处,应设置有足够的照明、并设置红色警戒灯。
9)、编制机械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组织专人深入现场,督促检查机械设备安全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消除隐患,使机械设备达到安全、优质、高效、低耗地运行。
10)、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做到力保“十字作业”。施工人员作业前进行安全教育和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岗作业。
1)、支护和衬砌期间,应加强对开挖面地质以及各部支护情况进行监测,当发现量测数据有突变或异变时,作出详细记录,并及时向技术负责人汇报,以便采取应急措施或通知施工人员暂时撤离危险地段。
2)、隧道开挖后必须及时进行支护,不得暴露时间过长,坚持“随挖随支护”的原则,支护至开挖面的距离最大不得超过4m;如遇石特殊地质时,要求支护紧跟开挖面。
3)、钢拱架架立时不得置于虚碴或活动石上或悬空,软弱围岩地段基底必须作提高承载力处理;锚杆支护,孔深、间距、方位必须到设计要求,注浆要饱满,钢筋网初喷砼必须达到设计厚度。
4)、喷射支护前,清除危石及松动石块,脚手架要牢固可靠,喷射手配戴防护用品;机械各部完好正常,压力保持在0.2Mpa左右,喷浆管喷嘴严禁对人放置。
5)、随着隧道各部开挖工作的推进,及时进行衬砌或压浆,特别是洞口的衬砌必须尽早施工,地质不良地段的衬砌尽早完成。
7)、衬砌台车工作台架上施工用照明用电线路每天要进行一次检查,确保电线绝缘良好,防止电线破损、漏电伤人(或装置漏电保护器)。
(4)、火工品管理及爆破
5)、爆破时所有的人员应撤至不受有害气体、震动飞石伤害的地点,其安全距离不少于400米。
6)、装药时严禁火种,严禁穿化纤衣服;洞内开挖爆破管段数量、装药量大时,爆破指挥人员应先明确分工,自上而下分区分段装药各负其责,防止混段和漏装,无关人员和机具等均应撤离到安全地点。
8)、爆破时严禁明火点炮,洞内所有爆破、导火线长度均不少于1.2m。
10)、当发现瞎炮时,必须由原爆破人员检查现场分析原因后按爆破安全规程处理,确保安全。
11)火工品使用及管理详见《火工品(仓库)使用管理办法》。
1)、为满足隧道作业环境标准必须加强通风,以确保洞内氧气含量、风速、新鲜空气达到规定的卫生标准;把粉尘浓度、有害气体含量降低到允许标准以内。
2)、压入式通风进风口设在洞外,避免污染的空气进入洞内;洞内风管悬挂在侧壁上,安装平顺,接头严密,出风口距工作面不大于15米。
3)、无论通风机运转与否,严禁人员在风管的进出口附近停留。
4)、通风机停止运转时任何人员不得将木料、钻杆等长大物件靠近通风软管行走和在软管旁边停留,不得将任何物品放在风管或管口上。
5)、隧道施工中必须采取综合防尘措施,放炮前后进行喷雾与洒水。出碴前用水淋透碴堆和喷湿岩壁。水池保持清洁,并有沉淀或过滤设施。并定期测定洞内粉尘浓度和有害气体的含量。
1)、锚索造孔采用潜孔锤风动钻进时,应采取必要的除尘措施。开孔时,对孔口松动岩块应进行清除,以避免冲击钻进时岩体掉块伤人。
2)、钢铰线通过特制的放料支架下料,防其弹力将人员弹伤,往孔内安装锚索时,应由专人统一协调指挥。
3)、锚索张拉时,在千斤顶伸长端设置警戒线,以防张拉时出现异常伤人。
4)、锚索施工时,高压风管、高压油管的接头应连接牢固;造孔、张拉机械的传动与转动部分均需设置完备的防护罩。
5)、高边坡作业时,严禁上下重叠作业,所有施工人员均需佩戴安全帽、穿防滑鞋、系安全绳。
8.3.4应急预案的建立和实施
(1)、应急预案的建立
根据浅埋、偏压、破碎隧道施工的工程特点,以及所形成的风险因素,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对重大危险源制定了应急预案,以实现南象山隧道的安全目标;建立的应急预案有:《隧道防坍塌应急预案》、《隧道支护变形应急预案》、《施工触电应急预案》、《重大机械施故应急预案》、《防尘防毒应急预案》。
(2)、应急预案的实施
应急预案按照制定计划要求,每年均组织项目队各职能部门、作业队和抢险队伍进行一次演练,并按照演练结果,进行修正,以充分符合现场的实际,真正起到应急作用。
项目队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备好应急设备和物资,并定期对应急预案的准备情况进行检查。
8.3.5职业健康安全保证措施
(1)、加强现场卫生流行病学调查
施工人员进点前,组织卫生防疫人员开展新工地卫生流行病学调查,重点调查当地生活用水水质。走访当地疾病控制机构,了解传染病情况。通过调查提出驻地、食堂布局、饮用水源选取建议,及制定传染病及职业危害控制对策。
(3)、加强职业健康体检
上岗前对从事粉尘、噪声、二氧化硫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体检。体检项目:
粉尘作业:内科常规检查,心电图,肝功能,血、尿常规,高仟伏胸部X射线摄片,肺功能。
噪声作业:内科常规检查,耳鼻检查,血、尿常规,心电图,纯音听力测试。
二氧化硫作业:内科常规检查,眼科、耳鼻喉科检查,胸部X线摄片,肺功能。
施工期间每年对作业人员进行一次职业健康体检,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受检者本人并安排进一步诊治,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并妥善保存。发现职业禁忌者及时调离工作岗位。
(4)、加强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
粉尘、二氧化硫、噪声每3~6月监测一次,或根据施工情况适时监测。对有害因素超标作业点提出整改措施并监督落实。建立有害作业点劳动卫生档案并妥善保存。
(5)、加强健康教育,注意个人劳动卫生防护
利用工地板报、宣传栏、班前点名等形式加强劳动卫生防护知识教育,提高个人防护意识。有毒有害作业人员坚持佩带劳动防护用品上岗作业,建立奖惩制度。
(6)、严格执行《职业病防治法》,规范劳动施工组织
制定科学合理的劳动作息制度,合理安排劳动作业强度,严禁不具备职业病防护条件下的作业行为。明显扬尘应及时洒水,减少对当地居民和施工人员危害。卫生、工会等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将劳动卫生保护工作纳入工地安全检查日程,定期考核。
确保全部工程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现行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及设计要求,并满足按验收速度的质量要求。
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
9.3.1开挖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针对本隧道工程地质特点,不同围岩级别均采用光面爆破技术,开挖断面采用激光断面仪及时修正钻爆设计,严格控制超欠挖。
9.3.2混凝土施工质量要求
适量掺用规定品质的优质粉煤灰、磨细矿砟粉等矿物掺和料或复合矿物掺和料;
专用复合外加剂应具有减水率高、坍落度损失小、适量引气、能细化混凝土孔结构、能明显改善或提高混凝土耐久性、与水泥有良好的适应性等性能。
本工程地处一般地区,对不同部位混凝土的耐久性进行了不同要求,重点是考虑其抗碳化、抗氯离子渗透性能、体积稳定性能、抗渗性能、耐腐蚀性能、抗碱—骨料反应性和抗裂性能。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在混凝土浇筑前至少90d完成。当混凝土的原材料有改变时,须重新设计配合比,并须获得监理工程师的批准;
由于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标检验周期较长,考虑试验周期和可能出现的原材料变化等因素,要求原材料均有备用种类,提前进行不同组合材料间配合比的选定工作。
9.3.3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控制
混凝土采用拌和站进行集中搅拌。搅拌、运输、振捣等设备根据搅拌时间、搅拌能力、运输距离、浇筑数量、连续浇筑等因素进行综合配套。混凝土施工要求按特殊工序的程序处理,施工前先需进行工序能力验证,检查人员、设备、工艺是否满足施工需要,混凝土施工关键操作人员要求固定,振捣经验丰富,经培训合格。
实际使用的各种原材料必须与配合比设计相一致。材料进场后,按材料控制程序进行登记,收集、保留相关资料;
骨料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筛洗,严格控制含泥量、级配。
开盘鉴定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试验人员、主管工长、质检员共同参加,请监理工程师见证。依据试验配合比和施工配合比,核查各种材料质量,搅拌设备系统及仪表精度。对微机控制拌和站计量参数资料要及时分析,动态校正计量。验证混凝土的和易性、可泵性、测试坍落度;所有混凝土原材料均按照质量计量,配料按配料单进行称量。
搅拌时按上述投料顺序投料。每一搅拌阶段不少于30s,总搅拌时间为3min。拌制第一盘砼时,增加水泥和细骨料用量10%,保持水胶比不变以便搅拌机持浆。
操作手进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拌合时,有技术人员在拌和站全过程值班,随时处理出现的各种情况。
(3)运输及泵送过程控制
混凝土运输全部采用混凝土运输车运输。
混凝土运输道路,要求平坦畅通,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均匀性,运到浇筑地点时不分层、不离析、不漏浆,并具有要求的坍落度和含气量等工作性能。
混凝土的入模时间控制在搅拌后60min内泵送完毕,最长时间不超过1/2混凝土初凝时间,混凝土初凝时间由试验室根据施工气温试验确定,并符合有关规范要求。
浇筑混凝土前,根据不同的结构断面尺寸、施工环境、施工条件做好浇筑方案,包括浇筑起点、浇筑进展方向和浇筑厚度、振捣器具布置等;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严格按事先确定的浇筑方案施工;
浇筑混凝土前,指定专人仔细检查钢筋保护层垫块的位置、数量及其紧固程度,并作重复性检查,提高钢筋保护层厚度尺寸的质量保证率。构件侧面和底面的垫块至少应为4个/㎡,绑扎垫块和钢筋的铁丝头不得伸入保护层内。清除模板内的各种杂物。
混凝土的浇筑需连续进行,在浇筑过程中,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采用插入式高频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时,宜采用垂直点振方式振捣,每点的振捣时间以表面泛浆或不冒大气泡为准,振捣时间一般控制在30s以内,避免过振。混凝土较粘稠时,应加密振点分布。
在振捣混凝土过程中,应加强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以防漏浆。振捣时不得碰撞模板、钢筋及预埋件。
混凝土养护期间实行温度监控,最高养护温度不大于50℃,芯部最高温度不大于65℃,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大于15℃。
当新浇混凝土具有暴露面时,先将暴露面混凝土抹平,再用土工布等将暴露面覆盖,并及时采取喷雾洒水等措施对混凝土进行保湿养护14d以上。待喷雾洒水养护14d以上且水泥水化热峰值过后,若需撤除覆盖物,需再用塑料薄膜将暴露面紧密覆盖14d以上(塑料薄膜与混凝土表面之间不得留有空隙),或蓄水养护混凝土14d以上,直至下道施工工序为止。
当混凝土采用带模养护方式养护时,需保证模板接缝处混凝土不失水干燥。新浇立面混凝土振捣24~48h且强度发展至对结构安全性无不利影响时,可略微松开模板,并对模内混凝土进行浇水养护直至下道施工工序为止。
当混凝土强度满足拆模要求,且芯部混凝土与表层混凝土之间的温差、表层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均不大于20℃时,方可拆模。
拆模后,需迅速采取切实措施对新暴露混凝土进行后期养护。
采用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在寒季和炎热季节,应采取适当的保温(寒季)隔热(夏季)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如曝晒、气温骤降等)而发生剧烈变化,保证养护期间混凝土的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超过20℃。
新浇筑的混凝土与流动的地表水相接触前,需采取临时保护措施,保证混凝土获得75%以上的设计强度为止,且同时采取上述保温保湿措施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7)混凝土的高温季节及雨季施工
采取严格的有效措施控制混凝土的温度,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必要时采取降低水温的措施;尽可能缩短混凝土运输时间,浇筑混凝土尽量选择温度较低或夜间进行;在晚间浇筑混凝土时,确保有足够的照明设施。
①配制高性能混凝土,选择合理浇筑工艺
通过配合比的优化设计,优选出的混凝土配合比体积稳定性和抗裂性能最优,具有低水化热、低收缩的特点。
砼保护层采用小直径专用捣固棒振捣,提高保护层砼的密实度,增强砼抗裂性能。
②控制温差裂纹,加强混凝土养护
控制入模温度,实施测温方案:
拌合水中加碎冰,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缩小结构内部、表面以及环境温度的差异。
加强养护控制:加强养护,是控制温差、干缩等裂纹的重要措施。
施工缝处理:采用一次灌注完成方案,灌注中水平分层,加强振捣,保证砼密实度。
施工缝处理:凿毛、清除浮砟、冲洗干净,充分湿润,新老混凝土界面用修补胶进行处理,然后灌注混凝土。
缺陷处理:尽量消除混凝土表面水泥浆和泌水。
拆模后如表面有粗糙、不平整、蜂窝或不良外观时,凿除表层,以混凝土进行密实填筑和修理表面。处置后表面密实、无收缩开裂及鼓形区,且与相邻表面平齐。
修补的混凝土耐久性指标不低于本体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补修混凝土所用材料,符合规程的要求。
9.3.4衬砌混凝土防渗漏措施
为确保隧道不渗、不漏、不裂,施工时,在中等富水带,采取“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原则,在其它弱富水及贫水地段,则采取“防、排、截、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施工中,从以下六道防线预防和根治隧道衬砌的渗漏水。第一道防线:补充注浆堵水;第二道防线:初期支护湿喷防水混凝土防水;第三道防线:软式透水管排水;第四道防线: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设防水隔离层防水;第五道防线:二次衬砌防水混凝土防水;第六道防线:施工缝、变形缝防水。并且要特别注意对薄弱部位的防水施工工艺处理。
隧道开挖后,防水板施工前,对隧道仍有严重渗漏水地段采用小导管补充注浆堵水,堵住水源,减少地下水渗漏的压力和流量。在已开挖及初期支护后的洞身工作面周边将小导管打入地层中(喷射混凝土时在有水地段预埋注浆管),借助注浆泵的压力,使浆液通过小导管渗透、扩散到地层孔隙或裂隙中,达到止水的目的。
对于注浆和喷混凝土未能防住的地下水,通过拱、墙系统设置的环向软式透水管和纵向软式排水管,将地下水引排至洞内排水侧沟排出。
软式透水管安装施工必须严格按设计进行,软式透水管的安装定位必须准确,转角园顺,排水畅通,对富水及水压力较大的地段,适当增加软式透水管,使水排向水沟,减少二次衬砌防水混凝土防水压力,保证建成后的隧道边墙、拱部不会因水压力过大出现渗漏现象。
(3)二次衬砌防水混凝土防水
衬砌防水混凝土是提高结构自防水的具体形式。因此,防水混凝土防渗漏施工在实施前应列入质量计划的重要内容,单独编制作业指导书和工艺标准,依据作业指导书和工艺标准认真施工,以达到混凝土自身防渗漏的目的。作好防水砼的设计和施工是控制结构防渗漏的首要措施。施工时,将根据防水混凝土的特点、防水要求来搞好施工控制。
(4)施工缝、变形缝防水
施工缝按要求设置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变形缝按要求设置止水带。施工时责任到人并有专人旁站指导、检查止水构件的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5)其他防渗止水的技术措施
采用衬砌台车全断面施工,从而消除了拱墙接缝;衬砌台车长达12m,以减少施工接缝;衬砌前,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衬砌混凝土连续灌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加强捣固,确保衬砌混凝土的密实度;洞内施工布设管线临时固定铁件时,埋入深度不得超过10cm或按施工图纸要求严格进行。
9.3.5防衬砌开裂的技术措施
开挖后,衬砌前,严格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对围岩和支护结构进行监控量测,及时反馈量测信息,不断优化支护和衬砌结构参数,确保支护和衬砌结构的受力条件与该地段的地质条件相适应,并根据量测信息,指导二次模筑砼衬砌的施作时间。
复合式衬砌地段,喷、锚、网为主的初期支护体系是主要承载结构。施工过程中,严格按设计要求做好初期支护,必须保证初期支护的施工质量,避免模筑混凝土衬砌承受过大松驰压力而开裂。
隧道衬砌前采用隧道限界检测仪检测隧道断面,确保支护结构和混凝土衬砌具有设计所需的断面厚度及受力性能。
隧道衬砌前,必须将隧道底部和墙脚的虚碴、浮碴清除干净,确保仰拱、铺底以及隧道的拱墙衬砌置于坚实的基础上,避免衬砌不均匀下沉开裂。
衬砌前要对防水层的铺设质量进行检查,确认防水层与初期支护基面密贴,拱部防水层有一定的富余量,避免混凝土灌注到拱部时,因防水层张紧形成外模,导致衬砌与基面不密贴,影响结构受力性能。
加强混凝土品质的过程控制,确保混凝土各项性能指标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
优选混凝土骨料。对使用碎石的粒径要严格控制,若粒径过大,混凝土产生的裂缝相对也大,粒径过小,水泥用量则增多,对抗渗不利,粗骨料的的粒径不宜大于40mm。选用中砂对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减少收缩裂纹,提高抗渗性非常有利。同时采用合适的灰砂比和砂率也是使混凝土获得最佳抗渗效果的有效途径,取值范围必须经过试验比选确定。
良好的砂石级配是配制良好的防水砼的关键,是使混凝土更密实,更可靠的保证,因此防水混凝土经试验确定后,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必须派人对现场用料经常抽检,对拌制过程进行质量监控。
掺用减水剂,控制水泥用量,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减少混凝土干缩变形,同时视其情况,掺用膨胀剂,抵消混凝土收缩。
合理选择水灰比。混凝土拌合物的水灰比对混凝土的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水灰比过小,施工困难,影响混凝土的密实度,水灰比过大,混凝土将产生过大的收缩而开裂,同时水泥用量过大则混凝土的干缩量显著增加。
采用泵送混凝土工艺,浇注前认真检修混凝土施工设备,周密组织混凝土运输,最大限度地缩减混凝土运输时间和浇注间歇时间,确保混凝土能连续灌注,以防形成隐形施工缝。
随时抽检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温度,避免坍落度过大或过小,测量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混凝土的入模速度,混凝土均匀灌注,水化热均匀散发,避免混凝土与环境温差过大产生温度应力而开裂。冬季混凝土施工要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加强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的捣固,确保混凝土捣固质量,保证衬砌混凝土的密实度。
当洞内温度、湿度不具备标准养护条件时,派专人喷雾养护混凝土。
衬砌完毕后,采用地质雷达等检测手段,对衬砌质量进行无损检测,确保衬砌结构的受力性能。
9.3.6防排水施工措施
隧道渗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防水卷材破裂、衬砌体出现裂缝、衬砌结构缝防水处理失效、衬砌混凝土不密实。
加强原材料的进货检验,把好进货关,所有材料存放及使用均标识、记录清楚,确保不合格材料不投入工程实体使用中,并且有追溯性;隧道防水材料,使用前检查其质量,不能有断裂、变形、孔洞等缺陷;混凝土用外加剂经试验选定质优品牌,确定最佳掺量。
混凝土采用自动计量拌和站生产,严格控制混凝土水灰比及砂石材料级配,外加剂掺量准确,保证混凝土质量。混凝土采用混凝土罐车运输,混凝土输送泵泵送入模。采取以附着式振捣器为主,辅以插入式捣固棒振捣的振捣方式,确保混凝土均匀密实,不存在空洞、露筋、露骨、蜂窝麻面、气泡、裂缝等缺陷。
优化配合比设计。施工前针对隧道实际水文地质条件和原材料情况作出相应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并在施工期间进行验证和优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严格控制混凝土拌和、运输和灌注时间,振捣密实,加强养护;施工前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法、操作细则和质量保证措施并落实。
严格按图纸间距要求设置纵环向软式透水管和排水管,在富含水区段适当加密。
注重止水带安装质量。在施工缝及变形缝安装止水带的断面中央设置嵌缝,深度为止水条厚度的2/3,止水带采用钢筋卡进行定位和固定。
9.3.7原材料质量控制
原材料按技术质量要求由专人采购与管理,采购人员和施工人员之间对各种原材料应有交接记录。
原材料进厂(场)后,对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以及质量证明书等进行验收核查,并按有关标准的规定取样和复验。经检验合格的原材料方可进厂(场)。对于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按有关规定清除出厂(场)。
原材料进厂(场)后,及时建立“原材料管理台账”,内容包括材料名称、品种、规格、数量、生产单位、供货单位、“质量证明书”编号、“复试检验报告”编号、检验结果以及进货日期等。“原材料管理台账”填写正确、真实、齐全。
水泥、矿物掺和料等采用散料仓分别存储。袋装粉状材料在运输和存放期间用专用库房存放,不得露天堆放,且特别注意防潮。
粗骨料按技术条件要求分级采购、分级运输、分级堆放、分级计量。
原材料有符合工厂化生产的堆放地点和明确的标识,标明材料名称、品种、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和进厂(场)日期。原材料堆放时有堆放分界标识,以免误用。骨料堆场进行硬化处理,并设置必要的排水条件。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管理目标
严格控制重要环境因素,施工污水排放、有害烟尘排放、固体废弃物、施工噪声符合标准要求,水土流失控制达到国家环保标准,严格遵守国家及行业标准。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10.2.1环境保护措施
开工前组织对全体员工进行生态资源环境保护知识学习,增强环保意识,保证环保工程质量,采取有效措施,使施工过程对生态环境的损害程度降到最低。
强化环保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使环保意识全面深入人心,真正认识到环保的重要作用。
施工期间,不影响当地道路和交通设施的使用,不干扰群众的通行方便,不影响群众的生活和工作。施工中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爆破时采用控制爆破,不影响其它设施正常安全使用。施工通道经常洒水处理,弃土场洒水湿润,施工中产生的污水处理后,按指定的地方排放。
洞口边、仰坡尽量减少开挖,必须开挖时应对边、仰坡进行防护,做到保护植被、绿化环境、水土保持。
工程完工后,拆除一切临时用地范围内的临时设施和临时生活设施,搞好租用地复耕,恢复原貌。退场时的场地清理,达到地方政府、群众及相关部门的要求。
合理布置施工场地,生产、生活设施尽量布置在征地线以内,少占或不占耕地,尽量不破坏原有植被,在其周围植草或植树绿化,创建美好环境。
10.2.2水土保持措施
为了保护环境和洞外水源不受污染,在正洞洞口设污水处理系统,采用隔油沉淀池、气浮设备和二级生化处理设施对施工废水进行处理。设专人管理,对沉淀池打捞浮油,以及对隧道污水进行处理,直到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再排放。
生活、生产区设污水处理系统,生活、生产污水经严格净化处理并经检验,符合国家环保标准后,再排出。
控制施工注浆使用的水泥泄漏,并对进入隧道排水系统中的注浆废液做净化达标处理,避免浆液污染洞外居民的生活、生产用水。
靠近生活水源的施工场地用沟壕或堤坝与之隔开,避免水源污染。施工期间生产场地和生活区修建必要的临时排水渠道,经废水池处理后,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接,不至引起淤积冲刷。
施项目域、砂石料场在施工期间和完工后,妥善处理、以减少对河溪流的侵蚀,防止沉砟进入河流或小溪。
隧道通过富水的断层地段及附近有居民点的地段,采用帷幕注浆堵水等方法,使隧道施工对地表水的影响降到最小。
本隧道工程弃砟量较大,对弃砟场做好防护和绿化,防止弃砟受冲刷造成对河流和周边环境的污染和侵占,具体措施如下:
工程施工前,首先就弃砟场向当地环保部门办理许可手续,在取得许可证后再开始弃砟。
隧道弃砟“先挡后弃”,在弃砟场坡脚设挡砟墙,挡墙埋入地面以下不小于1m,确保挡墙的强度。
在弃砟场顶外缘设环形截水沟,弃砟场顶的排水坡符合设计要求,并按要求在底部铺设一根透水软管,保证排水畅通,防止雨水冲走弃砟。
弃砟符合地方环保规定,施工过程中保护砟场四周的植被,工程竣工后对砟场进行平整、覆盖粘土层,喷播植草,并植树,以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
工地现场施工材料堆放整齐;
工地生活设施清洁文明;
工地现场开展以创建文明工地为内容的思想政治工作。
堆料场要平整,按场地布置图分类堆放,堆放物二侧有分隔间距和标志,多余的材料与物品及时退场,无散乱物件。料架和堆料池的搭设应规范化,做到整齐一致。
钢筋分规格、分层次一头排齐,挂牌标识堆放,场地较小时应上架堆放。
周转材料分规格一头排齐,挂牌标识堆放。钢管扣件一律刷防锈漆后进场。零件分规格入池、入库。
特殊材料设库堆放,封闭式管理。
设置“七牌一图”及安全标牌
现场有安全生产宣传牌,主要施工部位、作业点和危险区域、以及主要通道口都设有醒目的安全宣传标语或合适的安全警告牌。图牌规格统一、位置合理、字迹端正、线条清晰、表示明确,并要设有防雨蓬,图牌前严禁堆物。
场内标语、标志和室内外布置
队部及各班组大门口和内外地坪、道路、临时房屋、仓库、加工场、水泥堆放场等施工时要做好场地硬化,防止泥浆外溢,尘土飞扬,影响邻近马路、单位环境卫生。
施工现场周围道路平整无积水;施工区域与非施工区域必须严格分隔;队部、班组场地周围按标准设置排水明沟、集水井、二级沉淀池和冲洗槽,污水经沉淀处理后方可排入施工现场附近水系。
工地场地显著部位、脚手架等处悬挂体现“安全生产、预防为主”八字方针要求的白底蓝字标语及安全生产宣传牌。
工地管理人员和施工作业人员统一穿着印有企业标志和名称的工作服,戴不同颜色的安全帽,佩戴有统一制作的印有企业名称、姓名、职务、彩照等内容的工作卡上岗。工作卡背面根据不同的岗位填写不同的“岗位安全检查表”。
队部办公室悬挂科室标牌,室内张贴队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办公室卫生制度及卫生值日制度。
会议室保持整洁,墙上张挂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网络图;安全、文明施工、质量管理目标;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施工形象进度图;施工总平面图(包含消防器材布置图、临时进水、电气线路布置图);工地文明卫生包干责任图;安全保证体系要素及职能分配表等。
工地内适当位置设置阅报栏和施工现场各类管理制度等宣传栏。
工地管理形象按规定力争做到“四要”和“七不”及“两通三无五必须”即:内部管理要标化、外部形象要佳化、于当地居民关系要优化、施工现场要净化;泥浆不外流、渣土不乱到、粉尘不污染、管线不损坏、轮胎不沾泥、噪声不超标、施工不扰民;施工现场道路畅通,施工工地沿线单位和居民出入通道畅通;施工中无管线事故,施工中无重大工伤事故,施工现场周围道路平整无积水;施工区域与非施工区域必须严格分隔,施工现场必须设置施工铭牌,管理人员佩卡上岗,各类语言文字使用规范,施工现场材料必须堆放整齐,生活设施清洁文明、环境美化、施工现场必须严格按规定控制噪声、扬尘和泥浆处理,工地现场必须开展以“创建文明工地”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工作。
对进场施工的工班签定文明施工、保护地下管线协议书,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把文明施工责任落到实处,提高全体施工人员文明施工自觉性与责任性。严格执行业关于创建文明工地施工标准及管理规定,制定文明施工细则某经济适用房施工组织设计,按其要求文明施工。管理小组对各班组定期检查,随时抽查,逐项打分,综合评比,进行奖罚。
加强施工人员文明施工意识,对职工进行文明施工教育,每周召开文明施工例会,并由文明施工监督员举办文明施工讲座,宣传文明施工准则,提高每一位员工文明施工意识,讲职业道德,扬行业新风,树立本联合体良好的企业形象。
队部建立文明工地和文明工地创建定期检查评比制度,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各部门和各作业班组生活区和生产区的作业环境、作业过程,每月由副队长组织每月进行评比一次。
工程开工前调查工点有无地下埋设的通信光电缆等情况,以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按照文明工地建设有关要求,建立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树立铁路施工企业的良好形象。
各项临时设施、驻地,按照经批准的平面图布设,因地制宜,布局合理,整齐有序,安全卫生,禁止擅自随意搭设。各种建筑材料、砂石料、周转料、机具等,要分类、分品种、分规格堆码,放置整齐。注意作好场区、生活区的排水系统,经常清理,保持排水畅通。
施工便道、场区道路要合理规划布置,定期专人整修,保持平顺。司机要文明行车,礼貌行车。各工点施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做到有序展开,工完料尽,场地恢复平整。设置长久性固定安全警示牌、宣传牌。
尊重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DB13(J)/T 206-2017标准下载,遵守地方政府的有关规定。加强对职工的管理教育,与当地政府携手共建文明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