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住宅楼、配套公建楼、地下室钢筋施工方案la=ζa.labLae=ζae.la
ζae为抗震锚固长度修正系数,对一二级抗震等级取1.15.
鸿山镇鸿泰苑安置房G5#楼施工组织设计注:±0.000以上为一类环境,±0.000以下为二b类环境
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LaE
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长度LlE
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ζ
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
注:1、在任何情况下钢筋搭接长度不得小于300mm;
5.1.2.4钢筋的机械连接:本工程直径大于16mm的钢筋采用直螺纹连接。
5.1.2.4.1钢筋的规格与连接套筒规格必须一致,采用Ⅰ级直螺纹连接接头;
5.1.2.4.2被连接的两钢筋端面应处于套筒的中间位置;
5.1.2.4.3机械连接的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缝、咬伤等缺陷;
5.1.2.4.4机械连接接头型式检查数量不少于3个,现场检验随机截取,每500个接头为一验收批,不足500个接头也按一批计算;
5.1.2.4.5在钢筋连接中,每拧紧连接完一个接头,用红油漆做好标记,外露丝扣不得超过一个完整扣,套筒不得有裂纹;
5.1.2.4.6钢筋直螺纹丝头加工长度
5.1.2.4.7钢筋接头拧紧力矩值检查,并加以标记
拧紧力矩值/(N·m)
注:当不同直径的钢筋连接时,拧紧力矩值按较小直径钢筋的相应值取用。
5.1.2.4.8底板钢筋现场取样截取试件后,采用附加与截取的同级别、同规格的钢筋予以恢复,附加钢筋的搭接长度为1.2LaE。
5.2.1绑扎前的准备
5.2.1.1核对成品钢筋的钢号、直径、形状、尺寸和数量是否与料单相符,如有错漏应纠正增补,所有钢筋保护层采用水泥垫块控制;
5.2.2底板钢筋摆设位置线标定
在防水保护层上测放轴线、墙柱位置线、门洞口位置线、底板钢筋间距线,柱、墙位置用红漆做出标记。
5.2.3基础底板钢筋绑扎
防水保护层上放线→筏板底层钢筋绑扎→放置垫块→绑扎基础梁→放置马凳→放置底板上层钢筋→墙柱插筋并临时固定→放置三道墙体水平筋→垫垫块→验收。
5.2.3.1防水保护层放线,经验线合格后,开始底板钢筋绑扎;先放置南北向底板筋,再放置东西向的底板筋,进行绑扎;
5.2.3.2底层筋绑扎完毕后,放置底板附加筋,进行绑扎;
施工工艺流程:主梁下铁→次梁下铁→次梁上铁→主梁上铁→柱节点→墙柱插筋
1) 基础梁的绑扎方法:绑梁前先搭架子,使地梁梁底距条基上皮100mm,穿好钢筋套子,把梁上筋按顺序放在梁架上绑扎;在梁下放置钢筋马凳,马凳垫在梁下铁处,间距1m。放好马凳后再绑扎梁下钢筋。当纵、横梁及底板下层钢筋全部绑好后,将梁架拆除,使基础梁钢筋落在马凳上。基础梁二排或三排铁中间用短钢筋头(梁垫)均匀垫起,以保证钢筋间距。梁垫尺寸应 ≥25mm,且不小于主筋直径。
2) 直套筒分标准型和正反丝扣两种。钢筋端头有锚固拐子、段与段的钢筋接头和其他钢筋不易转动处使用正反丝扣套筒。套筒用管钳上紧,使丝扣最多露出1扣或1.5扣。套筒连接后100%检测,合格后用红油漆标识。
3) 基础梁为弯折斜梁时,主筋弯折角度必须满足图纸要求,且在弯折处的两边50mm处必须有箍筋。
4) 基础梁的绑扎要求:
基础梁接头使用A级滚轧直螺纹连接,接头率50%。直螺纹接头套筒遇到箍筋,可将箍筋移动3~5cm,避开套筒。
梁端头拐子必须垂直,可用通长钢筋将拐子绑扎定位。
梁筋的箍筋开口方向在梁上,绑扎时开口位置要一左一右间隔绑扎。箍筋绑扎要使角部受力筋与箍筋角抱紧,保证135º弯钩平直段为10d且平行,即:12为120mm;10为100mm;8为80mm。
梁筋要预排钢筋间距,梁端第一个箍筋距柱边50mm起步筋。箍筋间距按图纸要求尺寸,正确绑扎,要先用粉笔划好位置线。
梁筋绑扎成型在入模前要先将模板内的杂物清净,以免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并按梁断面尺寸做好梁模固定支撑筋。
梁内的腰筋和拉筋按照图纸要求设置。拉筋两端必须钩在钢筋交叉点并绑牢,弯钩135。,其中一端加工成90。,现场就位后由施工人员弯成135。。
施工工艺流程:放线→施工缝剔凿清理→整理预留钢筋→套柱箍筋→纵筋直螺纹接头→画箍筋分档线→绑扎定位筋、箍筋→挂垫块→搭架子临时固定成型柱筋。
柱钢筋绑扎前要对前次浇完混凝土在柱根部进行剔凿修整,将柱内软弱混凝土剔掉露出石子面,柱子预留筋要将混凝土浮浆用钢丝刷清净后才可按线进行套筒连接。
柱纵筋在梁及筏板内,必须绑扎箍筋,不少于三道箍筋。
所有独立柱的接头均距楼板H=1200mm。相邻钢筋接头互错35d,接头错开率50%。上、下层柱子截面或钢筋变径时详结构总说明的相关节点。
箍筋的开口端应按照柱子四个角依次旋转绑扎,并保证135º钩到位,箍筋平直段长度为10d,同前述。且弯钩两平直端必须保证平行。箍筋起步距楼板50mm。不允许有缺扣、松扣情况,每个交叉点都应绑牢,小辫向内,箍筋要抱肩。
采用塑料垫块,挂在水平筋上,但要保证柱子主筋保护层厚度。在同一水平面柱子每面不得少于2个塑料垫块。垫块垂直间距为1.0m。
直螺纹接头必须逐一检验,确保100%合格、用漆点作为检验标记,并做好自检记录。
柱顶纵筋锚固在顶层梁内,锚固长度40d。梁宽范围之外的柱纵筋无法锚入梁内时,应将这部分纵筋锚入现浇板内。
5.2.3.3绑扎基础暗梁:底板筋绑扎完毕后,根据测放的洞口位置线绑扎暗梁,暗梁纵筋长度为洞口宽度+2×45d;
5.2.3.4设置马登:马凳用20焊成三角形马凳,间距0.8m摆设;
5.2.3.5放置筏板上层钢筋时,先放置东西向钢筋,然后再放置南北向进行绑扎;
5.2.3.6底板绑扎完毕后,根据测放的墙柱位置线插墙柱钢筋,墙柱筋要固定牢固,墙体绑扎三排水平筋固定;
5.2.3.7底板钢筋接头位置:下部钢筋在跨中1/3范转围内,上部钢筋在支座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35d;
5.2.3.8底板后浇带作法:防水保护层做完后,先绑扎后浇带部位加强钢筋,浇筑后浇带加强混凝土,在后浇带混凝土上干铺油毡一层(隔离层),然后再绑扎筏板底筋。
5.2.4剪力墙内暗柱钢筋绑扎
搭设脚手架→套柱箍筋→连接绑扎竖向受力筋→画箍筋间距→绑箍筋。
5.2.4.1搭设脚手架:用φ48钢管搭设脚手架,铺满脚手板,以便施工人员操作;
5.2.4.2套柱箍筋:按图纸要求的间距,计算好每个柱的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钢筋上,然后绑扎定位钢筋,立柱主筋,箍筋距楼面5cm开始布置;
5.2.4.3画箍筋间距线:在立好的柱主筋上,用粉笔画好箍筋间距,然后绑扎,上层柱竖向钢筋露出楼面部分用箍筋固定;
5.2.4.4柱筋绑扎完毕后,及时绑扎垫块;
5.2.4.5截面有变化时,上一层主筋重新插筋,边柱、角柱、中柱到顶层收头按图集要求收头(详见剪力墙竖向钢筋顶部构造作法)。
5.2.4.6 框架梁钢筋绑扎流程:
1)划主次梁箍筋间距→放主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层纵筋及弯起筋、吊筋→穿次梁底层纵筋并与箍筋固定→穿主梁上层纵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筋→按箍筋间距绑扎
2)梁钢筋绑扎要求:框架梁接头使用A级滚轧直螺纹接头。梁下层钢筋接头在支座1/3处,上筋在跨中。相邻接头错开40d且不小于500mm。先绑扎短向梁(南北向),再绑扎长向梁(东西向)。梁筋应置于柱筋之内。
3)所有梁端箍筋均应加密,加密区箍筋间距100mm,加密范围为2h(h=梁高)。主、次梁相交叉处应在次梁两侧加密箍筋,加密范围同前述。当主次梁相交时设置吊筋,并在主梁两侧各加密3个箍筋,间距50mm。梁的第一个箍筋距墙柱边50mm。
4) 所有悬挑梁上铁锚固长度应不小于其挑出长度,悬挑梁上、下铁单侧焊10d。
5)板、梁钢筋保护层:钢筋下铁保护层采用同结构砼强度等级的砂浆垫块50×50mm,间距0.8~1m。垫块厚度按前述要求。
5.2.5剪力墙钢筋绑扎
5.2.5.1绑扎前搭设脚手架,满铺脚手板,脚手架上搭设防护栏杆;
5.2.5.4竖向钢筋:起步筋距柱边缘5cm开始布置,水平筋第一排筋距楼板面3cm开始布置;按绑扎调整好的横、竖向定位筋绑扎墙体横、竖墙钢筋;
5.2.5.5墙体水平筋在连梁内贯通布置,间距同墙体水平筋;墙体水平筋构造作法如下:
5.2.5.6剪力墙竖向钢筋顶部构造作法
5.2.5.7剪力墙竖向钢筋连接构造作法
5.2.5.8剪力墙水平钢筋连接构造作法
5.2.6顶板钢筋绑扎
在模板上弹出钢筋位置线→绑扎下铁→水电土建预留、预埋→安放马凳→绑扎上铁→下铁垫块→搭设马道→隐蔽工程验收→浇筑混凝土时的复查维护。
5.2.6.1清理干净模板上的杂物,顶板钢筋根据其间距道道弹线绑扎;
5.2.6.2楼板钢筋上、下铁的弯钩朝向要严格控制,不得平躺;
5.2.6.3管道井处的楼板,板内钢筋应连续设置,待管道安装后在用高一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封筑;
5.2.6.4楼板的钢筋绑扎完毕后,应加强成品保护,负筋下加马凳,防止板上负筋被踩下来,浇筑前混凝土工长应严格检查,在浇筑过程中看筋人员应对重点部位旁站,及时修复变形、移位钢筋;
5.2.6.5板筋绑扎时采用八字扣或顺扣,绑扎结尾丝压向板内,外围钢筋交叉处应全部绑扎,其他交叉点可交错绑扎,钢筋搭接绑扎处至少为3道扣;
5.2.6.6楼板保护层为15mm,在下层钢筋下放置砂浆垫块,并以600mm间距呈梅花型布置;
5.2.6.7板内的受力钢筋应距墙或梁边50mm开始设置;
5.2.6.8板在支座处,除图中注明外,均需设置负筋,其面积不少于跨中钢筋面积的1/2,伸入墙或梁内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30d,深入板内的长度不小于板跨度的1/4;
5.2.6.9板上预留洞口时,当洞口尺寸小于300mm时,钢筋不得截断,将钢筋在洞边绕过;当洞口尺寸大于300mm时,应在洞口每侧按设计要求设置加强筋;
5.2.6.10浇筑混凝土时搭设临时马道,严禁踩踏顶板钢筋。
5.2.7楼梯钢筋绑扎
5.2.7.1在楼梯底板上划主筋位置线,后绑扎分布筋,每个交点均应绑扎;
5.2.7.2先绑梁筋后绑板筋,板筋锚固到梁里;根据主筋、分布筋方向,先绑主筋后绑分布筋,每个交点均应绑扎。
5.2.8特殊部位钢筋绑扎
飘窗、空调板及不赶层高的挑檐板钢筋,统一采用在墙体大模板支设前预埋主筋的做法,墙体拆模后剔出、调直,再绑扎分布钢筋。
6.1进场钢筋必须具有原材质量证明书、材质单,钢筋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定。
6.2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锚固长度、接头设置、接头率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6.3原材复试报告结果符合有关规范要求,且见证取样频率为100%。
6.4外观检验:进场钢筋表面必须清洁无损伤,不带有颗粒状或片状锈、裂纹等。
6.5从每批、每种规格钢筋中任意抽取两根钢筋取样,分别进行拉伸试验和弯曲试验。
6.6钢筋配料加工时,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6.7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6.8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
梁、板受力钢筋搭接锚固长度
7.1钢筋堆放:进场钢筋必须按不同规格、不同级别分类堆放并标识,钢筋堆放要用垫木支高30cm,防止雨水浸泡钢筋锈蚀。
7.2暗柱定位筋:柱定位设两道,第一道设置在下层混凝土柱顶以上50mm处,第二道设置在距柱顶50mm处,柱钢筋绑扎完毕后,第一道定位筋可不取出,第二边定位筋可循环使用。
7.3墙体定位筋:除墙体插筋外,所有墙体设置一道水平定位筋,位置在距墙顶部50mm处,竖向定位筋每2m设置一道,绑扎完毕后竖向定位筋不取出当作主筋用,横向定位筋可循环使用。
7.4钢筋保护层:墙、梁、板、柱均采用成品塑料垫块,基础筏板采用C20以上细石混凝土垫块,垫块每0.6m设置一块,呈梅花分布,垫块的厚度为保护层厚度。
7.5后浇带处用竹胶板严密覆盖,防止杂物进入,避免对后浇带钢筋的污染。
7.6墙、柱的甩槎钢筋要包裹保护,直螺纹丝头用保护帽保护,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污染钢筋和损坏丝头。
8.1成型钢筋按指定地点堆放,用垫木垫放整齐,做好标识。
8.2绑扎墙柱筋时应搭临时架子,不准蹬踩或沿墙、柱筋上下攀爬。
8.3顶板上、下层钢筋绑扎时,支撑马凳要绑扎牢固,防止操作时钢筋被踩踏变形、发生位移。
8.4梁板的弯起钢筋、负弯矩钢筋绑扎好后,尽量避免在上面踩踏行走,浇筑混凝土时另行铺设跳板,防止钢筋被踩踏变形,并派钢筋工专门负责看管与修理,保证负弯矩筋位置的准确性。
8.5严禁各工种操作人员随意割断钢筋或在钢筋上进行电弧焊接,如设备管线安装施工与结构钢筋有影响时,必须征求设计意见,制定处理措施,办理工程洽商记录后方可进行处理。
8.6多工种交叉作业易损坏钢筋扣,隐检时应检查钢筋的绑扎扣,如有松动或缺扣时,应将钢筋整理后补齐绑扣。
8.7模板涂刷脱模剂时不得在结构施工面上进行,防止污染钢筋。
8.8钢筋有踩弯、移位或脱扣时,应及时调整、修理。
8.9底板防水层完成后,对于卷在防水保护墙顶部的防水卷材要采用砌筑一皮砖的方法加以保护,防止钢筋作业或人员行走时破坏。
9.1小规格钢筋绑扎时应对每个接头进行尺量,检查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要求。
9.2梁、柱、墙钢筋接头较多时,应根据图纸预先画出施工翻样图,注明各号钢筋搭配顺序,并避开受力钢筋的最大弯距处,避免出现钢筋接头位置错误的现象。
9.3所有专业的预埋件、预埋管不得和受力钢筋直接进行焊接,若需焊接时,应同附加钢筋焊接。
9.4配制箍筋时应按内皮尺寸计算,防止梁、柱钢筋骨架尺寸偏大或偏小。
9.5梁柱端、柱核心区箍筋应加密。
9.6箍筋末端应弯成135°,平直部分长度为10d,且不小于75mm。
9.7板钢筋施工时,预先弹线,绑扎按线找正调直,防止板筋不顺。
9.8绑纵向受力筋时要吊正,搭接部位绑扎3个扣,绑扣不能用同一方向的顺扣。
9.9竖向构件钢筋绑扎时,要搭设脚手架进行,并采取措施固定钢筋,防止柱、墙钢筋骨架不垂直。
9.10下层伸出上层楼板的墙柱钢筋绑扎时应先将伸出的钢筋调直理顺,然后再绑扎;如下层伸出的钢筋位移较大时,在线内按1:6比例进行处理。
9.11要认真检查钢套筒的质量,材质不符合要求、无出厂质量证明书,以及外观质量不合格的钢套筒不得使用。
9.12对于绑扎接头和直螺纹接头位置按要求隔根错开,且接头位置必须按本方案第5.2.5.7条执行。
10、环境保护及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10.1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10.1.1钢筋下脚料应集中堆放,并及时回收外运出场。
10.1.2套丝用的废润滑剂应装入容器回收,不得遗洒或随意倾倒。
10.1.3加强对作业人员的环保意识教育,钢筋加工应采取减噪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噪声污染。
10.2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10.2.1高空作业时(高度超过2m)应系安全带,一端系于腰间,另一端系于稳固构件或杆件上。
10.2.2钢筋吊运应选好吊点,捆绑结实,防止坠落;起吊设专人指挥,遇到下列情况时应停止作业;
10.2.2.1风力超过五级;
10.2.2.2噪声过大不能听清指挥信号;
10.2.2.3吊运箍筋等较小物料时,必须使用容器。
10.2.2.4大雾或夜间照明不足。
10.2.4绑扎墙、柱构件时,不得站在钢筋骨架上或攀登骨架。
10.2.5绑扎竖向钢筋构件,高度超过2m时,必须搭设脚手架。
10.2.6外墙、柱及外挑构件施工时,应搭设操作平台并封挂安全网。
10.2.7高处作业时,临边部位要搭投不低于1.2m防护栏杆,并封挂安全网。
10.2.8钢筋机械的安装应坚实稳固,保持水平位置。固定式机械(如切断机、调直机等)应有可靠的基础;移动式机械(如套丝机、弯曲机等)作业时揳紧行走轮。
10.2.9室外作业应搭设防雨、防砸机棚,机旁应有堆放原材及半成品的场地。
10.2.10钢筋机械设备的齿轮、皮带等传动部分必须安装防护罩。
10.2.11钢筋切断机切断短料时,手和切刀之间的距离应保持150mm以上,如手握端小于400mm时,应采用套管或夹具将钢筋短头压住或夹牢;运转中严禁用手直接清除切刀附近的断头和杂物。
10.2.12钢筋弯曲机作业中,严禁更换轴芯、销子和变换角度以及调速,也不得进行清扫和加油。
10.2.13钢筋调直机工作区域应设置警戒区,无关人员不得在此停留。
10.2.14加工较长的钢筋时,应有专人帮扶,并听从操作人员指挥,不得任意推拉。
10.2.15作业后应堆放好成品,清理场地,切断电源,锁好开关箱,做好润滑工作。
11.1竖向钢筋位移作为质量通病,一直是不易解决的问题。对于墙体(暗柱)钢筋位移的控制首先要从墙体模板不出现位移着手,模板、垫块控制住了,钢筋位移相应好控制一些;在浇筑完墙体以及顶板混凝土后,按照钢筋保护层厚度调整钢筋到正确位置即可。
11.2钢筋直螺纹连接问题
直螺纹连接问题主要为:一是进入套筒的尺寸不够或两端进入套筒的尺寸不一致,二是钢筋的丝扣与套筒丝扣不吻合(板牙问题)。解决办法:首先检查所加工钢筋的丝扣长度是否准确,连接时以外露2个丝扣长度进行检查(必要时用扭矩扳手进行检查,查出问题所在,以便解决);检查板牙是否需要更换,套丝加工工艺是否存在问题,确定问题所在后予以纠正。
11.3钢筋保护层不准确
竖向结构钢筋保护层过大或过小,原因为插筋位置偏差过大,以及浇筑混凝土时无人看护与调整,箍筋加工尺寸不准确等造成;解决方法:按画好的点位插筋就位,垫块规格符合要求,垫块必须绑扎在主筋上,且位置正确、牢固。横向结构钢筋保护层过大或过小:底筋主要为垫块使用规格不准及垫块数量不足(含分布位置不均);上筋主要为保护层过大,原因为踩踏造成。解决方法:底筋正确使用垫块(厚度15mm),要分布均匀,梅花形布置,间距≯600;上筋马凳加密,分布均匀,架立位置合理,间距≯600,同时要有保护措施,从绑扎开始到混凝土浇筑完毕,要设置临时人行马道和混凝土浇筑用马道,并有看护、调整钢筋位置的钢筋工配合。
松扣主要是绑扎时钢筋不规矩,绑扎后调整钢筋位置或人员攀爬、踩踏造成绑扣松动;绑扎要一次到位、不返工,需要高处作业的人员要自带高凳或支搭架体完成。
11.5墙体钢筋搭接倍数不够
墙体钢筋由于施工的误差造成出楼板结构面的高度不足,使向上的墙体钢筋与下部的钢筋搭接倍数不够CECS355:2013 模塑聚苯(EPS)模块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及条文说明.pdf,不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墙体钢筋绑扎过程中,首先要检查搭接长度问题,同时还要保证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尤其要控制第一次插筋的质量和插筋的长度准确性。
11.6凸窗标高定位不准,出现错台
凸窗出现错台是由于挑板钢筋安放的标高位置不准确或施工方法不得当造成,有些钢筋位置偏差较大,被迫捰成死弯恢复到正确位置,给结构带来隐患;凸窗挑板钢筋在就位时严格按标高安装,验收时要针对该问题重点检查其位置的准确性(标高及墙内位置等),以及固定位置的可靠性(即不产生位移)。
11.7墙竖向钢筋搭接处少水平钢筋
造成墙体竖向钢筋搭接处缺少水平钢筋的原因主要是竖向钢筋露出楼板结构面的尺寸存在误差,参差不齐所致;为此,要达到在竖向钢筋搭接范围满足水平钢筋的数量就要增加水平钢筋用量,而且在此范围内水平钢筋间距相应减小、间距不均,影响外观质量;最好的解决方法是控制墙体竖向钢筋露出楼板结构面的尺寸长度保持在同一个高度上(隔根错开)。
11.8钢筋起步筋不符合要求
首先要保证楼板的平整度,在绑扎水平筋、箍筋前先在竖向钢筋上画好水平钢筋的布置标记,按标记绑扎,就能做到起步筋的位置准确和水平钢筋(包括暗柱箍筋)的间距均匀。暗柱箍筋起步位置为距楼面30开始,墙体水平筋起步位置为距楼面50开始。
11.9已加工成型的钢筋由于标识少或标识不清DB3706T 69-2020 海岛型美丽乡村建设指南.pdf,有用错的现象
按使用部位、使用量、计划进场批次(量)严格控制,复试试验完成后将复试报告的时间和使用部位组织专人进行标识,并由钢筋工长和材料员进行检查,如果缺少标识,要及时通知技术试验及相关部门核查复试时间和使用部位,按要求做好标识。对于已加工成型的钢筋,要标明规格、数量、使用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