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路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课程设计

铁路路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课程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324.61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铁路路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课程设计

6工期安排及劳动力配置

1.本段路基工程由经理部路基作业队施工。

2.本段路基计划安排工期为18个月(含9个月有效固结期),开工时间2003年10月1日,竣工时间2005年3月24日,共540日历天。

路基清基及回填工期安排:2003年10月1日~2003年11月15日,46日历天,分区间路基及站场路基两个施工班组GB/T 5972-2016标准下载,劳动力为每个班组40人。

软基处理工期安排:2003年10月16日~2003年12月15日,60日历天,分袋装砂井作业班没(每个工作班15人)、粉喷桩作业班(每个工作班7人)、砂垫层及土工格栅作业班(每个工作班30人)等三个班组,。

路基土石方填筑工期安排:2003年12月1日~2004年4月30日,151日历天,设路基土石方运输作业班、路基填筑一班、路基填筑二班等三个班组。

固结沉降期:2004年5月1日~2005年1月31日,276日历天。

路基排水、绿色防护、护坡工程工期安排:2005年1月1日~2005年3月24日

本段路基安排劳动力最高峰时人员为200人,高峰期为2003年12月、2004年1月、2月三个月。

管段内路基长度共1.571km,基本为软土区段,需经处理后方能进行土石方填筑。

a.路基基床厚度:基床厚度为2.5m。表层0.6m,底层1.9m。

b.路基基床处理:基床部分土质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进行基床加固处理,其中区间路堤基床表层填筑0.6m厚A组填料其下为1.9m,站线路基基床表层0.3m填筑(换填)中粗砂。

管段内软基加固处理的路基总长1.531km,是管段内的重点工程之一。软基加固处理的主要方法有:粉喷桩、袋装砂井、土工格栅、砂垫层等(具体见《软土路基分布一览表》)。

7.2.1路基清基及回填

本段软土路基采用袋装砂井、砂垫层及土工格栅、粉喷桩等加固方式,为了保证地基质量和桩机、材料进场,需要先将地表水排除。施工步骤为:沿线路两侧地界内侧挖设0.5m深排水沟,备12台水泵,将地表水通过农田灌溉渠排到河道内。

2、清除杂草等地表附着物

本段路基征地界线内现均以荒芜,据现场调查,地界内茂密的杂草、苗圃及树苗、茭白叶等,高度0.6~2.0m不等。另有部分竹林、沼泽地、池塘、水沟及房屋基础分布。因为地表附着物分布较密且高度较大,必须先清除地表附着物后才能对地表软弱土进行处理。施工步骤为:人工割(拔)除地表附着物,并用汽车外运弃除(运距25km)。

根据现场调查,本段路基所跨之处表层较弱,大部分为淤泥土和腐植土,且植被丰富,参照有关规定及建设单位要求,必须挖除表层淤泥及种植土后换填。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挖除及换填深度0.5m~1.5m不等,其中位于水塘地段尚需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搭设草袋围堰、抛填片石等处理措施。

施工步骤:在区间路基和站场路基分别设两台挖掘机,挖除地表腐植土,每台挖掘机配备10辆自卸汽车,腐植土及淤泥由汽车外运至25km外的荒坡遗弃。

挖除地表淤泥后(排水工作与之同步),及时回填礁砂,分层回填(每层填厚30cm),分层压实。

地基加固处理前,利用清基时在两侧挖设的排水沟,将雨水引入周围排水系统,并纳入地方水系之中,确保基底不受水泡。回填密实的地基表层,作为施工机械的作业平台。

基底处理完毕,报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证,然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1.砂垫层:9074m3

2.土工格栅:30247m2(T=110KN/m)

3、袋装砂井9873根/37880m

DK201+248为勾行立交桥

DK202+600柳良站

1.砂垫层:24352m3

2.土工格栅:67299m2(T=110KN/m)

3.粉喷桩:43195m

4.袋装砂井:118872m

(φ=0.07m,正三角形布置)

DK202+068陈家斗中桥

①平整(修建)临时施工便道(便桥),确保施工机具、施工材料进场道路畅通。

②架设施工电缆,确保工点施工用电正常。

③清除施工范围内的地下及空中施工障碍物。

④放出粉喷桩处理路段的路堤坡脚线(含护道)。

①粉喷桩加固材料采用32.5级矿渣水泥,所用水泥必须有质量合格证,出厂日期不超过三个月,并经工地取样复检合格方可使用;不得使用受潮、结块、变质的水泥。

4、施工程序及技术要求

①根据设计要求测设粉喷桩桩位,经复核确认后,用白灰(或插明显标签)准确放出桩位点,桩位误差不得大于3cm。

②粉喷桩桩机就位,钻头对位后调平桩机机台,精确对位,保证桩中心偏位不大于5cm。

③启动主电机下钻,待钻头接近地面时,启动自动记录仪,空气机送气,并继续钻进。

④钻到设计深度时,停止钻进,钻头反钻,但不提升。

⑤打开送料阀门,关闭送气阀门,喷送加固料,确认加固粉料已到达桩底后,再边送料边搅拌边提升钻头。在喷灰搅拌过程中,送灰要连续足量,不得中断,每延米用量不小于50kg。严格控制搅拌速度、提升速度、气体流量、空气压力等参数,确保喷灰均匀、搅拌充分、喷灰量符合设计要求。

⑥当钻头提升至设计标高时,停止喷粉。打开送气阀,关闭送料阀,但空压机不停机,钻头提升至桩顶时,停止提升,在原位转动二分钟。

⑦搅拌钻头再钻至设计复搅深度,反钻提升进行复搅。

⑧当搅拌钻头提出地面,停止发电机和空压机。

⑨移动粉喷桩机到下一桩位。

⑩施工过程中应做好各项施工纪录,签认齐全,施工原始记录不得弄虚作假和涂改。

5、粉喷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粉喷桩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①施工前应进行工艺性试桩,掌握对该场地成桩经验及各种操作技术参数。试验桩不得少于2根。

②喷粉机必须有合格的粉体计量装置。

③在非粉成桩过程中,若遇有阻管而停止喷粉,第二次喷粉接桩时,其喷粉重叠长度不得小于1m。

④粉喷桩要求一次成桩,中间因故停机时,要求重打。

⑤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下钻深度、喷粉高程、停灰面及搅拌均匀程度;定时检查粉喷桩成桩直径定期复核、检查钻头,如发现其直径磨耗率超过2cm时,应及时修补或更换。

⑥粉喷桩复搅长度不得小于设计和规范规定(一般以1/3桩长为宜)。

⑦粉喷桩施工质量允许偏差(见下表)

用经纬仪检查(或用钢尺丈量)

①对施工范围内的地下及空中障碍物,尤其是空中架设的各类电力线路、通讯线路以及地下管线、文物等应设专人管理、协调,进行拆迁或采取稳妥的保护措施。对施工范围内已查明的地下障碍物,要在地面做明显的标志。

②桩机每次工作前必须进行试运转,检测正常后方可正式工作。严禁机械超负荷运转。

③工作人员须持证上岗,并配备必要的劳保用品。严禁酒后作业。

④施工现场用电电线架设高度不小于1.5m或穿管埋于地下通过,不得拖曳于地表或水中。电闸箱和仪表箱必须上锁。现场用电必须由专职电工管理。

⑤六级及六级以上的大风天气必须停止作业。

⑥桩机的安装、钻进、移位及拆卸必须遵守相关安全规程。

砂垫层采用的砂料,含泥量不大于5%,具有良好的透水性,不含有机质、粘土块和其它有害物质。

砂垫层施工工序:铺砂→洒水→压实→检测。

清基整平后,铺砂用推土机结合平地机摊铺整平,分层压实厚度按设计要求进行。

7.2.5土工格栅施工

管段内土工格栅共计115964m2,采用人工铺设。设计采用经编土工格栅,容许抗拉强度T=110KN/m,幅宽≥5m。

铺设土工格栅的基床土层表面用机械或人工整平压实,局部高差不大于5cm,表面碎、块石等坚硬物一律拣出,在距格栅层30cm以内的填料,最大粒径不大于10cm。在按照上述砂垫层的施工方法,并严格按设计要求的厚度铺设后,再进行土工格栅的铺设。

将格栅主受力方向沿加固方向人工拉开、拉紧,保证平顺、无褶皱。

各幅格栅密贴排放,不搭接。受力方向连接时,仔细处理,保证连接的强度不低于土工格栅的设计容许抗拉强度。间隔1.5m采用自制U型钉固定于地面,锚固深度不小于20cm,使其平顺并与地面密帖。土工格栅铺设应使其长幅沿线路横断面方向铺设,随铺随盖,避免暴晒。

双层土工格栅铺设,上下层错开接缝不小于0.5m。

土工格栅处理处的路基填土顺序:先填土工格栅两端,形成纵向平台或交通道,然后再依次扩大。回填时,保证车辆不直接在铺好的格栅上行走,避免损毁格栅。一切车辆、施工机械均沿格栅受力方向垂直行驶。

7.3软土路基沉降及稳定观测

观测桩按每20m一个断面,左右两侧设4个观测桩,分别距路基坡脚2m、10m设置。施工过程中对观测桩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

为精确掌握填土沉降速度和侧向位移,确保路基填筑质量,设定专人进行定期观测。沉降观测采用DS1型水准仪,以二级中等精度要求的几何水准测量高程,观测精度小于1mm。施工期间,每填筑一层填料观测一次,若两次填筑时间间隔较长,每3天观测一次,用以控制填筑速率。路基填筑完成后,每14天进行一次定期观测。每次观测后及时整理、汇总测量结果并绘制时间—沉降曲线,编制位移、沉降观测分析报告。报监理工程师和设计部门,以便设置路堤预抛高值。

侧向变形观测的方法采用视准轴法,观测仪器采用光电测距,观测精度:±5mm,频率及观测时间可与沉降观测同步进行。

观测控制标准:水平位移不大于20mm/d,垂直位移不大于15mm/d。当超限时,减慢填土速度或停止填土,若在停止填土期间发生连续等速位移时,即卸荷,重新填筑。

在施工过程中,当观测沉降或水平位移骤增或超过控制标准时,加密观测次数,实行动态跟踪,分析原因,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报告。并根据监理工程师的指示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7.4区间及站场路基填筑

管段内路基土石方共计25.7万m3,其中区间路基土石方7.2万m3,站场土石方18.5万m3。路基填筑全部为借方,土源取自东西大道獐山等取土场,平均运距24.8公里以上,取土场主要是强、弱风化石,土质含量很少。

地基加固处理及填筑前,挖设两侧排水沟,将雨水引入周围排水系统,纳入地方水系之中,确保基底不受水泡。并碾压密实,使之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基底处理完毕,报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证,然后分层填筑路堤。

⑵路基填筑严格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工艺进行施工,三阶段即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整修验收阶段;四区段即填土区段、平整区段、碾压区段和检验区段;八流程即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碾压、洒水晾晒、碾压夯实、检验签证和路基整修。

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图:

在路基填筑前,对填料的分类做鉴别试验,通过筛分试验和土壤分析试验,确定土壤类别和组成成分,以确定填料是否合格,并选择合适的填筑工艺。同时进行标准击实试验,确定填土的密实度和最佳含水量。

⑷土石方填筑采用挖掘机挖装,自卸汽车运输,路基横断面全宽、纵向水平分层的填筑压实方法。

填筑施工充分利用旱季施工。雨季施工时,充分利用晴天进行施工,并对取土场采取排水措施,对含水量偏大的填料进行晾晒。

自卸车卸土时,填筑虚铺层厚30~50cm。为保证边坡压实质量、预留填料沉落及软土路基沉落,软基地段两侧加宽0.5m。

填筑区段完成一层卸土后,先用推土机对填料进行平整,控制层面无显著的凹凸。对于非渗水填料,平整面做成向两侧4%的横向排水坡。

在摊铺平整的同时,对路肩进行初步压实,保证压路机碾压路肩不致发生滑坡。

碾压前对填筑层的分层厚度、平整程度和填料的含水量进行检测,确认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才能进行碾压,否则,采用下列措施处理:填料含水量低于该种填料最佳含水量3%,用洒水车进行表层喷水;高于该种填料最佳含水量2%,采取晾晒措施。

填料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碾压时第一遍采用静压,先慢后快。然后改为振动碾压,由弱振至强振,最快行速控制在4km/h。由两边向中间、纵向进退式进行,碾压遍数6遍。横向接头重叠不小于0.4m,两相邻填筑区段重叠不小于1m。

碾压完成规定作业遍数后,测定压实后填料的含水量和压实度,检测合格,报经驻地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证后,进行上层填料填筑。

填石路基施工按规范规定的分层厚度填筑,填石块度有较好的级配,最大块度小于分层厚度的2/3,超大石块先行破碎解体或用于坡脚码砌。填筑时,安排好车辆走行路线,专人指挥卸料,水平分层填筑,先低后高,先两侧后中央,卸下的石块,用大型推土机摊铺整平,使石块之间无明显的高差,大的石块先解体,保证碾压密实。推土机整平不够的地方采取人工辅助,随时用小石块和石屑填满缝隙。基床表层采用粒径小于15cm的填料。

本标段路堤填筑土石方均为借方。路基填筑借方来源于余杭区仁和镇獐山洛阳村等取土场,需通过东西大道、104国道、S15省道、乡村公路、施工贯通便道运至施工现场。

DK201+029~DK201+600

獐山洛阳村,平均运距24km

DK201+600~DK202+600

板壁山取土场,平均运距25km。

管段内路基加固及防护形式有:立体植被网、喷播植草、干砌片石等。

路基加固及防护分布一览表:

除以上三种外,均采用土工网垫作立体植被网。

除坡面干砌片石外均需此种防护。

对成型后的路堤整形刷坡,铺设土工网垫,每隔1m用不短于15cm的自制竹钉固定,按梅花形不止;每幅搭接0.2m。铺设时网垫与边坡密贴。

土工网垫立体植被网宜在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铺设,铺设前应整平坡面并适量洒水湿润边坡,土工网垫上下边应按设计要求埋入土中,埋深不宜小于0.4m,回转长度不宜小于0.2m;铺设范围应包括路肩、平台以外1m。

先在边坡或铺设好的网垫上均匀撒土,厚度约1cm。为保证草籽撒播均匀,草籽与土按1:10的重量比混合,播种数量15~18g/m2。采用液压喷播机喷播,喷播沿同一方向进行。喷播完成后,浇水直至成活,成活率应达90%。

喷播草籽后,应及时覆盖表土并适当拍压,应做好洒水养生工作,养生期不少于30d。

2.3主要技术标准 2

2.4.1现场水、电情况 3

2.4.2材料供应情况 3

2.4.3交通、通讯条件 3

3施工准备与施工组织管理机构 4

3.1.1生活办公临建设施 4

3.1.2施工便道、便桥、便涵 4

3.1.3施工用电、用水 5

3.1.4机械修理厂 6

3.1.5工地试验室 6

3.2施工组织机构 7

5主要机具、测量、检测设备 10

5.1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 10

5.2主要质检仪器、测量、试验设备 11

6工期安排及劳动力配置 12

7.2软土路基施工 13

7.2.1路基清基及回填 13

7.2.2软基处理 14

临江大桥施工组织设计.doc7.2.3粉喷桩施工 17

7.2.4砂垫层施工 21

7.2.5土工格栅施工 21

SL_Z 349-2015 水资源监控管理系统建设技术导则(替代SL_Z 349-2006,清晰无水印)7.3软土路基沉降及稳定观测 22

7.4区间及站场路基填筑 23

7.5路基加固及防护 26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