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龙门隧道1号进口段黄土施工方案(1)灌筑砼前先将上一模接头砼基面充分凿毛、清洗,采用手工凿毛并清洗干净;
(2)止水带的安装确保“居中、平顺、牢固、无裂口脱胶”,并在浇筑砼的过程中随时检查,防止其移位、卷曲;
(3)砼浇筑时DB2101/T 0043-2021标准下载,先铺设20~30mm的与砼同标号的防水砂浆。
4、排水管、排水沟施工
(1)环向排水管用专用卡坐以射钉固定于初期支护表面,外覆一层无纺布保护排水管不被损坏;在渗漏集中处增设1~2道环向排水半管;
(2)排水半管接头采用厂家提供的配套直通(或三通)接头,穿孔固定;
(3)仰拱填充施工前先在边墙上标出横向排水管位置,防止遗漏;
(4)中央排水沟在仰拱填充前施工,采用定制模板立模。
(5)两侧排水沟采用定制钢模立模浇筑,盖板在洞外集中预制,洞内安装。安装时以砂浆找平盖板与水沟墙接触面,保证安装平整稳定。
路面基层:洞外拌和机拌料,自卸式汽车运输,运距较长时,应覆盖并防止离析。摊铺层厚按照设计厚度一次性摊铺,摊铺时避免纵向接缝。
路面面层:严格砼用料的计量,骨料的质量符合要求,保证砼和易性和摊铺时所需的坍落度。采用机械摊铺,人工对砼面层进行修正和整理及时进行洒水养生。切缝机切缝,按设计设置胀缝、缩缝。
(九)预埋(预留)管件施工
1、洞身施工前先将通信、监控、供电、照明、通风等各类设施所需的全部预埋(预留)管件按桩号统一列表,洞身施工时按桩号逐一核对,防止遗漏。二衬班组长、施工员、质检员等均应熟知预留预埋管件位置。
2、预留洞室空间位置进入初支范围的,在洞身开挖支护同时即开挖出洞室位置。洞身支护时照常架立钢支撑,但在挂网、喷射混凝土时留出洞室位置,仅以3~5cm喷射混凝土封闭岩面。同时在设计洞室拱顶以上50cm处设置水平钢支撑,与环向钢支撑焊接形成洞室门式框架。在洞身二衬施工时割除洞室范围内多余的环向钢支撑,与二衬同时浇筑。
3、预留洞室以木模支撑,为防止洞室位置偏移,浇筑时轮廓尺寸放大3cm,拆模后以砂浆找平补齐,确保洞室位置准确,外观良好。
4、预埋(预留)管件必须固定牢固。预埋钢管与结构钢筋绑扎紧固,开口处以布巾堵塞,并以土工布包扎,防止混凝土浆液进入管内。
5、浇筑砼时以及拆模时不得对预埋(预留)管件有所损伤、碰歪等不良情况。
6、拆模后及时检查预埋(预留)管件位置尺寸,预埋管件内穿铁丝,预留洞室修整抹平。
(一)隧道中线、标高控制方法及措施
建立测量控制网,根据交桩资料,组织测量班组对控制网进行复测,对施工区段内的地面控制网复测(包括精密导线点、高程控制点等),并与相邻标段进行联测,及时将复测结果报监理工程师,以获批准。
在确认地面导线控制网复测无误后,布设施工控制网,并通过联系测量将地面施工控制点引入洞内,随着施工的进程,在洞内陆续建立其他测量控制点。整个施工过程中将定期(隧道每开挖350米)对施工控制网、导线点及洞内测量基准网进行检验复核。
为防止施工时疏漏出错,按通常隧道施工控制习惯,本标段统一规定隧道施工放样时以隧道中线为准。
洞内贯通误差调整按隧道施工规范规定执行。
1、正确标示开挖轮廓线
在爆破前画开挖轮廓线时应考虑施工误差和围岩设计预留变形量及画线误差等因素,在设计轮廓线外要据以加大尺寸。
根据第六节《总体施工方案》的规定设置轮廓加大和预留沉降量,施工时进行量测按实测数据进行调整。
根据隧道地质情况采用不同参数的光面控制爆破技术,不断总结、修正爆破参数使之达到最佳效果。
炮孔间距符合钻爆设计,周边眼间距的误差不大于5cm,辅助眼间距的误差不大于10cm,周边眼的外插角不大于3度;除掏槽眼、周边眼、底板眼外的其它眼孔方向应与隧道方向平行,要求孔底在同一平面上;钻孔结束后清孔,炮眼用炮泥堵塞,确保单孔装药质量。
4、建立严格的激励、约束机制
(三)隧道洞口段浅埋、偏压段施工
1、施工原则:早预报、管超前、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紧封闭、勤量测、步步为营,以防为主,稳步前进。
2、加强超前预报工作,开挖前切实掌握软弱破碎带及偏压段围岩的情况,包括宽度、填充物及地下水等地质特性,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3、施工方法:针对软弱及偏压围岩可能发生大变形,采用增大预留变形量和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和I20b型钢拱架复合式衬砌手段,采用分部开挖方法,初期支护及时封闭,喷射混凝土分2~3次施工,加强监控量测,利用反馈信息指导施工。
4、通过软弱破碎带过程中配备有经验的地质工程师24小时轮流值班,及时监控地质变化情况,指导现场施工。
5、加强监控量测,当初期支护变形异常且无收敛趋势时,调整支护参数,必要时提早施做二次衬砌。
(四)隧道防渗漏技术措施
1、严格按设计布设盲沟,根据水量适当增加盲沟数量,以利于排水。
2、防水板施工时,要严格检查焊缝,防止漏焊;铺设时避免刺破。
3、施工缝、变形缝,严格按设计施作,确保不渗不漏。
1、认真做好地质超前预报和地质描述以及监控量测工作,预测地层变化情况,根据探测情况制定相应施工方案。
2、选用合理的施工方法,采用小断面短进尺通过软弱围岩段。
3、采用减震爆破,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
4、快速进行支护。在开挖前做好支护准备,人员设备提前待命,开挖成型后立即施作初期支护,使围岩尽早达到稳定状态。
5、对围岩自稳能力差地段,采用超前支护或超前加固前方围岩,坚持先护顶后开挖的原则组织施工。
1、雨季到来前做好洞口截排水系统,及时清淤除泥,保证畅通;
2、整修便道,挖深便道边沟,疏通排水系统,铺垫沙石等,保证雨季便道畅通;
3、提前备足施工材料设备,洞口料场应储备至少能满足一周施工生产所需的设备材料;
5、钢筋加工存放场、水泥库等建在地势较高处,保证钢筋不生锈、水泥不受潮。
6、加强洞内观测,发现有地表水沿节理面渗入情况时立即处理,增加注浆等支护措施。
十二、监控量测、地质超前预报
监控量测与信息反馈程序框图
量测目的:了解各施工阶段地层与支护结构的动态变化,施工结构物的安全状态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的监控,判定围岩稳定性,支护、衬砌可靠性。并把监测结果反馈设计、指导施工。
量测计划:量测项目、方法和频率及测点布置见下表《隧道监控量测计划表》。除必测项目外,有必要时也对选测项目进行量测。
量测管理:将量测结果迅速、正确地反馈到设计及施工中去,并在整个隧道施工中认真准确、连续地进行量测,以达到指导施工的效果。
岩性、结构面产状及支护裂缝观察或描述、地质罗盘等
开挖后及初期支护后进行
每10~20m一个断面,每断面2~3个对测点
每10~20m一个断面
每10~50m一个断面,每断面至少7个点,每隧道至少2个断面。中线每5~20m一个测点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2B时,1~2次/天,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时,1次/2天,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时,1次/周
采用TSP地质预报系统和超前水平钻进行超前地质预报。
1、目的:从超前预报中可获取详实可靠的地质信息,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为正确的选择施工方法、优化支护设计提供施工依据。
2、工作组织机构:成立专职地质组和专职地质管理人员负责隧道的地质工作。施工中配备有经验的地质工程师全过程监控指导,确保各种措施的落实。
3、工作内容与方法:采用TSP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工作面钻探测孔、工作面地质素描等手段,结合地质雷达对岩体特征、隧道水文变化情况等作地质超前预报。超前地质预报主要项目见下表《超前地质预报主要项目综合表》。
超前地质预报主要项目综合表
岩性特征,节理,裂隙发育特征和岩体结构特征
地质素描法,TSP202,物探法
水量大小、压力、变化规律,环境水文地质特征
钻探孔/测流计,TSP202,压力计
位置,规模,破碎程度,含水情况
钻探孔,TSP202,地质素描法,物探法
4、信息收集与整理:地质组进行资料收集、统计、分析和编制信息预报成果,由主管技术人员予以复核,报设计、监理单位,为变更设计、修改施工方法提供依据。经分析、整理的地质资料作为施工技术资料存档。
(三)监控量测与地质预报在隧道防坍塌方面的应用
a、大范围预报:通过地质预报能较准确地预测出施工面前方围岩情况,特别是通过水平地质钻孔,可直观反映围岩状况,在经监理工程师和设计、业主等批准的情况下可根据地质预报做出优化支护参数、增加(或减少)超前支护措施等预案,在开挖施工前即做好相关准备,防止在不明前方围岩情况下冒进造成坍塌。
b、在日常施工中可根据现场围岩产状、走向、节理发育程度、地下水发育程度、钻爆施工时钻进速度、难度等对细部围岩情况进行预判,提前预警。
整理量测数据,绘制位移/时间曲线,根据位移/时间曲线的斜率变化来判定围岩稳定情况。如下图:
当量测曲线为“正常曲线”时可判断围岩变形无异常,正常观测;当量测曲线斜率突然加大,线形出现反弯点,则表明监测断面有变形坍塌可能,发出预警信号,并按本方案第十七节《应急预案》相关规定处理。
将隧道施工规范中的选测项目“地表下沉”作为日常观测的重要部分。除地表沉降观测外,亦加强对地表位移、裂缝等情况的观测,发现问题及时预警。特别是本隧道东口,洞顶自然坡度陡峭,凸出地表的孤石节理发育,更应每日由专人监测,发现问题随时处理,防止发生崩塌落石安全事故。
十三、通风、降尘、瓦斯防治
洞内通风降尘改善工人施工环境,对保证施工人员健康、提高施工进度等有直接意义,也对保证施工安全起到重要作用。长隧道无轨运输施工时洞内空气质量普遍较差,通风降尘必须认真执行。另外本隧道项目大部分位于煤矿采空区,洞口可见到劣煤出露,可能在隧道施工期发生瓦斯溢出,需提前做好瓦斯防治预案。
采用压入式通风。隧道左、右线洞口各配置1台射流通风机(37KW×2),φ1000软风管进洞,风管出口距工作面15~20m,以保证洞内的空气质量。
采用水幕降尘器降尘。水幕降尘器喷水颗粒细,产雾量大,能够封锁整个隧道断面,除降尘外还可以吸收易溶于水的有害气体。
配置手持式光波干涉仪进行瓦斯检测,常规情况下每次开挖后检测一次。当检测到有瓦斯溢出时立即上报监理、业主,对施工方案、机具设备等进行全面调整。
当发现有瓦斯溢出时按下列规定执行:
导坑内瓦斯含量在0.5%以下时每0.5至1h检查一次;当瓦斯含量在0.5%以上时应随时检查,不得离开工作面,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当瓦斯含量在2%时应加强通风稀释,在瓦斯含量降到允许值后才可进入检查。
预先对各有关工种人员进行专门训练,经考试合格确认其已掌握有关防止瓦斯爆炸方面的技术操作知识后,方可进入相关工种作业。
a、采用导坑法开挖,提前探明瓦斯含量,稀释瓦斯浓度。
b、在煤层或瓦斯岩层中,不允许打40cm以下的浅眼,任何炮眼最大抵抗线不得小于30cm;
c、打眼时采用湿式凿岩,严禁干式凿岩;
f、装碴运输使用的金属器械和车辆不得与碴体撞击,铲装前必须将石碴洗湿,防止摩擦和碰击火花。
在有瓦斯溢出地层施工,洞内机电、通风系统应选用防爆型设备。各设备防爆应符合相关标准。
十四、隧道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综合质量保证措施、人员组织配备等按本标段总体施工组织设计执行。
(一)支护、衬砌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隧道施工须视岩层地质状况确定施工方案和支护手段,掘进中认真进行地质描述和观察,加强隧道量测、收集信息,据以反馈指导施工;
2、喷射混凝土时喷料随拌随用,不超过规定时间,喷射前清理岩面;厚度较大时分层施工,作到厚度符合设计,表面平顺,回弹物及时清理;锚杆施作的间距和深度符合设计;
3、隧道衬砌时,在浇筑边墙基础和仰拱前,保证先将浮石、杂物、泥浆和积水清理干净;用模板台车浇筑墙拱混凝土时作到台车就位保证和已浇混凝土的接缝平整;开浇底层混凝土要调整配合比,提高混凝土的塌落度;浇筑时如间隔灌筑超过规定时间,按规定处理后再浇筑混凝土;拆模后立即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修整;
4、隧道防排水严格把关,防水板、止水带、排水管、防水混凝土的施工严格设计、规范及相应的工艺要求进行。防水板质量的重点是作到破损及时修补,搭接缝的充气检查;止水带质量的重点是作到安装位置正确,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不变形;排水管质量的重点是作到安装牢固,接头可靠。
(二)混凝土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要求制安钢筋。绑扎钢筋时必须保证保护层厚度,确保不露筋,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
2、精选混凝土施工配合比。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和符合要求的粗细骨料,同时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防止混凝土水化热过高和收缩量过大。
3、认真组织混凝土生产及泵送工作,防止因施工组织不当面出现砼灌筑间歇,影响砼质量。施工时,应严格按照技术交底和施工规范施工,拌制砼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设计配合比计量原材料,不得随意更改。
4、选择合理的拆模时间,避免因过早拆模,造成混凝土结构裂缝。拆模后即时对砼表面缺陷进行修补。
(三)隐蔽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隐蔽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实施流程:
1、加强全体员工思想教育,牢固树立积极配合监理工程师工作的观念。
2、每一道需隐蔽的工序施作完毕,作业工区自检合格后上报质检工程师,质检工程师检查合格后,上报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并签字批准后,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作。若检查不合格,作业工区必须立即返工或返修,重新检查直到合格为止。未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工程的任何部分都不能覆盖。
3、制定《质量计划》和每一工序的《作业指导书》,严格按《质量计划》和《作业指导书》施工。
工地项目部将配备指挥得力,效率高,应变力强的项目班子,强化管理,健全内部经济承包责任制,利用经济杠杆作用,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2、配备数量多、技术强、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
测量、试验、检测等人员常驻洞口工地现场,及时提供相关支持;
3、缩短施工准备期,尽早进入实际施工
尽早进入现场,生产、生活设施齐头并进,节假日不停工,尽量缩短施工准备期;组织好施工机械、设备和材料的调运,满足施工需要;积极与地方协调、协商,搞好与当地村民的关系,为尽快进场施工创造条件。
4、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搞好工程的统筹、网络计划工作
制定周密的网络计划,抓住关键线路,突出重点难点,抓好各工序的施工保障工作,缩短工序转换和工序衔接时间;对施工计划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不断对实际进度与计划相比较,找差距,找原因,及时调整。同时,进度计划安排充分考虑现场的各种因素,进度安排留有余地。
5、确保物资供应,搞好机械保养维修
本隧道项目按东口、西口分别独立配置机械设备,用电计划、设备配置等均按施工高峰期最大需要考虑,为实现工期目标提供保障。
在管理上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保证工程的物资供应以及机械的完好率。按进度计划编制材料供应计划,超前订货加工,按时供应;对常用易损的机械配件和常用物资有足够的库存量,保证物资的正常供应;做到合理配备机械,保证各道工序的平衡作业,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安排专业人员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保养,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
6、安全保证:贯彻“保进度必先保安全,保安全才能保进度”的思想,认真做好安全工作,避免因安全问题延误工期。
7、实行工期目标责任制
根据工程项目总体施工进度计划,编制月、旬、日施工计划,将工期目标横向分解到部门,纵向分解到班组个人,逐层签定工期责任状,工期目标与个人经济利益挂钩,实行奖惩制度,同时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计划交底,激发全体人员的干劲,使全员自觉实施进度计划,做到以工序保日,以日保旬,以旬保月,以月最终保证总工期的实施。
8、加强与业主、监理、设计单位的联系
9、搞好后勤服务工作,促进施工生产正常进行
项目部安排专职人员负责后勤工作,建立工地医务室,搞好环境卫生,作好防病治病工作,减少发病率,使施工人员有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使之能够得到充分休息,能够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提高施工效率。
10、工序一旦形成,做到“三不丢”
不丢掌子面:已经开辟的掌子面不得因劳力、设备等问题而停工。
不丢时间:工程一经批准开工,立即安排三班制不间断作业,节假日采取轮休制或按工作量增发加班工资,借此加快施工进度。
不丢尾巴:所有后续工序必须一次完成,一步到位。凡因某种原因出现的局部欠挖或因质量问题必须返工者,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决不允许由此影响下道工序的正常进行或造成停工。
十六、隧道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体系框图
(2)合理布置施工场地,生产、生活设施尽量布置在征地线以内,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施工期间按合同规定的施工范围,在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下,严格限制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的活动范围,尽可能缩小作业带宽度,将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降低到最低程度。
(1)在洞口、生活区设污水处理系统,采用隔油沉淀池等处理设施对施工废水进行处理。设专人值班管理,对沉淀池打捞浮油,直到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再排放。
(2)生活、生产区设污水处理系统,生活、生产污水经严格净化处理并经检验符合国家环保标准后排放。
(3)施工机械防止漏油,禁止机械运转过程中产生的油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或维修施工机械时油污水直接排放。
(1)施工期间对大气影响的主要污染源是挖土、水泥、车辆的尾气等。在此类环境下工作的人员发放口罩、防毒面具等,并定期进行体检。
(2)严禁在施工场地焚烧有毒、有害物资,避免有毒、有害气体污染大气;
(3)机械人员保证定期进行检查(每天)、维护检查(每周)以及维修工作(每月及按要求),防止超标内燃尾烟排放。
(1)砂石料场全部进行硬化,防止扬尘;水泥砼拌合站等有粉尘发生的施工场所设防尘设施。
(2)对施工现场、运输便道等易产生粉尘的地段定时进行洒水降尘,勤洗施工机械车辆,减小粉尘危害。
(3)洞内爆破后采用水雾除尘器喷雾降尘。
(1)合理选用施工设备,噪音较高的机械设消音设施,空压机房尽量远离生活区。
(2)合理安排工作人员轮流操作有噪声的机械,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对距噪声源较近的施工人员,除采取防护耳塞、头盔等有效措施外,还要缩短其劳动时间。
隧道洞口设弃碴场,对弃碴场做好防护和绿化,防止弃碴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侵占,具体措施如下:
⑴弃碴“先挡后弃”,在弃碴场坡脚设挡土坝,并施作浆砌片石防护。
⑵弃碴场分级弃碴,弃碴场顶向外做3%的排水坡,并排水明渠和急流槽,保证排水畅通,防止雨水冲走弃碴,填塞河流。
⑶弃碴符合环保规定,施工过程中保护四周的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1)合理布置施工场地,生产、生活设施尽量布置在规定范围以内,施工尽量不破坏地表原有植被,保护自然环境。
(2)工程竣工后,拆除一切临时设施,搞好复耕,绿化原有场地,凡受到施工车辆、机械破坏的地方要及时修整、恢复原貌,做到施工一处,绿化一方。
十七、坍塌抢险应急预案
隧道坍塌处理以预防为主。(本节主要介绍工程处理措施,人员安排、处理程序等见《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1、可能发生坍塌时的处理
当发生下述现象时,需引起高度警觉:
a、监控量测曲线斜率发生翻转,如下图:
b、支护表面出现裂缝(无突然扩大迹象);
c、支护结构发生轻微变形;
发生上述情况时要停止掘进施工。组织技术人员现场确认,在判断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坍塌的情况下迅速增加支护措施。采用工字钢、方木等作临时支撑,临时支撑底部应置于隧底有足够强度的地方,并加设垫块,顶端支撑于钢架等受力部位,支撑间设横系连接,使支撑成为稳固整体,用以控制围岩的变形;在临时支撑完成后进行补打锚杆(或锚管)、注浆补强等加强措施。注浆加固完成至少7d且在观测无变形扩大迹象后,方可小心拆除临时支撑。拆除临时支撑时应有专人观测支护情况,发生异常立即停止拆除,继续进行支护补强。
2、即将发生坍塌时的处理
有下述现象发生时,应判定为即将发生坍塌,现场值班人员立即组织指挥最快速度撤出工作面施工人员(放弃机械设备):
(1)、围岩量测所反映的围岩变形速度急剧加快;
(2)、围岩面不断掉块剥落;
(3)、支护喷混凝土表面裂缝迅速扩大,或脱皮掉块,钢架严重变形;
(4)、支护结构或围岩内部发生沉闷异响
3、发生坍塌事故后的处理
首先应检查有无人员伤亡,按工伤紧急预案组织人员救治。
其次是防止坍塌继续扩大,要求如下:
(1)在坍塌范围顶部、侧壁上的危石及大裂缝,应先行清除或锚固。
(2)对坍塌范围前后原有的支护进行加固,以防止坍塌扩大。
(3)在坍塌范围内架设支撑或喷射砼灰土地基施工工艺标准(201-1996),必要时加设锚杆。
(4)加快衬砌。对坍塌两端应尽快做好局部衬砌,以保证坍塌不再扩大。
同时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
(1)如坍方体积较小,且坍塌范围内已进行了喷锚,或已架设好较为牢固的构件支撑,可由两端或一端先上后下地逐步清除坍渣,随挖随喷砼,随架设临时构件支撑支顶。
(2)如坍塌方体积较大,或地表已下沉,或因坍塌体堵塞,无法进入坍塌方范围进行支护时,则可注浆加固坍塌体,然后用“穿过”的方法在坍塌体内进行开挖、衬砌。
(3)处理坍塌的同时,应加强排水GBT51252-2017 网络电视工程技术规范,防止地下水或施工用水软化、泥化围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