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社区工程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某社区工程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816.48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某社区工程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对于整体楼梯施工,为防止后浇、插筋质量难于控制等施工弊端,其施工方法详见下页附图:

本工程采用楼梯与主体同步施工并将梯面用定型模板封闭。

楼板厚度250mm和100mm,模板板面采用15mm高强度层板,次龙骨采用50×100mm,E=10N/mm,I=bh/12=50×100/12=4.16×10mm,方木主龙骨采用100×100mm方木。

给排水采暖施工组织设计模板及支架自重标准值:0.3kN/m

混凝土标准值:24kN/m

钢筋自重标准值:1.1kN/m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2.5kN/m

荷载标准值:F=0.3+24×0.1+1.1+2.5=6.3kN

荷载标准值:F=(0.3+24×0.1+1.1)×1.2+2.5×1.4=8.06kN

荷载标准值:F=0.3+24×0.25+1.1+2.5=9.9kN

荷载设计值:F=(0.3+24×0.25+1.1)×1.2+2.5×1.4=12.38kN

8.1.2计算次龙骨间距:

新浇筑的混凝土均匀作用在胶合板上,单位宽度的面板可以视为梁,次龙骨作为梁支点按三跨连续考虑,梁宽取200mm。

(1)板厚按250mm算:

M=qlσ=≤f

M——弯距设计值(N·mm)

q——作用在顶板模板上的均布荷载(N/mm),按《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表8—69组合。

q=F×0.2=12.38×0.2=2.48kN/m

σ——受弯应力设计值(N/mm)

W——截面抵抗矩=bh

f——模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N/mm)按《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表2—98取11N/mm

按模板的刚度要求,最大变形值为模板设计跨度的

q——作用在模板上的均匀荷载(N/mm)

E——模板的弹性模量(N/mm),E=1×10N/mm

I——模板的截面惯性矩(mm),I=bh=5.625×10mm

取抗弯承载力,刚度要求计算的小值,=516mm,施工次龙骨间距取200mm<′满足要求。

8.1.3用ф48×3.5碗口架管,间距最大为1200mm,上设U托,最下一层地杆距地300mm,中间水平拉杆间距大于1200mm,支撑杆有效面积A=489mm(内R=41mm)

N=8.06×2.12×1.2=11.6KN

[N]=Af=489×215=105kN>11.61kN满足

(2)稳定性验算(按中心点最大偏心25mm计算):

I=(I/A)1/2=(1.22×10/489)1/2=15.79mm

I=1800/i=1800/15.79=114

查Q235,b类截面轴压稳定系数фx=0.453

N=πEA/=π2×2.06×10×489/114=76.4kN

初始偏心弯距M=N=16×10×25=4×10N·mm

截面塑性发展系数r=1.0

受压最大纤维毛截面抵抗距

W=I/(D/2)=1.22×10/(48/2)=5083.3mm

(1)新浇混凝土对模板产生的侧压力①,标准层层高3.4m,侧压力为

F=0.22rtββvF=Hr

FF——新浇混凝土对模板产生的最大侧压力

r——混凝土重力密度,取材24kN/m

t——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按商品混凝土为4~6h,取t=5h

v——混凝土浇筑速度,每一楼层每个楼梯间墙体混凝土量约25m,控制在1h左右浇筑完毕,取V=3m/h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筑顶面的总高度,取H=3.4m

β——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β=1.0

β——混凝土坍落度修正系数,按坍落度130~150mm,取β=1.15

得F=0.22×24×5×1.0×1.15×3=52.58kN/m

F=24×3.4=81.6kN/m>F

取F=F=52.58kN/m

(2)倾倒混凝土时对模板产生的水平荷载②

混凝土采用布料杆浇筑,取倾倒混凝土对模板产生的水平荷载4kN/m。

由①、②两项荷载组合,得模板承受的水平荷载值为

q=1.2×①+1.4×②=1.2×52.58+1.4×4=68.69kN/m(用于验算模板及其支撑的强度)

q=①=52.58kN/m(用于验算模板及其支撑的刚度)

8.2.2模板及次龙骨的设计及验算:

(1)次龙骨设计及验算:

次龙骨选用50×100mm白杉,间距200mm,按受力方向垂直于木纹方向,其截面性能为:

E=10000N/mm,σ=87N/mm,I=416cm,w=83cm

主龙骨间距取600mm,次龙骨按三跨连续梁计算

(2)次龙骨的强度验算:

q=qL=8.69×0.30=20.6kN/m

q——模板传给次龙骨的线荷载

计算简图见图8—19:

图8—19次龙骨强度计算简图

得次龙骨截面最大弯矩为

M=0.1q=0.1×20.6×0.62=0.74kN·m

σ=M/W=0.74×10/83×10=8.19<[σ]87N/mm

次龙骨的强度满足要求。

(3)次龙骨的刚度验算:

q=q′L=68.69×0.25=17.17kN/m

计算简图见图8—20:

图8—20次龙骨强度计算简图

ω=0.667×qL/100EL

=0.667×17.17×0.6×10/100×10×416×10

=0.36mm<[ω]=1.5mm

次龙骨的刚度满足要求。

8.2.3主龙骨的设计及验算:

主龙骨选取用ф48×3.5×2钢管,间距为600mm,双根布置,穿墙螺栓间距取600mm,主龙骨按三跨连续梁计算。

σ=215N/mm,I=2×12.19×10,W=2×15.08×10

(1)主龙骨的强度验算:

次龙骨传给主龙骨的集中荷载为

P=qL=22.28×0.6=13.37kN

计算简图见图8—21:

图8—21主龙骨强度计算简图

得主龙骨截面最大弯矩为

M=0.604PL=0.604×10.3×0.6=3.73kN

σ=M/W=3.73×10/2×15.08×10=123.67<[σ]=215N/mm

(2)主龙骨的刚度验算:

次龙骨传给主龙骨的集中荷载为

P=qL=17.17×0.6=10.3kN

计算简图见图8—22:

ω=1.883×PL/100EL=1.88.3×10.3×10×0.6×10/100×2.06×10

图8—22主龙骨刚度计算简图

2×12.19×l0=0.83mm<3.00mm(满足要求)

主龙骨的刚度满足要求。

8.2.4穿墙螺栓设计:

每根穿墙螺栓承受的模板侧压力面积单元见图8—23:

8—23穿墙螺栓荷截计算单元

得每根穿墙螺栓承受的拉力为

T=qs=52.58×1×0.6=31.55kN

选用ф14穿墙螺栓,查表得净面积A=105mm

σ=T/A=31.55×10/105=300.5N/mm

穿墙螺栓的承载力满足要求。

柱箍采用100×100mm方楞,间距400mm

8.3.1柱模受到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F=0.22rtββv

F=0.22×24×5×1.0×1.15×3=52.58kN/m

F——新浇混凝土对模板产生的最大侧压力

r——混凝土重力密度,取r=24kN/m

t——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按商品混凝土为4~6h,取t=5h

v——混凝土浇筑速度,每一楼层每个楼梯间墙体混凝土量约25m,控制在1h左右浇筑完毕,取V=3m/h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筑顶面的总高度,取H=3.4m

β——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β=1.0

β——混凝土坍落度修正系数,按坍落度130~150mm,取β=1.15

8.3.2柱箍所受的均布荷载值(N/mm):

q=52.58×10/10×400×0.85=17.88N/mm

8.3.3柱箍最大弯矩值(N/mm)

M=qL=17.88×800/8=1430400N·m

N/A+M/rw×=600×17.88/875+1430400/15.3×10=99.62

N/mm<f=215N/mm(可以)

8.3.5挠度计算:ω=5L/384EL=5×600/384×10×9×0.5×100×30=0.83mm<[ω]=1.5mm(满足要求)

底模自重5×0.04×0.45×1.2=0.108

混凝土自重24×0.45×0.8×1.2=10.368

钢筋自重1.5×0.45×0.8×1.2=0.648

振捣混凝土荷载×0.45×1.2=1.08

合计q=12.204

乘以折减系数0.9则q×0.9=q=10.98kN/m

底模下的楞木间距为0.2m,是一个多等多跨连续梁,考虑木材的长度有限,故按四等跨计算。

按最不利荷载部之中结构静力表示得。

弯矩系数:k=-0.121

剪力系数:k=-0.620

挠度系数:k=0.967

则M=k=-0.121×10.98×0.22=-0.0531kN/m=-0.0531×10N/mm

σ=m/w=-0.0531×10×6/(450×40)=4.425N/mm<f=13N/mm

v=k=-0.620×10.98×0.2=1.36kN

剪应力:τ=3v/(2bh)=3×1.36×10/(2×450×40)=0.113n/mm<f=1.4n/mm

荷载不包括振捣混凝土载荷。则q=11.24则q=10.012kN/m

w=kql/(100EI)=0.967×10.012×200/(100×9×10×450×40/12)=0.00717<[w]=1/720=200/720=0.278mm(满足要求)

假设T=30℃,β=1.2,β=1,V=2m/h则;

1)侧压力:F=0.22rtββv

=0.22×24×200/(30+15)×1.2×1×20.5=39.82kN/m

F=rh=24×0.8=19.2kN/m

取两者较小值,即F=19.2kN/m

乘以分项系数:F=19.2×1.2=23.04kN/m

2)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4kN/m

乘以分项系数4×1.4=5.6kN/m

上两项系数合计23.04+5.6=28.64kN/m

根据立档间距为600mm的条件,则载荷为:

乘以折减系数,则q=17.184×0.9=15.4656n/mm

仍按四等跨计算,其k,k,k于前述相同设侧模用50mm厚

则:m=kq1=-0.121×10.98×600=478.29×10kN/mm

σ=m/w=478.29×10×6/(600×40)=2.99N/mm<PM=13N/mnm(满足要求)

v=0.620ql=0.620×10.98×600=4084.56N=4.85kN

剪应力:τ=3v/(2bh)=3×4085/(2×600×40)=0.26N/mm

<fv=1.4N/mm(满足要求)

取侧压力f=23.04kN/m化为线荷载23.04×0.6=130.82kN/m

乘以折减系数q=0.9×13.82=12.24kN/m

w=0.967ql14/(100EI)=0.967×12.24×600×12/(100×9×10×600×40)=0.533mm<[w]=1/400=600/400=1.5mm(满足要求)

(5)钢管支柱验算(按1250mm验算):

=N/фA=33.1/0.191×4.89=35.44≤f=215N/mm(满足要求)

1)模板应按模板设计图纸进行安装。模板安装前测量放样,弹好结构中心控制线结构外边线,测出标高。为保证模板与底面砼

接缝密合平整,要求在柱墙模板下部先用砂浆做找平,宽度50mm,高度10mm找平高程。

2)楼板框梁模板支撑要先计算好钢管排架的标高,排好间距后方可搭设。梁模板要先铺梁底搁栅及底模,梁底模按2‰—3‰跨度起拱。一侧模板须待扎好梁钢筋并隐检后方可封模板。

3)为增加柱墙模板侧向稳定,要求均用钢管,两面加以支撑,墙柱均可以利用梁楼板支撑平台钢管排架支撑。

4)为确保模板安装质量,达到优良标准,除按模板设计要求确保结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外,也要注意解决好拼缝平整,模板接缝严密不漏浆。使浇好结构物表面平整光洁。

5)梁板模板接缝尽可能采用披灰补缝,或粘贴胶纸,以确保接缝处不漏浆。

6)所有模板均要求用M808油脂脱模剂(灰白色)涂刷一至二道,用于模板保养及砼表面光洁。

模板拆除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承重模板,在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后才可拆除模板,模板拆除按本措施砼一节规定时间拆除。

2)承重模板(底模)拆除,应在砼强度达到下列要求时方可拆除,并应办理拆模审批手续。

梁:跨度≤8M时,R≥75%;跨度>8M时,R=100%;

板:跨度≤2M时,R≥50%;跨度>2M、<8M时,R≥75%;

悬臂构件:跨度≤2M时,R=75%;跨度>2M时,R=100%;

9、模板工程质量保证措施(附模板工程质量程序控制图)

1)所有梁、墙柱均有翻样给出模板排列图和排架支撑图,经项目工程师审核后交班组施工,特殊部位应增加细部构造大样图。

4)模板安装完毕后,应由专业人员对轴线、标高、尺寸、支撑系统、扣件螺栓进行全面检查,浇砼过程中应有技术好、责任心强的木工“看模”,发现露浆、跑模及时报告施工组、技术组进行处理。

5)所有楼板内的孔洞模必须安装正确,并作加固处理DG/TJ08-2317-2020 土地整治项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pdf,防止砼浇筑时冲动,振跑或砼的浮力而浮动。

6)此外,为了便于运输,可在每个楼层合理设置中围模板钢

平台,尺寸另定,安装在楼层南面,拆下的模板搬运到钢平台上,再用井架将模板运到施工楼层上安装。

模板工程质量程序控制图

7)大面模板成型后,模板补缝时,对于大于5mm的缝隙,均需用细木条嵌实补牢,对于小于5mm的缝隙,可直接利用粘胶带进行铺贴,为防止粘胶带脱落,需用小铁钉补牢。

8)为保证模板质量,需对弯曲、变形的木枋和翻皮、缺棱少角的模板进行清理、修补,发现重大问题报现场技术负责人迅速研究处置方案,并按方案快速进行处理,必须在砼初凝之前处理完毕,保证砼连续浇捣。

9)砼成型后,严禁私自随意拆模,应以现场技术负责人书面通知为准。对拆模的先后顺序,工长事先对施工队进行交底,在拆模时工长应督促检查,保证按先后顺序拆模,在拆模过程中,如发现裂缝等特殊情况,应立即停止拆模,并报技术负责人,及时研究处理方案,处理完后方可继续拆模。

GB/T 39424.1-2020 道路车辆交通事故分析 第1部分:术语.pdf武汉华海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