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某工程盾构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广东省某工程盾构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0.67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广东省某工程盾构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3)泵房通道与盾构区间接头处是防水的薄弱环节。在泵房通道二衬与区间管片接头处设置两道框形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而且为避免二次衬砌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接头部位采用微膨胀混凝土。

泵房通道与盾构隧道接口处是施工防水的薄弱环节,施工时要重点处理。该部位防水主要采用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

对于通道横断面及纵面施工缝的防水,均采用镀锌钢板止水带,钢板止水带采用3mm厚镀锌钢板。在环向施工缝浇灌混凝土前,将其表面清理干净,并涂刷水泥净浆,并及时浇灌混凝土。施工缝钢板止水带应确保位置准确,固定牢靠。

4.6.1.7洞门防水施工

1)盾构进出洞时,用特殊的帘布橡胶圈以及可靠的固定装置,减少漏泥BJJT/J 124-2018标准下载,漏水。

2)改善井圈灌浆材料,使之适应变形。

(1)拆除管片前,将从相邻管片的中间孔注浆以减少渗水。

(2)拆除管片后,对渗水部位仍要进行注浆封堵或预留引水导管,以确保施工面的干燥。

(3)对施工接缝要进行凿毛处理,对止水条的基面要清理干净并保持平整和干燥。

(4)遇水膨胀止水条要与基面密贴牢靠,搭接足够,并涂上缓膨剂。

(5)布置钢筋时不要触碰止水条,封闭模板前要仔细检查止水条的牢靠性。

(6)浇筑混凝土时要避免振捣棒碰到止水条,振捣要均匀到位。

(7)浇完混凝土后要及时养护14天,在达到规定强度前不得拆除模板,以免出现渗水裂缝。

(8)对拆模后的渗水部位要及时进行注浆处理,并以环氧水泥砂浆拌平。

4.7盾构施工测量与监测

4.7.1施工测量程序

4.7.2主要测量项目

4.7.2.1地面控制测量

我方中标后,立即组织项目部精测队,根据业主提供的工程定位资料和测量标志资料,对所移交的导线网、水准网及其它控制点用精密导线方式进行复测;同时放线设置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固定桩,并将测量成果书报请监理工程师及业主审批。

利用业主及监理批准的测量成果书,由工区精测组以最近的导线点为基点,引测至少三个导线点至每个端头井附近,布设成三角形,形成闭合导线网。

利用业主及监理批准的水准网,由工区精测组以最近的水准点为基点,将水准点引测至端头井附近,测量等级达到国家二级。每个端头井附近至少布设两个埋设稳定的测点,以便相互校核。

4.7.2.2联系测量

4.7.2.3地下控制测量

以竖井联系测量的井下起始边为支导线的起始边,沿隧道设计方向布设导线控制点,导线平均边长为150m,曲线段控制点间距不应小于60m。导线采用左右角观测,圆周角闭合角差≤4″,边长往返平均值较差应小于4mm。

以竖井传递的水准点为基准点,沿隧道直线段每隔100m左右布设一个固定水准点,曲线段每隔50m左右布设一个。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规范施测,水准线路往返较差、附和或闭合差≤8mm(L为全程长度,单位:Km)。

4.7.2.4盾构掘进测量

4.7.2.5贯通测量

区间隧道贯通后,联测地上、井下导线网、水准网,并进行平差,为精密铺轨提供具有一定精度和密度的导线点与水准点。

4.7.3盾构推进自动化测量的应用

①通过标准的几何元素,计算隧道设计轴线(DTA);

②计算盾构的位置,并用图形及数字两种方式显示,同时显示盾构的趋向;

③管片拼装完毕后,计算并显示已拼管片及其封顶块的位置;

④通过新计算出来的纠偏曲线,预算后续管片环的类型

⑤显示使盾构沿纠偏曲线掘进所需要的油缸行程;

⑥完全通过PLC对所有的组件进行自动操作;

⑦自动测量盾尾间隙(可选);

⑧自动检测激光方位(方向控制);

⑨在拼装管片的过程中,通过程序的引导实现激光站的前移;

2)硬件组成(见下图所示)

(1)Theodolite全站仪

激光发射器安装在全站仪物镜上,与全站仪一体化,并保持相对固定。

所有确定的数据在工业计算机中都被自动的组合与评估。

(5)YellowBox(黄盒子)

它为激光全站仪提供电源,实现计算机与激光全站仪之间的通讯。

(6)CentralBox(中央控制箱)

中央控制箱是主要的接口箱,它为黄盒子(继而为激光全站仪)及ELS靶提供电源。

(7)TunnelAdvanceSoftware隧道掘进软件

(2)掘进中盾构的定位

首先在大地坐标系统确定一个点(即:X、Y、Z)以便来确定盾构的位置。这个点用来放置激光全站仪。接着通过一基准点使激光全站仪定向,最后得到方位角。

激光光束被导向ELS。接着ELS就能确定激光光束跟ELS平面之间的偏航角。激光光束入射点和ELS之间的激光的反射角及入射角用来确定盾构跟DTA之间的偏航角。

盾构的滚动角及仰俯角通过安装在ELS内部的倾斜计来测定。大约每秒两次,ELS将数据传向主控计算机。

ELS和激光全站仪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激光全站仪的内置光电全站仪来测定,也可以计算油缸的平均行程和已拼管片的环数来确定。这个距离提供了盾构沿DTA的里程。

汇总测量的数据以便对确定盾构在全球坐标系统中精确位置。通过隧道轴线上的两个基准点来显示盾构的位置。

根据盾构的位置及测得的推进油缸行程来确定下一环管片的类型。

(4)管片安装顺序的计算与盾构掘进

在盾构及最新安装的管环的位置被确定以后,就可进行下一环推进的计算。如果纠偏量不大,可直接把DTA作为计算弧线。如果纠偏量为几个厘米,则需计算一个纠偏曲线。纠偏曲线起始于最新拼装的管环,经过盾构,切向返回设计轴线。纠偏曲线的计算必需考虑盾构的机动性及管环尺寸的限制。

在假设盾构沿纠偏曲线掘进的基础上计算出来的油缸的理想行程被传送到盾构计算机,计算机把这些数据转化为取得所需的行程所需要的压力。通过这些数据可对盾构可进行全自动控制。

用户可自己决定水平与垂直方向纠偏曲线的半径,也可决定盾构返回轴线的速度。

(5)与地面办公室的数据交换

(6)对盾构的控制测量

以上只是对主屏幕的简单介绍,该软件还有其他许多部分用于显示各项工作状态、输入及设置各项参数,方便用户使用和管理。

在采用自动导向系统的同时,我们将组织人员定期进行人工复测。

4.7.4施工监测项目及实施

4.7.4.1隧道监测

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布设高程控制网,测点位置,地中沉降孔磁环间距1.0m。施工监测中,应对测量结果及时进行分析与反馈,当遇到下列情况时,应暂停施工,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加强措施。

(1)当地表沉降值超过30mm时;当地表隆起值超过10mm时;

(2)当房屋倾斜超过3%时;

(3)当隧道掌子面施工通过一倍洞径,变位速率超过5mm/d,仍持续增加时;

为地面或建筑物沉降标志,地面或建筑物沉降监测断面应沿隧道纵向每30m设一断面。

每一监测断面不少于9个检测点,施工监测应有可靠的基准点系统,水准基点不少于

2个,基准点系统应定期校核。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2D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D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D

盾构始发段100m范围内,每20m设一断面。其余地段,每30m设一断面。

根据现场情况布点,给水、雨水、污水、燃气、光钎、高压电缆等重要管线必测,测点间距15~30m。

精密水准仪、经纬仪、铟钢尺

建筑物倾斜测点,距线路中线35m以内的房屋建筑(D类临时建筑除外)均需布设。具体测点的位置及数量由施工监测单位定并报监理、业主工程师批准。

沿隧道纵向大约30m~100m设一断面,必要时需加密

水准仪、磁环分层沉降仪、倾斜仪

沿隧道纵向大约30m~100m设一断面,必要时需加密

每50~100m设一断面,必要时需加密

每一代表性的地段设一断面

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对废水泵房施工阶段洞内外状况观察、拱顶下沉、洞周收敛(净空变形)、地表下沉、邻近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位移等进行测量。

开挖后及初期支护后进行

判断围岩稳定性和预测开挖面前方地质条件,判断隧道稳定性和检验支护参数

精密水准仪、铟钢尺钢尺

每5~15m一个断面每断面1~3个测点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1~2B时1次/天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2~5B时1次/2天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2~5B时1次/2天.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时1次/1周

监视拱顶下沉绝对值,了解断面变化情况,判断拱顶的稳定性,防止塌方。

每5~15m一个断面每断面2~6对测点

判断围岩及隧道稳定性,进行位移反分析,检验支护参数为二次模筑衬砌施做提供依据。

每5~15m一个断面每断面11个测点

判断隧道开挖对地表的影响及防止沉陷措施的效果,推测作用在隧道上的荷载范围。

邻近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位移

经纬仪、水准仪、铟钢尺

判断隧道开挖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判断地下管线的安全情况。

传感器、放大器、记录器、导线

洞内,测点距掌子面有一定距离洞外,测点应设在隧道附近建筑物上

需爆破时,根据具体情况量测≤15cm/s

及地标建构筑物的影响程度,用以修改钻爆设计。

选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断面,如图示布置测点

掌握爆破对已施工支护结构稳定性判别

注:表中B为隧道开挖宽度

4.7.4.2控制标准

规范、规程、设计文件等

注:表中B为隧道开挖宽度

4.7.4.3监测数据处理

本标段区间,进行监测的测点布设多,监测任务重,要由精通监测工作的人员成立监测小组,配备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监测数据基本处理程序为:测点布设、初始值的测定→施工时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分析→预测发展趋势、提出处理措施,并需要在不同阶段作出对隧道、围岩和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评估,最后提交整体监测报告。

1)测点布设、初始值的确定

确定测点布设的位置,绘制平面布置图和剖面图。测定初始值,作为测量的基准,有的仪器由于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标定值在施工现场与厂家有所不同,会出现零漂,需要在开挖前标定仪器零点。准备有关数据记录表。

定期对要进行监测的项目进行测量,收集原始数据,这是工作量最大的一部分,原始数据直接影响到对隧道围岩的安全稳定评估,要求准确有效。记录要清晰,测量完后要立即进行整理。

(1)每次量测后,将原始数据及时整理成正式记录,除去一些明显是人为误差的数据,对每一个量测断面内每一种量测项目,均进行以下资料整理:

①原始记录表及实际测点图。

②位移(应力)值随时间及随开挖面距离的变化图。

③位移速度、位移(应力)加速度随时间以及随开挖面变化图。

④应力与挡土结构位移关系曲线。

(2)每次量测后均应对量测面内的每个量测点(线)分别回归分析,求出各自精度最高的回归方程,并进行相关分析和预测,推算出最终位移(应力)和掌握位移(应力)变化规律,并由此判断围岩的稳定性。

(3)利用已经得到的量测信息进行反分析计算,提供围岩和周围建(构)筑物的状态,预测未来动态。

根据分析结果,对盾构掘进速度提出建议,控制施工进度。对掘进速度提出修改意见,调整掘进速度及控制掘进方向。

4.7.4.4监测管理体系

1)建立完善的监测小组

针对本工程监测的特点,拟建立6人组成的专业监测小组,由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监测经验及有结构受力计算、分析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并由公司驻地总工程师担任监测组组长,负责工程监测计划、组织及监测的质量审核。

2)建立良性的信息反馈机制

监测小组与驻地监理、设计、甲方及相关各方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积极进行资料的交流和信息的反馈,优化设计,调整方案,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为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必须制定严谨的质量保证措施:

(1)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实施方案;

(2)制定基准点和监测点的保护措施;

(3)量测设备、元器件等在使用前均必须经检测标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4)量测仪器管理采取专人使用,专人保养,定期检验的制度;

(5)各项目监测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应的规范和细则;

(6)量测数据现场检查智能化弱电集成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投标文件,室内复核后才可上报;

(7)根据分析的结果,及时调整监测方案实施;

(8)量测数据的存贮,计算管理由专人采用计算机系统进行;

(9)定期开展相应的QC小组活动,交流信息和经验。

4.7.4.5信息化施工

除此之外,必须会同有关结构工程人员按照信息化施工程序,对各项监测资料进行科学计算粉喷桩(浆喷)施工工艺方案,分析和对比,并第一时间把数据传送到上级部门和现场管理员手上,以便快速处理问题:

1)预测车站、围岩及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工序施工的调整意见及应采取的安全措施,保证整个工程安全、可靠推进。

2)优化设计,使主体结构设计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