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41T 246-2021 河南省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pdf

DBJ41T 246-2021 河南省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2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79404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41T 246-2021 河南省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pdf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

5.2.5循环水泵、通风机等用能设备应具备变频调速功能。 5.2.6应根据建筑冷热负荷特征,优化确定新风再热方案或采 用适宜的除湿技术措施。

5.2.7主要功能房间应具有独立控制的热环境调节装置。

DBJ51/T 074-2017 成都市地铁设计规范5.3新风热回收及通风系统设计

5.3.1 应充分利用建筑物的自然通风,降低室内供暖和供冷需 求。 5.3.2应采用高效新风热回收系统,新风热回收系统设计应考 虑全年运行的合理性及可靠性

5.3.3新风热回收装置类型应结合其节能效果和经济性综合考 患确定。设计时应采用高效热回收装置。寒冷地区宜根据项目 技术经济分析情况选用全热回收装置或显热回收装置,夏热冬 冷地区宜选用全热回收装置

5.3.3新风热回收装置类型应结合其节能效果和经济性综合考

5.3.3新风热回收装置类型应结合其节能效果和经济性综

5.3.4新风热回收装置换热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显热型显热交换效率不应低于75%; 2全热型全热交换效率不应低于70%。 5.3.5新风热回收系统的单位风量耗功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相关规定。 5.3.6与室外连通的新风和排风管路均应安装保温密闭型电动 风阀,并与系统联动:当系统处于关闭状态时,应确保新风和 排风管路风阀处于关闭状态。 5.3.7新风热回收系统应设置低阻高效率的空气净化装置,并 应符合下列规定: 1空气净化装置对于大于等于0.5um细颗粒物的一次通过 计数效率宜高于80%,且不应低于60%; 2空气净化装置宜安装在进风口、回风口、热回收装置进 风前、换热器前或其他合适的位置。 5.3.8寒冷地区的新风热回收系统应设置防冻及防结霜措施。

. 文儿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相关规定。 5.3.6与室外连通的新风和排风管路均应安装保温密闭型电动 风阀,并与系统联动;当系统处于关闭状态时,应确保新风和 排风管路风阀处于关闭状态。

5.3.8寒冷地区的新风热回收系统应设置防冻及防结霜措

风可不经过热回收装置直接进入室内

1 应设置机械补风措施,并应对厨房补风采取加热措施: 2补风与排风应具有良好的气流组织,补风量宜按排风量 的80%~90%计算: 3补风管道应保温,防止结露;补风管道引入口应设置保 温密闭型阀门电动风阀,并与排风系统联动,在排风系统未开 启时,应关闭严密。 4当采用新风热回收系统时,卫生间排风宜通过显热回收 后直接排出,不应作为回风重新进入室内。 5.3.11空调机组应进行消声隔振处理,新风出口处和排风入口 处应设消声装置及软连接

5.3.12地下车库应设置与排风设备联动的一氧化碳浓度检测

5.4.1超低能耗公共建筑的供暖、供冷和通风系统应设置监测

与控制设备或系统,并符合下列规定: 1监测与控制内容可包括参数监测、参数与设备状态显示、 自动调节与控制、工况自动转换、设备连锁与自动保护、能量 计量以及中央监控与管理。 2系统规模大、制冷空调设备台数多且相关联各部分相距 较远时,应采用集中供暖系统: 3不具备采用集中监控系统的供暖、供冷和通风系统,宜 采用就地控制设备或系统。

5.4.2节能控制宜以主要房间或功能区域为控制单元,实现供 废暖空调、照明和遮阳的整体集成和优化控制,并宜具有下列功 能: 1在一个系统内集成并收集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照度 人体在室信息等与室内环境控制相关的物理量: 2包含房间的遮阳控制、照明控制、供冷、供热和新风末 瑞设备控制,相互之间优化联动控制; 3在满足室内环境参数的前提下,以降低房间综合能耗为 自的,自动确定房间控制模式,或根据用户指令执行不同的空 间场景模式控制方案。

5.4.3当有多种能源供给时,应根据系统能效对比因素进行优 化控制。

5.4.4新风机组的控制策略宜符合下列规定:

5.4.4新风机组的控制策略宜符合下列规定:

1根据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实现相应的设备启停、风 机转速及新风阀开度调节: 2设置压差传感器检测过滤器压差变化: 3根据最小经济温差(差)控制新风热回收装置的旁通 阀门,或联动外窗进行自然通风: 4提供触摸屏、移动操作软件等便捷的人机界面。

6.1.1给水排水系统的节水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 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和《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555的有关规定。 6.1.2建筑用水、直饮水、集中生活热水、游泳池水、采暖空 调系统用水等水质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6.1.3应按使用用途、付费或管理单元,分别设置用水量计量 装置。 6.1.4所有给水排水管道、设备、设施应设置明确、清晰的永 久性标识。

6.1.5应使用耐腐蚀、耐老化、耐久性能好的管材、管线和管

6.2给水与排水系统设计

6.2.1给水系统应充分利用城镇给水管网的水压直接供水。经 批准可采用叠压供水系统, 6.2.2用水点处水压大于0.2MPa的配水支管应设置减压设施 并满足给水配件最低工作压力的要求。 6.2.3卫生器具的用水效率等级不应低于2级。 6.2.4应使用构造内自带水封的便器,且其水封深度不应小于 50mm

有关标准要求的成品水箱。

6.2.7变频调速泵组应根据用水量和用水均匀性等因素合理选 释搭配水泵及调节设施,宜按供水需求自动控制水泵启动的台 数,保证在高效区运行。

6.2.8给水系统的供水方式及竖向分区应根据建筑的用途、层 数、使用要求、材料设备性能、维护管理和能耗等因素综合确 定。

6.2.9地面以上的生活污、废水排水宜采用重力流系统直接排 至室外管网。

6.3.1热水用水量较小且用水点分散时,宜采用局部热水供应 系统;热水用水量较大、用水点比较集中时,应采用集中热水 供应系统。

6.3.2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源,宜利用余热、废热、可再生

能源或空气源热泵作为热水供应热源。当最高日生活热水量大 于5m3时,除电力需求侧管理鼓励用电,且利用谷电加热的情 况外,不应采用直接电加热热源作为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源。

于10kW的热泵热水机在名义制热工况和规定条件下,性能系 数(COP)不宜低于表6.3.3的规定,并应有保证水质的有效措 施。

表6.3.3热泵热水机性能系数(COP)(

同司区,并应采取保证用水点处冷、热水供水压力平衡和保证循 环管网有效循环的措施。 6.3.5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管网及设备应采取保温措施,并符 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7.1.1电气系统的设计应经济合理、高效节能。 7.1.2电气系统宜选用技术先进、成熟、可靠,损耗低、谐波 发射量少、能效高、经济合理的节能产品。 7.1.3满足本标准供暖、供冷和通风系统,给水排水专业中对 电气专业的相关要求

.2.1灯具的谐波电流限值应符合下

AH自XF 口 儿 125W以上LED灯具及气体放电灯电子镇流器的谐波应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 每相输入电流≤16A)》GB17625.1的有关规定: 25W~25W的LED灯具的谐波电流限值应符合表7.2.1 的规定。

表7.2.15W~25W的LED灯具的谐波电流限值

13≤n≤39次谐波

7.2.2大型用电设备、大型可控硅调光设备、电动机变频调速 控制装置等谐波源较大设备,应就地设置谐波抑制装置。 7.2.3主要功能区域宜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按需照明,采 光区域的人工照明宜随天然光照度变化自动调节。有条件时采 用照明调光控制

7.2.4电梯系统应采用节能的控制及拖动系统,并应符合下列

1设置两部及以上垂直电梯时,应采取群控等节能措施: 2垂直电梯宜采用变频调速拖动方式,高层建筑可采用能 量回馈装置; 3自动扶梯应采用变频感应启动等节能控制措施。 7.2.5设置有集中空调系统的公共建筑,应设置建筑设备监控 系统,对冷热源系统、空调系统、通风系统、给水排水系统等 进行自动监测与节能运行控制。 7.2.6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设置应符合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 计标准》GB50314与《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JGJ/T334的有关规定。

7.3.2室内环境质量和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应对建筑室内环境关 键参数和建筑能耗进行数据在线监测、记录和动态分析,并符 合下列规定:

1应对建筑主要功能空间的室内环境进行监测,宜分层、 分朝向、分类型进行监测与计量; 2应按能耗核算单位及用电、自来水、蒸汽、热水、热/ 冷量、燃气、油或其他燃料等的不同能耗形式,进行分类分项 计量; 3应按照明插座、空调、电力、特殊用电分项进行电能监 测与计量; 4应对冷热源、输配系统、单台大于等于100kW的用电设 备等关键系统能耗或能耗设备进行重点监测与计量: 5当采用可再生能源时,应对其单独进行计量: 6宜对室外温湿度、太阳辐照度等气象参数进行监测: 宜对公共建筑使用人数进行统计

8.1.1超低能耗公共建筑的能效指标包括建筑综合节能率和建 筑本体性能指标,并应符合表8.1.1的规定。

表8.1.1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能效指标

8.1.2 超低能耗公共建筑的能效指标计算应符合附录A 定。

.2.1建筑能耗综合值应按下式进行

ZEr, +×fi +ZErd. +×f E=Ee A

式中:E—建筑能耗综合值,kWh/(m²·a); Ee一一不含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建筑能耗综合值,kWh (m?·a); Er,i年本体产生的i类型可再生能源发电量,kWh; Erd.i 年周边产生的i类型可再生能源发电量,kWh;

A一建筑面积,m²。 fi——i类型能源的能源换算系数,并应符合表8.2.1的规 定。

表8.2.1能源换算系数

8.2.2不含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建筑能耗综合值应按下式进行计 :

E×f,+E.×f,+E,×f,+Ew×f,+E×f E: = A

式中:Eh年供暖系统能源消耗,kWh; Ec年供冷系统能源消耗,kWh; E一一年照明系统能源消耗,kWh Ew年生活热水系统能源消耗,kWh; Ee年电梯系统能源消耗,kWh。 8.2.3年供暖系统能源消耗、年供冷系统能源消耗、年照明系 统能源消耗、年生活热水系统能源消耗、年电梯系统能源消耗 年本体和周边产生的i类型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应按现行国家标 准《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51350的相关规定进行计算

8.3建筑本体节能率和建筑综合节能率

建筑本体节能率应按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le一一建筑本体节能率; Er一基准建筑的建筑能耗综合值,kWh/(m?·a) 8.3.2 建筑综合节能率计算应按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P 建筑综合节能率 Ep 设计建筑的建筑能耗综合值,kWh/(m?a)

A.0.1能效指标计算软件应具备下

附录 A能效指标计算规定

A.0.1能效指标计算软件应具备下列功能: 1能计算围护结构(包括热桥部位)传热、太阳辐射得热 建筑内部得热、通风热损失四部分形成的负荷,计算中应考虑 建筑热情性对负荷的影响: 2能计算10个以上的建筑分区; 3能计算建筑供暖、通风、空调、照明、生活热水、电梯 系统的能耗和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利用量及发电量: 4采用月平均动态计算方法: 5能计算新风热回收和气密性对建筑能耗的影响。 A.0.2 能效指标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气象参数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 JGJ/T346的规定选取。 2供暖年耗热量和供冷年耗冷量应包括围护结构的热损失 和处理新风的热(或冷)需求:处理新风的热(冷)需求应扣 除从排风中回收的热量(或冷量)。 3当室外温度<28℃且相对湿度<70%时,利用自然通风 不计算建筑的供冷需求。 4供暖空调系统能耗计算时应考虑部分负荷及间歇使用的 影响; 5 照明能耗的计算应考虑大然采光和自动控制的影响。 6 应计算可再生能源利用量。 A.0.3 设计建筑能效指标计算参数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的形状、大小、朝尚、内部的空间划分和使用功能

厨房10 27.9%00.0%6330游泳池1026.3%00.0%14.5210车库10032.7%1532.7%2270办公室1032.7%1332.7%8330密集办公室432.7%2032.7%13.5330会议室3.3336.5%561.8%9270大堂门厅2054.6%00.0%9300休息室3.3336.5%00.0%5120设备用房00.0%00.0%50库房、管道井00.0%00.0%00健身房826.3%00.0%11210保龄球房840.4%00.0%14.5240台球房440.4%00.0%14.5240教室1.1226.8%514.9%9180阅览室2.526.8%1014.9%9180电脑机房450.4%40100.0%15 300办公室1032.7%1332.7%8270学校密集办公室432.7%2032.7%13.5270建筑会议室3.3336.5%561.8%8120大堂门厅2054.6%00.0%10270休息室3.3336.5%00.0%5240设备用房00.0%00.0%50库房、管道井00.0%00.0%00车库10032.7%1532.7%2240般商店、超2.5 32.6%1354.2%10330市高档商店432.6%1354.2%16330商场中餐厅227.9%00.0%9300建筑西餐厅236.6%00.0%6.5300火锅店217.7%00.0%5300快餐店227.9%00.0%530036

附录B建筑气密性检测方法

B.1.3采用压差法进行建筑气密性检测时,应符合下列规

1测试前应关闭被测空间内所有与外界连通的门窗,封堵 地漏、风口等非围护结构渗漏源,同时关闭换气扇、空调等通 风设备; 2宜同时采用红外热成像仪或烟雾发生器确定建筑的渗漏 源; 3检测装置与建筑相连部位应做密封处理; 4测量建筑内外压差时,应同时记录室内外空气温度和室 外大气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修正。 B.1.4建筑气密性检测结果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No = Lso / V Nso = Lso / V

V一被测房间或建筑换气体积,m3。 2 建筑或被测空间的换气次数应按下式计算:

Nso = (N + N50) / 2

B.2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

B.2.1 建筑气密性指标应符合本标准第8章中气密性指标的规 定。 B.2.2 当检测结果符合本标准第B.2.1条的规定时,应判为合 格

B.2.1 建筑气密性指标应符合本标准第8章中气密性指标的规 定。 B.2.2 当检测结果符合本标准第B.2.1条的规定时,应判为合 格。

态下进行。 C.1.2新风热回收装置热回收性能现场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检测前应分别在进出新风热回收装置的新风管和排风管 上布置有自动记录功能的温湿度测试仪器: 2检测期间新风热回收机组的排风系统总风量和新风系统 总风量比值应为90%~100%,风量的检测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77的有关规定进行: 3检测应在系统稳定运行后进行,检测时间不宜少于2h。 C.1.3新风热回收装置的交换效率是评价热回收性能的重要 指标。新风热回收装置的温度交换效率、湿度交换效率及交 换效率应分别按下式计算:

GB/T 36515-2018标准下载式中: 交换效率[温度(℃)、湿度(%)、焰(H)]; Xxj 新风进风参数; Xxc 新风出风参数; Xni 排风进风参数。

C.2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

C.2.1新风热回收装置热回收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 规定时,应符合本标准第5.3.4条的规定:

C.2.2当检测结果符合本标准第C.2.1条的规定时,应判为合 格。

C.2.2当检测结果符合本标准第C.2.1条的规定时,应判为合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2005浙G31:MS型煤渣混凝土空心砖结构构造.pdf,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1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 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3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 4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 5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 6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7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 8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 9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 10 《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51350 11 《建筑幕墙、门窗通用技术条件》GB/T31433 12 《建筑能效标识技术标准》JGJ/T288 13 《建筑外墙外保温防火隔离带技术规程》JGJ289 14 《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JGJ/T346 15 《河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41/T075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