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技术交底

大体积混凝土技术交底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57.34K
标准类别:技术交底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大体积混凝土技术交底

江苏省华建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承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现浇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工程。

2.1.1根据混凝土厂家提供的资料对该混凝土厂家进行合格供应商的评审,详见《现浇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

2.1.2根据规范、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粤宏民众油库节能专项施工方案,与混凝土生产厂工程技术人员一同商讨研究,在不影响混凝土强度与抗渗能力(地下室底板部分)的情况下,如何控制混凝土裂缝、降低水化热、降低水泥用量,以及如何延长混凝土初凝时间,并将商讨结果编入专项施工方案内;

2.1.3混凝土施工前,按专项施工方案的要求,提前向混凝土厂家提出该大体积混凝土的数量、进场时间、单位时间混凝土需求量,以及混凝土强度等级、初凝时间、坍落度等有关技术参数的要求,以便混凝土厂家及时做好准备;

2.2.1现场混凝土输送设备:主要为混凝土输送泵,必要时塔吊辅助;

2.2.2混凝土振捣设备:振动棒、平板振动器;

2.2.3主要工具:对讲机、便携式电子测温仪及测温线、铁锹、铁磙、混凝土吊斗、滑槽、水管、木抹子、刮尺等。

2.3.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编制体现技术先进、可行、确保质量、安全且经济的专项施工方案,在报送监理单位审批后组织实施;

2.3.2需浇筑混凝土部位的模板经验收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且支撑牢固安全。转换梁板等结构模板支撑已通过公司、工程处联合检查验收合格,并办理完相关手续;

2.3.3已按照施工方案布设完测温线,并已保护好

2.3.4与社区、城管、交通等有关部门已协调并已办理必要的手续;

2.3.5混凝土浇筑需要的人员(操作人员与值班人员)和机具设备均已准备就绪,其余详见《现浇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

3.2.1混凝土的场外运输

3.2.1.1混凝土厂必须有完善的调度系统和装备,根据施工情况指挥混凝土的搅拌与运送,减少停滞时间;

3.2.1.2混凝土厂应按照单位时间混凝土需求量,结合运输道路情况,均匀、连续地供应混凝土,避免过多车辆堵塞现场内外道路;

3.2.1.3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第一次装料时,应多加100kg水泥。运送过程中筒体应保持慢速转动;卸料前,筒体应加快运转20~30s后方可卸料。

3.2.1.4送到现场混凝土的坍落度应随时检验,如有异常情况均应由混凝土厂派驻现场的专业技术人员与混凝土生产厂联系调整。

3.2.2混凝土进场事项详见《现浇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现场条件允许时,应搭设宽敞的遮阳蓬,尤其在盛夏,以免搅拌车在烈日下暴晒,并应对混凝土罐适当浇水降温。

3.2.3混凝土泵送与布料详见《现浇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

3.2.4.1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模板先行湿润,对补偿收缩混凝土下的垫层或相邻其它已浇筑的混凝土应在浇筑前24h即充分湿润。

3.2.4.2混凝土浇筑应从底板或转换梁板短边开始,沿着长边方向平行推进,直至另一短边结束。在混凝土浇筑推进过程中,遇面积较大、较厚的筒体部位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时,应结合现场混凝土浇筑能力,抽调一台或几台输送泵提前浇捣该部位,力求做到大体积承台混凝土浇捣至底板底标高后1~1.5小时,其上部分的混凝土再与底板混凝土同时浇捣、向前推进。

3.2.4.3若地下室底板或转换梁板有高低跨时,应从低跨一端开始浇捣,逐层上升,均匀推进,直到高跨的另一端浇捣结束。

3.2.4.4地下室底板及承台梁或转换结构梁板的混凝土浇捣,通常以“斜面分层、自然流淌、薄层浇捣、一次到顶”的方式浇筑推进(见图一)。一般承台以及筒体部位的大体积混凝土承台,宜采用全面分层、逐层浇捣的浇筑方案(见图二)。每层混凝土浇筑的间隔时间以混凝土还未初凝为准,分层厚度应为400左右,斜面浇捣坡度一般取1:5。

混凝土浇筑流向混凝土浇筑流向

3.2.4.5混凝土浇筑时,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采用斜面分层法浇捣混凝土时,振动棒应由坡脚向坡顶振捣。每个承台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毕,在与底板整体浇筑时,应在承台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使其获得初步沉实后,再继续浇筑底板混凝土。每个施工区段混凝土应连续浇筑,若需间隔,其时间不超过初凝时间,直到该区段混凝土浇捣完毕。

3.2.4.6振捣混凝土应使用高频振动器,振动棒插入混凝土中的各插点呈梅花状布置,间距应均匀,插点间距不应超过振动棒有效作用半径的1.25倍,且小于500mm,以防止漏振。振捣时,要做到“快插慢拔”。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捣棒必须插入下层混凝土50~100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每插点的延续时间以表面不出现气泡、泛出水泥浆和外观均匀为止,不可过振。在振捣时应将振动棒上下来回抽动,使混凝土振实均匀。对于钢筋密集的墙、柱节点部位应加强二次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

3.2.4.7在浇筑过程中,对混凝土振捣中所产生的泌水,按照浇筑顺序,在预设的承台集水塘或混凝土浇捣形成的汇水塘,采用软轴泵将泌水排除。为减少混凝土泌水,在允许的条件下,混凝土坍落度应尽量降低一些。

3.2.4.8对于有吊模的部位,应在模板底部混凝土浇捣密实后,等待2小时左右,再接着往上浇捣混凝土,以免下脚混凝土跑浆。

3.2.4.9混凝土表面的处理:在混凝土初凝前,初步按标高用2m长刮尺刮平,在混凝土初凝前采用铁滚筒纵横碾压数遍,经混凝土收水后,再采用木槎板搓磨,以闭合混凝土表面收缩裂缝,然后及时进行覆盖,保湿、保温养护。

3.2.5施工缝、后浇带与膨胀带

3.2.5.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除按照专项方案预留的施工缝、后浇带或膨胀带以外,不得再留设任何施工缝。

3.2.5.2后浇带与膨胀带的施工缝均应用夹板模板、快易收口网或钢丝网支挡混凝土,并安装牢固,不得变形或位移。

3.2.5.3施工缝使用的遇水膨胀止水条必须具有缓涨性能,7d膨胀率不应大于最终膨胀率的60%。膨胀止水条应安放牢固,自粘型止水条也应使用间隔为500mm的水泥钉固定。

3.2.5.4施工缝使用的止水钢板,通常厚度不小于3mm,宽度不小于300mm。止水钢板必须安装焊接牢固,位置准确,接头焊接严密。

3.2.5.5后浇带与膨胀带混凝土的膨胀率应高于两侧混凝土膨胀率的0.02%以上,也可以按设计或产品说明书确定。

3.2.5.6施工缝通常处理有两种方法:植子法、打毛法,详见《现浇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对大面积整体水平施工缝,如特厚、分两次浇筑的大面积承台,可根据施工技术方案,在施工缝处增设剪力槽、抗剪筋。

3.2.6混凝土的养护

3.2.6.1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保湿养护。混凝土终凝后立即浇水养护,当混凝土实测内部温差或内外温差超过20℃再覆盖保温层。

3.2.6.2地下室底板及转换层梁板通常蓄水养护,底板周边与转换梁的外侧均挂麻袋养护,并确保麻袋潮湿;冬天宜在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承台及转换大梁顶面满铺塑料薄膜,再铺麻袋两层,保证混凝土在不失水的情况下得到充足的养护,且应该保持薄膜布内有凝结水。大梁侧面模板拆除前应浇水养护,保持充分润湿。模板在7天后拆除,然后满挂麻袋再浇水养护14d。

3.2.6.3混凝土养护期间需进行其它作业时,应掀开保温层尽快完成随即恢复保温层;

3.2.6.4当设计无特殊要求时,混凝土硬化期的实测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混凝土内部温差(中心与上表面以下100)不大于20℃;

②混凝土表面温度(表面以内100)与混凝土表面外50mm处的温度差不大于25℃;对补偿收缩混凝土,允许不大30℃;

③混凝土降温速度不大于1.5℃/d;

④撤除保温层时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大于20℃。

⑤当实测温度不符合上述规定时,则应及时调整保温层或采取其它措施使其满足温度及温差的规定。

3.2.6.5混凝土的养护时间:混凝土的养护时间自混凝土浇筑开始计算,对掺用粉煤灰、缓凝剂和泵送剂的普通硅酸盐混凝土构件,不得少于14d;地下室底板及框支转换层混凝土结构养护21d;后浇带混凝土养护28天;当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所采用水泥的技术性能确定。

3.2.6.6养护期内(含撤除保温层后)混凝土表面应始终保持温热潮湿状态(塑料膜内应有凝结水),对掺有膨胀剂的混凝土尤应充分蓄水养护。

3.2.6.7拆模时混凝土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大于20℃时,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应及时覆盖,使其缓慢冷却。

3.2.7.1测温设备建议采用便携式电子测温仪,该设备体积小、重量轻、准确率高、操作方便。

3.2.7.2测温点应按照施工方案中平面图布置和编号,按照说明书要求设置测温线,使附着于钢筋上的半导体传感器与钢筋隔离,保护测温探头的插头不受污染,不受水浸,并在现场挂编号标志;

3.2.7.3测温探头在插入测温仪前应擦拭干净,保持干燥,以防短路。测温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应及时反馈,当混凝土内外温差达到18℃时应预警,22℃时应报警。;

3.2.7.4测温时间间隔,混凝土浇筑后1~3d为2h,4~7d为4h,其后为8h;

3.2.7.5测温延续时间自混凝土浇筑始至撤消保温养护后为止,同时应不少于20d。

3.2.7.6测温结果应作详细记录,并整理绘制成温度曲线图。

3.2.7.7当采用其它测温设备时应按产品说明书操作。

4.1.1大体积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及坍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检报告,检查配合比设计及塌落度实测记录。

4.1.2大体积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抗渗要求的,其抗渗等级也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试件强度试验报告及抗渗试验报告。

4.1.3大体积混凝土的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膨胀带、埋设件等设置和构造,均须符合设计要求,有抗渗要求的严禁有渗漏。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4.1.4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渗压力与混凝土的膨胀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试验报告。

4.1.5其余详见《现浇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

4.2.1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坚实、平整,不得有露筋、蜂窝等缺陷;埋设件位置应正确。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

4.2.2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应控制在设计规定范围内。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

4.2.3对已经出现的一般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按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

检验方法:检查技术处理方案及施工记录。

4.2.4其余详见《现浇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

4.3混凝土结构实体检验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均为项目工程的重要部位蓝色硅谷城连续梁支架现浇连续梁施工方案,必须进行结构实体检验,详见《现浇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

5.1在施工底板垫层时,为防止浇捣底板混凝土时遭到雨水与地下水侵袭,基础梁槽底应设0.5%的坡度,从中间坡向两端的承台坑或较深的基础梁槽;承台坑底也应设0.5%的坡度坡向一角(选择钢筋不密集的),并在该角设300mm深的集水塘,以便及时排水;

5.2底板结构混凝土施工时,不得有任何小泉眼往上涌水,以防水流穿透混凝土造成渗水,并将各基坑的集水排除干净;

5.3底板结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于电梯井坑、集水井、挡土墙等有吊模的部位,当模板底部混凝土浇捣密实后,必须严格控制浇捣侧壁混凝土的间隙时间,确保不少于1.5小时;

5.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各部位上下层混凝土的间隙时间必须严格控制在初凝时间内,以杜绝出现冷缝;

5.5测温元件导线应妥为维护,防止损坏,混凝土浇筑振动棒不得触及测温元件;

5.6补偿收缩混凝土对温度比较敏感,一般不宜在低于5℃和高于35℃的条件下进行施工,对补偿收缩混凝土必须注意加强早期潮湿养护。

大会堂冬期施工方案5.7其余详见《现浇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