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技术交底(新)

三级技术交底(新)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68.10K
标准类别:技术交底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三级技术交底(新)

由于该工程土方开挖采用机械开挖与人工挖土相结合,机械开挖时,基底留15cm厚土层,为了赶工期,采用满堂开挖,下余的15㎝土放在不是基坑的空地上。

在操作时,根据本工程情况,可有作放坡处理,施工中,如发现问题应停工及时汇报工程技术人员,定出方案后,再行施工,开挖基槽不得超过基底标高,如个别地方超挖,应用与基土相同的材料填补,并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挖出的土,除留足所需的回填土外,多余的土应及时运走,并一次运至弃工区,避免二次搬运,在基槽周围0.8m以内不准堆土,且堆土高度不宜超过1.5m。

对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柱,标准水准点,龙门板等挖土,运土时不得碰撞,也不准坐在门板上休息,土方开挖时、应考察邻近时否有没已建筑物及测量用永久性标准桩或地质、地震部门设置的长期观测点等,并加以保护。

13.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规定 2018年修订.pdf四、工程质量标准及注意的问题

基槽底标高允许偏差—50mm,长、宽允许0~10mm,如个别地方基底超挖,处理方法应尽量减少对基土的拢动,如基础不能及时施工时,所在基底标高以上予留0.3土层开挖,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开控尺寸不足时,应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基槽边,基底不平的缺陷应加强自检,随挖随修。

回填土利用基槽中开挖出的优质土,基粒径不大于50mm,含水量应符合现行规范,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均匀掺入干土,或换土等措施,如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回填土应分层铺摊和夯实,每层铺土厚度大于200mm,每层至少夯打三遍,分层夯时,要一夯压半夯,回填土应在相对两侧四周围同时进行,基础两侧标高不可相差太多,以免把墙挤歪。

六、回填土施工中成品保护

施工时应注意保护定位标准时,轴线桩应妥善保护,防止撞碰位移,基础砼要过到一定程度后方可回填。

七、回填土质量标准及注意的质量问题和安全措施

回填土方的土质,必须符合要求,回填土必须按规定分层夯实,取样测定压实后的干土容量,其合格率不应少于90%,不合格干土容重的最低值与设计值的差不应大于0.08g/cm3,且不集中,回填土顶面标高允许差±0.50mm,表面平整度20mm。

应注意质量问题,回填土下沉,因虚铺超过规定厚度,夯实遍数不够。

在施工中应严格遵守工地施工现场的有关规定,发现问题及时向工地负责人汇报,及时处理以免影响工地施工。

①砖、强度等级为MU10,有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规格为240×115×53mm。

②水泥采用郑州顺宝牌32.5#普通硅酸盐水泥。

③砂:采用沙河河砂,使用前用3mm孔径双筛子过筛。

其它材料:墙体拉结筋予埋件,木砖应刷防腐剂等。

主要机具:砂浆搅拌机、灰斗车、托线板、皮数杆、扫帚等。

完成一层框架柱、梁、板的模板拆除。

办完一层框架柱、梁、板的模板拆除工程隐检手续。

弹好砌体轴线,要根据进厂砖的实际规格尺寸,弹出门窗洞口位置线,经验线符合设计要求,办完予检手续。

按设计标准要求,立好皮数杆,皮数杆间距以10—15m为宜。

砂浆由试验室做好试配,准备好砂浆试模

作业准备→砖浇水→砌砖墙→验墙

砖浇水:粘土砖必须在砌筑前一天浇水湿润,一般以水浸砖达1.5cm为直,宜含水率为10%—15%,常温下施工不得用于干砖上墙,砂浆搅拌,宜有机械搅拌,搅拌时间2min。

组砌方法:砌体采用梅花丁砌法。砖模底:一般外墙第一层砖作梁底时,两山墙排丁砖前户似墙排砖,根据弹好门窗洞口位置线,认真校对窗间墙,垛尺寸,其砖尺寸是否符合排砖模数,如符合模数时,可将门窗洞口的位置左右移动,若有不够,七分头或砖应在窗口中间,墙垛或其它不明显部位,移动门窗位置时,应注意暖气管,安装及门窗开启时不受影响,另外,在排砖时,还要考虑在门窗口上边的砖,合扰时,也不出现破活,所以排砖时作全盘考虑,前后檐墙排第一皮砖时,要考虑用窗口砌成条砖,窗角上必须是七分头。

盘角,砌砖前应先盘角,每次盘角不要超过5层,所盘的大角,及时进行,若靠尺靠有偏差及时安排仔细对照,皮数杆的砖层和标立,控制好灰缝,使水平灰缝均匀一致,平直通顺,砌一砖厚混水墙时,用外手插线,可照顾砖墙,两面平正,为下道工序控制抹灰厚度打好基础。

砌砖:砌砖宜采用一铲灰,一块砖,一揉挤的三一砌砖法,砌砖时砖要放平,用手高墙面就要张里手里,里手低,墙面就要背,砌砖时要跟线上跟线,下跟棱,左右相邻要对平,水平灰缝厚度和坚直灰缝高度一般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在操作过程中,要认真进行自检,如出现有偏差,应随时纠正,严禁事后砸墙;砌筑砂浆应随搅拌使用,不得使用夜水泥砂浆。混水墙的要求按清水墙砌,随砌随将舌头灰乔尽,墙面清扫干净。

留槎:外墙转角处应同时砌筑,内外墙交接处,必须留侨眷枨,槎子长度不应小于墙体高度的三分之一,槎子必须平直通顺,分段位置应在门窗口转角处,隔墙与墙不同时砌,留阳槎加予埋拉结筋,墙高按设计要求每50cm予埋2Ф6筋,末端要加90°的弯钩,施工洞口也应按要求留水平拉结筋,隔墙区应用立砖斜砌挤紧。

木砖予留孔洞和墙体拉结筋:木砖予埋时,应小头在外,大头在内,数量按洞口高度去定,予埋木砖的部位,一般在洞口的上边和下边,四边砖中间均匀分布,木砖要提前做好防腐处理。墙体拉结筋位置、规格、数量间距均按设计要求留置,不得错留、漏放。

构造柱做法:没有构造柱的工程,在砌砖前,先根据设计图纸,将构造柱位置进行放线,再把构造柱插筋处理顺直,砌砖墙时,在构造连接处砌成马牙槎,每一个高度的方向的尺寸不宜超过30cm(即五皮砖)马牙槎先退后进,拉结筋按设计要求放置,沿墙高50cm设置水平拉结筋,每边伸入墙内1米。

抗震墙:1、沿墙高度每50cm施工2Ф6通筋。

保证项目砖的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砂浆品种符合设计要求,强度必须符合下列规定:同品种、同强度砂浆各组成试块,平均抗压强度值不小于设计强度值。每一组试块的强度最低值不小于设计强度值的75%。

砌体砂浆必须密实,砖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小于80%,内外墙转角处,严禁留直槎,其它临时断处留槎的做法,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砌体上下错缝,窗间墙无通缝,混水墙每间(处)皮砖的通缝,通缝指上下两皮砖搭接长度小于25mm砖砌体接槎处灰浆应密实灰缝陷不超过5个。予埋拉筋的数量,长度均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留置间距偏差不超过一皮砖。上下顺直,残留砂浆,清理干净。墙体组砌方式正确,灰缝平直通顺,墙在清洁,允许偏差项目如下:

基础顶面和楼面标高:±15mm

水平灰缝平直度:10mm

成型钢筋、20—22号火烧丝、水泥砂浆垫块等(或塑料卡)

1、根据施工平面图规定的位置准备好场地,据不同规格型号堆放。

2、进场钢筋加工时应检查、核对其规格、型号、尺寸、数量、焊接焊件质量并检查材质出厂合格证及复试报告是否符合要求。

3、绑扎构造柱、圈梁钢筋前要弹好水平标高线。

4、圈梁、模板内的杂物清除干净。

5、检查圈梁、模板是否牢固严密,尺寸是否准确。

6、检查构造柱基础下筋伸出搭接钢筋的位置、长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方法是预制好构造柱钢筋骨架,安装后再砌墙体。

1、待下部基础或下层构造柱砼具有一定强度(达到绑扎钢筋时不能使下层伸出钢筋活动的程度),即可绑扎构造柱钢筋。钢筋接头一般在梁板上皮,伸出板顶高为500mm,如现场绑扎时,先将每根柱的所有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再画箍筋间距,逐个绑扎,注意箍筋搭接处,应沿力钢筋方向错开绑扎。箍筋端头平直长度不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弯钩角度不小于135度。

2、构造柱筋必须与圈梁钢筋绑扎联绕,形成一封闭框架,并且在柱的上下500mm处进行箍筋加密Ф6@100。

3、为固定构造柱钢筋的位置,在砌马牙槎时,应墙高每500mm设两根Ф6水平拉结筋与构造柱钢筋绑扎搭结。

4、砌完砖墙之后及时对构造柱钢筋进行修整,以保证钢筋位置及间距的准确。

1、圈梁钢筋采用绑扎骨架,可将骨架按编号就位进行绑扎,一般应在构造柱处进行搭接绑扎。

2、圈梁和构造柱钢筋交接处,圈梁钢筋要锚入构造柱内,锚入柱内长度为35d。

3、圈梁钢筋的搭接长度:I级钢筋搭接长度不少于30d,II钢筋不少于35d(d为受力筋直径)。搭接位置应相互错开同一截面(30d区段,县不少于50cm)受拉区不大于25%,受压力区不大于50%,搭接处:箍筋应加密间距不少于5d或100mm。

4、圈梁钢筋绑完后应加垫水泥砂浆垫块。

1、检查钢筋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品种规格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的规范规定。

2、钢筋表面就保持清洁,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有麻点的钢筋严禁按原规格使用。

3、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锚固长度、接头设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钢筋对焊或电弧焊接接头,按规定取试块SL 301.7-1993 水利行业岗位规范 科研、设计岗位.pdf,其机械性能试验结果必须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的专门规定。

1、钢筋的绑扎、缺扣、松扣的数量不超过绑扎数的10%,且不应集中。

2、弯钩的朝向应正确,绑扎接头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其中搭接长度的检验结果,每搭接长度不少于规定值。

3、I级钢筋制作的箍筋,其数量、弯钩角度和平直长度均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电弧焊电渣压力焊接,焊缝表面平整无凹陷、焊瘤建筑电气节能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接头处无裂纹、气孔、夹渣及咬边。

构造柱、圈梁、板钢筋绑扎允许偏差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