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壁不锈钢管道系统施工技术交底

薄壁不锈钢管道系统施工技术交底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77.82K
标准类别:技术交底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薄壁不锈钢管道系统施工技术交底

薄壁不锈钢管道系统施工技术交底

1、管道安装施工应具备下列条件:

(1)施工设计图纸和其他技术文件齐全消防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并经会审核审查;

(2)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已进行技术交底;

(3)材料、施工人员、施工机具等能保证正常施工;

(4)施工现场的用水、用电和材料贮放场地条件能满足需要;

(5)提供的管材和管件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其实物与资料一致,并附有产品说明书和质量合格证书。

2、施工前应了解建筑物的结构,并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制定与土建工程及其他工程的配合措施。

3、施工人员应经专业培训,熟悉薄壁不锈钢卡压式管道的结构、性能和装配技能,熟练掌握操作要点。

4、安装前,应对管材外观和管件接头进行认真检查,管材、管件上的污物和杂质应及时清除。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管材和管件应及时通知供货商,坚决不得使用。

1、薄壁不锈钢管、管件不宜与水泥浆、水泥、砂浆、拌合混凝土直接接触。

2、管道安装间隙和完成后,管子敞口处应及时封堵。

3、当管道穿墙壁、楼板及嵌墙暗敷时,应配合土建工程预留孔、槽。留孔或开槽的尺寸宜符合下列规定:

(1)预留孔洞的尺寸宜比管外经大50~100mm;

(2)嵌墙暗管的墙槽深度宜为管道外径加20mm,宽度宜为管道外经加40~50mm;

(3)架空管道管顶上部的净空尺寸不宜小于100mm。

4、管道穿过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外墙时,应采取严格的防水措施。

5、薄壁不锈钢管与阀门、水表、水嘴等的连接应采用转换接头,严禁在薄壁不锈钢管上套丝。

6、安装完毕的干管,不得有明显的起伏、弯曲等现象,管外壁无损伤。

7、管道系统的坐标、标高的允许的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管道系统坐标和标高的允许偏差表1

8、水平管道纵、横方向的弯曲,立管的垂直度、平行管道和成排阀的位置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管道和阀门位置的允许偏差表2

每10m≤101水平管道纵横方向弯曲

室外架空、地沟、埋地每

高度超过5m≤102立管垂直度

高度超过10m,每10m≤10

3平行管道和成排阀门位置在同一直线上,间距3

9、饮用水管道在试压合格后宜采用0.03%高锰酸钾消毒液灌满管道进行消毒。消毒液在管道中应净置24h,排空后,再用饮用水冲洗。饮用

水的水质应达到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要求。

10、管材、管件在装卸、搬运时应小心轻放,且避免油污,不得抛、摔、滚、拖。

11、管道不得攀踏、系安全绳、搁搭脚手架、用作支撑等。

1、管道敷设时、应在土建工程粉饰完毕后进行安装。安装前、应首先复核预留孔洞的位置是否正确。

2、薄壁不锈钢管固定支架间距不宜大于15mm,热水管固定支架间距的确定应根据管线热胀量、膨胀节允许补偿量等确定。固定支架宜设置在变径、分支、接口及穿越承重墙、楼板的两侧等处。

3、薄壁不锈钢管活动支架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规范和图纸的要求。

4、在给水栓和配水点处应采用金属管卡或吊架固定;管卡或吊架宜设置在距配件40~80mm处。

5、管道穿越楼板时应设置套管,套管可采用塑料管;当穿越屋面时应采用金属套管,套管应高出屋面、地面50mm,并采取严格的防水措施。

6、暗敷的管道,应在封蔽前做好试压和隐蔽验收记录。在试压合格,并采取防腐蚀保护措施后,可采用M7.5水泥砂浆填补。

7、管道敷设时,不得有轴向弯曲和扭曲,穿越墙或楼板时不得强制校正。当与其他管道平行时,应按要求预留保护距离,当设计无规定时,其净距不宜小于100mm。当管道平行时,管沟内薄壁不锈钢管宜设在镀锌钢管的内侧。

(1)按设计图纸规定的坐标和标高线绘制实测施工图;

(2)按实测施工图进行配管;

(3)制定薄壁不锈钢管和管件的安装顺序,进行预装配。

(1)配管落料:计算配管尺寸,采用专用的切管工具按所需长度切断管材,切口断面应与管材的轴心线垂直。

(2)清理毛刺:采用专用工具去除管端内毛刺,以免安装插管时割伤密封圈。

(3)标记划线:用划线标志器在管端作插入长度标记划线,以保证管

子插入长度,避免造成脱管。

(4)检查密封圈:检查管件内密封圈是否安装、密封圈是否完好无损。

(5)插入管子:将管子笔直的插入管件内,注意不要碰伤橡胶圈,并确认管件端部与划线位置相距3mm以内。

(6)卡压:把专用的卡压工具钳口的环状凹部对准管件端部内装有橡胶圈的环状凸部,对准管件管材同时进行卡压。

(7)检查卡压尺寸:用六角量规确认尺寸是否正确,卡压处完全插入六角量规即卡压正确,否则应重新卡压。

(8)管道系统试压:卡压完成后将系统适当分区,并于保温施工前按规定进行耐压试验,尽可能采用局部完工局部试压方法。

(1)熟悉安装所要使用的工具,施工前安装人员应仔细阅读说明书,掌握其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2)每天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均应检查安装工具是否良好,特别是卡压工具,发现不良应及时送修或更换。

(3)管材切断后应内外去毛刺,特别不允许有外翻毛刺,以避免安装时管材插入管件割伤橡胶O型密封圈,造成卡压后渗漏。

(4)检查管件承口端密封圈是否完好,防止因漏装密封圈或密封圈破损造成卡压完成后管道系统渗漏而返工。

(5)管材插入管件前必须确定管材插入长度并划线作好标记,插入后确认在管材上所画的记号应距管件端部保持在300mm以内,以避免脱出而造成实际插入长度不足,卡压后引起渗漏。插入长度见表3。

公称通经DN1520253240506580100

标准插入长度212424394752536075

(6)如管件和插入管材配合过紧,可用清洁水湿润管材和管件,不得使用油脂类润滑,以避免油脂使橡胶圈变形,造成卡压失败而漏水。

(7)管道安装时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预装配,确认配管长度和管子插

入管件长度无误后,方可进行卡压作业。

(8)卡压作业时将专用卡压工具钳口的凹槽与管件环形凸部紧密结合,工具的钳口必须与管材呈垂直状,确认无误后开始作业,直至钳口凹槽部咬紧管件、压至上下钳口贴合,即可完成卡压连接。

(9)卡压作业时可通过察看卡压工具压力表显示值判断是否卡压到位,一般DN15~25的卡压压力为40Mpa,DN32~50的卡压压力为60Mpa。

(10)整个施工过程要随时检查,用六角量规随时确认卡压连接是否完好。不得有漏卡、漏检等疏忽,应确保安装质量万无一失。

(11)如发现管材、管件卡压不紧,可在原位重新卡压,直至用六角量规检查合格。

(12)如多次卡压仍达不到规定要求,应检查卡压工具是否完好、钳口是否磨损,有问题及时与供应商取得联系,不合格工具不得勉强使用。

(13)卡压连接完成后,若发现划线记号于管件端部DN15~25距离超过3mm,DN32~50距离超过5mm,应将管件及两侧管材变形处切除后重新施工。

(14)修正和变更时先切断配管,再按变更配管的需要加上可调对接头进行调整连接,但需注意确保管材在管件内合理的插入长度。

(15)一端为承口的螺纹转换接头应先锁紧螺纹再进行卡压,否则卡压处容易松脱,而造成泄漏。

(16)安装时若发现管道弯曲、不直,应在直管部位进行修正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设施技术规范SL714-2015.pdf,不可在管件部位校正,避免卡压处的松脱。

(17)管道安装中应适当分区,尽可能采用局部完工局部试压方法,视具体情况于保温施工前按规定逐段进行耐压试验。

(18)一般水压试验压力为最高实际工作压力的1.5倍,卡压后保压时间不得低于60分钟。

(19)施工现场应保持清洁,文明操作,管材及管件应堆放整齐,不得与杂乱异物随意堆放在一起。

(1)施工过程中武汉市海绵城市规划技术导则(武汉市城乡建设局等四局委2019年2月),为了能及早找出是否有施工不良处,应事先将管道系统适当分区,尽可能采用局部完工、局部试压方法,在保温施工前按规定的方法进行耐压试验。

(2)耐压试验时,一般以清洁的水为流体,当充水、排水不方便或冬季施工有冻结之虞时,可以用气体代替。耐压试验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