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电网工程施工工艺控制规范第1部分:送电工程

南方电网工程施工工艺控制规范第1部分:送电工程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657.41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南方电网工程施工工艺控制规范第1部分:送电工程

4.3.9机械敷设电缆的速度不宜超过15m/min,大截面电缆或在较复杂路径上敷设时,其速度应适当放慢。

4.3.10电缆敷设时转弯处的侧压力铅护套电缆不应大于3kN/m,铝护套电缆不应大于5kN/m。

4.3.11沿电气化铁路或有电气化铁路通过的桥梁上明敷电缆的金属护层或电缆金属管道,应沿其全长与金属支架或桥梁的金属构件绝缘。

4.3.12电缆敷设进入电缆沟、建筑物以及接头井时,出人口应封闭单工螺旋钻施工工艺,管口应密封。

4.3.13电缆敷设完毕后,应进行电缆外护层绝缘电阻测试和护层耐压试验,耐压标准为直流10kV/min无击穿。

4.4.1直埋电缆的上、下部应铺以不小于100mm厚的软土或沙层,并加盖保护板,其覆盖宽度应超过电缆两侧各50mm,保护板可采用混凝土盖板或砖块。软土或沙子中不应有石块或其他硬质杂物。

4.4.3回填土应分层夯实。

4.5设置警示带和路面标志牌

本节适用于路面非开挖顶管和预埋管的电缆敷设施工。

中国电力部电力电缆运行规程

DL/T5161.1~5161.l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第5部分

Q/7CSG10010输变电设备状态评价标准

Q/CSG10007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10电力电缆线路

DL/T5221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DLGJ154电缆防火措施设计和施工验收标准

4主要工艺流程质量控制要点

a)电缆本体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外观应无损伤、绝缘良好、金属护套无压扁、电缆护层无绞拧、折裂等未消除的机械损伤,牵引头抗拉强度和密封性能良好;当对电缆的密封有怀疑时,应进行潮湿判断。

b)电缆沟内安放的槽盒应排放整齐,填充的软土或砂层完好,电缆盖板无破损、断裂、遗失,金属盖板无锈蚀、遗失。

b)电缆管在弯制后,不应有裂纹和显著的凹瘪现象,其弯扁程度不宜大于管子外径的10%;电缆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人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c)电缆管的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或多根电缆包络外径的1.5倍;混凝土管陶土管、石棉水泥管除应满足上述要求外,其内径尚不宜小于100mm。

d)每根电缆管的弯头不应超过三个,直角弯不应超过两个。

e)电缆排管很长时,应设置施工过渡井,其位置和间距应根据电缆敷设时的允许拉力、电缆制造长度和地理位置而定,一般不宜大于200m,转弯位置应设置过渡施工井。

f)电缆管应有不小于0.1%的排水坡度。

g)电缆管连接时,管孔应对准,接缝应紧密,不得有地下水和泥浆渗入。

h)电缆管为混凝土、陶土、石棉水泥等时,其地基应坚实、平整,不应有沉陷。

i)施工人员应持证上岗,并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4.1.3工器具准备:

a)电缆敷设所需机具、通信设备等;

b)电缆敷设施工个人劳保用品。

4.2吊装电缆盘和布置电缆敷设机具

4.2.1根据排管情况进行拉力计算,并选择合适的电缆盘放置位置,必要时在过渡井设置输送机。

4.2.2根据电缆长度和截面,选用合适的钢丝绳,长度比电缆长约30~50m,将钢丝绳终端串连着的旋转器与电缆牵引头牢固连接,在连接时需检查拉环是否与导体连在一起。

4.2.4布置牵引机时,必须打锚并有足够的固定,配置合适有效的拉力表。

4.3.1电缆管的埋设深度在车行道不应小于0.7m,在人行道下面不应小于0.5m。

4.3.2管道内部无积水,且无杂物堵塞。电缆排管在敷设电缆前,应进行疏通,清除杂物。

4.3.3管道内电缆敷设在下列地点,电缆应有一定机械强度的保护管或加装保护罩:

a)电缆进入建筑物、隧道、穿过楼板及墙体处;

b)从沟道引至电杆、设备、墙外表面或屋内行人容易接近处,距地面高度2m以下的一段。

4.3.5管道内穿电缆时,穿人管中电缆的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交流单芯电缆不得单独穿人钢管内。

4.3.6引至设备的电缆管管口位置,应便于与设备连接并不妨碍设备拆装和进出。并列敷设的电缆管管口应排列整齐。

4.3.7利用电缆的保护钢管作接地线时,应焊好接地线;有螺纹的管接头处,应用跳线焊接,再敷设电缆。

4.3.8电缆敷设完毕后,应进行电缆外护层绝缘电阻测试和护层耐压试验,耐压标准为直流l0kV/min无击穿。

路面恢复后,沿电缆走廊中线在路面上设置“高压电缆”标志牌,路径标志应与实际路径相符,标志应清晰、牢固、间距适当。直线距离每隔10~20m一个,电缆接头处、转弯处、进入建筑物等处,应设置明显的方位标志或标桩,并适当增加标志。

按照Q/CSG10010《输变电设备状态评价标准》中“9.1电缆本体”和“9.3电缆通道”、Q/CSGlOOO7《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10电力电缆线路》表27及中国电力行业标准DL/T5161.1~5161.l7—200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第5部分:电缆线路施工质量检验》表1.0.2和表4.0.2的规定执行。

本节适用于电缆隧道和坑道形式的电缆敷设施工。

中国电力部电力电缆运行规程

DL/T5161.1~5161.l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第5部分:电缆线路施工质量检验

Q/CSG10010输变电设备状态评价标准

Q/CSG10007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10电力电缆线路

DL/T5221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DLGJ154电缆防火措施设计和施工验收标准

4主要工艺流糕质薰控制要点

a)电缆本体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外观应无损伤、绝缘良好、金属护套无压扁、电缆护层无绞拧、折裂等未消除的机械损伤,牵引头抗拉强度和密封性能良好;当对电缆的密封有怀疑时,应进行潮湿判断。

b)电缆沟内安放的槽盒应排放整齐,填充的软土或砂层完好,电缆盖板无破损、断裂、遗失,金属盖板无锈蚀、遗失。

a)隧道内具备照明、排水、通风措施,通信设备完好。

b)电缆通道完好,无损坏、渗漏、积水;通道内或周围无易燃、易爆,或腐蚀性物品,以及没有引起温度持续升高的设施。

c)施工人员应持证上岗,并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4.1.3工器具准备:

a)电缆敷设所需机具、通信设备等;

b)电缆敷设施工个人劳保用品。

4.2吊装电缆盘和布置电缆敷设机具

4.2.2吊卸电缆盘时,按照盘上指示的卷绕箭头,采用从盘顶向下引出的方向为敷设方向;多盘电缆吊卸时,保证所敷设的电缆盘有足够的工作空间,以免影响盘转动。

4.2.3隧道内按照敷设方向放置转弯滑轮和直线滑轮,转弯处要符合电缆的弯曲半径要求,并根据电缆本体重量,适当调节滑轮间距,一般为2~2.5m,所有直线滑轮必须形成直线。

4.2.4根据电缆长度和电缆重量,沿线布置电缆输送机。

4.3.1在电缆盘、转弯处、电缆头以及可能造成电缆损伤的位置派专人蹲点监视,并在敷设过程中时刻检查电缆外护层有否刮伤和挤压。

4.3.2敷设过程中保持通信畅通,并由专人统一指挥。

4.3.4若电缆由路面穿人隧道的竖井很深,形成电缆垂直方向重量过大,须在电缆盘和竖井内设置限速装置。

4.3.5电缆敷设时,所受的牵引力、侧压力和电缆弯曲半径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4.3.6电缆敷设后,将电缆放置在隧道支架上。根据电缆重量,支架水平间距可选择每隔1~1.5m,垂直间距不少于2D+50mm(D为电缆直径)。

4.3.8对于截面为1500㎜2或以上电缆,应充分注意电缆因负荷变化而热胀冷缩所引起的机械力问题,根据电缆线路刚度均匀一致的原则,选用刚性或挠性固定方式。

4.3.9护层有绝缘要求的电缆,在固定处应加绝缘衬垫。

4.3.10若隧道较深,需进行高落差敷设时,固定电缆方式可采用悬吊法或一点固定法,用夹具固定时,则由固定点数、夹具宽度以及允许侧压力和热伸缩的计算来确定最合适固定点。

4.3.11电缆敷设完毕后,应进行电缆外护层绝缘电阻测试和护层耐压试验,耐压标准为直流l0kV/min无击穿。

按照Q/CSG10010《输变电设备状态评价标准》中“9.1电缆本体,和“9.3电缆通道”、Q/CSG10007《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10电力电缆线路》表27及中国电力行业标准DL/T5161.1~5161.l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第5部分:电缆线路施工质量检验》表1.0.3和表4.0.2的规定执行。

第四节高压电缆附件安装

本节适用于ll0kV及以上交联电缆预制式中间接头(包括直通接头、绝缘接头、分支接头)、终端头、交叉互联箱施工。

额定电压420kV及以下橡塑绝缘电力电缆国际和国外标准汇编

DL/T5161.1~5161.l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第5部分:电缆线路施工质量检验

Q/CSG10002架空线路及电缆安健环设施标准

Q/CSG10010输变电设备状态评价标准

Q/CSG10007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DL/T5221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DLGJ154电缆防火措施设计和施工验收标准

4主要工艺流程质量控制要点

a)对要安装的电缆本体做好检查。外表有无破损变形,电缆绝缘是否良好,特别是电缆是否进水。如果进水,表明电缆存在重大缺陷,必须马上进行除潮或锯断处理;如果外表变形,表明电缆内部结构或者绝缘存在缺陷,必须解决后才台旨进行安装。

b)检查安装的附件材料,规格应与电缆本体一致,零部件应齐全无损伤,绝缘材料不得受潮,密封材料不得失效,消耗材料必须足够及有效。

c)并列敷设的电缆,中间接头布置的位置宜相互错开,直埋电缆中间接头盒外面应有防止机械损伤的保护盒(环氧树脂接头盒除外)。

a)熟悉安装工艺资料,了解工艺步骤的基本程序。对于在工艺图纸上对尺寸表述不明确,或者要换算的,还必须预先进行测量和计算。如果是英制尺寸的就要进行换算;还有部分厂家的工艺也要求对相应的安装尺寸进行计算。

b)对于一些新产品或者结构复杂的附件材料,建议必要时应进行试装配,从而减少安装的失误和缩短安装时间。

d)电缆中间接头和终端头安装时必须留有一定的裕度。因为电缆在敷设过程中,由于电缆末端长时间受拉力影响,会出现变形或者破损的情况,因此,电缆末端是不能作为安装部分的,必须锯断至少1.5m以上。

e)施工人员应持证上岗,并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4.1.3工器具准备:

a)配备足够有效的安装工具,特别是一些特殊工艺的安装机具,如预制件扩张机、包带机、硫化等设备;

b)高压电缆附件安装所需的个人用品(如手套、螺丝刀、扳手等)。

4.2.1剥开电缆外护层时,用火不能太猛,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使金属护套受热变形,损伤电缆内部结构。

4.2.2对电缆进行校直加温必须按照工艺绕包方法和要求的温度和时间,一般为80℃/3h,并保证有足够的冷却时间,一般为4h以上。

4.2.3新敷设电缆或未投运过的电缆必须进行加温校直,固定夹中心与电缆的轴心同轴。

4.3.1在剥切电缆三层共挤时,注意用刀不应损伤线芯和保留的绝缘层。剥去线芯外的三层共挤见图7—22。

4.3.2绝缘屏蔽末端的过渡斜面严禁用半导电刀或绝缘剥削刀,只能用玻璃刀或专用刨刀小心刮削,不允许有凹坑或台阶,在过渡斜面范围要求十分光滑平整。

4.3.3打磨砂纸必须依次从粗到细,打磨半导电层的砂纸不能打磨绝缘体。

4.4.2电缆线芯连接前,电缆套人工艺要求所需附件,并除去线芯和连接管内壁油污及氧化层,必要时用细砂纸打磨一下线芯压接部分,使线管压接后减少接触电阻,有良好的电气连接。

4.4.3压接时,压接机出力应至规定压力值,上下两半压接模具必须到位且充分贴紧。

4.4.4线管的压接面长需压接多次,每次压接面重叠1/3,并保持压接面形状的连贯。

4.4.5可通过线管压接前后的直径变化和伸长量,计算压接比是否符合要求。

4.4.6压接后应将端子或连接管上的凸痕修理光滑,不残留毛刺。

4.5.1中间接头组装:

a)套入预制件前仔细检查电缆绝缘表面是否光滑平整、零部件是否全部套人、尺寸是否准确,标记是否做对,紧固金具是否已套人密封圈。

b)接线管压接前,应先套人已扩张的预制件,并放置在长边电缆一侧,并作临时保护。

C)组装前应保持现场的干净卫生,对电缆和整体预制橡胶绝缘件进行清洁和干燥,对扩张类的预制件要控制安装时间,以免使预制件扩张疲劳。

d)接线管压接后,安装线管屏蔽罩时,要求其外径与电缆绝缘外径尺寸相匹配,过渡位置不能有台阶。

e)由于附件材料带类较多,必须区分绝缘带、半导电带或金属带,绕包时必须明确绕包的范围和绕包层数,进行半导电屏蔽绕包处理时,明确绝缘接头与直线接头的区别,不禽旨将导电带类绕包至要求绝缘的地方。

f)各带类绕包时,根据不同的带质适当进行拉紧,并采用半压包方式,尽量使带层之间不留空隙,绕包后要求用剪刀剪断。

g)预制件作为改善电缆绝缘屏蔽断口电场分布的重要部件,其安装位置和尺寸必须严格控制,不能有丝毫误差。这是直接影响安装质量的关键。

h)保护壳安装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2)保护壳内需要灌人绝缘混合物时,若空气湿度大,或者混合物内有水分,须采取措施进行去潮处理;

3)保护壳套人热缩管进行热缩时,火焰应沿圆周方向均匀摆动向前收缩,垂直方向的热缩管应从下往上收缩,水平方向的热缩管应中间向两端收缩;

5)外保护壳应有良好的防水密封性能,安装应密封良好;

6)接地箱应放置于接头附井内,将接地线可靠连接到地网上,并采用防盗的铸铁盖板,便于安装和运行检修。

4.5.2终端头组装:

a)应力锥安装时,保持现场的干净卫生,对电缆和应力锥进行清洁和干燥,确认应力锥是否符合电缆绝缘外径尺寸。

b)套人应力锥前仔细检查电缆绝缘表面是否光滑平整、零部件是否全部套人、尺寸是否准确,标记是否做对,紧固金具是否已套人密封圈。

C)由于附件材料带类较多,必须区分绝缘带、半导电带或金属带,进行半导电屏蔽处理绕包时必须明确绕包的范围、顺序和绕包层数,不能将导电带类绕包至要求绝缘的地方。

d)各带类绕包时,根据不同的带质适当进行拉紧,并采用半压包方式,尽量使带层之间不留空隙,能较好地粘连,绕包后要求用剪刀剪断。

e)应力锥作为改善电缆绝缘屏蔽断口电场分布的重要部件,其安装位置和尺寸必须严格控制,不能有丝毫误差,这是直接影响安装质量的关键。作应力锥套入标记见图7—27。

f)套管金具组装应满足以下要求。

1)有带弹簧机构的应力锥托安装时,拧紧螺栓要均匀拧紧,对角逐次拧到工艺要求的尺寸位置。顶部金具安装见图7—28。

2)进行尾管密封处理时,严格按工艺要求依次绕包,热缩管进行热缩时,火焰应沿圆周方向均匀摆动向前收缩,垂直方向的热缩管应从下往上收缩,水平方向的热缩管应中间向两端收缩。

3)套管内需要灌人绝缘混合物时,若空气湿度大,或者混合物内有水分,就算工艺里没有要求进行加温,也必须采取措施进行去潮处理。

4)套管中注入混合物时,必须严格按工艺明确的相应气温下的注入绝缘混合物尺寸要求。

5)选用符合设计要求规格的接地线,并可靠连接到地网上。接地箱应有较强的防水密封性能,接地线接入箱的管口应绕包防水带。

4.6.1同轴线连接:

a)根据互联箱安装位置和各相接头井内位置,测量并尽量缩短同轴线长度,对于1.2/50S冲击耐受电压水平,同轴线长度不超过10m。

c)外屏蔽铜线不能有断股,并用绝缘带半压绕包导线裸露部分3~4层,使其绝缘满足l0kV直流耐压水平。

d)压接同轴线内外导线时,选择合适的连接管和压接工模,采用围压方式,并打磨压接菱角和绕包绝缘带。

e)进行多组绝缘接头安装时,应严格统一在同一线路上的接头同轴线的芯线和屏蔽线分别连接在各相、各组绝缘接头的对应侧,即可以统一设定同轴线的铜屏蔽线连接在各绝缘接头靠线路电源一侧的端子上,芯线连接在负荷侧端子上;或者反之。

4.6.2连接板安装:

a)在互联箱接人同轴线的端口处标上所连接绝缘接头的相序,并检查箱内的各连接板是否有足够的绝缘间距。

c)安装连接板时,应使用力矩扳手拧紧固定螺栓,必要还要进行接触电阻测试,其阻值不应大于20Q。

b)互联箱盖必须有完好的防水密封胶垫,不能有折叠和缺角,上紧箱盖螺栓时,应平整好胶垫。

c)若设计要求互联箱内须注人防水混合物时,混合物须加热除潮。注入互联箱内时,不能覆盖连接板。

d)互联箱应安装在独立的工井内,便于运行后的检修维护,工井面盖上铸铁盖并有防盗装置。

按照Q/CSG10010《输变电设备状态评价标准》中“9.2电缆附件”和“9.4电缆辅助设施”、Q/CSG10007《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10电力电缆线路》表27反中国电力行业标准DL/T5161.1~5161.l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第5部分:电缆线路施工质量检验》表4.0.2的规定执行。

第五节高压电缆防火封堵

本节适用于电缆隧道和夹层内的电缆防火施工。

GB5021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DLT5161.1~5161.1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第5部分:电缆线路施工质量检验

DL/T5221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DLGJ154电缆防火措施设计和施工验收标准

4主要工蓥流程质量控制要点

a)检查防火涂料和感温线规格型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b)采用耐火或阻燃型电缆。

a)对易受外部影Ⅱ向着火的电缆密集场所或可能着火蔓延而酿成严重事故的电缆回路,必须按设计要求的防火阻燃措施施工;

b)在安全性要求较高的电缆密集场昕麦时闭通道中,应配备适于环=宽睡霏动作的火灾自动探测报警嶷置;

C)施工人员应持证上岗,并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4.1.3工器具准备:

a)配备电缆防火材料封堵的用具;

b)带齐个人劳保防护用品。

4.3.3在封堵电缆孔洞时,封堵应严密可靠,不应油明显的裂缝和可见的孔隙SY/T 6564-2018 海上石油作业系物安全规范,孔洞较大者应加耐火衬板后再进行封堵。

4.3.4防火墙上的防火门应严密,孔洞应封堵;防火墙两侧电缆应施加防火包带或涂料。

4.3.5除通向主控室、厂区围墙或长距离隧道中按通风区段分隔的防火墙部位,应设防火门外,其他情况下,有防止窜燃措施时,可不设防火门。

4.3.6防火墙、阻火隔层和封堵的方式,均应满足按等效工程条件下标准试验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h,耐火温度不宜低于1000ºC。

4.4.1对重要回路的电缆,可单独敷设于专门的沟道中或耐火封闭槽盒内,或对其施加防火涂料、防火包带。

4.4.2在电力电缆接头两端和相邻电缆2~3m长的区段,以及防火隔墙两侧电缆施加防火涂料或防火包带。

4.4.3防火阻燃材料必须经过技术或产品鉴定。在使用时,应按设计要求和材料使用工艺提出施工措施。

4.4.5包带在绕包时恒大御园施工组织设计10.30(117P).doc,应拉紧密实,缠绕层数或厚度应符合材料使用要求。绕包完毕后,每隔一定距离应绑扎牢固。

4.4.6用于电力电缆的难燃材料,耐火槽盒等,应满足电缆载流能力或有关参数,具有耐久可靠性。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