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pdf

202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45.1 M
标准类别:城镇建设标准
资源ID:297179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202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pdf

1.为洗衣房供水的冷、热水管道应满足水在1min内充满洗衣机内容积槽体积的需要 当无洗衣机内容积槽体积的资料时,可按同时水洗干织物总重量以6L/(min·kg干织 物)的流量计算管径。冷、热水同时供水时,可按冷水60%、热水40%的流量比例分别 计算冷、热水管管径。计算所得冷、热水管管径如小于洗衣设备进水管管径,则应以洗衣 设备进水管管径为准。 2.为洗衣房供水的冷、热水管道上应设置倒流防止器

15.3.6洗衣房内洗衣设备排水时间相对集中,设计排水流量不应小于设计给水流量的2

15.3.6洗衣房内洗衣设备排水时间相对集中,设计排水流量不应小于设计给水流量的2 倍。洗衣房排水水质应满足相应排放标准的要求。 【要点说明】

洗衣房最大小时排水定额和小时变化系数应与其相应生活给水用水定额和小时变化系 数相同

1.计算洗衣房最大小时排水量时,所采用的最大小时排水定额和小时变化系数应与其 相应生活给水用水定额和小时变化系数相同。 2.通常洗衣机放水阀打开后,洗衣机内的污水在30s内全部泄出,约等于给水量的2 倍JJG(交通) 064-2016 沥青混合料拌和机,即每千克干织物排水量为12L/min。一般在洗衣机放水阀的下端均设有带格栅铸铁盖 板的排水沟,排水沟宜布置在设备操作面的相反方向,其尺寸为600mmX400mm。排水 管管径不应小于100mm。 3.洗衣房排水水质应满足相应排放标准的要求。医院洗衣房的排水应经消毒处理后排放

15.3.7施工图设计阶段洗衣房

次设计方接收二次深化设计方提出的需求资料并完成相应设计,为洗衣房预 非水接口;二次深化设计方负责完成洗衣房内的给水排水管道设计

15水景、厨房、洗衣房257

1给水、热水系统 一次设计方负责将符合水质、水温要求的冷、热水通过管道接至洗衣房内适当的部位 预留接口。并根据管理的需要在合适的位置设置洗衣房专用水表。二次深化设计方负责预 留接口至洗衣房内各用水设备之间的管道设计。 2排水系统 1)当洗衣房排水重力排出时,一次设计方负责在洗衣房排水沟内设置地漏,并通过 管道将洗衣房排水排至洗衣房外的排水管网。二次深化设计方负责洗衣房内排水沟及各排 水设备排至排水沟的管道设计。 2)当洗衣房需采用潜水泵提升排水时,一次设计方负责洗衣房内集水坑、潜水泵以 及压力排水排至洗衣房外的管道设计,二次深化设计方负责洗衣房内排水沟及各排水设备 排至排水沟的管道设计(排水沟应接入集水坑)。 【要点说明】 为保证图纸设计完整,做到一次设计和二次深化设计无缝对接,应明确一次设计和二 次深化设计工作界面。工作界面不仅为设计制图的界面,还应包括互提资料、落实设计条 件的工作。

图15.3.7洗衣房一次设计施工图表达深度示意

附录A给水排水专业互提资料统一规定A.0基本规定A.0.1本规定内容适用于民用建筑工程的设计,包括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三个设计阶段。A.0.2各阶段互提资料均应留痕。A.0.3互提资料可根据工程和设计周期分阶段提供,提供日期和分阶段的内容应在设总召开的工种负责人会议上讨论确定。A.0.4各阶段划分原则1初步设计按五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6%P)一一初步设计前期阶段,第二阶段(27%~55%P)—第一版作业图阶段,第三阶段(56%~67%P)第二版作业图阶段,第四阶段(68%87%P)管道综合及对图阶段,第五阶段一一会审、会签阶段。2施工图设计按七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15%W)施工图设计前期阶段,第二阶段(16%~50%W)第一版作业图阶段,第三阶段(51%65%W)一第二版作业图阶段,第四阶段(66%~75%W)管道综合及对图阶段,第五阶段(76%~85%W)提清资料阶段,第六阶段(86%W)建筑作业底图阶段,第七阶段会审、会签阶段。3“P”为合同规定的初步设计周期,“W”为合同规定的施工图设计周期。计量单位均为“天”。A.1方案设计阶段的互提资料内容A.1.1方案设计阶段给水排水专业接收资料见表A.1.1。方案设计阶段给水排水专业接收资料表A.1.1提出专业内容深度要求提资阶段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项目设计提出的要求,人防平战设置要求.防护等级等设计依据设计任务书,市政外网条件建筑工程规模(如总建筑面积、总投资、容纳人数等)简要设计说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以及主要建筑或核心建筑的层数、层高和总高度等指标,功能布局

附录A给水排水专业互提资料统一规定261续表提出专业内容深度要求提资阶段场地的区域位置、用地的范围标注场地内原有建筑物及规划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并注明需保留的建筑物、古树名木、历史文化遗产总平面图场地内拟建道路、停车场、广场、绿地及建筑物的布置,标出主要建筑物与用地界线(或道路红线、建筑红线)及相邻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场地竖向控制建筑设想总尺寸、柱网尺寸各层平面图平面功能布局、各房间使用名称、主要房间面积选择一二个有代表性的立面立剖面图标出各层标高及室外地面标高A.1.2方案设计阶段给水排水专业提出资料见表A.1.2。方案设计阶段给水排水专业提出资料表A.1.2接收专业内容深度要求提资形式建筑机房需求各类水专业用房(泵房、水处理机房、热交换站、水池、水箱等)的面积和净高需求表格形式A.2初步设计阶段的互提资料内容A. 2.1初步设计阶段给水排水专业接收资料见表A.2.1。初步设计阶段给水排水专业接收资料表A.2.1提出专业内容深度要求提资阶段方案说明文本政府、业主对方案提出的修改或审批意见第阶段图纸根据审批意见修改后的方案设计全套图纸设计依据设计任务书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建筑规模(面积、高度)简要说明不同功能区域的建筑面积和设计使用人数人防等级、掩蔽人数、平战结合的要求等建筑初步防火分区示意,每个防火分区的面积、防火门及防火卷帘的位置、种类初步人防分区图,防护门、防护密闭门、口部、通风竖井等第二阶段各专业机房、管井、窗井、通风道、阳台、厨房及卫生间(布置器具)、开水间各层平面图注明各房间名称、房间地面的设计标高、消防电梯,车库布置车位(含立体停车);内排水雨水斗位置、分水线轴线尺寸、轴线编号、室内外标高、楼层标高、指北针其他有特殊用途或用水要求的房间应特别注明

A.2.2初步设计阶段给水排水专业提出资料见表A.2.2

初步设计阶段给水排水专业提出资料

附录A给水排水专业互提资料统一规定263续表接收专业内容深度要求提资阶段补充、完善和确认第一阶段所提泵房(包括生活、消防、排水等泵房)、水处理机房、热交换站、热水机房、水箱间、报警阀间等的面积、平面尺寸、净高要求补充、完善和确认集中管道井的尺寸和位置要求文本十建筑特殊管道密集层的高度要求第二阶段附图影响建筑外立面的设备初步拟定位置建筑最底层的垫层厚度要求屋面排水系统方案及雨水斗位置的初步确定位于楼板上的机房设备和冷却塔的平面位置及运行荷载文本+结构地下室集水坑的位置和尺寸(配合结构先出基础图时)第二阶段附图最大长边尺寸或直径≥1000mm的承重结构墙和楼板预留洞的初步位置特殊房间的温度、湿度和通风要求文本十估算的总热负荷暖通附图第二阶段气体灭火的区域及相关要求冷却塔位置及塔体扬程要求各强电设备的位置及其电气安装容量文本+气体灭火的区域及相关要求第二阶段附图各系统控制要求电气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喷雾系统、雨淋系统、水幕系统、大空间系统、电子版图水炮系统等需火灾探测器启动系统的消防部位第三阶段消火栓、报警阀、水流指示器、信号阀的平面位置等(根据需要)经济全套图纸及设备材料表、设计说明等文件第三阶段A.3施工图设计阶段的互提资料内容A.3.1施工图设计阶段给水排水专业接收资料见表A.3.1。施工图设计阶段给水排水专业接收资料表A.3.1提出专业内容深度要求提资阶段经主管部门批准的初步设计审批意见文本业主对初步设计提出的修改意见第一阶段不同功能区域的建筑面积和设计使用人数图纸审批意见落实后的全套初步设计建筑图,包括:建筑各层平面图、立剖面图建筑做法表楼面、地面、墙体、屋面构造做法表,墙体材料防火分区示意,每个防火分区的面积、防火门及防火卷帘的位置、种类第二阶段各层平面图人防平面图,防护门、防护密闭门、口部、通风竖井等。掩蔽人数、人防平战结合的使用要求

附录A给水排水专业互提资料统一规定265续表提出专业内容深度要求提资阶段梁板简图屋面、楼面结构梁板平面图(含梁高、梁宽)第二阶段基础简图基础做法、尺寸、标高每层结构梁板布置图,含主、次梁位置、高度,楼板厚度,板面标高,柱子断结构平面图面尺寸,剪力墙位置和墙厚,剪力墙开洞平面尺寸及洞顶标高、洞高,暗柱的尺寸,沉降缝、伸缩缝位置第三阶段基础图基础顶面标高,基础尺寸特殊结构形式应注明,如钢结构、无梁楼盖等不供暖房间名称主要用水点的房间名称和估算的用水量,特殊水压要求文本(配主要排水点的房间名称和排水性质(是否需要进行水处理等)第二阶段暖通必要附图)冷却水总流量、进出水温度、湿球温度、拟定的冷水机组台数及各机组对应要求的冷却水量电子版图宽度超过1.2m的风管位置、高度第三阶段文本(配电气用房的给水排水及消防要求,柴油发电机房的用水要求等电气第二阶段必要附图)消防泵房配电室面积要求A.3.2施工图设计阶段给水排水专业提出资料见表A.3.2。施工图设计阶段给水排水专业提出资料表A.3.2接收专业内容深度要求提资阶段提供给水、排水、中水与市政接口的方向、位置;水专业总平面图,包括主要管道布置路由、化粪池、隔油池、水表井、水泵接合器井等构筑物的大致位置第二阶段总图电子版图提供水专业各种管道定位尺寸、竖向标高、管径;化粪池、隔油池、水表井、水泵第三阶段接合器井、阀门井、检查井、雨水口等构筑物的定位尺寸、标高及构筑物尺寸等本专业所需设备机房的大致面积、位置需求主要管道竖井的大小、位置需求大型设备的吊装孔位置和尺寸要求及对运输通道的要求第一阶段对建筑方案修改的其他建议对建筑做法和机房需求的其他要求(见附录B)补充、完善和确认第一阶段所提泵房(包括生活、消防、排水等泵房)、水处理文本十建筑机房、热交换站、热水机房、水箱间、报警阀间等的面积、平面尺寸、净高要求附图补充、完善和确认集中管道井的尺寸和位置要求水池、水箱位置,地下室集水坑位置及尺寸第二阶段影响建筑外立面的设备(冷却塔、太阳能集热器)及建筑室内布置(消火栓)初步拟定位置建筑最底层及有排水沟设置要求的楼层垫层厚度要求屋面排水雨水斗位置的初步确定

266附录续表接收专业内容深度要求提资阶段补齐全部管道井的尺寸、位置及开门方向要求机房内设备基础尺寸、高度要求及排水沟位置、尺寸、坡度要求第三阶段建筑墙上的洞口尺寸、高度(消火栓箱)建筑电子版图屋面排水雨水斗及排水地漏等需建筑地面找坡的排水点位置;虹吸雨水屋面的溢流口要求第五阶段所有消火栓位置建筑墙上预留洞(根据需要提出)位于楼板上的机房设备和冷却塔的平面位置和运行荷载地下室集水坑的位置和尺寸第二阶段最大长边尺寸或直径≥1000mm的承重结构墙和楼板预留洞的初步位置文本十吊挂楼板的大型设备和集中管束的荷载附图结构需结构专业加固的管道固定支架的位置和推力第三阶段≥800mm的承重结构墙和楼板预留洞的位置和尺寸、洞口标高需结构专业配合设计的水池、集水坑详图电子版图提清全部承重结构墙、楼板及梁上预留洞的准确位置和尺寸:非预应力楼第五阶段板300mm尺寸以内可不提特殊房间的温度、湿度和通风要求(见附录D)由动力专业提供热源时,提出估算的总热负荷和二次水的温度参数;如热文本+暖通媒为蒸汽.需提出凝结水的回收方式第二阶段附图气体灭火的区域冷却塔位置及塔体扬程要求各强电设备的位置、电压等级及其电气安装容量文本十气体灭火的区域,穿过有爆炸危险和变、配电间的气体灭火管道以及预制第二阶段附图式气体灭火装置的金属箱体应设防静电接地各系统控制要求(见附录C)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喷雾系统、雨淋系统、水幕系统、大空间系统电气水炮系统等需火灾探测器启动系统的消防部位第三阶段消火栓、报警阀、水流指示器、信号阀、自动末端试水装置、电磁阀等的平面电子版图位置水池(箱)液位计、温度传感器、远传水表、需交流供电的卫生洁具感应冲洗阀和感应水嘴、启泵压力开关、电动阀等有关自动控制仪器、仪表:完善、补充第五阶段第三阶段内容

附录B给水排水专业向建筑专业提要求统一内容

B.1.1水机房地面做防水

B.1.8燃气热水机房

1机房应布置在地下一层靠外墙部位,并应设置对外的安全出口。顶部及墙面应做 隔声处理。房顶应有不小于机房面积10%的轻质屋盖,在轻质屋盖部位的上方应设置宽 度不小于1.0m的不燃烧体防火挑檐。 2燃气供气管道应有专用竖井,井壁上的检修门应为丙级防火门。 3烟窗竖井平面尺寸为1.8m×1.0m,烟窗高出屋面1.0m。 4地面垫层厚度不小于300mm,地面应有0.5%的坡度坡向排水沟

B.2.1所有混凝土水池内、外壁做防水,内壁做完基面处理后,用四油(玻璃胶)三粘 (玻璃布)或内衬零铬13铝不锈钢1.5mm厚/环氧树脂/瓷釉喷涂/做防腐层。 B.2.2所有集水坑内壁和排水沟内壁做防水处理

B.3气体灭火系统的钢瓶间和防护区

B.3.1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不低于0.5h,吊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0.25h。 B.3.2围护结构及门窗的允许压强不小于1.2kPa。 B.3.3门窗应能自动关闭,并向外开启

B.4.1冷却塔位于开的空间,四周和顶部不能有遮挡或遮挡物的孔隙率不小于60%。 B.4.2管道间的门为丙级防火门,并向外开启。每层封楼板, B.4.3除卫生间、厨房和机房外,其他有地漏的地方可在以地漏为圆心的500mm半径 范围内做防水。 B.4.4厨房内需设垫层,垫层厚度应满足排水沟2%的坡度要求。 B.4.5建议防火分隔部位采用耐火极限(包括耐火完整性和耐火隔热性)不低于设置部 位墙体耐火极限要求的防火玻璃或防火卷帘。 B.4.6卫生间、水暖机房不能设在餐厅、厨房、电气用房的直接上层

附录C给水排水专业向电气专业提要求统一内容

C.1生活给水(中水)系统设备运行控制信号及要求

C.1.1变频供水泵组(叠压供水设备):双电源或双回路供电(可靠供电电源,满足连 续、安全运行),供电电源只需送到变频控制柜。其自动控制由厂家负责编程调试。生活 给水(中水)水箱水位信号接人控制柜,水箱水位至超低水位时,供水装置停止工作并报 警;水位升高恢复正常工作。 C.1.2生活给水(中水)转输泵:工频运行,1用1备,交替运行。由各转输泵供水的 避难层生活给水(中水)转输水箱水位控制,低水位时启泵,最高水位时停泵。同时转输 泵吸水的生活给水(中水)水箱水位至超低水位时,转输泵停止运行并报警。各转输泵与 其供水和吸水的水箱的关系见表C.1.2

输泵与其供水和吸水的水

(转输泵同时负担向2个水箱转输供水时可选一一转输泵负担向 水箱和 水箱供水,2个水箱进水管上装设电动阀,电动阀和转输泵受2个水箱水位 控制,2个水箱中的任一水箱水位到启泵水位时,转输泵启动;接收到2个水箱均到最高 水位信号时,转输泵才停止;进水管上的电动阀受本水箱水位控制,高水位时关闭,低水 位时开启。) C.1.3各区水箱水位达到溢流水位和超低水位时,应向中控室发出声光警报。水箱液位 计点位图一并提出。 C.1.4水箱周围设灯光插座数个,以便池内清洁照明

C.2生活热水系统设备运行控制信号及要求

C.2.1生活热水循环泵:各区均为2台(局部热水供应系统可设1台),1用1备,轮换 工作:由热水循环泵进水管上的温度传感器控制,当水温低于T一10℃时,热水循环泵启

等于T一5℃时停泵。(注:T为热交换

C.2.2热媒系统循环泵

1热媒系统的一次水循环泵由能源站设计单位负责。 2热媒系统的二次水循环泵(板式换热器循环泵)由生活热水系统各热交换器的水 温来控制,各热交换器水温均达到T时,循环泵停止,任一热交换器水温降到T一5℃ 时,循环泵启动。二次水循环泵2用1备(1用1备),互相切换 3二次水侧的定压装置由压力传感器控制,P一0.15MPa时启动,达到P时停止。 (注:P为定压泵所在位置所需系统压力) C.2.3定时热水供应系统循环泵为手动控制

C.2.3定时热水供应系统循环泵为手

.3太阳能集热和空气源热泵制热热水系统运行控制信号

C.3.1太阳能集热循环泵由温差控制

1间接加热时,温差为集热器出口水温和换热罐出水管处水温之差。温差大于10℃ 时启泵,小于5℃时停泵。换热罐罐内水温达到60℃时强制停止循环泵。 2直接加热时,温差为集热器出口水温和水箱(罐)底部吸水口处水温之差。温差 大于7℃时启泵,小于3℃时停泵。水箱内水温达到60℃时强制停止循环泵。 C.3.2空气源热泵循环泵由贮热水箱(罐)温度判定,水箱(罐)温度低于热泵启动水 温时,热泵运行,循环泵启动:达到热泵设定温度时,循环泵停止

C.4潜水泵运行控制信号及要求

C.4.1双泵或多泵配置:潜水泵由集水坑水位自动控制,高水位时,台潜水泵工作; 低水位时,此台潜水泵停止工作;报警水位时,两台潜水泵同时启动,并向中控室发出声 光报警。多泵配置可并联或分段投人运行。 C.4.2单泵配置:高水位时,潜水泵工作;低水位时,潜水泵停止;报警水位时,向中 控室发出声光报警。 C.4.3潜水泵均可就地手动启动。 C.4.4中控室对所有潜水泵只监不控。 C.4.5消防电梯、消防泵房、人防工程内的潜水泵要求按消防电源供电;其他承担消防 排水的地下室和仓库内的潜水泵,应采用相对独立的供电回路,在火灾延续时间内不能切 断电源。其他潜水泵均按平时电源重要负荷供电。雨水泵应有不间断供电。能关闭集水坑 的进水管时,按三级负荷配电

附录C给水排水专业向电气专业提要求统一内容271

排水泵是否需要不间断供电,视能否切断排水来源而定。雨水坑是不能人为控制切断 来水的,其他污水坑可以控制临时关闭卫生间的使用切断来水

C.5给水排水系统其他要求

C.5.1电热水器位置预留专用插座,具体位置由设计人提图。办公、商业公共卫生间的 洗手盆台面下预留电热器专用插座,具体位置由设计人提图。 C.5.2公共卫生间小便器、跨便器的自动感应冲洗阀,洗手盆的自动感应式龙头,提供 交流电源,具体位置由设计人提图。 C.5.3远传水表具体位置由设计人提图。 C.5.4上人屋顶的金属通气管应设防雷装置。 C.5.5人防内战时使用的排水泵(生活水箱附近泵坑、洗消排水坑)、电热水器、加压 供水设备由战时电站供电。 C.5.6水处理站、游泳池机房等供电电源送到机房控制柜。 C.5.7热水机组和软水器自带电脑全自动运行机构,只需引入总电源,

C.6消防系统设备运行控制信号及要求

C. 6. 1 统一要求

1消防水泵控制柜在平时应使消防水泵处于自动启泵状态;消防水泵不应设置自动 亭泵的控制功能,应能手动启停和自动启动。 2消防水泵应确保从接收到启泵信号到水泵正常运转的自动启动时间在2min内, 3消防控制中心或值班室应设置下列控制和显示功能: 1)控制柜或控制盘应设置硬拉线的专用线路连接的手动直接启泵的按钮; 2)控制柜或控制盘应能显示消防水泵和稳压泵的运行状态; 3)控制柜或控制盘应能显示消防水池、高位消防水箱等水源的高水位、低水位报警 信号,以及正常水位。 4消防水泵、稳压泵应设置就地强制启停按钮,并应有保护装置。 5消防水泵控制柜设置在独立的控制室时,其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30;与消防水泵 设置在同一空间时,其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55。 6消防水泵控制柜应设置机械应急启泵功能,并应保证在控制柜内的控制线路发生 故障时由有管理权限的人员在紧急时启动消防水泵,并在报警5min内正常工作。 7消防水泵控制柜内应设置自动防潮除湿的装置

272 附 录

8火灾时消防水泵应工频运行,消防水泵应工频直接启动,当功率较大时宜采用星 三角和自耦降压变压器启动,不宜采用有源器件启动。工频启动消防水泵时,从接通电路 到水泵达到额定转速的时间不宜大于表C.6.1的规定值

9所有消防水泵均要求有自动巡检功能,消防水泵准工作状态自动巡检时应采用变 频运行,定期人工巡检时应工频满负荷运行。电动驱动消防水泵自动巡检时,巡检功能应 符合下列规定: 1)巡检周期不宜大于7d,且应能按需要任意设定; 2)以低频交流电源逐台驱动消防水泵,使每台消防水泵低速转动的时间不少 于2min; 3)对消防水泵控制柜一次回路中的主要低压器件宜有巡检功能,并应检查器件的动 作状态; 4)当有启泵信号时应立即退出巡检,进人工作状态; 5)发现故障时应有声光报警,并应有记录和储存功能; 6)自动巡检时应设置电源自动切换功能的检查。 10消防水泵双电源切换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双电源自动切换时间不应大于2s; 2)当一路电源与内燃机动力切换时,切换时间不应大于15s。 11消防水泵控制柜应有显示消防水泵工作状态和故障状态的输出端子及远程控制消 防水泵启动的输入端子。控制柜应具有自动巡检可调、显示巡检状态和信号等功能,且对 话界面应为汉语,图标应便于识别和操作。 12低区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加压泵、消防转输泵为2用1备运行,其他消防加压泵为 1用1备运行,互备自投;稳压泵为1用1备运行,交替运行 13消防泵房内应设有检修用电源,并设有对外联络的通信设备

C.6.2消火栓系统控制和信号

1)(高位消防水箱稳压时)由高位消防水箱稳压管上的水流开关直接启动室外消火栓 加压泵。 2)(合用加压泵时)由加压泵出水干管上的一块压力开关启动一台工作泵,另一块压 力开关启动另一台工作泵。压力设定值见消火栓系统图。 3)(设有稳压泵时)稳压装置的压力开关控制稳压泵的启、停,加压泵出水于管上的

附录C给水排水专业向电气专业提要求统一内容273

压力开关启动室外消火栓加压泵,加压泵启动后,稳压泵自动停泵。稳压泵启、停及加压 泉启动的压力值见消火栓系统图。 2室内消火栓加压泵和稳压泵 1)屋顶消防水箱间稳压泵由气压水罐上的压力开关或压力变送器控制启、停,启、 停压力值见消火栓系统图 2)(由稳压泵稳压时)地下 层加压泵由其出水干管上的压力开关和屋顶消防 水箱出水管上的流量开关直接自动启动,且压力开关宜引人消防水泵控制柜内。启泵压力 值见消火栓系统图。加压泵启动后,稳压泵停止。 3)(由高位消防水箱重力稳压时)地下 层低区加压泵由屋顶消防水箱出水管 上的流量开关直接自动启动 3消防转输泵 1)(设高位消防水池和中间转输水箱的常高压系统)地下 层的一级转输泵和 层的二级转输泵由屋顶消防水池水位控制:下降1/3水位时,一台转输泵启动, 下降1/2水位时,两台转输泵启动;依次启动关系为:先启动二级转输泵,一级转输泵滞 后启动。 2)(有中间转输水箱的临时高压系统)地下 层的一级转输泵同时与 层消防水箱间的加压泵(消火栓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具有联动启动关系:消火栓系统加 压泵启动后,滞后启动第一台转输泵,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加压泵启动后,启动第二台转 输泵。 3)(消防水泵直接串联的临时高压系统)地下 层的(消火栓或自动喷水灭火 系统)一级转输泵与 层的加压泵(消火栓或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具有对应联动启 动关系,启动顺序为:当接到启泵信号后一级转输泵先启动,高区消火栓或自动喷水灭火 系统加压泵滞后启动。 4)通过消防水泵接合器向转输水箱供水时,手动停止一级转输泵。 4消火栓按钮 1)消火栓箱内的按钮可向消防控制中心发出报警信号 2)干式消火栓系统的消火栓按钮可打开管道上的电动阀,并向消防控制中心发出报 警信号

压力开关后动室外消火栓加压泵,加压泵后启动后,稳压泵自动停泵。稳压泵启、停及加压 泉启动的压力值见消火栓系统图。 2室内消火栓加压泵和稳压泵 1)屋顶消防水箱间稳压泵由气压水罐上的压力开关或压力变送器控制启、停,启、 停压力值见消火栓系统图 2)(由稳压泵稳压时)地下 层加压泵由其出水干管上的压力开关和屋顶消防 水箱出水管上的流量开关直接自动启动,且压力开关宜引人消防水泵控制柜内。启泵压力 值见消火栓系统图。加压泵启动后,稳压泵停止。 3)(由高位消防水箱重力稳压时)地下 层低区加压泵由屋顶消防水箱出水管 上的流量开关直接自动启动

.6.3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控制和信号

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加压泵和稳压泵 1)稳压泵由气压水罐上的压力开关或压力变送器控制启、停,启、停压力值见自动 喷水灭火系统图。 2)(1用1备泵组)各区加压泵由各区任一报警阀(对应位置见表C.6.3)上的压力 开关、加压泵出水干管上的压力开关、高位消防水箱出水管上的流量开关直接自动启动

加压泵启动后,稳压泵停止

各区加压泵与各区报警阀的对应关系

3)(2用1备泵组)低区加压泵由低区任一报警阀(位于×层)上的压力并关直接 自动启动第一台工作泵运行,由加压泵出水干管上的压力控制器(压力值见自动喷水灭火 系统图)启动第二台工作泵运行

3)(2用1备泵组)低区加压泵由低区任一报警阀(位于××层)上的压力开关直接 自动启动第一台工作泵运行,由加压泵出水干管上的压力控制器(压力值见自动喷水灭火 系统图)启动第二台工作泵运行。 2消防转输泵 超高层建筑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独立转输泵时,参照第C.6.2条第3款的有关 要求。 3其他信号 报警阀组、信号阀和各层水流指示器动作信号显示于消防控制中心。 C.6.4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控制和信号 1 系统部位:地下 层汽车库;预作用报警阀设在 2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与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合用泵组 3 阀后空管预作用系统 两路火灾探测器都发出信号后自动开启预作用报警阀上的电磁阀,阀上的压力开关动 作自动启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加压泵。系统转为湿式系统。在喷头动作之前,如消防控制 中心确认是误报警,则手动停止加压泵,恢复预作用状态, 4阀后充有压气体的预作用系统 预作用报警阀后管网平时充满0.03~0.05MPa低压气体,空压机维持压力。充气管 道上设置的压力开关仅控制空压机的启停,启动压力0.03MPa,停机压力0.05MPa。当 加压泵启动时空压机停机,同时管网未端快速排气阀前的电动阀自动开启, 5消防控制中心远程控制开启预作用报警阀上的电磁阀, 6现场手动应急操作预作用装置。 7其他动作信号均同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要点说明】 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动作是由火灾报警系统控制的,水专业给出设置部位,使 电专业在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区域设置火灾探测器报警系统,并明晰火灾探测器 与报警阀的对应关系

人女 自动启动第一台工作泵运行,由加压泵出水干管上的压力控制器(压力值见自动喷水灭火 系统图)启动第二台工作泵运行。 2消防转输泵 超高层建筑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独立转输泵时,参照第C.6.2条第3款的有关 要求。 3其他信号 报警阀组、信号阀和各层水流指示器动作信号显示于消防控制中心

C.6.4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控制和1

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动作是由火灾报警系统控制的,水专业给出设置部位,使 电专业在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区域设置火灾探测器报警系统,并明晰火灾探测器 与报警阀的对应关系

C.6.5王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控制和信号

附录C给水排水专业向电气专业提要求统一内容275

设在 2系统动作和信号:报警阀下游管网内充装压缩空气,使报警阀阀瓣处于关闭状态。 平时气压由空压机自动维持,压力值根据阀前水压和报警阀的技术性能确定。喷头开启 后,管内气压下降,使报警阀阀瓣上游的压力增大,干式报警阀开启,阀组上的压力开关 自动启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加压泵和电动快速排气阀,同时空压机停止。其他动作信号均 同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干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动作不受火灾报警系统控制,所以其设置部位与电气专业无 关。王式报警阀的压力开关与联动控 空压机提供消防供电

276 附 录

制中心判定确认后,开后雨淋阀上的电磁阀,同时启动1台水幕系统加压泵 5现场手动:值班人员紧急开启雨淋阀处的手动快开阀,雨淋阀开启,压力开关动 作启动水幕系统加压泵 6如设有独立的稳压泵设备,稳压泵的启停控制见第C.6.3条第1款1)

“喷规”并未明确要求水幕系统必须设置独立的加压泵,仅要求设置独立的 “喷规”第6.2.1条)。除有特殊困难的情况外,推荐设置独立的加压泵

C.6.9防护冷却(闭式)系统控制和信号

保护部位: 2独立加压泵组,1用1备。 3系统报警阀上的压力开关直接自动启动防护冷却系统加压泵,屋顶消防水箱出水 管上的流量开关也可自动启动加压泵。 4报警阀组、信号阀和各层水流指示器动作信号显示于消防控制中心

C.6.10水喷雾灭火系统控制和信号

C.6.11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动作和信号 1设置部位: 2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合用泵组或设置独立泵组。 3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联动控制系统综合配置, 火灾探测组件探测到火灾后,启动相关灭火装置自动扫描,打开装置上的电磁阀,同时自 动启动相对应的加压泵 4装置上的电磁阀同时具有消防控制中心手动强制控制和现场手动控制。 5消防控制中心能显示红外探测组件的报警信号,以及信号阀、水流指示器、电磁 阀的状态和信号

6.12固定自动消防炮灭火系统动作和信

1保护部位: 2独立加压泵组,1用1备。 3自动控制:由提供火灾现场实时图像信号的火焰探测器和消防控制中心相关设备 联动共同实现。自动控制消防炮的仰俯、水平回转和相关阀门的动作;自动控制多台消防 饱进行组网工作;自动启动加压泵。 4消防控制中心手动控制:值班人员远程手动操作消防炮, 5现场手动控制:每门消防炮下方距地面1.5m高度处配置个现场手动控制盘, 现场人员通过控制盘上的按钮操作消防炮 6稳压泵由气压水罐上的压力开关或压力变送器控制启、停,启、停压力值见固定

自动消防炮灭火系统图

C.6.13气体灭火系统动作和信号

附录C给水排水专业向电气专业提要求统一内容277

1设直部位:另附图 2控制要求:设有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应急操作(预制式无此项操作)三(两 种控制方式。有人工作或值班时,打在手动挡;无人值班时,打在自动挡。 1)防护区设两路火灾探测器进行火灾探测,无论手动还是自动状态下,任一火灾探测 器动作都会在防护区内外发出声光报警,以通知人员疏散撤离,只有在两路火灾探测器同时 报警时,系统才能自动动作。系统的火灾报警及联动灭火控制器向消防控制中心反馈信号。 2)自动控制具有灭火时自动关闭门窗、关断空调管道等联动功能 3)各防护区灭火控制系统的有关信息,应传送给消防控制中心。 4)在气体喷射前,切断防护区内一切与消防电源无关的设备 5)穿过有爆炸危险和变、配电间的气体灭火管道以及预制式气体灭火装置的金属箱 体,应设防静电接地

C.6.14厨房设备灭火装置

厨房设备灭火装置能够自动探测火灾并实施灭火,自带自动控制装置,但需提供消防电 源及备用电源,且备用电源延续工作时间不应小于12h。其所有信号均反馈到消防控制中心。

C.6.15消防水池(箱)报警信号

消防水池(箱)的溢流水位、最低报警水位、超低报警水位信号均反馈到消防控制中 心。液位计点位图一并提出

C.7.1由电气专业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确定 级别。特殊需求时应提出

C.7.1由电气专业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确定电力负荷 级别。特殊需求时应提出。 (要点说明) 、二、三级供电负荷是由建筑物的性质决定的。不管什么级别的供电负荷都有消防 电源,消防电源是消防时保证供电的独立电源,非消防电源在消防时可以根据情况人为判 定断电,这只是具备可断电的条件,并不是说不具备连续供电的条件。

三级供电负荷是由建筑物的性质决定的。不管什么级别的供电负荷都有消防 电源,消防电源是消防时保证供电的独立电源,非消防电源在消防时可以根据情况人为判 定断电,这只是具备可断电的条件,并不是说不具备连续供电的条件 变频供水设备、雨水泵的供电属于本建筑供电级别下的重要供电负荷,不间断供电

C.8用电设备和控制仪表

278 附 录

给水排水设备用电量一览表

龙湖景观工程工艺手册2018版.pdf附录D给水排水专业向暖通专业提要求统一内容

D.2.1生活热水需热量: kJ/h(考虑了不同时使用系数),请以此核对热力管 引人管管径,热力管需引至 ,地下一层燃气热水机房(如有,可选),并为燃气 热水机组提供天然气管道,天然气耗量为 Nm/h。(如热力管需引入多个换热间, 应分别提出热负荷,见表D.2.1)

D.2.1生活热水需热量: kJ/h(考虑了不同时使用系数),请以此核 引人管管径,热力管需引至 ,地下一层燃气热水机房(如有,可选), 热水机组提供天然气管道,天然气耗量为 Nm/h。(如热力管需引人多个 应分别提出热负荷,见表D.2.1)

D.2.2游泳池需热量

DB36/T 1080-2018 高速公路货车ETC技术规范D.2.2游泳池需热量

D.3气体灭火系统防护区

LS7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室内固定消防炮选用及安装.08S208L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58]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防空地下室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及图样.08FJ06[SJ.北京:中国计划出 版社,2008. [59]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防空地下室移动柴油电站.07FJ05[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60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防空地下室固定柴油电站.08FJ04[S7.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61]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防空地下室给水排水设计示例.09FS01[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9. [62]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一一防空地下室[M.北京:中国计划 出版社,2009. 63]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防空地下室设计手册一一暖通、给水排水、电气分册[M.北京:中国 计划出版社,2006. [64] 赵昕,杨世兴.游泳及游乐休闲设施水环境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65] 刘文镔.给水排水工程实用设计手册一建筑给水排水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