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蓄冷空调工程技术规程》JGJ158-2008.pdf6蓄冷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
6.0.1蓄冷空调系统应经调试验收后方可止式投人运行。 6.0.2运行人员应经培训、考核合格,并应按规定取得相应级 别的操作证后方可上岗操作。运行操作应按照安装单位和产品制 造广家提供的使用说明、操作规程以及设计文件的规定进行。 6.0.3使用单位应根据冷负荷特点、系统特性及电力供应状况 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制定合理的全年运行策略,并应制定 相应的操作规程。在日常运行中,应根据日冷负荷变化的特点选 择合理的运行模式。 6.0.4蓄冷空调系统应优先利用电网的低谷时段电力蓄冷,优 化平价时段的运行方式 6.0.5在设有基载制冷机的蓄冷空调系统中,在用电低段时 应优先利用基载制冷机直接供冷。在用电高峰时段,宜少开或停 止制冷机的直接供冷。
6.0.5在设有基载制冷机的蓄冷空调系统中,在用电1
6.0.6应定期检修、保养制冷机广州轨道交通二、八号延长线工程中间风井基坑开挖施工方案,提高其制冷性能 (COP)。
6.0.7应定期检查和维修水、空气输送系统。
1应定期检查蓄冷装置内外紧固件是否年固,槽体构架和 支撑架是否腐蚀: 2应定期检查蓄冷装置内部管束是否结垢和腐蚀,是否有 微生物滋生等; 3应定期对设置的高低液位报警装置进行检查、维护; 4每个供冷季前应对蓄冷装置水位进行校准。 6.0.9表冷器、板式换热器、风机盘管机组、冷却塔、水过滤 器及空气过滤器等应定期检查、清洗。
6.0.10蓄冷空调系统的载冷剂应每年进行一次抽样测试分析, 其浓度和碱度应满足要求, 6.0.11盘管式蓄冰槽应保证无冰时的水量,液位应符合产品要 求。检查液位量时,应将冰槽中的冰完全融化,检查视管中的液 位,根据需要对冰槽进行加水或放水。 6.0.12应定期检查和改善蓄冷装置等其他设备及各类输送管道 的保温性能,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设备及管道保温效果的测试 与评价》GB/T8174执行。 6.0.13冷冻水和冷却水应定期进行处理,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执行。 6.0.14自动控制设备及监测计量仪表应定期维修、校核。 6.0.15应建立运行管理、维修等规章制度,以及运行日志和设 备的技术档案,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 “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总则 26 术语 27 3 设计 28 3. 1 一般规定 28 3. 2 负荷计算 29 3.3 冷源系统设计 32 3.4 末端空调系统 38 3.5 系统监测与控制 · 39 4 施工安装· 41 4.2 设备安装 41 4.3控制系统的安装 41 5 调试、检测及验收·· 43 5.1一般规定 43 5.2设备调试 43 5.3控制系统的调试 43 5.4系统调试和验收 44 6 蓄冷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 45
1.0.1近年来,虽然电力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我国电力紧 张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的缓和,其中主要的原因是电网负荷率 氏,高峰电力严重不足,低谷电力不能充分利用。与此同时,我 国的城市用电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建筑物空调系统的负荷比例 日益增加。为充分利用现有电力资源,鼓励夜间使用低谷电,国 家和各地区电力部门制定了厂峰谷电价差政策。蓄冷空调系统对转 移电力高峰、平衡电网负,有积极作用,因此,近年在国内得 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缺乏相应标准规范的约束,蓄冷 空调系统的推厂呈现出很大的首自性。为了规范蓄冷空调系统的 设计、施工、调试、验收和运行管理,确保系统安全可靠的运 行,特制定本规程。 1.0.2共晶盐蓄冷是利用相变温度为5~8℃的无机盐溶液作为 载冷剂的一种蓄冷方式。季节性蓄冷是指利用冬季时蓄存的冰、 雪等大然冷源作为夏李冷源的空调方式。这两种方法自前在国内 应用较少,所以暂不含在本规程范围内。 1.0.3根据国家主管部门有关编制和修订工程建设标准、规范 等的统一规定,为了精简规程内容,已有的相关国家和行业标 准、规范等明确规定的内容,除确有必要明确说明的部分外,本 规程均不再另设条文。本条文的目的是强调在执行本规程的同 时,还应注意贯彻执行相关标准,规范等的有关规定,
2.0.3冰蓄冷系统中,一般是指按一定比例配制的防冻剂
2.0.8外融冰方式是由温度较高的空调回水直接进入盘管外的
蓄冰槽内流动,由外向内融化盘管外表面的冰层。内融冰方式是 由温度较高的载冷剂在盘管内流动,由内向外融化盘管外表面的 冰层,
2.0.15各种双工况制冷机COP值参见表2。
1 制冷机蓄冷; 2 制冷机单独供冷; 3 蓄冷装置单独供冷; 4 制冷机同时蓄冷和供冷; 5 制冷机与蓄冷装置联合供冷
2.0.24包括以下两个层次的控制内容:
1在某种运行模式下,定义各控制回路如何作用,各被控 变量的设定值如何根据负荷和系统状态变化,以满足该运行模式 的系统要求。 2定义蓄冷空调系统的总体控制方法,包括在不同时期不 同时段选择何种运行模式,以及选择何种控制手段实现各运行模 式的控制,以使蓄冷空调系统能够经济、安全地运行。
3.1.1本条所列内容是蓄冷空调系统设计的依据,也是蓄冷空 调系统技术经济性比较的依据。 3.1.2当空调系统的一次能源为除电以外的其他能源时,由于 不存在电力需求与电量的费用,一般不宜采用蓄冷系统。除非制 冷机等设备的容量能够有效地减小,达到合理的初投资和运行费 用,如采用大温差的低温水区域供冷时。 在对蓄冷空调系统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对空调系统初投资的影响: 1增加蓄冷装置、相应自动控制系统及其他设备(蓄冰空 调系统主要有换热器和载冷剂)所增加的一次投资: 2制冷机、水泵等设备及输配系统容量变化所带来的投资 变化; 3采用低温送风系统时所节省的空调送风系统的一次投资; 空调系统电力容量减小对一次投资的影响: 5考虑当地蓄冷空调电力优惠政策对一次投资的影响。 还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对运行费用的影响: 1峰谷电价差对运行费用的影响; 2夜间蓄冷时制冷机的冷凝温度降低,制冷机COP提高对 运行费用的影响 3夜间蓄冷和间接系统制冷机供冷时的蒸发温度降低,制 冷机COP降低对运行费用的影响; 4蓄冷空调系统的冷量损失增加对运行费用的影响; 5水系统和风系统输配能耗减小对运行费用的影响; 6蓄冷系统额外的维护
3.1.3本条列出了蓄冷空调系统不同于其他空调系统的一些设 计内容。由于每一个具体的工程设计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工程设 计所包括的内容也必将各有差异。本条列出的只是蓄冷空调系统 设计中通常包括的内容。第7款的“移峰电量”是指蓄冷一释冷 周期内转移的电力高峰时段电量,单位为kW·h;“减少的电力 负荷”即指与采用非蓄冷空调系统相比较,制冷机功率减少的数 量,单位为kW;“总能效比”是指一个蓄冷一释冷周期内,蓄 冷空调系统的总供冷量与总耗电量的比值。 3.1.4对于用冷时间短,并且在用电高峰时段需冷量相对较大 的系统,可以采用全负荷蓄冷;一般工程建议采用部分负荷蓄 冷。在设计蓄冷一释冷周期内采用部分负荷的蓄冷空调系统,应 老造在益森小时能悠以全信益装冷式运行
的系统,可以采用全负荷蓄冷;一般工程建议采用部分负 冷。在设计蓄冷一释冷周期内采用部分负荷的蓄冷空调系统 考虑其在负荷较小时能够以全负荷蓄冷方式运行。
能耗分析。以全年动态负荷逐时计算为基础,进行全年能耗 和运行费用评估,可以为蓄冷空调系统的设计和决策提供可 依据。但鉴于目前我国动态负荷计算软件还没有完全普及 本条末做硬性规定。
在进行蓄冷一释冷周期内逐时负荷计算时,其室外气象参数以当 地标准年气象数据为准,并选择平均温度最高的时间段,以该时 每段内的室外逐时温度作为蓄冷一释冷周期内各天的室外计算逐 时温度。
3.2.3在常规空调制冷系统中被忽视的相对较小的得
在最大小时负荷中有可能只占很小的比例,但在蓄冷空调系统的 累计负荷中却可能占有很大的量。所以蓄冷空调的冷负荷应充分
考感各种附加得热。 当空调未端采用低温送风方式时,室内湿度般较常规空调 系统低,当室内设计干球温度不变时,将产生附加的渗透潜热冷 负荷,要将这部分计算到空调冷负荷。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当室 内湿度降低时,适当提高室内设计干球温度不会改变室内的舒适 度,这时空调负荷可相应减少。 在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阶段,无法对附加得热进行详细计算 时,可以按设计蓄冷一释冷周期内总负荷的5%一10%估算总的 附加得热。
3.2.4在空调系统运行开始后的1~2h内,它一般还要满足房
间不使用时的得热量所形成的冷负荷。这样的负荷一般不会影响 非蓄冷空调系统的负荷大小,但在蓄冷空调系统中应该子以考 虑。推荐采用动态能耗计算软件对间歇期和空调运行期进行模拟 计算,或将开启空调系统前0.5~1.5h的负荷计人蓄冷系统 负荷。
3.2.5对于已建成的原有建筑物改造工程,原有负荷数据白
的负荷计算可采用系数法和平均法估算出设计周期内的逐时冷负 荷。而在蓄冷空调系统的施工图设计阶段,负荷计算不应再采用 估算得出。现阶段空调冷负荷的计算软件,应用极其普及和简 便、快捷。对于常用的蓄冷一释冷周期为24h的蓄冷空调负荷的 计算,采用计算机软件对逐时负荷进行计算既快又准确,建议在 蓄冷空调的方案设计阶段和初步设计阶段均可采用逐时冷负荷计 算法。
式中 一i时刻空调冷负荷(kW); K—一逐时冷负荷系数,可参考表1取值; 高峰小时冷负荷(kW)。 9max 一
qi = K: Gmax
表1逐时冷负荷系数K取值表
2平均法: 设计日总冷量可以按下式计算:
y, = n·m· qmax = n· qp
式中 42 i时刻空调冷负荷(kw)); qmax 峰值小时冷负荷(kW); qp 日平均冷负荷(kw); n 典型设计日空调运行小时数: m 平均负荷系数,等于日平均冷负荷与峰值小时冷 负荷的比值,一般取0.75~0.85。
3.3.2~3.3.5全负荷蓄冷时
1 蓄冷装置有效容量: Qs q: = ni X cf X qc(3) 2 蓄冷装置名义容量: Qso = X Qs (4) 3 制冷机标定制冷量: qc= (5) n1 X cr 式中 Q一 一蓄冷装置有效容量(kW·h); Qso一蓄冷装置名义容量(kW·h); 建筑物逐时冷负荷(kW): n1 夜间制冷机在蓄冷工况下运行的小时数(h)); Cf 制冷机蓄冷时制冷能力的变化率,即实际制冷量 与标定制冷量的比值; qc 制冷机的标定制冷量(空调工况)(kW); S 蓄冷装置的实际放大系数(无因次)。 部分负荷蓄冷时:
蓄冷装置有效容量:( Qs = ni X cf X qd 2 蓄冷装置名义容量:Qs=e×Q
(3) (4) (5)
式中n2—一白天制冷机在空调工况下运行的小时数(h)。 当白天制冷机在空调工况下运行时,如果计算得到的制冷机 名义制冷量9大于该时段内的n个小时制冷机承担的逐时冷负荷 q,、Qk、则需对白天制冷机在空调工况下运行的小时数n2进行 实际修正变为nz,并将其代人以上公式。nz的实际修正值n2可 以按以下公式计算:
行,要兼顾这两种工况都能达到较高的能效比(COP)。 制冷机在制冰工况的产冷量小于空调工况制冷量,一般蒸发 温度每降低1℃,产生冷量会减少2%~3%。另外,冷凝温度每 降低1℃,产冷量可提高1.5%。 设计时要确定制冷机组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的范围,并由设备 厂商提供该范围内的设备性能参数。常用的冷水机组特性参见表2,
3.3.7为满足限电要求时,蓄冷装置有效容量
为满足限电要求时,蓄冷装置有
Qs ≥ Irmx Imax
为满足限电要求,修正后的制冷机标定制冷量:
表3各种常见蓄冷方式的特性及特点
不同的蓄冷装置其蓄冷、释冷特性不同。同一蓄冷装置,随 着蓄冷百分比的增加,蓄冷速率一般会有所下降,所需要的蓄冷 温度也随之降低;释冷时,随着释冷百分比的增加,释冷速率下 降,释冷温度随之上升。设计时需要由制造厂商提供详细的蓄 冷、释冷特性曲线图表。 3.3.11水蓄冷槽容积可以按下式计算:
3600Q Kp.c.a
3.3.15采用冰片滑落式蓄冰装置时,由于冰片是靠自重落人蓄 冷槽内的,冰片堆积形成冰锥形,建议其静角在20°~40°的范围 内。蓄冷槽内的起止水位对槽内冰的分布也有影响,需选择合适 的起止水位,过高的水位能使冰浮起,在蓄冷槽底部形成空白 区,而过低的水位会增加冰锥的静止角。可以增加槽体高度、采 用多个落冰口、降低初次充水水位或采用机械手段,以减少蓄冰 槽内空穴的形成。当槽体采用内保温时,要确保内表面有足够的
硬度。根据蓄冷一释冷周期,合理设置制冰与融霜周期,使融霜 能够及时剥落,并保证效率。
北哆 3.3.16保冷设计要保证冷量损失最大不超过每日蓄冷量的 5%。蓄冷槽的冷量损失取决于表面积、槽壁导热系数、槽周围 物质温度和槽体内蓄冷介质温度。保冷需采用闭孔型材料。设置 在室外的蓄冷槽要在外表面做防水处理。暴露于阳光下的蓄冷 槽,表面需为浅色或反射面,以减少辐射得热。 在进行保冷设计时要考蓄冷槽底部、槽壁的绝热。对子水 蓄冷槽如果由底部传人的热量大于从侧壁导入的热量,则可能形 成水温分布的逆转从前诱发对流,破坏分层效果,因此要特别 注意。
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当采用建筑物的外围护结构作蓄冷槽剂 寸,需要事先与土建工程师进行商耀,对于湿陷性黄土地上的 筑物尤为重要。
3.3.18在外融冰系统和水蓄冷系统中,采用开式系统可
统需根据系统供水温度、水泵能耗等因素确定;如果采用开式系 统直接连接蓄冷槽与空调末端时,当水泵停止运转时要保证系统 管路与设备不发生倒空。
常采用此连接方式可降低设备的初投资和系统今后运行的费 当空调系统最大冷负荷大于700kW时,般要采用间接连接
3.3.20在蓄冷期如有空调负荷时,不能全部旁通。
液。非缓蚀性乙烯乙二醇溶液般腐蚀性较强,因此不要采用。 冰蓄冷系统经常采用的乙烯乙二醇水溶液浓度为25%~30% (质量比)。
传热系数等特性参数也不同。对管路系统的水力计算影响较大 不可以按常规的水管路进行水力计算。对制冷机的制冷量和板式
换热器的传热系统也有影响。一般双工况主机制冷量下降约 2%,板式换热器传热系数下降约10%,所以在满足蓄冰温度的 萌提下,要尽可能降低浴液的浓度。 载冷剂系统管道阻力和流量的水力计算,也可以按常规系统 的计算方法进行,但其流量和管道阻力要按表4提供的系数进行 修正。
表4乙烯乙二醇水溶液管道的流量和阻力修正系数
3.3.27蓄冷空调系统在不同的运行模式和运行工况下,其载冷 剂管路系统可能需要不同的流量和扬程,此时需采取变频、双级 绿或其他措施,使循环泵的参数与不同工况对应的环路阻力损失 和流量相适应。
3. 4 末端空调系统
3.4.1蓄冷空调系统采用低温送风有利于节省风机和水泵的输 送能耗,但是低温送风后,会造成室内相对湿度偏低,因此对于 有特殊要求的工艺性空调不建议使用低温送风系统, 3.4.2为了减少水泵和风机的输送能耗,因此设定这儿个系统 温度。
低。因此,其设计指标不同于普通风机盘管。其表冷盘管迎风面 风速一般采用1.5~2.3m/s的处理风速,低于普通用风机盘管 另外,其凝露条件更为恶劣。因此,低温送风系统推荐选用专门 为低温送风设计的低温送风风机盘管,并满足《风机盘管机组》 GB/T19232在相应低温工况下的性能要求。
3.4.5风道中的送风温度更低,风管及其配件的保温要求相应
B.4.6风管漏风会造成大量的能量损失,而且在泄漏点会进 凝露。
3.4.7当房简内初始温、湿度较高时,较低的送风温度 致风口等部位发生结露,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加以避免。可 逐渐调节末端空气处理设备的旁通水量或风量的方法
造成凝露和吹雾现象,所以应该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避免这一问 题发生,例如采用高扩散诱导风口。但无论采用任何技术措施 其根本目的是防止凝露的发生。
3.5.1监测及自动控制系统需要根据蓄冷一一释冷周期内系统状 态,负荷状况和时段切换运行模式,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 3.5.2对于水蓄冷系统,一般在蓄冷水槽内垂直方向设置温度 传感器,检测垂直方向的水温分布,并由此得到蓄冷量,传感器 间距建议不小于200mm。 对于盘管式蓄冰装置,一般设置水位传感器、冰量传感器或 冰层厚度传感器,当蓄冰槽内配置有空气泵时,要考虑其对水位 传感器的影响。 对于封装式蓄冰设备般根据蓄冰槽是开式或闭式、封装冰 容器是硬质或软质、有无波纹等情况,分别采用监测静压水位, 监测膨胀蓄液槽的水位,或监测粪冰樽的流量与温度的方法,对 蓄冰量进行监测。 3.5.3一般在电力低谷时段且无空调负荷,或设有基载制冷机 A 1
3.5.3一般在电力低谷时段且无空调负荷,或设有基载制冷机 承担非峰负荷的情况下,切换到“制冷机蓄冷”模式。蓄冷结束 的控制由蓄冷装置的特性确定。在过渡季空调负荷较小,只需要 部分的蓄冷量时,可以采取限定制冷机制冷量,或调整台数的方 法蓄冷。
3.5.4一般在电力非峰时段有空调负荷,且无基载制冷机的情
况下,切换到“制冷机蓄冷同时供冷”模式。一般通过控制换热 器的旁通流量控制空调供水温度,蓄冷控制方法与第3.5.3条 类似。
3.5.5一般在基载制冷机供冷,或电力平段,或
3.5.7运行策略为部分负荷蓄
制冷机优先的控制策略和控制方法简单,但建议采取有效方 法充分地利用蓄冷装置的蓄冷量,如在负荷预测的基础上限定制 冷机的制冷量。 采用蓄冷装置优先的控制策略时,要防止蓄冷量过早地释 放,以致空调负荷高峰时供水温度失控和供冷量失控:因此需要 采取在负荷预测基础上限定制冷机制冷量的优化控制方法。 比例控制方法是根据对系统的负荷预测和实际监测到的蓄冷 装置的剩余冷量和融冰率,控制制冷机或蓄冷装置的限定值,调 整制冷机与蓄冷装置的投人比例,特别是大温差低温供水蓄冷系 统比例的分配尤为重要。
4.2.2设备开箱验收主要包括:设备型号及参数是否与设计
符、机组外观是否完好、机组有无漏油情沉、机组锈蚀情况等。 基础验收要求:基础定位位置、外形尺寸、标高、预留孔洞 尺寸及深度需满足设计及广家技术文件要求,同时要求基础面坡 度不大于0.2%,并不能有坑洼等情况。基础干燥程度达到75% 以上,方可进行机组的就位安装。 蓄冷设备的检验项目主要包括: 1外观应无磕碰、变形等缺陷; 2各管路接口无变形,封堵严密; 3随机配件无缺失; 4设备气压试验按照现行国家标准《钢制压力容器》 GB150进行。 4.2.3蓄冷装置的水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要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4 的相关要求。
4.2.4蓄冰槽顶部的检修口可根据不同蓄冰装置的安
预留不同形式的检修口。排水泵可以固定安装在集水坑内,排水 管从蓄冰槽上引出至排放位置;排水泵也可以在其应用时将其放 人蓄冰槽的集水坑内,用排水软管将水引至最近的排水位置。采 用后者时,要在集水坑对应的蓄冰槽顶部预留检修口。
4.3.1根据现行建设部编制的《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 定》(2003年6月实施)要求,承担控制系统安装的承包方,需
定》(2003年6月实施)要求,承担控制系统安装的承包方,需
要提供控制系统的深化设计图纸,设计单位负责审查与此相关的 深化设计图。控制系统的安装还要满足现行控制系统主要技术标 准与规范
准与规范。 4.3.2对于双工况制冷机的控制以及运行参数的监测通常有以 下两种连接方式: 1直接通过机组上控制柜预留的远程接点(启停、状态 故障、温度等),单点连接到现场控制器上。 2通过各制冷机生产产商提供的通信接口直接连接到管理 计算机,监测制冷机各工况下的运行参数。但必须符合自控系统 的通讯标准和协议,能够作为系统数据点统一监控编程
4.3.2对于双工况制冷机的控制以及运行参数的监测通常有以
5.1.2系统调试需要有足够的负荷以消耗调试过程的制冷量, 保证调试的正常进行济南设计院办公楼给排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建议调试不要安排在冬季进行。如果冬季 进行调试,要有可靠的防冻措施和足够的冷负荷消耗 5.1.3系统调试由施工单位负责进行,监理单位组织各相关专 业进行并做好记录,建设单位负责验收,
5.2.1制冷机的调试一般以设备生产厂家技术人员为主,建设 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共同参与,做好调试记录 并进行最终验收。蓄冰装置是冰蓄冷系统中的主要设备,调试的 重点是保证蓄冰装置的制冰及融冰能力满足设计要求。 5.2.2第5款是为了避免槽内水的温度骤变引起槽体开裂产生 渗漏水。
5.3.1主控设备要设置在防静电的场所内,现场控制设备和线 路敷设要避开电磁于扰源,与干扰源线路垂直交叉或采取防于扰 措施。环境湿度:10%~85%(相对湿度),并无结露现象;环 境温度:0~40℃。 控制系统的调试一般在水系统和风系统静态调试后进行
模拟量输人测试; 5 模拟量输出测试: 6 控制器功能测试。
5. 4系统调试和验收
5.4.1乙烯之二醇水浴液建议采用蒸馏水兑制,现场不其备条 牛的要满足本条规定的水质要求。乙烯乙二醇水溶液兑制一一般在 乙烯乙二醇补水箱中进行,采用比重计进行相对密度检测。载冷 剂的性能参数是保证冰蓄冷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要产格地 按照设计文件及广家技术文件的要求进行载冷剂的配制及充注。 盘管式蓄冰槽中的水需采用洁净自来水,并要求不做或尽量少做 水处理,以保证水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和氧化性。不建议使用化 学物质处理蓄冰槽中的水,否则会改变水的冰点温度,影响系统 的蓄冰效果。蓄冰槽中的水要求保证水的正常冰点温度,以洁净 的自来水为宜。如蓄冰槽中杂质较多,在水充灌前需进行冲洗 以保证水的洁净度。如蓄冰槽长时间不运行,要定期检查水质 水量,根据需要对蓄冰槽进行加水或放水,如有必要,更换蓄冰 槽漕内的水,防止水变质或氧化。 5.4.2采用乙烯乙二醇补水泵进行乙烯乙二醇水溶液的充注
要使系统充满并达到设计工作压力。载冷剂的充灌前管路系 进行多次清洗设备监理职业责任保险服务指南(2020版)(中国设备监理协会),并检查过滤器无脏物为止。
6蓄冷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
6.0.5当需要开启蓄冷空调系统中的蓄冷制冷机或基载制冷机 供冷时,因基载制冷机较蓄冷制冷机在相同供冷量时的制冷性能 系数(COP)高,所以在需要制冷机供冷时要尽可能先开启基载 制冷机,而尽量少开启蓄冷制冷机进行供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