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GJ 343-2014 变风量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f用于高级民用建筑的变风量空调系统。
3.6.1末端的一次风最小风量体现了末端的有效调节能力或可 控范围。对于再热型变风量系统,减小一次风最小风量还可减少 因再热引起的冷、热混合损失和降低系统风机能耗。因此未端在 满足下列要求下应该尽可能取较小值,通常为一次风最大风量的 30%~40%。 1末端风速传感器精度:皮托管型风速传感器最小可测风 速约3m/s;螺旋桨式、超声波涡旋式、热线热膜式等非压力型 风速传感器最小可测流速为1m/s; 2温度控制区内新风分配均匀性要求; 3加热需求; 4气流组织要求。 3.6.6变风量末端装置采用皮托管式风速传感器时,一般一次 风人口处的最小风速不宜小于3m/s;采用螺旋桨式、超声波式 风速传感器等末端装置,次风入口处的最小风速不宜小于 1m/s。 3.6.7变风量末端有压力相关型与压力无关型之分。除少数变 风量风口外,宜采用压力无关型末端。 3.6.8吊顶采用材料对室内噪声有较大影响,若某些吊顶材料 对低频噪声的衰减很小,隔声效果不佳,则可将末端装置移至次 要房间的吊顶上,或改用隔声效果较好的吊顶材料,如16mm 厚560kg/m的矿棉纤维板。一般情况下,风机动力型变风量未 端不应设置在噪声要求低于RC4O(N)的空调房间的吊顶上,
3.6.8吊顶采用材料对室内噪声有较大影响,若某些吊
对低频噪声的衰减很小,隔声效果不佳,则可将末端装置移至次 要房间的吊顶上,或改用隔声效果较好的吊顶材料,如16mm 厚560kg/m3的矿棉纤维板。一般情况下,风机动力型变风量末 端不应设置在噪声要求低于RC4O(N)的空调房间的吊顶上 回风口的布置应远离末端装置的安装位置
xx公寓户内精装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自控设计内容。控制点参数包括送风 设定值、送风静压设定值和二氧化碳浓度设定值等具体参
数;工况转换边界条件包括冬、夏和过渡季转换时的温度、焰值 等设定值。
3.7.2空调系统送风温度控制时,温度传感器应设于气流稳定 的送风管上,夏季控制冷却盘管水量,冬季控制热水盘管水量。 在过渡季时,宜采用送风温度自动重设功能,适当提高送风温度 保证空调舒适度及避免再热损失。 送风静压控制时,静压传感器应置于气流稳定的送风直管段 上且一般处于送风管离风机2/3~3/4处(越靠近末端越有利于 节能),风机变频调节可以采用定静压、变定静压、变静压和总 风量控制等方式实现部分负荷下节能运行。 变风量空调系统在过渡季时,通过提高新风比或全新风运 行,可实现节能。 3.7.4低温送风变风量空调系统后动时送风温度过低容易在室 内产生结露,所以控制设计应为逐步降低送风温度。 3.7.5变风量空气处理机组的风量控制是变风量空调系统最主 要的控制内容之一。当空调区域负荷减小、变风量末端装置一次 风量减少时,控制器依照某种系统风量控制方法减小系统风量; 反之,当空调区域负荷增加、变风量末端装置一次风量增加时, 控制器将增大系统风量。变风量空调系统的风量控制方法主要 有:定静压法、变定静压法、总风量法和变静压法。 1定静压控制法的基本思路是在送风管中的最低静压处设 置静压传感器测得静压;因负荷变化,末端调节风量使系统静压 变大或变小,系统控制器变频调节风机转速减低或提高,维持测 压点静压恒定不变。定静压控制法的优点是控制逻辑简单,缺点 是最低静压点不易找准、被测静压有波动以及静压设定值不能 变化。 2变定静压控制法的基本思路是测静压,同时每个末端控 制器将各自的末端的阀位通过自控网络传递给空调系统的现场控 制器,根据阀位反馈值改变系统静压设定值,尽可能使风阀开度 加大有利于系统运行节能。现场控制器变频调节风机转速减低或
提高,维持测压点静压与静压设定值一致。变定静压控制法解决 了静压设定值可变的问题,但还是存在最低静压点不易找准、被 测静压有波动等缺点。 3总风量控制法的基本原理是建立系统设定风量与风机设 定转速的函数关系,无需静压测定,用各变风量末端需求风量求 和值作为系统设定总风量,直接求得风机设定转速。总风量控制 法的优点是回避了静压测定经常会遇到压力波动和风管内瑞流等 可题,缺点是前馈控制,相对粗糙。 4变静压控制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监控网络数据通信的优 势,累计各未端的需求风量,确定风机初始转速,对总风量进行 初步控制;再根据阀位情况(类似变定静压法)对风机转速进行 微调,确保每一个变风量末端装置风量需求。变静压控制法的优 点是当末端装置的风阀开度较小时,还可不失时机地降低风机转 速,实现风机节能运行,是一种比较节能的系统风量控制方法。 缺点是依赖阀位反馈信号,故系统调试工作量较大,信号采集 量多。 随着变风量空调技术与直接数字式控制技术的发展,出现了 高低负荷法、最大负荷法、投票法等多种变送风温度控制方法, 变送风温度控制与变风量控制相结合,使系统在节能、降噪的同 时,兼顾到系统送风量,保证室内气流分布与换气性能 最小新风量控制时,中、小系统通常采用定风量装置控制, 大型系统可采用新、回风混合箱压差控制。 3.7.6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参数监测点的设置要求。本条给出了 应设置的参数监测点,为最低要求;宜设置的参数监测点,推荐 在有条件时设置。设计时应根据空调系统的设置加以确定。 一一
应具备相关的连锁和保护措施,这是《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 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中第9.4.9条的强制性条文要求。 热器与送风机连锁,是一种保护控制,可避免系统中因无风 加热器单独工作导致的火灾。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可靠性,还
求设无风断电、超温断电保护措施,例如,用监视风机运行的风 压差开关信号及在电加热器后面设超温断电信号与风机启停连锁 等方式,来保证电加热器的安全运行。电加热器采取接地及剩余 电流保护,可避免因漏电造成触电类的事故。 3.7.14为了调节系统正常工作,保证在负荷全部变化范围内的 调节质量和稳定性,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经济性,正确选择调节 阀的特性十分重要。 调节阀的选择原则,应以调节阀的工作流量特性即调节阀的 放大系数来补偿对象放大系数的变化,以保证系统总开环放大系 数不变,进而使系统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但实际上由于影响对 象特性的因素很多,用分析法难以求解,多数是通过经验法粗 定,并以此来选用不同特性的调节阀。 此外,在系统中由于配管阻力的存在,阀权度S值的不同, 调节阀的工作流量特性并不同于理想的流量特性。如理想线性流 量特性,当S<0.3时,工作流量特性近似为快升特性,等白分 比特性也畸变为接近线性特性,可调比显著减小,因此通常是不 希望S<0.3的。而S值过高则可能导致通过阀门的水流速过高 和/或水泵输送能耗增天,不利于设备安全和运行节能,因此管 路设计时选取的S值一不大于0.7。 关于水路两通阀流量特性的选择,由试验可知,空气加热器 和空气冷却器的放大系数是随流量的增大而变小,而等白分比特 性阀门的放大系数是随开度的加大而增大,同时由于水系统管道 压力损失往往较大,S<0.6的情况居多,因而选用等百分比特 性阀门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调节阀的口径应根据使用对象要求的流通能力来定。口径选 用过大或过小会导致满足不了调节质量或不经济。 水路调节阀的选择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1阀权度S应按式(1)确定,S值宜取0.3~0.7。
△Pmin 调节阀全开时的压力损失(Pa); △p一调节阀所在串联支路的总压力损失(Pa)。 2调节阀的流量特性应根据调节对象特性和阀权度选择, 宜采用等百分比特性的阀门; 3调节阀的口径应根据使用对象要求的流通能力,通过计 算选择确定; 4阀门执行器的转矩应符合设计工作压力和最大允许压差 的要求。
末端控制内容: 1)依据末端类型和空调工况,风量设定值可由表
1)依据末端类型和空调工况,风量设定值可由表1确定
表1末端装置一次风量控制内容
2)风机动力型末端风机运行工况:联式风机动力型末 端风机连续运行;并联式风机动力型末端风机可以间 歇运行(小风量供冷时或供热时运行,大风量供冷时 不运行),也可以连续运行(小风量供冷时或供热时运 行,大风量供冷时定速或变速运行)。
3)未端DD控制器根据需要可与中央监控系统实现以下 信号通信: ①室内空气温度检测值与设定值输出,可用于中央监控系 统管理; ②风量检测值与设定值输出,可用于中央监控系统管理和 系统风量控制; ③末端装置运行状态输出,可用于中央监控系统管理; 4末端装置调节风阀阀位输出,可用于中央监控系统管理 和系统风量控制; 5室内温度再设定输入,可用于中央监控系统调整室内温 度设定值; 6末端装置运行状态变更输人,可用于中央监控系统后停 未端装置。 2室温传感器选择与设置: 墙置式温感器具有温度显示、设定、后动、操作等功能,能 感测空调区空气温度,使用方便、灵活。缺点是易被非专业人员 随意拨弄,使控制混乱,且价格较高。它适用于天、中、小型各 种变风量空调系统。 吊顶式温感器设置在吊顶上,仅有感温功能,温度设定、末 端后启停等功能则由BA系统统一操作管理,价格较便宜。缺点是 只能感应吊顶内空气温度而非工作区空气温度;使用区域无法显 示室内空气温度;无法就地进行温度设定、后停末端装置等操 作。吊顶式温感器适用于管理水平较高的大型变风量空调系统。 设计时应根据空调系统要求,将室温传感器位置标在施工图 上,以免被室内装修或控制分包商随意设置。 3末端控制器: 压力无关型变风量末端装置风量检测的准确性对室内空气温 度控制十分重要。末端装置风速传感器的自身精度、安装位置、 ODC控制器的气电转换器性能都将影响风量检测准确性。由于 皮托管类风速传感器在测量方式、精度、稳定性和防堵塞方面都
存在缺陷,鼓励使用精度更高、更加稳定的电子式风速传感器, 在结合控制器和测风方面达到更佳效果。此外,.控制器应由未端 装置生产厂组合在变风量末端装置上,并经调试整定,作为机电 一体化产品送到现场,而不充许在现场组装调试。 3.7.19室温控制调节方法与变风量末端装置的类型和空调机组 的配置相关,调节对象包括有一次风阀、风机动力型的风机和再 热型的水阀或电再热器。例如,供冷工况均是根据室内温度与设 定温度之间的偏差调节一次风阀的开度;而供热工况时,可以调 节变风量未端装置的一次风阀,也可以维持一次风阀在最小开度 而调节再加热器的水阀。 3.7.20第4款,关于控制器中软件编程的规定,应该满足本规 程第3.7.10~3.7.13条的功能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同一~时刻 被监控设备只能接受唯一的动作指令,因此根据不同功能要求逻 辑计算中的动作指令不同时,还要有优先级比较的算法,如安全 保护功能应优先于自动调节功能的执行。 3.7.22监控计算机的功能要求。一般情况下监控计算机可安装 于大楼的弱电机房或物业管理办公室等处,便于集中管理。其基 本操作功能包括监视功能、显示功能、操作功能、控制功能、数 据管理辅助功能、安全保障管理功能等。它是由监控系统的软件 包实现的,各厂家的软件包虽然各有特点,但是软件包功能 类似。 运行记录对于系统运行节能具有重要作用,应能保存一年以 上以便进行优化调节。一般情况下,要求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的参 数应接近于连续,时间简隔较小,为儿秒到几分钟量级;而存储 在数据库或硬盘中的记录可以时间间隔较大,为小时量级。监控 系统的软件包中可根据需要定制日、周、月、季、年等不同的运 行报表。 实际工程中,由于没有按照条文中的要求去做,致使所安装 的集中监控系统管理不善的例子屡见不鲜。例如,不设立安全机 制,任何人都可进人修改程序的级别,就会造成系统运行故障;
不定期统计系统的能量消耗并加以改进,就达不到节能的目标; 不记录系统运行参数并保存,就缺少改进系统运行性能的依 据等。 随着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主要以管理暖通空调系统为主的 集中监控系统只是建筑弱电子系统之一。为了实现建筑各弱电子 系统数据共享,就要求各子系统间(例如,消防子系统、安全防 范子系统等)有统一的通信平台,因而应考虑预留与统一的通信 平台相连接的接口。 3.7.23为保证系统有效地节能运行,系统设计具有利用自控系 统监测参数完成能耗监测和统计的功能,通过用户对变风量空调
统监测参数完成能耗监测和统计的功能,通过用户对变风量空调 的用量进行计费,促进行为节能。
3.8.3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自然冷却
自然冷却主要有两种方式:
百然传安有 1)利用室外低温空气冷却空调冷水,再通过冷却盘管冷 却室内空气,主要用于寒冷地区与严寒地区; 2)直接利用室外低温、低熔空气向室内供冷,可用手各 类地区,与变风量空调技术直接相关。 变风量系统全年空调工况分析和控制策略: 1)夏李室外空气熔值高于回风熔值或室外空气温度高于 回风温度时,系统维持最小新风量,混合风经冷却盘 管冷却,同时应尽可能通过全热交换器进行新、排风 热回收; 2)当室外空气值略高于回风值,热回收量已无节能 意义时,应进入全热交换器旁通工况; 3)当室外空气熔值小于回风值且室外空气温度低手回 风温度,系统全新风并通过盘管冷却、去湿处理到盘 管的出风状态; 4)当室外空气温度低于系统送风温度时,调节新风比维
持出风温度,并对混合风适当加湿到出风状态
持出风温度,并对混合风适当加湿到出风状态。
3.8.4变风量空调系统全/变新风供冷工况判别控制方法
1变风量空调系统从最小新风供冷工况进入全新风供冷工 况的判别条件是回风值,当室外空气熔值低于回风熔值时进入 全新风供冷工况。可以通过检测室内外熔差进行判别,由于熔差 不宜测准,推荐采用检测不同气候下的固定温度值代替,见 表2。
表2不同气候下的固定温度值
2变风量空调系统从全新风供冷工况进入变新风供冷工况 的判别条件是系统送风温度,当室外空气温度低于系统送风温度 时进入变新风供冷工况。 3变风量空调系统从全新风供冷工况进入最小新风供热工 况的判别条件是系统回风温度,当系统回风温度低于冬季室内设 计温度时进人最小新风供热工况。
4.1.1变风量空调系统中采用的空调冷热交换设备,如组合式 空调机组、变风量空调未端装置等都有相应的产品标准,包括: 《组合式空调机组》GB/T14294、《变风量空调末端装置》JG/T 295,工程采用这些设备应保证满足标准要求进行生产。 4.1.2变风量空调工程系统中使用的设备在进场时应有产品合 格证明和同类产品性能检验报告,并经确认设备的性能应满足设 计要求。
4.3.1变风量末端控制装置风量测量和控制精度的高低决定变风
4.3.1变风量末端控制装置风量测量和控制精度的高低决定变风 量系统最终的节能效果,国内工程系统中采用的变风量末端装置生 产和安装有两种形式,一是变风量末端调节装置与测量、控制器不 是同一企业,工程现场集成;二是变风量未端调节装置与测量、控 制器为同一企业。不论哪种形式,变风量末端应进行末端和控制器 的组合测试,为保证组合测试的精度,宜在工厂进行,也可在工程 现场通过符合测试精度的装置进行,保证控制器形式及控制精度应 满足设计要求,作为机电一体化产品在工程中安装。 4.3.5变风量末端设备应提供的技术资料应包含普通异步有装 箱清单、产品说明书、产品质量合格证书、产品性能检测报告、 变风量末端工厂整定记录和控制器地址编码等资料,进口设备还 应具有商检合格的证明文件。
4.4.4变风量系统从风机到末端之间的风管一般都处
变风量系统从风机到末端之间的风管一般都处于中压中
速系统,运行时风道内的静压、振动与常规定风量系统相比要 高,会产生附加噪声和较高的漏风率,同时变风量系统为减小风 道占用空间尺寸和空调通风输配能耗,多采用低温送风系统,漏 风率高会导致冷风没有送到空调区域,增加能耗。为了保证节能 和低噪声的要求,本条规定了变风量系统风管的最低要求。
5.2通风空调系统施工安装
5.2.1空气处理机组安装除满足《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 收规范》GB50243一2002中第7章的规定,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落地空调机组的安装按基础儿何中心线进行设备就位;设备 就位后,安装减震装置;减震装置安装牢固后,用加减薄钢片的 方法精调水平度和垂直度,要求偏差不大于0.1/1000。 吊装空调机组的安装采用?二10~16圆钢制作的吊杆,并采 用弹簧减震器,吊装牢固后,调整吊杆螺丝使空调机组的安装水 平度、垂直度符合规范要求;安装时宜尽量提高其标准,以免影 响天花高度。 相关电气设备如动力柜、变频器、电动水阀、电动风阀等应 连接正确。 空调机组安装就位后,应在系统连通前做好外部防护措施, 应不受损坏:机组进出口用塑料布封堵,防止杂物落入机组内: 空调机组安装就绪后未正式移交使用单位的情况下,空调机房应 上锁保护,防止损坏丢失零部件。 5.2.2变风量未端设备安装前应进行开箱验收,检查与说明书 的一致性,同时检查箱体外壳是否完好,有无变形等缺陷;部件 是否出现松动现象;箱体表面有无划伤、划花现象;箱体是否可
5.2.2变风量末端设备安装前应进行开箱验收,检查与说明
的一致性,同时检查箱体外壳是否完好,有无变形等缺陷;部件 是否出现松动现象;箱体表面有无划伤、划花现象;箱体是否可 靠接地;保温隔热层有无脱粘现象;风阀叶片及轴连接可靠、转 动是否灵活。 变风量未端的安装一般在AHU及主支风管安装完毕,将 AHU开启对风管进行吹污后进行。变风量未端应按照标识的方 向安装,与末端设备进、出口相连的风管要求不小于4倍管径长 度直管段,以便建立稳定的气流,从而使流量测定较为准确,外
加保温。 为减小变风量空调装置的噪声振动,变风量未端装置吊装应 水平,未端箱体和吊架之间应设橡胶减震隔垫,若是采用带动力 的VAV末端,末端箱体和吊架之间还应设采用弹簧减震器、减 震隔垫。 VAV箱需单独设置支架,其重量不由风管支架承受;由于 变风量末端一般重心不在中间,设备吊装时在吊件上下应均备螺 母,并进行调节以保证末端设备本体的水平度。通过支架安装固 定后,应保证机组不晃动,且处于水平状态。 变风量末端的标准进风口与进风管通过套接方式莲接,安装 到位后,用自攻螺钉固定,数量以4个一6个为宜,连接缝处涂 胶密封。变风量末端的出风口采用法兰连接时,与送风管法兰之 间的连接处粘贴密封条,再用螺栓紧固,两段之间连接不应有松 动及漏风现象存在。变风量末端的安装后进风、出风风管必须完 好不变形。 变风量未端装置有保温型也有非保温型,当采用非保温型末 端装置时,该末端装置必须保温。有些末端装置采用了内保温, 所以一、二次风管保温与末端设备箱体接口处要处理严密,防止 因冷桥现象产生冷凝水。进行保温时,保温材料不能影响风阀等 执行机构的运行,保温形式须便于箱体上控制器、执行器的维修 和保养。 风机具有前向多翼离心叶轮、双吸结构、电动机直接驱动, 通常安装在机组的出口,分吸入和压出两种不同的安装形式。为 了防止停机时的回流,当未端设备没有设置止回风阀时,在风机 的出口处设止回流风门。 未端装置由于风量传感器压力信号传感器等外露线路较多, 搬运和安装时要注意保护,不能用进出口风管、控制箱、风阀轴 的外延伸段作为受力点。 523现行国家标准《涵风与宏工积施工质是於监顿芯》CP
5.2.3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50243对风管的安装提出了县体的要求。除了满足该规范要
外,还应注意应用手噪声要求较高的场所宜采用复合材料风管: 长度不宜超过2m,并不应有死弯或塌凹,风管系统安装完毕后 应按系统类别进行严密性检验。 变风量末端装置与风口静压箱连接软管安装时,要有独立 的、适当的承托;一个VAV末端装置带多个送风口时,要配置 多出风口噪声衰减器(出风过渡静压箱),该衰减器安装时要单 独设置吊架,与变风量箱连接要保持水平。
5.3电气及自控系统施工安装
实施与检查控制中,接地装置、接地线、接地电阻和等电位 联结应满足设计的要求,并应检测浪涌保护器、屏蔽设施、静电 防护设施、自控系统设备及线路可靠接地。接地电阻值除另有规 定外,设备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42,接地系统共用接地电阻不 应大于12。当设备接地与防雷接地系统分开时,两接地装置的 距离不应小于10m。 自前采用的产品,变风量末端的电动执行机构和变风量末 端控制器等均有专用的接地端子,在施工时连接到智能化接地 系统即可。而控制器箱(柜)的外壳如采用非导电体时,应将 内部的接地端子连接到智能化接地系统:如外壳采用金属等导 电体时,应将内部的接地端子与外壳一同连接到智能化接地系 统。
口);未端设备接线箱要进行接线、调试及检修,所以接线箱距 其他管线及墙体要有充足的距离,保证接线箱开启方便
5.3.8落地式机柜安装可采用槽钢或混凝土基础,基础应平整。
5.3.9变风量空调系统涉及的传感器包括空气温湿度、空气品
质、压力、压差、流量和液体温度流量等多种类型传感器,传感 器的安装质量影响变风量系统的测量准确度和控制效果,应严格 控制其安装质量。
压孔,测压点与风管连接处应采取密封措施。液体压力传感器的 导压管应垂直安装在直管段上,不应选择在阀门等附件附近或水 流死角、振动较大的位置;不应装在有气体积存的管道上部;液 体压力传感器的导压管安装应与管道预制和安装同时进行;导压
管上应设检修阀门。 压差传感器(压差开关)安装前应进行零点校准;接导压 管的端口应朝下安装;高、低压接人点应与高、低压管道相对 应;安装位置应便于检修,固定应牢固;与导压管的连接应设置 避震弯管。
和空气传感器的位置应考虑如下要求:1)液体温度传感器安 装在水流稳定的直管段上;传感器的探针应置于套管内,安装 前应保证套管内导热硅胶充满,套管宜迎水流方向倾斜安装, 且不应接触管道内壁;传感器的底座安装应与管道预制和安装 司时进行。2)室内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安装位置应空气流通且 不易积尘,风管型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后 进行,应设在避升空气滞流的风管直管段上,传感器插人时应 加密封圈,固定后应对接口周围用密封胶密封。室外温湿度传 感器安装位置应避免阳光直射,避免进水或水汽凝结,探头宜 向下;安装点应最能反映温湿度变化点,条件许可时可考虑采 用气象站。
位置(常在离风机2/3处或距系统末端1/3处送风管段处)设置 静压传感器,并以此通过调节风机受电频率来改变空调系统的送 风量。
位置(常在离风机2/3处或距系统未端1/3处送风管段处)设置
5.3.13空气质量传感器在
质量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或房间的上部;检测气体密度大于空气 密度时,空气质量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或房间的下部;风管空气 质量传感器的安装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之后进行。室内空气质量 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一般其他电气开关和温控器等的安装高度统 一为1.4m,测量密度低(如CO)的空气质量传感器宜安装于 1.8m以上,测量密度高(如CO2)的空气质量传感器宜安装于 1.2m以下。
5.3.14空气流量测量时,当风速传感器采用适合材料
形结构制造时,应布置多个测孔,各测孔连通,并应安装在进风 口中心对称位置,使测得的动压平均值更准确。 水流量测量,流量传感器应安装在便于检修、不受曝晒、污 染或冻结的管道上,当环境温度低于0℃时,应采取保温、防冻 错施;流量传感器安装的管道向下有落差时,在流量计的上游最 高位置上应安装自动排气阀。 流量传感器入口直管段长度宜天于或等于管道直径的10倍: 不应小于管道直径的5倍,出口直管段长度宜大于或等于管道直 径的5倍,不应小于管道直径的3倍。 流量传感器上的箭头所指方向应与水流动方尚一致(避免死 文):管道式流量计安装在管道较长的地方时,安装支架和采取 避震措施
安装前,应进行模拟动作和压力试验,执行机构行程、开关动作 及最大关紧力应符合设计和产品技术文件的要求;电动阀的口径 与管道通径不一致时,采用渐缩管件,同时电动阀口径一般不低 于管道口径二个等级;空调机组的电动阀旁宜装有旁通管路;执 行机构应固定牢固,操作手轮宜处于便于操作的位置。有阀位指 示装置的电动阀,阀位指示装置宜面向便于观察的方向;电动阀 应垂直安装于水平管道上,无其大口径电动阀不得倾斜;电动阀 安装在管道较长的地方时,安装支架和采取避震措施;安装于室 外的电动阀适当加防晒、防潮防雨措施。电动阀安装前检查阀门 的驱动器,其行程、压力和最大关紧力(关阀的压力)必须满足 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阀门的型号、材质必须符合设计要 求,其阀体强度、阀芯查漏经试验必须满足产品说明书有关规 定。电磁阀一般安装在回水管上,阀体上箭头的指向与水流方向 致;电磁阀的口径与管道通径不一致时,采用渐缩管件,同时 电磁阀口径一般不低于管道口径两个等级:执行机构应固定牢
固,操作手轮处于便于操作的位置,机械传动灵活,无松动或卡 涩现象;有阀位指示装置的电磁阀,阀位指示装置宜面向便于操 作的方向;电磁阀安装前应检查线圈与阀体间的电阻,如条件许 可,应进行模拟动作和试压试验;电磁阀在管道冲洗前应完全 打开。
.2.1变风量空调系统调试内容是根据天量的调试过程管理的 实际经验,按照工程的进度特点,总结出的调试过程和步骤。在 开展以上变风量空调系统调试前应分别确认系统已进行静态水力 衡调试和动态水力平衡调试。无生产负荷下的系统联合试运转 是在工程竣工验收前室内无人员负荷时进行的。 5.2.2对变风量系统进行检查是保证调试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 可括设计、系统安装质量、设备安装质量和传感器安装质量,设 十符合性检查是检查工程实施结果是否同设计图纸相符,施工质 量符合性检查是检查系统施工是否符合本规程的要求,设备安装 质量符合性检查是检查设备是否满足设计和产品要求;控制系统 专感器检查是检查传感器是否满足设计和产品要求。 1施工质量应保证: 1)风管及保温情况良好,主风道出口处应具有足够的直 管段以保证总风量测试条件,手动风阀可以任意开度 调节。 2)变风量未端装置的送风管路所安装的软管长度不宜超 过2m,箱体密闭性良好,吊装处有减震措施,各连接 处均不存在明显漏风现象。回风过滤网无堵塞现象。 对于具有再热水盘管的变风量末端装置,还应确保水 管连接处无漏水现象。 3)电控防火、防排烟风阀均处于全开状态,且阀体手动、 电动操作应灵活、可靠,信号输出正确。 4)冷冻水管上的保温层完好,管道上所用设备、阀门、 仪表、绝热材料等产品与设计相符,安装齐全,性能
参数满足要求。工程水系统各分支管路水力平衡装置、 温控装置与仪表的安装位置、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 并便于观祭、操作和调试。 5)阀门的安装位置、型号、参数与设计相同,启闭灵活 关闭严密,常开和常闭阀门均处于相应开度。阀门前 后其有足够长的直管段,且阀门位置便于调节。 2设备安装质量应保证: 1)现场实际安装的设备的各项参数或指标与设计情况 相符。 2)设备安装位置、高度及连接处符合规范要求。 3)设备配电情况良好,开关标识明确,电路连接牢固。 4)设备外观无明显损坏、划伤,各组件外表清洁、无 杂物。 对于变风量空调系统所涉及的各项传感器装置应随机抽样 进行测量精度校验,如该类传感器精度均在测试校准范围之内, 则认为该类传感器符合要求。 5.2.4变风量空调系统通过一次风静态平衡调试可保证变风量 未端装置的执行器和风阀具有较好的调节精度,并且有利于维持 系统各房间的平均舒适度。 6.2.5系统联合试运转主要是联合自动控制系统,针对从冷、 热源到末端的各个相关环节,通过设置、更改、调整相应的控制 参数,调节相应的动作元件,以达到系统联合试运转正常,各项 动能均满足设计使用要求
6.2.4变风量空调系统通过一次风静态平衡调试可保证
未端装置的执行器和风阀具有较好的调节精度,并有利 系统各房间的平均舒适度
6.2.5系统联合试运转主要是联合自动控制系统,针双
源到末端的各个相关环节,通过设置、更改、调整相应的控 数,调节相应的动作元件,以达到系统联合试运转正常,各 能均满足设计使用要求。
7.1.1综合效能调适包含传统意义上的调试。变风量空调系统 综合效能调适应在设备安装和控制系统等相关环节施工均完成 后,按调适流程进行。决定变风量空调系统运行是否良好的技术 关键是系统综合效能调适。传统的工程建设体制是由设计院设 计、业主订货、施工安装等多方构成,在空调设备、电气、控制 专业结合的分界面上经常出现脱节、管理混乱、联合调试相互扯 皮、调试困难的现象。传统的调试体系已不能满足变风量系统正 常运行的要求,因此,为了使变风量空调系统能够达到设计的要 求,必须建立由业主指定的第三方开展新的综合效能调适体系方 法,使得系统满足各种实际运行工况。综合效能调适工作宜由独 立的第三方专业机构来操作完成。 7.1.2不同的季节运行工况,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运行控制策略 有非常天的差别,另外,在过渡季节如何保证变风量空调系统的 效果,一直是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较大问题,因此,变风量空调系 统的综合效能调适应包括夏季工况、冬季工况以及过渡季节工况 调适或验证,以便验证变风量空调系统调适结果
7.2.4控制逻辑检查方法:抄录一台空气处理机组系统所在的 全部变风量未端装置的各项参数数值,观察所记录的各项数据是 否符合逻辑关系。更改室内温控器的设定温度,观察一次风阀、 风机(风机动力型)及热水阀的变化情况。更改空气处理机组的 变频器设定频率,观察一次风阀是否发生相应变化。 控制逻辑判定条件采用如下方法,
1)夏季工况:如房间温度高于设定温度,则一次风阀应 尽量开大,直到达到标定的最大风量或100%全开为 正,否则视为控制功能不正常; 2)夏季工况:如房间温度低于设定温度,则一次风阀应 尽量关小,直到达到标定的最小风量为止,否则视为 控制功能不正常。 3)夏季工况:更改空气处理机组的变频器设定频率,如 设定频率下降,机组出风量降低,则该台空气处理机 组所带的各台变风量末端装置的一次风阀开度应变大: 反之,设定频率升高,各台变风量末端装置的一次风 阀开度应变小。 4)冬季工况:如房简间温度低于设定温度,则并联风机动 力型的末端动力风机应开启,电动热水阀也应同时开 后,且一次风阀开度维持在最小风量附近,否则视为 控制功能不正常。
尽量开大,直到达到标定的最大风量或100%全开为 正,否则视为控制功能不正常; 2)夏季工况:如房间温度低于设定温度,则一次风阀应 尽量关小,直到达到标定的最小风量为止,否则视为 控制功能不正常。 3)夏季李工况:更改空气处理机组的变频器设定频率,如 设定频率下降,机组出风量降低,则该台空气处理机 组所带的各台变风量未端装置的一次风阀开度应变大, 反之,设定频率升高,各台变风量末端装置的一次风 阀开度应变小。 4)冬季工况:如房间温度低于设定温度,则并联风机动 力型的末端动力风机应开启,电动热水阀也应同时开 启,且一次风阀开度维持在最小风量附近,否则视为 控制功能不正常。 7.2.5在监控平台界面上更改送风静压设定值,等待10min到 20min后,观察或测试风机频率是否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将 设定数值调小,则风机频率也应下降。测试过程中应详细记录原 始的设定值和更改的设定值,以及相应的其他发生变化的数值。 7.2.6空调系统定静压点调试,应在变频器设计频率下进行, 通过确定空调系统合理的静压值,保证系统能够实现跟随系统静 玉变化而实现合理的变频运行。定静压点调试过程中,如果风管 内的静压反馈值达到该静压点不超过设计值的1.1倍或空调机组 的额定静压值的2/3时,最不利末端的变风量末未端装置在一次风 阀全开的状态下,达到最大一次风量设计值的90%~100%,则 系统正常,反之则无法达到使用要求,建议检查风系统和联系设 计单位校核风系统阻力。
7.2.5在监控平台界面上更改送风静压设定值,等待10min到 20min后,观察或测试风机频率是否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将 设定数值调小,则风机频率也应下降。测试过程中应详细记录原 始的设定值和更改的设定值,以及相应的其他发生变化的数值。 7.2.6空调系统定静压点调试,应在变频器设计频率下进行: 通过确定空调系统合理的静压值,保证系统能够实现跟随系统静 玉变化而实现合理的变频运行。定静压点调试过程中,如果风管 内的静压反馈值达到该静压点不超过设计值的1.1倍或空调机组
7.2.5在监控平台界面上更改送风静压设定值,等待10min到
0min后,观察或测试风机频率是否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 定数值调小,则风机频率也应下降。测试过程中应详细记录 台的设定值和更改的设定值,以及相应的其他发生变化的数值
7.2.6空调系统定静压点调试,应在变频器设计频率下进行 通过确定空调系统合理的静压值,保证系统能够实现跟随系统静 玉变化而实现合理的变频运行。定静压点调试过程中,如果风管 内的静压反馈值达到该静压点不超过设计值的1.1倍或空调机组 的额定静压值的2/3时,最不利末端的变风量末端装置在一次风 阀全开的状态下,达到最天一次风量设计值的90%~100%,则 系统正常,反之则无法达到使用要求,建议检查风系统和联系设 计单位校核风系统阻力。
7.2.6空调系统定静压点调试,应在变频器设计步
7.2.7空调系统定静压点调试时,对于串联型变风量末端
试时变风量末端装置的风机一般是高速状态运行;对于并联 风量末端装置,调试时变风量末端装置在风机关闭状态下
行。最不利环路的变风量未端装置应在最大一次风量工况下运 行,可通过设定室内温控器设定值小于室内实际温度方法实现。
7.2.8系统送风温度主要通过空气处理机组的出风温度来保证, 通过设置合理的送风温度设定值,保证送风温度满足设计要求, 同时满足室内舒适度要求,
7.2.8系统送风温度主要通过空气处理机组的出风温度来保证,
在夏季典型季节或空调系统设计工况下(总风量达到设计要 求、空气处理机组进水温度和水流量达到设计要求等)运行,通 过设置合理的送风温度使房间内的温度达到设计和使用要求,所 有的变风量末端装置的一次风量均处在最大风量和最小风量之 间。一般在设置合理的送风温度后,观察一天内的空调系统及其 未端的运行工况和室内温度,如果送风温度有设计值,按照设计 值设定。 在典型季节室内温度全部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所有的变风 量末端装置的一次风量均处在最大风量和最小风量之间,该温度 可以作为设置温度,如果室内大部分房间的室内温度过热,大部 分变风量未末端装置均在最大一次风量的工况下运行,则降低送风 温度的设定值,反之则提高送风温度的设定值。 如果冬季工况时,一次风为制热模式,则送风温度设定值的 调适方法可参照上述夏季工况的调适方法进行,一般由设计方提 供初始的温度值范围,由调适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如果冬季工况时,一次风为制冷模式,则应根据内区房间的热负 荷情况,通过设置合理的送风温度,使得室内温度满足设计 要求。 7.2.9空气处理机组冷、热水调节阀自控逻辑验证可通过手动 更改控制面板上该台机组送风温度设定值,并在现场观察冷、热 水调节阀是否进行了相应的正确动作。检查过程中应详细记录原 始的设定值和更改的设定值,以及相应的其他发生变化的数值。 应检查全部的空气处理机组冷、热水调节阀。
更改控制面板上该台机组送风温度设定值,并在现场观察冷 水调节阀是否进行了相应的正确动作。检查过程中应详细记 始的设定值和更改的设定值,以及相应的其他发生变化的 应检查全部的空气处理机组冷、热水调节阀
重要保证,如空气处理机组新风调节阀调节方法为二氧
调节法,则在控制面板上更改二氧化碳浓度设定值,观察新风阀 是否做相应的变动,并测试新风量是否发生相应变化。如该系统 新风管路上安装定风量阀,则测试新风量是否为设定值, 7.2.11新风系统具体调试方法可采用如下步骤: 1调整各层或各系统的新风风量,使新风系统平衡,并满 足各区域的新风要求。 2无论新风量是通过回风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还是采用 定风量阀设定新风量,均将新风阀的新风量的设定值调整为新风 的设计值。 3在新风系统最大风量运行时,观察每层或每个系统的新 风量是否满足要求,如果均满足要求,则新风系统平衡,新风量 满足要求。 4如果大多数系统的新风量无法满足要求,则建议设计单 位校核新风系统的阻力和设备的选型是否满足要求。 7.2.12变风量系统工艺和控制相对于常规空调系统复杂,综合 效能调适是检验变风量空调系统最终效果的重要环节,需要逐项 实施。 1本部分工作内容主要是在系统联合运行调试结束之后: 对于综合效能调适效果的一个验证过程,旨在保证整个空调系统 的运转良好以及各项功能均可以正常实现。此阶段工作为系统运 转情况验证,不单独专注于某个环节的运行状况,所验证的各项 自控逻辑均为常见的通用逻辑,至于一些特殊的控制逻辑和方 法,还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验证方案,无其是变风量末端 装置的控制逻辑。此环节所涉及的验证项目遍及整个空调系统, 验证时间应相对较长。 2四次验证包括:一次全部调整为最小设定温度,一次全 部调整为最大设定温度,一次全部调整为室内设计温度,以及 次随机任意调整设定温度,每次验证的时间为一个工作日。调整 完设定温度后,需等待1h,而后观察并记录上述验证项目的反 应情源及各定问的实际测试泪度
划茶如下: 1)夏季工况:对于单风道节流型变风量末端装置及风机 动力型变风量未端装置,均采用如下判定方法。如果 将室内温度设定值调低(低于房间实际温度),则变风 量未端装置一次风阀开度应变大。如变风量末端装置 为风机动力串联型,则风机应始终处于开启状态,如 为风机动力并联型,则风机应始终处于关闭状态。而 后,系统静压测试值应降低,变频风机功率增大,风 机出口风量增大,空气处理机组冷水阀门开度增大: 变频水泵功率增大,回水温度升高,冷机功率升高。 如果将室内温度设定值调高,则以上测试项目将按照 相反的逻辑关系运作。 2)冬李工况,风机动力型:如室内温度设定值高于房间 实际温度,则变风量未端装置热水阀门(或电加热) 应打开,且变风量未端装置的风机无论何种情况应 直处于开启工作的状态,变风量末端装置一次风阀开 度不变,一次风量始终维持在最小风量设定值附近, 系统静压测试值不变,变频风机功率不变,风机出口 风量不变,空气处理机组热水阀门开度不变,但由于 各未端设备的热水阀门开启,导致系统阻力变小,故 变频水泵功率增天。如果将室内温度设定值调低,则 以上测试项目将按照相反的逻辑关系运作。 3)冬季工况,单风道节流型,一次风为热风,无再热盘 管:如室内温度设定值高于房间实际温度,变风量 未端装置一次风阀开度变大,系统静压测试值下降, 变频风机功率升高,风机出口风量变大,空气处理机 组热水阀门开度变大,由子热水系统阻力下降,导致 变频水泵功率应相应增大。如果将室内温度设定值调 低,则以上测试项自将按照相反的逻辑关系运作, 4)冬季工况,单风道节流型,一次风为冷风,有再热盘
管:如室内温度设定值高于房间实际温度,则变风量 末端装置热水阀门(或电加热)应打开,且变风量末 端装置一次风阀开度不变,始终维持在最小风量设定 值附近,系统静压测试值不变,变频风机功率不变, 风机出口风量不变,空气处理机组热水阀门开度不变, 但由于各末端设备的热水阀门开启,导致系统阻力变 小,故变频水泵功率增大。如果将室内温度设定值调 低,则以上测试项目将按照相反的逻辑关系运作。 5)冬季工况,单风道节流型,一次风为热风,有再热盘 管:如室内温度设定值高于房间实际温度,则首先变 风量末端装置一次风阀开度变大,系统静压测试值下 降,变频风机功率升高,风机出口风量变大,空气处 理机组热水阀门开度变大,当变风量末端装置达到最 大风量设定值时,热水阀门(或电加热)应打开,由 于热水系统阻力下降,导致变频水泵功率应相应增大。 如果将室内温度设定值调低,则以上测试项自将按照 相反的逻辑关系运作。 6冬季工况,单风道节流型,一次风为冷风,无再热盘 管:应根据建筑内区冬季是否供冷以及其控制策略制 定验证方案。
7.3.2变风量空调工程应在系统调试完成后进行抽样质量检测 和验收,抽检样本的确定应根据工程性质、使用情况和设计要 求,由建设单位负责,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配合,检查数量一般 按系统总数抽检10%,且不得少于2套系统;若系统有内外分 区,则应按内区和外区系统分别抽检10%,且内区和外区均不 少于2套系统。 7.33空内温度和湿度的测试应包含夏季工况和冬季工况,并
243的规定,实测值与设定值偏差满足设计要求。 系统中每个房间应测试室内噪声,测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的规定。
7.3.5根据控制器的精度要求,变风量末端装置的控制器
,系凯效循, 双店汇求 应莲续记录不小于2h,时间间隔不天于15min,根据记录数据 进行比较分析。 7.3.6空气处理机组送风温度控制精度测试检测方法为:记录 上位机中送风温度实测值和设定温度值,系统数据记录应在系统 连续稳定运行1h以上的条件下进行,数据记录应莲续记录2h以 上,时间间隔不大于15min,根据记录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7.3.7送风静压控制精度测试方法为,记录上位机中送风静压 实测值和设定静压值,系统数据记录应在系统连续稳定运行1H 以上的条件下进行,数据记录应连续记录1h以上,时间间隔不 能大于5min,根据记录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7.3.8二氧化碳浓度控制检测方法,记录上位机中回风二氧化 碳浓度实测值和设定浓度值,系统数据记录应在系统连续稳定运 行1h以上的条件下进行,数据记录应连续记录2h以上,时间间 隔不能大王15min,根据记录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上位机中送风温度实测值和设定温度值,系统数据记录应者 连续稳定运行1h以上的条件下进行,数据记录应连续记录 上,时间间隔不大于15min,根据记录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8.2.1变风量系统良好节能运行需要经过一定专业
住运行中摸索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对运行管理人员的要求高于 常规的空调系统。 1管理和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及教育,经考核合格后 十能上岗。用人部门应建立、健全管理和操作人员的培训、考核 当案。 2管理和操作人员应当熟悉其所管理的变风量空调系统: 应其有系统管理知识和节能意识,应坚持实事求是、责任明确的 原则,做好系统运行的日常工作。 3管理或操作人员应忠于职守、安全操作,认真分析系统 运行指标,对系统节能整改方案和系统运行管理提出合理化 建议。 .2.2下列文件应为必备文件档案,并作为运行管理、责任分 斤、管理评定的重要依据: 1)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设备明细表; 2)主要材料、设备的技术资料、出厂合格证明及进场检 (试)验报告; 3)仪器仪表的出厂合格证明、使用说明书和校正纪录; 4)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通知书和峻工图(含更新改 造和维修改造); 5)隐蔽部位或内容检查验收记录和必要的影像资料; 6)设备、水管系统、制冷剂管路、风管系统安装及检验 记录; 7)管道压力试验记录;
在运行中摸索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对运行管理人员的要求高于 常规的空调系统。 1管理和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及教育,经考核合格后 才能上岗。用人部门应建立、健全管理和操作人员的培训、考核 档案。 2管理和操作人员应当熟悉其所管理的变风量空调系统, 应其有系统管理知识和节能意识,应坚持实事求是、责任明确的 原则,做好系统运行的日常工作, 3管理或操作人员应忠于职守、安全操作,认真分析系统 运行指标,对系统节能整改方案和系统运行管理提出合理化 建议。
析、管理评定的重要依据
8)设备单机试运转记录; 9)系统联合试运转与调试记录; 10)系统综合能效测试报告; 11)维护保养记录、检修记录和运行记录; 12)冷冻水、冷却水监测及水质化验报告; 13)变风量空调系统运行的冷、热量统计记录: 14)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运行能耗统计记录; 15)系统运行维护手册。
8.3.1系统运行维护手册是指导运行管理人员对经质量检测和 验收合格后的变风量系统运行、维护、操作的书面规程。在制定 中除依靠业主自身拥有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外,还应委托设备 供应商、系统集成商、设计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或社会服务机构的 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和承担,并在实践中不断予以完善。 1系统运行维护手册应包含以下内容: 1)工程概括; 2)建筑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构成; 3)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最终图纸: 4)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运行、维护过程与措施; 5)变风量空调系统运行全年调节策略,包括各工况下的 设定控制、工况转换和使用方法; 6)运行维护的要求、频率和时间表, 2变风量空调系统初次运行和停止运行六个月以上再次运 行之前,应对空气处理机组的空气过滤器、表冷器、加热器、加 湿器、冷凝水盘、VAV末端装置等部位进行全面检查,根据检 查结果进行清洗或更换。 运行前检查应按如下要求进行: 1)系统日常运行中,设备、阀门和管道的表面应保持整 洁,无明显锈蚀,绝热层无脱落和破损,无跑、冒、
滴、漏、堵现象;设备、管道及附件的绝热外表面不 应结露、腐蚀或虫蛙; 2)风管内外表面应光滑平整,非金属风管不得出现龟裂 和粉化现象; 3)对于空调风系统中的温度、压力、流量、热量、耗电 量、燃料消耗量等计量监测仪表,应定期检验、标定 和维护,仪表工作应正常,失效或缺少的仪表应更换 或增设; 4)空调自控设备和控制系统应定期检查、维护和检修 定期校验传感器和控制设备,按照工况变化调整控制 模式和设定参数; 5)空调风系统的测量和检测传感器的布置位置,应符合 相关设计规范的要求,并应在实践中加以调整和维护: 6)空调风系统的主要设备和风管的检查孔、检修孔和测 量孔,不应取消或被遮挡; 7)空调未端装置、空调机组和控制设备等设备应定期维 护和保养; 8)对空调风系统的设备进行更换更新时,应选用节能环 保型产品,不得采用国家已明今淘汰的产品
8.3.2变风量空调系统运行策略应能保证如下要求:
1系统的运行参数应接近或达到设计和设备说明书上要求 的设备运行参数。保证系统各设备尽可能在最高能效(效率)工 况下运行。 2系统可采用等效温度(ET)、PMV指标等人体舒适度综 合指标对室内热环境进行控制,实现舒适与节能的最佳搭配。 3保证室内最小新风量参数。有条件的场合,空调系统的 新风入口或新风道内宜配多点热线式风量计,对于人员密度及负 荷变化较大的场所,应采用新风需求式控制模式,实现新风量的 精确控制。 4系统应在保证建筑物热环境、室内空气品质满足要求的
前提下按实际负荷需求控制通风空调系统的各执行机构和设备后 停,追求最大限度的节能效果。 5采用全年多工况分区控制方案,优化空气热湿处理过程: 尽可能避免冷热抵消、除湿与加湿工况并存现象。全年合理调节 新回风比,多区域空气处理系统的应用,冬季和过渡季应最大限 度采用新风冷源,冬季尽可能避免使用制冷机供应的人工冷源。 6根据室外天气的变化和各个房间的用户需求,制定系统 节能运行的全年调节策略,确定相应的风、水系统的质、量调节 方式,空调设备的开启台数、水系统的供回水温度,风系统的送 风温度、新风的用量,及时调节供冷、供热量。 8.3.3运行管理部门通过保留的变风量空调系统运行监控与运 行管理记录,可以道踪系统的运行效果,改善运行能效。 1监测与控制系统应符合其有关规定的参数、监控点、系 统构成方式的要求,支持开放式系统技术,符合技术发展的方 句,具备开放性、扩展性,满足监测控制管理要求,具有易操 作、维护和升级性能,能确保系统和信息的安全性。 2监测与控制系统内容宜包括参数检测、参数与设备状态 显示、自动调节与控制、工况自动转换、能量计量以及中央监控 与管理等,具体内容应根据系统功能、系统类型、相关标准等通 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3系统各种运行管理记录应齐全,资料应填写详细、准确、 清楚,并符合相关管理制度的要求,填写人应签名。主要包括: 1)主要设备运行记录; 2)事故分析及其处理记录; 3)巡回检香及运行值班记录: 4)维护保养记录; 5)设备和系统部件大修和更换情况记录; 6)年度能耗统计表格、运行总结和分析资料等。 不停机运行的系统,应当有交接班记录等。采用计算机集中 控制监测的系统,可用定期打印汇总报表和数据数字化储存的方
8.3.3运行管理部门通过保留的变风量空调系统运
客货共线国铁I级铁路扩能改造站场、道路、桥梁、隧道、涵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9P)-.doc式记录并保存运行原始资料。
不低于0.5M2,否则应作十燥处理或整修更换,检查各接线 是否牢固; e.拧紧所有的紧固件; f.风机轴承每年需换一次润滑油。 3)停机使用时的维护保养: ①机组不使用时,盘管内要保证充满水,以减少管道腐蚀: ②在冬季不使用的盘管,且无供暖的环境下要采取防冻措 ,以免盘管冻裂。 2对变风量末端的维护应满足下列要求: 1)风机叶轮需定期的检查有没有灰尘或者异物,如有请 及时的清除和清洁; 2)电机运行环境要求定期检查风机和电机端件的尘土 污垢积累情况,及时清洁; 3)热水盘管的定期的检查盘管,清洁盘管的翅片; 4)机组的风速传感器和调节风阀定期检查和校核其准确 性、灵活性,清洁表面: 5)控制器一一需要定期预防维护。 3对送、回风口的维护应满足下列要求: 1)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主要是做好清洁和紧固工作,不让 叶片积尘和松动。根据使用情况,送风口3个月左右 拆下来清洁一次,回风口和新风口则可以结合过滤网 的清洁周期一起清洁。 2)对于调风型风口,在根据空调或送风要求调节后要能 保证调后的位置不变,而且转动部件与风管的结合处 不漏风;对于风口的可调叶片或叶片调解零部件,应 松紧适度,既能转动又不松动。 4.2本条是变风量空调系统涉及的水系统、风系统、测控系 进行日常和定期维护保养的内容。 1水系统的维护保养包括冷冻水、冷却水和凝结水管系统 管道和阀门的维护保养,应满足下列要求,
4.2本条是变风量空调系统涉及的水系统、风系统、测控
8.4. 2本条是变风量空调系统涉及的水系统、风系
统进行日常和定期维护保养的内容。 1水系统的维护保养包括冷冻水、冷却水和凝结水管系统 的管道和阀门的维护保养,应满足下列要求:
测控系统维护要求: 1)定期检测修理或更换动作不正常或控制失灵的温控 开关; 2)定期维修或更换损坏的压力表、流量计、温度计等计 量仪表,缺少的应及时增设; 3)每半年对控制柜内外进行一次清洗,并紧固所有接线 螺钉; 4)每年校准一一次检测器件(主机、控制器、控制模块, DDC、温度计、压力表、传感器等)和指示仪表,达 不到要求的更换; 5)每年清理一次各种电气部件(如主机、控制器、交流 接触器、热继电器、自动空气开关、中间继电器等)。 系统中计量仪表应工作正常,并保持设计精度范围内。 缺少的仪表应更换或增设。系统中的温度、压力、流量、 耗电量等监测仪表,室内温控器、送风温(湿)度传感 道静压传感器、室外温(湿)度传感器、CO2浓度传感 位机、新风量监测装置、过滤器前后压差仪表、VAV末 内关键器件,应每年检验、维护一次,发现问题及时
失效或缺少的仪表应更换或增设。系统中的温度、压力、 热量、耗电量等监测仪表,室内温控器、送风温(湿)度 器、管道静压传感器、室外温(湿)度传感器、CO2浓度 器、上位机、新风量监测装置、过滤器前后压差仪表、VA 端装置内关键器件工体酒店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应每年检验、维护一次,发现问题 校准。
统一书号:15112:23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