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33002-2018 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技术条件

NB/T 33002-2018 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技术条件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NB/T 33002-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97 MB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00048
下载资源

NB/T 33002-2018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NB/T 33002-2018 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技术条件

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技术条件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以下简称充电桩)的基本构成、分类、功能要求、技术要求、 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标准,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423.1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4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 循环) GB/T2423.16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实验J及导则:长霉 GB/T2423.55一200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环境测试试验Eh:锤击试验 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4797.6一2013环境条件分类自然环境条件尘、沙、盐雾 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6935.1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1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 GB/T18487.1一2015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18487.2一2017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第2部分:非车载传导供电设备电磁兼容要求 GB/T20234.1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20234.2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 GB/T28569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电能计量 GB/T29317一2012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术语

交流充电桩ACchargingspot

采用传导方式为具有车载充电装置的电动汽车提供交流电源的专用供电装置。 3.4 省电模式powersavingmode 当车辆已连接充电桩但未处于充电状态,充电桩为降低损耗而关闭部分电路(如PWM输出信号) 的状态。 在省电模式下车辆S2开关闭合将无法唤醒充电功能。 3.5 待机模式standbymode 当无车辆充电和人员操作时JGJ/T187-2019 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标准及条文说明,充电桩仅保留后台通信、状态指示等基本功能的状态。 3.6 待机功耗standbypower 充电桩处于待机模式时的交流输入有功功率。

充电桩的基本构成包括桩体和交流充电连接装置。桩体包含但不限于主电源回路、控制单 交互单元,计量计费单元(可选)等,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参见图1

5.1.1正常使用环境

5.1.2特殊使用环境

居GB/T18487.1—2015中14.2规定的特殊使用条

可根据GB/T18487.1一2015中14.2规定的特殊使用条件进行分类。

图1充电桩基本构成框图

充电桩按照使用对象进行分类: 公用型充电桩: 对普通公众开放,使用运营商的支付方式进行充电; 专用型充电桩: 只对特定车主提供充电服务,不对普通公众开放

充电桩按照安装方式进行分类: 落地式充电桩,见图2; 壁挂式充电桩,见图3。

充电桩按照输出充电接口数量进行分类: 一桩一充式充电桩,见图4(以落地式为例); 一桩多充式充电桩,见图5(以落地式、双充电口为例)。

图4一桩一充式充电桩

充电桩按照输出电压等级进行分类: 单相交流充电桩; 三相交流充电桩。

充电桩按照输出电压等级进行分类: 单相交流充电桩; 三相交流充电桩。

图5一桩多充式充电柚

充电桩应具备符合GB/T18487.1一2015中附录A要求的充电控制导引功能。

充电桩宜具备与上级监控管理系统通信的功能

的充电连接装置应符合GB/T20234.1和GB/T

采用GB/T18487.1一2015中3.1规定的连接方式A或连接方式B的充电桩,当充电桩额定电流大于 16A时,供电插座应安装电子锁止装置。当电子锁止装置未可靠锁止时,充电桩应停止充电或不启 动充电。

充电桩应显示下列状态: 充电桩的运行状态指示:待机、充电、故障。 充电桩宜显示下列信息: 输出电压、输出电流; 已充时间、已充电量、已充金额。

充电桩宜具有实现手动输入和控制的功能。

公用型充电桩应具有对充电电能量进行计量的功能,计量功能应符合GB/T28569的要求。

充电桩可安装急停装置。

充电桩可安装急停装置。

7.1.2相对湿度:5%~95%。 7.1.3海拔:≤2000m。 7.1.4周围环境:使用地点不得有爆炸危险介质,周围介质不含有腐蚀金属和破坏绝缘的有害气体及导 电介质。 7.1.5充电桩在特殊环境下使用时,购买方和厂家应协商一致。

7.2.1电源电压和电流

流要求见表1,输入电压允许波动范围为额定电

充电桩输入电压/电流要

注:连接方式定义见GB/T18487.1—2015中3.1条。

交流输入电源频率为(50土1)Hz。

充电外壳防护等级不低于GB/T4208中IP32(户内型)或IP54(户外型) 主:不考虑连接过程中充电接口部分的防护等级

充电桩内印刷线路板、接插件等部件应进行防潮湿、防霉变、防盐雾处理。防盐雾腐蚀能力应能满 足GB/T4797.6一2013中图7的要求。

7.3.3防锈(防氧化)保护

充电桩铁质外壳和暴露的铁质支架、零件应采用双重防锈措施,非铁质的金属外壳也应具有防氧化 保护膜或进行防氧化处理。

充电桩应具有必要的防盗措施。

正常实验条件下,交流输入为额定值,充电桩在额定输出功率下长期连续运行,内部各发热 各部位的温升不应超过表2中的规定。并且发热元件的温度不应影响周围元器件的正常工作且 损坏。

表2充电桩各部件极限温升

充电的表面温度应满足GB/T18487.12015中11.6.3要求。

充电桩的电击防护应符合GB/T18487.1一2015中第7章的要求

7.5.3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电桩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充电桩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充电桩的接地要求应能满足以下规定: a)充电桩金属壳体应设置接地螺栓,其直径不得小于6mm,并应有接地标志; b)所有作为隔离带电导体的金属材质的外壳、隔板、电气元件的金属外壳以及金属手柄等均应有 效等电位联结,接地连续性电阻不应大于0.12; C 充电桩金属材质的门、盖板、覆板和类似部件,应采用保护导体将这些部件和充电桩接地端子 连接,此保护导体的截面积不得小于2.5mm²。

充电桩非电气连接的各带电回路之间、各独立带电回路与地(金属外壳)之间绝缘电阻应不小于 10MQ

充电桩非电气连接的各带电回路之间、 各独立带电回路与地(金属外壳)之间,按其工作电压应能 承受表4所规定历时1min的工频交流电压。试验过程中,

充电桩各带电回路、各带电电路对地(金属外壳)之间,按其工作电压应能承受表4所规定标准雷 电波的短时冲击电压试验。试验过程中,试验部位不应出现击穿放电。

7.7.1充电应具备输出过载和短路保护功能,过载和短路保护应符合GB/T18487.1一2015中12章的 要求。 7.7.2当充电桩额定电流大于16A且采用GB/T18487.1一2015中3.1规定的连接方式A或连接方式B 时,充电桩供电插座应设置温度监控装置,充电桩应具备温度监测和过温保护功能。 7.7.3在充电过程中,当达到设置的结束条件,或操作人员对充电桩实施了停止充电指令,充电桩应控 制开关S1切换到+12V,并在检测到S2开关断开后,在100ms内切断交流供电回路;超过3s仍未检测 到S2断开时,则强制切断交流供电回路。如供电接口带有电子锁,应在交流回路切断100ms后解锁。 注:S1、S2开关位置参见图6。 7.7.4具备急停功能的充电桩启动急停装置时,充电桩应在100ms内切断交流供电回路。 7.7.5当充电与电动汽车之间的保护接地连续性丢失,充电桩应控制开关S1切换到+12V,并在100ms 内切断交流供电回路。 7.7.6当充电桩检测到检测点1电压幅值为12V(状态1)或其他非6V(状态3)、非9V(状态2)状态时, 充电桩应控制开关S1切换到+12V,并在100ms内切断交流供电回路; 当检测到供电接口由完全连接变为断开【检测点4由完全连接变为断开(状态A)】时,充电桩应控 制开关S1切换到+12V连接状态,并在100ms内断开交流供电回路; 业松润上

充电桩应控制开关S1切换到+12V,并在100ms内切断交流供电回路; 当检测到供电接口由完全连接变为断开【检测点4由完全连接变为断开(状态A)】时,充电桩应控 制开关S1切换到+12V连接状态,并在100ms内断开交流供电回路; 当检测点1的电压幅值由6V变为9V时,充电桩应在100ms内切断交流供电回路,并持续输出PWM 信号:当车辆再次闭合S2时,充电桩应再次接通交流供电回路。

控制导引原理图(以充电模式3连接方式B为

7.7.7当充电桩PWM信号对应的充电电流限值≤20A,且充电桩实际输出电流超过充电电流限值2A并保 持5s时,或充电桩PWM信号对应的充电电流限值>20A,且充电桩实际输出电流超过充电电流限值的 110%并保持5s时,充电桩应在5s内切断交流供电回路并控制S1切换到+12V。 注:S1、S2开关位置参见图6。 7.7.8充电桩应具备交流接触器(或同类装置)粘连检测功能。当接触器触点粘连时,充电桩应发出告 警提示,并不能启动充电。 7.7.9在充电过程中,充电桩应具有明显的状态指示或文字提示,防止人员误操作。 7.7.10充电桩的接触电流应满足GB/T18487.1一2015中11.2要求。 7.7.11充电桩应具备漏电保护功能

7.8控制导引电路要求

充电桩的控制导引电路应满足GB/T18487.1一2015中附录A的要求。 当充电桩自身无故障且供电接口已完全连接(对充电模式3的连接方式A或B),且充电桩已做好 充电准备时,则开关S1从连接12V+状态切换至PWM连接状态,供电控制装置发出PWM信号。供电 控制装置通过测量检测点1的电压和检测点4来判断充电连接装置是否完全连接。具备省电模式的充电 桩,进入省电模式的时间不宜低于24h。

7.9充电控制时序及流程

充电控制时序及流程应满足GB/T18487.1一2015中附录A.3、附录A.4及附录A.5的规定

输入电压下,充电桩(一桩双充及以下)的待机

电桩包装完好,按GB/T2423.55一2006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外壳应能承受剧烈冲击能量为2 0.4m)。试验结束后性能不应降低,充电桩的IP防护等级不受影响,门的操作和锁止点不受损块 变形而使带电部分和外壳相接触,并满足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要求。

充电桩在额定输出功率下稳定运行,在周围环境噪声不大于40dB的条件下,距离充电桩水 m处,测得噪声最大值应不超过55dB

7.13机械开关的特性要求

充电桩内开关应符合GB/T18487.1+

充电桩内继电器应符合GB/T18487.1 2015中10.2.4的要求

7.13.5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B/T2423.1一2008中试验Ad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温度为7.1.1规定的下限值,充电桩应 动。试验前、试验期间、试验后,充电桩应能正常工作。

B/T2423.2一2008中试验Bd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温度为7.1.1规定的上限值,待达到试 启动充电桩,充电桩应能正常工作,试验温度持续2h。试验前、试验期间、试验后,充电桩应 作。

试验结束前2h进行介电强度试验和测试绝缘电阻,其中绝缘电阻不应小于1MQ2,介电强度按 值的75%施加测量电压。试验结束后,恢复至正常大气条件,通电后充电柱应能正常工作

7.15.1通用试验条件

电桩的设备配置参见GB/T18487.2—2017中的算

NB/T33002—2018

充电桩的试验负载条件参见GB/T18487.2一2017中的第5章 测试过程的操作条件参见GB/T18487.2一2017的第6章。

7.15.2抗扰度要求

7.15.2.1抗扰度性能判据

7.15.2.2抗扰度试验要求

在不同环境中使用的充电桩,其静电放电抗扰度、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电快速瞬变脉 度、浪涌抗扰度、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抗扰度应满足GB/T18487 中72的要求,

8标志、包装、运输及储存

8标志、包装、运输及储存

生产厂家; 一产品名称; 产品型号: 额定输出电压; 额定输出电流; 一出厂编号; 一生产日期; 一室内或室外使用(IP等级)。 注:如有多路输出时DB11/T 692-2019 历史文化街区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标明电流最大值和每路值。 一主中性种严关一华二灯一接代油子

8.1.2充电桩上各种开关、指示灯、接线端子、接地端子处等应有相应的文字符号作为标志,并与接线 图上的文字符号一致。相应位置上应具有接线、接地及安全标志,要求字迹清晰易辨、不褪色、不脱落 布置均匀、便于观察。

8.1.2充电桩上各种开关、指示灯、接线端子、接地端子处等应有相应的文字符号作为标志,并与接线 图上的文字符号一致。相应位置上应具有接线、接地及安全标志,要求字迹清晰易辨、不褪色、不脱落 布置均匀、便于观察。

附件包括:装箱清单、出厂试验报告、合格证、电气原理图和接线图、安装使用说明书、随机附件及备 件清单。 8.22产品外包装上应有清断、耐久的包装贮运图示标志,图示标志应符合GB/T191的规定。

在运输过程中,不应有剧烈振动冲击、曝晒雨

155198.1379

DB63/ 959-2011 起重机械安全使用工作规范.pdf155198.1379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