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1925-2020 雷电灾害风险区划技术规范

DB15/T 1925-2020 雷电灾害风险区划技术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15/T 1925-2020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2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14350
下载资源

DB15/T 1925-2020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5/T 1925-2020 雷电灾害风险区划技术规范

雷电灾害风险区划技术规范

本你准规定了雷电害风 本标准适用于内蒙古自治 险区划及评估。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 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1010一201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QX/T103一2017雷电灾害调查技术规范

DB2306T 085-2019 户外牌匾设置技术规范.pdfDB15/T19252020

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资源与环境破坏、社会系统混乱等的异变因子。 [QX/T4052017,定义3.2]

4.1.1地理信息资料

DB15/T19252020

应收集分辨率不低于1:25万的数字高程DEM(DigitalElevationModel)数据、土地利用数据、 水系数据和土壤电导率数据。

4. 1.2社会经济资料

4. 1. 3 气象资料

应收集近20年雷电灾情资料,包含雷击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等数据。

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的具体流程见图1。

手份的社会经济资料,包括各行政区域的土地面

图1雷电灾害风险区划流程

DB15/T19252020

4.4.1雷电灾害风险指数计算

雷电灾害风险指数按照公式(1)进行计算:

图2雷电灾害风险指数构成

4.4.2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

4.4.2.1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价方法

DB15/T19252020

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价因子VH主要选取雷暴日密度La、地闪密度Ng和地闪强度L,3个评价指 标进行评价。将3个评价指标按照各自影响程度,采用加权综合评价法按照公式(2)计算得到评价 因子V,加权综合评价法参见附录C。

VH=h·La+h,·N+h·L

式中: VH—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价因子; 雷暴日密度权重; 雷暴日密度; I h2 地闪密度权重; Ng 地闪密度; 3 地闪强度权重; LI 地闪强度。

4.4.2.2雷暴日密度L.指标

应选取至少近30年各气象站雷暴日观测资料,按照公式(3)计算得出雷暴日密度La,再利用 kriging插值法形成1kmX1km数据,形成L,栅格数据。

La = 0.1T. 式中: Ld——雷暴日密度;; Ta—雷暴日数。

4.4.2.3地闪密度N,指

选取至少近5年的地闪定位数据资料,然后运用GIS软件将评估区域划分为1km×1km的网格 算网格内地闪频次,形成地闪密度N,栅格数据。

4.4.2.4地闪强度L.指标

选取全少近5年地闪定位数据资料 别除雷电流幅值为0KA~~ 2KA和200KA以上的时地定.资 料,按照表1确定的5个等级运用百分位数法分别计算出对应的电流强度阈值,对5个不同等级雷电流 强度赋予不同的权重值,按照公式(4)计算得出地闪强度L。栅格数据,百分位数法参见附录D

DB15/T19252020

式中: Ln—地闪强度; 一雷电流幅值等级;

式中: L—地闪强度; i——雷电流幅值等级; 一i级雷电流幅值等级的地闪频次。

4.4.3孕灾环境敏感性分析

4.4.3.1孕灾环境敏感性评价方法

孕灾环境敏感性评价因子V.主要选取海拔高度E,、地形起伏度E,、水系S。和土壤电导率T,4 个评价指标进行评价。将3个评价指标按照各自影响程度,采用加权综合评价法计算得到评价因子 V,,见公式(5)。

式中: VE 孕灾环境敏感性评价因子; er 海拔高度权重; Eh 海拔高度: 地形起伏度权重; e2 方标准信息 E, 地形起伏度; e3 水系权重; S. 水系; e4 土壤电导率权重; 土壤电导率。

4.4.3.2海拔高度E指标

海拔高度采用高程表示,直接从DEM数字高程数据中提取形成分辨率为1km×1km的海拉 栅格数据。

4.4.3.3地形起伏度E.指标

DB15/T19252020

地形起伏度E,指标是以海拔高度栅格数据为基础,计算以目标栅格为中心、窗口大小为8×8的 正方形范围内高程的标准差,得到地形起伏度E,的栅格数据

4.4.3.4水系S.指标

水系S。指标主要考虑河网密度和河流缓冲区两个因素, 通过特润网密度和缓冲区的仪重按照片 次分析法确定各为0.5,采用加权综合评价法计算得到评价因子S。。其中河网密度运用GIS软件采用 km×1km的网格进行计算:河流缓冲区的赋值本标准将一至五级河流来统一考虑,采用专家评分 法按照距离河流远近每500m一个等级分别赋值为0.9、0.8、0.7、0.6和0.5。

4.4.3.5土壤电导率T.指标

土壤电导率T,指标是对土壤电导率资料运用GIS软件形成分辨率为1kmX1km的土壤电导率栅格 数据。

4.4.4承灾体易损性分析

灾体的易损性评价因子V、主要选取人口密度P、地均GDPG,、土地利用T,3个指标进行评位 3个评价指标按照各自影响程度,采用加权综合评价法计算得到评价因子Vs,见公式(6),

息服务平台 式中: Vs一—承灾体的易损性评价因子; S 一地均GDP权重; Ga一一地均GDP; 一土地利用权重; S T 土地利用。

DB15/T19252020

4.4.4.2人口密度P指标

以人口除以土地面积,得到人口密度,

4.4.4.3地均GDPG,指标

4.4.4土地利用T指标

地面积,得到地均GDP,形成1kmX1km的地均

土地利用栅格数据是根据GB/T21010一2017将土地利用数据采用专家评分法按表2进行赋值得 出。

表2土地利用指标赋值

4.4.5防灾减灾能力分析

4.4.5.1防灾减灾能力评价方法

防灾减灾能力评价因子V,主要选取人均GDPPg和雷电重点单位防护能力P两个指标进行评价。 将两个评价指标按照各自影响程度,采用加权综合评价法计算得到评价因子V、,见公式(7)

服务平台 式中: VR 一一防灾减灾能力评价因子; 一人均GDP权重; 公 Pg一一人均GDP; r2一—雷电重点单位防护能力权重; P. 一雷电重点单位防护能力。

4.4.5.2人均GDPP。指标

4.4.5.3重点单位防护能力P.指标

DB15/T19252020

一地区GDP除以同期平均人口得出,形成1km×

重点单位防护能力是根据GB50057一2010中规定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 情况,按照类别对其防护能力采用专家评分法进行赋值(表3),形成1km×1km栅格数据

表3防护能力指标赋值表

4.4.6区划等级划分

根据雷电灾害风险指数LDRI的计算结果按照表4将雷电灾害风险划分为低风险区、次低风险区 等风险区、次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5个等级,并绘制雷电灾害风险区划图。

表4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等级

5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结果评估

50:(j) △min+p·△max Aoi(j)+p.Amax

DB15/T19252020

式中: 50:(j) 关联系数; Amin in = min, min, o (j) ; P 一分辨系数,选取值为0.5; Amax Amax = max, max, (j) 。 最后计算m项指标关联系数的平均值,得出关联度Yoi,见公式(9)。关联度值越大,说明比较 序列越接近参考序列,灾情越严重。

最后计算m项指标关联系数的平均值,得出关联度Yoi,见公式(9)。关联度值越大, 序列越接近参考序列,灾情越严重。

式中: Yo关联度; m 一一指标数; o(j)一关联系数。 根据QX/T103一2017规定的雷电灾害分级标准,选择雷击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等3个指标进 行灰色关联评估,以验证区划结果

6雷电灾害风险区划报告

风险区划报告应客观、完整、科学、公正,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a) 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的目的和意义; b) 区划资料说明; C 区划方法; d) 区划模型; e 区划结果分析及区划图; f 区划结论。

DB15/T19252020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归一化处理方法

D,一一j站(格)点第i个指标的归一化值; A,一一j站(格)点第i个指标值; min,一一第i个指标值中的最小值; max.一一第i个指标值中的最大值。

DB15/T19252020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 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主要分为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和一致性检验和风险指数计 算等步骤。

B.2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依据风险评估的要求构建递阶层,指标体系的每层中各元素支配下一层中的相应元素,形成 递阶层次。

判断矩阵表示针对上一层某因素,本层次与之有关的各因素之间相对重要性的比较。为量化各 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常采用Saaty标度方法。对每一层次中各因素相对重要性给出判断,可以用这些 示度值表示写成对比矩阵A,需要检验对比矩阵A的一致性。一般通过2/次标度法调整,使对比矩 车A有很好的一致性。经过多次比较调整和检验,得出合理的对比矩阵A及权重系数结果。

式中: A 对比矩阵; 因素i与因素j相比得到的重要性比值。

Bi2 L Bln B21 B21 L B2 L L L L Bm Br2L Bm.

Br1 Biz2L Bin B21 B21 L B2n A L L L L Bal Br2L Bm.

对比矩阵需要一致性检验。首先应用和积法计算对比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入mx及其对应的特征 W,然后根据判断矩阵的阶数n,计算对比矩阵的一致性指标I:

目应的随机一致性指标,值,然后计算一致性

当CR的值小于0.1,说明对比矩阵一致性检验合格

DB15/T19252020

当所有层次的相对权重计算得出, 指标的层次单排序结果,进一步计算递阶层次 构模型中最底层指标相对于总目标的组合权重GBT 29472-2012 移动实验室安全管理规范, 由下而上逐遂层进行层次总排序。

DB15/T19252020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加权综合评价法 加权综合评价法综合考虑各个具体指标对评价因子的影响程度,是把各个具体指标的作用大小 综合起来,用一个数量化指标加以集中,计算公式为:

DB15/T19252020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百分位数法

式中: Q;(p)一一第i个百分位数; p 一一百分位数; 一对应第位的中间计算量; 一一升序排列后的样本序列; j 一一第j个序列数; n 序列总数。

DB15/T19252020

1」章国材.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方法LM].北京:气象出版社DB50/T 291-2019 重庆市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范 ,2010. 2]章国材.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原理和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4 3」GB/T26376一2010自然灾害管理基本术语 4]QX/T405一2017雷电灾害风险区划技术指南 [5]MZ/T027一2011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基本术语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