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2/T 2862.1-2018 额定电压330kV(Um=363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 第1部分:试验方法和要求.pdf

DB62/T 2862.1-2018 额定电压330kV(Um=363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 第1部分:试验方法和要求.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3.8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62696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62/T 2862.1-2018 额定电压330kV(Um=363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 第1部分:试验方法和要求.pdf

DB62/T 2862.12018

c)热循环电压试验(见12.4.8): d)室温和高温下局部放电试验(见12.4.6); 注:试验应在上述c)项最后一次循环后进行,或在下述f)项雷电冲击电压试验后进行。 e)操作冲击电压试验(见12.4.9); 雷电冲击电压试验及随后工频电压试验(见12.4.10); 局部放电试验(如果上述d)项试验未进行): h 直理接头外保护层试验(见附录D); 注:此项试验施加于已通过c)项循环试验的接头或已通过三次热循环(见附录D)的分开试验接头。如果电缆和 接头在运行时不遭受潮湿环境(非直埋于地下或非间断或连续浸水)此项试验可以免除。 结束上述试验后应检验包含电缆和附件的电缆系统(见12.4.11)。

c)热循环电压试验(见12.4.8); d)室温和高温下局部放电试验(见12.4.6); 注:试验应在上述c)项最后一次循环后进行,或在下述f)项雷电冲击电压试验后进行。 e)操作冲击电压试验(见12.4.9); 雷电冲击电压试验及随后工频电压试验(见12.4.10); 名 局部放电试验(如果上述d)项试验未进行): 直理接头外保护层试验(见附录D); 注:此项试验施加于已通过c)项循环试验的接头或已通过三次热循环(见附录D)的分开试验接头。如果电缆和 接头在运行时不遭受潮湿环境(非直埋于地下或非间断或连续浸水)此项试验可以免除。 结束上述试验后应检验包含电缆和附件的电缆系统(见12.4.11)。

GBT 39466.1-2020 ERP、MES与控制系统之间软件互联互通接口 第1部分:通用要求.pdf12.4.3中b)项试验可以用未经12.4.3列出 的电缆试样并安装特殊的试验终端进行

12. 4.5 弯曲试验

室温下电缆试样应绕试验圆柱体(例如圆盘简体)至少弯曲一整圈。再复位而轴不转。然后反方向 弯曲试样,重复此过程。此反复弯曲应总共进行三次。 试验圆柱体直径对铅、铅合金和皱纹金属套电缆应不大于25(d+D)+5%。其中d为导体标称直径, 单位为mm(见6.8);D为电缆标称外径,单位为mm(见6.9)。弯曲试验结束后应将附件安装在电缆 上。此组装试样应在室温下进行局部放电试验,并应符合12.4.6规定要求

12.4.6局部放电试验

应根据GB/T3048.12的规定进行试验,其灵敏度为5pC或优于5pC。试验电压应逐渐升至333kV (1.75U)并保持10s,然后缓慢地降低至275kV(1.5Uo)。 高温下试验时,试样应在比电缆正常运行的最大导体温度高5K~10K下进行试验。导体温度应在此 现定温度范围内保持至少2h。应只通过导体电流将被试电缆加热到规定的温度。在1.5Uo下,试品中应 无超过申明灵敏度的可检测的放电。 注:如果由于实际原因,不能达到试验温度,可以外加热绝缘措施,

12. 4. 7 tano 测量

应采用适当方法加热试样。采用测量导体电阻或采用放置在屏蔽或金属套表面热电偶测温或以相同 加热方法,用放置在另一相同电缆试样的导体中热电偶测温方法确定导体温度。加热试样应使导体温度 达到95℃100℃。 在工频电压190kV(U。)及上述规定温度下测量tano,测量值应不超过10.0×104

12.4.8热循环电压试验

电缆应弯成U形,其弯曲直径按12.4.5规定。用导体电流加热组装试样至电缆导体温度达到稳定温 度95℃~100℃。至少加热8h。每个加热周期导体温度应在上述温度范围内至少保持2h。随后应自然冷 却至少16h至导体温度为环境温度以上15℃范围以内,最大不超过45℃。应记录每个加热周期最后2h的 导体电流。 此加热和冷却循环应进行20次。在全部试验过程中,应对组装试样施加380kV(Uo)电压。组装试 详应在最后一次热循环后或在12.4.10所述的雷电冲击电压试验后,在高温和室温下按12.4.6要求进行局 部放电试验并符合要求

DB62/T 2862.12018

o)具有与外护套黏结的纵包金属带或纵包金属箔的电缆部件的试验(见12.5.16); p)非金属外护套的刮磨试验(见12.5.17); q)铝套的腐蚀扩展试验(见12.5.18)。 电缆组件及成品电缆的非电气试验汇总于表5中,并指出每种试验所适用的XLPE绝缘和 料。电缆燃烧试验仅在制造商希望申明该电缆的设计特性适合该试验时才要求进行。

o)具有与外护套黏结的纵包金属带或纵包金属箔的电缆部件的试验(见12.5.16):

p)非金属外护套的刮磨试验(见12.5.17); q)铝套的腐蚀扩展试验(见12.5.18)。 电缆组件及成品电缆的非电气试验汇总于表5中,并指出每种试验所适用的XLPE绝缘和各利 料。电缆燃烧试验仅在制造商希望申明该电缆的设计特性适合该试验时才要求进行。

12.5.2电缆结构检查

导体检验和绝缘、外护套与金属套厚度测量应根据并符合10.4、10.6、10.7给出的要求。 5.3确定老化前后绝缘的机械性能试验

12.5.3确定老化前后绝缘的机械性能试

12.5.3.2老化处理

表6电缆护套混合料的机械性能试验要求(老化前后)

12.5.3.3预处理和机械性能试验

老化前和老化后试片的试验结果应符合表7要

DB62/T 2862.12018

a)温度:100℃±2℃; b)持续时间:7x24h。

12.5.5.4机械性能试验

老化后的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 (贴12.5.3和12.5.4)的支化率个 出的外护套经空气烘箱老化后的试验值

ST,型PVC外护套失重

12. 5. 6. 1 步骤

12. 5. 6. 2要求

试验结果应符合表8要求

表8电缆PVC外护套料特殊性能试验要求

12.5.7外护套高温压力试验

12. 5. 7.1步骤

DB62/T 2862.12018

表9电缆XLPE绝缘混合料的特殊性能试验要求(续)

12.5.12半导电屏蔽层与绝缘层界面的微孔与突起试验

12.5.12.1步骤

蔽层与绝缘层界面的微孔与突起试验应按照附录

12.5.12.2要求

试验结果应符合下述规定: a)半导电屏蔽层与绝缘层界面上应无大于0.03mm的微孔; 导体半导电屏蔽层与绝缘层界面上应无大于0.065mm的进入绝缘层的突起以及大于0.065mm 的进入半导电层的突起: 绝缘半导电屏蔽层与绝缘层界面上应无大于0.065mm的进入绝缘层的突起以及大于0.065mm 的进入半导电层的突起

12.5.13黑色PE外护套碳黑含量测量

12.5.13.1步骤

12. 5. 13. 2要求

注:对不受紫外线曝晒的特殊场合,允许较低的炭黑含量值。

12.5.14燃烧试验

如果制造商希望申明电缆的特殊设计符合燃烧试验要求时,应在成品电缆的试样上进行GB 0.12规定的燃烧试验。 试验结果应符合GB/T18380.12要求。

12.5.15透水试验

透水试验应适用于水阻隔结构的电缆。本试验的目的是满足埋地电缆的要求,而不是为了用于如海 底电缆那类结构的电缆。 试验装置、取样、试验步骤和要求应符合附录E。

与外护套黏结的纵包金属箔或金属带电缆的组件

电缆试样应进行下列试验

DB62/T 2862.12018

则没有通过预鉴定试验。但是可以对更换附件的电缆系统继续进行预鉴定试验直到满足13.2的所有要 求。如果制造商确定预鉴定试验的电缆系统包含修理好的附件,那么该完整系统的预鉴定试验的起始时 间应该从修理后开始计算。

13.2.2试验电压值

电缆系统预鉴定试验前,应测量电缆的绝缘厚度,必要时按照12.4.2调整试验电压值。

电缆和附件应按制造商说明书规定的方法进行组装,采用其所提供的等级和数量的材料,包括润滑 剂(如果有)。试验布置应能代表实际安装敷设的条件,例如刚性固定、挠性固定和过渡方式安装、地 下以及空气中安装。特别应当考虑附件热机械性能的特殊情况。在安装和试验期间环境条件可能会有变 化,但认为环境条件的变化并无重要影响。8.1规定的温度限制不适用,

13.2.4热循环电压试验

应只通过导体电流将试样加热到规定的温度。试样应加热至导体温度超过电缆止常运行的最大导体 温度0K5K。试验过程中因环境温度变化要求调节导体电流。 应选择加热布置方式,使得远离附件的电缆导体温度达到上述规定温度。应记录电缆表面温度作为 参考。加热应至少8h。在每个加热期内,导体温度应保持在上述温度范围内至少2h。随后应自然冷却至 少16h。在整个8760h的试验期间,应对电缆系统施加1.7u。电压和热循环。加热冷却循环应进行至少180 次。应无击穿发生。 注1:如果由于实际原因,不能达到试验温度,可以外加热绝缘措施。 注2:建议在试验期间进行局部放电测试以便提供可能劣化的早期预警.从而有可能在故障前进行修理。 注3:应完成总的循环次数而不管那些可能发生的中断。 注4:导体温度超过电缆正常运行的最大导体温度5K的热循环也有效

13.2.5雷电冲击电压试验

系统(电缆和附件)的检验应符合12.4.11的要求

13.3电缆系统的预鉴定扩展试验

13.3.1预鉴定扩展试验概要

预鉴定护展试验应包括13.3.2规定的完整电缆系统的电气性能试验和12.5中规定的电缆的非电气试 验。 13.3.2电缆系统的预鉴定扩展试验的电气部分 131法

须鉴定护展试验应包括13.3.2规定的完整电缆系统的电气性能试验和12.5中规定的电缆的非电气

13.3.2电缆系统的预鉴定扩展试验的电气部分

DB62/T 2862.12018

13.3.2.4不加电压的热循环试验

应只通过导体电流将试样加热到规定的温度。试样应加热至导体温度超过电缆正常运行的最大导体 温度0K~5K。加热应至少8h。在每个加热期内,导体温度应保持在上述温度范围内至少2h。随后应自 然冷却至少16h,直到导体温度冷却至不高于30℃或者冷却至高于环境温度15K以内,取两者之中的较 高值,但最高为45℃。应记录每个加热周期最后2h的导体电流。加热冷却循环应进行60次。 注:导体温度超过电缆正常运行的最大导体温度5K的那些热循环也认为有效,

试验在电缆和附件安装完成后的新线路上进行。推存采用14.2外护套直流电压试验和/或14.3绝缘交 流电压试验。当电缆线路仅按14.2作了外护套试验,根据购买方和承包方协议,附件安装的质量保证程 序可以代替绝缘交流电压试验。

14.2外护套直流电压试验

在电缆金属套或金属屏蔽与地之 加10kV直流电压,持续时间1min。为使试验有效, 外护套外表面必须与地良好接触。 外护 电层有助于达到此要求。

14.3绝缘交流电压试验

应经购买方与承包方协商同意施加交流电压。电压波形应基本为正弦波形,频率应为20Hz~300Hz 施加的交流电压值应为250kV或者323kV(1.7Uo),持续时间1h。作为替代,可施加交流电压190kV(Uo), 持续时间24h。 注:对已运行的电缆线路,可采用较低电压和/或较短时间进行试验。应考虑到运行年份、环境条件、击穿经历以及 试验目的,经协商确定试验电压和时间

DB62/T 2862.12018

当数值要修约到规定位数的小数,例如从几个测量值计算平均值或由一个给定标称值加上偏差百分 率推导出最小值时,其步骤应按下述: a 如修约前要保留的最后一位数字后跟着的数字是0、1、2、3或4,则该位数字应保持不变(修 约舍弃); b) 如修约前要保留的最后一位数字后跟着的数字是9、8、7、6或5,则该位数字应加1(修约进 位)。 示例: 2.449~2.45修约到两位小数; 2.449~2.4修约到一位小数; 2.453~2.45修约到两位小数: 2.453~2.5修约到一位小数; 25.0478~25.048修约到三位小数; 25.0478~25.05修约到两位小数; 25.0478~250约到位小数

当数值要修约到规定位数的小数,例如从几个测量值计算平均值或由一个给定标称值加上偏差百 导出最小值时,其步骤应按下述: 如修约前要保留的最后一位数字后跟着的数字是0、1、2、3或4,则该位数字应保持不变( 约舍弃); 如修约前要保留的最后一位数字后跟着的数字是9、8、7、6或5,则该位数字应加1(修约 位

DB62/T 2862.12018

表C.3列出了电缆系统的预鉴定扩展试验的概要和条款编号。

表C.3列出了电缆系统的预鉴定扩展试验的概要和条款编号!

表C.3电缆系统的预鉴定扩展试验

DB62/T 2862.12018

应在5min内向管子内注入温度为20℃±10℃的水,使管中水柱高于电缆中心1m(见图E.1)。注水 后的试样装置应放置24h。然后应在试样上施加10次加热循环。应采用适当方法加热导体,直到其温度 达到电缆正常运行时导体最高温度以上5K~10K之间的一个稳定温度,但不应达到水的沸点。应至少加 热8h。在每一个加热期内,导体温度应保持在上述温度范围内至少2h,随后应自然冷却至少16h。水头 应保持在1m。 注:整个试验过程中不加电压,建议使用一根(与被试电缆相同的)模拟电缆与被试电缆串联,在模拟电缆的导体 上直接测量温度

试验期间,电缆试样两端应无水分渗出。

DB62/T 2862.12018

在附件两端的电力电缆金属屏蔽和(或)金属套之间,以及在每一端的金属屏蔽和(或)金属套与 接头外保护层接地的外表面之间应施加直流试验电压25kVT/CSTE 0006-2020 加氢站安全评价报告的标准格式,历时各1min。

G.4.3.2雷电冲击电压试验

表G.1的试验电压应施加在浸于水中的组装试样两端的金属屏蔽和(或)金属套之问,以及施加在 每一端金属屏蔽和(或)金属套与接头外保护层接地的外表面之间。若无法对浸在水中的组装试样进行 冲击电压试验,可将其从水中取出,而后在最短时间内进行试验,或者可以用湿布包裹以保持试样潮湿, 或者可以将组装试样的整个外表面上涂上导电层

表G.1冲击电压试验

G.4所述试验完成后,应即检查组装试样。 对填充可移动浇注剂的接头外保护盒,如没有可见的内部气隙或由于水分侵入造成浇注剂内部位 移,或者没有浇注剂经各密封处或盒壁漏泄的迹象,应认为通过检验。对采用其他设计和材料的接头外 保护层应没有水侵入或内部腐饨的迹象,

DB62/T2862.12018

如果20个试片的总体积小于16.4cm,且计算值为10cm。体积中的微孔和杂质数量大于本部分 12.5.10.2的规定NB/T 20450.4-2017标准下载,则应从同一样品上再取足够的试片进行测量,以使被测试片的总体积达到16.4cm及以

如果20个试片的总体积小于16.4cm,且计算值为10cm。体积中的微孔和杂质数量大于本部分 12.5.10.2的规定,则应从同一样品上再取足够的试片进行测量,以使被测试片的总体积达到16.4cm及以 上。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