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Q/GDW 1846-2012 1000kV串联电容器补偿装置技术规范.pdf就此达成专的办设 在贮存和运输装置期间,应能保证装置的性能和质量不受影响: 各个供电气连接的接触面(包括接地处的金属面)在贮存和运输装置期间宜有放锈措施: 无严重振动、颠簸和冲击现象发生; 贮存环境不应有腐蚀金属、气体和物质,不应受灰尘雨雪的侵蚀; 无弯曲变形及紧固件松动等现象
产品至少应随带下列文件
a)装箱清单; b)产品合格证书(合格证); 安装时必须的图纸资料等: 安装使用说明书(应满足GB/T9969的规定要求); e 例行试验报告(记录); 拆卸运输零件(如需要)和备件(如有)一览表。 注:文件应妥善包装,防止受潮、损坏。
CJJ33-2005标准下载A.1故障类型及其持续时间
1000kV串补线路故障需考虑单相永久性接地故障和多相故障(包括两相接地、两相相间和三相挂 地故障),故障持续时间如下表A.1所示。
表A.11000kV串补线路故障持续时间表
A.2串补动作时序要求
表A.2区外发生单相永久故障时串补动作时序要求
表A.3区外发生多相故障时串补动作时序要求
区内发生单相永久性接地故障时串补动作时序要
表A.6区内发生多相故障时串补动作时序要求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串补装置设备设计规范条目
B.1.1工程概况 B.1.1.1工程规模 B.1.1.2主要设备参数 B.1.2电压和频率 B.1.3过电压保护方案 B.1.4系统摇摆电流 B.1.5系统短路电流 B.1.6故障类型及持续时间 B.1.7过电压保护性能要求 B.1.8限压器设计原则 B. 1. 8. 1 限压器的设计标准 B. 1. 8. 2 限压器计算内容 B. 1. 8. 3 限压器计算条件 B. 1. 9 绝缘水平和净距要求 B. 1. 9. 1 绝缘水平 B. 1. 9. 2 净距要求 B.2工程现场条件及要求 B. 2. 1 环境条件 B. 2. 2 抗震性能要求 B.2.3可听噪声水平要求 B. 2. 4 电晕水平要求 B.2.5场强水平要求 B.2.6厂、站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与串补装置配合 B.3可用率和可靠性 B. 3. 1 定义 B.3.2可用率和可靠性要求 B.4串补装置主要元件关键技术要求 B.4.1电容器组 B.4.1.1电容器组 B.4.1.2电容器单元 B.4.1.3熔丝 B.4.2阻尼装置 B.4.3金属氧化物限压器 B.4.4间隙 B.4.5旁路开关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串补装置设备设计规范条目
B.4.6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
B.4.6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
B.4.9绝缘子和母线
串补装置设计时应考虑及确定的交流系统基本条件包括: a) 系统电压(kV,包括标称值为1000kV,正常变化范 范围); b) 系统频率(Hz,包括基频为50Hz,正常波动范围); c) 线路长度(km)及导线型号; d) 导线排列; e) 系统最大工频过电压水平(p.u.); f) 线路的最大潜供电流水平(A); g) 系统的最大短路电流水平(kA); h) 系统等值; i) 摇摆电流: i) 系统的背景谐波参数; k) 线路两端断路器的瞬态恢复电压(TRV)水平; 1 接入线路及相邻线路的继电保护现状; m)接入系统的串补动作时序要求; n 串补度或补偿容量; ) 串补装置的额定电流; p)装置保护方式。
串补装置设计时应考虑及确定的环境工程基本条件包括: a) 海拔高度; b) 日照强度W/cm²(风速0.5m/s); c) 多年平均降雨量; d)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e) 最小相对湿度; f) 累年极端最高气温; g) 累年极端最低气温: 多年平均最高气温; i) 多年平均最低气温: 污移等级; 心 k) 多年平均风速: 1) 100年一遇最大风速: m/s(离地面高10m处,持续10min的100年平均最大风速); m) 多年平均日照时数; n) 多年平均雷暴日数;
0)全年最多风向; p) 覆冰条件; q 最大积雪厚度: ) 累年最大冻土深度; S 累年极端最高大气压力: 累年极端最低大气压力; ? u) 多年平均最高大气压力; V 多年平均最低大气压力; W)基本地震烈度; x)场地类别。 上述环境条件中,还应考虑覆冰条件与多年平均风速等的平台的荷载组合情况
0) 全年最多风向; p) 覆冰条件; q) 最大积雪厚度; 累年最大冻土深度; s) 累年极端最高大气压力 t) 累年极端最低大气压力 u) 多年平均最高大气压力 v) 多年平均最低大气压力 W) 基本地震烈度; x) 场地类别。 e la r e
D. 1. 1 例行试验
a)外观检查: b) 电容测量(按照GB/T6115.1—2008,5.3); 电容器损耗测量(按照GB/T6115.1—2008,5.4); d) 端子间电压试验(按照GB/T6115.1一2008,5.5); e) 端子与箱壳间的交流电压试验(按照GB/T6115.1一2008,5.6); f) 局部放电试验; g)tan 8测量; h)电容量复测(按照GB/T6115.1—2008,5.3); i)内部放电器件试验(按照GB/T6115.1一2008,5.7); 密封性试验(按照GB/T6115.1一2008,5.8): k)内部熔丝的放电试验(按照GB/T6115.3一2002,3.1.2)。 注1:试验可不按上述顺序进行。 注2:例行试验应由制造方在交货前对每个电容器单元进行
2型式试验 热稳定试验(按照GB/T6115.1—2008,5.9); b) 端子与箱壳间交流电压试验(按照GB/T6115.1一2008,5.10); 端子与箱壳间雷电冲击电压试验(按照GB/T6115.1一2008,5.11); 冷工作状态试验(按照GB/T6115.1一2008,5.12); e 放电电流试验(按照GB/T6115.1一2008,5.13); tan及电容随温度变化曲线(温度下限和温度上限); g 局部放电性能试验(温度下限时局放熄灭电压); h 内熔丝的隔离试验(按照GB/T6115.3一2002,3.2.3); 外壳耐爆能量试验; 低温局部放电试验: k 套管试验套管及导电杆受力试验执行标准DL/T840一2003,5.2.8。在瓷套顶部施加与瓷套平 行的静止拉力1000N,时间1min,重复5次。在瓷套顶部施加与瓷套垂直的静止拉力600N, 时间1min,重复5次。 注1:可不在同一台电容器单元上进行全部型式试验项目。 注2:上述型式试验所列项目顺序并不表示试验顺序。 注3:除非另有规定,每一台进行型式试验的电容器试品应已通过了全部例行试验项目。 注4:如以前已在结构相似、场强或负荷水平等于或高于规定使用要求的设备上通过了型式试验,且已提供上 述试验的型式试验报告,制造方可不再重复该项试验。但制造方应提供以前的试验能满足规定使用要求 的说明。 注5:仅当采用新的设计、新的关键工艺,或比以前通过试验的设计场强或负荷水平更高,或购买方有特殊的要求 时,需对试品进行新的型式试验
D.1.3特殊试验(耐久性试验)
D. 2. 1 例行试验
a)外观和尺寸检查: b)对间隙的组件,如均压电容器、套管和支持绝缘子等按相应国家标准进行例行试验; c)对间隙控制箱进行触发功能试验
D. 3. 2 型式试验
a) 主间隙的自放电电压试验; b) 主间隙的故障电流试验(按照GB/T6115.2—2002,2.1.1.3.1.1); c) 主间隙的放电电流试验(按照GB/T6115.2—2002,2.1.1.3.1.1); d) 主间隙的恢复电压试验(按照GB/T6115.2—2002,2.1.1.3.1.1); e) 间隙控制箱的绝缘性能试验; f) 间隙控制箱的环境条件影响试验; & 间隙控制箱的电磁兼容性能试验; h) 间隙控制箱的功能试验; i)间隙系统的工频自放电试验:
a)主间隙的自放电电压试验; b) 主间隙的故障电流试验(按照GB/T6115.2—2002,2.1.1.3.1.1); c) 主间隙的放电电流试验(按照GB/T6115.2—2002,2.1.1.3.1.1); d) 主间隙的恢复电压试验(按照GB/T6115.2—2002,2.1.1.3.1.1); e) 间隙控制箱的绝缘性能试验; f) 间隙控制箱的环境条件影响试验; g) 间隙控制箱的电磁兼容性能试验; h) 间隙控制箱的功能试验; i 间隙系统的工频自放电试验;
1 间隙系统的工 频电压耐受试验; k)间隙系统的触发放电试验; 1)间隙系统的电量试验
D. 4. 1例行试验
.4.1 例行试验 a) 端子标志检验(按照GB1208一2006,9.1); b) 一次绕组的工频耐压试验(按照GB1208一2006,9.2.1); 局部放电测量(按照GB1208一2006,9.2.2); d 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的段间及二次绕组的工频耐压试验(按照GB1208一2006,9.3); e) 匝间过电压试验(按照GB1208一2006,9.4); f) 电容量和介质损耗因数测量(按照GB1208一2006,9.5); g) 绝缘油性能试验(按照GB1208一2006,9.6) h) 密封性能试验(按照GB1208—2006,9.7); i) 误差测定。 D.4.2 型式试验 a) 短时电流试验(按照GB1208一2006,8.1); b) 温升试验(按照GB1208—2006,8.2); 一次绕组冲击试验(按照GB1208一2006,8.3); d) 户外式互感器湿试验(按照GB1208一2006,8.4); e 无线电干扰电压测量(按照GB1208一2006,8.5); f) 绝缘热稳定试验(按照GB1208一2006,8.6); 误差测定。
D. 5. 1例行试验
在装配好的光纤柱上进行光衰耗测量。 D.5.2 型式试验 a) 雷电冲击耐受电压试验: 操作冲击耐受电压试验,干试: 操作冲击耐受电压试验,湿试; d) 工频耐受电压试验,干试; e) 电晕试验; f) 额定机械负荷耐受试验; g) 陡波冲击电压试验; h) 光衰耗测量; i)温度试验。
D. 6. 1例行试验
阻尼电抗器: a)电抗测量(按照GB/T6115.2—2002,2.4.3.1.2): b)电阻测量(按照GB/T6115.2—2002,2.4.3.1.2):
阻尼电抗器: a)电抗测量(按照GB/T6115.2—2002,2.4.3.1.2) b)电阻测量(按照GB/T6115.2—2002,2.4.3.1.2)
c)损耗测量(按照GB/T6115.2—2002,2.4.3.1.2); d)冲击电压试验(按照GB/T6115.2—2002,2.4.3.1.2)。 阻尼电阻器: a)电阻测量(按照GB/T6115.2—2002,2.4.3.2.2); b)密封试验(按照GB11032一2010,8.11),仅在阻尼电阻器采用密封结构的情况下进行; c) 间隙的击穿电压试验(按照GB/T6115.2一2002,2.4.3.2.2),仅在采用间隙情况下进行; d) 限压器参考电压测量(按照GB11032一2010,8.15和8.16),仅在采用限压器情况下进行; e) 限压器泄漏电流测量(按照GB11032一2010,8.17),仅在采用限压器情况下进行。 2型式试验 阻尼电抗器: a) 短时电流试验(按照GB/T6115.2一2002,2.4.3.1.1),短时电流峰值按照短时电流有效值的2.7 倍; b) 放电电流试验(按照GB/T6115.2一2002,2.4.3.1.1),如短时电流峰值高于放电电流峰值,可 认为本试验要求已满足: C) 温升试验(按照GB/T6115.2—2002,2.4.3.1.1)。 阻尼电阻器: a)线性电阻能量吸取能力试验(按照GB/T6115.2一2002,2.4.3.2.1); b) 线性电阻放电电流试验(按照GB/T6115.2一2002,2.4.3.2.1); 线性电阻短时电流试验(按照GB/T6115.2一2002,2.4.3.2.1),仅在电容器组放电结束线性电 阻仍流过线路电流的情况下进行; 密封试验(按照GB11032一2010,8.11),仅在阻尼电阻器采用密封结构的情况下进行: e) 套管的绝缘试验(按照GB11032一2010,8.2),仅在阻尼电阻器采用瓷套或复合套管密封结构 的情况下进行; f 间隙放电电压试验,仅在采用间隙情况下进行; 名) 间隙短时电流试验,仅在采用间隙情况下进行; h) 间隙开断能力试验,仅在采用间隙情况下进行; 1 限压器参考电压测量(按照GB11032一2010,8.15和8.16),仅在采用限压器情况下进行; 1 限压器方波冲击电流试验(按照GB11032一2010,8.4),仅在采用限压器情况下进行; k) 限压器大电流冲击耐受试验(按照GB11032一2010,8.5),仅在采用限压器情况下进行: 1) 限压器多柱电流分布试验(按照GB11032一2000,8.18),仅在采用限压器情况下进行。 阻尼装置: 电流及能量耐受试验(按照GB/T6115.2一2002,2.4.3.3)。试验条件不具备时,可在系统调试时
D. 7. 1例行试验
a)主回路耐压试验(按照GB/T28565一2012,7.1); b 控制和辅助回路耐压试验(按照GB/T28565一2012,7.2); 主回路电阻测量(按照GB/T28565一2012,7.3): d 密封试验(按照GB/T28565—2012,7.4); 设计和外观检查(按照GB/T28565—2012,7.5); 机械操作试验(按照GB/T28565—2012,7.101)。 注:旁路开关应在工厂内组装完整并进行例行试验。
a)主回路耐压试验(按照GB/T28565一2012,7.1); b)控制和辅助回路耐压试验(按照GB/T28565—2012,7.2); c)主回路电阻测量(按照GB/T28565—2012,7.3); d)密封试验(按照GB/T28565—2012,7.4); 设计和外观检查(按照GB/T28565—2012,7.5); 机械操作试验(按照GB/T28565—2012,7.101)。 注:旁路开关应在工厂内组装完整并进行例行试验。
D. 7. 2 型式试验
.2 型式试验 a) 绝缘试验(按照GB/T28565—2012,6.2); b) 无线电干扰电压测试(按照GB/T28565—2012,6.3); c) 主回路电阻测量(按照GB/T28565一2012,6.4); d) 温升试验(按照GB/T28565—2012,6.5); 短时耐受电流和峰值耐受电流试验(按照GB/T28565一2012,6.6); f) 防护等级的验证(按照GB/T28565一2012,6.7); g) 密封试验(按照GB/T28565—2012,6.8); h) 电磁兼容性试验(按照GB/T28565—2012,6.9); i) 辅助和控制回路的附加试验(按照GB/T28565一2012,6.10); 机械和环境试验(按照GB/T28565—2012,6.101); k) 旁路关合电流试验(按照GB/T28565一2012,6.104); 1 投入电流试验(按照GB/T28565一2012,6.105)。 注:相同型式旁路开关可提供等价型式试验报告
D. 8 隔离开关试验
a)E.8.1主回路绝缘试验(按照GB/Z24837—2009,7.1); b 控制和辅助回路绝缘试验(按照GB/Z24837一2009,7.2); 主回路电阻测量(按照GB/Z24837—2009,7.3); d 设计和外观检查(按照GB/Z24837一2009,7.5); e 机械操作试验(按照GB/Z24837一2009,7.6)。 注:隔离开关应在工厂内完成整极组装并进行例行试验。 8.2 型式试验 a) 绝缘试验(按照GB/Z24837—2009,6.2); b) 无线电干扰电压测试(按照GB/Z24837一2009,6.3); c) 主回路电阻测量(按照GB/Z24837—2009,6.4); d) 温升试验(按照GB/Z24837—2009,6.5); e) 短时耐受电流和峰值耐受电流试验(按照GB/Z24837一2009,6.6); f) 防护等级的验证(按照GB/Z24837—2009,6.7); g) 电磁兼容性试验(按照GB/Z24837—2009,6.9); h) 辅助和控制回路的附加试验(按照GB/Z24837一2009,6.10); i 操作和机械寿命试验(按照GB/Z24837—2009,6.102); j 严重冰冻条件下的操作(按照GB/Z24837一2009,6.103); k) 极限温度下的操作(按照GB/Z24837—2009,6.104); 1 转换电流开合能力试验(按照GB/Z24837—2009,6.106和附录B); m)抗震试验(按照GB/Z24837—2009,6.111)。 注:相同型式隔离开关可提供等价型式试验报告。
a)E.8.1主回路绝缘试验(按照GB/Z24837—2009,7.1); b) 控制和辅助回路绝缘试验(按照GB/Z24837一2009,7.2); 主回路电阻测量(按照GB/Z24837—2009,7.3); d 设计和外观检查(按照GB/Z24837一2009,7.5); e 机械操作试验(按照GB/Z24837一2009,7.6)。 注:隔离开关应在工厂内完成整极组装并进行例行试验。 .8.2 型式试验 a) 绝缘试验(按照GB/Z24837—2009,6.2); b) 无线电干扰电压测试(按照GB/Z24837一2009,6.3); c) 主回路电阻测量(按照GB/Z24837一2009,6.4): 温升试验(按照GB/Z24837—2009,6.5); e) 短时耐受电流和峰值耐受电流试验(按照GB/Z24837一2009,6.6); f) 防护等级的验证(按照GB/Z24837—2009,6.7); g) 电磁兼容性试验(按照GB/Z24837—2009,6.9); h) 辅助和控制回路的附加试验(按照GB/Z24837一2009,6.10); i 操作和机械寿命试验(按照GB/Z24837一2009,6.102); j 严重冰冻条件下的操作(按照GB/Z24837一2009,6.103); k) 极限温度下的操作(按照GB/Z24837—2009,6.104); 1) 转换电流开合能力试验(按照GB/Z24837—2009,6.106和附录B); m) 抗震试验(按照GB/Z24837—2009,6.111)。 注:相同型式隔离开关可提供等价型式试验报告
D. 8. 2 型式试验
D. 9. 1例行试验
a)外观及高度检查(按照GB/T775.1、GB8287.1): b)瓷件超声波探测试验(按照JB/T9674); c)弯曲试验(按照 GB/T775.3、GB8287.1)。
D. 9. 2 抽样试验
a 尺寸检查(按照GB/T8287.1—2008,3.1)); b 温度循环试验(按照GB/T8287.1一2008,5.4); C) 机械破坏负荷试验(按照GB/T8287.1一2008,5.2) 孔隙性试验(按照GB/T8287.1—2008,5.6); e) 镀锌层试验(按照GB/T8287.1—2008,5.7); f) 击穿试验(按照GB/T8287.1一2008,4.9)。 注:若抽样试验作为接收试验,支柱绝缘子样品应从满足例行试验要求的批中随机抽取 D.9.3 型式试验 a) 雷电冲击干耐受电压试验(按照GB/T8287.1一2008,4.5); b 操作冲击湿耐受电压试验(按照GB/T8287.1一2008,4.6); C) 工频湿耐受电压试验(按照GB/T8287.12008,4.8); d) 无线电干扰试验(按照JB/T3567); e) 人工污移耐受电压试验(按照GB/T8287.1一2008,4.9); f 温度循环试验(GB/T775.1); g) 机械破坏负荷试验(按照GB/T8287.1一2008,5.2); h) 孔隙性试验(按照GB/T775.1); i 镀锌层试验(按照JB/T8177)。 注1:型式试验的机械试验报告证书10年内有效。 注2:型式试验的电气试验报告长期有效。
a 尺寸检查(按照GB/T8287.1一2008,3.1); b 温度循环试验(按照GB/T8287.12008,5.4); 机械破坏负荷试验(按照GB/T8287.1一2008,5.2) d 孔隙性试验(按照GB/T8287.1—2008,5.6); e) 镀锌层试验(按照GB/T8287.1—2008,5.7); f) 击穿试验(按照GB/T8287.1一2008,4.9)。 注:若抽样试验作为接收试验,支柱绝缘子样品应从满足例行试验要求的批中随机抽取。 9.3 型式试验 a) 雷电冲击干耐受电压试验(按照GB/T8287.1一2008,4.5); b 操作冲击湿耐受电压试验(按照GB/T8287.1一2008,4.6); C) 工频湿耐受电压试验(按照GB/T8287.1一2008,4.8): d) 无线电干扰试验(按照JB/T3567); e) 人工污移耐受电压试验(按照GB/T8287.1一2008,4.9); f 温度循环试验(GB/T775.1); 机械破坏负荷试验(按照GB/T8287.1一2008,5.2); h) 孔隙性试验(按照GB/T775.1); 镀锌层试验(按照JB/T8177)。 注1:型式试验的机械试验报告证书10年内有效。 注2:型式试验的电气试验报告长期有效。
D. 9. 3 型式试验
D. 9. 4 选项试验
D.10斜拉绝缘子试验
D. 10. 1抽样试验
a)尺寸及爬电距离检查(按照GB/T19519一2004,7.2); b) 锁紧系统的检查(按照GB/T19519—2004,7.3); C) 验证金属附件和伞套间界面的渗透性和验证额定机械负荷(按照GB/T19519一2004,7.4); d) 镀锌试验(按照GB/T195192004,7.5); e) 陡波前冲击耐受电压试验(按照GB/T195192004,7.6); f 人工污移工频耐受电压试验(按照GB/T4585)。 注:抽样试验是为了验证复合绝缘子中包括取决于制造质量和所用材料的特性。 0.10.2 设计试验 a) 界面和金属附件连接区试验(按照GB/T19519一2004,5.1); b) 装配好的芯棒的负荷一时间试验(按照GB/T19519一2004,5.2);
镀锌试验(按照GB/T195192004,7.5); e) 陡波前冲击耐受电压试验(按照GB/T19519一2004,7.6); f) 人工污移工频耐受电压试验(按照GB/T4585)。 注:抽样试验是为了验证复合绝缘子中包括取决于制造质量和所用材料的特性。 D.10.2 设计试验 a) 界面和金属附件连接区试验(按照GB/T19519—2004,5.1); b 装配好的芯棒的负荷一时间试验(按照GB/T19519一2004,5.2); ) 伞套试验:起痕和蚀损试验(按照GB/T195192004,5.3); d) 芯棒材料试验(按照GB/T19519—2004,5.4); e) 可燃性试验(按照GB/T19519—2004,5.5); f) 伞套材料耐漏电起痕和电蚀损性试验(按照GB/T19519一2004,5.6)。 注:设计试验旨在验证设计、材料和制造方法(工艺)是否合适。当一种复合绝缘子进行设计试验时,其结果应认 为对整类复合绝缘子都有效。
D. 10. 2 设计试验
a) 界面和金属附件连接区试验(按照GB/T19519—2004,5.1); 装配好的芯棒的负荷一时间试验(按照GB/T19519一2004,5.2); ) 伞套试验:起痕和蚀损试验(按照GB/T19519—2004,5.3) d 芯棒材料试验(按照GB/T19519—2004,5.4); e) 可燃性试验(按照GB/T19519—2004,5.5); f) 伞套材料耐漏电起痕和电蚀损性试验(按照GB/T19519一2004,5.6)。 注:设计试验旨在验证设计、材料和制造方法(工艺)是否合适。当一种复合绝缘子进行设计试验时,其 为对整类复合绝缘子都有效。
湿工频电压试验(按照GB/T19519一2004,6.2); C) 湿操作冲击耐受电压试验(按照GB/T19519—2004,6.3); 机械负荷一时间试验和金属附件与绝缘伞套间界面的渗透性试验(按照GB/T19519一2004, 6.4); e) 可见电晕及无线电干扰试验(按照GB/T19519一2004,6.5)。 注:型式试验用来验证复合绝缘子的主要特性,这些主要特性取决于其形状和尺寸。型式试验对通过了设计试验的 复合绝缘子类型进行。
D.11测量、控制保护试验
D. 11. 1例行试验
a 结构和外观检查,按照GB/T7261一2008中第5章的要求逐项进行检查; b 控保设备基本功能和保护功能试验; C 出口继电器检查(按照DL/T478—2010,4.5和7.9);; d 功率消耗试验(按照GB/T7261—2008,7); 绝缘性能试验(按照GB/T14598.3); 连续通电试验(按照DL/T478—2010,4.11和7.12)。 11.2 型式试验 a) 结构尺寸和外观检查(按照GB/T19520.12); 控保设备基本功能和保护功能试验; c) 气候环境要求 高温运行试验(按照GB/T2423.2); 低温运行试验(按照GB/T2423.1); 高温存储试验(按照GB/T2423.2); 低温存储试验(按照GB/T2423.1); 交变温度试验(按照GB/T2423.22); 恒定湿热试验(按照GB/T2423.3); 交变湿热试验(按照GB/T2423.4); d)电磁兼容性能试验: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四级(按照GB/T17626.2);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三级(按照GB/T17626.3);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四级(按照GB/T17626.4):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按GB/T14598.18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部位及试验规格按C 14598.20一2007中4.2的要求进行。严酷等级为最高线对地土4kV;线对线±2kV,通过Ⅱ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扰抗扰度试验:三级(按照GB/T17626.6);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四级(按照GB/T17626.8); 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五级(按照GB/T17626.9): 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五级(按照GB/T17626.10); 电源影响试验:符合GB/T7261—2008中4.2的规定(按照GB/T7261—2008,10); 振荡波抗扰度试验:阻尼振荡波试验三级(按照GB/T17626.12); 工频抗扰度试验:A级(按照GB/T14598.19)。 e 绝缘性能试验(按照GB/T14598.3); 机械性能试验(按照GB/T2423.10); g)过载能力试验(按照GB/T7261一2008,14):
b) 控保设备基本功能和保护功能试验: 出口继电器检查(按照DL/T478一2010,4.5和7.9);; d 功率消耗试验(按照GB/T7261一2008,7); e 绝缘性能试验(按照GB/T14598.3); 连续通电试验(按照DL/T478—2010,4.11和7.12)。 11.2 型式试验 a) 结构尺寸和外观检查(按照GB/T19520.12); b) 控保设备基本功能和保护功能试验; 气候环境要求 高温运行试验(按照GB/T2423.2); 低温运行试验(按照GB/T2423.1); 高温存储试验(按照GB/T2423.2); 低温存储试验(按照GB/T2423.1); 交变温度试验(按照GB/T2423.22); 恒定湿热试验(按照GB/T2423.3); 交变湿热试验(按照GB/T2423.4); d)电磁兼容性能试验: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四级(按照GB/T17626.2);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三级(按照GB/T17626.3);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四级(按照GB/T17626.4):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按GB/T14598.18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部位及试验规格按GB/T 14598.20一2007中4.2的要求进行。严酷等级为最高线对地±4kV;线对线±2kV,通过IⅢ级;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三级(按照GB/T17626.6);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四级(按照GB/T17626.8); 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五级(按照GB/T17626.9); 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五级(按照GB/T17626.10); 电源影响试验:符合GB/T7261—2008中4.2的规定(按照GB/T7261—2008,10); 振荡波抗扰度试验:阻尼振荡波试验三级(按照GB/T17626.12); 工频抗扰度试验:A级(按照GB/T14598.19)。 e 绝缘性能试验(按照GB/T14598.3); 机械性能试验(按照GB/T2423.10); g)过载能力试验(按照GB/T7261一2008,14):
D. 11. 2 型式试验
h) 功率消耗试验(按照GB/T7261一2008,7); 直流电源影响试验(按照GB/T17626.29); 出口继电器检查(按照DL/T478一2010,4.5和7.9); k 电力系统模拟试验(按照DL/T871一2004)。 注1:电力系统模拟试验按照商定的技术条件进行。 注2:电磁兼容性性能试验在新产品定型鉴定前通过。 11.3选项试验 根据商定及试验条件,可选择进行控制保护系统的实时仿
D.12五防闭锁功能试码
a)检查旁路开关、隔离开关及接地开关之间联锁逻辑的正确性; b)应进行软件五防试验和实际硬接点五防试验,
编制背景 编制主要原则· 与其它标准文件的关系· 主要工作过程: 标准结构和内容.. 6条文说明
为了满足特高压电网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为了提高特高压串联电容器补偿装置的设计、制造 和运行水平,为促进我国特高压串联电容器补偿技术的进步,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制定填补了特高压串联电容器补偿装置相关标准的空白。 在标准撰写过程中,起草人员认真研究国内外相关标准,并广泛听取了国内串联电容器补偿装置设 计和运行单位的建议和意见,力求使本标准紧密切合工程实际,具有技术先进、适用性强的特点。 本标准给出了1000kV固定串联电容器补偿装置的使用条件、额定参数选择方法、基本设计原则、 通用技术要求及试验等内容。本标准主要针对采用金属氧化物限压器和强制触发型火花间隙保护的串补 装置,其它型式的串补装置可参考使用, 本标准适用于1000kV串联电容器补偿装置,750kV串联电容器补偿装置也可以参考使用。每个串 补装置工程均有其特殊性,可结合具体工程条件和要求使用本标准。
DB31/T 1214-2020 工业烘箱经济运行与节能监测3与其它标准文件的关系
1.2012年1月16日,国家电网公司下达了关于2012年度国家电网公司技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 2.2012年3月2日,国家电网公司下达了关于调整2012年度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的 通知。 3.2012年3月21日,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组织召开了2012年度公司基建类技术标准编制启动会议: 对技术标准编写要求进行了宣贯,并布置了下一步编制工作要求。 4.2012年6月,在广泛调研和技术交流的基础上,完成了标准文本的初稿。 5.2012年8月,根据专家意见,对标准文本进行了全面深化、修改和完善,完成了标准文本的征求 意见稿。 6.2012年9月5日,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组织召开了2012年度公司基建类技术标准编制第一次中 间检查协调会议,对标准编制进行了中间检查协调,对阶段性成果进行了评审
7.2012年11月23日,国家电网公司基建 智能变电站状态监测系统技不导则 3项公司技术标准送审稿审查会, 对标准的送审稿进行了审查, 提出了修改建议,形成了标准报批稿
本标准的主要结构和内容如下: 1.目次; 2.前言; 3.标准正文共设14章: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符号、代号和缩略语、基本型式、 使用环境条件、额定参数的选择、过电压与基本设计、系统应用中需考虑的其他事项、通用技术要求、 次主设备及其基本要求、测量、控制保护及其基本要求、现场交接试验、运行与检修、运输、贮存与 资料交付; 4.标准设4个规范性附录:系统故障时对串补装置的要求、串补装置设备设计规范条目、串补装置 的订货条件、串补装置主设备的试验;1个资料性附录:串补装置的其他型式; 5.编制说明。
本标准规定了1000kV固定串联电容器补偿装置的使用条件、额定参数选择方法、基本设计原则 用技术要求及试验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1000kV电压等级的采用金属氧化物限压器和强制触发型火花间隙保护的串补装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列出标准正文中所引用的标准名称及编号。 3.术语和定义 对标准正文中采用的术语进行定义, 4.符号、代号和缩略语 对标准正文中采用的符号、代号和缩略语进行说明。 5.基本型式 介绍了串补装置的基本型式和接线方式等。 6.使用环境条件 说明了串补装置的正常使用环境条件和特殊使用环境条件。 7.额定参数的选择 说明了串补装置的串补度、额定电流等参数的选择。 8.过电压与基本设计 详细说明了串补装置的过电压、故障顺序性能要求和基本设计要求。 9.系统应用中需考虑的其他事项 详细说明了系统应用中需考虑的潜供电流影响、工频电压沿线分布和暂态恢复电压影响等因素。 10.通用技术要求 详细说明了串补装置的可用率、电晕、噪声和场强等技术要求。 11.一次主设备及其基本要求 详细说明了串补装置的电容器组、限压器和间隙等一次主设备的基本要求。 12.测量、控制保护及其基本要求 详细说明了串补装置的测量系统和控制保护系统的技术要求。 13.现场交接试验、运行与检修
本标准规定了1000kV固定串联电容器补偿装置的使用条件、额定参数选择方法、基本设计原则 技术要求及试验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1000kV电压等级的采用金属氧化物限压器和强制触发型火花间隙保护的串补装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列出标准正文中所引用的标准名称及编号。 3.术语和定义 对标准正文中采用的术语进行定义, 4.符号、代号和缩略语 对标准正文中采用的符号、代号和缩略语进行说明。 5.基本型式 介绍了串补装置的基本型式和接线方式等。 6.使用环境条件 说明了串补装置的正常使用环境条件和特殊使用环境条件。 7.额定参数的选择 说明了串补装置的串补度、额定电流等参数的选择。 8.过电压与基本设计 详细说明了串补装置的过电压、故障顺序性能要求和基本设计要求。 9.系统应用中需考虑的其他事项 详细说明了系统应用中需考虑的潜供电流影响、工频电压沿线分布和暂态恢复电压影响等因素。 10.通用技术要求 详细说明了串补装置的可用率、电晕、噪声和场强等技术要求。 11.一次主设备及其基本要求 详细说明了串补装置的电容器组、限压器和间隙等一次主设备的基本要求。 12.测量、控制保护及其基本要求 详细说明了串补装置的测量系统和控制保护系统的技术要求。 13.现场交接试验、运行与检修
T/CADBM 4-2018 金属集成墙面.pdf说明了串补装置在现场交接试验、运行和检修方面可参考的规定 14.运输、贮存与资料交付 说明了串补装置的运输、贮存与资料交付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