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Q/GDW 1871.4-2014 国家电网通信管理系统技术基础 第4部分:指标体系.pdf指标计算方法如下: a)定义 为统计周期内,对中断光缆故障的平均处理历时,分钟/次。 b)计算方法 Z光缆中断处理历时(分钟) 平均光缆中断处理历时= 光缆中断次数 统计口径: 1) 故障处理历时为运行维护人员接到通信调度处理现场中断光缆的指令,到光缆恢复正常的 时间间隔; 2) 由于不可抗拒因素、恶劣的气候地理条件或其他专业原因影响或延长故障处理时间,其中 断处理历时由负责考核工作的上级通信机构进行核定。
O/GDW 1871.42014
【河北图集】12S1:卫生设备安装工程7.3.4业务运行指标
7.3.4.1业务保障率
7.3.4.2业务平均中断历时
7.3.4.3业务通道平均中断历时
7.3.4.4业务通道可用率
Q/GDW187142014
为统计周期内,电力通信为所承载的各类业务所开通的业务通道的可用比率。
7.3.4.5保护(安控)业务单通道运行率
7.3.4.6通道故障业务中断系数
指标计算方法如下: a)定义 为统计周期内,由于业务通道中断而导致业务中断的比率。 b)计算方法 通道故障业务失效率: 业务中断数量 ×100% 业务通道中断数量 c)统计口径 如果业务通道中断数量为0,则通道故障业务失效率计为0。
7.3.4.7设备故障业务通道中断系数
指标计算方法如下: a)定义 为统计周期内由于设备故障而导致业务通道中断的比率。 b)计算方法
2014 设备故障数量 c)统计口径: 1)如果设备故障数量为0,则设备故障业务通道失效率计为0 2)业务通道中断数量为由设备引起的业务通道中断数量。
7.3.4.8设备故障业务中断系数
指标计算方法如下: a定义 为统计周期内由于设备故障而导致业务中断的比率。 b)计算方法 设备故障数量 c) 统计口径: 1)如果设备故障数量为0,则设备故障业务失效率计为0; 2)业务中断数量为由设备引起的业务中断数量。
7.3.5运行效率指标
7.3.5运行效率指标
指标计算方法如下: a)定义 为统计周期内,电力通信部门人均维护设备的数量。 b)计算方法 所维护设备数量 运行维护人员数量 c 统计口径: 1) 人均设备维护台套数的所维护设备数量为:各类设备的总数量,设备类别包括:光传输设 备、微波通信设备、载波通信设备、调度交换设备、行政交换设备、综合数据网设备、会 议电视系统(设备)、网管系统(设备); 2) 运行维护人员数量仅指本单位运维人员总数,不包括厂家、委托维护单位的运维人员: 3 属地运维单位承担的上级通信设备数量统计在内
7.3.5.2人均维护业务数
指标计算方法如下: a定义 为统计周期内电力通信部门人均维护业务的数量。 b)计算方法 所维护各类业务数量 人均维护业务数= 运行维护人员数量 统计口径: 1) 所维护各类业务数量为各类业务的总数; 运行维护人员数量仅指本单位运维人员总数,不包括厂家、委托维护单位的运维人员; 承载上级通信机构的每条电路按照一条业务统计
7.3.5.3人均维护站点数
指标计算方法如下: a)定义 为统计周期内电力通信部门人均维护站点的数量。 b)计算方法
7.3.6运行支撑指标
7.3.6.1网管集成率
Q/GDW187142014
7.3.6.2TMS网元监控率
7.3.6.3通信设备双电源接入率
a)定义 为统计周期内,通信站电源配置实现双重化接入置的通信站点数占总通信站数的比率。 计算方法 总的站点数 统计口径: 实现双重化接入的站点数为实现电源双重化接入的通信站数量; 总的站点数为总的通信站点数量; 通信设备按照传输、程控交换设备统计; 4) 统计的站点范围从220kV及以上变电站、中心站点按照各电压等级分别统计。
实现双重化接入的站点数为实现电源双重化接入的通信站数量; 总的站点数为总的通信站点数量; 3) 通信设备按照传输、程控交换设备统计; 统计的站点范围从220kV及以上变电站、中心站点按照各电压等级分别统计。
7.3.6.4通信电源监控率
7.3.6.5机房综合监控覆盖率
指标计算方法如下: a)定义 为统计周期内,通信站机房实现综合监控的站点数占总通信站数的比率。 b)计算方法 总的站点数 c) 统计口径: 1)实现通信机房综合监控的站点数为监控覆盖的通信站数量; 2)总的站点数为总的通信站点数量。
7.3.7业务运行支撑指标
7.3.7.1线路保护双通道
指标计算方法如下: a)定义 为统计周期内,实现双通道配置的线路保护装置套数占线路保护装置总套数的比率。 b)计算方法 线路保护装置总套数 c)统计口径: 双通道:线路保护具有独立的两个通道; 如果线路保护装置只有单通道接口,则在计算线路保护双通道率时,不考虑该装置: 单回线配置2套主保护,按照实际保护装置的套数进行统计。
7.3.7.2线路保护光纤化率
7.3.7.3安全稳定装置双通道率
指标计算方法如下: a)定义 为统计周期内,实现双通道配置的安全稳定装置套数占安全稳定装置总套数的比率。 b)计算方法 ×100% 安稳装器通道尚新
指标计算方法如下: a)定义 为统计周期内,实现双通道配置的安全稳定装置套数占安全稳定装置总套数的比率。 b)计算方法 ×100% 安物法墨通端兰
c)统计口径 安稳A、B通道应分别为独立物理路由。
1.3.7.4自动化双通道率
指标计算方法如下: a定义 为统计周期内,实现变电站双通道配置的厂站数占总厂站数的比率。 b)计算方法 Z实现自动化双通道的厂站数 自动化双通道率= ×100% 厂站总数 c)统计口径 自动化双通道应分别为独立物理路由。
7.3.8备品备件指标
7.3.8备品备件指标
Q/GDW187142014
指标计算方法如下: a)定义 为统计周期内,实际库存备品备件的数量占所配置备品备件总数量的比率。 b)计算方法 备品备件配置数量 c) 统计口径: 1)库存备品备件的实际数量仅为当前库存备件的实际数量,而不包括送厂家返修的备品备 件; 2) 备品备件配置数量包括工程配套备品备件和后期单独采购的备品备件,
7.3.8.2备品备件完好率
指标计算方法如下: a)定义 为统计周期内,在备品备件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出库且保持完好可用的备品备件数量占总出库备品 备件数量的比率。 b)计算方法 备品备件可用率= 备品备件出库数量 c) 统计口径: 1)可用备品备件数量为出库后满足功能及性能要求,可以使用的备品备件数量; 2) 备品备件出库数量为按照故障处理要求,从备品备件库提取的备品备件总数量
7. 3. 9运行工作指标
7.3.9.1设备计划检修次数
指标计算方法如下: a)定义 指某单位在统计周期内对除了光缆和通信电源设备外,对其他所有电力通信设备进行的计划检修总 欠数。 b)计算方法 基础数据指标无计算公式,按照实际开展的计划检修工作而定。 c)统计口径: 1)反映某单位在统计周期内的开展的通信设备的计划检修次数:
7.3.9.2光缆计划检修次数
指标计算方法如下: a)定义 指某单位在统计周期内进行的电力通信光缆计划检修总次数。 b)计算方法 基础数据指标无计算公式,按照实际开展的计划检修工作而定 c)统计口径 反映某单位在统计周期内的开展的光缆计划检修次数。
7.3.9.3电源计划检修次数
指标计算方法如下: a)定义 指某单位在统计周期内,进行的电力通信电源的计划检修总次数 b)计算方法 基础数据指标无计算公式,按照实际开展的计划检修工作而定。 c)统计口径 反映某单位在统计周期内的开展的电源计划检修次数。
7.3.9.4下发方式单数
指标计算方法如下: a)定义 指某单位在统计周期内对下发通信方式单数量。 b)计算方法 基础数据指标无计算公式,按照实际开展的工作而定。 c)统计口径: 1)反映某单位在统计周期内的下发的通信方式单数量; 2)按照谁下达谁统计的原则,负责配合方式单的单位不进行统计计算。
指标计算方法如下: a)定义 指某单位在统计周期内对下发通信方式单数量。 b)计算方法 基础数据指标无计算公式,按照实际开展的工作而定。 c)统计口径: 1)反映某单位在统计周期内的下发的通信方式单数量; 2)按照谁下达谁统计的原则,负责配合方式单的单位不进行统计计算。
7.3.9.5开通和调整电路数
指标计算方法如下: a)定义 指某单位在统计周期内,进行开通或调整的电路数量。 b计算方法 基础数据指标无计算公式,按照实际开展的工作而定。 c)统计口径: 1)反映某单位在统计周期内进行调整的电路数量; 2)按照谁调整谁统计的原则,负责配合上级单位而进行调整的电路也要进行统计
指标计算方法如下: a)定义 指某单位在统计周期内,进行开通或调整的电路数量。 b计算方法 基础数据指标无计算公式,按照实际开展的工作而定。 c)统计口径: 1)反映某单位在统计周期内进行调整的电路数量; 2 按照谁调整谁统计的原则,负责配合上级单位而进行调整的电路也要进行统计。
7.3.9.6保障视频会议次数
指标计算方法如下: a)定义 指某单位在统计周期内,组织发起的视频会议保障次数。 b)计算方法 基础数据指标无计算公式,按照实际开展的工作而定。 c)统计口径: 1)反映某单位在统计周期内进行的视频会议保障次数; 2)按照谁发起,谁组织,谁统计的原则填报,仅参与会议的单位不统计。
指标计算方法如下: a)定义 指某单位在统计周期内,组织发起的视频会议保障次数。 b)计算方法 基础数据指标无计算公式,按照实际开展的工作而定。 c)统计口径: 1)反映某单位在统计周期内进行的视频会议保障次数; 2)按照谁发起,谁组织,谁统计的原则填报,仅参与会议的单位不统计。
Q/GDW187142014
7.3.9.8保障重大活动次数
指标计算方法如下: a)定义 指某单位在统计周期内组织发起的重大活动的保障次数,重大活动指国网公司、省部级及以上保障 王务。 b)计算方法 基础数据指标无计算公式,按照实际开展的工作而定。 c)统计口径: 1)反映某单位在统计周期内进行的重大活动的保障次数; 2) 按照谁发起,谁组织,谁统计的原则填报,下级单位参与由上级单位发起的保障活动不统 计
指标计算方法如下: a)定义 为统计周期内已经完成消缺工作的缺陷数量占总缺陷数量的比率。 b)计算方法 缺陷数量 c)统计口径: 1)消缺是一个缺陷处理的全过程,包括:提交缺陷单、现场处置、业务恢复、缺陷原因分析 相关报告编制等系列工作,需要全过程各个环节完成,才能计入已消缺统计范围; 2) 缺陷数量为:统计周期内需要处理的各类缺陷的总数。
1.3.9.10消缺处理及时至
指标计算方法如下: a)定义 为统计周期内按照缺陷消缺时间要求,已经完成消缺工作的缺陷数量占总缺陷数量的比率。 b)计算方法 缺陷数量 c)统计口径: 1)规定时间指紧急缺陷24h内处理完毕,一般缺陷1个月内处理完毕; 2)缺陷数量指统计周期内需要处理的缺陷总数量。
8.1通信管理指标组成
O/GDW1871.42014
8.2通信管理指标体系架构
通信管理指标体系架构如下图5所示:
B.3通信管理指标定义
8.3.1运行管理指标
指标计算方法如下: a)定义 为统计周期内完成计划检修的数量占总计划检修数量的比率。 b)计算方法 总计划检修数量 c)统计口径: 1)完成的检修计划数量为统计周期内已经完成的检修计 2) 总的检修计划数量为统计周期内计划检修数。
指标计算方法如下: a)定义 为统计周期内临时检修的数量占总检修数量的比率。 b)计算方法 临时检修的数量 临检率: 计划检修数量+临时检修数量 ×100% c)统计口径 临时检修的数量为统计周期内申请临时检修的数量:
8.3.1.3检修单规范率
图5通信管理指标体系架构图
为统计周期内各单位所报送的检修单 式要求的检修数量占所提交检修单总数量的比 区 b)计算方法 提交的检修单总数量 c)统计口径 本指标反映各单位所提交的检修单的规范性
8.3.2专业管理指标
指标计算方法如下: a)定义 为统计周期内,完成信通部所布置的重点工作数量占总工作数量的比率。 b)计算方法 承担的信通部重点工作数量 c)统计口径 本指标反映各单位承担的信通部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8.3.2.2科技成果数
指标计算方法如下: a)定义 为统计周期内,各单位所完成的科技成果数量,包括:科技论文、专利、软件著作权、专著、省部 级以上科技奖励。 b)计算方法 基础数据,无计算公式。 c)统计口径 本指标反映各单位科技成果情况
8.3.2.3制定标准数
指标计算方法如下: a定义 为统计周期内,各单位所完成的各类标准数量,包括: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 b)计算方法 基础数据,无计算公式。 c)统计口径 本指标反映各单位制定标准情况
8.3.2.4报表工作完成及时率
指标计算方法如下: a)定义 为统计周期内,按照规定时间要求完成的报表工作数量的比率。 b)计算方法 需完成的报表数量 c)统计口径 本指标反映各单位完成周报、月报、季报、年报工作的及时性。
8.3.2.5培训计划完成率
GDW 1871.42014 指标计算方法如下: a)定义 为统计周期内,按照规定要求完成培训工作时间的比率。 b)计算方法 培训计划完成率= 完成的培训时长 二×100% 计划培训时长 c)统计口径: 1)完成的培训时长为本年度已经完成的培训小时数: 2)计划培训时长为本年度计划完成的培训总小时数
GB∕T 26217-2019标准下载Q/GDW 1871.42014
国家电网通信管理系统技术基础
O/GDW1871.42014
编制主要原则. 27 与其它标准文件、法规的关系. 主要工作过程. 27 标准结构和内容. 28 条文说明, 28
[Q/GDW 1871.42014
本部分按照电力通信网生命周期及电力通信网运维管理中的实际工作情况,按照通信网规划、 行及管理分类,并对现有指标进行了评估分析,优化和完善了电力通信管理系统指标体系。
GB/T 15329-2019 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油基或水基流体适用的织物增强液压型 规范3与其它标准文件、法规的关系
本标准与相关技术领域的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保持一致。 国家电网通信管理系统标准体系分为8个标准系列:指导文件、技术基础、规划设计、工程建设、 运行维护、应用系统、设备与材料、安全与环保。本部分作为通信管理系统标准体系的技术基础部分, 给出了通信管理系统涉及的指标体系及指标计算方法的规定,是国家电网通信管理系统建设、开发的基 础标准。
本部分针对电力通信规划、建设、运行及专业管理业务及工作需求,形成了满足国家电网通信管理 系统开发及电力通信管理使用的指标体系框架,重点规范了电力通信规划、建设、运行及专业管理工作 各类指标的定义、计算方法及计算中所使用的数据的统计口径。 本部分的内容及结构如下: 目次; 前言; 正文,共设八章。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第四至第八章为本部分的重点内容部分 其中:第四章为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第五至八章分别为指标体系框架中规范的通信规划、建设、运行 及专业管理具体包括的详细指标项,指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