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Q/GDW 11658-2016 智能配电台区技术规范.pdf智能配电台区远程主站系统应支 接口,实现全方位台区管理
智能配电台区可支持智能充电桩信息的采集和监测,实现充电桩的有序管理:可对分布式电源接入 设备的运行数据进行监控与管理
表3主要设备选型参考
DBJT_15-103-2014_基桩自平衡_静载试验_规程.pdf智能配电台区中所涉及的设备和元件应根据相应标准中的强制要求进行型式试验、出厂试验、现场 交接试验和抽检试验。配电变压器的试验项目、方法及要求参照Q/GDW11249执行。智能配变终端的试 验项目、方法及要求参照智能配变终端技术规范要求执行。本标准仅对智能配电单元整体试验进行要求。
7.1.3出厂试验项目
智能配电单元按GB725,1和GB 008的要求进行完整的出厂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 出厂试验报告和技术资料应随产品一 起文付用 式验项且见表4
7.1.4抽检试验项目
对国网公司系统招标采购中标后的每批智能配电单元依据相关标准进行随机抽样检验。每批的抽检 例建议为招标总数的2%~5%,前10批宜按5%比例抽取,如产品质量性能稳定且一次抽检合格率在95% 上,可以将抽检比例降低到2%,当一次抽检合格率降低到90%以下时应及时将抽检比例提高到5%。抽 试验项目见表4。
7.1.5交接试验项目
7. 2. 2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验证
装置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验证按GB7251.18.3的方法和要求进行验证,如满足试验要求,则 项试验通过。
7.2.3介电强度试验
介电强度试验应按照一下要求进行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要求
智能配电单元内使用的电气和电子设备内部元件应符合各自标准的规定,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应保 证其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 b)绝缘电阻要求 智能配电单元内使用的电气和电子设备应用电压至少为500V的绝缘测量仪器进行绝缘测量。如果带 电体之间、带电体与裸露导电部件之间、带电体对地绝缘电阻不小于1000Q/V(标称电压),则此项试 验通过。 智能配电单元内使用的电气和电子设备不同极性的裸露带电体之间,以及他们与地之间的电气间隙 和爬电距离应不小于表5的规定
表5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
7.2.4工频耐压要求
智能配电单元内使用的电气和电子设备主电路和与主电路直接连接的辅助电路应能耐受2500V的工 试验电压,不与主电路直接连接的辅助电路应耐受表6规定的工频试验电压,试验时间为1min。
表6不与主电路直接供电的辅助电路试验电压值
7.2.5机械操作试验
智能配电单元的机械操作试验按GB7251.110.13的方法和要求进行试验,试验后,检查与这些动 作相关的机械连锁机构的操作,如果器件、连锁机构等的工作条件未受影响,并且所要求的操作力与试 验前一样,则此项试验通过。
7.2.6保护电路有效性试验
智能配电单元的保护电路有效性试验按GB7251.110.5的方法和要求进行试验。无功补偿单元的 保护电路有效性试验按GB/T15576一20087.6的方法和要求进行试验,出厂试验仅需满足GB/T15576 20087.6.1的要求试验,试验结果应达标
7.2.7防护等级试验
智能配电单元的防护等级试验按照GB4208规定的方法和要求进行验证,装置的防护等级不应低于 IP44,试验结果应达标。
7. 2. 8通电试验
7.2.9电容投切涌流试验
无功补偿单元的电容投切涌流试验按GB/T15576一20087.13的方法和要求测试,试验结果应
7.2.10电容放电试验
7.2.11自动无功补偿试验
无功自动补偿试验将智能配电单元的出线端接入可调负载,增大负载的感性无功,智能配电单元 自动进行补偿。无功补偿单元投入后功率因数应不低于0.95
7.2.12抑制谐波或滤波功能的验证
对含有抑制谐波或滤波功能的装置的噪声应按照GB/T15576一20086.6.6的方法和要求测试 验结果应达标。
7.2.14短路耐受强度试验
短路耐受强度试验按GB7251.19.3的方法和要求进行试验,如满足试验要求,则此项试验通过 无功补偿单元的短路强度试验和短路保护功能验证按GB/T15576一20087.8的方法和要求进行试验, 试验结果应达标
7.2.15额定短路关合能力试验
进、出线单元开关的额定短路开合试验按GB14048.28.3.6的方法和要求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应 达标。
7.2.16电磁兼容试验
智能配电单元内使用的智能化及带有通讯功能的电气和电子设备均应通过电磁兼容试验。电磁兼容 试验项目包括: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电快速瞬变脉冲抗扰度试验、浪涌抗扰度试验、工频磁场抗扰度 试验、阻尼振荡波抗扰度试验、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抗扰度试验。各项试验要求见表7
表7电磁兼容试验要求
智能配电台区设备配置明细见表A.1。
智能配电台区设备配置明
智能配电单元功能要求明细见表B.1
智能配电单元功能要求日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智能配变终端功能明细
智能配变终端功能明细见表C.1
表C.1智能配变终端功能明细表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智能配电台区电气示意图
TBT3445-2016 机车电气重联技术规范图D.1智能配电台区电气示意图
智能配电单元内部布置图见图E.1
图E.1智能配电单元内部布置图
编制主要原则 26 和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26 主要工作过程 26 标准结构和内容. 27 27
编制月京 编制主要原则 和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主要工作过程 5标准结构和内容.
本标准根据以下原则编制: a)遵循全面性、先进性、适用性、差异性和前瞻性的原则,以标准化为引领,服务于智能配电台 区建设技术指导。本标准的编制遵守现有相关的法律、条例、标准和导则,并遵循国家电网公 同对标准编写的要求。 b)在总结过去配电台区运行实践的基础上,针对配电台区运行管理智能化、建设规范化的新要求, 以提高智能化水平为目标,完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功能。 c)考虑到低压配电网地域差异大,变压器台建设模式的不同,将智能配电台区的建设模式分柱上 变压器、箱式变电站、配电室三个模式,以兼顾不同条件的智能配电台区建设需要,可根据当 地用电需求因地制宜合理选择
3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2016年11月,修改形成标准送审稿
本标准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管理办法》(国家电网企管(2014)455号文)的要求编写。 本标准主题章分为7章,第3章对智能配电台区、智能配电单元、智能配变终端、进线单元和出线单 元等术语的定义进行了明确:第4章对智能配电台区各组成单元的配置原则及相关技术要求进行了规范 化要求,为智能配电台区标准化建设提供了设备配置参考依据;第5章明确了智能配电台区所要具备的 所有功能要求,分为必备功能和扩展功能:第6章概括了现有的智能配电台区三种建设模式:柱上变压 器、配电室、箱式变电站,并给出了三种建设模式主要设备选型参考表:第7章是试验部分苏JT16-2004(三) 建筑外保温构造图集(三),对智能配 电台区各组成单元的试验要求及试验方法进行了规范化要求, 附录A“智能配电台区配置明细”,规范性目录,主要针对第四章总结了智能配电台区整体的配置 要求,并以表格的方式呈现, 附录B“智能配电单元功能明细”,规范性目录,主要针对第5章总结了智能配电单元功能要求,并 以表格的方式呈现。 附录C“智能配变终端功能明细”,规范性目录,主要针对第5章总结了智能配变终端功能要求,并 以表格的方式呈现。 附录D“智能配电台区电气示意图”,资料性目录,主要针对智能配电台区电气图进行了介绍,并 以图片的方式呈现。 附录E“智能配电单元内部布置图”,资料性目录,主要针对智能配电单元内部布置图进行了介绍, 并以图片的方式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