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电力电缆线路的识别电力电缆线路是现代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用于传输和分配电能。它由导体、绝缘层、护套及保护层等构成,能够安全高效地将电能从发电厂输送到用户端。识别电力电缆线路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1.电压等级:根据电压不同,电缆可分为低压(1kV及以下)、中压(635kV)和高压(110kV及以上)。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缆在结构和用途上有所区别。
2.外觀特征:观察电缆的外护套颜色、材质和标志。例如东营经济开发区悦来康苑配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高压电缆通常采用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而低压电缆可能使用PVC材料。此外,电缆表面常印有型号、规格、厂家等信息。
3.结构组成:了解电缆内部结构,包括导体(铜或铝)、绝缘层(如XLPE、EPR)、屏蔽层和保护层。这些结构决定了电缆的性能与适用环境。
4.敷设方式:电缆线路可直埋、排管、隧道或架空敷设。不同的敷设方式对电缆的选择和维护有直接影响。
5.标识与标签:电力电缆通常配有铭牌或标签,标明其参数(如额定电压、截面积)和安装要求。这有助于现场识别和管理。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准确识别电力电缆线路,确保其安全运行和维护管理。
摘 要:在基建、市政配合、管线改造、架空线落地等一系列电缆工程中,许多都离不开电缆的改接,而其中极其关键的就是如何正确地识别电缆线路 。本文对识别电缆线路常用的几种方法进行了分析、对比,并对如何识别休止/废弃电缆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电力电缆线路、识别。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实施,给了哈尔滨自改革开放以来再次大发展、大跨越的机会,电力电缆工程也乘着这股东风在不断上马。在基建、市政配合、管线改造、架空线落地等一系列电缆工程中,许多都离不开电缆的改接,而其中极其关键的就是如何正确地识别电缆线路。
识别电缆必须正确无误,否则将直接影响到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由于传统的电缆认线方法不多、设备直接判别能力不高、电缆线路资料不准确、人员技能素质不高等诸多原因,在哈尔滨电力电缆的历史上已多次发生误锯电缆的恶性事故,误锯电缆时引起的电缆爆炸窜火可高达10米左右,给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造成了直接威胁,同时还造成了施工人员在实施类似电缆割接工程时的恐慌心理。因此,如何正确鉴别电缆线路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目前识别电缆线路常用的方法有:工频感应法、音频感应法、脉冲电流法。
在工频状态下运行的电缆周围有50Hz交流电场感应产生的交变磁场,利用绕制在矽钢片上的感应线圈,直接置于电缆上,耳机中就可以听到由线圈感应出来的工频交流电信号,电缆中传输的电流越大,听到的工频交流电信号也就越大。一般来说,低压电缆传输的电流较大,而高压电缆传输的电流较小,因此,这种方法对低压电缆的有、无电的判别是比较有效的。同时,由于停电待改接的电缆线路导体内没有电流,所以,就听不到交流电信号的声音。这种方法操作简单,适用于电缆线路较少、开挖现场情况较简单的场合。但当多条线路平行敷设较拥挤时,由于相邻电缆间的工频信号相互感应,很容易导致判断不出或误判断。
在电缆的一端,在导体对地或两相导体间通入音频电流信号,由于电缆的导体不在电缆的轴线上(专指三芯电缆),而电缆周围的任一点的磁场强度与该点与通电导体的距离成反比,靠近通电导体一侧的磁场强度明显增强。因此通过测量电缆园周上磁场的变化可以识别所要寻找的电缆。
1、相对地通电时
将音频信号发生器接到一相导体和屏蔽接地间,在电缆另一端将该相与外皮短接,并向电缆通入信号电流。在测试现场用接收机探头绕电缆转动,用耳机可以监测声音的变化,同时接收机上的信号指针也可监测到接收的信号强弱变化。从音响变化可以知道,当探头靠近通电一侧时,声响最强。从而可以确定此电缆即是所寻找的。
2、、相间通电时
将音频信号发生器接到电缆的两相导体间,在电缆的另一端将该两相导体短接,并向电缆通入音频信号。在测试现场用接收机探头绕电缆转动。当探头分别在两相通电导体的正上方或正下方时,接收到的信号最强、声音最响,从而据此制定该电缆即是所要寻找的。
3、实际操作经验
目前对应此方法使用的仪器较多,比较普遍使用的是QF-2型电缆路径探测仪,在实际操作中得出下几条操作经验:
(1)由于不同电缆线路安装环境不同、长度不同、线芯截面不同等原因,导致线路阻抗也各不一致,因此在接好输出信号线后,需调节信号发生器上的阻抗匹配开关,确保最大输出信号。
(2)识别电缆走向及埋设深度需接相对地信号,以使用10K为佳。
(3)认定电缆以接相间信号较好,1K、10K均可使用。但在使用10K时最好配合调节接收机上的调谐开关,使其谐振,以保证接收信号最强。
(4)在认定电缆前,应用路径仪对现场进行一次扫描,确定所认电缆是否位于开挖出的范围内。
(5)为避免与开关拒、变压器等设备的一次、二次互相干扰,造成误判或无法判断,在施放信号前,确保电缆两端尾线均处于与变配电设备拆开状态。
(6)由于电缆有扭绞现象,接收信号强弱应随电缆扭绞节距变化。
(7)在故障电缆上使用该仪器时,信号忌接于电缆故障相上。
(8)用1K探头接收,配合使用传统的工频感应法,可作为判断电缆是否有电的参考。
实际操作中(以AL60型电缆识别仪为例)要注意以下几点:
1、特别注意接地线的连接,信号发电器的接地线与电缆另一端导体必须接到系统接地线上,不应直接到电缆的屏蔽层上。否则回流电流将绝大部分经该电缆的屏蔽层流回,从而使I-I1≈0,I2≈0 ,I3≈0,造成无法判断。
2、注意夹钳上箭头所指的方向,必须使夹钳箭头始终指向电缆的末端。届时,在正确电缆上使用夹钳,仪表指针将偏向右边的绿色区域,而在相邻电缆上使用时,则指针将偏向左边的红色区域。
3、如果接收指示仪上没人有得到较明显的偏转角,极有可能待识别的电缆不在所开挖的区域内,可配合使用QF-2电缆路径仪检查,确保待识别电缆在该电缆束内。
四、各种识别方法的对比
方法优点缺点适用场合
工频感应法 操作简单;对低压电缆的识别较敏感 电缆较多时,相邻电缆间容易产生感应,易造成误判断或判断不出。 适用于电缆线路较少,开挖现场情况较简单的场合;能用于判断电缆有无电
音频感应法 利用电缆节距扭绞特性,可较准确地识别电缆;能识别电缆走向及埋设深度 对音频信号发射及接收的灵敏度要求较高;易受到外界干扰,从而影响判断 适用于识别电缆走向及埋设深度;使用1K探头可作为判断电缆有无电的参考,对防止误锯有电电缆有帮助
脉冲电流法 判断比较准确 灵敏度较高;待识别电缆必须在工作范围内 适用于电缆较多的场合
电缆识别的方法很多,但都各有优缺点。由于现场状况非常复杂,有对仅用一种方法很难认准电缆,这时就需要综合应用上述各种方法,认线的准确率肯定可以得到提高。当然电缆识别是一项综合性的判断工作,要依靠仪器完好、方法得当、人员素质过关、现场与资料相符等各个方面的因素综合决定。尤其是在确保现场与资料相符上还应作更大的努力:工作前期准备时充分查阅资料;现场要开挖仔细、剖面完整;及时更正并保存电缆线路资料等。
五、如何识别休止/废弃电缆
对于运行中电缆的改接,一般都可以通过上述的几个方法对电缆进行识别、判定。但近阶段
大规模的市政建设又给识别电缆添设了新课题——如何识别休止/废弃电缆。
由于这个问题还未得到较好的解决,市政施工,包括排管工程施工,都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近阶段识别休止/废弃电缆的实践,一般都遵循以下的步骤实施:
1、详细查阅有关资料。首先通过查阅总图、GIS初步确定所涉及路段的运行电缆线路数量及名称,再据此查阅各线路的相关线路历史档案、走向图、相对位置等,从中发现同走向的休止/废弃电缆线路资料,越详细越好。
2、根据查阅资料开挖现场,尽可能将该路段涉及的电缆线路剖面开足,尤其是深度(因为随多次市政建设,路面可能升高,有些老电缆埋深加大,实际上造成多层敷设)。根据资料与现场对比,基本确定休止/废弃电缆名称。
3、根据资料找出休止/废弃电缆线路曾被开断过的闷头,打开闷头,进行校潮去潮处理后按正常电缆的识别程序进行操作。(实践证明,在应用音频信号法识别电缆时,既使对端电缆闷头无法找到,也基本可以准确识别)。
db32t 4087-2021 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规范 4、对休止/废弃电缆的识别必须应用工频感应法或音频感应法判断该电缆是否处于无电状态。
5、电缆开断后及时在该线路资料卡及走向图上记录,以便今后再次涉及该线路时,能有案可查。
当然,对于没有任何资料线索可以查阅的电缆线路的识别是非常困难的也具有很高的风险,可能会直接影响到人身安全、设备安全,一定要慎之又慎。所以说,完整、准确详尽地记录电缆线路运行历史,包括已休止/废弃电缆的线路历史记录,对准确识别各类电缆是极其基础、又极其关键的。
1、常用的电缆识别方法有工频感应法、音频感应法、脉冲电流法。
2、各种电缆识别方法各有优缺点。
db2101/t 0029-2021 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指南 3、脉冲电流法是电缆识别方法中的新趋向。
4、完整、准确、详尽地记录电缆线路历史对识别电缆包括识别休止/废弃电缆是极其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