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 50384-2016 煤矿立井井筒及硐室设计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1.0.1本条指出了制定本规范的目的,本规范各章节的条文都是 在该原则下制订的。 1.0.2本规范第6章井筒支护部分中,6.2节“普通凿井法井筒 支护”适用于基岩深度小于800m的立并并筒设计;6.3节“冻结凿 井法井筒支护”和6.4节“钻井凿井法井筒支护”适用于表土层厚 度小于500m、冻结或钻井凿井深度小于600m的立井井筒设计; 6.5节“沉井凿井法井筒支护”适用于表土层厚度小于200m的立 并并筒设计;6.6节“惟幕凿井法并筒支护”适用于表土层厚度小 于60m的立并并筒设计。对超出本规范适用范围的立并并筒进 行支护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本规范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对井 简支护结构或强度做进一步的调整或加强。 相关室是指与立并并筒相关连的各种碱室。 1.0.3本条针对采用新技术时可能存在的盲目性,强调了采用新 技术所应遵循的原则。 1.0.4立并并筒及室工程设计应根据并筒检查钻孔提供的地 质、水文地质资料等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最优方案。 当距井筒中心25m范围内已有钻孔,并有符合检查钻孔要求 的地质水文地质资料时,可作为检香钻孔使用。
1.0.4立并井筒及碱室工程设计应根据并筒检查钻孔提
的地质、水文地质资料时,可作为检查钻孔使用。 .0.6本条规定,立井并筒及碱室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GB/T 22093-2018标准下载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0.1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煤矿立并井筒所穿过的表土 层和井筒深度越来越深,井筒直径越来越大,作为矿井咽喉的立井 并筒,有必要适当提高其安全度,因此立并并筒设计时,可根据实 际情况选择结构重要性系数
本规范立并并筒采用以安全系数法为基础的计算方法进行卅 壁结构设计,考以下因素: (1)立井并筒为地下结构,其并壁受力状态复杂,荷载类型、大 小及其不均程度的确定等都比较粗略。现阶段采用分项多系数 极限状态设计法尚不成熟。 (2)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一2010第 5.4.2条规定:对于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构件,以及要求不出现裂 缝或处于三a、三b环境情况下的结构,不应采用考虑塑性内力重 分布的分析方法。立井并井筒井壁属不允许出现裂缝的结构。 (3)多年来,我国采用普通凿井法、特殊凿井法已建成大量立 并并筒,其并壁都是采用弹性体系设计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 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计算方法。实践证明,按此方法进行井壁结 构的设计计算是完全能满足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 要求。
等优点,因此立井井筒应选用圆形断面;采用钻井凿井法、沉井凿 并法、雌幕凿井法施工的并筒,确定井筒断面尺寸时,必须考虑井 简偏斜对井筒有效直径的影响
3.0.41987年以来在准北、大屯等地区部分井筒先后发生破坏, 1993年以来究州矿区的部分井筒也出现类似问题。其破坏位置 多在表土与基岩交界面上下。理论研究与工程实测均表明,与地 层疏水而引起地层沉降、黏性土厚冻结壁融沉、井壁结构不能适应 地层沉降等因素有关,地层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不同对其影响 较大,因此在厚表土地层或有地层沉降的地区建井时,应考虑地表 沉降等因素产生的竖向附加力对并筒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对表 土层厚度不大于200m的井筒,井壁结构可采取提高其强度的方 法来抵抗竖向附加力和水平地压的共同作用;对表土层厚度大于 200m的并筒,并壁结构可采用抗让结合”等形式并壁。采用何 种结构形式,应根据井筒将通过地层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通过 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蚀性二氧化碳、碳酸氢根、PH值等都会成为并壁混凝土或钢筋、 并筒装备金属构件的腐蚀因素,回风井空气中侵蚀性气体或某些 有害气体与井筒淋水反应后形成侵蚀性淋水,也会成为井筒装备 金属构件、井壁混凝土的腐蚀因素,因此当地层所含水及相关气体 具有腐蚀性时,设计应考虑腐蚀对混凝土、钢筋、钢材等材料的 影响。
震中充分地表现出来。因此地震烈度为7度及以上时,上部并筒 的井壁必须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4.4.1~4.4.4立井并筒及碱室中玻璃钢宜采用以合成树脂为基 料、玻璃纤维制品为增强材料、内嵌(或不内嵌)一定规格的钢芯, 并具有抗静电、阻燃性能的复合材料制作。
4.5.3钢纤维混凝土的设计、施工和检测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 《钢纤维混凝土》JG/T3064、《混凝土用钢纤维》YB/T151、《纤维 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3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规范》GB50204等的有关规定,
5.1.1本条规定了并筒平面布置时应考虑的因素以及对并筒装 备和平面布置形式的要求和设计原则。 5.1.4规定并筒净直径按0.5m进级主要是为了重复使用建并 设备,净直径6.5m以上的并筒或采用钻并凿井法、沉并凿并法、 唯幕凿井法施工的井筒因采用0.5m进级,井筒工程量大而不经 济,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当建并设备(特别是井简砌壁模板)能够适应并筒直径的一些 变化时,净直径为6.5m以下的井筒或采用冻结凿井法、注浆凿井 法等特殊凿井法和普通凿并法施工的立井井筒,也可不受0.5m 进级限制。
5.2.1钢丝绳罐道与刚性罐道相比具有结构简单、节省钢材、安 装维修方便、井筒通风阻力小、提升容器运行平稳等优点,但钢丝 绳罐道要求提升容器之间及提升容器与井壁、井梁之间的安全间 隙比刚性罐道大,故井筒断面一般要相应加大。因此,钢丝绳罐道 宜应用于小型矿井或浅井井筒中
5.3刚性罐道和罐道梁
5.3.1刚性罐道与钢丝绳罐道相比具有井筒断面一般较小、井筒 深度相应减少、有利于多水平提升等优点,但刚性罐道有钢材消耗 量较大、结构较复杂、安装工程量较大等缺点。 1钢轨罐道具有加工与安装方便的优点;
2型钢组合罐道强度大,使用年限长,但加工与安装工程 量大; 3冷弯方形型钢罐道、冷拔方管型钢罐道的截面参数见图 1,技术参数应分别按现行行业标准《立井罐道用冷弯方形空心型 钢》MT/T557和现行国家标准《冷拨异型钢管》GB/T3094执行
图1方形型钢罐道截面形状
4玻璃钢复合罐道,采用内衬钢芯、外包玻璃钢经模压 化处理制成。它具有成型误差小、耐腐蚀、使用年限长等优月 可根据强度要求经计算而选择内衬钢芯的厚度。但内衬钢芯 璃钢的黏结强度等性能参数应符合有关技术规定。
4玻璃钢复合罐道,采用内衬钢芯、外包玻璃钢经模压热固 化处理制成。它具有成型误差小、耐腐蚀、使用年限长等优点,并 可根据强度要求经计算而选择内衬钢芯的厚度。但内衬钢芯与玻 璃钢的黏结强度等性能参数应符合有关技术规定。 5.3.2对于提升容器作用在罐道上的水平力,多年来国内科研 设计单位做了大量的测试工作,取得了丰富的测试资料,这些测试 的井筒其提升终端荷载一般在45t以下,因此提升终端荷载45t 以下的井筒,其罐道水平力可按本条各公式计算。 对于提升终端荷载45t及以上的并筒测试工作做的不多,中 国矿业大学运用相对运动原理建立了刚性井筒装备水平力模拟实 验台,从工程使用的角度考虑,对影响水平力的三个主要因素(Q、 L)按正交设计进行了大量实验,取得了在各种情况下提升容器 (胶轮滚动罐耳)沿矩形截面罐道运行所产生的水平力数据,在对
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平力工程计算公 式,即:
式中:Q 一终端荷载(kN); PH水平作用力(kN); u一提升速度(m/s); L一一罐道梁(或悬臂支座)层间距(m)。 该公式是中国矿业大学在提升速度10m/s~20m/s、终端荷 载200kN~600kN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近年来,我国中、大、特大型矿井大量涌现,其提升终端荷载多 在45t以上且罐道布置形式多样化,罐道所承受的荷载还有待于 今后继续做一些研究工作。 因此提升荷载45t以上时,可以本条、条文说明中各公式为基 础进行设计计算。 5.3.3玻璃钢复合罐道,由玻璃钢与钢材两种材料复合而成,在 计算其强度和刚度指标时,需要用不同材料的层合梁理论,将两种 材料的截面换算成一种材料的等价截面,然后用与单一材料梁相 司的方法加以分析计算。 可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式中:E。 选定的基准材料层的弹性模量; E一一 第i层材料的弹性模量; I。—层合梁折算截面的惯性矩; M一一计算截面处的弯矩;
E; α= E. Myi : u 1o
y:一—i处距中性轴的距离; P一一梁中点所受的集中荷载 计算挠度时,只考虑弯曲变形的影响,忽略剪切变形引起的附 加挠度。
5.3.5工字钢罐道梁加工安装方便,但受力性能差;槽
道梁由两根20号或18号或16号槽钢对焊加上制成,具有强度 大、受力性能好的优点,但加工工作量大;冷弯、冷拔矩形型钢罐道 梁具有加工方便、强度大、受力性能好的优点,截面参数见图2,技 术参数应分别按现行行业标准《立井罐道用冷弯方形空心型钢) MT/T557、现行国家标准《冷拔异型钢管》GB/T3094执行。
5.3.6简支梁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受力条件好等优点,但材
5.3.6简支梁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受力条件好等优点,但材 料消耗及通风阻力大;悬臂式罐道梁具有构件小、节省钢材、井筒 通风阻力小等优点,但结构受力性能差,所以一般悬臂长度不宜超 过700mm
5.3.8为保证井壁强度和整体性,防止并壁漏水,避免开凿梁窝 可能引起的风险,本条明确规定了严禁并筒内采用梁窝固定罐道 梁及其他各种梁的工况条件。
5.3.8为保证并壁强度和整体性,防止并壁漏水,避免
荷载且无集中出水点的前提下,可采用预留梁窝固定。
因此规定锚固长度不应超过双层井壁中内层并壁厚度的4/5,不 宜超过单层井壁厚度的3/5。
5.3.11 罐道悬臂支座受力及截面尺寸分别如图3、图4所示
5.3.11罐道悬臂支座受力及截面尺寸分别如图3、图4所示。
一罐道中心线至罐道与支座连接点的距离(m);L 一罐道与支座连接点至井壁的 垂直距离(m);Z一固定支座的锚杆的垂直距离(m);e一固定支座的锚杆的水平距离(m
图4支座截面尺寸简图 L一支座截面形心至背板外缘的距离(m));B一支座背板宽度(m)
公式(5.3.11)中:
M3=Qx(La+Lb) M, = Q,(L, + L,)
式中:Q、Qx (MN); Ix一一罐道截面对α轴的惯性矩(m*)。 5.3.13 罐道与罐道梁连接时,接头应设在罐道梁中间位置;罐道 与悬臂支座连接时,接头位置应设在悬臂上支座两排水平罐道连 接螺栓的中间位置。
5.3.14当一根罐道梁需要由两节梁连接组成时,无论采。
5.3.16当并筒采用竖向可缩型并壁结构时,应在并壁可纟
并筒装备构件应有足够的可缩量。 中国矿业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与实践表明:井壁竖向可缩装置 附近井壁的压缩量最大,因此在其附近应有并筒装备构件的可缩 装置;为防止井壁竖向压裂,1/1000倍表土层厚度与并壁竖向可 缩装置的总可缩量之和应大于预计地层沉降量。
1《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每个生产矿并必须至少有2个能 行人的通达地面的安全出口”。
5.5过放保护和稳罐装置
5.5.2本条对并底过放保护装置设计做了规定。 3制动装置最大减速度限制,是从保护人身安全和保护容器 不发生永久变形为出发点,有人员上下罐笼井,主要限制是空罐 (乘1人)下降制动减速度不得大于人能承受的3g(g为重力加速 度,下同)。箕斗井或不上下人员罐笼井最大减速度限制,采用空 罐不大于5g,重罐不大于3g,是与现行容器设计强度在最大静荷 载下主要杆件安全系数10倍~7倍相适应的。也就是在最大制 动减速度时主要杆件受力不超过屈服极限。 4立并提升防过放装置是恒制动力的制动装置,制动减速度 基本上是恒定值;形木罐道制动,制动减速度是递增的。所以采 用防过放装置时采用了较小的超前值。 5由于并下容器相对于并上容器超前进入制动及并上容器 在提升机带电全速过卷状态下制动距离会远大于井下制动距离, 这样井上下容器制动终点距(相对于井上下标准停罐位置)就会有 相当大的差值。为避免过卷时松绳过多,限制并上下制动终点计 算差距不应大于4m。
7为保持并上下布置上的平衡,限制井上最大过卷高度与 井底最大过放高度之差不大于2m;条文中,“井上最大过卷高 度”为并上装卸标准位置时容器顶至井上防撞梁底面高度;“井 底最大过放高度”为井下装卸标准位置时容器底面至井下托罐 梁顶面高度。 为保证并下制动装置在提升机过放时吸收全部下降容器的动 能而不致撞在托罐梁上,所以要求在最大制动荷载时制动距离要 留1.5m以上的余量。
5.5.3在一些淋水较大的井筒,井筒淋水对井底水平
设备维护造成很大困难。在目前暂不能从井壁结构上彻底消除淋 水的情况下,要求在井筒与井底车场连接处上方沿壁截水,通过管 路导引至下方水沟,以改善上下人及生产操作条件
5.6管路及电缆的敷设
5.6.1立并并筒管路无论用法兰连接还是焊接连接,在下端与支 掌梁刚性连接的管路段,均宜设置管路伸缩装置与上端支撑梁连 接,以消除温度应力和防止管路位移甚至失稳。虽然很多矿井管 路未装伸缩装置而未发生影响生产的事故,但也有些矿井管路发 生严重位移,有的管路的位移已影响矿井提升。 5.6.2在井筒装备中,如果罐道梁采用树脂锚杆固定,电缆卡也 应采用树脂锚杆固定
5.7并筒装备的腐蚀与防护
5.7.1大气环境中所含的腐蚀性物质的成分、浓度、相对湿度是 影响钢结构腐蚀的关键因素,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钢结构防腐蚀技 术规程》JGJ/T251根据碳钢在不同大气环境下暴露第一年的腐 蚀速率(mm/a),将腐蚀环境类型分为六大类。进行钢结构防腐 蚀设计时,可按钢结构所处位置的大气环境和年平均环境相对湿 度确定大气环境腐蚀性等级
5.7.2腐蚀环境包含:井筒空气环境和地层水的pH值、阴阳离
5.7.2腐蚀环境包含:井筒空气环境和地层水的pH值、图 子类型及含量等因素。
5.7.2腐蚀环境包含:井筒空气环境和地层水的pH值、阴阳离
7.3普通防腐、重防腐、长效防腐的定义参照现行行业标准《
5.7.3普通防腐、重防腐、长效防腐的定义参照现行行
矿井简装备防腐蚀技术规范》MT/T5017中的规定
6.1.3对于沉井凿井法井筒支护,井壁截面配筋率应符合本条第 1款的规定。
6.2普通凿法并简支护
6.2.1普通凿井法并筒宜采用整体浇筑混凝土或钢
层井壁。 当无装备的井筒处在1类~Ⅲ类且淋水较小的岩层中时,可 采用喷射混凝土或金属网、喷射混凝土及锚杆、金属网、喷射混凝 土支护,且喷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也可采用料石、 混凝土砌块支护。采用料石、混凝土砌块支护时,井筒深度应小于 200m,直径应小于5.0m。 6.2.2为提高井壁的防水性能,井壁接茬处应进行充填注浆,处 于含水基岩中的井筒应进行壁后注浆封水。 6.2.3本条及其他条文中所述的标准荷载、标准内力,是指未考 虑结构安全系数的荷载或内力值。标准荷载乘以安全系数即为计 算荷载,由计算荷载求得的内力值或由标准内力乘以安全系数求 得的内力值称为计算内力值。按标准荷载乘以安全系数求得的内 力值与按标准内力乘以安全系数求得的内力值是等效的。 6.2.41987年以来,在我国两淮、大屯、充州等矿区相继发生了 并壁破损现象。井壁破裂多发生在表土与基岩界面附近。研究结 果表明,井壁破裂主要原因为周围土层下降在并壁外侧产生的竖 向附加力。因此近年来的井壁结构设计均考虑了竖向附加力的影 响,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本规范中规定竖向力计算中应考虑竖
向附加力的影响,但由于各矿区地层条件不同,该力大小也差别较 大,有的矿区也可能不存在该力,设计时可根据具体条件按试验数 据或经验选取,也可参考本规范第6.2.7条条文说明中的有关 数据。
中国矿业大学的研究表明,竖向附加力的大小与下列因素有 关:疏水层的厚度、理深、水压下降量及下降速率,蔬水层上覆土层 的力学性质,并壁结构形式、并壁竖向极限承载力等,最大可达 250kPa以上。 设计中可根据经验选用,也可参考中国矿业大学根据相关试 验提出的祁南矿井副井井筒井壁外缘单位面积的竖向附加力值 (50kPa)和原煤科总院北京建井所提出的设计标准值(淮北矿区 为61.5kPa,大屯、徐州矿区为56.4kPa,其他矿区为62.1kPa)。 存在产生竖向附加力的条件时,可采用“抗”、“让”或“抗一让 结合”型井壁结构。
6.3冻结凿井法井简支护
6.3.1井壁的材料可根据承载及封水要求选择: (1)混凝土类材料: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纤维混凝土等; (2)钢(铁)类材料:型钢、钢板、铸钢(铁)弧板等; (3)上述两种材料的复合。 并壁材料宜选用混凝土类材料;当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有 难或不经济时,通过增加井壁的含钢量一一采用混凝士与钢(铁) 复合材料进行支护。
6.3.1并壁的材料可根据承载及封水要求选择:
6.3.2本条对冻结凿并法并筒支护做了规定。
因地层沉降等作用在并壁上的竖向力能够被基岩所吸收,冻结凿 并段井筒掘砌深度应进入稳定基岩一定距离,该段井壁称为“壁 基”。 为了保证井筒冻结段底部的掘砌施工安全,防止井筒突水: 采用冻结凿井法施工的并筒,冻结深度应深手冻结段井筒深度, 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煤矿井巷工程施工规范》GB50511的有 关规定。 2壁基下部围岩容许压应力。」宜根据具体工程地质选取; 也可按《采矿工程设计手册》(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选取:坚 硬致密的岩层,Lo」=3.0MPa~3.5MPa;中等硬度的岩层,Lo」= 2.5MPa;软岩层,LoJ=2.0MPa。 3在如图6.3.2所示冻结凿并法并壁结构中,按计算将一定 高度的内外层井壁整体浇筑作为壁座,是为了防止内外层井壁之 间的水进人井筒或相关碱室。 4采用双层井壁或带夹层的双层复合并壁时,在碉室上方设 置一个一定高度的内、外层井壁整体浇筑的壁座,是为了防止或减 少内外层井壁之间的水进入碱室或减小对碱室的水压。 5强调内、外层并壁整体浇筑部分以下井壁应渐变至正常基 岩段井壁厚度主要是为了避免并壁强度突变引起较大应力集中; 当冻结孔导通含水地层、冻结孔封闭治理不理想时,容易导致冻结 段井壁下端水平至冻结深度水平间围岩及井壁渗漏水较大,该段 并壁强度应满足注浆要求。 6冻结凿井法井筒处于较厚表土层中时,宜在冻结壁与现浇 混凝土井壁之间铺设25mm~75mm厚的泡沫塑料板,以减缓冻 结壁对并壁的冻胀力及变形压力作用;调节作用在并壁上的不均 习压力;利用泡沫塑料板良好的隔热保温性能,为现浇混凝土井壁 提供良好的养护条件。 7中国矿业大学的研究表明,在水泥水化热的作用下,一般情 况下内层并壁的温度在砌筑后1d~2d左右升至峰值(约40℃~
80℃,内壁越厚,峰值温度越高),随后内壁温度下降,内壁产生冷 缩。内壁由于受外壁的约束不能自由收缩而产生约束温度应力。 在该约束温度应力作用下,内壁易出现近水平裂缝。内、外层井壁 间铺设1.5mm~3.0mm的塑料板或一定厚度的油毡后,可减小 内、外层并壁间的约束力,减少内壁的近水平裂缝。 塑料薄板(夹层)的性能应符合表4.5.2的规定;沥青油毡的 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煤矿冻结法开凿立井工程技术规范》 MT/T1124的规定。 8为了提高并壁的安全性和封水性,应对双层井壁间或单层 并壁的壁后、接茬处择机进行注浆。
6.4钻井凿井法井筒支护
6.4.1本条规定了钻并凿并法并壁结构计算原则,应按荷载分段 设计;如果建并地区存在竖向附加力时,应一并考虑。 6.4.2采用钻井凿并法施工的井筒,为保证表土层段井筒自重及 因地层沉降等作用在并壁上的竖向力能够被基岩所吸收,钻井法 并筒支护深度必须进人稳定基岩一定距离,当表土层厚度及钻井 深度均较大时,进入稳定基岩深度应适当增大。
,4.3由于钻并凿并法可能产生允许的偏斜,因此提升并筒断
除应满足提升容器、井筒装备等布置要求及通风要求外,还应考虑 偏斜的影响;如果井筒采取变内断面设计,也应考虑变断面以上井 简净直径增大可部分抵消整个井筒偏斜的作用,以保证井筒的正 常使用。
1内层钢板内侧暴露于空气中,为防止或减轻其腐蚀破环: 为层钢板必须采取防腐措施。钢板筒内侧是指钢板筒朝向并筒中 心线一侧。 3为防止内层钢板与混凝土之间出现鼓包现象,内层钢板内 侧必须设置泄水孔。
6.4.9并壁节间注入微膨胀浆液时,应对法兰盘焊缝进行验算。
6.4.9并壁节间注入微膨胀浆液时,应对法兰盘焊缝进行验算。
6.4.10检查孔主要用于壁后充填质量的检查和补偿注浆。
并中,应用较少,故本规范不再列人。 半球式并壁底承受均匀的泥浆压力,受力性能较好,但井壁底 高度大、球面施工较困难,对于掌握了地膜施工的单位,是可以选 用的一种井壁底形式;削球式井壁底受力性能好,半椭圆回转扁球 壳并壁底高度较小、受力性能较好,两者均是可以选用的并壁底 形式。
4。17为了防止并壁吊环在并壁起吊过程中发生脆断,导致 脱落,吊环必须采用热轧碳素圆钢制作,并严禁采用冷弯方 工
6.4.31并壁可能受拉时,应对并壁接头处内外侧钢板采月
4.31并壁可能受拉时,应对并壁接头处内外侧钢板采用钢 行补焊,以增加井壁接头的抗拉能力。
6.5沉并凿并法并筒支护
凿井方法,分为普通法沉井、壁后触变泥浆沉井、壁后河卵石沉井 和震动沉井。我国采用沉井凿井法施工的井筒多在20世纪50年 代~70年代未。20世纪80年代以来,采用沉井凿井法施工的立 并并筒较少。截至目前,采用沉井凿井法施工的井简最深的为单 家村主井井筒,沉井深度为192.75m。
代~70年代未。20世纪80年代以来,采用沉并凿并法施工的立 并井简较少。截至目前,采用沉并凿井法施工的并筒简最深的为单 家村主井井筒,沉井深度为192.75m。 6.5.3由于沉井凿井法可能产生允许的偏斜,因此并筒断面除应 满足提升容器、并筒装备等布置要求及通风要求外,还应考虑偏斜 的影响,以保证井筒的正常使用。
满足提升容器、并筒装备等布置要求及通风要求外,还应考虑偏 勺影响,以保证井筒的正常使用。
6.5.8套井是采用沉并凿井法施工的一个附加临时结构,
止沉井过程中四周土层的塌,同时作为沉并纠偏及加压 作的一个工作平台。
6.5.9当采用壁后触变泥浆沉并时,其泥浆比重不大于 0. 012N
因此参考钻井凿井法护壁泥浆和井壁结构设计,表土层段井壁径 向水平荷载按1.2倍静水压力取值
6.6雌幕凿井法井筒支护
6.6.1雌幕凿井法是在不稳定含水地层中开凿井筒的一种特殊凿 井方法。我国从1974年开始引入煤矿建井中,20世纪70年代~ 80年代中期采用雌幕凿井法共施工了24个井筒,最大雌幕深度 为56.0m。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10年代初,尚无采用惟幕 凿井法施工立井井筒的案例
7.1.2本条对马头门尺寸做了规
1人行道宽度:依据现行国家标准《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GB50215的规定,不应小于1.0m; 马头门长度:马头门的受力比较复杂,当井筒开挖后,围岩应 力相当于在均匀受力板中圆孔附近的应力集中问题,
,1.3本条对马头门的布置和支护做了规定。
马头门的布置:马头门是连接井上下的咽喉工程,服务时间 长,其完好和安全直接影响矿并正常生产和安全,必须予以保证, 现行《煤矿安全规程》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均对马头门的布 置层位做出了相应规定。本条第2款为强制性条款,必须严格 执行。 马头门的支护:马头门断面位于软岩岩层中时,可采用锚喷加 金属网作临时支护,并对围岩的变形进行观测,待围岩变形趋于稳 定后再砌筑永久支护。此规定是吸收“新奥法”而制订的。新奥法 在各类巷道中使用时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不稳定岩体中掘进巷道 时,优点更为显著。其支护的原则就是保证最大限度地利用岩石的抗 力去支护它自身。其实质就是将锚喷支护的构筑分两步来完成。 马头门加强支护段长度,自井筒中心线计起。 马头门围岩应力的大小不但与开挖的并筒半径有关,而耳与 井筒中心距离有关。
7.2井底煤仓及箕斗装载室
(1)圆形直立煤仓其直径与高之比,原规范建议为1:3~1:4 之间,与《采矿工程设计手册》(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建议的 0.22~0.42之间不一致,本次修订建议统一。因采矿工程设计手册 是根据实际煤矿统计的,因此采用采矿工程设计手册的数据。 (2)井底煤仓的有效容量与现行国家标准《煤炭工业矿井设计 规范》GB50215的规定一致。 (3)增加了煤仓上口瓦斯排放孔。瓦斯排放孔一般采用 150mm×150mm的方孔,煤仓直径小于或等于8m的可设1个 大于8m的应设2个。 7.2.2箕斗装载碉室一般设有给煤皮带框架、定量仓等,受动荷 载。考虑到箕斗装载碱室是井下原煤的转运站,室与并筒相连 接维修困难且影响生产等因素,故规定“碱室内承受动荷载的结构 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 立并井筒装载碱室上、下不小于3.0m范围井壁应予加固, 当井筒直径较大时,加固的范围不应小于1倍井筒掘进半径。 7.2.3装载胶带输送机巷支护方式,原规范规定“可采用料石、混 凝土砌碴”,本次修订去掉了料石砌殖支护。 双机布置时为减少断面可设中间行人检修道。非行人侧,设 备最突出部分的距离由原规范规定的300mm修改为500mm
战。考虑到箕斗装载室是井下原煤的转运站,碱室与井筒相 维修困难且影响生产等因素,故规定“碱室内承受动荷载的结 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 立井井筒装载碱室上、下不小于3.0m范围井壁应予加回 当井筒直径较大时,加固的范围不应小于1倍井筒掘进半径
3箕斗立井井底清理撒煤酮室
7.3.3清理撒煤水仓多采用单巷布置,在巷道中间设置一道钢筋 混凝土结构的隔墙,使其分为两个互不渗漏、可交替使用的水仓 以便清理。 水仓底板铺设整体道床,坡度为3%0,坡向吸水并。其中的 坡向吸水井”指水仓处略高DL/T 1109-2019 输电线路张力架线用张力机通用技术条件.pdf,对沉淀有利。 近年来,清理撒煤室设计变化比较大,主要是井下煤炭运输 大部分采用胶带运输,主井并筒不再延伸,为简化清理撒煤室设 计,清理撒煤碉室直接位于主井井筒下方,井筒不再收喇叭口,清
理撤煤碱室沿墙两侧施工行人通道,行人通道外壁铺设钢板等耐 磨材料,行人通道之间铺设钢轨作为清理通道。
7.4罐笼立井井底水窝及清理
1罐笼立井井底水窝包括罐笼进出车水平以下装备段井筒 底水窝两部分。 2水窝底的反底拱高约为并筒内径的1/10,是为了改善水 的衬砌体受力确定的
桩承台施工工艺标准 (207-1996)7.4.1罐笼立井井底水窝包括罐笼进出车水平以下装备段井筒
7.5立风并并口及并底水窝
G.1.1根据弹性力学,推导出的二层不同材料组合筒在外侧均 匀荷载作用下各层的应力计算(不考虑材料在多轴荷载作用下的 强度提高因素),分别根据内层钢板结构和外层混凝土结构的最大 切向应力作为控制应力;根据弹性力学,推导出的三层不同材料组 合筒在外侧均匀荷载作用下各层的应力计算(不考虑材料在多轴 荷载作用下的强度提高因素),分别根据内层钢板结构和中间层混 凝土结构及外层钢板结构的最大切向应力作为控制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