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CC-059-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3(J)/T 300-2019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京津冀区域协同工程建设标准)8.1.3盖挖法综合管廊除应按照基坑工程监测要求对支护结构体系、 周边的建、构筑物进行监测外,还应对盖板体系进行必要的监测。对 于重要的工程,还应对工程周边的岩土体物理力学性状进行监测。监 则的结果,应及时反馈到施工、设计、监理、建设、安全监督等单位, 以便信息化施工,及时对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进行调整。必要时,应 调整设计方案。
用地下连续墙。 8.2.4盖挖顺作法施工中,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中的规定,根据施工荷载复核临时立柱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不满足要求时,应在临时立柱间设置水平支撑系统。在现行行业标准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中的规定,立柱锚入灌注桩混凝土 深度不小于长边或直径的4倍。在实际应用中,临时立柱中的型钢柱、 格构柱大都是直接锚入灌注桩基的混凝士中的 8.2.5钢管柱灌砂过程中应四周均匀填砂,并保证填砂充分浸水,填 筑密实。
8.2.4盖挖顺作法施工中,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
8.2.8钢支撑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钢支撑构件宜在工厂加工成型MT/T 161-2020 滤尘送风式防尘口罩通用技术条件,现场拼装
2钢支撑安装及拆除时应避免碰撞竖向支承及盖板体系。 3钢支撑应按设计要求施加预加应力。 4 钢支撑、钢腰梁的安装及拆除应选择合适的运输设备及吊装机 具。 8.2.11钢筋混凝土支撑可根据工程情况采用人工、机械、静力爆破等 斥除方式。若采用静力爆破,可在支撑过程中分段预留爆破孔,并在 各拆除段预埋吊筋,方便吊出外运
8.3.3根据工程的需要,盖板上常设置一些孔洞,作为出入通道或通 风换气口,这些洞口的处理,直接影响整体结构防水的效果,故应加 强其封堵及防水措施 8.3.6临时盖板体系路面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盖板铺装应稳固、板缝间隙应均匀,整体平整度应满足使用要 求。 2盖板路面应与相邻路面高度一致,并保持相应的坡度,无铺装 层路面盖板相邻高差不应大于2mm,有铺装层路面盖板相邻高差不应 大于4mm 3混凝土盖板施工拼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不得使用有横向通缝 的板。 4当路面有减振、降噪和防渗防漏要求时,盖板应采取下列措施: 1)盖板底部与盖板梁接触面应平整,盖板与梁之间宜设置 橡胶垫。 2)盖板路面宜铺设低噪声面层。 3)盖板之间缝隙不应大于20mm,并应进行封堵, 5有沥青层的盖板路面,应有防裂缝措施,可在沥青层下铺设混
可脱底模。应在混凝士达到设计强度85%以上才能堆放 和运输。 5)盖板堆放应在两端部垫物搁支,每块盖板上均应做标识 及编号,不同规格类型的板分类码放好,板的上、下面 不得倒置,堆放层数不宜大于4层。 7)盖板四边宜设置角钢护角。 8)预制盖板的平整度偏差应符合设计规定,并应满足路面 使用要求。 钢盖板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盖板宜由花纹钢板与型钢骨架焊接、拼装组成。 2)钢盖板的长度可取2.0m~3.0m,宽度可取1.0m,厚度 可取0.15m~0.20m。 3)相邻钢盖板应在侧边预留孔洞和卡槽进行锚固连接,钢 盖板与盖板梁搭接处应采用螺钉与定位夹具板限制位 移。 4)钢盖板铺装前应进行除锈、防腐。 5)钢盖板安装完成后,应将吊装孔封堵密。 6)钢盖板表面应有防滑纹路或设置防滑层
8.4.2基坑升挖时,应注意对既有结构的保护,不得碰撞损坏围护结 构、永久立柱、临时立柱等结构。 8.4.4出土口周围严禁堆载,基坑开挖土体提升至地面后应运至车站 外指定堆土场地 8.4.5土石方挖运设备应根据出土口尺寸、土石方开挖范围内的结构 净空尺寸、柱间净距、柱与墙间净距、架设支撑后的开挖层净高等因
素综合确定。运输设备的选型、配置应使装能力、运输能力与开挖 能力相匹配,装运能力不应小于最大的开挖能力,且应采用环保设备。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车辆行驶至开挖面,通过坡道外运 土石方。在条件不充许的情况下,工程量较大的土石方,应尽量采用 传送带或抓斗进行垂直提升。工程量较小的土石方,应尽量采用吊车 进行垂直提升。地下水平运输应根据运输通道净空选择尺寸合适的运 输工具,最大限度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
9.2.1竖井应根据现场条件,宜利用通风道、出入口、单独或在综合 管廊隧道顶部设置。
9.3地层超前支护及加固
9.3.8浅理暗挖法隧道一般应用在环境复杂区域施工,环境条件大多 数不充许采用地面钻孔注浆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多采用洞内深子 主浆方法。深孔注浆可采取分段前进式注浆、分段后退式注浆等方法 具体应根据地层条件和加固要求确定。深孔注浆根据注浆目的、地质 等情况选用适当浆液,由于各种浆液适用不同的地质情况,所以配合 比必须根据地质经过现场试验后确定。
9.5.4初期支护的施工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包括渗水较严重、变形较大 或开裂等。
9.6.6隧道衬砌施工由于混凝士的局限性,致使衬砌混凝士背后特别 是拱顶会出现孔洞。混凝土不密实,将极大地影响混凝土的整体强度 因此,在隧道施工中必须以回填注浆来密实衬砌背后的孔洞。 二衬背
后注浆应在二衬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后进行,在条件允许情 况下,背后注浆越早越好。浆液材料宜采用微膨胀水泥浆或水泥砂浆。
9.7地下施工作业环境
9.7.4隧道照明应采用安全电压,用电设备宜采用低压动力电源。安 全电压是指不致使人直接致死或致残的电压,行业规定安全电压为不 高于36V。按照我国施工照明用电规定,隧道照明电源电压不得大于 36V。潮湿场所照明,电源电压不得大于24V。特别潮湿场所照明, 电源电压不得大于12V。当电气设备采用的电压超过安全电压时,必 须按规定采取防止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
9.8.8本条中第7款规定的用于检查喷射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可采用 大板切割制取。当对强度有怀疑时,可在混凝土喷射部位采用钻芯 取样法随机抽取制作试件做抗压试验。
10.1.1矿山法隧道一般应用在山岭地区、岩石岩层太硬,需要采用爆 破施工,爆破施工需要考虑周边环境制定相应的爆破方区域施工,环 境条件大多数不允许采用地面钻孔注浆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多采 用洞内深孔注浆方法。深孔注浆可采取分段前进式注浆、分段后退式 注浆等方法,具体应根据地层条件和加固要求确定。深孔注浆根据注 浆自的、地质等情况选用适当浆液,由于各种浆液适用不同的地质情 况,所以配合比必须根据地质经过现场试验后确定。 10.1.3隧道施工采用的风、水、电、临时设施及通风防尘等措施可参 考现行国家标准《地下铁道工程施工标准》GB/T51310的相关规定, 现行国家标准《地下铁道工程施工标准》GB/T51310中有关风、水、 电、临时设施及通风防尘的规定包括以下要求: 1空气中氧气含量在作业过程中始终保持在20%以上: 2施工通风应能满足洞内各项作业所需要的最小风量。每人应供 应新鲜空气3m3/min,风速在全断面开挖时不应小于0.15m/s,坑道内 不应小于0.25m/s; 3噪声不宜大于90dB; 4隧道施工作业地段必须有充足的照明
10.3岩体(洞身)开挖
10.5.4衬砌台车、移动台架是辅助施工的,设计制造要符合需求,严 根据隧道断面、施工环境确定,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可循环使 用,使用前需检查安全性,并进行处理。
12.3TBM始发及掘进
12.3.1始发台主要作用是用于稳要、准确地放置TBM,并在基座上 进行TBM安装与试掘进,所以基座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安装精 度,并且考虑TBM安装调试作业方便
13.1.1顶管机必须经检验合格后再进入施工现场,并应进行单机、整 机联动调试。预制顶推法管廊专项施工方案应按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 丁《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 通知》(建办质【2018】31号)有关规定进行编制,且应重点包括以下 内容: 1制定开挖方法、开挖顺序和量测方案; 2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的要求进行围护和支撑 结构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计算: 3并壁支撑结构应结合预制顶推的洞口结构、洞口加固方案; 4确定注浆减阻浆液种类及配合比、压浆数量和压力; 5注浆系统构成、浆液制备和输送主要设备的安装规定; 6注浆孔的布置及注浆方法; 顶推洞口的浆液封闭措施、顶推管外浆液的处理等
13.2.2底板宜用混凝土浇筑,厚度应根据土质条件由设计确定。底板 承载力应满足施工需要
初始顶推前的准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所有推前安装完毕设备进行单独试运转,并经过联动运 转合格; 2确认顶管机在导轨上的中心线、坡度和高程符合设计要求; 3应确认洞口止水圈压板位置符合施工要求: 4确认洞口土体加固效果满足施工要求, 顶管机进入洞口后,止水圈与顶管机的间隙均匀、密封良好,应 及时将洞口密封与首节预制管廊外壁贴紧,防止泥水与注浆浆液从洞 口泄漏。 初始推阶段,如地下水压过大应采取止退措施 在切削刀盘旋转及顶进的情况下方可进行纠偏操作。顶管机初始 推时,应加强观测,每顶推300mm~400mm可纠偏一次,顶进第 节预制管廊时,每200mm左右即可纠偏一次。正常顶推时,随时 纠偏。顶管纠偏时,应及时调节切削刀盘旋转方向,消除小转角,调 节顶管机纠偏油缸伸缩量。 13.4.4机械顶管应注意切削刀盘扭矩、旋转方向、电流、土压或水压 等数据,及时把握顶推及方向控制特性,为正常顶推控制提供依据。 13.4.6泥水平衡推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根据工程与水文地质、施工条件、设备条件等确定泥浆性能 与配合比,以到达稳定开挖面和顺利输送开挖土砂的目的: 2 施工过程中应始终保持泥浆性能的稳定性: 3泥浆性能包括:密度、粘度、pH值、过滤特性和含砂率等。 4根据土质情况、顶进长度、顶进管径制作输送泥浆,通过泥浆 添加剂的掺量调整泥浆的黏度和密度等 5土质条件好、短距离顶进时,可用清水代替泥浆: 6泥水分离根据土的类别、施工场地大小等采用不同的方法,宜 采用沉淀池、除泥器、除砂器、离心机、泥水分离器或不同组合进行 泥水分离。
7随着推预制管廊节数量的增加,应及时调整管路中流量与压 力,必要时应增加进、排泥接力泵。 13.4.7土压平衡施工要求包括: 1穿越75um以下的粉土与粘土细颗粒含量低于30%或砂卵石 地层,根据地下水及顶进长度,确定加泥或加泡沫等改良材料: 2改良材料应具有流动性、易与开挖土砂混合、不离析、无污染 等特性。可单独或组合使用膨润土泥浆等矿物系、泡沫等界面活性剂 系; 3 改良材料应依据土质、透水系数、地下水压等条件选择。 13.4.10 顶推异常情况包括: 开挖面遇到障碍: 2 后背墙变形严重: 顶铁发生扭曲现象: 4 管位偏差过大且纠偏无效 5 顶力超过管材的充许顶力: 6 设备发生异常现象: 7 管廊节接缝、中继间渗漏泥水或泥浆, 8地层、邻近建(构)筑物和管线等周围环境的变形量超出控制 允许值; 9沉降观测出现异常。 13.4.13顶管机到达接收并洞口加固段,应逐渐降低掘进速度、调整 进泥量降低泥水仓压力至OMPa,或适时停止土压平衡的加泥、停止 注浆、并加强接收并周围地面变形观测。变形超过预定值时,应采取 有效措施才可继续顶推
13.4.15顶进后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顶推工作并、接收井洞口宜采用注浆封堵。浆液分次注入,直 至洞口无水渗出,方能拆除洞口止水设施。浆液宜选用水泥砂浆或水
泥与水玻璃砂浆: 2顶推管廊外根据地层情况宜利用减阻注浆管注入水泥砂浆或 粉煤灰水泥砂浆填充管廊外空隙。注浆量宜按计算空隙量的150%控 制,注浆压力应根据覆盖深度与土质确定,宜为0.1MPa~0.3MPa, 砂卵射石层宜控制在0.1MPa~0.2MPa。拆除注浆管路后,应将顶推管 上的注浆孔封闭。
14.1.1在进行管廊结构施工总体部署时,应统筹安排主体结构与相关 的构筑物的施工顺序,以便实现模板、脚手架等材料的循环使用,尽 可能节约资源。 14.1.4附属构筑物除了混凝土结构,也常采用砖砌结构,人员出入口 也有采用成品上盖围护结构的,附属构筑物也有设置栏杆的,因此需 要执行相关的标准。
14.2.3要求在并室砌筑施工的同时安装预留支管、连接管,是为了保 正管道与砌筑井壁之间连接节点处防水效果, 142.5共盖下方采取的防队落措施主要指安装尼龙防队网等
14.2.5井盖下方采取的防坠落措施主要指安装尼龙防坠网等
15.1.1综合管廊工程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混凝土自防水等 级达到P8要求,刚性防水与柔性防水相结合,混凝土结构外包两层全 封闭防水材料。 15.1.2质量证明文件包括:出厂合格证,型式检验报告。质量证明文 件中材料的性能指标必须合格。防水材料应按批次进入现场进行复验 每批次的数量不能超出规范的要求,每一次的见证取样进行复验只能 代表已经进场的材料,材料的生产时间与批次没有关联性
15.2现浇混凝土综合管廊结构
15.1.5热塑性高分子防水层的搭接部位应采用热风焊接法施工。高聚 物改性沥青防水层的搭接部位采用热熔法施工并应溢出沥青条。自粘 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层的搭接部位应粘贴严实,不得出现张口现象。 其它的卷材施工时,搭接部位应采取密封措施,
防水保护层施工时,应满足以下
1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70mm,并且防水层与保护层之间应设置 隔离层,底板防水层宜设厚度不小于50mm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2当采用聚乙烯闭孔泡沫板的拉伸强度不应小于0.8MPa,厚度 不应小于20mm。挤塑聚苯板压缩强度不应小于250kPa,厚度不应小 于50mm
15.3装配式综合管廊结构
部位宜设置加强层,加强层的宽度不宜小于300m,变形缝部位应设 置加强层; 3底板柔性防水层应采用细石混凝土设置保护层,保护层厚度不 应小于50mm,抗压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平整度不应大于±2mm
15.4.4卷材的搭接部位采用双焊缝焊接,搭接宽度不小于100mm: 中间留设10mm~20mm的空腔,每条焊缝的有效宽度不宜小于10mm 单焊缝搭接宽度应为60mm,有效焊缝宽度不应小于30mm。短边搭接 可以采取对接焊的方式。侧墙的搭接采用单焊缝时,可在卷材搭接内 采用辅助机械固定,固定件的间距为500mm~800mm。 15.4.5塑料防水板包括:乙烯醋酸乙烯和沥青共混(ECB),乙烯: Z烯醋酸乙烯(EVA),聚氯乙烯(PCV)类等。拱顶向两侧展铺时 应边铺边用压焊机将塑料板与暗钉圈焊接牢靠,不应有漏焊、假焊和 焊穿现象。塑料防水板施工应采取上环下纵方式铺贴。塑料防水板预 留搭接的接头应超过钢筋顶端不小于400mm。塑料防水板的铺设应超 前混凝土的施工5m20m。 15.4.6本条中的止水带包括中理式、外贴式、钢板腻子止水带,止水 带安装可参考现行北京地方标准《轨道交通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DB11/T581的相关规定。 15.4.7施工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1一级设防的地下工程,注浆系统设置间距宜为3m~4m,顶拱 部位宜适当加密。二级设防的地下防水工程,间距宜为4m~5m,顶 拱部位应加密;
15.4.7施工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防水板表面可设置分区注浆系统。 15.4.8丙烯烯酸盐防水材料适宜使用在长期潮湿的环境,为防止失水 后出现干缩开裂现象,丙烯酸盐喷膜防水层与二次衬砌施工间隔时间 超过7天时,应进行保湿养护
15.5.4 施工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1 施工气温低于5℃时,宜选用三元乙丙橡胶; 2 当地下水含油时,宜选用丁睛橡胶: 3 当地下水为弱酸性或弱碱性时,宜选用氯丁橡胶: 4 密封圈的展开长度应为槽口实际展开长度的80%~90% 5密封圈插入前,表面宜涂润滑油脂或止水润滑剂。不应采用使 橡胶圈产生变形、腐蚀的润滑材料
15.9.1防水卷材施工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1沥青涂料与沥青卷材复合时,须在涂料加热有温度的状态下, 粘结更严密。高聚物改性卷材的搭接部应采用热熔法,自粘聚合物改 生沥青卷材的搭接部位应采用自粘搭接或辅助加热后粘接: 2合成高分子自粘胶膜预铺防水卷材,包括HDPE和TPO高分 子自粘胶膜预铺防水卷材。HDPE自粘胶膜预铺防水卷材的长边采用 热风焊接时,搭接缝上应覆盖高分子自粘胶带,胶带宽度不应小于 120mm,自粘胶带的外露面应具有防粘及防紫外线功能。短边可采用 胶粘带搭接或对接、热风焊接或用同材质的胶带对接。当采用热风焊
接时,应先清除搭接部位卷材表面的自粘胶层。卷材端部搭接区应相 互错开。TPO自粘胶膜预铺防水卷材的长、短边宜采用焊接法施工。 15.9.2防水涂料施工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1无机防水涂料基层表面应干净,平整、无浮浆和明显的积水。 有机防水涂料基层表面应干净、干燥,不应有凹凸不平、蜂窝麻面等 缺陷; 2宜选用强度高、厚度较薄且对涂料浸润性较好的胎体增强材 料; 3铺贴应平整,不应起泡、折皱; 4涂料应浸透胎体,不应有胎体外露现象; 5胎体材料上面的涂膜厚度不应小于1.0mm; 6在立面上施工时,若卷材自重较大可采取机械固定措施,固定 部位应密封。卷材搭接边应采用自粘粘结或热熔粘结 7现场拌合时,其用水量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8施工前应确保基层清洁、潮湿无明水: 9应分层施工,每层施工间隔时间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规定; 10涂料终凝后应及时进行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2h,不 应采用浇水或蓄水养护; 11双组分喷涂速凝型橡胶沥青涂料,固化成膜速度快,在喷涂 过程中,下一遍喷涂应在上一遍涂膜固化之前完成
15.10质量验收标准
15.10.1综合管廊的防水工程一般按照纵向长度的施工段或变形缝来 划分检验批,并应分别对底板、侧墙、顶板进行验收
16.1.1建设单位应委托第三方单位在工程建设期间进行第三方监测 工作。当工程设计或施工有重大变更时,施工方监测单位和第三方监 则单位应及时调整监测方案。关于进行第三方监测的危大工程监测方 案内容应符合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 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建办质【2018】31号)有 关规定,监测方案主要内容应当包括工程概况、监测依据、监测内容、 监测方法、人员及设备、测点布置与保护、监测频次、预警标准及监 测成果报送等。
16.2明(盖)挖法监控量测
16.2.1桩(墙)顶的水平位移监测可以与轴力监测配合、相互检校, 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变形大对基坑的安全有严重威胁。 轴力计安装时注意轴力计与钢支撑接触面的紧密,并且不出现偏 心受力,以免影响轴力计读数准确性。 在河北地区采用明挖法进行综合管郎施工时,其基坑监测尚应符 合河北省现行地方标准《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 DB13(J)133的相关规定
16.5预制顶推法监控量测
16.5.1其他未列出监测项根据施工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如:影响范围
为的地上地下建(构)筑物、管线、道路、轨道等,施工前通过建设 单位与产权单位及时沟通
16.9.6监测报告类别及其内容
日报表内容应包括以下内容: 1)气象情况和施工现况: 2)各监测点的本次监测值、单次变化值、变化速率、累计 值等,必要时绘制有关曲线图: 3)现场巡视检查信息:查照片、记录等: 4)对监测项目应有正常或异常、危险的判断性结论: 5)对达到或超过监测报警值的监测点应有报警标示,并有 分析与说明; 6)对巡视检查发现的异常情况应有详细描述,危险情况应 有报警标示,并有分析与说明; 7)结论与建议。 阶段性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工程概况及施工进度: 2)现场巡查信息:巡查照片、记录等: 3)监测数据图表:监测项目的累计变化值、变化速率值 过程曲线、监测点平面位置图等: 4)各监测项目监测值的变化分析、评价及发展预测; 5)结论与建议。 总结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工程概况; 2)监测目的、监测项目和监测依据: 3)监测点布置;
4)监测设备和监测方法; 5)监测频率: 6)监测预警值与报警值: 7)现场巡查信息:巡查照片、记录等; 8)监测数据图表:监测值、累计变化值、变化速率值、 时程曲线、监测点平面布置图等: 9)监测数据、巡查信息的分析与说明 10)监测过程中与相关单位的联系文件与记录: 11)结论与建议。
17.2.1为避免后期管廊结构上钻孔并配合后期装配式支吊架施工宜 选用预理槽道技术。预理槽道应结合管线设计合理确定间距、规格并 应在结构施工阶段进行预理,
7.3.3风机宜选用双速风机以保证平时节能低速运行,事故排烟时高 速运行。风机安装时应根据设计及设备技术文件对风机的减震及防止 设备水平位移进行检查。
17.4.5检修插座箱宜利用管道支架、电缆支架托臂、管廊侧壁挂装 检修通道边缘立柱安装,
17.6.3有供水管道的舱室内积水多因此集水坑宜设置两台潜污泵( 用一备)GA/T 242-2018 法庭科学微量物证的理化检验术语,电力舱、天然气舱的积水量相对较少因此一般设计单泵集 水坑。潜污泵的安装形式一般宜采用耦合装置固定式安装。
17.7.1安装前,应查看压力指示器,正常时压力指示器指
17.7.1安装前,应查看压力指示器,正常时压力指示器指示在绿色区
17.7.1安装前,应查看压力指示器,正常时压力指示器指示在绿色区 或,若压力指示器指示在红色区域时,该灭火装置不得使用。 电引发灭火装置在安装过程及未正式投入使用过程中,连接电弓 发器引出线的干线应短接,且不得接在启动模块上,短接处用绝缘胶 布将其封好绝缘,防止雷击等其他电路引入电流引起装置误启动。在 需接启动模块时,应在确定启动模块输出电流和电压均为零后,才可 接上,以免操作失误或静电等原因造成误喷。
18监控报警及智慧管理系统
18.2.1本条主要是指综合管理单位除能对综合管廊内正常环境进行 管理还应能对影响管廊内正常环境的管线非正常工况进行干预式管 理。当出现紧急情况时,经专业单位授权,综合管廊管理单位可对管 线配套设备进行必要的应急控制
根据预案设定的决策支持项辅助用户进行处置。 本条第17款ACU全称为区域控制单元,它是应综合管廊现场众 多监测数据集中管控、传输的需求而设置的区域控制模块,它集信号 采集、本地控制、数据交换、远程联网于一体。
19.1.2管廊主体及管廊附属用房冬期施工应符合《建筑工程冬期施工 规程》JGJ/T104的相关要求并采取相应的防火、防毒、防冻等相关的 措施。 19.2.4水泥罐、拌合机、泥浆池、砂石料场、混凝土、水泥浆及泥浆 等输送管路等宜采取封闭保温防护措施,必要时增加门帘。二衬混凝 土施工期间,暗挖隧道通道口、竖井口宜采取悬挂门帘等保温挡风措 施。 19.2.12如环境温度低于5℃DZ/T 0064.54-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54部分: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可在敷设前对电缆进行防冷措施,如 事先存放在温暖场所、对电缆进行整体暖温等,以保证电缆温度在5℃ 以上。
顶制顶推、预制管廊等施工宜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