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50113-2019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50113-2019 滑动模板工程技术标准及条文说明6.5.1本条对预理件的安装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固定牢固、位 置准确、不妨碍模板滑升。 6.5.2预留孔洞的胎模或门窗框衬模厚度(宽度),应略小于模
板上口尺寸,保证胎模能在模板间顺利通过,避免提升时胎模被 模板卡住,使胎模被带起或增大提升时的摩阻力。
6.6.1本条强调了减少停歇,通过采取薄层浇灌、微量
综合措施将其他各工序作业均安排在限定时间内完成。 以往不少施工单位在滑模施工中仅对绑扎钢筋、浇灌混凝 土、提升模板这三个主要工序重视MH/T 4011-2001 飞行进程单,而对滑模施工的时间限定性 常重视不够,即从事各工序操作的施工人员只关心如何去完成本 工序的工作,而对应该在多长时间内完成却较少注意,或者说在
最短时间或指定时间内完成作业的意识并不十分强烈。应该指 出,滑模施工的时限性要求是这一施工方法的显著特性之一。因 此滑升这个工序应是滑模施工的主导工序,其他操作应在满足提 升速度的前提下完成,不宜用停滑或减缓滑升速度来迁就其他 作业。 当采用滑框倒模施工时,可不受本条的限制
埋设在混凝土中或体外刚度较小的支承杆承受的,其上部混凝土 强度很低,因而施工中的一切活动都应保证与结构混凝土强度增 长相协调,即滑升程序或滑升速度的确定,至少应包含本条规定 的5个因素。 第5款是本次修订新增加的内容
6.6.3初滑是指工程开始时进行的初次提升阶段,也包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过低混凝土出模强度,会造成28d抗 压强度降低,且滑升速度愈快降低的比例也愈大。当出模的最低 强度控制在0.2MPa以上,滑升速度在10cm/h~20cm/h时,混 凝土的28d抗压强度降低2%~5%,出模强度达到0.3MPa,混 疑土28d强度则基本不降低。 早龄期混凝土在荷载作用下的相对变形,随混凝土的初始强 度的提高而减少,与荷载速度的关系不大,早期受荷混凝土变形 结果见表4。
表4混凝土早期受荷时的相对变开
变形值为试验荷载加至7.5N/cm时测
此外,国外有试验资料表明即使具有o.1MPa(1fkg/cm) 强度的混凝土,在受到1m~1.2m高的混凝土自重压力作用下 2.5N/cm?)也会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日28d强度平均损失达 16%,当强度大于或等于0.2MPa(2fkg/cm)时,在自重作用 下不仅塑性变形小,对28d抗压强度基本上无影响。 国外对出模强度的要求很不一致,从0.05MPa至0.7MPa 者均有。为了不过分影响滑模混凝土后期强度或不致为弥补这种 损失而提高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强度等级,也不因强度太高过分 增大提升摩阻力,因此,滑模混凝土出模强度定为0.2MPa~ 0.4MPa或混凝土贯入阻力值为0.3kN/cm~1.05kN/cm。
6.6.4本条明确提出了在正常滑升过程中,应采取微量
时间,即混凝土在模板中的静停时间的要求,是直接关系到防止 混凝土出现被拉裂、防止出现冷接头,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因 比,本条规定两次提升的间隔的时间不宜超过0.5h。当气温很 高时,为防正止混凝土硬化太快,提升时摩阻力过大,混凝土有被 立裂的危险,可在两提升间隔时间内增加(1~2)次中间提升, 中间提升的高度为(1~2)个千斤顶行程,以阻止混凝土和模板 之间的粘结,使两者之间的接触不超过0.5h。 当采用滑框倒模施工时,可不受本条的限制
6.6.5提开时要求十斤顶充分进油、排油,是为了防止提升中 因进油回油不充分,各千斤顶之间产生累积升差。进油、排油时 间应通过试验确定。
因进油回油不充分,各于斤顶之间产生累积升差。进油、排油时
提升模板时,如果将油压值提高至正常滑升时油值的1.2 倍,尚不能使全部液压千斤顶升起,说明已发生了问题,此时应 立即停止提升操作进行检查,找出故障原因及时处理,禁止盲目 增压强行提升。
6.6.6滑升中保持操作平台基本水平,对防止结构中心线飘
和混凝土外观质量有重要意义,因此每滑升200mm~400mm都 应对各千斤顶进行一次自检调平。目前操作平台水平控制方法主 要有限位卡调平、联通管自动调平系统,激光平面法自动调平也 可选用,经验表明都可使相邻干斤顶的高差控制在20mm内,
6.6.7根据一些施工单位的经验,连续变截面结构的
次收分量不宜天于6mm。烟图、电视塔等变坡度结构习惯上是 每提升一次进行一次收分操作。提升过程中内模板有托起内壁混 疑土的趋势,收分过程中外模板文有压迫外壁混凝土趋势,而 次提升高度和收分量愈天,对混凝王质量的潜在影响也愈天。如 结构坡度大于3.0%,应适当降低支承杆的设计承载能力
6.6.8滑模装置是由单个刚度较小的支承杆来支
平台空间变位的可能性较大,过去有些工程由于对成型结构的垂 直度、扭转等的观测不够及时,导致结构物的施工精度达不到要 求的情况时有发生。而偏移一旦形成,消除就十分困难
施工实践表明,整体刚度小、高度较高、缺少横向约束的结 构,施工中容易产生垂直偏差和扭转,因此,要及时根据记录 分析滑升中存在的问题、平台飘移的规律以及各种处置方法是否 合当,以便及时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 针对偏差产生的原因,如能在出现偏差的萌芽阶段就采取红 正措施,一般都是比较容易纠正的。但应注意,当成型的结构已 经产生较大的垂直度偏差时,纠偏应徐缓进行,避免出现硬弯。 因此,滑模施工精度控制应强调勤观测、勤调整的原则 当垂直度出现偏差后,通常将操作平台调成倾斜以纠正偏 差。这种纠偏方法除了利用模板对混凝土的导向作用和千斤顶倾 料改变支承杆的方向外,还利用滑模装置的自重及施工荷载对操 作平台产生的水平推力来达到纠偏的自的。为避免因平台倾斜造 成支承杆承载力损失过大,本条规定操作平台的倾斜度应控制在 1%以内。此外操作平台倾斜度过大还会引起模板产生反锥度 以及滑模装置的某些构件出现过天变形。 筒体结构在滑模施工中若管理不当很容易产生扭转,扭转的 结果不仅有损于结构外观,更重要的是会导致支承杆倾斜,从而 降低其承载能力。
6.6.11对施工过程中落在操作平台上、吊架上以及围圈支架上
6.6.11对施工过程中落在操作平台上、吊架上以及围圈支架上
的混凝土和灰浆等杂物,每个作业班应进行及时清扫,以防止施 工中杂物坠落,造成安全事敌。对粘结在模板上的砂浆应及时清 理,否则模板内表面粗糙,提升摩阻力增大,出模混凝表面会 被拉伤,有损结构质量。无其是转角模板处粘结的灰浆常常是造 成出模混凝土缺棱少角的主要原因,变截面结构的收分模板和活 动模板连接处,浇灌混凝土时砂浆极易挤入收分模板和活动模板 之间,使成型的结构混凝土表面拉出深沟,有损结构的外观质 量。因此,施工中应特别注意清理,由于这些部位的模板清理比 较困难,有时需要拆除模板才能彻底进行。已硬结的干灰落入模 板内或混入混凝土中,会造成上下层混凝土之间出现烂渣夹层 如混人新浇混凝土中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结构质量。
对钢筋的握裹力,施工中如果发生这种情况的处理方法:对支承 杆和钢筋一般用喷灯烘烤除油,对混凝土用棉纱吸除浮油,并清 除掉被污染表面的混凝土。
6.6.13本条第3款使用工具式支承杆时,由于支承杆一般都诊
置在结构截面的内部,模板提开时,其套管与混凝士之间也存在 看较天的摩阻力,即产生的总摩阻力要比使用非工具式支承杆时 更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应在提升模板之前转动和适当托起套 管,以减小由此引起的摩阻力,防止混凝土被拉裂 当采用滑框倒模施工时,可不受本条第2款的限制
6.6.14正常施工中浇灌的混凝土被模板所夹持,对操作
总体稳定能够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空滑是滑模施工中一个相对 潜替在危险的工作状态,模板与浇灌的混凝王已脱离,且支承杆的 悦空长度有时会达到2m以上,抵抗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的能力 都很低,应验算该工况下的稳定性。 当稳定性不足时,应对空滑的支承杆采取可靠的加固措施 并检查滑模施工方案设计中模板空滑工况、现场支承杆和操作平 台的加固是否符合专项设计要求。 对于支承杆和操作平台加固的方法较多,如可以临时加固支
承杆,适当增加支承杆的数量,减少操作平台施工荷载 解决支承杆稳定性问题。
塌、不流尚、也不被拉裂,并可在其表面进行原浆压实等简单修 饰和后期强度不降低等提出来的 试验结果表明,当混凝土早期强度大于或等于O.2MPa时, 可以达到滑模施工的要求。混凝土出模强度以采用本标准附录B 的混凝土贯入阻力测定方法试验为准。 采用滑框倒模施工时,由于仅滑框沿看模板表面滑动,而模 板只从滑框下口脱出,不与混凝土表面之间发生滑动摩擦,因 此,只规定混凝土出模强度最小值为0.2MPa。 6.6.16当滑模施工中支承杆不可能发生失稳情况时,可按混凝 土出模强度要求来确定最大滑升速度。例如,采用吊挂支承杆滑 模或支承杆经过加固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因受压失稳时,则滑升 +
6.6.16当滑模施工中支承杆不可能发生失稳情况时,
二出模强度要求来确定最大滑升速度。例如,采用吊挂支承 莫或支承杆经过加固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因受压失稳时,则 度的控制只需满足出模混凝土不流尚,不拉裂,混凝土后 不损失等条件,即保证达到出模混凝土要求的强度即可
6.6.17当支承杆受压且设置在结构混凝土内部时(一般滑模多 属这种情况),滑升速度由支承杆的稳定性来确定,支承杆的失 稳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杆子上部在临界荷载下弯曲,失稳时弯曲 部位发生在支承杆的脱空部分,另一种是支承杆的弯曲部分发生 在混凝土内部,这种情况一般是在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很缓慢 汗子脱空长度较小时较易发生,一日出现,模板下口附近的混凝 土被弯曲的支承杆鼓坏,造成混凝土珊塌,甚至平台倾覆等恶性 事故。因此我们在确定支承杆承载力时是以滑升速度与混凝土硬 化状态相适应(即不发生下部失稳)为前提,求得支承杆在不同 荷载、不同混凝土的硬化状态下与滑升速度的关系。 1对Φ48.3×3.5钢管受压支承杆,当支承杆设置在结构混凝 土体内时,我们参照25支承杆的假定条件来确定其极限滑升速度 理论上推定Φ48.3X3.5钢管支承杆的稳定嵌固强度值为2.5MIPa
与Φ25支承杆相同,确定48.3×3.5支承杆的允许滑升速度按 其下部失稳条件进行控制,即杆子失稳时的上端弯曲点在模板的中 部,处于半铰结状态,下端被2.5MPa强度的混凝土完全嵌固。则 推导出本条款允许滑升速度的计算公式,并经试算,可以满足当前 工程需要,但还需要深入开展这方面的工程试验研究工作。
V=26.5/LT1X(KP)/2+0.6/T
2对于25支承杆,为简化计算,我们假定: 1)模板高度假设1.2m,支承下部失稳是在上部不失稳的 条件下发生的; 2)混凝对Φ25圆钢支承杆的嵌固强度取0.7MPa~1.OMIPa: 3)忽略支承杆与横向钢筋联系等有利作用: 4)杆子下部失稳时,上弯曲点的位置在模板的中部(由 于模板有倾斜度,模板下部1/2的混凝土已与模板脱 离接触)并处于半嵌固状态。其下端被0.7MPa强度 的混凝土完全嵌固,参考图3。
图3支承杆下部失稳示意图
通过上述假定把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简化为一个上端为半销 邵全嵌固的理想压杆来处理。由此推导出本条款的计算公式
V= 10. 5/L T, : (K: P) /2/+ 0. 6/ T,
6.6.18根据施工过程中滑模工程结构或支承系统的整体稳定来 控制滑升速度,一般是在以下情况下时需要:结构的自重荷载相 对较大;施工中为保证结构稳定的横向结构后期施工(如高层建 筑后做楼板、框架结构后做横梁等);或支承杆系统组成一个整 本承力结构。为防止整个工程结构或支承结构系统在施工中发生 失稳才进行这种验算。验算中除了工程结构形式、滑模结构系统 支承等具体情况外,还涉及对混凝十强度增长速度的要求,因而 需要对滑升速度做出限制
支承杆四周没有混凝土扶持。假设其上端千斤顶卡固,假定为半 铰状态,下端为铰支(即取μ=0.75),可按欧拉公式推导出本 条款的计算公式:
Lo = 21. 2/(K: P)1/2
施工中应保证支承杆的脱空长度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小手L 的要求。 按上式计算支承杆的脱空长度结果列王表
我国曾发生过两起因支承杆下部失稳而引发的重大安全事 故,总结经验教训,认为在施工中支承杆失稳是导致发生事故的 最主要原因,或者说是滑升速度与混凝土凝固程度不相适应的结 果,因而标准中比较明确地规定滑升速度控制的要求十分必要 应该说目前提出的滑升速度的计算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积累经验 和完善。
6.7.1按整体设计的横向结构如高层建筑的楼板、
按整体设计的横向结构如高层建筑的楼板、框架结构的
6.7.3剪力墙结构采用逐层空滑现浇楼板工艺施工时,
(3)最大荷载比与使用多少层支柱、隔多少天浇筑混凝土无 直接关联,也基本上不受支柱刚性大小、楼板与其周边梁的刚度 比例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因此可求出楼板设计荷载与施工荷载的比值。
=12.1(d+W)/(od+W)
式中:0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kN/m²) d 板厚(m) W一一楼板模板单位面积上的重量(kN/m²) Wl一设计用活荷载(kN/m) 用逐层顶撑支模方法施工对于值超过1.5时,不仅要对钢 筋补强,还要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才能拆模。 6.7.7二次施工的构件与滑模施工的构件之间的连接,为保证 结构形成整体,通常在节点处都作了必要的结构处理,如设置槽 口、梁窝、增加插筋、预埋件、齿槽等等。这些部位比较隐蔽 因此二次施工之前应彻底清理这些部位,按要求做好施工缝处 理,加强二次浇筑混凝土的振捣和养护,确保二次施工的构件节 点和构件本身的质量可靠
6.8.1钢网架、整体钢架、大型井字梁等重大结构物,如果 其支承结构(如墙、柱、梁)采用滑模施工时,则可利用同一套 骨模装置将这种重大结构物随着滑模施工托带到其设计标高进行 整体就位安装。该结构物是滑模施工的荷载,也可以作为滑模操 作平台或操作平台的一部分在滑模施工中使用。滑模托带施工的 显著优点是把一些位于建筑物高空的特大、特重的结构物,在地 面组装成整体,随滑模施工托带至设计标高就位,这样就使大量 的结构组装工作由高空作业变为地面作业,从而对提高工程质 量、加快施工进度、保障施工安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用滑模 施工托带方式来提升结构物,不仅省去了大型吊装设备,也省去 了搭架安装等一系列作业和占用施工地面。因此这是一种优质、
安全、快速经济的施工方法
6.8.2、6.8.3由于被托带的结构是附着在其支承结构(墙、柱 或梁)的滑模装置上,因此滑模托带装置不仅要满足其支承结构 混凝土滑模施工的需要,同时还应满足被托带结构随升和就位安 装的需要。本条指出了托带施工技术设计应包括的主要内容,包 活整个工程的施工程序(包括滑模施工到被托带结构的就位固 定)设计、支承结构的滑模装置设计、被托带物与滑模装置连接 与分离方法和构造设计、整个提升系统的设计(包括千斤顶的布 置和支承杆的加固措施等)、被托带结构到顶与滑模装置脱离后, 对托带结构的临时固定方法以及在某些情况下,被托带结构需要 少量下降就位的措施,施工过程中被托带结构的变形观测(包括 各杆件的变形和各支座点的高差等),如施工设计中发现支座高 差在施工充许范围内,而某些杆件出现了超常应力时,应该在施 工之前对那些杆件进行加固。鉴于托带施工使滑模受力系统增加 了很大荷载,而且在施工过程中对操作平台的调平控制和稳定提 开要求更高,因此施工的前期准备和技术设计应做到更加完善和 可靠,
6.8.4被托带物由多个支承点与其支承结构的滑模:
在滑模托带提升时,由托带物施加到滑模装置上的荷载,即是托 带物支承点的反力。计算该支点反力时,其荷载除常规荷载外, 还应包括提升中由于各于斤顶的不同步引起的升差,导致托带结 构产生附加的支承反力。千斤顶的升差(即被托带结构支承点不 在同一标高上)会导致被托带结构的杆件内力发生变化,升差过 天时,可使某些杆件超负荷,甚至使结构破坏;另一方面也使某 此支座的反力增大,使托带物施加到滑模装置上的荷载增大,甚 至导致出现滑模支承杆失稳等情况。因此,在滑模托带工程的施 工设计中应根据施工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对托带结构构件的内力 进行验算,并对施工中提出相应的控制要求是十分必要的,例 如,提升支座点之间的充许升差限制,托带结构上荷载的限制 对某些杆件进行预先加固等等
6.8.6由于在滑模装置上托带了重量较大、面积较
定刚度的结构物,任何使托带结构状态(包括支座水平状态、荷 载状态等)发生变化的情况都会影响到滑模支承杆的受力大小。 因此,滑模托带施工时其支承杆受力大小的变化幅度,往往比普 通滑模时变化的幅度更大,为适应这种情况,本条规定托带工程 千丘顶和支承杆承载能力的安全储备,比普通滑模时要大
6.8.7、6.8.8滑模托带施工的被托带结构一般是具有相当大刚
6. 8. 7、6. 8. 8
度和多个支承点的整体结构,其支承点的不均匀沉降(即支承点 不在同一标高)对被托带结构的杆件内力变化有很大影响。因此 施工中应控制托带结构支承点的升差,做到勤观察、勤调整 6.8.9修订增加了托带结构就位后,其变形、挠度应符合国家 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6.9滑模安全使用和拆除
6.9.1滑模装置的组装是滑模施工刚开始的一道工序,而拆除 是滑模施工最后一道工序,也是安全风险较大的一个环节。安装 和拆除作业都应按照批准的专项施工方案有序的进行,根据滑模 施工的经验教训,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组织管理,指定专人负责 统一指挥,所有参加操作的人员应进行专项安全技术交底,熟悉 安装和拆除的内容、方法和顺序,大家是一个有机整体,中途不 宜随意更换作业人员,防止工作案乱,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筑物周围和塔吊运行范围周边应划出警戒区。警戒线应设置明显 的警示标志,应设专人监护和管理,非操作人员不应进入警戒 线内,
6.9.3安装和拆除作业应在白天光线充足、能见度良
正常情况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操作。夜间不应进行安装和 业,在气候条件恶化时,也不允许进行作业。 风速8.0m/s相当于五级风。
工荷载不应超过设计荷载,以保证操作平台的安全 6.9.5、6.9.6初滑、空滑是滑模施工的工况之一,尤其是处于 空滑状态时,模板内没有混凝土狭持,是相对危险的情况,应全 面检查滑模装置;正常滑升过程中也应定期检查,如每1个标准 楼层检查1次;每次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继续使用。当滑模施工 过程中发现安全隐惠时,应及时排除,不应为了赶工期,强行组 织滑升。
工荷载不应超过设计荷载,以保证操作平台的安全。 6.9.5、6.9.6初滑、空滑是滑模施工的工况之一,尤其是处于 空滑状态时,模板内没有混凝土狭持,是相对危险的情况,应全 面检查滑模装置;正常滑升过程中也应定期检查,如每1个标准 楼层检查1次;每次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继续使用。当滑模施工 过程中发现安全隐惠时,应及时排除,不应为了赶工期,强行组 织滑升。 6.9.7由于使用后的滑模装置有可能已发生潜在的磨损,有时 甚至发生明显的废损,装置上的混凝土残渣时有存在,平台上的 些物件可先行清理,严禁高空抛物 6.9.8滑模装置在平台上采用分段整体拆除、然后到地面解体 自的是为了减少高处作业,防止高空坠落事故发生。 支承杆在拆除时由于自重或割断,很可能从千斤顶中滑脱 各分段甚至整个滑模装置也有可能倾倒或坠落,因此,应对滑模 平台装置采取搭脚手架、设斜支撑、钢丝绳拉结等临时固定措
过程中发现安全隐患时,应及时排除,不应为了赶工期,强行组 织滑升。 6.9.7由于使用后的滑模装置有可能已发生潜在的磨损,有时 其至发生明显的废损,装置上的混凝土残渣时有存在,平台上的 些物件可先行清理,严禁高空抛物
9.7由于使用后的滑模装置有可能已发生潜在的磨损,有 至发生明显的废损,装置上的混凝土残渣时有存在,平台上 些物件可先行清理,严禁高空抛物
自的是为了减少高处作业,防止高空坠落事故发生。 支承杆在拆除时由于自重或割断,很可能从千斤顶中滑脱, 各分段甚至整个滑模装置也有可能倾倒或坠落,因此,应对滑模 平台装置采取搭脚手架、设斜支撑、钢丝绳拉结等临时固定措 施,对支承杆可直接将其从千斤顶下部取出、在千斤顶以上用限 位卡卡紧或焊接短钢筋头或扣件卡紧等防坠落措施。
6.9.9行业标准《液压滑动模板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GJ65
7.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7.1.1本条是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工程经验,规定了可采
7.1.1本条是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工程经验,规定了可采用滑模
率、坡度等外型特征和施工精度控制装置的有效性 7.1.3本条根据我国水工施工经验,对仓面长宽较大的情况 采用儿套滑模装置分段独立滑升,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7.1.4本条规定厂大体积混凝土中滑模施工支承杆和干斤顶布 置的原则和方式。对支承杆离边距大于200mm的要求,主要是 为了防正因混凝土的嵌固作用不足使其发生失稳或混凝土表面块 或裂缝。 7.1.5本条规定是根据大体积混凝土滑模施工中滑模装置设计
置的原则和方式。对支承杆离边距大于200mm的要求, 为了防止因混凝土的嵌固作用不足使其发生失稳或混凝士 塌或裂缝。
7.1.5本条规定是根据天体积混凝土滑模施工中滑
组装的实践经验及工程现场试验作出的一般规定
备能力、机械运输及布料等因数确定;当相邻段的铺料厚度高差 过大时,由于模板受力不均,平台间易发生错位或卡死现象。对 于采用吊罐直接人仓下料,应设有专人负责安全,600mm仅为 警戒高度。
7.1.7对反坡部位混凝土的出模强度,应根据现场试验
7.1.9在大体积混凝土滑模施工中,对操作平台也应做到勤观
7.1.9在大体积混凝土滑模施工中,双
祭、勤调整,避免累积误差过大;纠偏调整应按计划逐步并缓慢 地进行,当偏移量达到控制值还不能调平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另 行处理。
7.2.1本条规定了混凝土面板工程滑模施工的范围。
2.1本条规定了混凝土面板工程滑模施工的范围。 20世纪40年代美国工程兵就在渠道护面工程中采用滑模 其他如堆石坝的面板、溢洪道、溢流面、水工隧洞等在我 普遍采用滑模施工,工程质量良好。
20世纪40年代美国工程兵就在渠道护面工程中采用滑模施 工,其他如堆石坝的面板、溢洪道、溢流面、水工隧洞等在我国 卫普遍采用滑模施工,工程质量良好。 7.2.2由于面板滑模装置及支承方式和一般滑模不同,例如模 板结构一般采用梁式框架结构,支承于轨道上,牵引方式有液压 千斤顶、爬轨器或卷扬机等形式。因此对滑模装置设计作了基本 规定。 7.2.3、7.2.4模板结构设计中,应计算浇灌混凝土时对模板的 上托力影响,并对影响工程外观的模板结构刚度提出了具体要 求,这是根据水电系统已在工程设计经验、现场试验综合确 定的。 本标准采用的混凝土的上托力不同于其他资料中的浮托力 因滑模装置在斜面或曲面上滑动时,模板前沿堆积了混凝土,混 疑土对模板不仅有浮托力,模板对混凝土还有挤压力。上托力按 模板倾角大小分二种情况计取。
7.2.2由于面板滑模装置及支承方式和一般滑模不同,
板结构一般采用梁式框架结构,支承于轨道上,牵引方式 千斤顶、爬轨器或卷扬机等形式。因此对滑模装置设计作 规定
7.2.3、7.2.4模板结构设计中,应计算浇灌混凝土时对 上托力影响,并对影响工程外观的模板结构刚度提出了 求,这是根据水电系统已在工程设计经验、现场试验 定的。
的。 本标准采用的混凝土的上托力不同于其他资料中的浮托 骨模装置在斜面或曲面上滑动时,模板前沿堆积了混凝土, 土对模板不仅有浮托力,模板对混凝土还有挤压力。上托力 饭倾角大小分二种情况计取。
7.2.12水工建筑中的溢流面平整度,设计详图中一般有规定。
通常滑模施工的溢流面表面可以做到平整光滑,尤其是在解决大 面积有曲率变化的表面平整光滑方面突显优势。对于没有溢流要 求的面板工程可相对放宽控制尺度。
7.3.1 混凝土成型的各种竖井(也称立井)井壁,包括煤炭、
治金、有色金属、核工业、建材、水利、电力、城建等各个行业 工程建设中的竖井,均可采用特种滑模施工。尤其是煤炭系统的 立井采用滑模施工已有30余年的历史,已是一种相对成熟的井 壁混凝土施工技术。
7.3.2竖并的井壁根据井深和地质条件一般分为单
构,特殊情况分为三层结构。外层井壁在掘进时起到加固并壁岩 土和防水作用,常用凿井与井壁主体并行方法(即边掘边砌)施 工;内层井壁(内套壁)主要承受地层压力和安装各种设备,也 起防水作用。当井筒内地下水丰富、渗水严重或地层压力较大 时,还应增加一层井壁。此时各层的井壁厚度均不应小 于160mm。
7.3.3本条提出了竖并滑模与常规滑模所需要的不同施
7.3.4井壁滑模时只有内模板,施工经验表明,模板提升时
7.3.5本条对防护盘的设置提出了较具体要求。其他配套设施
为通定 文 日 是指绞车、钢丝缆、提升设备、绳卡、通风、排水、给水 等设施的选择和使用,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执行。
7.3.6外层并壁采用边掘边砌时,并壁滑模的分段高度宜为31
一6m,并行作业相对安全方便,另外分段高度还应根据! 筋的进料长度,尽量减少接头。
7.3.7竖井滑模施工,宜采用拉杆式支承杆,一般设置
体外,一方面可回收重复使用,另一方面避免使用电焊来处理 承杆接头和对支承杆加固
采用边掘边砌方法,当滑模施工外层井壁时,如采用升降式 十斤顶,在模板及围圈系统增加伸缩装置,可将滑模装置整体下 降到另一工作段上使用,这样就更能减少滑模装置的装拆时间。 压杆式支承杆设在井壁混凝土体内,作用与普通滑模支承杆 相同,技术要求也基本相同,
降到另一工作段上使用,这样就更能减少滑模装置的装拆时间。 压杆式支承杆设在井壁混凝土体内,作用与普通滑模支承杆 相同,技术要求也基本相同。 7.3.10滑模装置组装前,要沿井壁四周安放刃脚模板,通过刃 脚模板,可将上、下两段并壁的接头处做成为45的斜面便于接 茬,并防止渗漏。刃脚模板安装并临时固定牢稳后,再在其上安 装滑模装置。 滑升时不应将刃脚模板带起,刃脚模板拆下后可转到下一段 使用。
3.10滑模装置组装前,要沿井壁四周安放刃脚模板,通过 模板,可将上、下两段井壁的接头处做成为45°的斜面便于 ,并防止渗漏。刃脚模板安装并临时固定牢稳后,再在其工 滑模装置
装滑模装置。 滑升时不应将刃脚模板带起,刃脚模板拆下后可转到下一段 使用。
3.11本条是竖井滑模施工中遇有横向或斜向洞口时,应采 加固措施,这些措施应在竖井支护设计中明确
则,控制并筒中心的位移,保证并筒中心与设计中心的偏差不大 于15mm。
7.4.1复合壁滑模施工是指两种不同材料性能的现浇混凝土结
合在一起的混凝土竖壁,采用滑模一次施工的方法,即双滑。采 用复合壁的工程一般多是由于结构有保温、隔热、隔声、防潮 防水等功能要求的建(构)筑物,如有保温要求的贮仓、节能型 高层建筑外墙等
能的混凝截然分开,互不混淆,成型后两者文能自动结合成 本。在内外侧模板之间(双层墙壁的分界处)设置隔离板的目的 是分隔两种不同性能的混凝土,防止两种不同的材料在施工时混 合,以实现同步双滑,因此设计并安装好隔离板是复合壁滑模施 工成功的关键。隔离板上的圆钢棍起到悬挂隔离板,固定其位 置、增强隔离板的刚度、控制结构层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增
加两种混凝土材料结合面积的作用。为方便水平钢筋的绑扎,悬 吊隔离板高于模板上口50mm~100mm,是防止两种不同性能混 凝土在人模时混淆。隔离板深人模板内的高度比混凝土浇筑层厚 度减少25mm,即模板提升后,隔离板下口的位置应在混凝十表 面以上25mm:浇灌时使结构混凝土可以从此缝隙中稍有挤出: 以增加两种混凝土之间的咬合。此外,应使圆钢棍的上端与提升 并架立柱或提升架之间的横向连系梁刚性连接,以保证在隔离板 的一侧浇筑混凝土时,隔离板的位置不会产生大的变化
7.4.4先浇灌强度较高一侧的结构混凝土,可使结构混凝土通
损结构质量的现象发生。
7.4.6复合壁模板提开时,其内、外侧模板及隔离板向时向上 移动,而隔离板的下口仅深人至内、外侧模板上口以下约 175mm。当每次提升200mm时隔离板下口脱离混凝土表面并与 表面形成25mm间隙,如提升高度增大,间隙也加天,隔离板 将失去对两种不同性质混凝土的隔离作用,高位一侧的混凝土将 可低位一侧流动,使两种混凝土混淆。对这一点,施工中应特别 主意:其一,每次混凝十的浇灌高度和提升高度都应严格控制: 其二,采用本工艺成型复合壁时不应进行空滑施工,除非有防止 空滑段两种不同性能混凝土混滑的措施, 当需要停滑时,应按本标准第6.6.13条规定采取停滑措施 即混凝土应浇灌至同一水平,模板每隔一定时间提升(1~2)个 千斤顶行程,直至模板与混凝土不再粘结为止。复合壁滑模施工 在停滑时,还应满足模板的总提升高度不应大于一个浇灌层厚度 (如200mm),因为提升高度大于一个浇灌层厚度,会使隔离板 下口至混凝土表面间的间隙大于25mm,从而容易造成两种混凝 土混淆。
7.4.7施工到顶要立即提起隔离板,使之脱离混凝王,
7.4.7施工到顶要立即提起隔离板,使之脱离混凝土,然后适 当振捣混凝土,使隔离缝弥合并形成整体
洞口起加强作用,另外也便于洞口四周预埋件的设置
8.1.4本条指明在施工中的检查包括地面上和平台上两
查工作。地面上的检查强调了要提前进行。操作平台上的检查 周了要跟班连续进行,内容如下: 1)除应按常规要求对钢筋工程进行质量检查外,应特别 注意节点处汇交的钢筋是否到位,竖向钢筋是否垂直 钢筋接头质量是否满足技术要求; 2)钢筋保护层厚度是否有保证措施: 3)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应注意检查下列情况:混凝土的流 动性是否满足施工要求,混凝土是否做了贯入阻力试 验曲线,每层混凝土的浇灌厚度是否小于充许值,是 否均衡交圈浇灌混凝土,总体浇灌时间是否满足计划 要求,有无施工缝存在以及处理质量问题等; 4)提升作业时,应注意检查平台上是否有钢筋或其他障 碍得物阻挡模板提升、平台与地面联系的管线绳索是否 已经放松等,提升间隔时间是否小于规定的时间: 5)检查混凝土的出模强度、混凝土截面尺寸是否符合要 求,混凝土表面是否存在粗糙、珊塌、拉裂、掉楞掉 角等质量缺陷,混凝土表面是否及时采用原浆压光等;
对检查出的有关影响质量的问题应立即通知现场施工负责 人,并督促及时解决。 8.1.5本条是针对滑模工艺特点提出的滑模装置施工质量检查 的一些主要内容GB/T 12673-2019 汽车主要尺寸测量方法,显然这些不是检查工作的全部内容,也未包括 些普通混凝王模板施工检查的常规项自。本标准附录D列出 了滑模施工检查验收有关9个方面的检查项目、具体要点、 方法。
中心线的偏移,这将给结构垂直度的测量及施工精度控制带来误 差。根据原四川某建筑科学研究所、原西安某建筑学院在钢筋混 凝土烟窗滑模施工过程中,对日照温差的测试结果表明,在6:00 9:00之间日照温差变化较小且较缓慢,其他时间的测量结果
应根据温差大小进行修正。
模工艺成型的工程,其工程验收除应按本标准要求外,还应符合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2015的规定
8.2.2本条列出的滑模工程混凝土结构的允许
8.2.3对简体结构的允许偏差,根据工程经验和国家标准《混
8.2.4对于特种滑模施工的允许偏差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专业
DZ/T 0064.17-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17部分:总铬和六价铬量的测定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统一书号:15112:34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