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HINCA 1-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HINCA 1-2018 中国企业境外可持续基础设施项目指引指企业通过经营适动确保项自的购务稳健, ,达到预期投资回报率,同时使项目融入当地 产业一体化进程,拉动当地经济发展。是项目建设与运营可持续的基础。
2.3社会可持续SocialSustainability
公路悬索桥吊索(征求意见稿)2.4环境可持续EnvironmentalSustainabi
5可持续治理规范SustainabilityGovernan
3可持续基础设施基本原则
即需考虑基础设施项目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和诉求,同时兼顾规避环境风险和保护生态系 统。本标准所称“利益相关方”,指能够影响企业决策和活动或受企业决策和活动影响的团 体和个人,包括股东、员工、消费者、政府、供应商、投资者、竞争者、社团组织、媒体和 社区居民等
即可持续性须涵盖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废止”等 各阶段,是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要求,而非仅对某一阶段的要求。在项目生命周期各阶段, 企业均需积极保护职工、债权人和股东的合法权益,诚信对待供应商和消费者,积极从事环 竞保护、社区建设等公益事业,从而促进项目与利益相关方的协调、和谐发展,切实推动项 目的环境、经济、社会综合价值的提升
本标准以经济、社会、环境和治理为框架,首先是经济可持续,它是项目建设与运营可 持续的基础;其次是社会可持续,它是保证项目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从而实现和谐共处的 必要条件;然后是环境可持续,它是维持自然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基本保证;最后是可持续治 理规范,它是确保项目有序开展的体制机制保障
5.1.1企业须综合考虑项目所在地政治法律环境、宗教文化、经济环境及市场需求状况, 确保企业财务稳健及项目投资回报率,保障企业资产、资金安全。
5.1.2在项目投资阶段,企业须自行或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针对项目概况、项目必要 性与可行性、建设条件、设计方案、投资估算、资金筹措、经济评价、社会和环境风险及规 避方案等进行分析,出具可行性研究报告。企业据此了解和评估项目投资风险,综合考虑经 济、社会和环境成本,确定项目利润率或投资回报率。 5.1.3在项目设计阶段,企业须设计合理的运营模式,自行或委托专业机构对项目盈利状 况进行预测
5.1.4在项目建设或运营阶段,企业须在综合考虑项目社会和环境效益基础上,尽可能提
5.1.4在项目建设或运营阶段,企业须在综合考虑项目社会和环境效益基础上
5.1.5基础设施达到使用寿命时,
5.1.5.2在项目废止阶段,企业须依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公平处理债权债务关系, 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5.1.6核心评估指标
项目利润率或投资回报率。
5.2对当地产业的影响
5.2.1在项目投资阶段,企业须尽量选择易于融入当地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带 动经济循环发展的项目
5.2.2在项目运营阶段,在发挥项目自身使用功能前提下,企业须尽可能扩大项目对当地 产业的正面影响,包括但不限于: a) 提升项目在行业中的地位,带动行业发展; b 促进项目与上下游产业、关联产业的协同发展
a) 提升项目在行业中的地位,带动行业发展; b) 促进项目与上下游产业、关联产业的协同发展,
5.2.3在项目运营阶段,企业须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披露项目与当地产业融合、实现 一体化发展的情况
5.2.4核心评估指标
5.3对当地经济的拉动
5.3.1在项目投资阶段,企业须充分评估并尽可能选取对当地经济拉动作用明显的项目。 5.3.2在项目设计阶段,企业须自行或委托专业机构预测项目盈利状况,并对当地经济的 拉动作用进行评估。
长,并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披露内容包括: a) 项目对当地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b) 项目每年对当地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C 项目对当地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否可持续。
5.3.4核心评估指标
a) 项目对当地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 b) 项目对当地经济结构的改善情况; c) 项目对当地投资与消费的拉动效果; 企业在参与项目期间向当地政府纳税情况
6.1.1企业在参与基础设施项目时,须注重员工权益保护,支持当地工会的工作,确保员 工合法权益,保证项目顺利运营。 6.1.2在项目设计阶段,企业须结合行业特点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保护员工权益。具体 包括但不限于: a) 在招聘及晋升过程中注意员工权益保护; b) 提供平等就业机会; 注重员工招聘的多元化和员工的多元化发展
6.1.5核心评估指标
a) 社保覆盖比率; b) 新酬福利保障; c) 培训频率及覆盖面: d) 当地员工职业技能提升情况:
社保覆盖比率; b) 新酬福利保障; c) 培训频率及覆盖面: d) 当地员工职业技能提升情况: e) 公平晋升机制及执行情况。
6.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6.2.1企业在参与基础设施项目时,须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增强员工安全生产意 识,保护劳动者健康,确保生产安全,具体包括:
a) 职业病的预防与管理; b) 职业健康检查的管理; c) 职业健康教育与培训; d) 提高作业环境的安全性。 2.2夜 在项目建设与运营阶段,企业须采取如下措施加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a) 指定专门的部门与人员开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b) 定期进行安全培训; c) 向员工提供必要的、可靠的备用伤病药物,定期安排员工体检; d) 保证工作环境安全; e) 提供符合行业规定和标准的劳保用品,并定期更换; f) 避免工作环境的噪声污染 g) 避免电气危害、火灾和爆炸、化学品危害等; h) 避免工作环境充斥粉尘; i) 优化施工工序和流程,减少或消除可能对员工身体产生危害的危阿 j) 联合当地消防和医院,搭建紧急救护绿色通道,确保员工紧急救 k) 披露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执行状况; 1) 遵守其他当地法律法规要求的职业健康管理规定。
6.2.3核心评估指标
a) 年度健康体检覆盖率; b) 卫生、安全的工作环境 c) 职业病发病率; d) 员工工伤、事故死亡率; e) 员工职业健康安全满意度。
6.3.1企业在参与基础设施项目时,须加强供应链管理,实现项目建设与运营过程中的资 源整合,获取竞争优势,规避运营风险,实现项目可持续发展。 6.3.2在项目设计阶段,企业须根据项目所在地具体情况,识别供应链,包括原材料及设 备供应商、经销商、分包商等;规划供应链管理方式及流程。 6.3.3在项目建设与运营阶段,企业须切实开展供应链管理,加强与供应商合作,并对供 应链管理状况与重大合作进展予以披露,实现项目可持续发展,具体包括但不限于:
a) 保障供应商和分包商的合法权益,实行公开采购,履行对供应商和分包商的承诺; b) 创新分包合作方式,实现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 c) 尽可能采购项目所在地的产品和服务; d) 尽可能选择满足社会责任要求的供应商和分包商进行合作,实现绿色采购。 6.3.4在项目废止阶段,企业须及时完成与供应商和分包商的结算工作,保障供应商和分 包商的合法权益,切时履行对供应商和分包商的承诺
6.3.5核心评估指标
a) 供应链流程设计情况; b) 本地化采购情况; 绿色采购情况
6.4.1企业在开展基础设施项目时,须注重质量管理,确定质量管理的方针和目标,并通 过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质量策划、控制、保证和改进,为社会及居民提供安全、可靠、高质量 的产品或服务
1.2在项目设计阶段,企业须通过如下方式进
确定质量管理的方针和目标; b) 明确质量管理部门的职责: c) 设立质量管理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 d) 建立质量检验机制。 6.4.3 在项目建设阶段,企业须采取如下措施进行质量管理: a) 质量管理部门逐项列出需要改进的质量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b) 对质量问题实施改进,并收集相应的数据; c) 对质量改进的结果进行评价,并将结果与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比较,判断实际结 果与质量标准是否相符; 持续进行质量管理过程,直到实际结果与质量标准相符
6.4.4核心评估指标
a) 是否设立质量管理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 b) 项目质量标准对当地相关行业标准的影响; c) 质量检验机制的建立与实施情况; d) 质量问题整改完成情况。
6.5.1在项目投资阶段,企业须对项目可能对本地居民就业、社区民众生活质量、社区可 持续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 6.5.2在项目设计阶段,企业须充分考虑项目实施对当地就业的拉动作用,对生产或生活 条件的改善作用,对当地居民需求的满足程度以及对居住地环境或生活习惯的影响。同时 鼓励公众参与,通过与当地居民、社团代表、意见领袖等进行沟通,了解居民对项目建设与 经营的态度,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及时进行改进和修正。
5.3在项目建设与运营阶段,企业须采取如下措施促进项目与所在社区居民的和谐共处: a) 为社区居民创造就业机会,提供适当的职业培训机会; b) 尽可能保护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 c) 避免对居民居住地或生活习惯造成重大改变 d) 如项目对居民长期生计构成负面影响,应向受影响居民提供合理的补偿; e) 如项目用地涉及居民搬迁的,应加强与当地政府合作,保证合理合法的土地获取 方式,采取有效措施对受影响居民进行妥善安置,尽量使搬迁后的居民生活维持 在原有水平; f) 不损坏地上地下文化遗产或自然景观,或采取措施对造成的损害进行有效补救; g) 积极主动参加本地公益性活动: h) 畅通沟通渠道,正面回应居民提出的意见,并进行有效处理与改进: i) 采取任何可能影响社区居民的措施,企业应进行事前披露并征求社区居民意见 5.4在项目废止阶段,企业须提前公开披露并征求社区居民意见,并及时处理相关意见; 取有效措施保护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合理安置因项目废止而受影响的居民
6.5.5核心评估指标
a) 社区居民满意度; b) 土地获取方式与征迁难度 c) 对社区居民的损害补偿: d) 雇用本地社区居民情况: e) 社区居民生活改善情况: f) 企业参加社区公益性活动情况; g) 项目对提升当地就业率的影响; h) 与社区居民进行沟通的频率。
7.1.1企业在开展基础设施项目过程中须尽可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避免温室气体排放造 成的气候变化直接或间接破坏自然生态系统平衡和人类生存环境。 7.1.2在项目设计阶段,企业须建立科学的环境保护制度,完善环保方案。在技术和财务 可行的情况下,设计能减少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的具体方案,包括采用可再生或低碳能源等举 措;规划和设计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运营有关的绿色物流方案,使单位产值温室气体排放 量符合当地排放标准,保证环境的可持续。 7.1.3在项目建设和运营阶段,企业须通过提高能源转化效率以降低对能源的需求,减少 化石燃料的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其中节能减排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a) 对现有设备进行优化运行或技术改造; b) 积极发展各种先进高效能源利用方式等; c) 使用低碳燃料发电,提高天然气等低碳燃料使用比重; d) 采用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技术,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捕获并封存; 执行符合绿色理念的基础设施项目物流方案
7.1.1企业在开展基础设施项目过程中须尽可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避免温室气体排放造 成的气候变化直接或间接破坏自然生态系统平衡和人类生存环境。 7.1.2在项目设计阶段,企业须建立科学的环境保护制度,完善环保方案。在技术和财务 可行的情况下,设计能减少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的具体方案,包括采用可再生或低碳能源等举 措;规划和设计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运营有关的绿色物流方案,使单位产值温室气体排放 量符合当地排放标准,保证环境的可持续。
乳化概排 a) 对现有设备进行优化运行或技术改造 b) 积极发展各种先进高效能源利用方式等; c) 使用低碳燃料发电,提高天然气等低碳燃料使用比重; d) 采用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技术,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捕获并封存 执行符合绿色理念的基础设施项目物流方案
7.1.4核心评估指标
a) 温室气体减排方案、措施; b) 单位产值二氧化碳排放量 7.2污染防治
7.2.1企业在开展基础设施项目过程中须进行污染防治,避免环境的正常构成和性质发生 改变,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污染防治的措施需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 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7.2.2在项目投资阶段,企业须根据项目性质与需要,委托有资质的评价机构出具环境影 向评估报告,对项目所在地的地下水、土壤、空气等进行监测,并对项目所用原材料、可能 产生的废弃物、项目环保设施设计等进行评价,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以此作为衡量环境 成本的依据;同时环境影响评估报告需按照当地法律法规报备当地环保部门审批。 7.2.3在项目设计阶段,企业须树立科学的绿色发展理念,尽量采用节能减排设备和清洁 生产工艺,降低大气、水、固体废物、土壤和噪声污染。具体包括: a) 设计具体方案减少大气污染,包括设置除尘器、脱硫系统、脱硝系统等三项大气 污染物减排装置,降低污染气体排放:使用水喷淋装置抑制粉尘及扬尘污染:安
装在线烟气检测系统进行实时检测等; b) 对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工业项目,设计安装毒气处理设施和检测仪表; c) 规划废水的隔离措施与污水处理方式; d) 综合利用污染物处理技术,实现废物循环利用; e) 对于存在土壤污染的项目,通过设计防护措施避免毒性物质进入、重金属污染及 其它离子污染 f) 规划隔音措施消减噪声
1 具有高噪声污染的基础设施项目应尽量回避噪声敏感区(如:学校、医院、 疗养院等):
2 如基础设施项目无法回避噪声敏感区,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设备,对噪声超 标的机械应禁止其入场施工;采用隔音屏障、通风隔声窗、降噪林、设立缓 冲带等减少噪声污染; 3) 严格控制含有噪声污染的作业时间,减少对周边环境、居民及公共机构的影 响。 环境信息披露
标的机械应禁止其入场施工;采用隔音屏障、通风隔声窗、降噪林、设立缓 冲带等减少噪声污染 3) 严格控制含有噪声污染的作业时间,减少对周边环境、居民及公共机构的影 响。 环境信息披露 项目建设与运营过程中,须披露如下环境信息: 1) 项目建设与运营过程中环境保护目标及具体方案; 2) 项目环保投资和环境技术开发情况; 3) 项目排放污染物种类、数量、浓度和去向; 项目环保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 5) 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处理、处置情况,废弃产品的回收、综合利用 情况; 6) 其他相关环境信息。
7.2.5核心评估指标
1) 大气污染防治方案、措施、工艺: 2) 单位产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 3) 达标排放率。 b) 水污染 1) 水污染防治方案、措施、工艺; 2) 污水处理率; 3) 达标排放率。 c) 固体废物污染 1) 固体废弃物安全处置率; 2) 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率。 d) 土壤污染 1) 土壤污染防治方案、措施: 2) 受污染土壤的恢复情况; 土壤污染防治投入。
噪声污架 1) 建设运营期间隔音降噪措施; 2) 是否有效回避噪音敏感区; 3) 项目周边民众投诉情况。 当地社区对项目环境影响和污染防治的评价。 7.3物种保护 7.3.1企业在开展基础设施项目过程中须注重物种保护,项目选址要尽量避免对生态系统 的破坏,采取措施保护生物栖息地,充分保护生物多样性。 7.3.2在基础设施项目设计阶段,企业设计方案须有效回避区域内重要野生物种、珍稀保 护物种的生长或栖息地、筑巢地、取食、产卵或孵育地以及重要的迁移通道,尽可能降低基 础设施项目对所在区域内重要物种生存、繁育的影响。 7.3.3在项目建设和运营阶段,企业须积极采取保护措施尽量减少对所在区内重要物种的
3)项目周边民众投诉情况。 f)当地社区对项目环境影响和污染防治的评价。 7.3物种保护 7.3.1企业在开展基础设施项目过程中须注重物种保护,项目选址要尽量避免对生态系统 的破坏,采取措施保护生物栖息地,充分保护生物多样性。 7.3.2在基础设施项目设计阶段,企业设计方案须有效回避区域内重要野生物种、珍稀保 护物种的生长或栖息地、筑巢地、取食、产卵或孵育地以及重要的迁移通道,尽可能降低基 础设施项目对所在区域内重要物种生存、繁育的影响。 7.3.3在项目建设和运营阶段,企业须积极采取保护措施尽量减少对所在区内重要物种的 影响,包括但不限于: a) 建立生态廊道; b) 圈地保护; c) 建立缓冲区; d) 设立隔离带。 7.3.4# 核心评估指标 a) 物种保护措施、方案; b) 物种保护设施建设情况: c) 项目是否回避珍稀物种生存、繁育、迁移敏感地区。 7.4生态系统管理 7.4.1企业在开展基础设施项目过程中,须注重生态系统管理,包括生态保护区内涵养水
c) 建立缓冲区; d) 设立隔离带。 7.3.4 核心评估指标 a) 物种保护措施、方案; b) 物种保护设施建设情况: c) 项目是否回避珍稀物种生存、繁育、迁移敏感地区。
7.3.4核心评估指标
a) 物种保护措施、方案; b) 物种保护设施建设情况 c) 项目是否回避珍稀物种生存、繁育、迁移敏感地区。
7.4.1企业在开展基础设施项目过程中,须注重生态系统管理,包括生态保护区内涵养水 源、保持水土、调蓄洪水、防风固沙和维系生物多样性等。 7.4.2在项目设计阶段,设计方案须有效回避生态功能敏感区域,如水源地、珍稀物种保 护地等,避免对生态系统产生直接或间接不利影响。
7.4.3在项目建设和运营阶段,企业须加强生态保护区保护,具体措施包括但
a 落实生态保护区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b) 对生态保护区内的物种进行备案,并对有可能出现的损害行为提出处理预案 c 恢复破环的排水、灌溉系统:
d) 积极造林种草,恢复林草植被,保证绿化栽植的成活率; e) 合理安排施工期,雨季做好防排水工作,减少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 f) 尽可能减少项目对所在地生态保护区的不利影响
7.4.4核心评估指标
a) 生态保护区保护措施、方案; b) 是否有效回避生态保护敏感区; c) 生态保护投入; d) 水土保持方案和措施; e) 施工后土地复原情况; f) 水土保持配套工程情况
7.5.1企业在开展基础设施项目过程中,须合理选址,尽量回避海洋自然保护区,海岸工 程建设项目需注重海洋环境保护,保护海洋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 续发展
7.5.1企业在开展基础设施项目过程中,须合理选址,尽量回避海洋目然保护区,海岸工 程建设项目需注重海洋环境保护,保护海洋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 续发展。 7.5.2在项目设计阶段,设计方案须尽量回避海洋自然保护区,海岸工程建设项目需进行 环境影响评价,建立科学的区域性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和污染事故应急计划,防治污染损害 并把防治污染所需资金纳入建设项目投资计划
7.5.2在项目设计阶段,设计方案须尽量回避海洋自然保护区,海岸工程建设项目需进行 环境影响评价,建立科学的区域性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和污染事故应急计划,防治污染损害 并把防治污染所需资金纳入建设项目投资计划。
a) 切实落实当地海洋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b) 指定专门部门与人员监测与控制海域排污总量,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海洋水资源与 水产资源; c) 项目需优先使用清洁能源,采用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减少或避免对 海洋环境的污染; d) 对项目已破坏的海洋生态,应当进行整治和恢复,尽可能减少项目对所在海洋区 域的不利影响
7.5.4核心评估指标
a) 海洋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b) 项目选址是否有效回避海洋自然保护区; c) 海洋环境保护投入; d) 污染事故应急计划落实情况,
7.6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能源和水)的消耗;使用可再生、耐用和适应性强的材料,优先采购本地材料,合理处理乘 余材料;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倡导资源节约型生产方式。 7.6.2在项目设计阶段,企业须设计节能方案,包括: a) 能源结构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其它能源为辅(其中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水电、风 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海洋能发电和地热能发电等); b) 项目运营期间采取有效的热能循环使用措施; c) 对水资源、能源、生产材料有完善的循环使用措施。 7.6.3 在项目建设和运营阶段,企业须采取如下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a) 安装节能设备; b) 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能源; c) 采用节能、循环经济技术。 7.6.4 在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企业须披露如下信息 a) 项目建设与运营过程中节能目标及具体方案: b) 项目节能方案运行情况: c) 项目单位产值资源消耗总量: d) 项目在生产过程中资源循环利用情况; e) 其他相关资源利用信息。 7.6.5在项目废止阶段,企业须注重环境保护,尽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对项目 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与危害进行及时整治与修复,直至达到项目当地环境监 管部门要求为止
7.6.2在项目设计阶段,企业须设计节能方案
7.6.6核心评估指标
a) 可再生能源种类; b) 可再生能源比重; c) 资源循环利用情况。
a) 可再生能源种类; b) 可再生能源比重; c) 资源循环利用情况。
可持续治理体系,将可持续评估纳入风险管控和绩效考评;建立不可抗力应急管理机制;建 立可持续治理信息披露制度和治理落实机制, 全面推行可持续发展治理模式。
8.2.1企业须建立结构完整、权责明确、运转高效的可持续治理委员会,为企业可持续发 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企业须建立结构完整、权责明确、运转高效的可持续治理委员会,为企业可持续发 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2由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担任委员会主任,配备专职多岗,负责具体落实可持续治理 会的决策部署,组织开展可持续发展推进工作。
8.2.2由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担任委员会主任JTS261-2019 水下挤密砂桩施工质量检测标准及条文说明,配备专职多岗,负责具体落实可持续治理 委员会的决策部署,组织开展可持续发展推进工作
8.2.3可持续治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
a) 制定、发布可持续发展目标、战略和具体方案: b) 组织、编制与实施可持续发展规划、计划和专项预算; 指导各部门设置可持续发展专员,构建完整的可持续发展推进机构体系 d) 全面推动利益相关方参与企业重大决策和活动; e) 组织编制和公开发布项目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
3.3.1企业须建立和完善面向国内和项目 也的可持续信息披露机制,全面提升项目透 明度,建立与利益相关方的良好关系
8.3.2可持续信息披露须遵循如下规范:
企业需指定专人进行信息披露T/CECS G:Q71-2020 公路桥梁管理系统技术规程.pdf,保证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无虚假 记载、误导性陈述和重大遗漏; 企业需在官方网站对可持续治理体系、环境保护部门等信息予以公开披露,并定 期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 对可持续治理体系的重大变化、污染事故等信息及时在官方网站或向公开媒体予 以披露,并向主管部门进行报备
企业在参与基础设施项目时,须根据可持续发展报告中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建立可 续考核体系,包括规划目标完成情况的监督机制和定期考核办法,设定考核标准,建立完 的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价体系,衡量和评估可持续发展全面融入企业的进展和成效,并定期 考核结果予以反馈与修正。 考核标准须根据基础设施行业特点具体设定,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可持续治理委员 的考核标准;二是对可持续治理具体执行部门的考核标准,一般来说包括但不限于: a 可持续治理委员会是否完成并发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战略和具体方案 b) 可持续治理委员会是否完成可持续发展规划、计划和专项预算,并予以实施; c) 可持续治理委员会是否安排各部门设置可持续发展专员,并明确其职责 d) 可持续治理委员会是否根据项目所处行业性质,结合当地适用的法律法规,对项 目在经济、社会、环境等三方面的核心指标评估标准予以界定,并设置预警线; e) 可持续治理委员会是否完成并发布项目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 f) 各部门可持续发展专员是否对环境、建设与运营数据进行跟踪,并按规定定期提 交最新数据; g) 各部门可持续发展专员是否对环境、建设、经营核心指标数据临近或超出预警线 予以说明,并及时上报可持续治理委员会: h) 可持续治理委员会是否对各部门可持续发展专员上报的数据予以及时反馈,对于 超出预警线的数据,是查有及时有效的处理方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