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JG 56-2019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JG 56-2019 深圳市建筑隔震和消能减震技术规程粘弹性消能器的耗能量及相关参数的计算
黏滞消能器:Wa=元Ca0Aao 粘弹性消能器:W,=元G△ao
Q/CR 517.2-2016 铁路工程喷膜防水材料 第2部分:喷涂橡胶沥青G"A Ca = wh V(G? +G"2)A h
式中:の— 频率; Ca——消能器阻尼系数; G'—粘弹性材料剪切模量; G"粘弹性材料储存模量; A一粘弹性材料层横截面面积; h—粘弹性材料层厚度。 对消能器分析模型参数宜采用足尺试验来确定,通过足尺试验可对消能器结构构 造、构件的相互作用,结构破坏阶段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观测和了解。虽然足 尺试验能较好的反应消能器的实际性能,但试验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如实验室规模 试验设备的能力和试验费用等,且随看着消能器加工和制作技未的不断发展,消能器的 最大阻尼力及速度相关型消能器最大速度都有很大提高,如屈曲约束支撑最大阻尼力 会超过1000吨,现有的试验设备很难满足足尺试验的要求。为此,对于消能器性能参 数超过现有检测机构试验设备要求时,可采用缩尺模型试验确定分析模型参数,但实 际消能器的性能参数应考虑尺寸效应影响。 4.3.2消能减震结构中每一楼层中消能器的布置数量应合理,不能太少,也不能无限 增加,当布置的消能器数量较多时,消能器的最大阻尼力之和较大,使得该楼层的层 剪力产生突变,但为了满足消能减震结构布置要求,在其他楼层中也要布置大量的消 能器,整个结构需要布置的消能器数量会明显增多,其结构设计是一种不经济的方案 对于位移相关型消能器和部分复合型消能器,随着位移的增加,消能器的刚度是 减小的,楼层中布置消能器数量过多,消能器的最大阻尼力之和过大后,当遭受更大 的地震作用时,消能器的阻尼比会小于最初设计值,该楼层可能会出现薄弱构件。 4.3.6对于消能减震结构,无法预先估计主体结构在加入消能部件后的最终变形情况 只能预先假设一个阻尼比,将消能部件布置于结构中,并调整消能器的数量和位置, 再对消能减震结构进行计算,反算出消能器在相应阻尼比情况下的位移,通过消能器
的恢复力模型及相对应的公式求解消能减震结构的附加阻尼比,并反复迭代,直至收 敛。 采用附加阻尼比的迭代方法计算步骤如下: 1假定各个消能器的设计参数和消能减震结构的总阻尼比。 2将消能减震结构的等效阻尼比和各个消能器的设计参数代入分析模型中,依据 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规定,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结构 分析。 3经结构分析可得第i楼层的水平剪力F、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位移u,及第j个 消能器的阻尼力F及相对位移△udj。 4由本规程4.3.4条计算消能器附加给结构的有效阻尼比Sd。
式中:S1一一主体结构阻尼比: Sd一消能部件附加给结构的有效阻尼比。 6将步骤5计算得到的结构等效阻尼比和各个消能器的参数作为初始假设值,重 复步骤2至步骤5。反复迭代,直至步骤2使用的结构等效阻尼比与步骤5计算得到的 结构有效阻尼比接近。 4.3.9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是一种静力的分析方法,是在结构计算模型上施加按某种 规则分布的水平侧向力,单调加载并逐级加大;一旦有构件开裂(或屈服)即修改其 刚度(或使其退出工作),进而修改结构总刚度矩阵,进行下一步计算,依次循环直 到结构达到预定的状态(成为机构、位移超限或达到目标位移),从而判断是否满足 相应的抗震能力要求。 消能器产生减震效果主要体现在消能器的滞回性能上,消能器需要产生往复位移 或速度起作用,为此,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分析过程中无法直接体现出消能器的作用 也无法直接得出消能器附加结构的阻尼比,为了使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能够采用又体 现出消能器的作用,则对于消能器的刚度和阻尼需要进行等代,并布置结构中进行分 析。 消能减震结构中,消能器提供的附加阻尼比是反应消能器减震效果的主要因素 消能器提供的附加阻尼比是按消能器所做的总功与4元倍结构总应变能的比值计算的
消能减震结构中消能器在多遇地震、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时的提供的阻尼比皆不 会相同。一般而言,在罕遇地震时消能器所提供的附加阻尼比会比在多遇地震或设防 地震时小(当主体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时,结构的总应变能包含了弹性应变能和非弹 性应变能,结构的总应变能会比多遇地震时的弹性应变能大很多)。为此,消能器附 加给结构的消能器应由实际分析计算得到,而为不能采用预估值。 其主要步骤为: 1分别确定消能减震结构的主体结构截面、消能部件的非线性恢复模型及消能部 件等代单元的塑性铰特性等; 2对消能减震结构进行非线性全过程静力分析,得到结构参考点水平侧移与结构 底部总水平剪力的关系曲线: 3根据计算出的消能减震结构的位移,计算消能减震结构的等效阻尼比,包括主 体结构弹塑性变形耗能附加的等效阻尼比和消能器给主体结构附加的阻尼比; 4将多自由度消能减震结构等效为一个等价的单自由度体系,分别计算等价单自 由度体系的能力曲线和反应曲线; 5图解等价单自由度体系的目标位移 6将此位移转化成多自由度消能减震结构各层的层间位移。 4.3.11由于深圳地区属于风灾较严重地区,风荷载和多遇地震作用处在同一控制水 平,若金属位移型阻尼器在风荷载作用下过高频率的屈服,对其疲劳寿命将难以满足 且会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功能。 4.3.15主体结构的强度和截面验算,依据求得的内力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 规范》GB50011中对不同类建筑结构规定的公式计算。由于消能减震结构中附加刚度 和附加阻尼都相比于主体结构存在一定的变化,为此,计算地震作用效应时应考虑消 能器附加刚度和附加阻尼的影响,还应考虑到本规程4.3.10条中规定的要求。 4.3.16消能减震结构的层间位移角限值要体现出消能减震技术提高结构抗震能力的 优势,消能减震结构的层间位移角限值应比不设置消能减震的结构适当减小,从而更 容易实现其于性能抗需设计要求
5.多层与高层建筑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
5.1.1隔震结构采用两阶段设计方法。在多遇地震作用下,隔震后上部结构的地震作 用可以降低,降低后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形式仍按《建筑抗震设计》GB50011确定, 仅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i减小。隔震后的上部结构用软件计算时,直接取αmaxi进行 结构计算分析。αmaxi根据水平向减震系数进行确定。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需要控制隔 震层位移和隔震支座的变形,使其满足规范要求的限值。 “水平向减震系数”根据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在地震作 用下的反应对比进行确定。对多层结构为隔震与非隔震各层各层层间剪力的最大比值 对高层结构尚应计算隔震与非隔震各层倾覆力矩的最大比值,并于层间剪力的最大比 值相比较,取两者的较大值。
5.1.1隔震结构采用两阶段设计方法。在多遇地震作用下,隔震后上部结构的地震作 用可以降低,降低后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形式仍按《建筑抗震设计》GB50011确定 仅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i减小。隔震后的上部结构用软件计算时,直接取αmaxi进行 结构计算分析。αmaxi根据水平向减震系数进行确定。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需要控制隔 震层位移和隔震支座的变形,使其满足规范要求的限值。 “水平向减震系数”根据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在地震作 用下的反应对比进行确定。对多层结构为隔震与非隔震各层各层层间剪力的最大比值 对高层结构尚应计算隔震与非隔震各层倾覆力矩的最大比值,并于层间剪力的最大比 值相比较,取两者的较大值。 5.1.3为了确保隔震和消能减震的效果,隔震支座、阻尼器和消能减震部件的性能参 数应严格检验。按照国家标准《橡胶支座第三部分:建筑隔震橡胶支座》GB20688.3 的规定,橡胶支座产品在安装前应对工程中所用的各种类型和规格的原型部件进行抽 样检验。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应由第三方完成。 5.1.5对于平面规则并且无大开洞的楼板,可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中规定的刚性隔板假定。但对于复杂的结构,采用刚性隔板假定时,可能会 使消能器消能力超过实际能力,从而高估了消能器的作用,为此,需考虑采用弹性板 对消能减震结构进行分析。 5.1.6在双向地震作用时,消能器都要发挥作用,通过支撑同时向双向交叉布置消能 部件的柱附加荷载,为此,在双向交叉布置消能部件相连的柱,交叉支撑对柱产生的 外荷载要重点考虑。 5.1.7深圳地处风灾较严重地区,高层建筑需同时满足抗风和抗震的要求,而结构振 动控制技术是一种同时解决高层建筑抗风和抗震问题,且提高结构安全储备的有效方
1.U 部件的柱附加荷载,为此,在双向交叉布置消能部件相连的柱,交叉支撑对柱 外荷载要重点考虑
动控制技术是一种同时解决高层建筑抗风和抗震问题,具提高结构安全储备的不 法
消能减震建筑可以通过消能器增加结构阻尼来减少结构在水平地震和竖向地震 E
1.8消能减震建筑可以通过消能器增加结构阻尼来减少结构在水平地震和竖向地震
5.1.8消能减震建筑可以通过消能器增加结构阻尼来减少结构在水平地震
能减震技术来减轻结构的地震灾害,从而也推动高烈度区高层建筑的发展。建筑中布 置消能器后能形成消能减震支撑结构体系,当消能器在结构中的布置满足钢支撑在不 司结构体系中的要求时,其形成的消能减震高层建筑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可参考现 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钢支撑结构体系要求取值。当消能减震结 构与满足相应抗震设防烈度要求设计的非消能减震结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之比小于0. 时,其最大适用高度可按降低一度要求执行,但还应进行专门的研究。 当屈曲约束支撑消能减震建筑中屈曲约束支撑的布置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 设计规范》GB50011中钢支撑布置的要求时,其建筑适用的最大高度可采用钢支撑 建筑要求取值
5.2.1《建筑抗晨设计规范, 体系的计算模型,且一般要求采用 时程分析法进行设计计算。当隔震结构位于发震断裂主断裂带10km以内时,要求各个 设防类别的房屋均应计及地震近场效应
5.2.2隔晨装置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需要检查和维护。因此,其安装位置应便于 员接近和操作。隔震层的限位装置只在必要时才设置。若设置限位装置,要避 碰撞的不利影响。当隔震支座有较大的水平变形能力,有较大的阻尼,并且与, 部结构有可靠的连接时,一般可不单独设置限位装置。抗风装置宜布置于建筑 边,以尽量减少建筑物平面扭转产生的不利影响
于0.55D和300%的较小值。
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的不同,分别设定不同的竖向压应力限值。橡胶隔震支座第二形 状系数小于5时,其竖向承载力将降低,此时其压应力限值随之调整。弹性滑板隔震 支座采用材料和内部构造不同于橡胶隔震支座,一般不存在水平大变形作用下的橡胶 支座受压失稳问题,其压应力限值比橡胶隔震支座有所提高。对于多层与高层建筑隔 震设计,所采用隔震支座外径不宜小于300mm,以保证上部结构的稳定性并提供足够 的安全储备。
叠加较大的竖向拉、压应力,根据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的不同,分别设定不同的 震支座和弹性滑板隔震支座的竖向压应力限值,以及橡胶隔震支座的竖向拉应大 弹性滑板隔震支座没有竖向受拉能力,不允许出现拉应力
5.2.7本条参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相关规定。隔震后上部结构 措施可以适当降低,一般的橡胶支座以水平向减震系数以0.40为界划分,并明 的要求不得超过一度
的连接件应具有罕遇地震作用下传递上部结构最大底部剪力和弯矩的能力。足 板厚才能确保隔震层中所有装置的水平变形基本一致。
在设防地震或罕遇地震时上部结构相互之间发生碰撞,产生破坏冲击力,限制隔震效 用发挥,甚至危及建筑物安全。当缝宽受限时,可在相邻隔震单体间设置阻尼器,以 提高两侧隔震单体在地震运动中的协调性和同步性,减少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移,有利 于单体间各楼层平面交通中变形缝的处理,防止单体结构之间发生碰撞。施工过程中 常常发生隔震缝宽度预留不足或空间被填充封死情况。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隔震沟宽 度和空间清空,并进行重点检查。 对穿过隔震层的管道,特别是重要管道,或可能泄漏有害介质或可燃介质的管道 强调应采用柔性接头,以避免产生次生灾害。 隔震装置应采取有效的防火保护措施,保证橡胶隔震支座的承载能力。隔震支座 和其他部件应根据使用空间的耐火等级附加防火材料,应模拟支座的实际使用情况, 对神试支座进行h的燃必试验后冷却24h以上更测试其坚向极阻压应力和坚向刚度
隔震装置应采取有效的防火保护措施,保证橡胶隔震支座的承载能力。隔震支座 其他部件应根据使用空间的耐火等级附加防火材料,应模拟支座的实际使用情况, 被试支座进行1h的燃烧试验后,冷却24h以上再测试其竖向极限压应力和竖向刚度
并与同批型支座的竖向极限压应力和竖向刚度进行比较,竖向极限压应力和竖向刚度 的变化率不应大于30%。 隔震层形成的缝隙,要求采用柔性材料封堵填塞,以防水或砂进入,防鼠或虫进 入,确保其功能不受影响。采用的封填材料必须是柔性的,以免影响隔震效果。
5.3建筑消能减震设计
5.3.1消能部件一般是和支撑一起布置在结构中,支撑和消能器构成消能部件。常见 的布置形式有对角形、交叉形、“人”字形三种,概念设计阶段应根据消能器的类型、构 造及原结构空间使用、建筑设计、施工和检修要求选择消能部件的类型。例如:从消 能器的构造、类型角度考虑,圆筒式粘弹性消能器、筒式流体消能器等适合采用斜杆 支撑;Pall型摩擦消能器、双环金属消能器、加劲圆环消能器适合采用交叉支撑;金属 消能器适合采用“人”字形支撑或用于耗能剪力墙中。 由于抗震结构体系要求受力明确、传力途径合理和传力路线连续,合理的抗震结 构能使结构抗震分析更加符合结构在地震时的实际表现,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是结 构选型与布置结构抗侧力体系时首要考虑因素之一,因此,消能部件的布置应使结构 形成均匀合理的受力体系,减少不规则性,提高整体结构的消能能力。 消能器在结构中布置时通常是各层均布置为最优,其次是隔层布置,也可以在薄 弱层布置,但后两种情况由于加大了个别层的层间刚度,需要考虑相邻层层间位移放 大现象。消能器可根据需要沿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设置或仅在一个主轴方向布置 耗能部件宜设置在层间变形较大的位置,其数量、规格和分布应通过技术和经济的综 合分析合理确定,并有利于提高整体结构的消能能力,形成均匀合理的受力体系,减 少不规则性。
5.3.2对于消能器连接板与框架梁连接的情况,当消能器采用平行法安装
能会限制框架梁的竖向变形,但其作用很小不能起到明显的约束作用,为此,在确定 布置消能部件跨的横梁截面时,不应考虑消能部件在跨中的支承作用;消能器在地震 作用下往复作用时,消能器产生的水平阻尼力会通过连接板传递到与其相连的框架梁 上,导致框架梁除承受竖向荷载作用外,还要承受消能器在地震作用时的消能器附加 的水平阻尼力作用。 为了确保消能减震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不发生倒塌,消能减震结构需要保证在 主体结构达到极限承载力前,消能部件不能产生失稳或节点板破坏,而主体结构极限
承载力都是按罕遇地震下的效应,为了保证消能部件的安全,其连接节点和构件都应 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消能器引起的附加外荷载作用下的截面验算。 5.3.3对于消能减震混凝土建筑中的主体结构由于消能部件附加的阻尼比使得结构的 地震反应降低,构件的截面尺寸可能会有所减小,但建筑的抗震等级是根据设防烈度 结构类型、房屋高度区分的,采用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抗震等级的高低,体现了 对结构抗震性能要求的严格程度。为此,对于消能减震混凝土结构的主体结构抗震等 级应根据其自身的特点,按相应的规范和规程取值,当消能减震结构的减震效果比较 明显时,主体结构的构造措施可适当降低,即当消能减震的地震影响系数不到非消能 减震的50%时,主体结构的构造措施可按降低一度执行。 5.3.4消能减震结构中消能部件与结构构件进行连接,并且会传递给结构构件较大的 阻尼力,为了保证结构构件在消能部件附加的外力作用下不至于发生破坏,需要在与 消能部件连接的部位进行箍筋加密,并且加密区长度要延伸到连接板以外的位置,为 此,加密区长度从连接板的外侧进行计算。 5.3.5与消能部件相连接的主体结构构件与节点应满足消能器最大输出阻尼力作用 从而保证消能器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不丧失功能。 5.3.7消能构件(或装置)属非承重构件,其功能仅在结构变形过程中发挥耗能作用 而不承担结构的竖向承载作用,即增设耗能装置不改变主体结构的竖向受力体系,为 此,无论是新建消能减震结构还是既有建筑的抗震加固主体结构都必须满足竖向承载 力的要求。与消能器相连的支撑应具有足够刚度,以保证减震装置中的变形绝大部分 发生在消能器上,消能器支撑的刚度应根据计算确定。节点板在支撑力(考虑附加弯 矩)作用下,除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外,还应防止其发生面外失稳破坏,一般可 采用增加节点板厚度或设置加劲肋的措施。 由于消能支撑常采用连接板与主体结构相连,从现有的混凝土钢支撑结构和钢结 构的支撑破坏情况发现,在地震中常出现连接钢板部分发生互不相同平面外的失稳由 此导致梁发生大的扭转变形并使钢筋混凝土剥落,使消能器不能产生相对位移,从而 不能发挥相应的耗能效果。 5.3.8消能器的附加内力通过预埋件、支撑和剪力墙(支墩)传递给主体结构构件, 司时要求预理件、支撑和剪力墙(支墩)在消能器极限位移时附加的外力作用下不会 生新
承载力都是按罕遇地震下的效应,为了保证消能部件的安全,其连接节点和构件都应 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消能器引起的附加外荷载作用下的截面验算。 5.3.3对于消能减震混凝土建筑中的主体结构由于消能部件附加的阻尼比使得结构的 地震反应降低,构件的截面尺寸可能会有所减小,但建筑的抗震等级是根据设防烈度 结构类型、房屋高度区分的,采用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抗震等级的高低,体现了 对结构抗震性能要求的严格程度。为此,对于消能减震混凝土结构的主体结构抗震等 级应根据其自身的特点,按相应的规范和规程取值,当消能减震结构的减震效果比较 明显时,主体结构的构造措施可适当降低,即当消能减震的地震影响系数不到非消能 减震的50%时,主体结构的构造措施可按降低一度执行。 5.3.4消能减震结构中消能部件与结构构件进行连接,并且会传递给结构构件较大的 阻尼力,为了保证结构构件在消能部件附加的外力作用下不至于发生破坏,需要在与 消能部件连接的部位进行箍筋加密,并且加密区长度要延伸到连接板以外的位置,为
5.3.5与消能部件相连接的主体结构构件与节点应满足消能器最大输出阻尼力
而不承担结构的竖向承载作用,即增设耗能装置不改变主体结构的竖向受力体系,为 比,无论是新建消能减震结构还是既有建筑的抗震加固主体结构都必须满足竖向承载 力的要求。与消能器相连的支撑应具有足够刚度,以保证减震装置中的变形绝大部分 发生在消能器上,消能器支撑的刚度应根据计算确定。节点板在支撑力(考虑附加弯 矩)作用下,除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外,还应防止其发生面外失稳破坏,一般可 采用增加节点板厚度或设置加劲肋的措施。 由于消能支撑常采用连接板与主体结构相连,从现有的混凝土钢支撑结构和钢结 构的支撑破环情况发现,在地震中常出现连接钢板部分发生互不相同平面外的失稳由 比导致梁发生大的扭转变形并使钢筋混凝土剥落,使消能器不能产生相对位移,从而 不能发挥相应的耗能效果,
同时要求预理件、支撑和剪力墙(支墩)在消能器极限位移时附加的外力作用下不会 出现失效,其构造措施比一般预埋件要求更高。
6.特殊公共建筑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
殊公共建筑是指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中规定的特殊诊 类和重点设防类建筑。 1.3极罕遇地震动的参数取值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图》GB18306的有关规定
6.2特殊公共建筑隔震设计
工程建筑隔震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的主要工作: 选用抗震性能目标。本条提出A、B、C三级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和四个结构抗震性 能水准(1、2、3、4),三级抗震性能目标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提出结 构抗震性能1、2、3是一致的。地震地面运动一般分为三个水准,即多遇地震(小震) 设防烈度地震(中震)及预估的罕遇地震(大震)。在设定的地震地面运动下,与三 级抗震性能目标对应的结构抗震性能水准的判别准则由本规程第6.2.2条做出规定。 A、B、C三级性能目标的结构,在小震作用下均应满足第1抗震性能水准,即清 足弹性设计要求;在中震或大震作用下,三级性能目标所要求的结构抗震性能水准有 较大的区别。A级性能目标是最高等级,中震作用下要求结构达到第1抗震性能水准 大震作用下要求结构达到第2抗震性能水准,即结构仍处于基本弹性状态;B级性能 目标,要求结构在中震作用下满足第2抗震性能水准,大震作用下满足第3抗震性能 水准,结构仅有轻度损坏;C级性能目标,要求结构在中震作用下满足第3抗震性能 水准,大震作用下满足第4抗震性能水准,结构中度损坏;选用性能目标时,需综合 考虑抗震设防类别、设防烈度、场地条件、结构的特殊性、建造费用、震后损失和修 复难易程度等因素。鉴于地震地面运动的不确定性以及对结构在强烈地震下非线性分 析方法(计算模型及参数的选用等)存在不少经验因素,缺少从强震记录、设计施工 资料到实际震害的验证,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判断难以十分准确,尤其是对于长周期的 隔震层上部结构或特别不规则结构的判断难度更大,因此在性能目标选用中宜偏于安 全一些。例如:特别不规则的、房屋高度超过B级高度很多的高层建筑或处于不利地
段的特别不规则结构,可考虑选用A级性能目标;房屋高度超过B级高度较多或不规 则性超过本规程适用范围很多时,可考虑选用B级或C级性能目标;房屋高度超过B 级高度或不规则性超过适用范围较多时,可考虑选用C级性能目标;房屋高度超过A 级高度或不规则性超过适用范围较少时,可考虑选用C级性能目标。结构方案中仅有 部分区域结构布置比较复杂或结构的设防标准、场地条件等特殊性,使设计人员难以 直接按本规程规定的常规方法进行设计时,可考虑选用C级性能目标。以上仅仅是举 些例子,实际工程情况很复杂,需综合考虑各项因素
任本洗生迪池尚限多, 任能你;房程同度起 级高度或不规则性超过适用范围较多时,可考虑选用C级性能目标;房屋高度超过A 级高度或不规则性超过适用范围较少时,可考虑选用C级性能目标。结构方案中仅有 部分区域结构布置比较复杂或结构的设防标准、场地条件等特殊性,使设计人员难以 直接按本规程规定的常规方法进行设计时,可考虑选用C级性能目标。以上仅仅是举 些例子,实际工程情况很复杂,需综合考虑各项因素。 6.2.2本条对四个性能水准结构地震后的预期性能状况,包括损坏情况及继续使用的 可能性提出了要求,据此可对各性能水准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宏观判断。本条所说的 “关键构件”可由结构工程师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分析确定。例如:上部结构底部加强 部位的重要竖向构件、水平转换构件及与其相连竖向支承构件、大跨连体结构的连接 体及与其相连的竖向支承构件、大悬挑结构的主要悬挑构件、加强层伸臂和周边环带 结构的竖向支承构件、承托上部多个楼层框架柱的腰桁架、长短柱在同一楼层且数量 相当时该层各个长短柱、扭转变形很大部位的竖向(斜向)构件、重要的斜撑构件等 6.2.3各个性能水准结构的设计基本要求是判别结构性能水准的主要准则,本规程主 要参照《高层建筑混凝土技术规程》JGJ3相应条款执行。 6.2.4结构抗震性能设计时,弹塑性分析计算是很重要的手段之一。计算分析应符合 本条规定。 1静力弹塑性方法和弹塑性时程分析法各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本条对静力强 塑性方法的适用高度范围放宽到150m或200m非特别不规则的结构,主要考虑静力强 塑性方法计算软件设计人员比较容易掌握,对计算结果的工程判断也容易一些,但计 算分析中采用的侧向作用力分布形式宜适当考虑高阶振型的影响,一般可采用振型组 合后的楼层地震剪力换算的水平作用力,并考虑偶然偏心。对于高度在150m~200m 的基本自振周期大于4s或特别不规则结构以及高度超过200m的房屋,应采用弹塑性 时程分析法 2对复杂结构进行施工模拟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弹塑性分析应以施工全过程完成 后的静载内力为初始状态。当施工方案与施工模拟计算不同时,应重新调整相应的计 算。 3一般情况下,弹塑性时程分析宜采用双向地震输入;对竖向地震作用比较敏感 的结构,如连体结构、大跨度转换结构、长悬臂结构、高度超过300m的结构等,宜采
6.3特殊公共建筑消能减震设计
6.3.1考虑到深圳市的实际情况,提高了特殊公共建筑消能减震结构抗震设防目标, 本规程对特殊公共建筑消能减震结构设定的抗震设防目标处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 技术规程》JGJ3中结构抗震性能目标C和D等级之间。 6.3.2根据设定的抗震性能目标,参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中结构竖向构 件对应于不同破坏状态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参考控制目标,确定了特殊公共建筑消能减 震结构层间弹塑性位移角限值
7.隔震和消能减震装置
7.1.1消能减震装置的制作工艺相对比较复杂,产品的性能稳定性和质量与设计预期 可能存在偏差。为了保证采用消能减震技术设计的结构安全,消能减震装置的性能参 数需要通过试验最终确定,以保证消能减震装置检测出的性能参数与设计文件中的参 数吻合。
可能存在偏差。为了保证采用消能减震技术设计的结构安全,消能减震装置的性能参 数需要通过试验最终确定,以保证消能减震装置检测出的性能参数与设计文件中的参 数吻合。 7.1.2消能减震装置的设置部位需经分析确定,一般宜沿结构两个主轴方向设置,并 宜设置在结构变形、速度或加速度较大的部位,其数量和分布应通过综合分析合理确 定,以为结构提供适当的附加阻尼和刚度,保证消能减震装置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良好 的耗能能力。 消能减震装置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会进行常规检查,特别是对于减震装置使用年限 小于主体结构使用年限的消能装置,其在达到使用年限时应进行检查和更换。并且, 消能减震建筑在地震作用后减震装置和主体结构都要进行应急检查,检查消能减震装 置是否超过预期的极限状态(如黏滞阻尼器是否出现漏油、金属屈服型阻尼器是否出 现较大的残余变形等),确定减震装置是否需要更换。为此,消能减震装置布置位置 和安装预留的措施将对检查十分重要。 7.1.3目前国内消能减震装置生产厂家多数是以销定产的形式,即根据设计单位提供 的减震装置参数来加工制作产品,为此,减震装置的性能稳定性和质量能否达到设计 要求需要进行验证。为了保证采用消能减震技术设计的结构安全,减震装置生产厂家 应提供减震装置产品合格证,同时还需对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的减震装置产品进行抽检 抽检检测应由具有检测资质的第三方完成,以验证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的减震装置检测 出的性能参数与设计文件中的参数是否吻合,确保设计的止确性。 7.1.4一般情况下,隔震装置的寿命应不低于上部结构,但遇到特殊要求的结构时, 如使用寿命需达100年的博物馆等历史建筑,橡胶隔震支座的保护层应适当加厚,如 加厚仍不能满足要求,设计和施工时应考虑可以更换的措施。 建筑物使用年限是设计规定的一个时期,是房屋建筑在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 常使用和维护下所应达到的使用年限。消能减震装置设计在消能减震结构设计中至关
重要,减震装置一旦失效,不仅原有减震设计自的很难达到,而且在地震作用下还可 能产生负面效果,如结构刚度的改变、周期改变、加大地震作用,引起破坏;不均匀 破坏,引起扭转等附加力;配合基础隔震的减震装置一旦失效,地震时会引起建筑过 大位移,甚至滑出支座等。 7.1.5考虑到地震的随机性,消能减震装置作为建筑中消耗地震能量的主要构件之一 设计使用年限内应时刻处于有效工作状态,从而保证地震作用时起到减震作用。为此 每类减震装置出厂前厂家都应给出详细的型检报告,明确减震装置使用年限。减震装 置应尽量和建筑具有相同的使用年限,不满足建筑设计使用年限要求时,则在减震装 置达到其使用年限之前应进行更换,以保证消能减震建筑在使用年限内的安全性
7.2.1圆形支座不具有方向性,更适合隔震建筑承担来自任意水平方向的地震作用 方形支座在两个方向的交接处容易形成应力集中。隔震建筑建议优选圆形支座。 7.2.2橡胶隔震支座及弹性滑板隔震支座中橡胶应采用天然橡胶整体硫化而成,不得 分层简单粘接而成,以保证隔震支座在承担竖向荷载和水平大变形时压剪或拉剪荷载 时的宝全性
2.3推荐采用I,II类支座,不推荐II类支座,因II类支座不能承担拉力, 2.5第1形状系数不宜过小,以保证支座竖向承载的稳定性;第2形状系数不宜过 ,以保证支座在大变形时的稳定性。
7.3.1目前国内外学者研制开发多种类型的消能减震装置主要包括:金属届服型阻尼 器、摩擦消能器、屈曲约束耗能支撑、黏弹性阻尼器、黏滞阻尼器和复合型减震装置 等,根据其消能原理或耗能机制,可分为位移相关型、速度相关型或复合型。许多不 同构造型式的减震装置已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加固工程中得到应用,取得了良好的 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 赶能性
能的主要因素是温度、频率和应变幅值。而位移型减震装置如金属屈服型阻尼器、摩 擦消能器等的耐久性主要包括腐蚀、磨耗及钢材在高温下的软化和低温下的脆性断裂 等。摩擦消能器中的金属摩擦材料虽强度高,不易破裂,但经过多次反复滑动后摩擦
系数下降快,胶合趋势大, 综合来讲,消能减震装置的耗能性能很大程度上受温度、徐变、腐蚀、紫外线照 射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要求在设计及使用减震装置时应考虑到其所处的工作环境因素 必要时须采取特殊的措施消除环境因素的影响。既要正确制定减震装置在其设计使用 年限内可能出现的反应性能,又要采取相关措施消除环境因素的影响。《建筑消能阻 尼器》JG/T209做出了产品的相关工作环境要求。 7.3.4消能减震装置一般由消能构件和非消能构件组成,如金属屈服型阻尼器由连接 板和消能板组成、黏滞阻尼器由消能黏滞材料和非消能的缸体、活塞、密封圈等组成 消能构件的材料性能直接影响减震装置的耗能性能,因此需要对消能构件材料进行限 定。 另一方面,对于可能出现因材料缺陷、安装偏差、超强地震作用外力突增等因素 引起的非消能构件失效,从而导致减震装置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形,则需要非消能构件 必须具有足够的安全储备,设计的非消能构件承载能力应大于减震装置1.5倍的极限阳 尼力。
7.4隔震支座试验及检测
4.2为确保产品质量,隔震装置的型式检验和出厂检测,均需具有检测资质的第三 检测机构完成,该检测机构不得为与支座生产厂家具有相同的法人所分离出来的检 小机构。
7.5消能减震装置试验及检测
7.5.1在地震作用下消能减震装置应充分发挥其耗能效果,以确保消能减震建筑的安 全性。因此,应对消能减震产品的性能参数进行严格检验。消能减震产品的型式检验 主要用于考察产品厂家的生产能力,考察其是否具有稳定的减震装置设计能力、材料 来源及加工能力等,以保证能供应减震结构设计指定性能参数的减震装置,用于实际 工程。型式检验内容应按照《建筑消能阻尼器》JG/T209规定,由具有相应的消能减震 装置检测资质和试验设备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完成,全面检验消能减震产品的基本性能 及相关性能。第三方检验机构应为独立单位,与检验的减震装置厂家不应有任何关系 也不应生产或是销售减震装置。 7.5.2消能减震产品的第三方出厂检验主要考察用于实际工程的消能减震产品的质量
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检验应采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进行,对检验批次的减震 装置进行随机抽样方式确定检测试件,如有一件抽样试件的一项性能不合格,则该次 抽样检验为不合格。 对于所有的减震装置出厂检验应由第三方完成,根据减震装置的性能依据现行国 家标准和设计文件,对减震装置的性能进行检验,从而对整批产品质量水平给予相应 的评价。 对于可重复利用的黏滞阻尼器,抽检数量适当增多,抽检的减震装置在各项性能 参数都能满足设计要求时,抽检后可继续用于主体结构;对于金属屈服型阻尼器、摩 擦消能器和屈曲约束耗能支撑等抽检后不能继续使用的减震装置,抽检数量适当减少 但在同一类型中抽检数量不少于2个,尽量减少性能检测结果的偶然性。具体规定按 照《建筑消能阻尼器》JG/T209及《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JGJ297规定执行
8.建筑隔震与消能减震施工
8.1.2结合消能减震建筑的特点,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的有关规定,将消能部件作为上部主体结构分部工程的一个子分部工程进行 施工质量管理和竣工验收, 虽然消能部件工程主要是钢部件的制作安装施工,但采用消能减震技术的建筑材 料类型除钢结构外,还有混凝土结构和木结构等,而且消能器是一种专门技术部件, 具有多种类型和不同的构造特点,其设计呈多样化,安装工种和工序较多,施工工艺 和施工技术复杂,同时,消能部件又是涉及安全的重要部件。因此,在消能部件的施 工质量管理和峻工验收中,若将其视为儿个分项工程并分别归结到主体结构的相应分 项工程验收批中,是难以适应质量验收要求的。故本规程提出在主体结构分部工程中 不论上部主体结构为钢结构、混凝土结构还是其他结构,均将消能部件作为主体结构 分部工程的一个子分部工程,以利于施工质量管理和验收。 消能部件子分部工程,根据结构材料和施工方法可分为:现浇混凝土结构、装配 整体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木结构等建筑的消能部件子分部工程,以及抗震加固建 筑的消能部件子分部工程。 8.1.3本规程关于消能减震建筑的施工、验收和维护的条文规定,是针对国内外消能 减震技术工程应用中发展较为成熟的消能部件,结合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类型的建 筑,总结消能减震建筑施工、验收和维护的工程经验,吸收日本、美国等国外相关标 准和国内有关于施工验收标准的先进技术而编制的。 消能减震建筑中消能部件是关键部分。由于消能器有多种类型,构造多样,制作 和施工安装方法各有特点。因此,消能部件及主体结构的施工安装组织设计或施工安 装方案编制是消能减震建筑施工的重要前期工作,应结合消能部件和主体结构的特点 以及结构安装组织设计的基本要求编制。当既有建筑抗震加固采用消能减震技术时 可参照本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
8.2隔震建筑施工要求
8.2隔震建筑施工要求
8.2.1我国实行建筑业企业资质制度,承担隔震工程施工的承包单位或分包单位应具 备相应的资质。 技术交底包括设计交底(设计图纸交底)、施工技术交底和隔震层施工专项方案 交底。 1设计交底。在建设单位主持下,由设计单位向各施工单位进行的交底,说明建 筑隔震的功能与特点、设计意图与要求、特别是隔震工程施工过程中隔震层与上部结 构和下部结构的工序搭接、支座安装、穿越隔震层的管线安装中应注意的事项等。 2施工设计交底。由施工单位组织,在管理单位专业工程师的指导下,主要介 隔震工程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和经常性出错的部位,提醒操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对隔震 支座及其连接件的保护。 3建筑隔震工程施工专项方案的交底。主要对隔震支座安装、隔震层构(配) 及隔离缝施工等进行细化,明确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施工工艺和施工规定等内 容。 4图纸会审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并记录。各参建单位特别是施工单位要熟悉设计 图纸、领会设计意图、掌握工程特点及难点,找出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并拟定解决方 案,从而将因设计缺陷而存在的问题在施工之前得到解决 建筑隔震工程的图纸会审主要注意下列内容: 1)详细检查各处竖向隔离缝的缝宽及水平隔离缝的缝高,是否满足相关规定。 隔离缝检查部位主要指: ①隔震层以上结构与周围构、建筑物之间的缝隙; ②隔震层以上结构如楼、电梯间与隔震层以下结构固定物之间 的缝隙; ③水平隔离缝。 2)隔震支座上下支墩截面尺寸是否满足支座安装的规定。 3)支座预理件与上下支墩中钢筋位置是否发生冲突。 根据设计要求、国家相关规范、规程和标准及其它论证会或咨询会的规定,施工 单位根据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的结果对建筑隔震工程施工的具体规定进行细化,并使 其更具有可操作性,最终形成建筑隔震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应经监理单 位审核,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审核过程建设单位可以参与。
8.2.2隔震支座安装施工准备工作包括:
险装置等。隔震支座安装施工过程中,若采用汽车吊或叉车,应加大其监控力度,确 保施工安全。
产批次的生产条件的差别,都会造成橡胶材料的性能会有较大差异,直接影响叠层橡 胶支座的物理性能和耐久性,同一支墩下有2个或多于2个的隔震支座时,必须采用 由同一制造厂同一批次生产的隔震支座
8.2.5下预理件定位前,宜在底板混
以便绑扎墩柱主筋时注意留出位置,避免安装预理钢板时锚筋被支墩主筋阻挡的情况 发生。考虑到混凝土浇筑、振捣时泵管、振捣棒对预埋件产生较大的影响,预埋连接 件应与支墩主筋固定。下支墩主筋与预埋钢板的净距应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下支墩 浇筑混凝土前,应对该距离进行检查
2.6混凝土浇筑后预理件标高、平整度和垂直度很难调整,因此在浇筑前,应复核 埋件及连接件标高、平整度和垂直度。下支墩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严禁施工人员踩 预理板。为保证预理钢板下混凝主的浇筑质量,《建筑隔震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C 50建议采用二次浇筑法
程中损坏下支墩。采用机械设备吊装时,要注意保护隔震支座,避免划伤隔震支座 护胶。支墩(柱)顶面水平度参照《建筑隔震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360规定白 00
8.2.8本条规定了支座相邻上部结构施工的基本要求。支座相邻上部结
凝土工程施工和混凝土的振捣等可能导致支座发生变形,隔震层发生水平位移,对隔 震建筑的施工及使用是不利的。因此,应对隔震层采取临时固定措施,不应发生水平 位移。 8.2.9穿越隔离缝的配管、配线应能够在结构发生位移时不发生破坏。选用的管线柔 性连接接头应具有性能稳定、强度高、抗干扰性好、抗疲劳性好的特点,以确保在发 生地震时,各管线及其柔性连接接头均能正常工作,避免发生次生灾害和丧失使用功 能。 睿隔佳 生融坛收合成
凝土工程施工和混凝土的振捣等可能导致支座发生变形,隔震层发生水平位移,对隔 震建筑的施工及使用是不利的。因此,应对隔震层采取临时固定措施,不应发生水平 位移。
性连接接头应具有性能稳定、强度高、抗干扰性好、抗疲劳性好的特点,以确保在发 主地震时,各管线及其柔性连接接头均能止常工作,避免发生次生灾害和丧失使用功 能。 穿越隔震层的重要管道,如果柔性连接措施不到位,地震时发生破坏,将会造成 介质泄露,引发火灾、爆炸等严重的次生灾害,后果严重,必须采用柔性接头或柔性 连接等可靠性较高的处理措施,保证地震时该类管道能够发挥正常使用功能
具有足够伸展长度的柔性管线在地震时能够不阻碍隔震层水平运动,同时不会发 生破坏而导致次生灾害的发生。 在罕遇地震下,建筑隔震的水平变形主要集中于隔震层,所以隔离缝的施工必须 满足设计和规范的规定。隔离缝主要有以下几种: 1隔震层以上结构与周围构、建筑物之间的缝隙,主要包括上部结构与其四周拦 土墙之间、相邻建筑物之间形成的缝。 2在隔震结构内部,主要指上部结构向下悬挂的构件与隔震支座以下结构之间形 成的隔离缝,如下挂式电梯井外边缘与隔震沟内壁之间形成的缝。 水平隔离缝填充时,必须采用柔性材料,填充材料不能影响地震时隔震层的水平 移动。工程实践中,门厅入口、楼梯扶手水平隔离缝填充时,必须采用柔性材料,填 充材料不能影响地震时隔震层的水平移动。 工程实践中,门厅入口、楼梯扶手等细部措施容易忽略,地震时会导致破坏,影 响人员疏散
8.3消能减震建筑施工要求
8.3.1根据施工方法和主要工序,将消能部件分部工程的施工作业内容划分为二个阶
消能部件子分部工程可按不同施工阶段划分相应的分项工程,其中,消能部件原 材料和成品的进场验收,是指进入消能部件各分项工程实施现场的主要原材料、标准 件、成品件或其他特殊定制成品(如消能器等)的进场验收。 消能部件中附加钢结构的制作,可划分为钢零件及钢组件的加工、钢构件组装、 组装件的焊接连接、紧固件连接、钢构件预拼装、钢构件防腐涂料涂装等六个分项工 程。 消能部件的安装和维护,可划分为消能部件安装、安装和焊接连接、紧固件连接 消能部件防腐防火涂装等四个分项工程。其中,安装分项工程的内容包括制定安装次 序、吊装就位、测量校正定位及临时固定等工序,涂装分项工程的内容包括安装后普 通防腐涂料局部补充涂装、防火涂料等工序。 各阶段的施工作业,应根据具体工程设计情况确定其所含的分项工程或工序。 检验批次是分项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和验收的基本单元,可根据与施工方式一致且 便于质量控制的原则划分。消能部件分项工程的检验批,可按主体结构检验批的划分
方法确定,例如可按楼层或预制柱节高度范围、施工流水段、变形缝或空间单元等划 分。 8.3.4消能部件大多为钢材预制部件,消能器虽然不完全是钢材制作,其外廓或接头 多为钢制件,消能部件在主体结构中的安装精度要求较高,其精度随主体结构的类型 和安装顺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对消能部件的制作尺寸及其他加工质量应严格 要求。在消能部件制作过程中或进场前,应对其进行检查,对发现的尺寸偏差或其他 质量问题应在加工过程中进行修理,不宜在消能部件现场安装时才进行质量检查,导 致因质量问题而影响施工工期
9.建筑隔震和消能减震验收和维护要求
9.1.1由于建筑隔震工程牵涉到多个专业,在建筑隔震工程完工后,除质量负责人和 现场施工项目负责人外,应组织建筑、结构、水、暖、电的设计人员一起进行验收。 验收记录可参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附录要求填写分部工程 质量验收记录进行
9.2隔震建筑验收和维护要求
9.2.1型式检验是对支座进行基本力学性能、耐久性、大变形能力等一系列的检验, 是一个支座生产厂家是否具有生产合格橡胶隔震支座的标志,具有一定的通用性;而 出厂检验,是对且仅对具体某个建筑隔震项目中所用隔震产品基本力学性能的检验, 具有单一性,仅适用于该隔震项目。上述两种检查均需完全独立于支座生产厂家的具 有检测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完成。 一般情况下,建筑隔震支座从开始加荷到上部结构施工完成,其竖向变形不会大 于5mm,但对于某些特殊的建筑,因设计需要,支座竖向刚度较低,竖向总变形可能 会超过5mm,对此类情况,首先应查看支座是否有侧曲变形,如侧曲变形过大,宜马 上更换;同时对过大竖向变形的支座宜进行长期观察,如3~5年,观察其竖向变形是 否稳定。 保证隔震结构与周围固定结构的脱开,使隔震结构遭遇地震时保证隔震结构可以 水平自由运动,起到减震的功效。 9.2.2支座发生水平大变形时,支座竖向刚度会减少,同时由于倾覆弯矩的作用,隔 震结构会发生小变形的竖向运动,为了避免周围固定结构对隔震结构的运动形成妨碍 隔震结构与周围固定结构之间应留有一定的竖向缝隙。 填充物只能采用柔性材料,一方面保证隔震结构平常使用时防鼠虫等爬入或砂尘 风雨飘入,另一方面保证地震时隔震结构可以自由运动。 管线采用柔性连接或设置多余长度,可以保证地震时隔震结构中水、电、气等设 施仍可正常使用,可以保证类似指挥中心的建筑仍可以发挥正常功能,
参照日本隔震设计要求,层间隔震层或有防火要求的隔震层,对支座需设置防火 包裹或专门对准隔震支座的灭火器具。 下检查口的设置主要方便隔震建筑维护时检查人员进入隔震层进行检查维护。 9.2.3工检查需要详细记录支座竖向及水平变形情况,以及隔震建筑与周围固定结 构之间所留空隙具体数值,为后面的检查作为参考。
9.3消能减震建筑验收和维护要求
9.3.2在消能部件子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中,为便于该子分部工程有关安全及使用功 能的见证取样检测和检验的可操作性,本条参考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 验收规范》GB50205,结合消能部件子分部工程的施工安装特点,规定了具体检测项目 9.3.5鉴于消能减震技术的应用在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为保证消能部件在地震作用 下能正常发挥其预定功能,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并为以后工程应用和标准修订积累 经验,业主或房产管理部门等应在建筑结构使用过程中进行维护管理。 本条根据美国《新建房屋抗震设计推荐性规范》FEMA368一2000、日本JSSI《补 动减震结构设计与施工手册》等文献关于消能减震结构的规定,经综合整理而制定。 定期检查是由物业管理部门对消能部件本身及其与建筑物连接的状况进行的正常 检查,其目的是力求尽早发现可能的异常以避免出现危险。 应急检查是指在发生强震、强风、火灾、洪水等灾害后立即实施的检查,目的是 检查确认上述灾害对消能部件性能有无影响。 其中,将消能部件的抽样检测作为检查方法之一。所谓抽样检测,是指在定期检 查或应急检查中,在结构中抽取在役的典型消能器,对其基本性能进行原位测试或实 验室测试,目的是反映消能器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性能参数变化,并推定消能器 能否达到设计使用年限等。
消能器的设计使用年限,并参照现有一般结构构件的维护实践经验确定。但由于 建筑使用的特殊性,进行定期检查时会影响建筑使用,为此,对于金属消能器和屈曲 约束支撑等金属材料耗能的消能器,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可不进行定期检查;黏滞消能 器和粘弹性消能器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一般五年或二次装修时除与消能减震装置支座或 连接构件的水平变形和竖向变形应使用仪器测量外,其他项目均可通过目测方式进行 检查。在达到设计使用年限时应进行抽样检查。
消能部件的应急检查,包括应急自测检查和应急抽样检测,与主结构的应急检查 要求是一致的,即在地震及其它外部扰动发生后(如地震、强风、火灾及洪灾等灾害 后),同样应对消能部件实施应急检查。通过应急检查,确认消能器是否超过极限能 力或是否受到超过预估的损伤,以判断是否需要修理或更换。另外,即使消能器经检 查未遭受到损伤,也要估计其附加支撑、连接件可能受到的影响。虽然消能部件一般 是根据其设计使用年限内的累积地震损伤要求来设计制造的,但由于国内外消能减震 工程应用实践的时间短,几乎没有大震下的实测性能数据及震害破坏经验,因而进行 应急检查是必要的。 9.3.10本条根据美国《新建房屋抗震设计推荐性规范》FEMA368一2000等文献整理 而成。目前在消能减震技术及其装置设备的发展水平和条件下,指出了定期抽样检测 的内容、目的和重要作用。
10.1.5对于建筑附属机电设备中管线系统的减震(振)设计就是通过设置各种支撑或 者悬吊消能装置,当结构发生震(振)动时,支撑或者悬吊构件即发生消能减震作用
10.2抗震支吊架计算
10.2.4非结构构件功能系数和非结构构件类别系数7的取值根据《建筑机电工程折 设计规范》中第3.4.1条中的有关规定取值。 10.2.5抗震支吊架构件所选节点大样的各构件标称负荷均不得低于该节点设计地震 作用负荷。当抗震连接部件选定后,应绘制安装节点详图。详图包括:抗震节点图纸编 号、抗震构件名称或编号、抗震构件数量等内容。 在选择抗震支吊架类型后,应根据抗震支吊架自身荷载进行抗震支撑节点验算, 并调整抗震支吊架间距,直至各点均满足抗震荷载要求,验算公式参照按《建筑机电 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第3.4节相关规定。当α或计算值小于0.5时,按0.5取 值。如图纸变更必须有设计人员经过验算之后方可变更。具体验算步骤及内容如下: 1逐点划分各抗震支吊架重力荷载范围,并计算建筑机电工程设施水平地震作用 标准值F及建筑机电工程设施或构件内力组合设计值S。当计算干管侧向支吊架重力 荷载时应将下一级支管同向重力荷载计算在内; 2斜撑及抗震连接构件的强度验算; 3吊杆的强度验算; 4斜撑及吊杆的长细比验算; 5各锚固体的强度验算,包括斜撑锚栓、吊杆锚栓等; 6管束的强度验算。
10.3抗震支吊架设计
10.3.3每段水平直管道应至少设置一个纵向抗震支吊架,当两个纵向抗震支吊架距离 大于最大设计间距时,应按本规范第10.2.3条要求间距依次增设纵向抗震支吊架。例 如:刚性连接金属管道长为36m,按最大24m的间距依次设置纵向支撑GB/T 31997-2015 风力发电场项目建设工程验收规程,直至所有支 撑间距均满足要求(图10.3.3)。
10.3.5刚性连接的水平管道,两个相邻的加固点间允许纵向偏移,水管及电线套管不 得大于最大侧向支吊架间距的1/16,风管、电缆梯架、电缆托盘和电缆槽盒不得大于 其宽度的两倍(图10.3.5)
10.3.6水平管线在转弯处0.6m范围内设置侧向抗震支吊架。若斜撑直接作用于管线 其可作为另一侧管线的纵向抗震支吊架(图10.3.6)。例如:纵向抗震支吊架最大间距 24m,侧向抗震支吊架最大间距12m,则双向抗震支吊架距下一纵向抗震支吊架间距 为:
10.3.7当水平管线通过垂直管线与地面设备连接时,管线与设备之间应采用柔性连 接,水平管线距垂直管线600mm范围内设置侧向支撑,垂直管线底部距地面大于0.15m 应设置抗震支撑(图10.3.14)。 10.3.9要求不得将抗震支吊架安装于非结构主体部位,如轻质墙体等。 10.3.14当立管通过套管穿越结构楼层时,套管可限制立管在水平方向的位移,可作 为水平方向的四向抗震支撑使用。管道中的附件如阀门等,当其质量大于25kg时,为 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应设置侧向及纵向抗震支吊架
图10.3.14管线与设备连接时抗震 零支吊架设置示意
大于0.15m应在地面上设置抗震支吊架
10.4机电减振装置的设计 10.4.3弹簧减震支吊架主要用于电厂汽水管道或锅炉设备、或者在运行中产生热位移 及振动的设备装置上。弹簧支吊架可以分为恒力弹簧支吊架和可变弹簧支吊架GB/T 51345-2018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其选 取标准和性能参数可以参照《恒力弹簧支吊架》JB/T8130.1和《可变弹簧支吊架》 JB/T8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