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666-2011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 50666-201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8.8.1施工质量检查是指施工单位为控制质量进行的检查,并 非工程的验收检查。考虑到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将混凝土结构 施工质量检查划分为两类,对应于混凝土施工的两个阶段,即过 程控制检查和拆模后的实体质量检查。 过程控制检查包括技术复核(预检)和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为 控制施工质量而进行的各项检查;拆模后的实体质量检查应及时 进行,为了保证检查的真实性,检查时混凝土表面不应进行过处 理和装饰
8.8.2对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是检驴
8.8.2对混凝士结构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是检验结构质量定 否满足设计要求并达到合格要求的手段。为了达到这一自的,施 工单位需要在不同阶段进行各种不同内容、不同类别的检查。各 种检查随工程不同而有所差异,具体检查内容应根据工程实际作 出要求。 1提出了确定各项检查应当遵守的原则,即各种检查应根 据质量控制的需要来确定检查的频率、时间、方法和参加检查的 人员。 2明确规定施工单位对所完成的施工部位或成果应全数进 行质量自检,自检要求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提出的要求。自检不同 于验收检查,自检应全数检查,而验收检查可以是抽样检查。 3要求做出记录和有图像资料,是为了使检查结果必要时 可以追溯,以及明确检查责任。对于返工和修补的构件,记录的 作用更加重要,要求有返工修补前后的记录。而图像资料能够直 观反映质量情况,故对于返工和修补的构件提出此要求。 4为了减少检查的工作量,对于已经隐蔽、不可直接观察 和量测的内容如插筋锚固长度、钢筋保护层厚度、预埋件锚筋长 度与焊接等,如果已经进行过隐蔽工程验收且无异常情况,可仅 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5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性能检验比较复杂,一般通过检验 报告或专门的试验给出DB34/T 3269-2018 高聚物注浆技术在高速公路养护工程中的应用实施指南,在施工现场通常不进行检查。但有时施 工现场出于某种原因,也可能需要对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性能进 行检查。当遇到这种情形时,应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按照 有关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并出具检验报告。 883一为了保证所浅等的凝士链合设计和施工要求本冬规
8.8.3为了保证所浇筑的混凝土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
定了浇筑前应进行的质量检查工作,在确认无误后再进行混凝土 浇筑。当落度大于220mm时,还应对扩展度进行检查。对于 现场拌制的混凝土,应按相关规范要求检查水泥、砂石、掺合 料、外加剂等原材料。
8.8.4本条对混凝土结构的质量过程控制检查内容提出了要求
检查内容包括这些内容,但不限于这些内容。当有更多 和要求时,可由施工方案给出
8.8.5本条对混凝土结构拆模后的检查内容提出了要求。检有
容包括这些内容,但不限于这些内容。当有更多检查内容 寸,可由施工方案给出。
8.8.6对混凝土结构质量进行的各种检查,尽管其目的、作用
可能不同,但是方法却基本一样。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 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已经对主要检查方法作出了规 定,故直接采取该标准的规定即可;当个别检查方法本标准未明 确时,可参照其他相关标准执行。当没有相关标准可执行时,可 由施工方案确定检查方法,以解决缺少检查方法、检查方法不明 确等问题,但施工方案确定的检查方法应报监理单位批准后 实施。
8.9.1本条对混凝土缺陷类型进行了规定。 8.9.2本条强调分析缺陷产生原因后制定针对性修整方案的管 理要求,对严重缺陷的修补方案应报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方案 论证及批准后方可实施。混凝土结构缺陷信息、缺陷修整方案的 相关资料应及时归档,做到可追溯。
8.9.3本条明确了混凝土结构外观一般缺陷修整方法。在实际 工程中可依据不同的缺陷情况,制定针对性技术方案用于结构修 整。连接部位缺陷应该理解为连接有错位,而非指混凝土露筋, 蜂窝、孔洞、夹渣、疏松、外表缺陷等情况。·
8.9.3本条明确了混凝土结构外观一般缺陷修整方法
呈中可依据不同的缺陷情况,制定针对性技术方案用于 连接部位缺陷应该理解为连接有错位,而非指混凝土 、孔洞、夹渣、疏松、外表缺陷等情况。
前市场上新材料、新修整方法很多,具体实施中可根据各工程实 际加以运用。考虑到严重缺陷可能对结构安全性、耐久性产生影 响,因此,其缺陷修整方案应按有关规定审批后方可实施。
常使用时,可结合装饰工程进行修整即
8.9.6本条规定了发生有可能影响安全使用的严重缺陷,应采 取的管理程序。这种类型的缺陷修整方案,施工单位应会同设计 单位共同制定修整方案,在修整后对混凝土结构尺寸进行检查验 收,以确保结构使用安全
9.1.1装配式结构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经监理单位 审核批准,为整个施工过程提供指导。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装配 式结构专项施工方案内容一般包括:预制构件生产、预制构件运 输与堆放、现场预制构件的安装与连接、与其他有关分项工程的 配合、施工质量要求和质量保证措施、施工过程的安全要求和安 全保证措施、施工现场管理机构和质量管理措施等。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应包括施工过程中脱模、堆放, 运输、吊装等各种工况,并应考虑施工顺序及支撑拆除顺序的影 阿。装配式结构深化设计一般包括:预制构件设计详图、构件模 板图、构件配筋图、预理件设计详图、构件连接构造详图及装配 详图、施工工艺要求等。对采用标准预制构件的工程,也可根据 有关的标准设计图集进行施工。根据本规范第3.1.3条规定,装 配式结构专业施工单位完成的深化设计文件应经原设计单位 认可。 9.1.2当施工单位第一次从事某种类型的装配式结构施工或结 构形式比较复杂时,为保证预制构件制作、运输、装配等施工过 程的可靠,施工前可针对重点过程进行试制作和试安装,发现问 题要及时解决,以减少正式施工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和缺陷。 9.1.3本条中的“吊运”包括预制构件的起吊、平吊及现场吊 装等。预制构件的安全吊运是装配式结构工程施工中最重要的环 节之一。“吊具”是起重设备主钩与预制构件之间连接的专用吊 装工具。“起重设备”包括起吊、平吊及现场吊装用到的各种门 式起重机、汽车起重机、塔式起重机等。尺寸较大的预制构件常 采用分配泌或分配析加作为品具,此时分配泌一分配析加要有品
9.1.3本条中的“吊运”包括预制构件的起吊、平吊及
9.1.3本条中的“吊运”
装等。预制构件的安全吊运是装配式结构工程施工中最重要的环 节之一。“吊具”是起重设备主钩与预制构件之间连接的专用吊 装工具。“起重设备”包括起吊、平吊及现场吊装用到的各种门 式起重机、汽车起重机、塔式起重机等。尺寸较大的预制构件常 采用分配梁或分配桁架作为吊具,此时分配梁、分配桁架要有足
够的刚度。吊索要有足够长度满足吊装时水平夹角要求,以保证 吊索和各吊点受力均匀。自制、改造、修复和新购置的吊具需按 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验算或试验检验,并经认 定合格后方可投人使用。预制构件的吊运尚应参照现行行业标准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厂80的有关规定执行
9.1.4对预制构件设置可靠标识有利于在施工中发现质量问题
并及时进行修补、更换。构件标识要考虑与构件装配图的对应 性:如设计要求构件只能以某一特定朝向搬运,则需在构件上作 出恰当标识;如有必要时,尚需通过约定标识表示构件在结构中 的位置和方向。预制构件的保护范围包括构件自身及其预留预理 配件、建筑部件等。
9.1.5专用定型产品主要包括预埋吊件、临时支撑
用定型产品的性能及使用要求均应符合有关国家现行标准及产品 应用手册的规定。应用专用定型产品的施工操作,同样应按相关 操作规定热行
9.2.1施工验算是装配式混凝十结构设计的重要环节,一般考 虑构件脱模、翻转、运输、堆放、吊装、临时固定、节点连接以 及预应力筋张拉或放张等施工全过程。装配式结构施工验算的主 要内容为临时性结构以及预制构件、预埋吊件及预埋件、吊具, 临时支撑等,本节仅规定了预制构件、预埋吊件、临时支撑的施 工验算,其他施工验算可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验算除要考虑自重、预应力和施工 荷载外,尚需考虑施工过程中的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等不利影响 对于高空安装的预制结构,构件装配工况和临时支撑系统验算还 需考虑风荷载的作用;对于预制构件作为临时施工阶段承托模板 或支撑时,也需要进行相应工况的施工验算。
荷载标准值由预制构件的自重乘以脱模吸附系数或动力系数后得
到。脱模时,构件和模板间会产生吸附力,本规范通过引人脱模 吸附系数来考虑吸附力。脱模吸附系数与构件和模具表面状况有 很大关系,但为简化和统一,基于国内施工经验,本规范将脱模 吸附系数取为1.5,并规定可根据构件和模具表面状况适当增 减。复杂情况的脱模吸附系数还需要通过试验来确定。根据不同 的施工状态,动力系数取值也不一样,本规范给出了一般情况下 的动力系数取值规定。计算时,脱模吸附系数和动力系数是独立 考虑的,不进行连乘
9.2.3本条规定了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构
吊装连接的金属件,通常为吊钩或吊环形式。临时支撑是指预制 构件安放就位后到与其他构件最终连接之前,为保证构件的承载 力和稳定性的支撑设施,经常采用的有斜撑、水平撑、牛腿、悬 臂托梁以及竖向支架等。预埋吊件和临时支撑均可采用专用定型 产品或经设计计算确定。
9.3.1台座是直接在上面制作预制构件的“地坪”,主要采用混 凝土台座、钢台座两种。台座主要用于长线法生产预应力预制构 件或不用模具的中小构件。表面平整度可用靠尺和塞尺配合进行 量测。
疑合座、钢合座网种。合座主要用子长线法生产预应力预制构 件或不用模具的中小构件。表面平整度可用靠尺和塞尺配合进行 量测。 9.3.2模具是专门用来生产预制构件的各种模板系统,可为固 定在构件生产场地的固定模具,也可为方便移动的模具。定型钢 模生产的预制构件质量较好,在条件充许的情况下建议尽量采 用;对于形状复杂、数量少的构件也可采用木模或其他材料制 作。清水混凝土预制构件建议采用精度较高的模具制作。预制构
定在构件生产场地的固定模具,也可为方便移动的模具。定型钢 漠生产的预制构件质量较好,在条件充许的情况下建议尽量采 用;对于形状复杂、数量少的构件也可采用木模或其他材料制 作。清水混凝土预制构件建议采用精度较高的模具制作。预制构
件预留孔设施、插筋、预埋吊件及其他预埋件要可靠地固定在模 具上,并避免在浇筑混凝士过程中产生移位。对于跨度较大的预 制构件,如设计提出反拱要求,则模具需根据设计要求设置 反拱。
9.3.3预制构件的振捣与现浇结构不同之处就是可采
的方式,振动台多用于中小预制构件和专用模具生产的先张法预 应力预制构件。选择振捣机械时还应注意对模具稳定性的影响。
9.3.4实践中混凝士土强度控制可根据当地生产经验的
同混凝土强度、不同气温采用时间控制的方式。上、下 的隔离措施可采用各种类型的隔离剂,但应注意环保要求
据不向馄士独度、不问气莅未用时间控的力式。工、下层构 件的隔离措施可采用各种类型的隔离剂,但应注意环保要求。 9.3.6在带饰面的预制构件制作的反打一次成型系指将面砖先 铺放于模板内,然后直接在面砖上浇筑混凝士,用振动器振捣成 型的工艺。采用反打一次成型工艺,取消了砂浆层,使混凝十直 接与面砖背面凹槽粘结,从而有效提高了二者之间的粘接强度, 避免了面砖脱落引发的不安全因素及给修复工作带来的不便,而 且可做到饰面平整、光洁,砖缝清晰、平直,整体效果较好。饰 面一般为面砖或石材,面砖背面宜带有燕尾槽,石材背面应做涂 覆防水处理,并宜采用不锈钢卡件与混凝土进行机械连接。 9.3.7有保温要求的预制构件保温材料的性能需符合设计要求
9.3.7有保温要求的预制构件保温材料的性能需符
主要性能指标为吸水率和热工性能。水平浇筑方式有利于保温材 料在预制构件中的定位。如采用竖直浇筑方式成型,保温材料可 在浇筑前放置并固定。 采用夹心保温构造时,需要采取可靠连接措施保证保温材料 外的两层混凝土可靠连接,专用连接件或钢筋架是常用的两种 措施。部分有机材料制成的专用连接件热工性能较好,可以完全 达到热工“断桥”,而钢筋桁架只能做到部分“断桥”。连接措施 的数量和位置需要进行专项设计,专用连接件可根据使用手册的 规定直接选用。必要时在构件制作前应进行专项试验,检验连接 措施的定位和锚固性能,
9.3.8清水混凝士预制构件的外观质量要求较高,应采取
9.3.11预制构件脱模起吊时,混凝土应具有足够的强
据本规范第9.2节的有关规定进行施工验算。实践中,预先留设 混凝土立方体试件,与预制构件同条件养护,并用该同条件养护 试件的强度作为预制构件混凝土强度控制的依据。施工验算应考 虑脱模方法(平放竖直起吊、单边起吊、倾斜或旋转后竖直起吊 等)和预埋吊件的验算,需要时应进行必要调整
9.4.1预制构件运输与堆放时,如支承位置设置不当,可能造 成构件开裂等缺陷。支承点位置应根据本规范第9.2节的有关规 定进行计算、复核。按标准图生产的构件,支承点应按标准图 设置。
桥梁的实际条件包括荷重限值及限高、限宽、转弯半径等,运输 线路制定还要考虑交通管理方面的相关规定。构件运输时同样应 满足本规范9.4.3条关于堆放的有关规定。
9.4.3本条规定主要是为了保护堆放中的预制构件。当垫本
9.4.3本条规定主要是为了保
9.4.4插放架、靠放架应安全可靠,满足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的要求。如受运输路线等因素限制而无法直立运输时,也可平放 运输,但需采取保护措施,如在运输车上放置使构件均匀受力的 平台等。
9.4.5屋架属细长薄腹构件,平卧制作方便且省地,但脱模、 翻身等吊运过程中产生的侧向弯矩容易导致混凝土开裂,故此作 业前需采取加固措施。
9.4.5屋架属细长薄腹构件,平卧制作方便且省
身等吊运过程中产生的侧向弯矩容易导致混凝土开裂,故 价需采取加固措施。
9.5.1装配式结构的安装施工流水作业很重要,科学的组织有 利于质量、安全和工期。预制构件应按设计文件、专项施工方案 要求的顺序进行安装与连接。
9.5.2本条规定了进行现场安装施工的准备工作。已
结构包括现浇混凝土结构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现浇结构的混凝 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尺寸包括轴线、标高、截面以及预留钢 筋、预埋件的位置等。预制构件进场或现场生产后,在装配前应 进行构件尺寸检查和资料检查。 在已施工完成结构及预制构件上进行的测量放线应方便安装 施工,避免被遮挡而影响定位。预制构件的放线包括构件中心 线、水平线、构件安装定位点等。对已施工完成结构,一般根据 控制轴线和控制水平线依次放出纵横轴线、柱中心线、墙板两侧 边线、节点线、楼板的标高线、楼梯位置及标高线、异形构件位 置线及必要的编号,以便于装配施工。
9.5.3考虑到预制构件与其支承构件不平整,如直接
现集中受力的现象,设置座浆或垫片有利于均匀受力,另外也可 以在一定范围内调整构件的高程。垫片一般为铁片或橡胶片,其 尺寸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局部 受压承载力要求确定。对叠合板、叠合梁等的支座,可不设置坐 浆或垫片,其竖向位置可通过临时支撑加以调整
9.5.4临时固定措施是装配式结构安装过程承受施工荷载,保
证构件定位的有效措施。临时固定措施可以在不影响结构承载 力、刚度及稳定性前提下分阶段拆除,对拆除方法、时间及顺 序,可事先通过验算制定方案。临时支撑及其连接件、预埋件的 设计计算应符合本规范第9.2节的有关规定。
才开能厅 立、施工安全及工程质量。临时支撑包括水平构件下方的临时竖 向支撑,在水平构件两端支承构件上设置的临时牛腿,竖向构件 的临时斜撑(如可调式钢管支撑或型钢支撑)等。 对于预制墙板,临时斜撑一般安放在其背面,且一般不少于 2道,对于宽度比较小的墙板也可仅设置1道斜撑。当墙板底没 有水平约束时,墙板的每道临时支撑包括上部斜撑和下部支撑, 下部支撑可做成水平支撑或斜向支撑。对于预制柱,由于其底部 纵向钢筋可以起到水平约束的作用,故一般仅设置上部斜撑。柱 子的斜撑也最少要设置2道,且要设置在两个相邻的侧面上,水 平投影相互垂直。 临时斜撑与预制构件一般做成铰接,并通过预埋件进行连 接。考虑到临时斜撑主要承受的是水平荷载,为充分发挥其作 用,对上部的斜撑,其支撑点距离板底的距离不宜小于板高的 2/3,月不应小于板高的1/2。 9.5.6装配式结构连接施工的浇筑用材料主要为混凝土、砂浆
9.5.6装配式结构连接施工的浇筑用材料主要为混凝士
水泥浆及其他复合成分的灌浆料等,不同材料的强度等级值应按 相关标准的规定进行确定。对于混凝土、砂浆,可采用留置同条 件试块或其他实体强度检测方法确定强度。连接处可能有不同强 度等级的多个预制构件,确定浇筑用材料的强度等级值时按此处 不同构件强度设计等级值的较大值即可,如梁柱节点一般柱的强 度较高,可按柱的强度确定浇筑用材料的强度。当设计通过设计 计算提出专门要求时,浇筑用材料的强度也可采用其他强度。可 采用微型振捣棒等措施保证混凝土或砂浆浇筑密实。 E 工
9.5.7本条规定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构件时的施
可参考国家现行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钢结构高强度螺 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JGJ82的有关规定执行。当 采用焊接连接时,可能产生的损伤主要为预制构件、已施工完成 结构开裂和橡胶支垫、镀锌铁件等配件损环。 9.5.8后张预应力筋连接也是一种预制构件连接形式,其张拉 放张、封锚等均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基本相同,可按本规范
9.5.8后张预应力筋连接也是一种预制构件连接形式,其张拉、
8后张预应力筋连接也是一种预制构件连接形式,其引 长、封锚等均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基本相同,可按本 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9.5.9装配式结构构件间钢筋的连接方式主要有焊接、机械连
接、搭接及套筒灌浆连接等,其中前三种为常用的连接方式,可 按本规范第5章及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等的有关规定执行。钢 筋套简灌浆连接是用高强、快硬的无收缩砂浆填充在钢筋与专用 套筒连接件之间,砂浆凝固硬化后形成钢筋接头的钢筋连接施工 方式。套简灌浆接的整体性较好,其产品选用、施工操作和验 收需遵守相关标准的规定。 9.5.10结合面粗糙度和外露钢筋是叠合式受弯构件整体受力的 保证一施工蓝裁应满只设计西一单个预制均件承严士施工益
9.5.11构件连接处的防水可采用构造防水或其他弹性
更性防水砂浆,具体施工和材料性能应符合设计及相关标 三。
9.6.1~9.6.7本节各条根据装配式结构工程施工的特点,提出 厂预制构件制作、运输与堆放、安装与连接等过程中的质量检查 要求。具体如下: 1模具质量检查主要包括外观和尺寸偏差检查; 2预制构件制作过程中的质量检查除应符合现浇结构要求 外,尚应包括预埋吊件、复合墙板夹心保温层及连接件、门窗框
和预埋管线等检查; 3预制构件的质量检查为构件出广前(场内生产的预制构 件为工序交接前)进行,主要包括混凝土强度、标识、外观质量 及尺寸偏差、预埋预留设施质量及结构性能检验情况;根据现行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相 关规定,预制构件的结构性能检验应按批进行,对于部分大型构 牛或生产较少的构件,当采取加强材料和制作质量检验的措施 时,也可不作结构性能检验,具体的结构性能检验要求也可根据 工程合同约定; 4预制构件起吊、运输的质量检查包括吊具和起重设备 运输线路、运输车辆、预制构件的固定保护等检查; 5预制构件堆放的质量检查包括堆放场地、垫木或垫块 堆垛层数、稳定措施等检查; 6预制构件安装前的质量检查包括已施工完成结构质量 预制构件质量复核、安装定位标识、结合面检查、吊具及现场吊 装设备等检查; 7预制构件安装连接的质量检查包括预制构件的位置及尺 寸偏差、临时固定措施、连接处现浇混凝土或砂浆质量、连接处 钢筋连接及锚板等其他连接质量的检查。
10冬期、高温和雨期施工
10.2.1冬期施工配制混凝土应考虑水泥对混凝土早期强度、抗 渗、抗冻等性能的影响。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 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中均含有20%~70% 不等的混合材料。这些混合材料性质千差万别,质量各不相同, 水泥水化速率也不尽相同。因此,为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 率,以便尽快达到受冻临界强度,冬期施工宜优先选用硅酸盐水 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使用其他品种硅酸盐水泥时,需通过试验 确定混凝土在负温下的强度发展规律、抗渗性能等是否满足工程 没计和施工进度的要求。 研究表明,矿渣水泥经过蒸养后的最终强度比标养强度能提 高15%左右,具有较好的蒸养适应性,故提出蒸汽养护的情况 下宜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 10.2.2骨料由于含水在负温下冻结形成尺寸不同的冻块,若在 没有完全融化时投人搅拌机中,搅拌过程中骨料冻块很难完全融 化,将会影响混凝土质量。因此骨料在使用前应事先运至保温棚 内存放,或在使用前使用蒸汽管或蒸汽排管等进行加热,融化 冻块。 10.2.3混凝土中掺人引气剂,是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一个 重要技术手段,在国内外已形成共识。而在负温混凝土中掺人引 气剂,不但可以提高耐久性,同时也可以在混凝土未达到受冻临 界强度之前有效抵消拌合水结冰时产生的冻结应力,减少混凝土 内部结构损伤。 10.2.4冬期施工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尤为重要,不同的养护方 法、不同的防冻剂、不同的气温都会影响配合比参数的选择。因 此,在配合比设计中要依据施工参数、要素进行全面考虑,但和 常温要求的原则还是一样,即尽可能降低混凝土的用水量,减小
10.2.2骨料由于含水在负温下冻结形成尺寸不同的冻 没有完全融化时投人搅拌机中,搅拌过程中骨料冻块很 化,将会影响混凝土质量。因此骨料在使用前应事先运 内存放,或在使用前使用蒸汽管或蒸汽排管等进行加 冻块。
10.2.4冬期施工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尤为重要,不同
法、不同的防冻剂、不同的气温都会影响配合比参数的选择。因 此,在配合比设计中要依据施工参数、要素进行全面考虑,但和 常温要求的原则还是一样,即尽可能降低混凝土的用水量,减小 水胶比,在满足施工工艺条件下,减小落度,降低混凝土内部 的自由水结冰率。
10.2.6采用热水搅拌混凝土,特别是60℃以上的热水,若水 泥直接与热水接触,易造成急凝、速凝或假凝现象;同时,也会 对混凝土的工作性造成影响,落度损失加大。因此,冬期施工 中,当采用热水搅拌混凝土时,应先投人骨料和水或者是2/3的 水进行预拌,待水温降低后,再投入胶凝材料与外加剂进行搅 拌,搅拌时间应较常温条件下延长30s~60s。 引气剂或含有引气组分的外加剂,也不应与60℃以上热水 直接接触,否则易造成气泡内气相压力增大,导致引气效果 下降。 10.2.7混凝土人模温度的控制是为了保证新拌混凝土浇筑后 有一段正温养护期供水泥早期水化,从而保证混凝土尽快达到受 冻临界强度,不致引起冻害。混凝土出机温度较高,但经过运输 与输送、浇筑之后,入模温度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降低。冬期施工 中,应尽量避免混凝土在运输与输送、浇筑过程中的多次倒运 对于商品混凝土,为防止运输过程中的热量损失,应对运输车进 行保温,泵送过程中还需对泵管进行保温,都是为了提高混凝土 的人模温度。工程实践表明,混凝土出机温度为10℃时,经过 运输与输送热损,入模温度也仅能达到5℃:而对于预拌混凝 土,由于运距较远,运输时间较长,热损失加大,故一般会提高 出机温度至15℃以上。因此,冬期施工方案中,应根据施工期 间的气温条件、运输与浇筑方式、保温材料种类等情况,对混凝 土的运输和输送、浇筑等过程进行热工计算,确保混凝土的入模 温度满足早期强度增长和防冻的要求。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为防正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可以适当 降低混凝土的人模温度,但要采取保温防护措施,保证新拌混凝 土在人模后,水化热上升期之前不会发生冻害。 10.2.9地基、模板与钢筋上的冰雪在未清除的情况下进行混凝 土浇筑,会对混凝土表观质量以及钢筋粘结力产生严重影响。混 凝土直接浇筑于冷钢筋上,容易在混凝土与钢筋之间形成冰膜, 导致钢筋粘结力下降。因此,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对钢筋及模板
进行覆盖保温。 10.2.10分层浇筑混凝土时,特别是浇筑工作面较大时,会造 成新拌混凝土热量损失加速,降低了混凝土的早期蓄热。因此规 定分层浇筑时,适当加大分层厚度,分层厚度不应小于400mm; 同时,应加快浇筑速度,防止下层混凝土在覆盖前受冻。 10.2.11混凝土结构加热养护的升温、降温阶段会在内部形成 一定的温度应力,为防止温度应力对结构的影响,应在混凝土浇 筑前合理安排浇筑顺序或者留置施工缝,预防温度应力造成混凝 土开裂。 10.2.12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是指冬期浇筑的混凝土在受冻以 前不致引起冻害,必须达到的最低强度,是负温混凝土冬期施工 中的重要技术指标。在达到此强度之后,混凝土即使受冻也不会 对后期强度及性能产生影响。我国冬期施工学术与施工界在近三 十年的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过程中,按气温条件、混凝土性质等 确定出混凝土的受冻临界强度控制值。对条文前5款分别说明 如下: 1采用蓄热法、暖棚法、加热法等方法施工的混凝土,一 般不掺入早强剂或防冻剂,即所谓的普通混凝土,其受冻临界强 度按原JGJ104规程中规定的30%和40%采用,经多年实践证 明,是安全可靠的。暖棚法、加热法养护的混凝土也存在受冻临 界强度,当其没有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之前,保温层或暖棚的拆 除、电器或蒸汽的停止加热都有可能造成混凝土受冻。因此,将 采用这三种方法施工的混凝土归为一类进行受冻临界强度的规 定,是考虑到混凝土性质类似,混凝土在达到受冻临界强度后方 可拆除保温层,或拆除暖棚,或停止通蒸汽加热,或停止通电加 热。同时,也可达到节能、节材的目的,即采用蓄热法、暖棚 法、加热法养护的混凝土,在达到受冻临界强度后即可停止保 温,或停止加热,从而降低工程造价,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2采用综合蓄热法、负温养护法施工的混凝土,在混凝土 配制中掺入了早强剂或防冻剂,混凝土液相拌合水结冰时的冰晶
冻要求的掺引气剂混凝王为设计强度的60%~80%”;俄罗斯国 家建筑标准与规范(CHmII3.03.01)中规定:“在使用期间遭受 冻融的构件,不小于设计强度的70%”;我国行业标准《水工建 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SL211~2006规定:“在受冻期间可能有 外来水分时,大体积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均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等 级的85%”。综合分析这类结构的工作条件和特点,并参考国内 外有关规范,确定了有抗冻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其受冻临界强 度值不宜小于设计强度值70%的规定,用以指导此类工程建设 保证工程质量。 10.2.13冬期施工,应重点加强对混凝土在负温下的养护,考 虑到冬期施工养护方法分为加热法和非加热法,种类较多,操作 工艺与质量控制措施不尽相同,而对能源的消耗也有所区别,因 此,根据气温条件、结构形式、进度计划等因素选择适宜的养护 方法,不仅能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同时也会有效地降低工程造 价,提高建设效率。 采用综合蓄热法养护的混凝土,可执行较低的受冻临界强度 值;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减水、引气以及早强剂或早强型外加剂 也可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增长速度;同时,可取消混凝 土外部加热措施,减少能源消耗,有利于节能、节材,是目前最 为广泛应用的冬期施工方法。 鉴于现代混凝土对耐久性要求越来越高,无机盐类防冻剂中 多含有大量碱金属离子,会对混凝土的耐久性产生不利影响,因 此,将负温养护法(防冻剂法)应用范围规定为一般混凝土结构 工程;对于重要结构工程或部位,仍推荐采用其他养护法进行。 冬期施工加热法养护混凝土主要为蒸汽加热法和电加热法 具体参照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进 行操作。鉴于棚暖法、蒸汽法、电热法养护需要消耗大量的能 源,不利于节能和环保,故规定当采用蓄热法、综合蓄热法或负 温养护法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可采用棚暖法、蒸汽法、电热 法,并采取节能降耗措施
10.2.14冬期施工中,由于边、棱角等突出部位以及薄壁结构 等表面系数较大,散热快,不易进行保温,若管理不善,经常会 造成局部混凝土受冻,形成质量缺陷。因此,对结构的边、棱角 及易受冻部位采取保温层加倍的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混凝土局 部产生受冻,影响工程质量。 10.2.15拆除模板后,混凝土立即暴露在大气环境中,降温速 率过快或者与环境温差较大,会使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对于达 到拆模强度而未达到受冻临界强度的混凝土结构,应采取保温材 料继续进行养护。 10.2.17规定了混凝土冬期施工中为关键的质量控制与检查 项目:骨料含水率、防冻剂掺量以及温度与强度。混凝土防冻剂 的掺量会随着气温的降低而增大,为防止混凝土受冻,施工技术 人员应及时监测每日的气温,收集未来几日的气象资料,并根据 这些气温材料,及时调整防冻剂的掺量或调整混凝土配合比。 10.2.18规定了冬期施工中,应对原材料、混凝土运输与浇筑 混凝土养护期间的温度进行监测,用以控制混凝土冬期施工的热 工参数,便于与热工计算的温度值进行比对,以便出现偏差时进 行混凝土养护措施的调整,从而控制混凝土负温施工质量。混凝 土冬期施工测温项自和频次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 工规程》JGI/T104的规定进行 10.2.19冬期施工中,对负温混凝土强度的监测不宜采用回弹 法。自前较为常用的方法为留置同条件养护试件和采用成熟度法 进行推算。本条规定了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数量,用于施工期 可监测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拆模或拆除支架时强度,确保负温 混凝土施工安全与施工质量。
.14冬期施工中,由于边、棱角等突出部位以及薄壁 面系数较大,散热快,不易进行保温,若管理不善,经 局部混凝土受冻,形成质量缺陷。因此,对结构的边、 受冻部位采取保温层加倍的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混凝 生受冻,影响工程质量。
0.3.1高温施工时,原材料温度对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出机 温度、人模温度以及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等影响很大,所以应采取 必要措施确保原材料降低温度以满足高温施工的要求。
10.3.2原材料温度、天气、混凝王运输方式与时间等客观条件 对混凝土配合比影响很大。在初次使用前,进行实际条件下的工 况试运行,以保证高温天气条件下混凝土性能指标的稳定性是必 要的。同时,根据环境温度、湿度、风力和采取温控措施实际情 况,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调整。 水泥的水化热将使混凝土的温度升高,导致混凝土表面水分 的蒸发速度加快,从而使混凝土表面干缩裂缝产生的机会增大 因此,应尽可能采用低水泥用量和水化热小的水泥。 高温天气条件下施工的混凝土落度不宜过低,以保证混凝 土浇筑工作效率。
可能出现的早期干缩裂缝进行预测,并做好预防措施计划。混凝 土水分蒸发速率加大时,产生早期干缩裂缝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当水分蒸发速率较快时,应在施工作业面采取挡风、遮阳、喷雾 等措施改善作业面环境条件,有利于预防混凝土可能产生的干 缩、塑性裂缝。
10.4.1,现场储存的水泥和掺合料应采用仓库、料棚存放或加盖 覆盖物等防水和防潮措施。当粗、细骨料淋雨后含水率变化时, 应及时调整混凝土配合比。现场可采取快速干炒法将粗、细骨料 妙至饱和面干,测其含水率变化,按含水率变化值计算后相应增 加粗、细骨料重量或减少用水量,调整配合比。 10.4.3混凝土浇筑作业面较广,设备移动量大,雨天施工危险 性较大,必须严格进行三级保护,接地接零检查及维修按现行行 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的有关规定执 行。当模板及支架的金属构件在相邻建筑物(构筑物)及现场设 置的防雷装置接闪器的保护范围以外时,应按JGJ46标准的规 定对模板及支架的金属构件安装防雷接地装置。 10.4.4混凝土浇筑前,应及时了解天气情况,小雨、中雨尽可 能不要进行混凝土露天浇筑施工,且不应开始大面积作业面的混 凝土露天浇筑施工。当必须施工时,应当采取基槽或模板内排 水、砂石材料覆盖、混凝土搅拌和运输设备防雨、浇筑作业面防 雨覆盖等措施。 10.4.5雨后地基土沉降现象相当普遍,特别是回填土、粉砂土 湿陷性黄土等。除对地基土进行压实、地基土面层处理及设置排 水设施外,应在模板及支架上设置沉降观测点,雨后及时对模板 及支架进行沉降观测和检查,沉降超过标准时,应采取补救措施。 10.4.7补救措施可采用补充水泥砂浆、铲除表层混凝土、插短 钢筋等方法。 10.4.10.临时加固措施包括将支架或模板与已浇筑并有一定强 度的竖向构件进行拉结,增加缆风绳、抛撑、剪刀撑等
湿陷性黄土等。除对地基土进行压实、地基土面层处理及设置排 水设施外,应在模板及支架上设置沉降观测点,雨后及时对模板 及支架进行沉降观测和检查,沉降超过标准时,应采取补救措施。 10.4.7补救措施可采用补充水泥砂浆、铲除表层混凝土、插短 钢筋等方法。 10.4.10.临时加固措施包括将支架或模板与已浇筑并有一定强 度的竖向构件进行拉结,增加缆风绳、抛撑、剪刀撑等。
11.2.1为做好施工操作人员健康防护,需重点控制作业区扬 尘。施工现场的主要道路,由于建筑材料运输等因素,较易引起 较大的扬尘量,可采取道路硬化、覆盖、酒水等措施控制扬尘。 11.2.2在施工中(尤其是在噪声敏感区域施工时),要采取有 效措施,降低施工噪声。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 限值》GB12523的规定,钢筋加工、混凝土拌制、振捣等施工 作业在施工场界的充许噪声级:春间为70dB(A声级),夜间为 55dB (A声级)。
焊等可能产生强光的施工作业,需对施工操作人员采取防护措
施,采取避免弧光外泄的遮挡措施,并尽量避免在夜间进行电焊 作业。 对夜间室外照明应加设灯罩,将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 内。对于离居民区较近的施工地段,夜间施工时可设密目网屏障 遮挡光线。
11.2.5目前使用的脱模剂大多数是矿物油基的反应型脱模剂
11.2.7目前市场上还存在着采用污染性较大甚至有
生产的外加剂、养护剂,不仅在建筑施工时,而且在建筑使用时 都可能危害环境和人身健康。如某些早强剂、防冻剂中含有有毒 的重铬酸盐、亚硝酸盐,致使洗刷混凝土搅拌机后排出的水污染 吉围环境。又如,掺入以尿素为主要成分的防冻剂的混凝土,在 混凝土硬化后和建筑物使用中会有氨气逸出,污染环境,危害人 身健康。因此要求外加剂、养护剂的使用应满足环保和健康 要求。
附录A作用在模板及支架上的荷载标准值
在竖向面模板上产生的水平荷载2kN/m²~6kN/m²,也作用在 混凝土有效压头范围内。对于振捣混凝土产生的荷载项,国家标 准《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10-65规定为只在 没有施工荷载时(如梁的底模板)才有此项荷载,其值为 100kg/m²。 A.0.7本条规定了附加水平荷载项。未预见因素产生的附加水 平荷载是新增荷载项,是考虑施工中的泵送混凝土和浇筑斜面混 凝土等未预见因素产生的附加水平荷载。美国ACI347规范规定 了泵送混凝土和浇筑斜面混凝土等产生的水平荷载取竖向永久荷 载的2%,并以线荷载形式作用在模板支架的上边缘水平方向 上;或直接以不小于1.5kN/m的线荷载作用在模板支架上边缘 的水平方向上进行计算。日本也规定有相应的该荷载项。该荷载 项主要用于支架结构的整体稳定验算。 A.0.8本条规定水平风荷载标准值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 老到描板及支加为
A.0.8本条规定水平风荷载标准值根据现行国家标准
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有关规定确定。考虑到模板及支架为 临时性结构,确定风荷载标准值时的基本风压可采用较短的重现 期,本规范取为10年。基本风压是根据当地气象台站历年来的 最大风速记录,按基本风压的标准要求换算得到的,对于不同地 区取不同的数值。本条规定了基本风压的最小值0.20kN/m²。 对风荷载比较敏感或自重较轻的模板及支架,可取用较长重现期 的基本风压进行计算。
附录B常用钢筋的公称直径、公称截面面积、
B.0.1~B.0.3本节给出了常用钢筋的公称直径、公称截面面 积、计算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供工程中使用。其他钢筋的相关 参数可按产品标中的规定取值
附录C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搭接长度
C.0.1、C.0.2根据国家标准《混凝王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的规定,绑扎搭接受力钢筋的最小搭接长度应根据 钢筋及混凝土的强度经计算确定,并根据搭接钢筋接头面积百分 率等进行修正。当接头面积百分率为25%~100%的中间值时 修正系数按25%~50%、50%~100%两段分别内插取值。 C.0.3本条提出了纵向受拉钢筋最小搭接长度的修正方法以及 受拉钢筋搭接长度的最低限值。对末端采用机械锚固措施的带肋 钢筋,常用的钢筋机械锚固措施为钢筋贴焊、锚固板端焊、锚固 板螺纹连接等形式;如末端机械锚固钢筋按本规范规定折减锚固 长度,机械锚固措施的配套材料、钢筋加工及现场施工操作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及相关标准 的有关规定。 C.0.4有些施工工艺,如滑模施工,对混凝土凝固过程中的受 力钢筋产生扰动影响,因此,其最小搭接长度应相应增加。本条 给出了确定纵向受压钢筋搭接时最小搭接长度的方法以及受压钢 馅塔挽长底的最低限值
力钢筋产生扰动影响,因此GB 50170-201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其最小搭接长度应相应增加。本条 给出了确定纵向受压钢筋搭接时最小搭接长度的方法以及受压钢 筋搭接长度的最低限值。
附录D预应力筋张拉伸长值计算和量测方法
所量测数值包含了千斤顶体内的预应力筋张拉伸长值和张拉过程 中工具锚和固定端工作锚楔紧引起的预应力筋内缩值,必要时应 将锚具楔紧对预应力筋伸长值的影响扣除;其二,当采用后卡式 千斤顶张拉钢绞线时,可采用量测外露预应力筋端头的方法确定 张拉伸长值。
附录E张拉阶段摩擦预应力损失测试方法
E.0.1张拉阶段摩擦预应力损失可采用应变法、压力差法和张 拉伸长值推算法等方法进行测试。压力差法是在主动端和被动端 各装一个压力传感器(或千斤顶),通过测出主动端和被动端的 力来反演摩擦系数,压力差法设备安装和数据处理相对简便,施 工规范采纳的即为此方法。而且压力差实测值也可以为施工中调 整张拉控制应力提供参考。由于压力差法的预应力筋两端都要装 传感器或千斤顶,因此对于采用埋入式固定端的情况不适用。 E.0.3在实际工程中,每束预应力筋的摩擦系数K、u值是波 动的,因此分别选择两束的测试数据解联立方程求出K、μ是不 可行的。工程上最为常用的是采用假定系数法来确定摩擦系数, 而且一般先根据直线束测试或直接取设计值来确定K后,再根据 预应力筋几何线形参数及张拉端和锚固端的压力测试结果来计算 确定。当然,也可按设计值确定后,再推算确定K。另外: 如果测试数据量较大,且束形参数有一定差异时,也可采用最小 二乘法回归确定孔道摩擦系数
GB 51326-2018 钛冶炼厂工艺设计标准统一书号:15112:2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