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T 15-19-2020 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程1对裂缝、蜂窝等缺陷宜采用水泥或化学灌浆进行修补,提高结构自防水能力; 2水池内壁的找平层不宜做得过厚,因为水池液面有升有降,对池壁形成经常性的拉压应力交替,容易 造成面层空鼓; 3把刚性防水层的找平层做成毛面,而柔性防水层的找平层做成光面,其目的均为保证防水层对找平层 有足够的粘着力; 4对于埋在地下的水池,做好水池内外防水层施工同等重要。因为一旦发生渗漏,地下水池的堵漏工作 比起一般的地下工程的难度还要大。若生活水池发生渗漏,则水池的水质可能被地下水侵入而污染;若是 有腐蚀介质的污水池渗漏,则可能会污染周边的地质环境。所以应特别重视地下水池的防水施工
6.9装配式外墙防水施工
7.1.1本条强调了防水工程验收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指出防水工程不合格工程不得峻上验收。 7.1.2对防水工程的验收按部位进行分类, 7.1.3本条规定了防水工程施工验收前,施工单位应提交并归档的文件防水工程竣工和记录资料,体现了施 工过程控制,必须做到真实、准确,不得有涂改和伪造,各级技术负责人签字后方可有效。 7.1.4防水材料除了产品合格证、性能检测报告等出厂证明文件外,还要有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所指定 的检测单位对该产品进行的年度抽样检验认证的试验报告,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的相关标准和设计要 求。 7.1.5材料的进场验收是把好材料质量关的重要环节,本条给出了材料进场验收的具体规定: 1首先根据设计要求对质量证明文件核查。质量证明文件也称技术资料,主要包括出厂合格证、中文 说明书及相关性能检验报告等;进口材料应按规定进行出入境商品检验。这些文件应纳入工程技术档案; 2应对材料的品种、规格、包装、外观和尺寸等可视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并应经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 位代表核准。进场验收应形成相应的记录。材料的可视质量,可通过目视、称量、敲击等方法进行检查; 3对于进场的防水材料应进行实施抽样检验,以验证其质量是否符合要求。为了方便查找和使用,本 现程在附录A列出了有关材料的进场检验项目: 4对于材料进场检验报告中的全部项目指标,均应达到技术标准的规定。不合格的防水材料或国家明 令禁止的材料,严禁在工程中使用。 7.1.6、7.1.7工程施工中,各道工序之间常常因上到工序存在的质量未解决,而被下道工序所覆盖,给屋 面防水留下质量隐患。因此,必须强调按工序、层次进行检查验收,即在操作人员自检合格水位基础上, 进行工序的交接检和专职人员的检查,检查完成后应有完整的记录,然后经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进行检查 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7.1.9很多工程在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又上人去安装天线、支架、脚手架等作业,造成防水层的破坏,本 条强调的是在防水层施工前,应将管道、设备或预理件等安装完毕,这样保护了防水层的整体性,减少漏 水。 7.1.0防水工程必须做到无渗漏,才能保证功能要求。无论是屋面防水层还是细部构造,通过外观质量检 验只能看到表面的特征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的要求,肉眼很难判断是否渗漏。只有经过雨后或持续淋水2h, 使屋面处于工作状态下经受实际考验,才能观察出屋面是否渗漏。有些蓄水试验的屋面,还规定其蓄水时 间不得少于24h。 7.1.11检验批是工程验收的最小单位,是分项工程乃至整个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的基础。本条规定了检验批 质量验收合格条件:一是对检验批的质量抽样检验。主控项目是对检验批的基本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检验 项目,必须全部符合本规程的相关规定,且检验结果具有决定权;一般项目是除主控项目外的检验项目, 其质量应符合规程的相关规定,对有充允许偏差的项目,应有80%以上在充许偏差范围内,且最大偏差值不 当超过本规程规定允许偏差值的1.5倍;二是质量控制资料。反映检验批从原材料到最终验收的各施工工 序的操作依据、检验情况以及保证质量所必须的管理制度等质量控制资料,是检验批合格的前提。 7.1.12分项工程的验收在检验批验收的基础上进行。 一般情况下,两者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性质,只是批量 的大小不同而已。因此,将有关的检验批汇集成分 L程的质量验收比较简单,主要所含构成 分项工程的各检验排
7.1.13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GB/T 23929-2022 低速汽车 驱动桥.pdf分部(子分部)工程的验收在其所含各分项工程验收的基础上进行。本条给出了分部(子分部) 验收合格的条件:一是所含分项工程质量均应验收合格;二是相应的质量控制资料文件完整;三
样检验应符合有关规定:四是感官质量检查应符
7.2.1本条列出了屋面防水质量的验收的有关国家或行业规范或标准,包括《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 标准》GB50300、《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693、《种植屋面工程 支术规程》JGJ155、《单层防水卷材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T316等。本规程验收条款未规定的内容,可 以参考上述国家或行业规范与标准。屋面工程质量验收的程序和组织有一下两点说明:(1)检验批及分项 工程应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或技术负责人进行验收。验收前,施工单位应填好“检验 批和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记录”,并由项目专业质量检验员在验收记录上签字,然后由监理工程师组织规 定程序进行;(2)分部(子分部)工程应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技术、质量负责 人等进行验收。 7.2.2本条列出了屋面工程验收资料和记录条款,包括防水设计、施工方案、技术交底记录、材料质量、 证明文件、施工日志、工程检验记录及其他技术资料等,较完整地反应了工程从设计到验收整个过程的质 量控制。 7.2.3隐蔽工程为后续的工序或分项工程覆盖、包裹、遮挡的前一分项工程。如防水层的基层,密封防水 处理部位,檐沟、天沟、泛水和变形缝等细部构造,应经过检查符合质量标准后可进行隐蔽,避免因质 量问题造成渗漏或不易修复而直接影响防水效果。 7.2.4根据现行国家标准GB5030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的规定,按照建筑部位确定屋面为 个分部工程。当分部工程较大或较复杂时,又可按照材料种类、施工特点、专业类别等划分为若干子分 部工程。本规程按屋面构造层次把基层与保护层、保温与隔热、防水与密封、瓦面与板面、细部构造列为 子分部工程。由于产生屋面渗漏的主要原因在于细部构造,故本规程将细部构造单独列为一个子分部工程。 7.2.5本条规定了屋面工程各分项工程检验批面积的规定,以便实际操作。 无发加下
1国内新型防水材料发展很快。近年来,我国普遍使用的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产品质量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GB18242、《塑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GB18243、《改性沥青聚乙烯 胎防水卷材》GB18967和《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GB23441的要求。目前国内合成高分子防水卷 材主要品种有:PVC防水卷材其质量符合《聚氯乙烯防水卷材》GB12952的要求,TPO防水卷材其质量 符合《热塑性聚烯烃TPO防水卷材》GB27789的要求,EPDM防水卷材其产品质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 分子防水材料第一部分:片材》GB18173.1的要求。同时,对于卷材配套使用的胶黏剂也提出了质量要求, 合成胶粘剂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高分子防水卷材胶黏剂》JC/T863的要求。 2防水是屋面的主要功能之一,若卷材防水层出现渗漏和积水现象,将是最大弊端。检验屋面排水、 漏水是否有问题,可在雨后或持续淋水24h后观察,有条件蓄水检验的蓄水时间不应小于24h。 3卷材与基层的粘接好坏,直接决定防水层的质量,通过满粘率来控制防水层与基层粘接质量,衡量 解决防串水的主要指标,系规范本次修编提出验收的要点。 4檐口、檐沟、天沟、落水口、泛水、变形缝和伸出屋面管道等处,是屋面泛水工程渗漏最为严重的 部位,因此此类节点泛水施工更要仔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I一般项目
卷材的搭接好坏直接进关系防水功能的体现,搭接质量标线为两个方面:一是搭接缝粘接或焊接 搭接缝宽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规程。 卷材防水层的收头是屋面细部构造施工的关键环节。如檐口800mm范围内卷材应满粘,卷材端头 平层的凹槽内,卷材收头应用金属压条钉压固定,并用密封材料密封:檐沟内卷材应由沟底翻上
1参考第7.2.6条主控项目第1款说明。 2参考第7.2.6条主控项目第2款说明。 3参考第7.2.6条主控项目第3款说明。 4涂膜防水层应设置在卷材防水层下面,主要是体现了涂膜防水层粘结强度高,可修补防水基层裂缝 缺陷,防水层无接缝、整体性好的特点;同时换体现卷材防水层强度高、耐穿刺,厚薄均匀,使用寿命长 等特点。
1卷材与涂膜应粘结牢固,尤其是天沟和立面防水部位,如出现空鼓或分层现象,一旦卷材破损 会出现窜水现象,另外由于空鼓或分层会加速卷次热老化和疲劳老化,降低卷材使用寿命。 2复合防水层的总厚度,主要包括卷材厚度、胶黏剂厚度和涂膜厚度。在复合防水层中,如果防
科既是涂膜防水层,又是卷材胶黏剂层,那么涂膜防水层应予以适当加厚 7.2.9接缝密封防水
1本条规定了烧结瓦和混凝王瓦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烧结瓦》GB/T21149和行业标准《混 凝土瓦》JC/T746的规定;防水垫层的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坡屋面用防水材料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 垫层》JC/T1067和《坡屋面用防水材料自粘聚合物沥青防水垫层》JC/T1068, 2由于烧结瓦、混凝土瓦屋面形状、构造、防水做法多种多样,屋面上的天窗、屋顶采光窗、封口封 檐等情况也十分复杂,这些在设计图纸中均会有明确的规定,所以施工必须按照设计进行,以免造成渗漏。 3为了确保安全,针对大风及地震设防地区或坡度大于100%的块瓦屋面,应采用安全加强措施。 Ⅱ一般项目 1挂瓦条的间距是根据瓦片的规格和屋面坡度的长度确定的,而瓦片则直接铺设在其上。所以只有将挂 瓦条铺设平整、牢固,才能确保瓦片的的平整、牢固,也才能做到行列整齐、檐口平直。 2脊瓦起封闭两坡面瓦间缝隙的作用,如脊瓦搭接不正确,封闭不严密,就可能导致屋面渗漏。另外, 在铺设脊瓦时宜拉线找直、找平,使脊瓦在屋脊上铺成一条线,以保证外观美观。 3泛水是屋面防水薄弱环节,主要节点构造、泛水做法不当极易造成屋面的渗漏,只有按照实际图纸 施工,才能确保泛水的质量。 4烧结瓦或混凝土瓦之间的铺装、搭接长度、伸出屋面长度、伸入檐沟天沟的长度等均应符合设计要 求,搭接或伸入长度不够易造成渗水。
7.2.11沥青瓦铺装
1本条规定了沥青瓦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玻纤胎沥青瓦》GB/T20474的规定;防水垫层应 等合现行行业标准《坡屋面用防水材料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垫层》JC/T1067和《坡屋面用防水材料自 粘聚合物沥青防水垫层》JC/T1068。 2沥青瓦分为平面沥青瓦和叠合沥青瓦两种,但不论何种沥青瓦均匀在其下铺设防水层或防水垫层, 保障屋面不得有渗漏现象。 3沥青瓦铺设时,要掌握好瓦片的搭接尺寸,尤其是外露部分不得超过切口的长度,宜保证上下两层 瓦有足够的搭接长度,防止因搭接过短而导致钉帽外露、黏贴不牢而造成渗漏。 Ⅱ一般项目 1铺设沥青瓦时,固定钉应垂直屋面钉入持钉层内,以确保牢固可靠。钉帽应被上一层沥青瓦覆盖,不 得外露,以防锈。钉帽应平整,才能使上下两层沥青瓦搭接平整,粘接紧密。 2沥青瓦与基层的固定,是采用沥青瓦下面的自粘点和固定钉与基层固定。瓦片与瓦片之间,由其上的 粘结点或不连续的粘结条粘牢,以确保沥青瓦铺设在屋面上后瓦片之间能被粘结,不被风掀起。 3泛水是屋面泛水的重要节点构造,泛水做法不当极易渗漏,施工中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 4沥青瓦铺装的有关尺寸,包括脊瓦在两坡面的搭盖宽度、沥青瓦挑出檐口的尺寸、金属泛水板与沥青 瓦的搭接宽度、金属滴水办伸入沥青瓦下的宽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7.2.12细部构造工程
7.2.12细部构造工租
粘,卷材收头应采用金属压条钉压,并用密封材料封严;涂膜防水层屋面檐口收头,应用防水涂料多遍刷 。檐口下端应做成鹰嘴和滴水槽。瓦屋面的瓦头挑出檐口的尺寸、滴水板的设置等应符合设计要求。验 收时对构造做法必须严格检查,确保符合设计规范。 2准确的排水坡度能确保雨水顺利快速排出,防止积水和渗漏现象,可延长防水材料使用寿命。 Ⅱ一般项目 1无组织的排水屋面的檐口,在800mm范围内的卷材应满粘,可防止空铺、点铺或条铺的防水卷材防 水层发生窜水或被大风揭起。 2卷材收头应压入找平层的凹槽内,用金属压条钉压固定并应用密封材料封严,防止收头边翘起或被 风揭造成渗漏。 3涂膜收头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提高涂膜与基层的粘结力和防水能力。 4由于檐口做法属于无组织排水,檐口雨水冲刷大,檐口端部用聚合物水泥砂浆铺抹,提高檐口的防 水能力。其为防止雨水沿檐口下端流向墙面,下端应做成鹰嘴和滴水线。 7.2.12.2檐沟和天沟 I主控项目 1檐沟、天沟是排水最集中的部位,檐沟、天沟与屋面交接处,由于构件断面的变形,常在此处发生 断裂。同时,沟内因雨水的冲刷影响较大,卷材或涂膜防水层在檐沟、天沟的防水层下应设附加层,附加 层伸入屋面的宽度不小于250mm,防水层由沟底翻上至外侧顶部,卷材应用金属压条钉压并用密封材料封 亚,涂料防水层收头多涂刷几遍,檐沟外侧做成鹰嘴和滴水槽。瓦屋面和天沟防水层应增设附加层,附加 层伸入瓦屋面的宽度不小于500mm,防水层伸入瓦屋面的宽度不小于150mm,并应于屋面防水层或防水 垫层相搭接。烧结瓦、混凝土瓦伸入天沟、檐沟的长度宜为50mm~70mm,沥青瓦伸入天沟、檐沟的长度 宜为10mm~20mm。验收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2檐沟和天沟是有组织排水且雨水比较集中场所。由于檐沟和天沟的坡度较小,因此施工要仔细,严 洛按设计要求进行。为保证沟内无积水和渗漏现象,屋面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应进行雨后观察或淋水、蓄 水试验
1天沟、檐沟与屋面交接处,雨水冲刷较大,该部位防水应加强,设置防水附加层提高防水安全系数。 附加层施工完毕后,要做质量检验,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2檐沟防水层由沟底翻上至外侧顶部,避免雨水从外侧墙顶部渗入墙内。防水卷材一般较厚,不服帖, 易翘起,所以卷材收头用金属压条钉压固定,并应用密封材料封严钉孔;涂膜收头应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 增强粘结力与防水使用年限。 3檐沟外侧顶部及侧面若不做防水处理,水会渗入墙体。聚合物水泥砂浆粘结力强,防水、耐老化, 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对檐沟外侧顶部及侧面处理比较合适。为防止雨水沿檐沟下端流向墙面,檐沟下端做 成鹰嘴或滴水槽。 7.2.12.3女儿墙和山墙
附加层施工完毕后,要做质量检验,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2檐沟防水层由沟底翻上至外侧顶部,避免雨水从外侧墙顶部渗入墙内。防水卷材一般较厚,不服帖, 易翘起,所以卷材收头用金属压条钉压固定,并应用密封材料封严钉孔;涂膜收头应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 曾强粘结力与防水使用年限。 3檐沟外侧顶部及侧面若不做防水处理,水会渗入墙体。聚合物水泥砂浆粘结力强,防水、耐老化, 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对檐沟外侧顶部及侧面处理比较合适。为防止雨水沿檐沟下端流向墙面,檐沟下端做 成鹰嘴或滴水槽。 7.2.12.3女儿墙和山墙 I主控项目 1女儿墙和山墙无论是采用混凝土还是砌块都会产生开裂现象,其上的抹灰及压顶出现裂纹也是常见 的,如不做防水设防,雨水会沿裂缝或墙流入室内。泛水部位如不做附加层防水增强处理,防水层收缩易 吏泛水转角部位产生空鼓,防水层容易破坏。泛水收头若处理不当易产生翘边现象,使雨水从开口处渗入 防水层下部。故女儿墙和山墙按设计应做好防水构造处理。V 2压顶是防止雨水从女儿墙或山墙渗入室内的重要部位,砖砌女儿墙和山墙应用现浇混凝土或预制混 凝土压顶,压顶形成向内侧不小于5%的排水坡度,内侧下端做成鹰嘴或滴水槽防止倒水。为避免压顶混 凝土开裂,形成渗水通道,压顶必须设置分格缝并嵌填密封材料。采用金属制品压顶较好,不过要做好密 封措施。 3女儿墙和山墙与屋面交接处,由于涨缩原因容易开裂,当防水层的拉伸性能不能满足基层变形时, 防水层被拉裂造成渗漏。为保证女儿墙和山墙根部无渗漏和积水,屋面防水施工完毕后,应进行雨后观察 或淋水检验。 II一般项目 1女儿墙和山墙的泛水部位应力集中易导致开裂,因此该部位防水层的泛水高度和附加层的铺设应符 合设计要求,防止雨水从防水收头流入室内。附加层在防水层施工前应进行检验,并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记 永。 2女儿墙和山墙的卷材应满粘,防止卷材滑落。砌体低女儿墙和山墙的卷材防水层可直接铺贴至压顶 下,卷材收头用金属压条固定,并用密封材料封严。砌体高女儿墙和山墙可在不低于屋面250mm的部位 留设凹槽,将卷材压入凹槽内并用压条固定,并用密封材料封严,卷材上部的墙体应做防水处理。混凝土 女儿墙和山墙难以设置回槽的,可将防水卷材直接用金属压条固定在墙体上,卷材收头用密封材料封严, 再做金属盖板保护。 3为防止雨水顺女儿墙和山墙的墙体渗入室内,涂膜防水层应涂刷至女儿墙和山墙的压顶下,并多遍 涂刷。 7.2.12.4水落口
1水落口一般为塑料制品或金属制品,与檐沟、天沟的混凝土材料膨胀系数不同,环境温度的变化便 得水落口和基层交接处易产生缝隙。同时,水落口是雨水集中的地方,要求能迅速将水排出,并在雨水长 期冲刷下防水层要有足够的耐久能力。检验时应对每个水落口进行严格检查,并按照隐蔽工程做好验收记 录。 2水落口杯的安设高度应充分考虑水落口杯部位增加的附加层和排水坡度加天的尺寸,屋面每个水落 应单独计算出标高后进行理设,保证水落口杯在沟底的最低处,避免水落口周围有积水。安装完毕后应 进行淋水、蓄水试验,或雨后观察
水落口的数量和位置是根据当地最大降雨量和汇水面积确定的,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水落口杯 混凝土与基层安装固定牢固
2水落口是雨水排水最集中的部位,由于水落口周围坡度过小施工困难且不易找准,影响水落口的排 水能力。同时水落口周围的是雨水冲刷最严重的屋面部位,因此水落口周围直径500mm范围内坡度不应 小于5%,并加设防水附加层。 3由于材质的不同,水落口杯与基层的交接处容易产生裂纹,故檐沟、天沟的防水层和附加层伸入水 落口杯内不应小于50mm,并应粘结牢固。 .2.12.5变形缝 I主控项目 1变形缝是为了防止建筑物产生变形、开裂甚至破坏而预设的构造缝,因此变形缝的防水构造应能满 足变形要求。变形缝泛水处的防水层应按照实际要求增设附加防水层,防水层应铺贴或涂刷至泛水墙的顶 部,变形缝内应嵌填保温材料,其上铺设卷材封盖和金属盖板。由于变形缝内的防水材料会被盖板覆盖, 故应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2变形缝与屋面交接处,由于温度应力集中易造成墙体的开裂,且变形缝内墙体均无法做防水设防, 当防水层的拉伸不能满足基层变形时,防水层被拉裂造成渗漏。故变形缝与屋面交接处、泛水高度和防水 层收头应符合设计要求。为保证变形缝处无渗漏和积水现象,施工完毕后应进行淋水、蓄水试验,或雨后 观察。
2水落口是雨水排水最集中的部位,由于水落口周围坡度过小施工困难且不易找准,影响水落口的排 水能力。同时水落口周围的是雨水冲刷最严重的屋面部位,因此水落口周围直径500mm范围内坡度不应 小于5%,并加设防水附加层。 3由于材质的不同,水落口杯与基层的交接处容易产生裂纹,故檐沟、天沟的防水层和附加层伸入水 落口杯内不应小于50mm,并应粘结牢固。 7.2125杰形缝
1变形缝是为了防止建筑物产生变形、开裂甚至破坏而预设的构造缝,因此变形缝的防水构造应 形要求。变形缝泛水处的防水层应按照实际要求增设附加防水层,防水层应铺贴或涂刷至泛水墙 变形缝内应嵌填保温材料,其上铺设卷材封盖和金属盖板。由于变形缝内的防水材料会被盖板覆 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2变形缝与屋面交接处,由于温度应力集中易造成墙体的开裂,且变形缝内墙体均无法做防水设 水层的拉伸不能满足基层变形时,防水层被拉裂造成渗漏。故变形缝与屋面交接处、泛水高度和 头应符合设计要求。为保证变形缝处无渗漏和积水现象,施工完毕后应进行淋水、蓄水试验,或
1参考第7.2.12.3条一般项目第1款说明。 2为保证防水层的连续性,屋面防水层应铺贴或涂刷至泛水墙的顶部,覆盖卷材的中间应尽量向缝内 下垂,然后将卷材与防水层粘牢。 3为保护变形缝内的防水卷材封盖,变形缝上宜加盖混凝土或金属盖板。混凝土盖板的接缝应用密封 材料封严,金属盖板应铺钉牢固,搭接缝应顺流水方向,并应做好防锈处理。 4高低跨变形缝在高层与裙房建筑的交接处大量出现,此处应采取适应变形的密封处理,防止大雨、 暴雨时屋面积水倒灌现象。高低跨变形缝在高跨墙面上的防水卷材应用金属压条固定,并用密封材料封严, 7.2.12.6伸出屋面管道 I主控项目 1伸出屋面管道通常采用金属或PVC管材,由于温差的变化引起管材与基层周边产生缝隙,所以在管 道周边应增设泛水附加层。卷材收头应用管箍或镀锌铁丝扎紧后用密封材料封严。验收时按每道工序检查, 并做好隐蔽质量验收记录。 2伸出屋面管道无论是直理还是预装套管,管道往往与室内直接相连,因此伸出屋面管道是结对不允 许渗漏的。为保证伸出屋面管道无渗漏和积水现象,施工完毕后应进行淋水、蓄水试验,或雨后观察。 Ⅱ一般项目 1伸出屋面管道与混凝主线性膨胀系数不同,环境变化易造成管道周边产生裂纹,因此应设置防水附 加层。防水附加层和泛水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防止雨水从防水层收头处流入室内,附加层在防水层施工 前应进行验收,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2为保证伸出屋面管道周围的的水及时排走,管道四周100mm范围内,找平层应抹出高度不小于 30mm的排水坡。 3卷材防水层与伸出屋面管道的粘结力小,为防止脱落,卷材收头应用金属箍固定,并用密封材料封 业。
7.2.12.7屋面出入口
1屋面出入口有水平出人口和垂直出人口两种,构造上有很天差别,防水做法也有不同,设计应根据 实际情况做好屋面出入口的防水勾走设计。施工和验收时,其做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附加防水层和防水 收头处理应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2屋面出入口周边构造层次多、人员踩踏频繁米防水设计和施工应采取措施保证无渗漏和积水现象。 屋面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雨后观察或淋水试验。
1屋面垂直出入口的泛水部位应附设附加层,以增加泛水部位防水层的耐久性。防水层收头应压在压 页圈下,以保证收头的可靠性, 2屋面水平出入口防水层收头应压在最上一层混凝土踏步下,以保证收头的可靠性。泛水部位应附设 附加层,泛水立面部分用护墙保护,以免人员进出踢破防水层。 3屋面出入口应有足够高的泛水高度,以保证屋面的雨水不会流入室内或变形缝中。泛水高度应符合 设计要求,不得不小于250mm。 7.2.12.8反梁过水孔
1因各种设计的原因,目前大挑檐或屋面中经常采用反梁构造,为了排水的需要常在反梁中设置 预埋管。过水孔防水处理不当会产生渗漏现象,因此反梁过水孔防水构造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调查表明,反梁过水孔过小或标高不准确,以及过水孔防水处理不当,造成过水孔及其周围渗 很多。屋面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雨后观察或淋水试验。
1反梁过水孔的孔底标高应按排水坡度留置,每个过水孔的孔底标高应在结构施工图中标明,否则找 坡后孔底标高低于或高于沟底标高,均会造成长期积水现象。 2反梁过水孔的防水十分重要。孔洞四周用防水涂料就进行防水处理,涂膜防水层应尽量渗入孔洞内; 须埋管道与混凝土接触处应留凹槽,并应用密封材料封严。 7.2.12.9设施基座
近年米,屋的功能不新增, 的设施也越来越多,设施基座的防水处理也越来越突出 施基座使屋面的防水基层复杂了许多,因此必须对设施基座进行防水处理。 屋面上的设施基座,应按设计要求对防水层实施保护,避免渗漏。设施基座周边容易积水,施 设计要求进行,找出适度的坡度利于排水。
1设施基座与结构层相连时,设施基座就成为了结构层的一部分,此时,屋面防水应将设施基座 起来,以保证防水层的连续性。设施基座的地脚螺栓需要用密封材料加以密封。 2设施基座直接放置在防水层上时,为防止设施基座对防水层造成破坏,设施基座下部应增设卷 若设施基座对防水层有较大的破坏作用,应在防水层上浇筑细石混凝土保护防水层,其厚度不 mm 3需经常维护的设施基座周围和屋面出入口至设施之间的人行道,需铺设块体材料或细石混凝土 水层,防止防水层被踩踏破坏。
烧结瓦、混凝土瓦的屋脊与坡面瓦之间的缝隙,一般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填实抹平。脊瓦下端 的高度不宜小于80mm,脊瓦在两坡面瓦上的搭盖宽度每边不应小于40mm。沥青瓦屋面的脊瓦 瓦上的搭盖宽度每边不应小于150mm。每张脊瓦的两侧各采用1个固定钉固定,外露的固定钉钉 青胶涂改。 2烧结瓦、混凝土瓦屋面的屋脊采用湿铺法施工,由于砂浆容易干缩引起裂缝;沥青瓦屋面的屋 固定钉固定和沥青胶粘结,由于大风容易翘起。瓦屋面铺装完成后,应对屋脊进行雨后或淋水检 3坡度较大的坡屋面铺设的防水垫层或防水卷材易引起滑落,卷材应盖过屋脊并采取固定措施
1~2平脊或斜脊铺设应顺直,应无起伏现象;脊瓦应搭盖正确,间距应均匀,封固应严密。既可 的搭接,防止渗漏,又可使瓦面整齐、外观。
7.2.12.11屋顶窗
7.2.12.11屋顶窗
1屋顶窗所用窗料和各种零配件,均应由屋顶窗的生产厂家提配套供。屋顶窗的防水设计为两道防水 设防,即金属排水板采用涂有防氧化涂层的铝合金板,排水板与屋面瓦有效紧密搭接,第二道防水设防采 用厚度为3mm的SBS防水卷材热熔施工;屋顶窗的排水设计应充分发挥排水板的作用,同时注意与屋顶 窗排水板的距离。 2屋顶窗的安装可先于屋面瓦进行,也可后于屋面瓦进行。当窗的安装先于屋面瓦进行时,应注意窗 的成品保护;当窗的安装后于屋面瓦进行时,窗周围上下左右各500mm范围内应暂不铺瓦,待窗安装完 毕后再进行补铺。因此屋顶窗安装和屋面瓦铺装应配合默契,特别是屋顶窗与瓦屋面的交接处,窗口防水 卷材与屋面瓦下所设的防水层或防水垫层搭接紧密。屋面防水层完成后,应对屋顶窗及其周边进行雨后观 察或淋水试验。 Ⅱ一般项目 1屋顶窗用金属排水板、窗框固定铁脚应与屋面连接牢固,保证屋顶窗安全使用。烧结瓦、混凝土瓦 室面屋顶窗,金属排水板应固定在顺水条的支承木条上,固定钉应用密封胶涂盖 2屋顶窗用窗口防水卷材,应沿窗的四周铺贴在屋面基层上,并与屋面瓦上所设的防水层或防水垫层 搭接紧密。防水卷材应铺贴平整、黏贴牢固
7.3.1本条规定了地下防水质量验收应符合的标准。 7.3.2本条列出了地下防水工程验收资料和记录条款,包括防水设计、施工方案、技术交底记录、材料质 量、证明文件、施工日志、工程检验记录及其他技术资料等,较完整地反应了工程从设计到验收整个过程 的质量控制。 7.3.3隐蔽工程为后续的工序或分项工程覆盖、包裹、遮挡的前一分项工程。如防水层的基层,密封防水 处理部位,檐沟、天沟、泛水和变形缝等细部构造,应经过检查符合质量标准后可进行隐蔽,避免因质 量问题造成渗漏或不易修复而直接影响防水效果。 7.3.4根据现行国家标准GB5030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的规定,明确地下防水部分为一个分 部工程。当分部工程较大或较复杂时,又可按照材料种类、施工特点、专业类别等划分为若干子分分部工 程。本条按地下防水的差异把主题结构防水、细部构造防水、特殊施工法结构防水、排水、注浆列为子分 部工程。 7.3.5本条对地下防水工程的分项工程检验批和抽样检验数量进行了规定,方便抽样与验收 7.3.6本条规定了地下防水工程应按设计的防水等级标准进行验收。 73.7本条文说明如下
1防水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外加剂及掺和料等原材料的品质,配合比的正确与否及势落 度大小,都直接影响防水混凝土的密实性、抗渗性,因此必须严格控制,以符合设计要求。在施工过程中, 应检查产品合格证、产品性能检测报告、计量措施和材料进场检验报告。 2防水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配制原则不同,普通混凝土是根据所需强度要求进行配制的,而防水混凝 土是根据工程设计所需抗渗等级要求进行配制的。通过调整配合比,使水泥砂浆除满足填充和粘结石子骨 架作用外,还在粗骨料周围形成一定数量良好的砂浆包裹层,从而提高混凝土抗渗性。 作为防水混凝土首先必须满足设计的抗渗等级要求,同时适应强度要求。一般能满足抗渗要求的混凝土, 其强度往往会超过设计要求。 3防水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缝、变形缝、后浇带、穿墙管、埋设件等是渗水薄弱环节,其构造必须符合 没计要求。防水混凝主应莲续浇灌,宜少留施工缝,以减少渗水隐惠;变形缝应考虑工程结构的沉降、变 形,并保证其在变化中的密闭性,比产生渗水现象;后浇带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遇水膨胀橡胶或止水胶 等防水措施;穿墙管应在浇筑混凝土前预埋;埋设件端部或预留孔、槽底部的混凝土厚度不得小于200mm,
当厚度小于200mm时,应采取局部加厚或加焊止水钢板的防水措施。 Ⅱ一般项目 1地下防水工程除主体采用防水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外,往往在其表面铺刷防水卷材、防水涂料等做辅 助防水,因此要求结构表面坚实、平整。防水混凝土结构内的钢筋或绑扎钢丝不得触及模板,固定模板的 螺栓穿墙结构时必须采取防水措施,避免混凝土结构内留下渗水通道。防水混凝土结构上的预埋件设件位 置应准确,施工时可先采取固定措施,防止振揭混凝土时预理件偏移位置。 2大体积防水混凝土内部的热量散发较表面慢,导致了内外温差,产生温度应力导致开裂。一般水泥水 化热引起的混凝土温度升值与环境温度差值大于25℃时,所产生的温度应力会大于混凝土自身的抗拉强 ,造成混凝土的开裂。因此,混凝主施工后一定要做好养护,加强温度监测,是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产生 的温度应力小于混凝土自身的抗拉强度,避免混凝主的贯穿性裂缝。水泥的水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 非贯穿性的小于0.2mm的裂缝,在后期的水泥水化中会自动修补密实。 3近年来随着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普及,混凝土中广泛使用外加剂和掺合料,与以前相比,混凝土的水 交比普遍降低,密实度提高,抗渗能力增强,在设计选定的抗渗等级下,200mm结构厚度完全可以满足抗 渗要求。规定保护层厚度的目的是防止钢筋锈蚀。地下工程的迎水面混凝土,由于相对湿度大,不存在混 疑土碳化的问题,仅考虑环境介质的腐蚀性。主体结构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其允许偏 差应为±5mm。
7.3.8本条文说明如下
1在水泥砂浆中掺人各种外加剂、掺合料的防水砂浆,可提高砂浆的密实度、抗渗性。在砂浆中掺入 高分子聚合物乳胶粉可提高砂浆的柔韧性。由于外加剂、掺合料、乳胶粉的质量参差不齐,膨胀的砂浆必 须满足相应的标准要求和设计要求。砂浆所用的原材料是砂浆质量的基本保证,同时计量准确、搅拌均匀, 现场抽样检测。 2目前掺入外加剂、掺合料、乳胶粉的防水砂浆品种繁多,给设计和施工单位带来一定困难。本规程 料部分列出了防水砂浆的性能要求,可满足设计和施工单位使用。同时规定,掺外加剂、掺合料的防水 沙浆,其粘结强度不应天于0.6MPa,抗渗压力不小于0.8MPa;掺乳胶粉的防水砂浆,其粘结强度不应大 于1.2MPa,抗渗压力不小于1.5MPa。防水砂浆的粘结强度和抗渗性能是进场材料必检项目。 3水泥砂浆防水层不宜单独作为一道防水层,必须与基层牢固地粘结在一起,共同承受外力及压力水 的作用。水泥砂浆防水层宜采用分层抹压施工,各层之间应紧密粘合,防水层和基层之间应粘结牢固,防 止空鼓现象。 I一般项目 1水泥砂浆防水层不同于水泥砂浆找平层,在混凝土或砌体结构的基层上宜采用分层抹压法施工,防 上防水层的表面产生裂纹、起砂、麻面等缺陷,保证防水层和基层的粘结质量。水泥砂浆铺压抹面时,应 砂浆收水后二次压光,使表面坚固密实、平整;砂浆终凝后,应采取撒水、喷养护剂等手段养护,确保 防水层的质量。 2水泥砂浆防水层接槎不严密或位置留设不当均会引起防水层渗漏水,防水砂浆每层应结合紧密,宜 连续施工,如必须留槎时,应采用阶梯坡度形槎,但离开阴阳角处不得小于200mm,接槎要依层次顺序操 作,层层搭接紧密。 3水泥砂浆防水层无论是在结构迎水面还是背水面都有很好的防水效果。根据《地下防水工程技术规 范》GB50108,掺外加剂或掺合料水泥砂浆防水层厚度不小于18mm;聚合物水泥砂浆防水层厚度不小于 5mm 4本条对水泥砂浆防水层表面平整度作出了规定。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平整度应小于5mm
第7.2.7条主控项目第1款的说明。 自处、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等部位是防水层的薄弱环节,由于基层后期产生裂缝会导致卷
材或涂膜防水层的破坏,因此,基层阴阳角应做成圆弧,卷材或涂料在转角处、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 等部位应增设加强层。为保证防水的整体效果,对上述细节构造节点必须精心施工和严格检查,同时做好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参见第7.2.7条主控项目第3款的说明。 Ⅱ一般项目 1实践证明,只有基层牢固和干燥、平整、洁净,才能使卷材与基面黏贴牢固,从而保证卷材的铺贴 质量。基层的阴阳角是卷材受力集中的部位,铺贴改性沥青卷材时的圆弧半径不应小于50mm,铺贴高分 子卷材时的圆弧半径不应小于20mm。各类卷材铺贴搭接宽度见表5.3.12。 2采用外防外贴法铺贴卷材防水层时,应先铺平面,再铺立面,平面卷材应铺贴至立面主体结构施工 缝处,交接处应交叉搭接,称之为接茬。 混凝土结构浇筑完成后,铺贴立面卷材时应先将接部位的各层卷材揭开,并清理干净,若有损伤应修补。 卷材接茬的宽度为:改性沥青类卷材为150mm,合成高分子卷材为100mm,且上层卷材盖过下层卷材。 3本条规定卷材保护层与防水层结合紧密、厚度一致,是针对主体结构侧墙采用软质保护层和铺抹水 泥砂浆保护层提出的。 4卷材铺贴前,施工单位应根据不同卷材搭接宽度和允许偏差,在现场弹基准线作为标准去控制施工 质量。
7.3.10.涂料防水层
1防水涂料品种较多,对地下防水而言要选择耐水、耐碱性优异的防水涂料。其性能必须满足相应的 标准要求。进场涂料需要检查产品合格证、性能检测报告、材料进场检验报告等。 2防水涂膜必须具有一定的厚度,以保证其防水性能及防水层耐久性。实际工程中,经常出现材料用 量不足或涂刷不均匀导致涂膜厚度的不达标,因此规定涂膜的厚度必须达到本规程的相关要求,其次最小 享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的90%。 3参见第7.2.10条主控项目第3款的说明。 Ⅱ一般项目 1参见第7.2.10条一般项目第1款的说明。 2参见第7.2.10条一般项目第3款的说明。 3参见第7.2.10.条一般项目第3款的说明 Z.3.11.1施工缝
1本规程规定了止水带、遇水膨胀止水条、止水胶主要物理性能应分别符合《高分子材料第2部分止 水带》GB18173.2、《膨润土橡胶遇水膨胀止水条》JG/T141、《遇水膨胀止水胶》JC/T312的规定。水泥基 参透结晶型防水材料主要物理性能应符合《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GB18445的规定。 2施工缝是防水的薄弱环节,处理不当会造成渗漏,应按照设计要求采用止水带、遇水膨胀止水条、 止水胶、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和预埋注浆管等防水设防,使施工缝处不渗漏。 Ⅱ一般项目 1根据混凝土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施工缝应留设在剪力或弯矩较小及施工方便的部位。故本条规定 厂墙体水平施工缝应留设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处,拱、板与墙若需要留设水平施工缝,宜留在 拱、板墙接缝线一下150mm~300mm处,并避免设在墙板承受弯矩或剪力最大的部位。 2根据混凝土施工验收规范,在已硬化的施工缝处混凝主表面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已浇筑的混凝土抗 玉强度不应小于1.2MPa,确保再施工时不损环先浇部分的混凝土。 3~4由于先浇混凝土施工后需要养护一段时间再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在此过程中施工缝表面留浮尘 等,因此水平施工缝浇筑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以增强新老混凝土界面的粘结力。涂刷净浆或 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均是提高粘结力,也可以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密实界面缝隙,提高抗渗能
力。垂直施工缝处理同水平施工缝。 5~7传统的处理方法是将混凝土施工缝做成凹凸型接缝或阶梯接缝,实践证明这两种方法清理困难, 施工不便。故采用留平缝加设遇水膨胀止水条、止水胶、预留注浆管或中理止水带等方法 施工缝采用遇水膨胀止水条时,应在表面涂刷缓膨胀剂,防止由于降雨或施工用水等使止水条过早膨 胀,其次止水条应牢固地安装在缝表面或预留凹槽内,保证止水条与施工缝基面密贴。 施工缝采用遇水膨胀止水胶应采用专用的注胶器挤出黏贴在施工缝表面,并做到连续、均匀、饱满, 无气泡和孔洞,挤出宽度及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止水胶挤出成型后,固化期内应采取临时保护措施;止 水胶固化前不得浇筑混凝土。 8施工缝采用预埋注浆管时,注浆管应埋设在施工缝断面中部,这样注浆时浆液向四周扩散,防水效 果好。注浆前应对注浆导管末端临时封堵严密,避免杂物进入导管堵塞而影响注浆。
7.3.11.2变形缝
1参见第7.3.11.1条主控项目第1款的说明。建筑接缝用密封胶的主要物理性能依据现行 筑接缝用密封胶》JC/T881的规定。 2变形缝应考虑工程结构的沉降、伸缩的可变性,并保证其在变化中的密闭性,不产生渗 变形缝处结构混凝土厚度不小于300mm,变形缝的宽度宜为20~30mm。全埋式地下防水工程 为环状,半埋式地下防水工程的变形缝应为U形,U形变形缝的高度应超出室外地坪500以二 3中理式止水带中间空心圆环应与变形缝的中心线重合,这样圆环能最大限度地适应混溪 若埋设不合理,如止水带埋设偏离,导致中间圆环部分被混凝土固定,止水带变形能力削弱, 凝土变形缝的变形而拉裂
凝土变形缝的变形而拉裂。 I一般项目) 1~2中埋式止水带施工时若埋设位置不正确起不到止水作用。过去常采用铁丝固定止水带,但由于混 疑土振动下铁丝变形甚至断裂,效果不佳,目前推荐采用钢筋套或扁钢固定;顶、底板止水带下部的混凝 土不易振捣密实,气泡不易赶出,且混凝土收缩时易产生与止水带脱离,因此条文规定了中埋式止水带在 转角处应做成圆弧形,顶板、底板内止水带应安装成盆状。转角处止水带不能折成直角,本条规定应做成 圆弧形,以便止水带的安装。 3当采用外贴式止水带时,在变形缝与施工缝相交部位,由于止水带的形式不同,现场进行热焊接有 定困难;在转角部位,由于过大的弯曲半径会造成齿牙不同的绕曲和扭转,同时减少了转角部位钢筋的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故本条规定变形缝与施工缝的相交部位宜采用十字配件;变形缝转角部位宜采用转角 配件。 4参见第6.3.11.1条一般规定第3~4条说明, 5可卸式止水带全靠其配件压紧橡胶止水带止水,配件质量是保证防水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配件应 次配齐,特别是在两侧混凝土浇筑时间有一定间隔时,更需要确保配件质量。此外,由于止水带厚,势 必在转角处形成圆角,存在不易密贴的问题,故应在转角处做成45°折角。 6要使嵌填的密封材料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变形缝两侧的基面处理十分重要,否则密封材料与基面 粘结不紧密,起不到防水作用。另外,嵌填材料下面的背衬材料不可忽视,否则密封材料受到三向拉力, 容易破坏,对材料的耐久性及防水性均不利。 7为了使卷材或涂料防水层能适应变形缝处结构伸缩变形和沉降,规定防水层施工前应先将底板垫层 在变形缝处断开,并抹带有圆弧的找平层,再铺设宽度为600mm的卷材加强层;变形缝处的卷材或涂料 防水层应连成整体,并应在防水层上放置β40~β60聚乙烯泡沫棒,防水层与变形缝之间形成隔离层。侧墙 和顶板变形缝处卷材或涂料防水层的构造做法与底板相同
7.3.11.3 后浇带
1参见第7.3.11.1条主控项目第1款的说明。 2补偿收缩混凝土是在混凝土中加入一定量的膨胀剂,使混凝土产生微膨胀,在有钢筋的情况下
够补偿混凝土的收缩,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和抗渗性。补偿收缩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普通混凝土配 合比设计规程》JGJ55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GB50119的有关规定,且混凝土的抗压 强度和抗渗等级不应低于两侧混凝土。 3后浇带应设在受力及变形较小的部位,其间距和位置应按结构设计要求确定,宽度宜为700mm 1000mm;后浇带可做成平直缝或阶梯缝。后浇带两侧的接缝处理应符合第7.3.11.1条的规定。后浇带需 超前止水时,后浇带部位的混凝土应局部加厚,并增设外贴式或中理式止水带。 4后浇带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其抗压强度、抗渗等级均不低于两侧混凝土。采用掺膨胀剂的补 尝收缩混凝土,应根据设计的限制膨胀率要求,试验确定膨胀剂的最佳掺量。 Ⅱ一般项目 1为了保证后浇带部位的防水质量,必须做到带内的清洁,同时也应对预设的防水设防进行有效保护, 2后浇带两侧混凝土的接缝处理,参见第7.3.11.1条一般规定第3~4条说明。 3后浇带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和抗渗性,如果后浇带施工留设 施工缝,就回大大降低后浇带的抗渗性。混凝土养护时间对混凝主的抗渗性尤为重要,混凝主早期脱水或 养护过程中缺少必要的温度和湿度,都会大大降低混凝土的抗渗性。因此,当混凝土终凝后,即可开始浇 水养护,使混凝土始终保持润湿状态。后浇带必须充分润湿养护4周,以免后浇带混凝土的收缩。 7.3.11.4穿墙管
2后浇带两侧混凝土的接缝处理,参见第7.3.11.1条一般规定第3~4条说明。 3后浇带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和抗渗性,如果后浇带施工留设 施工缝,就回大大降低后浇带的抗渗性。混凝土养护时间对混凝主的抗渗性无为重要,混凝主早期脱水或 养护过程中缺少必要的温度和湿度,都会大大降低混凝土的抗渗性。因此,当混凝土终凝后,即可开始浇 水养护,使混凝土始终保持润湿状态。后浇带必须充分润湿养护4周,以免后浇带混凝土的收缩。 7.3.11.4穿墙管 主控项目 1穿墙管用遇水膨胀止水条和密封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材料性能必须符合相关标准要求。进场的 遇水膨胀止水条和密封材料须有产品合格证、产品性能检测报告和材料进场检验报告。 2结构变形或管道伸缩量较小时,穿墙管可以采用固定式防水构造;结构变形或穿墙管伸缩量较大或 有更换要求时,应采用套管式穿墙管;穿墙管线较多时,宜相对集中,并采用穿墙盒防水构造。 I一般项目 1~2止水环的作用是改变地下水的渗透路径,延长渗透线路。若止水环与管接触处焊接不密实,止水 环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止水环与管接触处应焊接密实。在管子上环绕遇水膨胀止水圈,利用其遇水膨 胀作用,阻止水分的通过。穿墙管与主体结构迎水面交接处是防水的薄弱环节,应预留宽深各15mm左右 的凹槽,槽内用密封材料嵌填密实。 穿墙管部位不仅是防水薄弱环节,也是防护薄弱环节,因此应做好穿墙管的防腐处理,阻止管子的锈蚀。 3穿墙管部位是防水薄弱环节,当主体迎水面有卷材或涂料柔性防水层时,防水层与穿墙管在连接处 应增设加强层,以保证防水质量。 4密封材料嵌填密实、连续、饱满,粘结牢固,是保证防水质量与外观的前提。
I主控项目 1穿墙管用遇水膨胀止水条和密封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材料性能必须符合相关标准要求。进场的 遇水膨胀止水条和密封材料须有产品合格证、产品性能检测报告和材料进场检验报告。 2结构变形或管道伸缩量较小时,穿墙管可以采用固定式防水构造;结构变形或穿墙管伸缩量较大或 有更换要求时,应采用套管式穿墙管;穿墙管线较多时,宜相对集中,并采用穿墙盒防水构造。 ⅡI一般项目 1~2止水环的作用是改变地下水的渗透路径,延长渗透线路。若止水环与管接触处焊接不密实,止水 环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止水环与管接触处应焊接密实。在管子上环绕遇水膨胀止水圈,利用其遇水膨 胀作用,阻止水分的通过。穿墙管与主体结构迎水面交接处是防水的薄弱环节,应预留宽深各15mm左右
Ⅱ一般项目 1~2止水环的作用是改变地下水的渗透路径,延长渗透线路。若止水环与管接触处焊接不密实,止水 环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止水环与管接触处应焊接密实。在管子上环绕遇水膨胀止水圈,利用其遇水膨 胀作用,阻止水分的通过。穿墙管与主体结构迎水面交接处是防水的薄弱环节,应预留宽深各15mm左右 的凹槽,槽内用密封材料嵌填密实。 穿墙管部位不仅是防水薄弱环节,也是防护薄弱环节,因此应做好穿墙管的防腐处理,阻止管子的锈蚀。 3穿墙管部位是防水薄弱环节,当主体迎水面有卷材或涂料柔性防水层时,防水层与穿墙管在连接处 应增设加强层,以保证防水质量。 4密封材料嵌填密实、连续、饱满,粘结牢固,是保证防水质量与外观的前提。 7.3.11.5埋设件
1参见第7.2.12条主控项目第1款的说明。 2结构上的埋设件应采用预埋或预留孔、槽。固定设备用的锚栓等预埋件,应在浇筑混凝土前埋入。 如必须在混凝土预留孔、槽,孔、槽底部须保留至少200mm厚的混凝主;如确无预理条件或理设件遗漏 或埋设位置不准确时,后置埋件必须采用有效的防水措施 ⅡI一般项目 1结构上的理设件和预留孔、槽均不得遗漏。固定在模板上的理设件和预留孔、槽,安装必须牢固, 位置正确。地下的埋设件长期处于潮湿或腐蚀的环境中,应进行防腐处理,延长其使用寿命。 2防水混凝土除密实度影响抗渗性外,其厚度对抗渗性也有影响。本条规定埋设件端部或预留孔、槽 底部的混凝土厚度不得小于200mm,当厚度小于200mm时,应局部加厚或采取其他防水措施。 3由于埋设件周围的混凝土振捣不够密实,容易造成该部位的渗漏水,埋设件与迎水面混凝土相接触 的周围应预留凹槽,凹槽内用密封材料填实,以确保埋设件的防水性能。 4地下工程防水层是一个封闭整体,不得有任何可能导致渗漏的缝隙。故本条规定预留孔、槽内的防 水层应与主体防水层保持连续
7.3.11.6预留通道接头
工主控项目 1预留通道接头用中埋式止水带、遇水膨胀止水条或止水胶、预埋注浆管、密封材料和可携式止水带 等物理性能必须满足相关标准要求,且符合设计要求。进场材料需要具备产品合格证、产品性能检测报告 和材料进场检验报告等。 2预留通道接头处是防水的薄弱环节之一,这不仅仅是接头两侧的重量及荷载有较大差异,可能产生 较大的沉降,而且由于通道两侧的施工时间先后不一,混凝土的水化、涨缩有差异,导致了防水的复杂性。 按照《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的有关规定:预留通道接头处的最大沉降差值不得大于30mm, 应采用变形缝的防水构造方式。 3参见第7.3.11.2款主控项目第3款的说明。 Ⅱ一般项目 1由于预留通道接头两边混凝土施工时间先后不一,因此要特别强调对中埋式止水带的保护,避免止 水带老化影响防水性能,同时要保持现浇混凝主端部表面的平整、清洁,使可卸式止水带有良好的接触面, 预埋件的锈蚀将影响到后续施工,应对预埋件进行防锈处理。 2可卸式止水带与紧固件压块以及止水带与基面之间应结合紧密,否则水从之间缝隙渗透,止水带防 水失效。 3预留通接头外部采用保护墙的方法,是对成品保护主要措施。 7.3.11.7桩头 主控项目 1本条指出了桩头用材料种类,包括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遇水膨胀止 水条或止水胶和密封材料等,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进场材料的质量须具备产品合格证、产品性能检测 报告和材料进场检验报告等。 2桩头是地下渗水易发之处,主要渗水位置有:桩头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底板与桩头间的施工缝、混 凝土桩身与地基之间。桩头防水构造应强调桩头与结构底板防水的整体性。 3密实的桩头混凝土提高了抗渗压力,对于剔凿至混凝土密实处的桩头,应清洗干净,并用水泥基渗 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涂膜,一方面使结构底板与桩头结合紧密,另一方面,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提高 了桩头的防水性。 Ⅱ一般项目 1~2这两条规定了桩头防水的具体构造,利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等刚 性材料作为桩头处的防水材料,使桩头与结构底板结合紧密。向四周涂刷,与底板其他防水材料形成密封 的防水层,避免水分的渗透。 3桩头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界面是渗水的通道,目前常采用遇水膨胀止水条包绕钢筋做法, 7.3.11.8孔口 I主控项目 1地下结构孔口是地下出入的常见形式,为防止雨水渗入或灌入室内,需要采取防水措施。常见的防 水材料如防水卷材、防水涂料和密封材料均可用于孔口的防水,进场的防水材料必须具有产品合格证、产 品性能检测报告和材料进场检验报告等。 2地下工程通向地面的孔口均应采取防地面水倒灌措施。具体措施及说明见第6.3.11.8条一般项目。 Ⅱ一般项目 1由于雨水或其他生活用水很容易通过各种孔口倒灌到地下水内部,本条提出了地下工程通向地面的 各种孔口,应设置防止地面水倒灌的构造措施。 2窗并的底部在最高地下水位以上时,为便于施工,降低造价,利于泄水,窗并的底板和墙体宜与主 体结构断开,以免窗井的水流入室内。 3窗井或窗井的一部分在最高地下水位以下时,窗井与主体结构连成整体,其防水层也应连成整体, 有利于防水层的整体性。窗井内设集水井,及时将水排出室外,避免水流向室内。
7.3.12.3逆筑结构
1参见第7.3.7条主控项目第1款说明。 2内衬墙接缝用遇水膨胀止水条或止水胶质量必须符合相关标准要求,预埋注浆管间距、深度等应按 设计要求进行,
7.4逆筑结构墙面、墙缝渗漏水检验
1本条说明见本规程第4.7.5节有关逆筑结构设计的说明。 2由于逆筑结构施工缝处混凝土的密实度不如顺筑施工缝,极有可能形成渗水通道,因此施工缝的内 表面宜采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或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加强防水处理。 7.3.13排水工程 73121添排水盲沟排水
1在工程中常采用盲沟排水来控制地下水和渗流,以减少水对地下建筑的危害。反滤层是工程降排水 的重要环节,应做好反滤层的颗粒分级和层次排列,使地下水流畅而土壤中细粒不流失。反滤层中的砂、 石要求含泥量小于2%,避免泥土堵塞渗漏效果。 2集水管应埋设在粗砂过滤层的下部,坡度不宜小于1%,且不得有倒坡现象。 Ⅱ一般项目 1渗排水层应设置在工程结构底板下面,有粗砂过滤层与集水管组成,其顶面与结构底面之间,应铺设 层卷材或抹30~5mm厚1:3水泥砂浆作隔离层。 2渗排水层总厚度一般不小于300mm,如较厚时应分层铺设,每层厚度不宜大于300mm,同时铺平、 拍实。 3盲沟构造类型及盲沟与基础的最小间距,应根据工程地质情况由设计人员确定。 4平接式集水管接口处应留设30mm空隙,外围100mm宽塑料排水管包无纺布一层,用20号镀锌钢 丝网绕紧。承插式集水管插口应填水泥砂浆,无砂浆处包浸煤焦油麻布。管材类和管口接法应按工程设计 宗合考虑,故本条提出接口应连接牢固,不得扭曲或错位。 7.3.13.2坑道排水
1参见第7.3.7条主控项目第1款的说明。 2作为隧道排水与导水盲管,品种多,如无砂混凝土管、硬质塑料管或软式透水管等,选 其规格、标准等,所用盲管须有产品合格证、性能检测报告等。 3坑道排水是按照不同衬砌排水构造采取各种排水措施,将地下水和地面水引排至隧道外 需要,隧道一般应设置纵向排水沟、横向排水沟、横向排水暗沟或盲沟等排水设施。
1参见第7.3.7条主控项目第1款的说明。 2作为隧道排水与导水盲管,品种多,如无砂混凝土管、硬质塑料管或软式透水管等,选用时应注意 其规格、标准等,所用盲管须有产品合格证、性能检测报告等。 3坑道排水是按照不同衬砌排水构造采取各种排水措施,将地下水和地面水引排至隧道外。为排水的 需要,隧道一般应设置纵向排水沟、横向排水沟、横向排水暗沟或盲沟等排水设施。 Ⅱ一般项目 1贴壁式、复合式衬砌排水构造是由纵向盲管、横向导水管、排水明沟、中心盲沟等组成的。纵向盲 管的排水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无设计要求时,其坡度不小于0.2%;横向导水管的坡度宜为2%;排水 明沟的纵向排水坡度不小于0.2%。横向导水管
贴壁式、复合式衬砌排水构造是由纵向盲管、横向导水管、排水明沟、中心首沟等组成的。级 非水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无设计要求时,其坡度不小于0.2%;横向导水管的坡度宜为2%; 的纵向排水坡度不小于0.2%。横向导水管 纵向盲管的直径应根据围岩或初期支护的渗水量确定,但不得小于100mm;横向导水管的直径应
排水量的大小确定,但不得小于50mm;横向导水管的间距宜为5~25m;中心盲管的直径应根据渗排水量 的大小确定,但不得小于250mm。 2坑道内排水明沟纵向坡度尽可能与隧道或坑道坡度一致,使水顺利排除。困难地段隧道排水明沟的 最小流水坡度不得小于0.2%。 3盲管应采用塑料带或无纺布和水泥钉固定在基层上,固定间距:拱部宜为300~500mm,边墙宜为 1000~1200mm,在不平处宜增设固定点。 4在贴壁式衬砌和无塑料板防水层段的复合式衬砌中铺设的盲沟或盲管,在施工混凝土之前,均应用 塑料布或无纺布包裹起来,以防止混凝土中的水泥砂浆堵塞盲沟或盲管。 7.3.14注浆工程 7.3.14.1预注浆、后注浆 I主控项目 1适于注浆的材料众多,应根据地质条件、工程渗漏等情况确定选用合适的注浆材料。对于多组分的 注浆材料,应根据产品说明书施工,进场的注浆材料应具备产品合格证、产品性能检测报告和材料进场检 验报告等。 2注浆结束前,为防止开挖时发生塌涌水事故,必须对注浆效果进行检查。通常根据注浆设计、注 浆记录、注浆结束标准,对注浆薄弱部位进行钻孔取芯检查,检查浆液扩散和固结情况。有条件时可进行 压力或抽水试验,检查地层吸水率或透水率,计算渗透系数及开挖时的出水量。 Ⅱ一般项目 1预注浆钻孔应根据岩层裂隙状态、地下水情况、设备能力、浆液有效扩散半径、钻孔偏斜率和注浆 效果等,综合分析后确定注浆孔的数量、布置间距、钻孔深度及角度等参数。 2注浆压力是浆液在裂隙中扩散、填充、压实的动力。注浆压力太低,浆液不能填充裂隙,注浆压力 过高,会引起裂隙扩大,岩层移动和抬高,甚至地表的破坏。因此本条规定了注浆阶段的控制压力和注浆 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3注浆沿注浆管壁冒出地面时,宜用水泥、水玻璃混合料封闭管壁与地表面孔隙或用栓塞进行密封, 并过一段时间进行下一深度的注浆。在松散的地表层注浆时,宜采用间歇注浆、降低注浆压力等方法。当 浆液从已注好的注浆孔冒出时,应采用跳孔施工。
排水量的大小确定,但不得小于50mm;横向导水管的间距宜为5~25m;中心盲管的直径应根据渗排水量 的大小确定,但不得小于250mm。 2坑道内排水明沟纵向坡度尽可能与隧道或坑道坡度一致,使水顺利排除。困难地段隧道排水明沟的 最小流水坡度不得小于0.2%。 3盲管应采用塑料带或无纺布和水泥钉固定在基层上,固定间距:拱部宜为300~500mm,边墙宜为 1000~1200mm,在不平处宜增设固定点。 4在贴壁式衬砌和无塑料板防水层段的复合式衬砌中铺设的盲沟或盲管,在施工混凝土之前,均应用 塑料布或无纺布包裹起来,以防止混凝土中的水泥砂浆堵塞盲沟或盲管。 7.3.14注浆工程 72.141预注浆后注浆
7.3.14.2结构裂缝注浆
本条规定了室内防水质量的验收和组织依据 本条规定了室内防水工程施工验收前,施工单位应提交并归档的文件防水工程竣工和记录资料
现了施工过程控制,必须做到真实、准确,不得有涂改和伪造,各级技术负责人签字后方可有效。 7.4.3本条规定了室内防水施工的各种防水材料的使用条件,除了满足一般的物理性能要求外,还要求材 科绿色环保,使用中不能影响室内的环境。 7.4.4进场的防水涂料、防水卷材、防水砂浆和密封材料等材料需现场见证取样,确保不合格的产品不能 用于工程中。 7.4.5根据GB5030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的规定,按照建筑部位确定室内防水为一个分部 工程。按照防水部位将室内防水工程分成基层、防水与密封、面层三个部位,每个部位的分项工程作了例 举,方便室内防水工程的施工与验收。 7.4.6室内防水工程面积较屋面或地下防水工程小的多,每个自然间或独立水容器防水的面积不大,同时 为保证每个自然间或独立水容器防水的有效性,必须逐一检验。 7.4.7室内防水工程验收后,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应进行存档,以便以后查询。 7.4.8防水与密封
1合格的防水材料及配套材料是防水质量保证的前提,室内所用防水涂料、防水卷材、密封材料等应 等合本规程有关规定,进场的材料应具有合格证、质量检测报告等。 2转角、地漏、伸出基层的管道是防水的节点,构造复杂,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以保证防水质 量。同时做好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以便以后检查。 3防水涂层的防水效果、持久性一方面是材料质量,另一方面就是防水层的厚度,只有涂膜达到一定 厚度后,才体现出不透水效果,同时防水涂层的厚薄不可能一样,因此要求最小厚度不应小于设计厚度的 90% 4密封材料嵌填密实、连续、饱满,粘结牢固是防水的前提,开裂、脱落使得密封效果大打折扣或完 全失效。 5防水层应整体涂布,不得有露涂第地方。施工完毕后应进行蓄水试验,楼、地面蓄水高度不小于 20mm,蓄水时间不小于24h;独立水容器应满池蓄水,蓄水时间不小于24h。 Ⅱ一般项目 1涂膜防水层表面应平整,涂刷均匀,成膜后如出现流涧、起鼓和露胎等缺陷,会降低防水工程质量 和使用寿命。防水涂料的粘结性是反映性能优劣的一项重要性能指标,在基层/找平层满足标准要求情况下, 合格的防水涂料能与基层粘结牢固。 2铺贴胎体增强材料应随涂料边涂刷变铺设,用毛刷或纤维布抹平,与防水涂料完全粘结,若粘结不 牢,不平整,涂膜防水层会出分层现象。同一层短边接缝与上下层搭接缝错开的目的是避免接缝重叠,胎 体过厚,影响涂层的厚度均匀性。胎体增强层搭接宽度的控制,是涂膜防水层整体强度均匀性的保证。 3防水卷材的搭接处容易渗水、漏水,儿乎80%以上的卷材渗漏水都与搭接边处理不当有关,皱折、 翘边、开裂等说明搭接有问题,应重新处理。卷材在立面上的收头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该固定的固定,该 密封的要密封。 4在砂浆较厚时,为保障防水砂浆的密实性,一般分层施工,施工不当会带来界面分层、粘结不牢现 象,因此后遍施工在前遍施工基本凝固后进行,若前遍完工期限长,那么要将其表明处理干净,润湿后再 进行批刮,且表面密实、平整,阴阳角部位做成圆弧状,为后续施工创造条件。 5本条对密封材料施工后的外观提出了要求。 6密封材料的嵌填宽度不宜过宽,否则浪费材料,还影响外观;过窄,密封不严,起不到防水作用, 因此本条规定密封材料宽度的的允许偏差应为设计宽度的±10%。 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为设计厚度的±10%,且不应大于5mm。
7.5.1本条规定了外墙防水质量验收和组织应符合的标准
7.5.1本条规定了外墙防水质量验收和组织应符合的标准
7.5.2本条规定了外墙防水工程施工验收前,施工单位应提交并归档的文件防水工程竣工和记录资料,体现 了施工过程控制,必须做到真实、准确,不得有涂改和伪造,各级技术负责人签字后方可有效。 7.5.3本条规定了外墙防水施工的各种防水材料的使用条件 7.5.4进场的防水涂料、防水卷材、防水砂浆和密封材料等材料需现场见证取样,确保不合格的产品不能 用于工程中。 7.5.5本条规定了外墙防水工程各分项工程的划分及其具体内容,方便施工与验收。 7.5.6本条规定了外墙防水一个检验批面积的大小,每个检验批首查的数量级面积。其次对于节点构造验 收规则。 7.5.7外墙防水工程验收后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进行存档,方便以后查询。 7.5.8.条文说明
1主控项目 1防水砂浆的原材料包括水泥、砂、防水剂、水等必须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其次配合比应符合设计 要求,以保证防水砂浆的抗渗压力等各项指标达到标准要求。 2防水砂浆的厚度必须达到设计标准,水泥终凝后,有条件的应洒水养护,使水泥充分水化,强度 是高,避免掉粉、掉砂等不良现象。渗漏检查可在防水砂浆层养护结束后,在雨后或淋水30min后检查, 如出现渗漏,应查找原因及时修补,确保验收无渗漏现象。 3防水砂浆层属于刚性防水,适应变形能力较差,应与相关各层粘结牢固形成一整体,方能起到外 墙防水作用。故规定防水砂浆层与基层之间及防水层之间应粘结牢固,无空鼓现象。 4门窗洞口、伸出屋外管道、预埋件、分隔缝及收头等部位是渗漏易发之处,其防水应按照本规程 节点设计的要求进行。设计无规定时,应采用柔性密封,防排结合,材料防水和结构做法相结合,多道防 水加强措施。 Ⅱ一般项目 1砂浆防水层表面应密实、坚固、平整,防水层表面不应有裂纹、起砂、麻面等缺陷,这也是确保 沙浆防水层的必要条件。【 2砂浆防水层的厚度,应在砂浆终凝前用钢针插入进行尺量检测,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 享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的80%。 3施工缝是砂浆防水层的最薄弱环节,由于施工缝接茬不严或位置留设不当等原因,导致防水层渗 漏,因此要做到防水层的留槎及接茬。 7.5.9本条文说明如下
7.5.9本条文说明如下
1标膜防小 2涂膜防水层的合理使用年限,很大程度上与涂膜厚度有关。本条规定涂膜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最小厚度不应小于设计厚度的80%,涂膜防水层厚度包括增强胎体的厚度。涂膜防水层干燥后应在雨后或 持续淋水30min后观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补。 3参见第7.5.8条主控项目第4款说明。 Ⅱ一般项目 1涂膜防水层应与基层粘结牢固GTCC-038-2018 机车车辆25kV高压电缆总成-铁路专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实施细则,避免涂层的脱落,防水的失效。施工时,应采取多遍涂刷,控制厚 度均匀,不可有流消、鼓泡、露胎等弊端。 7.5.10防水透气膜防水层 I主控项目 1防水透气膜通常铺设在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层之外,起到防水、透气、防风等作用,配套材料包 妊无址密封脑上进一品一白棚缸
1防水透气膜通常铺设在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层之外,起到防水、透气、防风等作用,配套材 生密封胶粘带、龙骨、自攻螺钉、水泥钉等,应根据不同的工程要求选用。进场的防水透气膜应 则报告和出厂合格证,并按照本规程规定进行抽样复检,合格产品方可用于工程。 防水透气膜主要特点是透气不透水,墙体水汽能透过透气膜排除,保持墙体的干燥,而外侧的 透进入墙体,因此,保证透气膜的完整性是防水的前提。
符合设计要求;节点部位为质量检查的重点,并根据检查情况及时填写工程验收记录。 Ⅱ一般项目 1防水透气膜空铺于保温隔热层外侧,用带塑料垫片的塑料锚栓固定在基层墙体上。如铺贴不顺直, 表面有皱折、伤痕、破裂等缺陷,将会影响其使用功能和耐久性。透气膜铺贴完成后应进行外观检查,以 保证质量 2防水透气膜铺贴方向正确是保证顺水搭接的关键,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监督检查。纵向搭接缝是短 搭接缝,为避免搭接缝过于集中,上下两幅的纵向搭接缝应错开,间距不得小于500mm。必要的搭接宽 度是保证搭接缝防水可靠性的关键,因此对搭接宽度的负偏差应进行控制。Y 3防水透气膜的搭接缝采用配套的丁基双面胶带进行黏结,若接缝粘结不牢,会造成渗漏,收头部 位是密封的重点,应予以重视。 7.5.11密封防水 I主控项目 1参见第7.2.9条主控项目第1款的说明。 2外墙密封防水节点众多,如门窗框与墙体间缝隙、变形缝、穿墙管、预理管等,由于外墙直接受雨 淋,节点若密封不好,直接成了渗水通道,引起保温失效、墙体霉变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必须重视外墙 节点的密封防水工作,不得有渗漏现象。 I一般项目 1若基层起砂、有蜂窝、有油污等,会降低密封材料的粘结力,甚至会起壳、脱胶等,油性密封材料 要求基层干燥,否则水作为隔离层,同样会降低粘结效果。 2密封材料嵌填密实、连续、饱满,粘结牢固是防水的前提,开裂、脱落使得密封效果大打折扣或完 全失效。 3参见7.2.9条一般项目第4款的说明。
1参见第7.2.9条主控项目第1款的说明。 2外墙密封防水节点众多,如门窗框与墙体间缝隙、变形缝、穿墙管、预埋管等,由于外墙直接受雨 淋,节点若密封不好,直接成了渗水通道,引起保温失效、墙体霉变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必须重视外墙 节点的密封防水工作,不得有渗漏现象。 II一般项目 1若基层起砂、有蜂窝、有油污等,会降低密封材料的粘结力,甚至会起壳、脱胶等,油性密封材料 要求基层干燥,否则水作为隔离层,同样会降低粘结效果。 2密封材料嵌填密实、连续、饱满,粘结牢固是防水的前提GB/T 51347-2019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扫描),开裂、脱落使得密封效果大打折扣或完 全失效。 3参见7.2.9条一般项目第4款的说明
7.6质量记录验收表格
本规范所给出的防水质量验收表格,是在参照《广东省建筑房屋工程竣工验收表》(2016)基础上制订 给予验收记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