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 51363-2019:干熄焦工程设计标准(无水印 带标签)料主要是断热,防止炉盖本体因高温而降低强度。耐火浇注料主 要是耐高温和抗磨损,保护内部的隔热浇注料不被损环。 2装入料斗上部设有防尘盖板,下部设有防尘水封罩,它们 与料斗及炉顶水封槽一起形成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密封空间,可防 正装焦时的烟气和粉尘外逸。装入料斗上的吸尘孔将装焦过程中 产生的烟气和粉尘导入除尘地面站,避免烟气外逸污染环境。 3单孔炭化室焦炭产量天导致装入料斗上部体积、重量过天 时,或者干熄炉炉口直径较大导致料斗下部体积、重量庞大时,装 人料斗需采用分体式结构,即上部料斗固定、下部料斗移动。其优 点是移动部分的重量小,移动装入装置的功率消耗减小,移动设备 住返顺畅。 4装人装置采用变频调速控制的电动缸或电液缸驱动,是干 息炉项高温多尘环境下、变速运行频繁操作的最佳选择。 装入装置的驱动电动缸或电液缸上设置一套检测炉盖开闭行 程的限位开关,在装入装置走行轨道上也设置一套检测炉盖开闭 行程的限位开关,两套行程限位开关同时工作形成双重保护。当 两套行程限位开关都动作时,才能判定炉盖开或闭。双重保护的 好处是可避免发生红焦落地事故:因电动缸或电液缸连接装入装 置的销轴断裂,炉盖并未打开,而电动缸上的炉盖开行程开关动 作,发出炉盖打开信号,提升机开始装焦,卷下红焦罐,从而造成红 焦落地。 5装入装置设置自动给脂装置,可实现定时、定量自动润滑 大幅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6.2.1干熄炉为冷却焦炭的工业竖炉,其横截面有两种形式:圆
6.2.1干熄炉为冷却焦炭的工业竖炉,其横截面有两种形式:圆 形和方形。因圆形截面的竖炉有利于固体物料的顺利下落并能方 便地实现对物料排出速度的控制,所以目前世界上运行的绝大多 数干熄焦都采用圆形截面干熄炉。
干熄炉按照功能区划分,可分为冷却室、斜道区和预存室(含 环形气道)。为解决焦炉的循环检修、间歇出炉与干熄焦装置连续 稳定生产间的矛盾,需要在干熄炉中设置预存室。干熄炉的预存 室还有焖炉改善焦炭质量的作用
6.2.2熄炉冷却室的容积越大,对焦炭的冷却效果越好CJJ/T 73-2019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但其
建设投资亦相应增加。干熄炉冷却室的容积主要取决于气体与焦 炭间的综合传热系数。影响综合传热系数的因素较多且极其复 杂,除床层空隙率、流体黏度、流体流速、流体密度及焦炭颗粒直径 等物性参数外,还与进入干熄炉的冷循环气体的温度以及干熄炉 内焦炭冷却的均程度关系很大,如干熄炉内焦炭的粒度偏析程 度、焦炭下降的均匀性、循环气体分配的合理性和均匀性、循环气 体上升的均匀性等
6.2.3干熄炉斜道区的悬臂隔墙逐层悬挑,负荷巨大,容易损坏
6.2.4干熄炉环形气道0°和180位置设置支撑分隔墙,将环形
.2.5干熄炉预存室的有效容积需根据焦炉中断供应红焦
的长短来确定。一般情况下,预存室的有效容积按干熄焦处理能 力的1倍进行设计即可满足生产要求。如要求预存室的容积过 天,则受预存室直径限制,预存室的高度必然很高,这对斜道区码 本及环形气道砌体的寿命不利,特别是对大型干熄焦更为不利。 在有效容积之上留出一炉焦炭的容积,是为了防止本炉装人 的焦炭达到高料位时,同一时间已经推至焦罐的一炉红焦无法装 入王煌炉
6.2.6一次除尘器砌体顶部及(当采用中间挡墙结构时)中间挡
6.2.7~6.2.9我国早期建设的于熄焦,在高温矩形补偿
除尘器下叉形溜槽及锅炉入口部位,多采用内衬浇注料的方式。 受浇注料及焊爪的质量以及浇注料养生时间不够等因素影响,部 分干熄焦在投产一定时间后,上述部位经常发生浇注料脱落事故, 使用效果不好,严重的需停产整修。近年来,上述部位多改成衬砖 结构,其使用效果明显好于浇注料,故本标准规定:高温矩形补偿 器宜采用衬砖结构,一次除尘器下焦粉仓采用叉形溜槽结构时应 内衬耐火砖,锅炉入口内衬应采用衬砖结构。从生产实践看,焦粉 缓冲仓采用浇注料结构完全能够满足生产要求,且采用浇注料施 工较为方便,故一次除尘器下焦粉仓采用焦粉缓冲仓结构时,仍可 内衬浇注料。 6.2.10干熄炉雷达料位计测量孔、环形气道气体出口及一次除 尘器拱顶放散孔等悬空部位因其结构复杂,且采用组合砖时砌体
.2.10干熄炉雷达料位计测量孔、环形气道气体出口及一 ±器拱顶放散孔等悬空部位因其结构复杂,且采用组合砖时 为使用寿命长于浇注料,故本标准规定上述部位应采用组 洁构。
6.2.11于熄炉砌体与一次除尘器砌体的结构复杂且各
6.3干熄炉及一次除尘器
6.3.1本条规定了干熄炉的设计要求。对条文的规定分别说明 如下: 1设置托砖板可分段吸收干熄炉衬砖的高向热膨胀,消除衬 砖之间、衬砖与炉壳之间因热膨胀而引起的挤压,延长衬砖的使用 寿命。 3十熄炉环行气道顶部设置观察孔,可方便观察斜道口焦炭 的浮动情况以及调节各斜道出口的开度。设置导人空气和旁通气 体的分配箱,可使导入系统的空气和旁通气体能尽可能均习地进 人环形气道,与高温循环气体实现均混合。 4干熄炉冷却室的人孔在筑炉时作为衬砖的运输通道,开工
时作为烘炉孔,停炉后可作为检修人孔。在供气装置上、下气室对 应的干熄炉壳体上,设置人孔用于供气装置的检修和调整周边风 环进气口开度。 5通过设置在十熄炉冷室上部和下部周向的多点温度测 量(通常称为T3和T4温度),可在中控室时时监测冷却室横截面 上焦炭冷却的均匀状况。 6壳体周向设置排水管,便于烘炉时排出砌体水分。 5.3.2本条规定了一次除尘器的设计要求。对条文的规定分别 说明如下: 1设置托砖板可分段吸收一次除尘器衬砖的高尚热膨胀,消 除衬砖之间因热膨胀而引起的挤压,延长衬砖的使用寿命。 2设置人孔便于筑炉时衬砖的运输和停炉时进入检修。因 次除尘器中部为粉尘沉降仓,故在一次除尘器入口段及底部灰 斗处需分别设置人孔。 4因高温矩形补偿器体积庞大,外部钢结构及内部衬砖的总 重量很大,在与一次除尘器采用角钢搭接连接时,周边采用连续部 口焊接,可确保焊接牢固,防止补偿器脱落,同时可防止外部空气 漏入负压系统。
6.4冷焦排出及输送系统
6.4.120世纪,国内外干熄焦多采用间款排料方式,系统压力波 动大,且焦炭冷却均匀性差,排出装置总高度高,操作环境恶劣。 随后,人们开发出振动给料器加旋转密封阀的连续密闭排料系统, 使用效果较好。采用连续排料可保持干熄炉冷却室及整个气体循 环系统压力稳定,焦炭均匀冷却;密闭排料可防正排焦过程中的循 环气体和粉尘外泄:排出量可调便王适应王熄焦处理能力的变化
5.4.2振动给料器属干熄炉的下游设备
6.4.2振动给料器属干熄炉的下游设备,其最大排焦量需大于干
息焦的最大处理能力,考虑到焦炉及干熄焦装置在实际操作 理能力的波动,本标准规定振动给料器的最大排焦量应为干
处理能力的1.1倍。十熄焦处理能力可调,最小为开工初期的处 理量,约为正常处理量的30%,因此规定振动给料器的最小排焦 量应为干熄焦处理能力的30%
到最大处理能力之间)。振动给料器的排焦量需满足干熄焦 能力的变化。为方便生产操作,要求振动给料器的排焦量能 无级调节。
6.4.4因排出装置现场环境较差,故电磁振动给料器的
设置在环境较好的干熄焦综合电气室。此时,如控制器与电磁振 动给料器间的连接导线长度大于200m,会发生控制信号衰减的现 象,影响对电磁振动给料器的控制与调节。
动给料器间的连接导线长度天于200m,会发生控制信号衰减的现 象,影响对电磁振动给料器的控制与调节。 6.4.6在满足排焦能力的前提下,旋转密封阀旋转的速度不能太 快,以减少焦炭对旋转密封阀的转子和外壳内壁的磨损,从而延长 设备的使用寿命。如转速太慢,易堆料、卡转;如转速太快,焦炭不 易顺利进入转子分隔仓。从各企业的生产实践看,旋转密封阀的 转速在5r/min7r/min之间较为适宜。 6.4.7设置过负荷检测或卡料检测可防止出现卡料事故时强行 运转导致的旋转密封阀外壳内壁或驱动装置损坏。 64.8旋转密封阀两侧密封腔内的气体压力需稍高王旋转密封
6.4.6在满足排焦能力的前提下,旋转密封阀旋转的速
快,以减少焦炭对旋转密封阀的转子和外壳内壁的磨损,从而延长 设备的使用寿命。如转速太慢,易堆料、卡转;如转速太快,焦炭不 易顺利进入转子分隔仓。从各企业的生产实践看,旋转密封阀的 转速在5r/min7r/min之间较为适宜。
5.4.7设置过负荷检测或卡料检测可防止出现卡料事故时
6.4.8旋转密封阀两侧密封腔内的气体压力需稍高于
阀各分格仓内的气体压力。该压力过大或过小,将造成密封腔气 体与旋转密封阀内气体间的相互流动,从而破坏旋转密封阀转子 与外壳之间旋转润滑面上油膜密封及润滑的有效性,导致润滑失 效。多家企业的生产实践表明,该压力上限设定为12kPa左右 下限设定为7.5kPa左右,效果较好
种是迷宫密封。对油脂密封式旋转密封阀,设置自动给脂装置, 可实现定时、定量自动润滑,且密封性好、泄漏量小。迷宫密封式 旋转密封阀,依靠自身迷宫结构进行密封,可不配置自动给脂装 置,但其泄漏量较油脂密封式旋转密封阀大。
6.5.1本条规定了供气装置的设计要求。对条文的规定分别说 明如下: 2、3循环气体分成两路进入供气装置的上、下气室,上气室 负责给周边风环供气,下气室负责给中央风帽供气。向上、下气室 分别供气且在循环气体管路上设置调节翻板分别调整上、下气室 的供气量,上、下气室完全隔断使上、下气室间气流互不串通,其自 的是为了在整个干熄炉横截面上实现气体的均匀分配提供有效的 调节手段。 5在供气装置底部出口设置调节棒,可调节干熄炉内圆周方 可焦炭的下落速度。当十熄炉内桌方位焦炭温度偏高时,表明该 区域焦炭的下料速度快,冷却时间不足,可在供气装置底部出口的 对应区域插入儿根耐磨挡棒,调节该区域焦炭的下落速度,使干熄 炉内同一横截面上的焦炭实现均匀冷却。 6若供气装置下部台架的面板与十熄炉壳体底板以及下锥 斗的支撑架间焊接不严密,投产后极易出现漏气现象且无法处理 故上述部位需实现密封焊接,并在对密封焊接检查后再浇筑隔热 浇注料。
6.5.2本条规定了二次除尘器的设计要求。对条文的规定分别
6.5.2本条规定了二次除尘器的设计要求。对条文的规定分别 说明如下:
1早期的小型干熄焦多采用单管旋风除尘器,存在着除尘效 率低、处理能力小、阻力大等缺点。在干熄焦大型化后,多采用多 管旋风除尘器,使用效果较好。因十熄焦循环气体中含有磨损性 极强的焦粉,且干熄焦二次除尘器为工艺除尘设备需连续生产,多 管旋风器中各单体除尘器的旋风子及导向器采用耐磨性高的材 质,可以延长使用寿命。 3二次除尘器人口处气体流速快、磨损大,采用角钢保护可 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
4二次除尘器工作在气体循环系统的负压段,如果灰仓中的 料位过低甚基至排空,将会吸入空气;如果灰仓中的料位过高,将会 产生二次扬尘,将已经收集下来的焦粉又被循环气体带出,降低二 次除尘器的除尘效率,磨损风机。因此二次除尘器的下部灰斗需 设高、低料位检测装置,以控制灰斗料位。 5二次除尘器入口面积很大,设置气流分布板可使进入二次 除尘器的气流均习分布,以充分发挥每个单体旋风除尘器的效力: 提高二次除尘器的除尘效率。 8二次除尘器工作在气体循环系统的负压段,若焊接不严密 将会吸入空气,影响干熄焦的正常操作;开工前,二次除尘器需随 气体循环系统一起做密封或检漏试验。故规定除尘器壳体应严密 不漏气,且能承受不小于10kPa的内压。 9焦炉采用全干熄生产方式时,每套干熄焦实际处理的焦炭 量变化很大。当全部干熄炉都正常操作时,每个干熄炉的实际处 理量约为额定处理量的55%~65%;当一座干熄炉检修时,其余 干熄炉的实际处理量约为额定处理量的90%~95%。干熄焦实 际处理量变化时,必然导致系统循环气体流量的变化。而二次除 尘器采用的是旋风除尘,其效率的高低与循环气体的流速关系很 大。因此要求二次除尘器具有适应负荷变化的能力,确保除尘器 在风量大幅变化的情况下也能有较高的除尘效率。 6.5.3本条规定了循环风机的设计要求。对条文的规定分别说 明如下: 1因循环风机的风量较大,采用双吸式双支撑风机,有利于 保持风机叶轮的平衡、减少振动,确保风机长期稳定运行。 2因循环气体中含有磨损性强的焦粉,风机转速过高,磨损 较快,难以保证风机的长期稳定运行。实际生产表明,采用不大于 1500r/min的转速能够满足生产要求。 3水平部分式结构便于循环风机转子的吊装与检修。转子 及壳体内壁设耐磨层,可以减轻风机加压时循环气体中的焦粉对
转子及壳体内壁的剧烈磨损,延长风机使用寿命 4风机壳体外壁设置隔音材料有利于降低噪音和防止结露 6循环风机主轴的轴承采用氮气密封有利于控制循环气体 中的氧含量。 8开工初期,循环风量约为正常生产的30%,此时,循环风 机需稳定运转,不发生喘振。 6.5.4锅炉给水的温度较低,预热装置换热元件的外壁容易结 露,循环气体中含有的少量硫化物及氯化物将对预热装置换热元 件形成露点腐蚀,严重时导致漏水而无法生产。通常为避免发生 上庭融
中的氧含量。 8开工初期,循环风量纳为正常生产的30%,此时,循环风 机需稳定运转,不发生喘振。 6.5.4锅炉给水的温度较低,预热装置换热元件的外壁容易结 露,循环气体中含有的少量硫化物及氯化物将对预热装置换热元 件形成露点腐蚀,严重时导致漏水而无法生产。通常为避免发生 露点腐蚀采取的措施是保持进水温度大于露点温度,或者采用热 管换热器这种特殊结构,彻底避免露点腐蚀的发生。此外,给水预 热装置换热元件表面一日发生集灰和结垢,将降低预热装置的换 热效率,影响十熄炉的冷却能力,所以规定给水预热装置的内部换 热元件需避免堵塞。
6.6.1到自前为止,已建和在建十熄焦装置超过200套,部分为 中温中压参数,部分为高温高压参数,近年来新建项目倾向于高温 高压参数。
6.6.到日前为正,已建和在建十熄焦装直超过艺00套,部分为 中温中压参数,部分为高温高压参数,近年来新建项目倾向于高温 高压参数。 对处理能力不大于125t/h的干熄焦来说,由于干熄焦锅炉的 蒸发量相对较小,如选择高温高压参数,则为其配套的十熄焦锅炉 给水泵的流量小,扬程高,制造困难,产品质量不易保证。同时,当 干熄焦锅炉所产蒸汽用于发电时,额定发电功率在15MW及以 下,与该级别高温高压参数对应的汽轮发电机组无定型产品,机组 选择困难。因此本标准建议与大型干熄焦配套的干熄焦锅炉选择 高温高压参数。
6.6.2本条规定了干熄焦锅炉汽水循环方式及设备的
对条文的规定说明如下:
中温中压干熄焦锅炉采用自然循环方式,虽然动力消
少,但干熄焦锅炉汽水系统的循环倍率较小,水动力循环较差,干 熄焦锅炉启动时间长。故中温中压干熄焦锅炉宜采用联合循环。 2强制循环水泵是在干熄焦锅炉汽包压力的饱和温度下连 续工作,条件恶劣,易发生故障。规定每台十熄焦锅炉设置2台强 制循环水泵且互为热备用,可保证其中1台运行的强制循环水泵 发生故障时,另1台能立即投用,确保生产的连续稳定运行。
位需采取耐磨措施。如吊挂管采用套管保护,受热面前排 市置防磨盖板,过热器前儿排管束热喷涂或采用耐热耐磨材 内管,各受热面和水冷壁之间安装挡板等。
6.6.5寒冷地区是指累计年最冷月平均温度小于一10℃的地区。
6.6.12本条规定了主蒸汽
求。对条文的规定说明如下!
1在主蒸汽管道的电动切断阀前设置主蒸汽调节阀的目
是为了保证十熄焦锅炉供汽压力的稳定。 :2调压放散管道上的电动阀用于开工或事故排汽,而调节阀 用于主蒸汽压力的调整。 3为防止互相干扰,所以规定主蒸汽管道上安全阀的放散管 和主蒸汽调压放散管道需分别接至干熄焦锅炉顶部的蒸汽消 声器。 6.6.13本条规定了干熄焦锅炉主给水系统的设计要求。对条文 的规定说明如下: 2旁通管路用于平衡主电动切断阀两端的压力,利于主电动 切断阀的开启。 3旁通管路上的手动截止阀可作为(气动)调节阀的备用。 调节阀故障时,手动截止阀也可起调节作用。 4二般电站锅炉的磷酸三钠加药接口均设在干熄焦锅炉汽 包处,但国内外十熄焦锅炉的磷酸三钠加药接口均设在省煤器入 口的主给水母管管路上。这样设置的好处是有利于省煤器的 防腐。 5在调节阀和进入省煤器前的止回阀之间的主给水管路上 设置试压注水接口,有利于开工时或干熄焦锅炉检修后用给水泵 站中设置的试压泵向干熄焦锅炉供水,进行水压试验 6.6.14本条规定了干熄焦锅炉减温水系统的设计要求。对条文 的规定说明如下: 1减温器的设置和减温水系统的设计,需保证干熄焦系统在 正常工况和极端工况下,干熄焦锅炉过热器的安全运行和减温水 调节系统反应的灵敏性。喷水式减温器比表面式减温器的迟延小 得多。 2没有设置过滤器的减温水管道系统,在开工初期和系统检 修后易出现减温器堵塞故障,影响干熄焦锅炉正常运行。 6.6.15本条规定了干熄焦锅炉连续排污系统的设计要求。对条 文的规定说明如下,
1十熄焦锅炉数量为两台及以上时,其间距一相对较远, 为便于系统的维护、检修和运行,故规定每台干熄焦锅炉宜设置 台连续排污扩容器。 2设置电动排污阀可实现在中控室进行远程操作。 3设置旁通管路,可在连续排污扩容器故障检修时,维持于 想焦锅炉正常运行。 4连续排污扩容器产生的二次蒸汽接至除氧器水箱,可以减 少除氧加热蒸汽用量,达到节能的自的。 6.6.16本条规定了干熄焦锅炉定期排污系统的设计要求。对条 文的规定说明如下: 1千熄焦锅炉数量为两台及以上时,其间距一般相对较远 为便于系统的维护、检修和运行,故规定每台干熄焦锅炉宜设置 台定期排污扩容器。 2设置电动排污阀后,可进行远程控制或程序控制。 4因为定期排污扩容器产生的二次蒸汽的压力低,为了防止 十扰、排放顺畅,所以规定定期排污扩容器产生的二次蒸汽宜单独 接至设置在干熄焦锅炉炉顶的蒸汽消声器。 6.6.18本条规定了十熄焦锅炉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设计要求。对 条文的规定说明如下: 1循环水泵进水管路设置过滤器和流量计,有利于安全运行 和管理。 2设置水流观察器,有利于用水设备的安全运行。 3设置工业水备用水源,可防正因循环冷却水系统故障而导 致干熄焦锅炉给水泵、强制循环泵等设备故障停运,从而保证干熄 焦装置的连续生产和安全运行。 5.6.19除盐水箱的总有效容积按如下原则确定:除盐水站的故 障在一班(8h)之内检修完毕并恢复供水,除盐水箱的储水可保证 十熄焦锅炉系统正常运行。 5.6.20本条规定了干熄焦锅炉除氧给水和主给水管道系统的设
6.6.19除盐水箱的总有效容积按如下原则确定:除盐水站
6.6.20本条规定了干熄焦锅炉除氧给水和主给水管道系维
计要求。对条文的规定说明如下: 3设置旁路,可实现在给水预热器故障检修时保证向干熄焦 锅炉连续稳定地供水。 4设置泵保护阀,可代替干熄焦锅炉给水泵出水管道上设置 的止回阀及再循环管道上设置的调节阀、节流阀等,且运行更加 可靠。
前的水压试验,故只需设置1台即可。为了缩短试压时间,讲 的容量一般按500L/h配置。
计要求。对条文的规定说明如下: 1选用天气式除氧器的原因是干熄焦锅炉给水温度要求 为104℃。 2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 范》GB50019的有关规定,集中采暖地区是指累年日平均气温稳 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大于或等于90天的地区。 3在其中一台除氧器故障时,利用联络母管,可方便地实现 系统切换。
6.6.23本条依据现行国家标准《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
GOOO1的有关规定:A级高压及以上锅炉应当根据锅炉类型、参数 和化学监督的要求,配置在线化学仪表,连续监控水汽质量。目前 多数企业均要求在线全自动取样,根据在线取样结果再进行自动 加药。
6.7.1干熄焦发电用汽轮机按热力系统特性划分,有凝汽式、调 整抽汽式和背压式。一般情况下用汽量大于或等于干熄焦锅炉产 汽量时选择背压式,用汽量小于干熄焦锅炉产汽量时选择调整抽 汽式,而企业不需要补充汽源时,则选择凝汽式
台汽轮发电机组故障时,干熄焦锅炉系统仍能维持正常运行,且 产生的蒸汽不放散。若减温减压装置出口汽量大于焦化用汽量, 可向企业的低压蒸汽管网反送汽,减少其他锅炉的热负荷,达到节 约能源的的
组停机时,管网蒸汽倒流导致无法停机。
6.7.5一般中小型电站或热电站根据其布置特点,其锅炉系统
6.7.6设置备用水源的自的是在循环冷却水系统发生故障
6.8.2一方面,国内已经建设的十熄焦除盐水站,除个别利用原 有设施进行改、扩建的项目以外,绝大部分均采用反渗透法的膜处 理工艺进行水的预脱盐;另一方面,现行国家标准《钢铁企业节水 设计规范》GB50506的有关条文规定,除盐水宜采用膜处理工艺
基于以上两方面原因,本标准规定水的预脱盐宜采用反渗透法的 膜处理工艺。
一般采用阴、阳混合离子交换和电除盐(EDI)两种方法。由于电 除盐(EDI)法,具有不需要酸、碱再生,利于环保、操作简便、自动 化控制水平高等优点,故本标准规定对水的精脱盐宜采用电除盐 (EDI)工艺。
6.8.4为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
质量》GB/T12145对锅炉给水pH值的有关规定,除盐水系统需 设置加氨装置。
6.9.1钢铁联合企业一般均由氧气厂通过厂区氮气管网向焦化 厂的十熄焦装置供应所需氮气。但一些独立焦化企业往往没有氮 气的供应气源,需自建氮气站和液氮气化站以满足干熄焦装置正 常生产和事故时所需氮气的供应。 工程实践表明,正常生产时所需的氮气用量与事故时所需的 氮气用量差别很大。若单纯自建氮气站并同时满足正常生产和事 敌时所需氮气用量,虽然运行费用低于液氮气化站,但氮气站的设 计规模将特别大,设备利用率很低,工程建设一次投资明显增加: 若单纯自建液氮气化站并同时满足正常生产和事故时所需氮气用 量,虽然工程建设一次投资明显降低,但其运行费用又将大幅度增 加。所以没有外部氮气供应的企业,最经济合理的方案是自建氮 气站的设计规模满足十熄焦装置正常生产时所需氮气用量即可: 其事故时所需氮气用量由液氮气化站供应
6.9.2最大氮气用量是指2套或2套以上干熄焦同时出现事故
气站布置是为了便于压缩空气、氮气站供出氮气管道和液氮气化
站供出氮气管道的合并连接,同时易于统一操作和管理;液氮气化 站采取露天布置的方式是基于常用风冷式液氮气化装置的工艺条 件和对人员操作的安全性来考虑的
6.10 区域热力管道系统
6.10.1架空多层布置的管廊敷设方式可减少占地和 数量。
6.10.1 架空多层布置的管廊敷设方式可减少占地和支柱的设置 数量。 6.10.2规定按氮气的正常用量和事故时的最大用量分两路分别 计量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精确计量
6.11 烟尘治理系统
说明如下: 2多套集中布置的十熄焦若有同时进行装焦操作的可能性 时,如果共用一套烟尘治理系统,则该烟尘治理系统的处理能力将 会加大,设备的规模和装机功率将加大,同时在运行时系统处理风 量变化大且频繁,影响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采用各自独 立的烟尘治理系统更稳定可靠。 5.11.2本条规定了干熄焦烟尘捕集系统的设计要求。对条文的 规定说明如下: 2在焦炭装入和排出过程中,焦炭易通过这两处抽吸口进入 集尘管路中堵塞集尘管道,不仅加剧对集尘管道的磨损,还会降低 这两处的烟尘捕集效果,因此需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避免这种情 况的发生。 3若除尘吸气罩与预存室压力自动调节放散管和预存室事 敌放散管直接连接,除尘系统在除尘吸气罩处形成的负压会干扰 干熄焦的正常运行。 4干熄炉排出的冷焦在通过位于地下的带式输送机运出时: 由于焦炭仍具有一定的温度(100℃~200℃),会在焦炭上方形成
定的然刻优,焦灰随市式捌达优的运劲厂生颠敷而生相理出 生粉尘,粉尘在热对流空气的裹狭下向外逸散至地下封闭空间,在 污染环境的同时,还会在地下密闭空间形成可能发生爆炸事故的 粉尘云。因此位于地下的运焦带式输送机需配置机械除尘设施 对产生的粉尘进行捕集净化,以保护环境和生产设施安全。 6.11.3本条规定了集尘管路的设计要求。对条文的规定说明 如下: 1十熄焦上部集尘管道中的烟尘温度高且带有明火颗粒,下 部集尘管道中的气体含尘浓度高,若两者直接混合,易达到粉尘爆 炸的条件。因此需采用烟尘冷却分离阻火装置对高温烟尘进行降 温并捕集明火,对高浓度含尘气体进行预分离处理,然后再将两者 混合,从而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6.11.4本条规定了净化处理装置的设计要求。对条文的规定说 明如下: 1袋式除尘器应用广泛,技术成熟可靠,对烟尘的净化效率 高,能够满足相关排放标准的要求。因此采用袋式除尘器作为最 整净化装置。 2~6焦粉尘属可燃爆炸性粉尘,本条第2款~第5款的规 定用于防止或减少粉尘爆炸的发生,本条第6款的规定是为了减 少爆炸后对系统的危害。 十熄焦生产过程中散发的烟尘含尘浓度大、温度高且裹高 温明火颗粒,易形成爆炸环境,影响系统和人身安全。采用烟尘冷 却分离阻火装置可有效避免爆炸环境的形成。 采用离线清灰是为了保证除尘器清灰时不受正常过滤含尘气 流的影响,同时也避免了残余明火颗粒与清灰时形成的粉尘云的 直接接触,降低了爆炸环境的形成几率,可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
1袋式除尘器应用广泛,技术成熟可靠,对烟尘的净化效率 高,能够满足相关排放标准的要求。因此采用袋式除尘器作为最 终净化装置。 2~6焦粉尘属可燃爆炸性粉尘,本条第2款~第5款的规 定用于防止或减少粉尘爆炸的发生,本条第6款的规定是为了减 少爆炸后对系统的危害。 十熄焦生产过程中散发的烟尘含尘浓度大、温度高且裹高 温明火颗粒,易形成爆炸环境,影响系统和人身安全。采用烟尘冷 却分离阻火装置可有效避免爆炸环境的形成。 采用离线清灰是为了保证除尘器清灰时不受正常过滤含尘气 流的影响,同时也避免了残余明火颗粒与清灰时形成的粉尘云的 直接接触,降低了爆炸环境的形成几率,可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
焦粉冷却、排出及输送系统
一次除尘器收集的焦粉的温度高达900℃,需冷却后才
将高温焦粉冷却到300℃以下,遇到空气后就不会燃烧,并可方便 地输送。 6.12.2本条规定了一次除尘器下焦粉冷却装置的设计要求。焦 粉冷却装置主要有两种结构:一种是三重套管结构,中间走焦粉, 内外层为循环冷却水,其冷却元件被称为焦粉冷却套管;另一种是 类似于管壳式换热器的多管式焦粉冷却装置,其冷却元件为壳体 内设置的多根小直径的焦粉冷却管,冷却管的管内走焦粉,管间为 循环冷却水。对条文的规定说明如下: 1因焦粉的温度较高,焦粉冷却管或焦粉冷却套管顶部的高 温焦粉对应的循环冷却水可能发生汽化产生蒸汽,并聚集在焦粉 冷却装置的顶部,如不及时排出,极易发生事故,故要求在其顶部 设置排汽管并将排汽管接焦粉冷却装置循环冷却水的回水 管道。 2焦粉冷却管或焦粉冷却套管的底部采用浮动式结构有利 于吸收热膨胀,可防止将焊缝拉裂造成漏水,影响生产。 3焦粉冷却管底部采用膨胀滑动缝式浮动结构时,随焦粉排 出的可燃气体会通过膨胀滑动缝进入到多管式焦粉冷却装置壳体 内,充入氮气可防止发生爆炸
6.12.3本条规定了一次除尘器及二次除尘器下焦粉排出
1一、二次除尘器均工作在气体循环系统的负压段,如空气 漏入一次除尘器底部的高温焦粉仓,可能造成高温焦粉燃烧,局部 过热形成熔渣,堵塞焦粉排出通道,导致焦粉无法排出:如空气漏 人二次除尘器,将不利于系统空气导入量及含氧量的有效控制。 故需采取措施保持焦粉排出系统的严密,且采用旋转排灰阀及料 立控制等措施,防止空气漏入气体循环系统。 2设置插板阀可在排灰阀及其下游的焦粉输送设备发生故 障时,截断焦粉流,方便后续设备的检修与更换,
3一、二次除尘器的排料为间歇操作,在时间上是可以错开 进行的。为了减小粉尘输送设备的规模,降低设备投资,要求一、 二次除尘器不同时进行排料操作。 6.12.4本条规定了焦粉输送系统的设计要求。对条文的规定说 明如下: 1一、二次除尘器下的排料设备在排料过程中是连续运行 的,因此要求粉尘输送设备的输送能力大于排料设备的最大排料 能力,以避免粉尘堆积、堵塞。 2一次除尘器收集的焦粉中含有一定粒度的小焦块,加之焦 粉的磨损性极强,同时系统排出的焦粉温度较高,极易导致焦粉输 送设备损坏,故规定一、二次除尘器的灰斗容积或焦粉缓冲仓的容 量不能满足焦粉输送设备的检修要求时,焦粉输送设备需一开 一 备配置,以保证干熄焦的连续稳定生产。 3粉尘输送设备发生故障时若不能及时发现,将造成粉尘的 堆积、堵塞,产严重时会损害主体工艺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需设置 故障报警设施以及时采取措施。 4粉尘输送系统内部维持微负压状态是为了避免造成二次 污染。
7.1.1本条规定了干熄焦生产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
7.1.1本条规定了干熄焦生产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要求。对条 文的规定说明如下: 1十熄焦装置生产用水主要用于除盐水站及循环水系统补 充水等。生产用水的水质指标需根据如下因素确定:除盐水站处 理工艺,循环冷却水的水质指标、设计浓缩倍数、旁滤处理和循环 水工艺。
7.1.2本条规定了循环水系统的设计要求。对条文的规定说明
1~3因干熄焦本体、十熄焦锅炉及除氧给水泵站所需的循 环水和汽轮发电循环水的水量不同、水压不同、开工时间不同,所 以规定两个循环水系统宜分别设置,并且水泵各自独立成组。但 将两个系统的冷却塔合建在一起,可以节省占地和投资
7.2电气、仪表及自动化
7.2.1中断供电会造成干熄焦提升机停运,如果此时装有红焦的 焦罐正在空中运行,会处于不安全状态,故干熄焦的用电负荷为 级负荷,由双重电源供电。 7.2.2干熄焦提升机属于短时反复工作设备,如与其他动力负荷 共用变压器,会影响其供电质量。 7.2.3干熄焦中断供电,循环风机停运后,干熄炉内循环气体中 可燃成分逐渐聚集,有发生爆炸的危险。为确保生产安全,需向系
7.2.3干熄焦中断供电,循环风机停运后,干熄炉内循环
可燃成分逐渐聚集,有发生爆炸的危险。为确保生产安全,需向系 统内充入氮气,使系统中可燃成分浓度保持在安全范围内,必要 时,需将预存室事故放散管打开。采用不间断电源向循环风机入
口和出口的氮气补充电动阀门、空气吸入管的氮气补充电动阀门 及预存室事故放散用电磁阀供电,可确保在停电事故状态下,这些 设备也能可靠运行,从而保证系统安全
7.2.6检修照明灯具为移动式和手提式,需采用安全特
7.2.6检修照明灯具为移动式和手提式,需采用安全特低电压
7.2.8干熄焦的控制要求及控制水平相对较高,除检修时才启用
7.2.11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因预存室容积有限
7.2.11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
十熄炉内红焦达到高高料位时,如继续装入,将造成红焦漫出 装焦口,炉盖无法关上,红焦遇空气燃烧,极易发生火灾,造成 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为确保安全,在装入装置与干熄炉预 高高料位间设置连锁,可确保十熄炉内料位达到高高料位时 不能打开,从而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7.2.12如干熄炉内焦炭排至预存室低料位以下,十熄焦
环系统的温度、压力等指标将发生剧烈波动,并严重偏离正常生产 时的设定值,系统将难以正常运转,故规定预存室内焦炭达到低料 位时,排出装置应停止排焦
7.2.13对干熄炉预存室内料位的检测,由于被检测介质
焦炭,温度高(最高可达1100℃)、硬度大、由上向下流动,检测难 度大。从多年的设计及生产实践看,预存室高料位和低料位的检 测采用耐高温、耐磨、抗径尚冲击的电容料位计或非接触式料位 计,连续料位的检测采用微波料位计,应用效果较好
炉炉管缺水,此时如不停止循环风机,仍源源不断地向干熄焦锅炉 输人高温循环气体,极易造成干熄焦锅炉炉管爆炸。当仪表气源 压力达到下下限时,各仪表控制阀门将无法动作,操作人员将失去 对干熄焦装置的控制,极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故本标准规定循环
风机与干熄焦锅炉汽包水位下下限及仪表气源压力下下限间应设 置连锁,当锅炉汽包水位达到下下限或者仪表气源压力达到下下 限时,应立即停正循环风机的运转,同时采取其他措施保证系统的 安全。
7.2.15在旋转密封阀的入口或出口设置温度检测,其目的是
测排焦系统内焦炭流经空间气体的温度,进而判断排出焦炭温度 的高低。由于空间内气体温度比焦炭的实际温度要低,故检测出 的气体温度要根据标定得到的温度差进行修正,且需将该温度与 排出装置连锁,在温度超过设定值时,停止排焦装置的运转,防止 排出红焦,烧坏排出装置及运焦设备。
7.2.16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因干熄炉直行
炉内焦炭冷却不均习,且焦炭为导热性差、块度较天的固体物料, 其表面温度与块内中心温度差别很大,生产操作中管理不善时易 排出红焦,如不及时熄灭,极易发生火灾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重 天财产损失。通过设在运焦带式输送机上的排焦温度检测装置, 可以及时发现是否排出红焦,在其温度达到设定值且延续一定时 可仍不消失时,立即启动事故酒水装置,向运焦带式输送机洒水, 熄灭红焦防正火灾事故的发生
7.2.17在一次除尘器下的灰斗或焦粉缓冲仓上设置上、下限料
位检测,并将料位检测信号与焦粉排出装置的开、闭连锁,不仪可 确保除尘器收集的焦粉及时排出,防止二次扬尘,还可防止物料被 排空,使空气进入负压系统。对一次除尘器下灰斗或焦粉缓冲仓 内焦粉的检测,因被检测介质温度高(最高可达900℃)、硬度大, 故采用耐高温、耐磨、抗径向冲击的电容料位计或非接触式料 位计。
体与焦炭的逆流换热过程中,高温焦炭与循环气体发生化学反应 造成焦炭烧损以及预存室中的焦炭析出残余挥发分,都使得循环 气体中可燃组分的浓度不断增加。同时,干熄炉内红焦的温度较
高,且无法保证系统不从环境吸入空气,故当可燃组分的浓度超过 爆炸极限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一发生爆炸,将造成人身伤亡 和重大财产损失。为保证干熄焦装置生产操作的安全性,需有效 控制循环气体中可燃组分(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浓度。在干熄炉人 口的循环气体管路上设置在线的气体成分分析装置,便于监测循 环气体中可燃组分的浓度确保系统操作安全
以热电偶保护套管的材质需耐高温和耐磨损;同时,由于有
7.2.22干熄焦循环气体流量测量和预存室旁通管流
管径大,直管段长度小,焦粉对节流元件有冲刷,易堵塞。因 择巴类流量计,如托巴管流量计,适于大管径流量测量,特有 管段要求前2倍直径、后3倍直径型,耐冲刷外型,不锈钢材 线可插拔式。
7.2.24对十熄炉预存室、一次除尘器、气体循环系统各部的压力
测和循环气体流量的检测,由于被测介质含尘量较高,测量智 要定期吹扫,故需设置可在控制室自动或手动操作的自动吗 置。
7.2.25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生产过程控制和管理
日益提高,采用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能够保证干熄焦安全生产、 节约能源、减员增效,而基于计算机和信息网络的生产管理信息系 统,已成为提高企业生产管理水平的重要帮手。熄焦自动控制 系统作为基础级控制,需具备与上级生产管理系统的数据通信 接口。
置中央紧急停止装置的自的是在系统出现重大故障时,使系统紧 急停止运转,避免生产过程中出现重大安全事故,保障人身安全, 避免设备的重大损坏:
提升机紧急停止时,提升机主电源切断,提升机停运,可避
免装有红焦的焦罐落地。熄焦紧急停止时,循环风机停止运转, 可避免系统发生爆炸;锅炉主蒸汽切断阀关闭,锅炉主蒸汽放散阀 打开,可降低蒸汽压力,保证锅炉安全。 2紧急停止回路采用继电器控制,可确保在自动控制系统出 现故障时,也能使关键设备处于安全状态
免装有红焦的焦罐落地。千熄焦紧急停正时,循环风机停止运转, 可避免系统发生爆炸;锅炉主蒸汽切断阀关闭,锅炉主蒸汽放散阀 打开,可降低蒸汽压力,保证锅炉安全。 2紧急停止回路采用继电器控制,可确保在自动控制系统出 现故障时,也能使关键设备处于安全状态。 7.2.29干熄焦提升机的自动化控制设备与干熄焦控制系统紧密 相连,孤立的自动化装置不能满足集中监控和运行管理的需要,因 比要求提升机的自动化控制设备与干熄焦控制系统联网:同时对 于重要的安全连锁信号,需采用点对点的硬接线方式通信,以进 步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 7.2.30本条是从供电可靠性和电源质量来考虑的。当外部供应 电源出现故障时,不间断电源仍可为重要仪表和控制系统提供电
相连,孤立的自动化装置不能满足集中监控和运行管理的需 此要求提升机的自动化控制设备与干熄焦控制系统联网; 于重要的安全连锁信号,需采用点对点的硬接线方式通信, 步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
7.2.30本条是从供电可靠性和电源质量来考虑的。当外
电源出现故障时,不间断电源仍可为重要仪表和控制系 源,保证重要仪表和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
8.2.1装人料斗的升降式密封罩插入炉顶水封槽中形成水封,预 存室及装入料斗保持负压,有利于防止装焦时产生的大量烟尘列 逸污染环境。采用联动机构可缩短炉盖与水封盖间的交替时间 尽可能减少粉尘外逸
8.2.3生活污水及生产污水排至焦化厂相应污水处理系
8.2.4本条规定了干熄焦噪声污染控制的设计要求。所有噪声
污染控制措施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厂界噪声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及 地方标准,同时使企业内部的岗位噪声满足职业卫生标准的有关 规定。
8.3.1本条规定了十熄焦防火防爆的设计要求。对条文的规定 说明如下: 1在干熄炉内循环气体与焦炭的逆流换热过程中,高温焦炭 与循环气体发生化学反应造成焦炭烧损以及预存室中的焦炭析出 我余挥发分,都使得循环气体中可燃组分的浓度不断增加。同时 十熄炉内红焦的温度较高,且无法保证系统不从环境吸入空气,故 当可燃组分的浓度达到爆炸极限就有爆炸的危险。 为保证干熄焦生产操作的安全性,需有效控制循环气体中可 然组分的浓度。实际生产操作的经验表明,十熄炉入口循环气体 中一氧化碳的浓度控制在不大于6%(体积百分比)、氢气的浓度 控制在不大于3%(体积百分比),就可避免发生爆炸。
将循环气体中可燃组分的浓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有两种方 法:一种是连续向气体循环系统供入一定量的氮气DB11/T 1608-2018 预拌盾构注浆料应用技术规程,另一种是在十 熄炉环形气道或一次除尘器引入空气将可燃组分燃烧。后一种方 法因较为经济且可多生产蒸汽而被广泛采用,但前提是循环气体 的温度要高于可燃组分的着火温度。 6干熄焦冷焦输送系统各厂房包括切焦机室、筛焦楼及贮焦 槽等建(构)筑物。:
8.3.2本条规定了干熄焦防机械伤害及设备安全的设计要求。
8.3.3本条规定了干熄焦提开机械安全措施的设计要求。
1十熄焦构架承受的最大承载能力不仅包括提升机、焦罐及 红焦的重量,还包括提升机、焦罐运动时对熄焦构架产生的各方 向的冲击力,其他设备施加在十熄焦构架上的作用力,风荷载及雪 荷载等作用力。 2焦罐内装有温度高达1000℃的红焦,焦罐体积大且提升 机的提升速度快,为保持提升时焦罐运行平稳,防止焦罐倾斜、红 焦洒落,故焦罐提升过程中经过的焦罐车、提升井架及提升机需设 置焦罐导向架。 3多套十熄焦集中布置于一个干熄站时,可能在同一轨道上 设置两台及以上的提升机。由于高空作业的提开机重量大,运行 速度快,为确保操作安全及检修的需要,租邻两台提升机间需设置
安全隔离区和防碰撞装置。
8.3.4于熄焦基础的地下部分及运焦通廊的地下部分在生产过
8.3.4十熄焦基础的地下部分及运焦通廊的地下部分在生产过 程中会逐渐积聚一氧化碳、氮气等有毒有害气体,对检修维护人员 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因此需加强通风。通常采用机械排风、自然 补风的方式,排风系统与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报警设施及氧含量检 测报警设施连锁启动,可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在干熄焦基础地 下部分的进、出口设置手动排风系统的启闭装置,人员进入该区域 时,启动排风系统,保护人员不受伤害;人员离开时,关闭排风系 统,可降低运行成本CBDA 25-2018-T 幼儿园室内装饰装修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