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G19-2012机械连接预应力混凝土竹节桩图集

苏G19-2012机械连接预应力混凝土竹节桩图集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4.7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14947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苏G19-2012机械连接预应力混凝土竹节桩图集

式中M机械连接竹节桩弯矩设计值

c—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 f一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 吨—混凝土抗拉强度变异性调整系数,=0.7 7.3.3机械连接竹节桩桩身横向开裂剪力应按下式计算:

7.3.6按第7.3.1~7.3.5条中公式计算的各种规格机械连接竹节桩框身承载 力设计值见本图集第9~16页。 7.4机械连接竹节桩桩身的裂缝控制计算: 7.4.1机械连接竹节受弯时,裂缝控制等级取二级DB11/T 1610-2018 民用建筑信息模型深化设计建模细度标准,并应按下式计算:

M.≤ (o+yJa)W.

式中M一拉力设计值; C考虑预应力钢筋墩头与端板连接处受力不均匀等因素的影响而取 的折减系数,C=0.85。 7.3.5轴心受压的机械连接竹节桩,桩身受压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考虑机械连接竹节桩压曲影响时,桩身轴心受压承载力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N一轴压力设计值: f一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 考虑沉桩工艺影响及混凝土残留预应力影响而取的综合折减系数 对于A型、B型、C型、D型和E型桩统一取0.7。 2身穿越可液化土或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10kPa的软弱土层的基桩,应 考虑压届影响,桩身轴心受压承载力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受压稳定系数,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有关规定执行

当机械连接竹节桩处于一般环境或设计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时,应按下 计算

式计算: Na≤(o+f)A (7. 4. 22 ) 式中M2一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的拉力值 7.4.3按第7.4.1、7.4.2条中公式计算的各规格机械连接竹节桩桩身承载力 与裂缝控制指标见本图集第9~16页。 7.5桩身混凝土强度应满足其承载力设计要求,用于抗震设防地区时,桩基 的验算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 8机械连接竹节桩的选用 8.1应根据工程地质情况、建设区域抗震设防烈度、上部结构特点、荷载大 外及性质、施工条件、沉桩设备等因素,与生产厂家及施工单位经综合分析 后,选用相应类型的机械连接竹节框 对于承受较大水平荷载的机械连接竹节桩、抗震设防区位于液化土层范 围内的机械连接竹节桩,设计人员应根据相关规范的规定,对本图集中机械 连接竹节桩采用的箍筋直径、螺距及箍筋加密区长度做相应调整,并向生产 家定制满足抗震构造指施和具体工程需要的机械违接竹节桩。 3.2用于抗震设防烈度7度IV类场地的机械连接竹节框基础工程,最上面一节 链宜选用C型、D型或E型机械连接竹节桩,且所选椎型的各项力学指标应满足 设计要求及有关规范的规定。 8.3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桩基设计等级为甲级的机械连接竹节桩基础工程 宜选用B型、C型,D型或E型,机械连接竹节桩最上面一节桩螺旋筋直径宜加 大或间距加密。 3.4当地下水或地基土对混凝土、钢筋和钢零部件有腐蚀作用时,应按相关 标准、规范的规定采取有效的防膚措施,确保桩的耐久性

N < (o.+h)A

8.5受拉(抗技)桩或主要承受水平有载的机械违接竹节桩基础工程,应根 据竹节桩所处环境,结合桩身轴心受拉承载力设计值(见本图集第9~16页), 选用B型、C型、D型或E型机械连接竹节桩,最上节桩全长臻旋筋间距宜采用 45mm(此节桩需增加标识),且所选桩型的各项力学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及有 关规范的规定,不得选用A型机械连接竹节桩。 8.6受拉(抗拨)机械连接竹节框与承台连接时,承台连接钢筋应通过螺母 与每根预应力钢棒直接连接,连接钢筋直径应满足受拉(抗拔)要求, 8.7淤泥质土挖土深度大于2m时,最上面一节柱应采用C型以上型号,螺旋角 全长间距宜采用45mm(此节框需增加标识), 8.8机械连接竹节桩用做摩擦型桩或端承摩擦椎且穿越硬土层较薄时,其长 经比不宜大于80:机械连接竹节桩用做端承型桩或摩擦端承桩且需要穿越 定厚度较硬土时,其长径比不宜大于60(长径比计算取最大外径),或参照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13476执行。 8.9对于由多节机械连接竹节拼接的单根桩,设计人员可根据桩所承受的 整向力及水平力的大小,采用最上面一节桩的型号高于下节桩的配桩设计。 8.10桩尖应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选用。本图集提供了开口形桩尖(用8 表示)、十学形桩尖(用b表示)两种常用桩尖,详见本图集第26、27页。限 本图集提供的常用桩尖外,也可根据工程地质情况选用其他形式的尖,粉 砂层厚度大于2000mm且有硬夹层时,宜采用a型桩尖。

式中Nt2—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的拉力值; 7.4.3按第7.4.1、7.4.2条中公式计算的各规格机械违接竹节桩桩身承载力 与裂缝控制指标见本图集第9~16页, 7.5桩身混凝土强度应满足其承载力设计要求,用于抗震设防地区时,桩基 的验算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

9机械连接竹节桩的制作要求

编制说明 图集号苏G19—2012 页次7

图集号苏G19—2012 页次 7

编制说明 图集号苏G19—2012 页次8

外径700~650机械连接竹节桩剖面图

不径800~700机械连接竹节桩剖面图

外径1200~1050机械违接竹节桩剖面图

抗拔桩截桩桩顶与承台 图集号苏G19—2012 连接详图 页次37

注:1用于各种规格的连接件各部件的强度应大于相配套钢棒强度的1.3倍, 2采用的环氧树脂防腐使用年限不应低于设计使用年限, 图集号苏G19—2012 抗拔连接件安装示意图 页次 38

注:1用于各种规格的连接件各部件的强度应大于相配套钢棒强度的1.3倍。 2采用的环氧树脂防质使用年限不应低于设计使用年限

A.1机械连接竹节椎施工应符合《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JGJ94的要求。 A.2吊装、运输与堆放: 1.2.1长度不大于16m的机械连接竹节桩吊装宜采用两支点法或两头钩吊法 两支点法的两吊点距离桩端宜为0.21L(L为桩段长度,L>16m时,应该增加 支点),绳索与桩身水平夹角不得小于45°,装卸时应轻起轻放,严禁抛押 碰撞、滚落。 A.2.2长度不大于16m的机械连接竹节桩运输过程中,支点位置宜距离桩端 0.21L(L为桩段长度,L>16m时,应该增加支点)处,并垫以模形垫防止 滚动,产防层与层之间因垫木与端的距离不等造成错位。 A.2.3机械连接竹节桩堆放场地应压实平整,并有排水措施。长度不大于15 的机械连接竹节桩堆放应按两支点法进行(长度大于16m时,应该增加支点) 最下层支点宜放在垫木上,且各支点应在同一水平面。堆放层数应根据机械 连接竹节桩强度、地面承载力、垫木及堆垛稳定性等综合分析确定,并符合 表A.2.3的规定。

A.1机械连接竹节椎施工应符合《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JGJ94的要求。 A.2吊装、运输与堆放: A.2.1长度不大于16m的机械违接竹节桩吊装宜采用两支点法或两头钩吊法, 两支点法的两吊点距离桩端宜为0.21L(L为桩段长度,L>16m时,应该增加 支点),绳索与桩身水平夹角不得小于45°,装卸时应轻起轻放,严禁抛抑 碰撞、漆落。 A.2.2长度不大于16m的机械连接竹节桩运输过程中,支点位置宜距离桩端 0.21L(L为桩段长度,L>16m时,应该增加支点)处,并垫以模形垫木防止 滚动,产防层与层之间因垫木与端的距离不等造成错位。 A.2.3机械连接竹节桩堆放场地应压实平整,并有排水措施。长度不大于15 的机械连接竹节桩堆放应按两支点法进行(长度大于16m时,应该增加支点) 最下层支点宜放在垫木上,且各支点应在同一水平面。堆放层数应根据机械 连接竹节桩强度、地面承载力、垫木及堆垛稳定性等综合分析确定,并符合 表A.2.3的规定

表A.2.3机械连接价节桩堆放层数

附录A机械连接竹节桩施工要求

附录A机械连接竹节桩施工要求

附录A机械连接竹节桩 图集号苏G19—2012 施工要求 页次39

A.7.1采用抱压式桩机时,夹具应避开桩身两侧合缝位置,夹具应抱在椎身 当出部位,产禁来具抱在桩身凹进部位,桩身允许抱压压桩力宜根据当地工程 设计经验确定(薄壁机械连接竹节桩除外) 1.7.2严禁抱板的固定螺母高出抱板面(应低于抱板面10mm)。 A.7.3沉桩过程中,应经常观测身的垂直度,桩身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 当桩尖进入较硬土层后,严禁用移动桩架等强行回扳的方法纠偏,

A.8顶压法沉桩: A.8.1应确保桩帽或送桩器与压框机导向杆与增强型桩在同一垂直轴线上 A.8.2压机在大平合上应设有导向装置,以确保沉桩时“三点一线”。 A.8.3因地面下沉造成“三点一线”不垂直时,需要采取调整措施后,方可 继续施工

A.9采用其他沉桩方法时DB11/T 1627-2019 建筑日照计算参数标准,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附录A机械连接竹节桩 图集号苏G19—2012 施工要求 页次40

附录A机械连接竹节桩 图集号苏G19—2012 施工要求 页次41

节桩的质量。截框宜采用锯桩器,严禁采用大链横向敲击截桩或强行扳拉 截桩。 1.10.13在沉桩过程中,当桩头破裂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去除破裂部分 松动的混凝土。去除干净后马上用环氧树脂、水泥、芳香胺拌合料进行浇注, 强度达到原有桩强度后方可继续施工。 1.10.14如大小螺母均不能利用时,应采用相应的措施,具体见本图集第37页 1.11机械连接竹节桩工程的基坑开挖应符合下列规定: 1.11.1严禁边打桩边开挖基坑。饱和黏性土、粉土地区的基坑开挖宜在打桩 全部完成15d后进行。 A.11.2挖土宜分层均匀进行,且椎周围土体高差不宜大于1m。开挖的土方不 得堆积在基础周围,应及时外运。软土地基中机械连接竹节桩施工后的开挖, 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出现机械连接竹节桩基础移位、倾斜、机械连接竹节 桩桩身升裂等现象, 1.11.3因地质或施工等原因造成椎没有打至设计标高时,在挖土前,应首先 按照施工记录对该桩进行定位并标明桩位。在桩周边的土挖去1.5m,把外露的 住锯除后,按照预定的方案继续挖土。 1.11.4机械开挖时应小心操作,不得碰及桩身,挖到离桩顶标高0.4m以上时 宜改用人工挖除框项余土,以避免机械连接竹节框受到损伤和破坏, 1.11.5应充分考虑坑边堆载、挖土流向、土方坡道、基坑内临时边坡坡比, 挖土机具等因素对机械连接竹节桩的影响,避免偏位、倾斜、断桩等问题产生 1.11.6淤泥质土挖土深度大于2m的,应在运输车道与挖掘机运作车道上,用 泥揽拌桩或其他方法对车道地基进行加固。 A.11.7基坑土方开挖前,施工单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机械连接竹节

桩的保护措施,在取得基坑支护设计单位和相关主管部门的认可后方可实施, A.12机械连接竹节桩桩顶与承台或地梁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A.12.1当需要凿桩时,应在凿去机械连接竹节桩的多余部分后,设置托板并意 入钢筋骨架。伸入承合内部的机械连接竹节桩表面应凿毛,并在浇揭承台混 土之前将桩表面清洗干净,涂一层水泥浆,附加筋锚入承台或地梁的长度应清 足现行相关规范的要求, A.12.2当机械连接竹节桩伸入承台或地梁的长度满足设计要求,且不需要凿 桩时,伸入承台或地梁的附加筋可通过镦头、滚丝与连接螺帽连接,连接高 度不应大于16mm,并锚入承台或地, A.12.3抗拨的机械连接竹节桩因地质等原因,造成须凿椎(必须锯椎)的,锯 桩时,保护层厚度范围内的混凝土雷用小电动锤凿去,严禁锯齿碰到钢棒。 当钢棒长度不足时,应采用螺母与已滚丝的钢筋连接来满足设计要求。 A.13低应变法或高应变法检测需在沉桩48h后进行 A.14对低应变法检测中不能明确完整性类别的框或Ⅲ类框,应根据实际情况 采用静载法、高应变法、开挖等适宜的方法验证检测, A.15若发现Ⅲ类桩,应在桩孔内放置足够钢筋混凝土进行加固 A.16其余有关事项均应按照国家、行业现行标准规范执行

CJJ/T 288-2018 城市轨道交通架空接触网技术标准附录A机械连接竹节桩 图集号苏G19—2012 施工要求 页次42

附录B机械连接竹节桩 图集号苏G19—2012 验收要求 页次

B.4.4在同一工程中,首根通过低应变法检测不能明确完整性类别的框或 类桩,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静载法、高应变法、开挖等适宜的方法验证低应 变法检测结果。如果验证结果符合完整性要求,则低应变法检测不作为此工 程桩身完整性检测的依据。 B.4.5重点或大型项目,可在桩底部安装封口铁板,待基础开挖时,将水抽 出,采用吊锤测量桩长或用摄像机拍摄桩身质量,作为桩基工程验收依据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