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84-2015 岩土工程勘察术语标准.pdf

JGJT84-2015 岩土工程勘察术语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9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17420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GJT84-2015 岩土工程勘察术语标准.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9.1地基承载力与变形

T/SLEA 0031.3-2022 实验室用水气配件技术规范 第3部分:水槽.pdf45 245 246 246 247

2.0.1、2.0.2岩土工程的定义各本规范或标准虽不完全一致, 但基本意义大体相同。最简单的说法是“土木工程中与岩石和土 (包括岩土中的水)有关的部分”。本标准的释义阐明了岩土工程 的专业隶属、理论基础、研究对象、工作目的等方面,比较简 明、全面而准确。释义中的“岩石和土”当然包括了岩石和土中 的水;释义中的“利用”包括岩土作为地基承受工程的荷载,包 括岩土作为材料用于回填、用于修筑堤坝等土工构筑物,包括岩 土作为边坡或地下工程的自承体;释义中的“改良”包括岩土的 加固和地基处理,包括污染土和矿区被破坏的岩土环境的修复; 释义中的“灾害防治”包括岩溶、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 降、地裂缝、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等各种地质灾害的防治;释 义中的“环境保护”包括与岩土有关的工程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保 护,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基本上覆盖了岩土工程的全部 外延。 岩土工程与工程地质内容相近,关系密切,但文有实质性的 区别。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的研究对象都是岩石和土的工程问 题,但是,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与工程建设 有关地质向题的一门应用科学;岩土工程是土未工程的一个分 支,是一门工程技术。从事工程地质的是地质专家(地质师), 侧重于研究地质现象、地质成因和演化、地质规律、地质与工程 的相互作用;从事岩土工程的是工程师,关心的是如何根据工程 目的和地质条件,建造满足使用要求和安全要求的工程或工程的 部分,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岩土技术问题。因此,无论学科领 域、工作内容、关心的问题,两者都是有区别的。 勘察就是调查研究。岩土工程勘察和工程地质勘察就是对岩

土工程和工程地质问题的调查研究,二者也是既十分相近,文有 一定区别。二者的测绘、调查、勘探、测试等手段差别不大,研 究的问题也很相近,但前者有更强的工程针对性,除了查明场地 条件外,还要深人分析评价。有了具体的工程,才有岩土工程勘 察。后者则不一定,例如区域性的工程地质勘察并不针对某一具 体工程。

2.0.3所谓环境,指的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包括自然 环境和人工环境。自然环境的要素包括大气、水、岩土等,岩士 是其中的重要组成。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进行物质生产、 工程建设和过正常的生活,良好的、适宜的、高质量的环境是必 需的。但同时,人类活动又必然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可能导 致有害物质的积聚,工程的损害,生态的恶化,影响人类的生活 质量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岩土工程是应用岩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环境问题 包括工程建设对周边既有工程安全和正常使用的影响,污染物运 移造成岩土性质的改变,废弃物卫生填理的岩土工程问题等等 通过勘察、设计和研究,掌握现状、规律和发展趋势,提出措 施,达到保护和提高环境质量的目的。 2.0.8~2.0.12勘察是一项探索性很强的工作,总有一个从不 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自然的认识,对自然 与工程相互关系的认识,总是由粗而细,由浅而深,很难一步到 位。而且,各设计阶段对察成果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分阶段 勘察原则是数十年经验的总结。但由于工程的规模和要求各不相 同,场地和地基的复杂程度差别很大,各行业的习惯也不一样, 因而勘察阶段的划分也不统一。对房屋建筑、工业基地和公路工 程等,一般分为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三个阶 段,必要时还需进行施工勘察;水利水电工程分为规划阶段、可 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和技施设计阶段;铁路工程分为踏 勘、初测、定测、补充定测

2.0.3所谓环境,指的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

3.1岩土的结构、构造和分类方法

面抗剪强度经验公式中,表示节理裂隙面粗糙程度的一个系 按粗糙程度的不同,巴顿将此系数值定为0~20,并划分成 个等级。

3. 1. 17、3. 1. 18

3. 1. 17、3. 1. 18

土的统一分类法由美国卡萨格兰德 1948年提出,后被美国列入ASTMD2487。 工程界被广泛采用,但并非美国的统一标 准。美国还有其他标准,ISO另有自己的标

(A.Casagrande)于1948年提出,后被美国列人ASTMD2487。 强在美国和国际岩土工程界被广泛采用,但并非美国的统一标 准,更非国际统一标准。美国还有其他标准,ISO另有自己已的标 准,但并未被各国普遍采用。该分类法侧重于扰动土,对粗粒 注重颗粒级配,把土作为建筑材料,用于路堤、土坝和填土地基 等工程;对细粒土,最突出的是采用塑性图分类。每类土都有明 确的符号。ASTM D2487的分类法见表1:

3.2 岩石名称与类型

3.2.5~3.2.11关于岩浆岩的分类作以下说明:

5.2.5~ :11天于石浆石的分尖作以下说明: 岩浆岩根据生成环境分为喷出岩和侵人岩。喷出岩又称火山 岩;侵入岩依其侵人地壳中的部位深浅,可进一步分为深成岩 >3km)、浅成岩(1.5km~3km)和超浅成岩(0.5km~ 1.5km)。根据矿物成分和二氧化硅(SiO2)含量,岩浆岩由低 到高分为碱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等。以上是岩浆岩的 大类,在此基础上再进一一步分类。 3.2.52断层泥由断层运动形成,成分主要为黏土矿物,如高岭 石、伊利石、绿泥石、蒙脱石等层状硅酸盐,弱胶结或未胶结。 片状黏土矿物具定向排列,平行或以小角度与断层面斜交,表面 往往保存有断层活动留下的细痕

石、伊利石、绿泥石、蒙脱石等层状硅酸盐,弱胶结或未胶结 片状黏土矿物具定向排列,平行或以小角度与断层面斜交,表面 往往保存有断层活动留下的细痕

3.3.15~3.3.31对于这几条土的名称作以下说明

3.3.15~3.3.31对于这儿条土的名称作以下说明: 国内外有多种土分类标准,同一土类名称,各本标准有各不 相同的含义。这几条术语均依据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土分类的规定, 将土分为碎石土、砂土、粉土和黏性土四大类。碎石土根据粒径 和磨圆程度分为漂石、块石、卵石、碎石、圆砾和角砾;砂土根 据粒径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和粉砂;黏性土根据塑性指 数分为粉质黏土和黏土;粉土为砂土与黏性土之间的过渡性土 类。有些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根据粉土的塑性指数或黏粒含 量,将其进一步分为黏质粉土和砂质粉土。 这种分类法侧重于把土作为地基和环境,以原状土为基本对 象。由于比较简明,便于野外鉴别,且已沿用半个多世纪,故在 我国被普遍采用。

常见的特殊性土有软土、湿陷性土、红黏土、膨胀土、填土、冻 土、盐渍土、污染土、花岗岩残积土等等,有些文献称之为问题 土(problematic soil)。有些岩石也具有特殊性,称特殊性岩, 如膨胀岩、盐渍岩等。特殊性土和特殊性岩统称为特殊岩土。 3.3.43古土壤是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古气候变化(暖、湿气候 形成的土壤层,形成后被后期堆积物掩埋。古土壤在黄土地层中 分布最为明显,颜色呈棕红或褐红色,一般与黄土互层,在黄土

形成的土壤层,形成后被后期堆积物掩埋。古土壤在黄土地层中 分布最为明显,颜色呈棕红或褐红色,一般与黄土互层,在黄土 塬区往往可见到土几层,可作为划分黄土年代的标志。

3.3.44红黏土通常是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湿热条件下,碳酸盐系

岩石经过比较充分的化学风化作用形成的颜色为棕红或褐黄色的 高塑性黏土,具有团粒结构。残坡积形成,在原地未经搬运的称 原生红黏土。原生红黏土经搬运、沉积后仍保留其基本特征,且 液限大于45%的称次生红黏土。 红黏土是根据我国工程实践经验确定的一种特殊性土。术语 中的一些界限值,不一定与国外的术语对应,

3.3.62根据形成原因和致污物质,污染土可分为工业污

4.1.1~4.1.3关于地貌、地貌单元、微地貌作如下说明: 地貌是地表起伏的形态,如陆地上的山地、平原、河谷、沙 丘,海底的大陆架、大陆坡、深海平原、海底山脉等。根据地表 形态规模的大小,有大地貌、中地貌、小地貌和微地貌之分。大 陆与洋盆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地貌单元。较小的地貌形态,如在流 水和风力作用下形成的沙垄和沙波等。地貌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 要要素之一,对地理环境的其他要素及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深 刻的影响。地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地貌发展变化的物质过程称 地貌过程,包括内力过程和外力过程。内力和外力是塑造地貌的 两种营力,地貌是内力过程与外力过程对立统一的产物。根据形 态及其成因,可将地貌划分出各种各样的形态类型、成因类型或 形态一成因类型

关于阶地的成因、形态和分级作

阶地成因:以河流阶地为例,当地面因构造运动上升、气候 变化使河水水量增加,都会引起河流强烈侵蚀河床底部,造成下 切现象。河床大幅度地降低,原先谷底的河漫滩就超出一般洪水 期水面,成为阶地。河流如果发生多次侵蚀下切,就可能产生多 级阶地。堆积阶地,完全由河流冲积物构成,文称沉积阶地,在 河流中下游最为常见。其形成过程:先是河流侧向侵蚀展宽谷 底,同时发生大量堆积,形成宽阔的河漫滩;然后河流强烈下 蚀,当河流下切深度不超过冲积层的厚度时,形成堆积阶地。阶 地表面平坦,通常向河流下游方向倾斜,与新河床间有很明显的 坎。湖泊阶地、海滨阶地的成因与河流阶地的成因类似。 形态单元:一般河谷中常有一级或多级阶地,每一级阶地包

含的地形单元有:阶地面、阶地斜坡、阶地前缘、阶地后缘和阶 地陡坎等。阶地面是指阶地的表面,实际是原来的河谷底,大多 可河谷轴部和下游方向倾斜;阶地斜坡是阶地面以下的坡地,也 可河谷轴部倾斜,但坡度大得多;阶地前缘是指同一级阶地的阶 地面与阶地斜坡相交的地段。阶地后缘是指阶地面与较高一级阶 地的斜坡或谷坡相交的地段。阶地面和阶地斜坡是组成阶地的两 个主要形态要素,说明阶地发育的两个主要过程:阶地面形成时 期,河流的旁蚀作用或沉积作用占优势;阶地斜坡形成时期,河 流的下切作用占优势。 阶地分级:阶地的级数是由下而上按顺序分级的,把高于河 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称为一级阶地,向上依次为二级、三级.· 阶地。一般说,阶地愈高年代愈老。值得注意,河床相邻的就是 河漫滩,不要将河漫滩划为一级阶地,应该根据阶地的要素来判 断阶地

.17、4.1.18冲积扇和洪积扇

冲积扇和洪积扇的形成均在山口处,主要不同在于常年流水 还是暂时性流水。常年水流引起的山前堆积为冲积扇,沉积的分 选较好;季节性洪流引起的山前堆积为洪积扇,因水流短暂,沉 积物的分选较差。所以二者成因基本相同,只是规模、形态及分 选有差异而已。

出口很窄的咸水湖。湖继续发展,可与海水完全分离而逐渐变 成淡水湖,如杭州西湖

.26~4.1.44对岩溶地貌作如

岩溶地貌是在可溶性岩石分布区,主要由于地下水的长期溶 蚀作用形成,形态极为复杂繁多。小型的地表形态有溶沟、石 芽,大型的地表形态有峰丛、峰林、孤峰;小型的地下形态有溶 孔、溶蚀裂隙,大型的地下形态有溶洞、地下河,更有落水洞、 溶蚀漏斗、岩溶洼地、干谷、盲谷等等,还有钟乳石、石笋、石 柱等微地貌。这几条对这些常见的岩溶形态做了释义。大多岩溶

形态对工程不利,本标准将工程中常见的不良地质现 土洞塌陷等列人4.3节

形态对工程不利,本标准将工程中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如溶洞、 土洞塌陷等列人4.3节。 4.1.54、4.1.55对基岩和覆盖层作如下说明: 基岩和覆盖层是两个常用术语,但到底什么叫基岩?什么叫 覆盖层?不同的场合,理解不完全相同。从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 角度,基岩是覆盖层下或暴露在地面的岩体;覆盖层是覆盖在基 岩上的土。但什么是岩石?什么是土?未完全成岩的第三系是基 岩还是土?全风化、强风化的岩石是基岩还是土?不同的工程有 不同的理解。可以掌握这样的原则:工程上按岩石对待的称基 岩;按土对待的称覆盖层。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为了统一建筑场地覆盖层厚 度的计算,规定以剪切波速500m/s为界,大于该值的为地震波 输入基底,小于或等于该值的为覆盖层。由于剪切波速大于 500m/s不一定是真正的岩石,故文规定了剪切波速800m/s的 界限。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规定仅适用于建筑抗震。 大地构造中有时将前寒武纪的结晶岩称为基底,结晶岩上面 的沉积岩称为覆盖层。这也仅是大地构造的术语,与工程地质和 岩土工程无关

4.2地质构造与内力地质作用

4.2.6~4.2.9产状是岩层层面、节理面、断层面等结构面在空 间产出的状态。除水平岩层成水平状态产出外,一切倾斜岩层的 产状均以其走向、倾向和倾角表示,称为岩层产状三要素。 结构面与水平面的交线即为走向线,其两端所指的方向为走 向,可由两个相差180°的方位角来表示。 结构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并沿斜面向下的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 投影线称作倾向线,其所指的方向就是结构面的倾向。倾向垂直 于走向。 结构面上的倾斜线与其水平投影线的夹角称为倾角。与走向 线垂直的倾斜线与其水平投影线之间的夹角为真倾角。与走向线

斜交的倾斜线与其水平投影线之间的角为视倾角, 4.2.19断层面倾角小于30°的规模较大的逆断层也称逆掩断 层。

4.2.19 层。 4.2.23节理是地壳上部岩石中最广泛发育的一种断裂构造,按 成因可分为原生节理和次生节理。原生节理是指成岩过程中形成 的节理,如沉积岩中的泥裂、火成岩冷却收缩而成的柱状节理、 岩浆入侵过程中由于流动作用及冷凝收缩产生的各种断裂等。次 生节理是指岩石成岩后形成的节理,包括构造节理和非构造节 理。构造节理是由构造运动引起的,是所有节理中最常见的,岩 石受张应力形成的裂隙为张节理,岩石受切应力形成的裂隙为剪 切节理。非构造节理由外动力作用形成,如风化作用、山崩或地 滑、卸荷等引起的节理,常局限于地表浅处。 4.2.29新老两套岩层之间呈一定角度接触的称角度不整合,简 称不整合;呈平行接触的称假整合,文称平行不整合

4.2.23节理是地壳上部岩石中最广泛发育的一种断裂构造,按

4.2.29新老两套岩层之间呈一定角度接触的称角度不整合

1.3不良地质作用与地质灾害

4.4.2~4.4.5关于活动断裂,全新活动断裂,发震断裂和能动 断层作以下说明: 在工程使用时限内断裂是否活动,对工程的安全关系极大。 活动断裂就是现代还可能活动的断裂,但如何鉴定其活动性,如 可预测工程使用期间是否活动,是个十分困难的问题。较为可 行的方法是,通过鉴定断裂近期的活动推测今后活动的可能性, 因此,《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提出了全新活动断裂的概 念,即以过去的一方年是否活动来推测今后一白年的活动。《建 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也采用了这一概念,称为“全新世 活动断裂”。 发震断裂十分重要,如何鉴定也应有个可操作的办法,《岩 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提出了“全新活动断裂中、近期 (近500年来)发生过地震震级M≥5级的断裂,或在今后100 年内,可能发生M>5级的断裂”,可定为发震断裂。 核电厂由于安全的特殊重要性,将活动断裂的时限定为10 万年。并提出了“能动断层”的概念。 4.4.10同样震级的地震,震中距不同,地震造成的破坏也不 同,在震中距越小的地方,影响和破坏越重。故有远震、近震 地方震、直下型地震等术语。震中距大于1000km的地震称远 震,震中距在100km~1000km范围内的地震称近震,震中距在 100km以内的地震称地方震。震源所在地的地震称直下型地震, 城市及其邻近地下发生的地震称城市直下型地震。这类地震往往 造成城市较大的损失,典型的城市直下型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 地震,1995年的日本阪神地震。 4.4.14~4.4.17关于多遇地震、设防地震、罕遇地震、抗震设 防烈度作如下说明: 我国建筑抗震设防有三个水准目标,即“小震不坏,中震可 修,大震不倒”。根据我国经验,50年超越概率为63%的地震烈

度对应于统计的“众值”烈度,比基本烈度约低一度半,取为第 一水准烈度,称“多遇地震”;50年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 度,即1990年中国地震区划图规定的“地震基本烈度”,或中国 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定的峰值加速度所对应的烈度,取为第二水 准烈度,称“设防地震”;50年超越概率为2%~3%的地震烈 度,取为第三水准烈度,称“罕遇地震”,当基本烈度为6度时 为7度强,7度时为8度强,8度时为9度弱,9度时为9度强 因此,抗震设防烈度就是原来的基本烈度。

5. 1岩土的组成和物理性质

5.1.14不均匀系数来自俄文,其含义与英文的均匀系数相同。 5.2岩土的力学性质 5.2.60、5.2.61库仑于1776年提出了砂土的抗剪强度表达式, 砂土的抗剪强度是作用在剪应力平面上正应力的单调正函数,在 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在此基础上,后来文发展了黏性土的抗 剪强度表达式,加进了黏聚力参数。1882年,莫尔在库尔曼应 力圆的基础上,提出了用应力圆描述材料中某一点应力状态的方 法,该法在以正应力和剪应力为坐标的平面上,用几何方法表示 材料中某点不同方位截面上应力分量之间的关系,可将复杂应力 状态(或应变状态)材料中一点各截面上的应力(或应变)分量 之间的关系表现在平面图上,即莫尔圆,并可用莫尔圆的切线包 线表示土的抗剪强度,简明而直观。将库仑理论和莫尔方法结合 起来,就成为岩土力学的库仑莫尔强度准则

6.1地下水的赋存和类型

6.1.1水文地质条件的具体含义随勘察目的而有不同的侧重, 如岩土工程勘察除了含水层的分布、埋藏、补给、径流和排泄条 件外,更侧重于水位及其动态变化,包括勘察时的地下水位、历 史最高地下水位、近3~5年最高地下水位、水位变化的规律等 等,以便确定抗浮设防水位和基坑降水或截水设计;供水水文地 质勘察更侧重于可开采的水资源数量和质量等等。 6.1.23~6.1.28潜水与承压水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存在自由水 面。潜水有自由水面,潜水面与潜水的水头相同;承压水的水头 则高于含水层顶板的底标高,不存在自由水面。潜水通常埋藏较 浅,上无连续隔水层,与大气和地表水联系密切,能积极参与水 循盾环,因此气候、水文因素的变化对潜水影响较大;承压水通常 理藏较深,由于受到隔水顶板的限制,与大气、地表水联系较 弱,通常为侧向补给,受气候、水文因素的变化影响较小。潜水 面的起伏与地形大体一致,但一般较地形起伏缓和;承压水含水 层主要受地质构造的控制。潜水含水层的厚度随补给、排泄条件 而变化;承压水的厚度基本不受补给、排泄条件的影响。在计算 地下水向井中渗流时,如含水层等厚,潜水的过水面积不断变 小;承压水的过水面积则不变。承压水过度开采可能导致两个隔 水层之间出现非饱和带而变成潜水的性状,为了与上方没有隔水 层的潜水区别,工程上常称为层间潜水。受季节影响,水位上升 时,潜水局部地段有上覆隔水层的地方可能表现出承压性。 上层滞水与潜水的本质区别在于:上层滞水隔水层底板范围 有限,故上层滞水的分布范围也小,且隔水层以下通常还有非饱 和士存在。上层滞水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变化都很大,常常

是暂时性的,对供水没有意义。 6.1.38~6.1.42关于多年冻土区地下水类型作如下说明: 根据周幼吾等著《中国冻土》(科学出版社2000)及《冻土 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DZ/T0061一93,多年冻土区地下水类 型特征如下: (1)冻结层上水 这种类型的地下水埋藏于季节融化层里,多年冻土上限是冻 结层上水的融水底板。由于季节融化层存在时间和厚度自南而北 的变化,因此冻结层上水的存在时间和含水层厚度也随之变化。 冻结层上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有时也通过融区 得到上升的冻结层下水的补给。在山区碎石、砾石层孔隙中,还 存在水蒸气的凝结补给。 (2)冻结层下水 冻结层下水埋藏于冻土层以下,它包括冻土层以下所有的地 下水。由于含水层所处深度不同,有的地下水与冻土层下界面接 触,冻土层是地下水的融水顶板;有的含水层埋藏很深,地下水 面与冻土层下界面不接触。前一情况下,地下水具有一定的承压 性;后一种情况下,地下水具有自由水面。 冻结层下水通过融区或融化带,与冻结层上水有水力联系, 它们共同接受大气降水及河水的补给。因此,它们的动态与大气 降水及河水动态有密切联系,通常雨季水量丰富,水位升高;冬 天由于降水及河水补给减少,地下水位随之下降。与冻结层上水 相比,这类冻结层下水不易受到污染,水质及矿化度均能达到供 水要求。同时因含水层埋藏较浅,易于开采。 (3)融区地下水 融区地下水埋藏于多年冻土中,处于不冻或融化的地质体中 的地下水。在一定条件下,冻结层上水、冻结层下水、融区地下 水三者相互转化

6.4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

6.5地下水的利用与控制

条件下的剪缩势也可使超静孔隙水压力大幅升高,土强度骤然下 降,导致砂土流动,这种现象也是一种液化,称静态液化或流 滑。 地震液化时超静孔隙水向地表排出而发生喷水冒砂现象(砂 沸),虽然由地震引发,但机制也是渗流破环。由于发生突然 敌砂沸比流土更猛烈,形成一堆一堆的“砂火山”,“砂火山”下 还有管状的涌砂通道。 学术界和工程界对“流沙”的理解分歧较大,经常听到的说 法是流动的是土就是“流土”,流动的是砂就是“流砂”,将流士 和流砂混在一起。现在流土已经有了明确的定义,这种认识显然 不合适了。实际上,“流沙”,一词用得十分广泛:沙漠表面的砂 粒随风流动的现象称流沙;河道底部泥沙随水流动的现象称流 沙;隧道衬砌不良砂土随水涌出的现象称流沙;坑壁或土坡失 稳,砂土随水流失的现象称流沙;砂土液化产生流动的现象称流 沙;前面提到的流滑、流土、管涌,有时也称流沙。因此,流沙 是个外延很广的概念,凡是砂土在风或水的作用下发生流动的现 象都可以称流沙。流沙是一种现象而不是一种砂,故用沙漠的 “沙”,泥沙的“沙”。由于流沙的外延太广,内涵不够专一,宜 慎用,

7.1.13极射赤平投影是利用球体作投影工具,把物体放在球体 的中心,将其三维空间的几何要素(线、面)投影在赤道平面上 并行分析和研究。这是一种简便、直观的图示方法,又是一种综 合的定量图解,能够解决工程与地质构造相互关系中的儿何形态 和应力分析等实际问题,特别在边坡工程和地下工程中,是一种 常用手段

7.2.28空心螺纹提土器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下软土的钻进提土。 钻进受压时,活门关闭;提土时活门开启,保持孔内水气相通, 避免真空效应,防止软土孔壁收缩,可提高软土钻进的质量与效 率。

取土器按进土方式可分为贯入式和回转式两类:贯入式取士 器按壁厚可分为厚壁取土器和薄壁取土器。 薄壁取土器因结构不同,分为敬开式、固定活塞式、自由活 塞式。开式取土器操作简单,但易逃土。固定活塞取土器取样 质量高,成功率也高,但因需两套杆件,操作欠便捷。水压活塞 取土器是固定活塞式的改进型,其取样效果与固定活塞式相同 而操作较为简单。自由活塞取土器操作简单,但取土时试样上顶 活塞,易受扰动,取样质量相对固定活塞取土器和水压活塞取土 器较差。 薄壁取土器优点是取样扰动小,土样质量高,但因壁薄,不 易在坚硬与密实的土层中使用;厚壁开取土器对土样扰动较

大,正常操作情况下也只能取得Ⅱ级土样。 回转型取土器包括双层单动取土器、双层双动取土器,双层 单动取土器内加装样筒时称三层单动取土器,双层双动取土器内 加装样筒时称三层双动取土器。其中双层(三层)单动取土器可 用于可塑~硬塑的土层;双层(三层)双动取土器因取样时内管 也旋转,故适用于坚硬黏性土、密实砾砂及软岩。 现场勘探时,应根据岩土软硬特点、试样等级要求,选择合 适的取土器。

7.3.1~7.3.4关于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测试、工程物探、 综合物探作如下说明: 地球物理勘探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介质的物性差异进行勘探与 研究,因此物性差异是地球物理勘探的基础。当应用地球物理方 法的目的只是为了测定岩土的物理参数,如波速、电阻率等,而 不做解译推断时,可称“地球物理测试”;当应用地球物理方法 的目的是为了推断地质构造、地下埋设物等地下情况时,称“地 球物理勘探”。两者可合称“地球物理探测”。地球物理勘探设备 的分辨率、可靠性和稳定性会显著影响测试效果,但最重要的环 节还是正确选择方法和对测试资料的处理和解译。 根据原理和方法的不同,地球物理勘探可分为电法勘探、地 震勘探、磁法勘探、重力勘探、放射性勘探等,根据不同的应用 领域可分为海洋地球物理勘探、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煤田地球物 理勘探、环境地球物理勘探等。应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解决工 程地质和岩土工程问题,如探测场地的工程地质界线、地下洞 穴、地下管线、地下障碍物、检测地基加固效果等,即称工程地 球物理勘探,简称工程物探。随着工程建设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 的大规模进行,工程物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因地球物理勘探是一种间接的勘察手段,其成果具有多解 性,易在解译和推断环节产生失误。故常针对探测对象和探测要

求,采用多种探测方法同时进行,以便相互验证,并采取钻孔、 开挖等方法验证。这种采用多种探测方法同时进行,综合解译的 方法就是综合物探,

加荷稳定标准,规定了确定压缩指数、先期固结压力、固结系数 的方法。 等应变固结试验和等梯度固结试验都是连续加荷固结试验方 法,试验时在试样上连续加荷,随时测定试样的变形量和试样底 部的孔隙水压力,有一套自动控制加荷和自动数据采集的装置, 根据这些数据绘制固结试验的图表,计算所需的各种参数。其优 点一是可连续加荷,试验周期短;二是可随时测定试样底部的孔 隙水压力,克服了常规固结试验试样中应力应变分布不均的缺 点,是固结试验的重大技术进步

8.1.24仅测定岩土强度指标时一般称三轴剪切试验。三轴

1.28~8.1.31

试样的排水条件对试验结果影响很大,三轴试验优点之一是 可以控制排水条件,有不固结不排水剪、固结不排水剪和固结排 水剪等方法。直剪试验的缺陷之一是不能控制排水条件,只能采 取控制剪切速率近似地模拟排水条件,快速剪切模拟不排水剪, 慢速剪切模拟排水剪

8.1.34~8.1.36关于土动力性质的几种试验方法作如下说日

动三轴试验是在静三轴试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利用三轴 应力条件,通过对试样施加动应力,测求试样应变、孔隙水压力 等动态反应。经不断改进,已研制成多种形式的动三轴仪,由于 可以灵活控制试样的应力状态,模拟各种动力作用,模拟不同排 水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关系,成为土动力性质试验的主导方法。可 用以测定土的动弹性模量、阻尼系数、动强度和液化势。 动单剪仪是利用一种特制的容器,试验时试样各点所受的剪 应力基本均匀分布,使试验过程是一种单纯剪切作用。动单剪试 验提供的动力条件比动三轴试验更接近于天然土层地震时产生的 液化过程,因而液化试验是它的主要功能。同时也可以测定土的 动剪切模量、动弹性模量、动强度、阻尼系数等弹性常数。由于 试样不是承受轴向力而是剪切力,故更适宜用于测定动剪切模

量。 共振柱试验是利用共振原理,在圆柱形试样上激振,借以测 定试样动弹性模量、阻尼比等参数的土动力性质试验。这是一种 无损试验,因而可在同一试样上多次重复试验,求出准确而稳定 的参数,是目前比较常用的土动力性质试验方法。 8.1.59有机质含量试验有多种方法,如烧减量法、容量法、 过氯化氢氧化法等,但以重铬酸钟容量法为最好,操作简便,再 现性好,不受碳酸盐存在于扰,已广泛应用。但测试成果比实际 偏低,且只适用于有机质含量低于15%的土。烧减量法适用 于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但烧失的不仅是有机质,可能还有碳酸 盐和结晶水,试验时应予注意。

8.2.2~8.2.4关于平板载荷试验作如下说明: 平板载荷试验是一种在现场模拟建筑物基础工作条件的原位 测试,可在试坑、深井或隧洞内进行。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与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的区别,在于试土是 否存在边载,荷载作用于半无限体的表面还是内部,而不是某一 具体深度。浅层平板载荷试验不存在边载,荷载作用于半无限体 的表面;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存在边载,荷载作用于半无限体的 内部。例如:载荷试验深度为5m,但试坑宽度符合浅层平板载 荷试验条件,无边载,则属于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反之,假如载 荷试验深度为5m,但试并直径与承压板直径相同,有边载,则 属于深层平板载荷试验。 8.2.11、8.2.12关于静力触探作如下说明: 静力触探既是一种勘探手段,也是一种原位测试方法。单桥 静力触探和双桥静力触探是我国目前最常用的两种静力触探,最 成熟,积累经验最多。加测孔隙水压力的孔压静力触探,岩土工 程界寄予很高的希望,但尚不够成熟,还在继续试验研究。其他 多功能静力触探,如测斜、测波速、测温度等等也在继续研究。

8.2.22~8.2.24关于旁压试验作如下说明

8.3.22有些岩土工程勘察要求测定岩土的热物理指标,如导温 系数、导热系数、比热容等,但测试方法目前尚未标准化。常用 的测试方法有面热源法、热线比较法、平衡法等。面热源法是在 被测岩土中介入恒定而短时间的平面热源,根据被测岩土温度随 时间的变化和有关参数求算岩土导温系数、导热系数、比热容等 指标;热线比较法是在被测岩土与已知导热系数材料之间设置细 长金属丝,根据通电后温度升高的快慢及有关参数,求算岩土导 热系数;平衡法是地埋管在经过一定时间的循环后,进出水口的 温度基本平衡时,根据测试参数求算岩土比热容的测试方法。 此外,还可通过测试仪器,对设置在场地的测试孔进行一段 时间的连续加热,获得岩土综合热物性参数和初始平均温度,称 岩土热响应试验。

9.1.22关于渐进破坏做如下说明

9.1地基承载力与变形

在土力学中,渐进破坏是指应变软化土体,应力较大的点达 到峰值强度后软化,软化后的超值应力向相邻部位转移,引起该 部位软化,如此反复发展,导致土体最终破坏。 渐进破坏在岩土工程中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牵引式滑坡 和推移式滑坡是渐进破坏的典型例子。牵引式滑坡首先在下段失 稳,向上发展,滑面贯通后造成整体滑动;推移式滑坡首先在上 段失稳,向下发展,滑面贯通后造成整体滑动。 渗透破坏中的管涌也是一种渐进破坏,渗透力首先使土骨架 中的细颗粒流失,造成流速增大,再使较粗颗粒流失,逐渐发展 为管状通道而形成管涌。 渐进破坏更多发生在边坡工程、基坑支护和洞室工程中,例 如锚杆,由于少数锚杆抗拔力过低,首先破坏,退出工作状态, 荷载转移到邻近锚杆,造成相邻锚杆破坏,反复发展,导致成片 锚杆支护倒塌。 群桩基础也可能发生渐进破坏。例如施工时桩端未按要求全 部进入硬层一定深度,而是有的进入深,有的进人浅,有的悬在 硬层上面,支承刚度差别较大。加载后群桩受荷不均,荷载集中 在少数进入硬层较多的桩上,超过其承载能力而破坏,退出工作 状态,荷载转移到其他桩上,并主要集中在支承刚度大的桩上, 又导致这部分桩的破坏,退出工作状态,如此反复发展,使群桩 基础整体破坏。 总之,渐进破坏主要由岩土性质的不均匀或应力分布的不均 匀引起,“各个击破”而导致“全军覆没”。

GBT 19668.3-2017 信息技术服务 监理 第3部分:运行维护监理规范9.2.13关于边坡稳定系数做如下说明

边坡的破坏模式有平面滑动、圆弧滑动、楔形体滑落、倾 倒、剥落等,不同的边坡有不同的破坏模式。稳定性分析评价应 在确定边坡破坏模式的基础上进行。 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方法也有多种,如工程地质类比法、极限 平衡法、图解法、有限单元法等,对稳定系数的定义也不尽相 司,有的取抗滑力与滑动力之比,有的取抗滑力矩与滑动力矩之 比,有的为沿整个滑裂面的抗剪强度与实际作用的剪应力之比 有的分单元比较抗剪强度与作用的剪应力,考虑渐进破坏等等。 边坡稳定分析评价应综合考虑边坡的重要性和各种影响因素 的不确定性,合理确定边坡稳定系数,

9.3地基处理与桩基础

9.3.7~9.3.9预压地基是在工程建造之前或满载使用之前,通 过控制加载,使地基土排水固结,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或消 除工程建设及使用时的地基变形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常用于处 理淤泥质土、淤泥、冲填土等饱和黏性土地基。工程一般由排水 系统和加压系统组成,配合使用。 排水系统包括水平排水的砂垫层、盲沟等,处理具有一定厚 度的饱和黏性土地基时,还常设置砂并、排水板等作为竖向排水 的通道,以加速土体的排水固结。 加压系统是通过控制加载,使地基土在预压荷载作用下完成 排水固结的过程。加压系统可以采用堆载预压、真空预压、降水 预压等。 所用预压荷载超过使用荷载时也称超载预压

,3.26根据高压喷射注浆机械喷嘴的不同,分为旋转喷射和定

9.3.26根据高压喷射注浆机械喷嘴的不同,分为旋转喷射

GB_T 14684-2011建设用砂9.4岩土工程分析与设计

9.4.1~9.4.8关于工程设计的安全度,做如下说明: 作用(荷载)和抗力是每个工程都普遍存在的一对矛盾。为 了确保工程安全,抗力对于作用必须有一定的裕度,这就是安全 度。安全度的表达方法有:容许应力法、单一安全系数法、概率 极限状态法等,这些表达法的意义已在条文释义中说明。容许应 力法和单一安全系数法都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是定值法,不 将作用和抗力视为随机变量。两者不同点在于,单一安全系数法 的安全系数是明示的,而容许应力法的安全度则隐含在抗力之 中。定值法似乎比较粗糙,但对于难以准确定量,更多依靠经验 的岩土工程,仍是方便而实用的方法。 整个工程或工程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 计规定的功能要求,这一特定状态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各种 极限状态都有明确的标志或限值。极限状态法是将岩土及有关结 构置于极限状态进行分析,找到达到某种极限状态(承载能力、 变形等)时岩土的抗力。 无论作用还是抗力,客观上都是随机变量。将设计变量视为 随机变量,对作用、抗力、安全度进行概率分析,按失效概率量 度设计的可靠性,将安全储备建立在概率分析的基础上,这种设 计方法称为概率法。国际上通常将概率法划分为三个水准;即水 准工、水准Ⅱ和水准Ⅲ。目前普遍采用的是水准Ⅱ即近似概率 法,以可靠指标为可靠度的量度指标。该指标是标准正态分布反 函数在可靠概率处的函数值,并与失效概率在数值上一一对应。 概率极限状态法已在结构设计中普遍应用,并列入规范;但 在岩土工程领域,由于其固有特点,尚未普遍应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