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绿道工程技术标准CJJT304-2019.pdf

城镇绿道工程技术标准CJJT304-2019.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7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18035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城镇绿道工程技术标准CJJT304-2019.pdf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 “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按. 执行”或“应符合规定”

1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 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标 GB 50168 3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 4《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GB/T50374 5《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 6《公园设计规范》GB51192 7《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8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 9 《绿化种植土壤》CJ/T34C

9.1标识分类 9.2标识牌布局 47 施工与维护 48 10.1一般规定 ... 48 10.2游径工程 48 10.3绿化与环境工程 48

DB33/T 1162-2019 建设工程勘察企业质量管理规范10.1一般规定 48 10.2游径工程 48 10.3绿化与环境工程 48

1.0.1本条为标准编制自的。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9月21 日发布的《绿道规划设计导则》规定:绿道具有休闲健身、绿色 出行、生态环保、社会与文化、旅游与经济五大功能。休闲健身 功能:绿道串联城乡绿色资源,为市民提供亲近自然、游憩健身 的场所和途径,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绿色出行功能:与公交, 步行及自行车交通系统相衔接,为市民绿色出行提供服务,丰富 城市绿色出行方式。生态环保功能:绿道有助于固土保水、净化 空气、缓解热岛效应等,并为生物提供栖息地及迁徙廊道。社会 与文化功能:绿道莲接城乡居民点、公共空间及历史文化节点: 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促进人际交往、社会和谐与文化传承。旅 游与经济功能:绿道有利于整合旅游资源,加强城乡互动,促进 相关产业发展,提升沿线土地价值。本标准通过规范绿道工程建 设,确保绿道工程质量,实现绿道综合功能。

2.0.1绿道依托自然人文环境资源进行建设,用地属性

..1球求张分八文 境资源进建设,用地属性不强立。 绿道以休闲健身为主,兼顾绿色出行,但不能替代慢行系统、风 景道路等的交通功能。绿道也不能完全替代绿廊的生态功能,在 有条件的情况下,二者可以合并设置,更有利于发挥土地的综合 效能。

行道与综合道。绿道可能是独立的步行道、独立的骑行道,也可 能是兼容步行、自行车骑行的综合道

2.0.5绿道综合道兼容步行与自行车骑行,由于步行、

使用中会有一一定的干扰,为保障使用安全,综合道设计要有一 的功能划分。

2.0.6绿道依托不同城乡用地建设,现实中常常存在不

区域。为保障绿道游径一定长度的连续性,有必要借助一定的 等级道路作为绿道连接线进行绿道连接。在绿道建设中,要又 接线进行必要的设施完善;在绿道使用中,建立必要的管控 施,以保障使用安全。

有利于营造绿道游径良好的自然环境,保障绿道休闲健身等综合 功能的有效发挥。绿化系统是绿道的主要组成部分,与环境景观 相协调。

组成。绿道设置包括服务设施、市政设施以及标识设施在内的绿 道设施系统,是绿道使用者实现高质量活动的重要保障。 2.0.9驿站是绿道服务设施的主要载体,是管理服务、配套商 业、游憩健身、科普教育、安全保障、环境卫生等设施集中设置 场所:同时,驿站也是绿道游径与外部交通衔接的区域

3基本规定 3.0.2根据城市用地分类标准,城市用地分为建设用地和非 建设用地。由于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可开发利用的强度不 司,建设方式也有较大的差异。本标准将依托两类不同用地建 设的绿道进行分类,分为城镇型绿道和郊野型绿道。城镇型绿 道多处于城市中心区,与市民接触紧密,是市民日常使用频度 较高的绿道。野型绿道多远离城市中心区,多为周末或节假 日使用。 3.0.3根据绿道长度、连接资源的条件,以及所属区位,将绿 道分为社区级、市(县)级和区域(省)级、国家级绿道四个等 级,以便根据不同等级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3.0.4为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在不影响生态功能且保障人们使 用安全的情况下,绿道宜与生态廊道合并设置。 3.0.5《绿道规划设计导则》提出系统性、人性化、生态性 协调性、特色性和经济性的绿道规划设计原则,即:绿道规划设 计要统筹考虑城乡发展、衔接相关规划,整合区域各种自然、人 文资源,加强城乡联系,引导形成绿色网络,发挥综合功能;绿 道规划设计应以满足市民保闲健身为重点,注重人性化设计,完 善绿道服务设施,保证城乡居民安全、便捷、舒适地使用;绿道 规划设计应尊重生态基底,顺应自然肌理,对原生环境和自然水 文地质、地形地貌、历史人文资源十扰和影响最小,避免大拆天 建;通过绿道有机连接分散的生态斑块,强化生态连通和“海 绵”功能,构建连通城乡的生态网络体系;绿道规划设计应紧密 结合各地实际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周边环境相融合,与 道路建设、园林绿化、排水防涝、水系保护与生态修复,以及环 境整治等相关工程相协调;绿道规划设计应充分结合不同的现状

.U.L 低店城 建设用地。由于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可开发利用的强度不 司,建设方式也有较大的差异。本标准将依托两类不同用地建 设的绿道进行分类,分为城镇型绿道和郊野型绿道。城镇型绿 道多处于城市中心区,与市民接触紧密,是市民日常使用频度 校高的绿道。郊野型绿道多远离城市中心区,多为周末或节假 日使用

3.0.3根据绿道长度、连接资源的条件,以及所属区位,将绿

根循长皮、性按货源的杀 道分为社区级、市(县)级和区域(省)级、国家级绿道四个等 级,以便根据不同等级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3.0.4为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在不影响生态功能且保障人们使 用安全的情况下,绿道宜与生态廊道合并设置。 3.0.5《绿道规划设计导则》提出系统性、人性化、生态性 协调性、特色性和经济性的绿道规划设计原则,即:绿道规划设

道分为社区级、市(县)级和区域(省)级、国家级绿道四个 级,以便根据不同等级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级,以便根据不同等级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3.0.4为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在不影响生态功能且保障人们使 用安全的情况下,绿道宜与生态廊道合并设置。

办调性、特色性和经济性的绿道规划设计原则,即:绿道规划设 十要统筹考虑城乡发展、衔接相关规划,整合区域各种自然、人 文资源,加强城乡联系,引导形成绿色网络,发挥综合功能;绿 首规划设计应以满足市民保闲健身为重点,注重人性化设计,完 善绿道服务设施,保证城乡居民安全、便捷、舒适地使用:绿道 现划设计应尊重生态基底,顺应自然肌理,对原生环境和自然水 文地质、地形地貌、历史人文资源干扰和影响最小,避免大拆大 建;通过绿道有机连接分散的生态斑块,强化生态连通和“海 绵”功能,构建连通城乡的生态网络体系;绿道规划设计应紧密 洁合各地实际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周边环境相融合,与 道路建设、园林绿化、排水防涝、水系保护与生态修复,以及环 境整治等相关工程相协调:绿道规划设计应充分结合不同的现状

资源与环境特征,突出地域风貌,展现多样化的景观特色;绿道 规划设计应集约利用土地,合理利用现有设施,严格控制新建规 模,降低建设与维护成本。鼓励应用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技 术、材料、设备等。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提出:绿道作为联系城乡的带状空间 与水系、交通网络、土地利用、旅游资源点分布及旅游线路等具 有密切的关系。为方便使用,在一定的区域内,绿道呈网状布 高,因此,绿道网规划应与水系规划、交通系统规划、土地利用 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等做好衔接;同时规定了绿道网规划成果及 主要内容、绿道设计成果及主要内容,见表1~表3。

表1绿道网规划成果及主要内容

表2绿道设计方案阶段成果及主要内容

表3绿道设计施工图阶段成果及主要内容

3.0。6绿道在现有各类城乡用地上复合建设,要符合原有用地 属性与管理要求。绿道建设应充分利用现状资源,与相关工程紧 密衔接,有利于节约与资源的高效利用。 3.0.7尊重生态基底,保护绿水青山,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绿 道建设应立足于对原生自然环境的最小十扰,采用相关工程措施 时要避免过度设计,避免破坏原有地表水文特征和自然生态 系统。

4.1.1城市总体规划作为法定规划,对城市用地功能分区和 各项建设的总体布局作出安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作为专项 规划,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统一规划,系统考量,做出合理 布局。绿道规划建设要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 规划。

4.2.1安全性是绿道选线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应避升危险区域 及生态敏感区。利用区域现状水系、农田和林地等边缘建设绿 道,既有利于串联生活空间与生态空间,同时可强化生态区域边 界,为市民提供更好的自然生态和景观环境。结合铁路、公路和 城市道路堤岸等线性基础设施的廊道空间建设绿道,有利于提高 土地的利用率,但不能影响原线性基础设施功能的发挥,要保障 使用者的安全

土地的利用率,但不能影响原线性基础设施功能的发挥,要保障 使用者的安全。 4.2.2绿道选线应方便服务人群,串联多样化的自然及人文资 原点,为市民提供更多的健身空间,同时助力旅游发展。 4.2.4为保证绿道实用性及环境品质,提出单段绿道最小长度 控制要求。 4.2.5 绿道选线应实现网络化布局,形成局部环通。在遇到河

4.2.2绿道选线应方便服务人群,串联多样化的自然及人文

源点,为市民提供更多的健身空间,同时助力旅游发展, 4.2.4为保证绿道实用性及环境品质,提出单段绿道最小长 控制要求。

4.2.5绿道选线应实现网络化布局,形成局部环通。在

5绿道选线应实现网络化布局,形成局部环通。在遇到河

流、山体、铁路、公路、城市道路等障碍物时,可采用立体过街 设施、道路路面画线、借用桥梁等方式设置绿道连接线,保证绿 道网的连通。 根据交通流量、车行速度等因素,绿道连接线不宜直接借用 国道、省道等干线公路。绿道连接线要保证使用安全,且不能影

响道路原有功能。同时,由于绿道连接线是为保证绿道连通,但 其管控难度较大,故其长度不宜过长,要根据实地调研情况,提 出其长度控制要求。

5.1.1城镇型绿道邻近城市居民区,要方便各类百姓使用,因 此,主要出人口和游径设置要考虑残疾人车通行。 5.1.2由于绿道借用不同类型用地通行,有时会在具有消防和 应急功能的场地通过。绿地设置不能影响和减弱原用地功能,因 此要满足实现这类功能的车辆通行。

5.1.3立体交又有助于实现步行、骑行与机动车行的完全

是较好的交通组织方式,但成本费用较高。从安全和经济两方面 统筹考虑,由于一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轨道 交通机动车速较快,绿道与其相交时采用立体交叉有助于保障绿 道游人使用安全;而绿道与机动车速较低的城市次路等交叉时 可采用平面交叉,但应做好交通组织,有清晰的标识

区域划分,并通过标识予以指示,定的物理隔离更有利于保 骑行和步行功能的互不千扰

5.3。1绿道游径竖向设计应综合考虑各类影响因素,科学协调 绿道游径、场地与周边环境的竖向关系,以保障绿道游径雨水渗

绿道游径、场地与周边环境的竖向关系,以保障绿道游径雨水渗

排符合区域海绵城市控制指标要求。绿道游径竖向设计需与平面 设计相互反馈、交叉进行。

设计相反馈、交 5.3.2绿道骑行道、绿道综合道的坡长限制要符合《城市道路 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表6.3.5的规定,见 表4。

表4非机动车道最大坡长

.3.3城镇型绿道要保障无障石

城镇型绿道要保障无障碍通行。

5.5.1、5.5.2绿道连接线借用其他道路,要保证使用安全。 是需要有效的交通组织,二是需要清晰的标识引导。

“游憩场地宜有遮阴措施,夏季庇荫面积宜大于游憩活动范围 50%”。本条引用上述遮阴要求,保证绿道具有良好的环境 适度。

2优先选择和栽植适应性强、低维护的乡土植物,有利于 后期管理维护低成本。

7.1.1结合不同的绿道类型,依据管理、综合服务、

7.1.1结合不同的绿道类型,依据管理、综合服务、交通、休 憩功能的设施配置对驿站进行分级。绿道建设根据需要选择设置 不同级别驿站,可保障游客活动使用,同时避免过度设施建设造 成浪费。

7.1.3本条根据绿道类型、驿站分级提出驿站设置要

级驿站提倡结合现有的公园绿地、文化体育设施、农业园等, 免重复建设;要根据游人容量确定数量。根据对已建绿道的调 郊野型绿道驿站间距一般大于城镇型绿道驿站间距

级驿站提倡结合现有的公园绿地、文化体育设施、农业园等, 避免重复建设;要根据游人容量确定数量。根据对已建绿道的调 研,郊野型绿道驿站间距一般大于城镇型绿道驿站间距。 7.1.6科普教育设施,包括科普宣教设施、展示设施等。科普 盲教设施用于对游人进行科普知识的宣传,包括科普宣传栏、科 普宣传手册等。展示设施用于对沿线景区景点、区域性的地质地 貌、景观环境、建筑规划、民俗节庆等专项内容进行集中展示, 包括展示厅、展示演出等。

宣教设施用于对游人进行科普知识的宣传,包括科普宣传栏 普宣传手册等。展示设施用于对沿线景区景点、区域性的地 貌、景观环境、建筑规划、民俗节庆等专项内容进行集中展 包括展示厅、展示演出等

使用的厕所服务半径不宜超过250m,即间距500m”。结合上 定及已建绿道调研结果,间距500m厕所可满足游人使用。考 野型绿道活动空间较广,绿道游客以骑行为主,厕所间距放宽

7.1.10城镇型绿道就近服务城镇居民,自行车出行较多,兼顾 无障碍使用需求,因此对自行车、残疾人非机动车停放做出规 定。郊野型绿道一般距离较长,要考虑游人机动车停放、交通衔 接与换乘需求。

7.2.1为避免驿站建筑规模过大,特规定了驿站的总建筑面积 和其中配置的厕所的面积,考虑城镇型绿道周边配套设施要比刻 野型绿道完善,因此郊野型绿道驿站的面积规模要大于城镇型绿 道驿站。

7.2.2为避免重复建设和过度追求建筑面积,特要习

驿站建筑要考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之间的 辞证关系,降低建设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体现经济效益、社 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供暖设施包括采用多种能源和多种方 式向驿站供暖以保证驿站内达到要求温度的设施,要符合当地的 能源条件和政策。

见的驿站建筑屋顶形式有坡屋顶和平屋顶。坡屋顶排水坡度一般 天于10%,有利于防水。坡屋顶在驿站中应用较广,主要有单 坡式、双坡式、四坡式和折腰式等。以双坡的悬山和硬山较为常 见。平屋顶排水坡度一般在2%~5%。民居建筑中除西藏、新 疆、东北等雨水较少的地区用传统的平屋顶外,其他地区一般较 少采用。

为净高不应小于2.4m,亭、廊、厅等的子高度应满足游 通过或赏景的要求”。

.1基于节约高效原则,绿道自建一套市政设施系统并不经 因此要求充分衔接、利用现有城乡市政设施

8.2.1城镇市政给水管网相对完善,基本能够满足城镇型绿道 的用水需要,但郊野型绿道往往远离城市,驿站供水系统不一定 完善,水质不一定能够符合国家的饮用水标准,因此本标准强调 了用水水质安全的重要性。 优质自然水体包括泉水、溪流水等。优质自然水体和地下水 的处理工艺简单、经济,是水源选择时应优先考虑的。 8.2.2无论是城镇内的公园、文化体育设施、广场绿地,还是 景区、旅游区的服务中心、村庄、观光农业园等,原来的供水设 施是按照它们原来的性质进行规划设计、建设的,作为绿道驿站

8.2.2无论是城镇内的公园、文化体育设施、广场绿地,还是 景区、旅游区的服务中心、村庄、观光农业园等,原来的供水设 施是按照它们原来的性质进行规划设计、建设的,作为绿道驿站 的功能是新增加的,其原来的给水系统不一定能够满足绿道的用 水要求,或许需要改建、扩建现有的供水系统,对不完善或缺之 供水系统的绿道需要完善或新建供水系统。

8.3.3:为落实海绵城市建设,鼓励进行绿道雨水生态利用,并 采用适宜的技术措施,如透水铺装、植草沟、生物滞留区、植被 缓冲带、雨水湿地、渗管、渗渠、渗井等。

8.3.3:为落实海绵城市建设,鼓励进行绿道雨水生态利用,

8.4.1 绿道的游径系统包含了步行道、自行车道、步行骑行综

量相对较大和集中的用电对象主要包括游径、场地和驿站建筑。 本标准给出了用电负荷指标,如有其他用电设施可以查看相应的 标准。另外,在北方采暖地区,驿站建筑如没有供热的基本条 件,在需要采用电采暖方式时还应计算包含电采暖所需的电量。 8.4.3一一般情况下,城镇型绿道的用电不存在大的问题,郊野 型绿道照明及分散的小型设施用电由城乡供配电系统提供比较困 难或不经济时,需要根据当地的气象、资源情况采用光伏、风能 等新能源

8.4.3一般情况下,城镇型绿道的用电不存在大的问题,郊 型绿道照明及分散的小型设施用电由城乡供配电系统提供比较 难或不经济时,需要根据当地的气象、资源情况采用光伏、风 等新能源。

8.5。1驿站作为绿道重要的服务设施,是人们聚集、运动健身、 木憩娱乐的场所,为保障绿道的安全,有必要配置健全的安防、 紧急呼叫系统。同时GTCC-082-2018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整体吊弦-铁路专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实施细则,我们已进人了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为绿道 游人提供信息网络也很有必要,包括宽带接人、WIFI信号等。

9.1.3为体现绿道标识的一致性,国家级绿道标识系统在标志 颜色、字体等方面有必要统一。其他等级绿道可由地方根据需要 统一绿道标识,

9.2.2根据人体工程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以人的水平视线 高度约1.5m)为标准,以合理视觉距离(1m~5m)与合理视 角(15°)为参数,绿道标识牌信息登载位置最好处于人视觉舒 舌范围之内,垂直高度在1m~4m之间。 9.2.3根据实地调研结果,绿道导向牌提前200m~500m设 置,是比较合适的距离。

9.2.3根据实地调研结果,绿道导向牌提前200m~500m设 置,是比较合适的距离。 9.2.5本着节约高效的原则,绿道导向牌、解说牌和安全警示 牌建议合并安装,或共用一个标识牌

.1绿道施工前,施工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与设计人员充分 ,达到绿道游径与现状环境的协调融合

DB34/T 2916-2017 公路施工现场安全作业指导书编写规程10.3绿化与环境工程

10.3.4植物栽植前要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场地清理,对软泥和不 透水层进行处理,满足植物健康生长的基本要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