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SJG 05-2020 基坑支护技术标准.pdf

【深圳】SJG 05-2020 基坑支护技术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1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18284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深圳】SJG 05-2020 基坑支护技术标准.pdf

8.2.14地下连续墙的构造:

8.4.1由于地下连续墙的混凝土是在泥浆中浇筑的,钢筋对泥浆有吸附能力,且泥浆 越浓吸附能力越强,钢筋在泥浆中浸放时间越长吸附能力越强。吸附在钢筋周围的泥 浆直接影响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能力,吸附的泥浆越多,握裹力越低。因此,设计方

案中应明确各施工阶段槽内的泥浆相对密度GB/T 50527-2019 平板玻璃工厂节能设计标准,确保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和钢筋与混凝土 的握裹力。 8.4.3地下连续墙应进行墙体混凝土强度、墙底沉渣厚度、墙底岩土层性状和墙身完 整性检测,一般采取抽芯试验和超声波检验两种方法

9.1.1根据国内数十个工程实例表明,水泥揽拌桩作为地下临时支护结构时,基坑 开挖深度不宜大于6m,这主要由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因素决定,搅拌桩体介于刚性 桩和柔性桩之间,它的抗拉强度比抗压强度小得多,其按重力式挡墙计算就是利用结 构本身自重和抗压不抗拉的特点,当基坑开挖深度加大时,其承受水平向的荷载加大, 必然要大幅度增加桩身和墙体宽度,致使采用此工法显得不够经济合理。对土体性状 差,被动区土压力较小时,加大桩的嵌入深度是有效方法之一,但水泥土搅拌法而 言,还具有一种其它方法不能比拟的优点,就是在被动区进行深层搅拌,形成水泥土, 以改善被动区的土性,提高c、值,从而有效提高被动土压力,此法往往比加大桩 的嵌入深度更经济、有效。 当用于处理泥炭土时,单独用水泥处理效果较差,因为有机质使土层具有较大的 水容量、塑性、膨胀性、低渗透性和一定的酸性,从而阻碍水泥水化反应的进行, 影响水泥土强度增长。 9.1.2水泥土是水泥与地基土的拌和物,所以它的强度与地基土的性状、水泥掺入比、 龄期、水泥标号,外掺剂等因素有关,取决于水泥土的物理化学反应,深圳地区经过 40年的发展,搅拌桩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各种类型的地质条件,搅拌桩的水泥掺 入量都有一定的经验,因此通常情况下不需做现场试验,但是对于大型、重点工程, 特别是地质条件复杂的项目、有机质、泥炭质含量高的工程要根据现场软土试样确定 合适的外加剂和水泥掺入比。 试验资料表明,水泥土的强度随龄期的增长而增大。一般情况下,7d时水泥土 强度可达标准强度的30%~50%;30d可达标准强度的60%~75%;90d为180d的 80%;而180d以后,水泥土强度增加仍未终止。另外,根据电子显微镜的观察,水 泥土的硬凝反应也需要3个月才能完成。此外,水泥强度等级直接影响水泥土的强度, 般当水泥强度等级提高10,水泥土的标准强度可提高20%~30%。因水泥土挡墙 支护对水泥土强度要求高,考虑施工,开挖时间等对水泥土强度的影响,储备一定的

安全系数是必要的,因此,取28d龄期的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不小于0.6MPa,作为 水泥土挡墙支护结构体应达到的强度标准。 9.1.3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方法有喷浆和喷粉两种,喷浆施工的桩体比较均匀,强度 较高,抗渗性能较好,对用作既挡土文截水的桩墙支护结构,要求较高,而深圳地区 未进行过粉喷桩施工,故宜选用喷浆法施工。

当基坑较浅时,挡墙采取壁状形式,浮力不计;基坑较深时,挡墙形式为格栅状 分布,也不计浮力。

分布,也不计浮力。 9.2.5由侧向土压力对墙身产生的弯矩,将会使墙体形成偏心受压状况,本条主要限 制墙身任意截面上,偏心荷载所引起的最大边端压力Omax,最小边端压力Omin和剪应 力不致超过墙身允许的强度值。水泥土挡墙的各稳定性验算是基于重力式结的假定进 行的,应保证墙为整体。墙体满足抗拉、抗压和抗剪要求是保证墙为整体条件 9.2.6水泥土搅拌法支护的特点是桩与桩之间可以相互搭接,可消除搅拌盲区,形成 壁状或格栅状的水泥土墙,搭接宽度宜不小于150mm。水泥土搅拌桩的支护形式对 支护效果有一定影响,宜根据场地的工程地质特点和上部结构要求采用壁状、格栅状 以及长短桩相结合等不同支护形式。壁状布桩形式适用于土层条件较好,开挖深度较 浅的基坑,否则,壁太厚不经济。格栅状布桩形式适用于不同开挖深度且经济合理, 长短桩相结合的水泥土搅拌支护结构主要凭借其足够的厚度所提供的抗剪力和自重 抗倾覆力矩来平衡侧向土压力,在满足总厚度的前提下,根据受力情况,可采用上小 下大的变截面形式,这样将会使墙体设计更为经济合理。 9.2.7本条所列验算式,主要是保证格栅状支护结构的整体作用,限制格栅内空仓面 积不致过大,因为过大后会使空仓内未加固土的质量大于侧壁的摩阻力而下沉,丧失 格栅状支护结构的整体作用。格栅中间的土体对四周水泥土隔墙的压力称为谷仓压力 可用调整格栅面积的方法使谷仓压力控制在水泥土隔墙所能承受的范围内。 9.2.8当挡墙初步设计出现拉应力时,应增加挡墙厚度,消除拉应力,当拉应力很小 时,可采取插筋等措施 基坑开挖后,其变形较大,为了减少变形,应增强支护结构的整体刚度,一般可 在桩中插入工字钢或钢管等劲性材料,并且宜在水泥土挡墙顶面设置钢筋混凝土面板 加强支护结构的整体性,对支护结构的位移起一定控制作用。亦可加固坑底被动土以 减小支护结构变形。 9.2.9水泥土搅拌桩体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不透水性,可作为截水惟幕。在设计时, 桩的长度应大于工程所要求的截水深度并能满足抗渗流验算要求,并且应考虑桩的垂 直度和定位偏差,保证相邻桩的搭接。

9.2.10水泥土搅拌桩桩体常选用P.0.42.5强度等级的水泥,也可选用其

作为基坑支护工程,宜选用水泥。当其他条件相同,在同一土层中水泥掺入比不同时, 水泥土强度也不同。当水泥掺入比大于12%时,标准强度可达0.5Mpa~2Mpa。但因 场地土质与施工条件的差异,掺入比的提高与水泥土强度增加的百分比并非完全一致 根据深圳地区情况,软土含水量较大,淤泥层较厚,且对用于支护的水泥土强度要求 比地基加固的水泥强度高,因此,宜选用水泥掺入量为被加固土重的18%~22%。

试验检验后方能使用。固化剂浆液要严格按预定的配比拌制, 9.3.6浆液经输浆管到达喷浆口的时间应在施工前作实际标定,为保证桩端的施工质 量,当浆液到达出浆口后,还应座底喷浆不少于30s,使浆液完全到达桩底,然后喷 浆搅拌提升。国内以往的规范均强调搅拌桩施工时最后一次提升宜用慢速,速度不大 于0.5m/min,一方面是为了保证桩身水泥土搅拌更均匀,但另一方面主要是为了防止 提升过快引起浆液从孔口流失。工程实践表明,首次搅拌下沉采用慢速的重要性不亚 于最后一次,原因是首次搅拌下沉(特别是在标贯击数较高的土层中搅拌下沉)时, 过快的下沉速度易使钻头跑偏导致桩身发生过大的偏斜,因此,首次下沉也宜采用慢 速,且速度不天于0.5m/min。为防止下沉速度较慢时孔口跑浆,注浆泵应采用慢档输 送较小的流量。 9.3.7搅拌机预搅下沉时应尽量不用冲水下沉,当遇到较坚硬的表层土而使下沉速度 太慢(超过30min/m),可适量加水下沉,凡经输浆管冲水下沉的桩,喷浆提升前必 须将输浆管内的水排清,经试验表明,在水泥掺量相同的情况下,土层的含水量增加 10%,水泥土的强度会降低10%~15%,但考虑到搅拌桩设计中一般是按最软的土 层来确定水泥掺量的,因此,当表层硬土强度较高,经加水搅拌后的强度只要不低于 下部软土的强度时,最终的水泥土强度还是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的。因此,应注意严格 控制冲水量,而且在将要穿过表层硬土时,应立即停止冲水。 9.3.8当施工工艺确定后,确保制桩质量的重要条件是保持水泥浆定量不间断的供应。 当因故停浆时,为了防止断桩,搅拌桩重新启动时,均应将搅拌桩机下搅0.5m再继 续制桩,中间停止输浆3h以上,将会使水泥浆在整个输浆管路中凝固,因此必须排 除全部水泥浆,清洗管路。 9.3.9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完毕后,经过24h就会产生硬凝,桩排与桩排的搭接,或桩 与桩之间搭接,相邻桩施工间隔时间如超过24h,就不可能搭接良好,因此需要钻留 出样头,以保证搭接良好,如无法搭接,必须采取局部补桩或注浆措施。 9.3.10三轴搅拌机有螺旋式和螺旋叶片式两种搅拌机头,砂性土及砂砾性土中施工时 宜采用螺旋式搅拌机头,黏性土中施工时宜采用螺旋叶片式搅拌机头。水泥土搅拌墙 的施工深度取决于三轴搅拌桩机的施工能力,一般情况下施工深度不超过45m为了 保证施工安全,当搅拌深度超过30m时,直采用钻杆连接方法施工(加接长杆施工的

搅拌桩水泥用量可根据试验确定。国内常用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施工的功率为90kW 270kW。 9.3.11钢管、钢筋或型钢的插入必须采用牢固的定位导向架,在插入过程中应采取措 施保证型钢垂直度。型钢插入到位后应用悬挂构件控制型钢顶标高,并与已插好的型 钢牢固连接。 9.3.12因水泥土搅拌体的强度,在28大龄期时的单轴极限抗压强度已达0.6MPa以 上,水泥土搅拌体的强度达到70%的设计强度后,才可进行基坑开挖。在基坑开挖时, 为了保证安全、不损坏桩体,应分段分层开挖,必要时,在局部部位,应采用人工开 挖。具体开挖方法参照本标准13.1.2条款执行

9.4.1对每根制成的揽拌质量检查的重点是水泥用量和水泥质量,喷浆时水泥浆拌 制的罐数是否足够,压浆过程中有否断浆现象和喷浆搅拌提升时间以及复搅次数。对 于不合格桩的补救措施应取得设计人员的同意。 9.4.2成桩14d后方可浅部开挖基坑,直观检查搅拌桩的均匀性、开挖面桩身质量及 桩体搭接情况。在基坑开挖后,能直观地对桩位、桩数和桩顶质量进行分析和确定补 救措施。因此,搅拌桩的施工验收工作宜在开挖基坑后进行。 9.4.3应选择部份桩孔进行抽芯检验,为保证有代表性,其数量为每个支护工程不宜 少于5%根。为保证试块尺寸不小于50mm×50mm×50mm,钻孔直径不宜小于110mm 双管单动取样器对采取原状土试样有保证,取样时,必须保证钻机平稳回转钻进

10.1.1锚固支护是一种岩土主动加固和稳定技术,作为其技术主体的锚杆,一端锚入 稳定的岩土体中,另一端与各种形式的支护结构相连接,通过杆体的受拉作用,调用 深部地层的潜能,达到基坑和建筑物稳定的目的。锚杆应根据土层条件、周边环境、 工程经验等因素选用拉力型锚杆或压力型锚杆。当对变形控制较严,锚杆轴向拉力较 大,或建设场地不充许常规锚杆的长度时,可考虑采用扩孔锚杆,以满足要求。 锚杆的使用应满足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根据《深圳市深基坑管理规定》,锚杆 严禁进入天然地基或浅基础建(构)筑物基础之下,以及其他周边相邻设施对变形控 制要求特别严格的地段和部位。当锚索需伸入相邻建(构)筑物红线范围、地铁安保 区、燃气管道及综合管廊等安全保护范围内时,应经相关物权人或管理运营单位的认 可。特别是地铁线路建设区内,以前施做的锚杆对地铁的建设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 此,当锚杆可能对后续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造成影响时,宜采用可回收锚杆。 拉力型锚杆、压力型锚杆和扩孔型锚杆如图10.1(a)、10.1(b)、10.1(c)所示。拉力 型锚杆的锚固段中的杆体与注浆体直接粘结,压力型锚杆的杆体与注浆体不直接粘结 它是通过锚杆底端的承载体使锚固段注浆体受压来传递拉力。在深圳地区,目前使用 的预应力锚杆基本上都是拉力型预应力锚杆,压力型锚杆在深圳地区目前应用较少, 以后仍需积累工程经验及数据。扩孔型锚杆采用高压流体或机械扩孔,在锚孔底部, 按设计长度对土体进行切割扩孔并灌注水泥浆,形成直径较天的圆柱状注浆体。可回 收锚杆指在达到设计使用期后可从地层中收回杆体的锚杆。 鉴于深基坑支护的特点和目前的工程实践经验,本章的有关规定主要是针对拉力 型预应力土层锚杆及压力型预应力土层锚杆提出的,锚杆的应用对象主要是各类土层 对岩石中的锚杆,可根据具体工程情况参照本标准执行

10.1.2锚杆基本试验是确定锚杆极限承载力,并为设计提供依据的一种极为重要的试 验。锚杆在各种地层中的抗拨力,目前深圳地区虽已积累了一些资料,但由于地质条 件的多变性以及施工条件、施工技术的差异,对支护工程安全等级为一、二级的工程

应进行基本试验,对于三级工程,如果确有工程经验可供参考可以免做,否则亦应进 行基本试验。试验错杆数量不得少于3根,并必须在正式施工前完成。

10.2.1该条是锚杆设计的基本内容,其中锚杆轴向拉力标准值由本标准第6.2.8条计 算得出,其它各款可根据本章以下各条确定。 10.2.2按锚固体的受力特性,锚杆可分为拉力型锚杆和压力型锚杆。拉力型锚杆受拉 时,通过锚杆与锚固体之间的粘结将锚杆的拉力传递给锚固体,使锚固体处于受拉状 态;压力型锚杆受拉时,通过与锚杆连接的承载体将锚杆的拉力传递给锚固体,使锚 固体处于受压状态。至于采用哪一种镭杆型式,设计中可根据土层性质,镭固力大小, 使用条件及技术可行性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可回收锚杆种类很多,应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工作稳定可靠、金属残留少、回收 速度方便的可回收锚杆技术。可回收锚杆的换撑、拆锚施工应控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10.2.3本条对杆体选材的规定主要成果来自最新颁布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1锚杆杆体材料的选择受限于其抗拉强度设计值、地层强度、施工环境等条件。 当锚杆的抗拉力设计值较大时,杆体可选择钢绞线或高强精轧螺纹钢,当锚杆抗拉力 设计值低于300kN时,杆体可选择HRB335、HRB400和HRB500普通钢筋;当施 工场地空间狭小时,可采用钢绞线制作体;当锚固地层的强度较高时,宜选用钢绞 线或高强精轧螺纹钢筋制作杆体。 2当锚杆的抗拉力设计值较高时,应优先选用钢绞线。原因包括:(1)其抗拉强度 远远高于普通钢筋,相同承载能力下的钢材用量少,可大幅度地减少钢材用量,可有 效减少钻孔、安装、张拉等工作量;(2)施工所必需的锚具、张拉机具等配套产品已 成熟,有定型产品供应,并且供货方便;(3)钢绞线产生的弹性伸长量高于普通钢筋, 由锚头松动、钢筋松弛等原因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较小;(4)便于运输和安装,在狭 窄的场地也可以施工。因此,应优先选用。 3钢绞线的指标引自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T/T5224),该标准列

10.1锚杆杆体常用材料的公称截面面积和公称质量

4高独度精轧螺纹钢肋的 行业标准《公路钢筋混键及预应力混短 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该钢筋的规格较少,常用规格及其截面积和单位长度 重量如表10.1所示。整根钢筋上轧有外螺纹,在任意截面处都可以拧上带有内螺纹 的连接器进行连接或拧上带螺纹的螺帽进行锚固。 5普通钢筋的物理力学指标参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10.2.4对锚杆间距下限的规定,主要是考虑不致因间距太小引起群锚效应,影响锚固 效果。此一最小值的确定,是根据国内外现有的试验资料和工程经验得出的。德国的 技术标准规定,当锚固体的间距小于1.0m时,应对几根锚杆同时施加荷载,通过试 验确定其承载力。美国的研究表明,锚杆间距大于6倍锚固体直径时即可忽略其相互 影响。 锚杆锚固体埋设深度是影响土体摩阻力和锚杆单位长度锚固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对锚杆锚固体上覆土层厚度的最小规定,一方面可使地层对锚杆产生一定量级的粘结 强度,确保锚杆产生较大的锚固力;另一方面可以平衡二次注浆产生的较高压力,提 高二次高压注浆的效果;此外还可减少地面车辆等重复荷载的不利影响。 关于锚杆向下倾角的规定,主要从施工的可行性,并产生较大的锚固力和水平分 力等方面考虑的。一般来说,为获得较高的成孔质量,并确保灌浆密实,向下倾角以 5°~25°为宜。在此范围内,较小的倾角可获得较大的水平分力,以减小锚固长度。 上部地层较差,单位长度错固力过低时,则可取较大倾角,以使错固段处于较好的地

型锚杆不宜低于20.0MPa,对于压力型锚杆不宜低于30.0MPa。 10.2.11锚杆的锁定荷载应根据地层性状和使用要求确定。一般来说,坚硬地层取高 值,软弱的和塑性变形大的地层取低值;对支护结构变形要求严格时取高值,反之, 取低值。 10.2.13锚杆的使用应符合行政管理部门的相关要求,未经允许的情况下,锚杆一般 不应进入其他业主建筑用地红线。当锚杆影响后续地下空间开发建设时,宜采用可回 收锚杆。 10.2.14可回收锚杆的换撑、拆锚设计应满足基坑的强度和变形要求,

10.3.1钻孔位置直接影响锚杆的安装质量和力学效果,因此钻孔前应由技术人员按设 计要求定出孔位,作出明确标志,不可由钻机司机目测定位。为了保证安装质量和良 好的受力状态,对孔位的误差作了明确规定。此外,钻孔的过大偏斜将使锚固段的间 距变小,甚至出现应力集中,影响锚固效果。因此,施工时应严格控制钻孔的倾斜度。 钻机应根据地质条件和使用要求选取。应优先选用专用锚杆钻机,它性能先进, 适应能力强,施工速度快,易于保证质量,特别是设计抗拔力较高的锚杆,原则上应 采用这种钻机。 钻孔工艺和钻孔质量是影响锚固力的主要因素之一,采用湿式钻孔工艺,终孔后 必须认真供水清洗,以清除孔壁上粘附的泥浆。由于泥浆会显著降低锚杆锚固段注浆 本与土层之间的粘结力,故规定不宜采用泥浆护壁。对于易塌孔土层应采用套管护壁 钻孔并在套管内下锚及一次注浆后拨出套管。对于压力型锚杆为了保证锚固段注浆体 的抗压强度以及承载体与注浆体之间受力不偏心,应采用套管护壁钻进并在套管内下 锚及一次注浆后拨出套管。 扩孔型锚杆应根据工程性质、岩土层情况选择操作稳定可靠的扩孔技术,且具有 相应的扩孔效果检测方法,确保扩孔效果满足设计要求。机械式扩孔适用范围较广, 但应用于软土地层时,存在钻孔缩径问题;水力喷射切割式扩孔可应用于软土地层或 松散土地层,但不宜应用于坚硬密实的地层或含较多砾石、卵石的地层,

10.3.2对于拉力型锚杆,为了保证锚杆杆体与胶结材料之间的握裹力,安装前应认真 清除表面油污和锈膜,并把施工中表面粘结的泥浆冲洗干净, 自由段是锚杆将锚拉力传递到稳定土层的关键部位。对于拉力型锚杆,在工程实 践中由于锚杆在制作及施工上的原因,经常出现“自由段不自由”的现象,即自由段 的锚杆杆体与注浆体之间出现粘结,其后果:一是锚杆在基本试验及验收试验时,提 供的拉力值是“伪拉力”,即试验的拉力值包含了自由段提供的拉力;二是由于锚杆 自由段杆体与注浆体之间出现粘结,当对锚杆施加拉力时,首先使破裂面内的土体受 到拉力的作用,并未将拉力传递到稳定土层中。因此,对于拉力型锚杆必须强调在锚 针的制作过程中对自由段的杆体应进行包裹,防止自由段杆体与注浆体之间出现粘结 而对于压力型锚杆,由于杆体采用的是无粘结材料,与注浆体之间没有粘结,其受力 主要是通过锚杆杆体传递到承载体来实现,因此,在压力型锚杆的制作过程中,锚杆 计体与承载体之间的连结应牢靠且不得损环无粘结杆体的外包材料。 关于锚筋的搭接问题,鉴于锚杆的受力特点,钢绞线一般按锚杆长度下料,不得 接长;钢筋锚杆的接长可采用双面搭接焊或采用专用连接器,而不宜采用对焊方法 10.3.3推荐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是由于其早期强度发展较快,且收缩小,泌水性低 能较好适应锚杆支护的需要。根据工程经验,高吨位锚杆及压力型锚杆宜采用 P.O42.5R早强型普通硅酸盐水泥 细骨料使用中细砂,是为了防止在注浆过程中发生机械故障和管路堵塞。 关于砂中含泥量和有害物质以及水泥浆中氯化物含量的规定是为了保证浆体强 度,防止对预应力锚筋产生腐蚀作用 为保证浆液和注浆质量,除把好水泥质量关外,还必须严格控制水灰比、恰当确 定二次注浆时间和注浆压力。根据深圳地区的工程实践,当浆液为砂浆时,灰砂比为 1:0.5~1:1;当浆液为水泥净浆时,水灰比为0.45~0.5,二次注浆一般应在一次注 浆后注浆体强度达到5.0MPa时进行,具体注浆时间可根据各个工程的具体情况适当 调整。对于二次注浆的注浆压力,其与注浆体的强度、锚杆周围的土层有关,一般情 况下,当注浆体达到初凝后,二次注浆的初始注浆压力需要2.0MPa以上,而后的注 浆压力增加或减少主要取决于锚杆周围的土层,当周围的土层密实、强度高及空隙小 时,注浆压力可能需要维持初始的注浆压力;当周围的土层不密实、强度较低及空隙

大是,注浆压力可能会下降;一般情况下,对于土层锚杆,锚杆周围的土层都比达到 初凝后的注浆体强度低、空隙大,因此,土层锚杆的二次注浆的注浆压力呈初始注浆 压力大而后逐渐降低的趋势。 条文中的灰砂比和水灰比均为重量比,其中水灰比0.450.50,为0.45:10.50: 1之简化。 10.3.4锚杆张拉控制应力是参照国内外有关规范确定的。在锁定过程中,由于多种因 素的影响,杆体回缩难于避免,为了建立准确的预应力值,则必须适当超张拉,其值 般为设计轴向拉力的1.0~1.2倍,然后卸荷至锁定荷载进行锁定。为了防止因浆体 强度不足引起预应力松驰,张拉锁定时锚固体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 目前常用的张拉机具由电动高压油泵、穿心液压千斤顶和压力表组成,通过压力 表表盘读数来确定张拉荷载的大小。为了确保张拉值的准确无误,需对张拉机具精心 维护和定期校验。另外,在实际施工中,施工单位为了省事,经常出现“大马拉小车” 的现象,即使用大量程、大吨位的干斤顶来张拉小吨位的锚杆,使锚杆内建立的内力 忽大忽小,影响结构安全。因此,要合理选择张拉机具的吨位及量程。 可回收锚杆张拉锁定后,应注意保护伸出支护结构的锚筋,防止损坏和影响回收 操作。

10.4质量检验和检测

10.4.1预应力锚杆的质量检验是确保锚杆达到设计要求和工程验收的重要环节,它包 括钢材和水泥等材质检验,浆体强度检验和锚杆抗拨力检验。锚杆抗拨力检验的基本 出发点是对锚杆施加大于设计轴向拉力值(小于极限拉力)的短期荷载,以检验锚杆是 否具有与设计要求相近的安全系数,其试验数量、最大检验荷载、加荷等级、观测时 间和位移测定等项规定是参考国内外的有关规范并根据深基坑支护临时锚杆的特点 乍出的。按照本条规定的试验步骤完成后,绘出荷载一位移曲线,由图可得出弹性位 移量。在最大检验荷载下,锚头的位移及总弹性位移量应满足附录E.3.4的验收条件, 否则,必须找出原因,予以改进。为了及早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锚杆抗拨力检 验应根据工程进度分期分批进行,

目前在工程实践中,无论是锚杆的基本实验或是锚杆的验收实验均出现采用游标 卡尺量测千斤顶套筒简的位移作为锚杆的张拉位移的做法是不准确的,原因一是量测锚 杆位移的精度不够,二是由于试验时试验锚墩的刚度不够,在锚杆张拉时锚杆产生位 移的同时锚墩也产生位移,三是量测千斤顶套简的位移是锚杆的相对位移并非是锚杆 的绝对位移,因此,在锚杆的基本试验及验收试验中,不应采用游标卡尺量测干斤顶 套简的位移来确定锚杆的位移,而应采用固定支架及百分表来量测锚杆杆体的位移。 10.4.2预应力锚杆锁定后,由于荷载增加,地层蠕变,钢材松驰等因素的影响,锚杆 预应力值将发生变化,有时甚至危及锚固工程的安全。因此,国内外的有关规范都对 锚杆受力监测作了明确规定。本标准规定,对采用锚杆支护的重要工程,应进行预应 力变化和位移监测。这种预应力变化主要发生在锁定初期及外界条件变化时,故本标 准对监测间隔和次数作了不同规定。考虑到深基坑支护中锚杆的特点和实际需要,监 则锚杆的数量要少于永久性工程。例如,国际预应力协会(PIP)规定,应对10%的锚 杆进行长期监测。为了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建设单位应委托有经验的专业人员 承担监测任务。

1当基坑较深,周边环境条件不充许设置锚杆时,可采用内支撑式支护结构。 内支撑的布置和计算,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计算方法尚不够完善。内支撑的设计 计算大多属结构力学和结构设计内容,本节强调结构体系的稳定性、节点构造设计的 可靠性,并应满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止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 2常用的支撑结构材料有钢和钢筋混凝土。钢结构支撑的优点为自重轻,安装 和拆除方便,可重复使用,随挖随撑,能很好地控制基坑变形;缺点为安装节点多, 勾造不合理或施工不当时节点易变形,施工的技术水平要求高。钢筋混凝土结构优点 为平面刚度大,适合各种复杂形状的基坑,节点不易松动,不易造成基坑变形,施工 技术水平要求不高;缺点为材料不能重复使用,施工周期较长,拆除时噪声大,影响 环境。设计人应根据上述特点和工程的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支撑型式。支撑的计算和 构造应满足相关结构规范、规程的要求。

11.2.1支撑的布置形式很多,归纳起来常见的有4天类:1.单向平面对撑,包括单 杆型、桁架型;2.双向平面支撑,包括双向单杆型和双向桁架形;3.环形支撑或桁架 型角撑;4.竖向斜撑。本次修编对竖向斜支撑的基坑深度作了规定不宜超过10m。基 坑支撑几种常见的布置形式如下图示

对于支撑节点的设计,根据深圳基坑工程经验,提供以下图示作参考。

1.2.2内支撑结构纵横两方同士压力和变形不完全相等。当内支撑结构采用可变体系 时,容易发生整体失稳。常用的单向水平对顶撑,为不稳定结构,使用时应慎重,注 意加强端部的连接构造。 内支撑的平面长度亦应有所限制,过长对位移控制不利。按深圳地区和国内其它 城市的经验,不宜大于150m。本次修编对支撑的平面、竖向布置、构造措施等作了 些细节规定。 11.2.3设置多层平面支撑时,上下层杆件宜位于同一竖直面,有利于立柱的设置,也 有利于施工。上下层内支撑的竖向间距也应考虑施工要求,采用机械开挖及运输时, 不宜小于4m。当基坑面积较大时,平面支撑在垂直方向变位较大,宜加立柱以保证 水平支撑竖直方向的稳定性。 11.2.4竖向斜撑需要在坑内设置可靠的支撑点,当利用桩、承台或基础作为支点时: 应经验算并征得主体结构设计单位同意。一般情况下,可将支点设置在大基础及群桩

承台上,或将相邻承台加以连结以抵抗水平推力, 11.2.5除杆件自重外,支撑主要承受水平力,为了安装、检查等方面的需要,应考虑 适当的竖向荷载。国内有的地方规程建议施工活荷载取4kPa,其中包括施工人员通 道,混凝土运输管道等荷载,不包括支撑上堆放其它材料和运行施工机械等情况。因 此,设计中宜根据杆件的部位及实际情况,考虑1kN/m~2kN/m的竖向施工活荷载。 如内支撑上部需要堆土或运行挖土机械时,则应按实际荷载进行专门设计。 11.2.6基坑围护结构一般由围护体系和支撑体系两部分组成,严格地讲,封闭支撑体 系与挡土围护结构共同组成一空间结构体系,两者共同承受土体的约束及荷载的作用 因此支撑体系的水平位移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荷载作用下,支撑体系的变形;第 二部分是刚体位移(包括刚体平移及转动),该部分是由于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各 则壁上的荷载不同而发生的(坑壁上的荷载包括土压力,水压力和地面附加荷载三部 分),由于刚体位移的发生使得基坑各侧壁上的荷载重新调整,直至平衡。当基坑各 则壁荷载相差不大时,调整量很小,即刚体位移非常小,这时挡土围护结构的平衡是 介于主动极限平衡和被动极限平衡之间的一种平衡形式。在不考虑支撑体系刚体位移 的前提下,为了简化计算,可以将围护体系和支撑体系在考虑相互作用后分别单独计 算,围护体系沿基坑周边取单位长度围护(桩)墙为计算单元,建立如下图所示的计 算模型,图中g为地面附加荷载,Rc1、Rc2为钢筋混凝土支撑对围护体系的支撑力 Kc1、Kc2是钢筋混凝土支撑的水平变形刚度,31、82是钢筋混凝土支撑点的水平位移

钢筋混凝土支撑体系按平面封闭框架结构设计,其外荷载由围护体系直接作用在 封闭框架周边与围护体系连接的腰梁上,在封闭框架的周边约束条件视基坑形状、地 基主物理力学性质和围护体系的刚度而定。设定的约束节点处算出的不平衡力和力矩 愈小愈好,说明设置的约束既满足了求解的需要又没有对体系的变形造成人为的限制 根据经验,约束点最好选择在边中点附近(一条边只能设一个约束点),只需设置与 边平行方向的位移,而不限制与边垂直方向位移。 对这个封闭框架结构,要计算它在最不利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最不利内力组合和 最大水平位移,因此依据基坑的挖土方式及挖土的不同阶段考虑多种不同工况,对每 种工况的不利荷载,分别计算围护体系和支撑体系的内力及水平位移,计算要点包 : 1选择合适的结构几何参数,计算支撑的水平变形刚度; 2求得刚度后根据地质勘察报告供的有关数据,计算围护(桩)墙结构的内力 和基坑边缘的最大水平位移,并求支撑对围护(桩)墙结构的支撑力: 3判别基坑边缘的最大水平位移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若不满足,则重新调整支 撑的几何参数并重复1、2步骤直到满足: 4进行支撑杆件的设计验算。 如果考虑围护(桩)墙结构与内支撑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仍将围护(桩) 墙结构与水平支撑结构分别进行计算,则可将围护(桩)墙结构对支撑结构的作用简 化为弹性支座,加在支撑结构的周边,弹性支座的弹簧刚度等于围护墙体结构的侧向 刚度,这样既近似考虑了围护(桩)墙结构与支撑结构的相互作用,又使计算工作得 到简化。特别对于传力较为复杂的支撑结构,采用考虑围护(桩)墙结构与内支撑结 构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平面框架法计算后,结果将更加合理。 当基坑各侧壁荷载相差较大时,如相邻基坑同时开挖,基坑坑外附近有相邻工程 在进行预制桩施工等,这时基坑侧壁的不平衡荷载可能引起整个基坑向一侧漂移”, 支撑体系的刚体位移很大,此项因素不可忽略。为此,要考虑围护体系外围土体的约 束作用,可根据地层特性,采用适当刚度的弹簧模拟。为了计算该刚体位移,必须将 支撑体系与挡土结构一同视为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如采用钻孔灌注桩作为挡土结构 可将围护(桩)墙沿基坑周边按“刚度等效”进行连续化,这样,整个结构体系可简化

为带内撑杆的薄壁结构,按薄壁结构有限元进行内力位移计算。由于土体约束条件非 常复杂,空间结构的计算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在支撑体系的设计计算中,应考虑支撑预加力和温度变化的影响。支撑杆件 内力分布不均匀及温度影响系数取1.11.2,是根据近年来国内一些省市的工程经 验,该系数对深圳气候条件下的工程是否合理,还须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进一步积累 资料并予以完善。 2考虑到充许的施工误差不利影响,在平面钢支撑杆件和钢立柱的弯矩计算中应 叠加附加弯矩,且应按压弯或拉弯构件进行强度和稳定验算。 11.2.12钢支撑由于安装和变形控制的原因,一般均要施加初始预压力,预压力的大 小往往与工程经验有关,很难规定一个统一的值,根据深圳经验,最大不超过70%, 最小不低于20%。太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太大也会损坏腰梁与围护结构甚至影响坑 外环境。考虑到施工中施加的压力值应与设计计算中的取值要相吻合,本条规定预加 压力的限值应在设计文件中注明, 支撑同服系统是一种新型的基坑支护安全技术方案,由补偿节(干斤)、无线 分布式数控泵站、液压油路、控制软件等组成,可实现对干斤顶油压和行程进行实时 双控。当环境对基坑变形控制要求严格时,可采用支撑伺服系统,24小时实时监测 控制支撑轴力和基坑支护结构变形,从而保证基坑安全,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11.2.14钢支撑构件的稳定验算是支撑结构计算的最重要内容。本次修编根据国家和 行业标准,结合深圳地铁的施工实践,对长细比进行了规定:不宜大于100,连系构 件的长细比不应天于120,立柱长细比不应天于25。 内支撑杆件和节点的构造要求是以往工程经验的总结,目前的计算方法还不完善 构造要求是对计算的补充,因此正确的构造设计非常重要。本标准较详细地列出了钢 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主要的一些构造要求,同时,在附录中还给出了一些常用的 钢结构节点大样作为参考。对于复杂的支撑结构构造设计,建议岩土工程师与结构工 程师配合进行设计。一些工程事故表明,当采取钢支撑时,由于节点的焊接没有做好 甚至没有作,以致造成事故,故在11.2.14条第6款规定,当节点需要焊接连接时: 设计应提出焊接质量要求,

11.3.1为保证支撑的受力与设计相符,施工中应保证开挖工况与设计计算工况一致。 特别要注意土方开挖的对称性,以保证坑周土压力的对称性。 11.3.2强调钢支撑的焊接应符合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5)和设计要求。 11.3.8拆撑时,当利用地下结构作为替代支撑时,其方案应经负责地下结构设计的结 构工程师认可

12.2.1明沟排水主要用于收集坑底和坑壁局部渗出的地下水和施工期间的降雨等。盲 沟排水是在坑底周边及坑内纵横向布设盲沟和集水井抽排地下水,基坑底为软土层时 常采用。 12.2.2明沟和集水井均属临时工程,应采用灰砂砖砌筑,沟内侧壁抹水泥砂浆, 12.2.3盲沟尺寸可参照明沟尺寸,并应通过计算基坑涌水量的大小来复核。土工织物 技术指标可按《铁路路基土工合成材料应用设计规范》(TB10118)执行。

12.2.4在坑顶周边应布设排水沟,在适当位置设沉淀池。坑内地下水抽排到地面排水 勾,经三级沉淀后,有组织地排入市政雨水管内。对基坑周边集水区面积大或位于山 地的建筑物,基坑周边应考虑地表水的截排措施

12.4.1深圳地区的深基坑降水,常用管井井点降水或天口径井降水。人工挖孔桩基础 施工或基坑支护桩需降水时,也常采用管井井点降水。 降水井应布置在基坑边线1m以外,基坑范围较大时,允许在坑内增设降水井和 观察孔。

基岩裂隙水地区降水应符合下列要求:设计井位应能控制风化层带和构造破碎带 厚度;出水量、水位预测应采用裂隙水有关公式计算,还需经实际抽水试验验证;降 水水位水量预测时,应同时预测和观测是否沟通区域构造和含水层。 2.4.3基坑内任意点的地下水位降深和单井流量计算除了应当考虑各种形状因素外: 还应当根据地下水的类型(潜水、承压水或混合类型)、降水井的完整性(完整井、 完整并)和地下水补给、排泄的边界条件以及布并的方式来合理的选择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可以参考有关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手册或者相关的基坑支护技术标准

12.5.1基坑开挖降排水或人工挖孔桩降水,不可避免要造成周围地下水位的下降。即 使采用了截水雌幕,也会因地下水渗漏使坑外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位下降后会使邻 近基坑的建筑物或地下构筑物因不均匀沉降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为减少这类不利 影响,可对保护区内采取回灌措施。对于受降水影响不大严重的建筑物,可采取快速 施工、缩短降水时间,减轻降水影响;或者设截水惟幕,以减缓地下水的渗透速度; 或对已有建筑物基础与上部结构进行加固处理。 12.5.3井点回灌是工程中常用的回灌方法。回灌井与抽水井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当 距离过小时水流彼此干扰,透水通道易贯通,很难使水位恢复到天然水位附近;根据 工程经验,当两者距离大于等于6m时,可保证良好的回灌效果。为防止截水惟幕渗 漏引起地下水位下降而采用并点回灌时,并点位置应根据被保护物的平面位置确定, 基坑降排水采取井点回灌措施时,回灌井的埋设深度应根据降水层深度和降水曲 面的深度确定。为防止基坑截水惟幕渗漏而采取井点回灌措施时,回灌井的埋设深度 应根据预估水位下降面和含水层深度综合确定。 回灌井点系统的工作条件与抽水井点系统相反,将水注入井点后,水从井点向四 周土层渗透,在井点周围形成一个和抽水相反的倒转漏斗。回灌井点系统应按照水井 理论进行计算、设计与优化。 根据回灌水量确定采用有压回灌或无压回灌。有压回灌可采取调整回灌水箱高度 实现,一般高度为5m~10m。

由于回灌水时会有Fe(OH)2沉淀物、活动性的锈蚀及不溶解的物质集聚在注水管 内,在注水期间需不断增加注水压力才能保持稳定的注水量。对注水期较长的大型工 程可以采用涂料加阴极保护的方法,并在储水箱进出口处设置滤网,以减轻注水管被 堵塞的现象。 12.5.4注水过程中应保持回灌水的清洁。回灌水宜使用自来水,井点抽出的水经沉淀 处理后也可用于回灌

12.6质量检验及检测

12.6.2截水惟幕的质量检验常用开挖检查和钻孔取芯检查。开挖检查直观,但检查深 受限制。深层搅拌桩和高压喷射注浆惟幕钻孔取芯时,应对不同的土层取样,观察 水泥浆固结体的浆液混合情况、凝结情况。必要时,芯样应取样做渗透试验。 防渗要求严格的工程可采用现场抽水试验或压水试验。抽水试验可在惟幕两侧进 行,即在惟幕一侧布抽水井,并同时观察惟幕前后的观察孔的水位变化。压水试验是 在惟幕中心钻孔注水,求出渗透系数。 12.6.3采用铣削式水泥土地下连续墙工艺(CSM工法)的基坑,开挖前应应检验墙 身水泥土的强度和抗渗性能,强度和抗渗性能指标符合下列规定: 1浆液试块强度试验应取刚搅拌完成而尚未凝固的水泥土浆液制作试块,每台班 应抽检一个单元墙体,每个单元墙体不应少于3个取样点,每个取样点应制作3件试 块; 2钻芯法强度试验应采用地质钻机并选择可靠的取芯钻具,钻取铣削式水泥土地 下连续墙施工28d龄期的水泥土芯样,钻取的芯样应立即密封并及时进行无侧限抗压 强度试验;抽检不应少于单元墙体总数的2%,且不得少于3个单元墙体。每个受检 单元墙体的取芯数量不宜少于5组,每组不宜少于3件试块: 3墙体渗透性能应通过浆液试块或现场取芯试块的渗透性试验结果判定 采用渠式切割水泥土连续墙工艺(TRD工法)的基坑,根据现行行业标准《渠 式切割水泥土连续墙技术规程》(JGJ/T303)第6.2.4条的要求,基坑开挖前应检验墙 身水泥土的强度和抗渗性能,强度和抗渗性能指标符合下列规定:

1浆液试块强度试验,一延来墙身计为一个单元墙段,用刚切割搅拌完成尚未凝 固的水泥土制作试块,每台班抽查一个单元墙段,每个单元墙段制作3组水泥土试块, 可根据土层分布和墙体所在位置的重要性在墙身不同深处的三点取样,采用水下养护 则定28d无侧限抗压强度; 2钻芯法强度试验,钻取渠式切割水泥土连续墙施工28d龄期的水泥土芯样,抽 检数量不应少于单元墙段总数的1%,且不得少于3个单元墙段。每个受检单元墙段 的取芯数量不宜少于5组,每组不宜少于3件试块 3墙体渗透性能应通过浆液试块或现场取芯试块的渗透性试验结果判定。 12.6.4沿看地下水流向和垂直流向的两个方向布置地下水位观测孔,有利于将同一时 间的地下水位观测资料绘制成基坑降水过程地下水位下降漏斗的各种分析图件(如地 下水等水位图,地下水降深等值线图等)。 地下水位的观测方法有人工法和自动记录两类,无论哪种观测,均需定时连续观 测,在由于机械故障或其它原因造成停泵、停工时,地下水位观测仍需进行,并注明 其原因。各降水井流量观测应与地下水位观测同步进行

13.1.1经验表明,基坑土方开挖条件的审查是基坑安全控制的重要工作。本条文中 的内容是基坑开挖前准备工作的要求,也可作为基坑土方开挖条件审查的内容。基坑 开挖前各点要求的原因和目的有: 1许多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周边建筑发生变形、开裂,由于开挖前没有记录 和标记,其变形、开裂产生原因容易引起相关单位和个人的争议。为此,规定基坑开 挖前对周边建筑可能发生影响或争议的部位保留影像资料,或布设标记,并做好记录。 2根据地质条件、支护结构设计、降排水要求、周边环境、工期、气候和地面 荷载等资料制定的土方开挖及运输施工方案,是土方开挖前准备工作的重点。只有具 备科学合理的方案,才能保证基坑的安全。 3为防止基坑土方开挖后由于支护结构质量不合格产生基坑安全问题,要求土 方开挖前对已经施工完成的结构工程进行质量检测和中间验收,验收不合格的不得开 挖。 4土方开挖是引起基坑及周边建筑物、构筑物、地下管线和道路变形的主要原 因,有关基坑和周边环境的监测必须在土方开挖前完成布点和初测,取得起始基础数 据。 5基坑工程的安全险情或事故大多与水有关,在基坑土方开挖前切实做好地面 水和地下水的排水和截水措施对基坑工程安全至关重要。对于周边有对地下水位影响 敏感的重要管线或浅基础时,本点要求采用封闭截水方案的基坑,在土方开挖之前应 对截水惟幕质量和截水效果进行检查或检测。 13.1.2鉴于国内一些重大基坑工程事故和深圳基坑工程实践经验,本次修订对土方 开挖方法以及土方开挖中与管线、支护结构等相关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并特别要求 在软土中开挖内支撑基坑时,必须采用先支撑后开挖的方法,基坑内临时边坡稳定安 全系数应大于1.1。 对于坡率法、作法和沉井等基坑支护形式,“对称、平衡”土方开挖原则不适

用,故本次修订增加第6条款。 13.1.3一些重大基坑工程事故中,堆载不当往往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故对堆载提 出了明确要求,特别对施工过程中的土方堆载提出了较具体的要求。 13.1.4岩土性质的不确定性、地面和地下水位的变化以及各种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 都可能危及基坑的安全。为防止基坑出现安全险情或事故,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用信 息化施工方法,将勘察、设计、施工、监测的信息进行相互反馈,根据反馈的信息及 时调整设计和施工参数,对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可由监理单位牵头,建立信 息反馈制度,信息反馈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施工过程中的地质变化、地下水变化、基坑 和周边环境监测变化等内容

1m~3m间隔为宜;土压力的监测有土拱效应,影响测量精度,一般应加压力囊,以 咸少土拱效应,国内有成功先例的埋设方法有:挂布法、顶入法、弹入法、钻孔法等; 裂缝的观测方法可参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

13.3基坑自动化监测

附录H基坑抗隆起稳定验算

H.0.1本条主要说明在什么情况下要进行抗隆起稳定性验算。国内不少工程实践证明, 虽然基坑深度不大,采用坡率法,土钉墙、搅拌桩(旋喷桩)复合土钉墙、水泥土挡 墙支护的工程,但基坑底面下有饱和软黏性土一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泥炭、泥炭质 土存在,常有发生基坑隆起、失稳的情况;对于开挖深度较大的一、二级基坑,虽然 采用了桩、墙支护,但当基坑底至桩、墙底面或其以下存在饱和软黏性土时,亦曾有 基坑底面发生隆起、被动区抗力不足、局部性破坏后渐进性发展,导致基坑边整体滑 移的重天工程事故。为此,设计时对基坑的抗隆起稳定、深部失稳问题应足够重视, 并应作相应的验算。

H.0.2、H.0.3作以下儿点说明: 1关于抗隆起稳定验算的公式,经考查国内的有关规范(程)大致有两类:一类 是接浅基础验算饱和软黏性土的极限承载力能否满足,另一类是以坑底或最下一道支 撑点为圆心,以圆心至桩、墙底为半径的半圆滑弧,对圆心0点取力矩,以抗滑力矩 与滑动力矩的比值作为稳定系数。极限承载力的公式很多,但都是以条形浅基础的假 设条件而推导出的,故显然不适用于深度达20m~30m的排桩、地下连续墙基础,故 H.0.2条规定了浅于8m的三级基坑应按极限承载力公式验算,H.0.3条规定了对排桩、 地下连续墙应按圆弧法进行验算。 2关于浅基础极限承载力的公式经考证,本标准选用比较经典的以普朗特尔 (L.prandtl)公式为基础、后经雷斯诺(H.Reissner)和泰勒(D.W.Tayloy)等补充的 故没有宽度的第一项。当β=0时,N将成不定形式,因此要用数学中的罗彼塔(L Hopital)解,解之得N。=5.14;但应指出,普朗特尔的极限承载力公式是以条形基 础宽度为b而推到的,而条形基础宽度一般小于6m,现将此式用于大于6m的基础 宽度,并不完全适合;计算中未考虑侧面的摩阻力,偏于安全。 当基坑壁为斜坡时,对作用于饱和软黏性土层面上平均压力的计算,即式(G.0.2 2)的分母部分,规定按荷载分布宽度的加权平均计算,并规定q0、92的作用宽度 为1倍基坑深度,以使q0、q2荷载宽度的权较大,偏于安全。 3对排桩、地下连续墙等较深的一、二级基坑,本标准是取最下一道支撑点O 为圆心,而非取基坑底为圆心,是因施工期间,基坑底板尚未形成,不能作为支点, 而较深基坑的隆起事故往往都发生于基坑底板尚未浇注完成的基坑施工期间;同样, 计算中未考虑CD面上的侧摩阻力,偏于安全, 4有关抗剪强度参数的取值,本规程第3.1.9一3条规定,对抗隆起稳定计算,应 采用直剪快剪或三轴不固结不排水UU试验,或十字板剪切试验的不排水强度Cu值 详见该条条文说明。 5有关安全系数应与所用公式和强度参数配套,经多个失稳和不失稳工程实例计 算,对基坑工程安全等级一、二级的基坑,由于验算公式中有桩、墙抗弯弯矩Mp,

故应用%K,K分别取1.4、1.3;而三级基坑JGJ/T 439-2018 碱矿渣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与建筑材料强度无关,故不乘%,其K 取1.2,详见本标准专题研究报告:“关于抗隆起稳定的计算公式和安全系数取值的 考证和研究”。 H.0.4当经验算和综合分析后不能满足要求时,提出了一些措施供设计选用,但强调 要经综合分析,不能单靠计算

附录J抗渗流稳定性验算

J.0.2在深圳大部分地区,都具有两种类型的地下水,一为上部冲积、冲洪积地层中 砂砾含水层的潜水,另一类为基岩裂隙水。而基岩裂隙水往往都具有一定的承压性, 承压水头的大小决定于基岩的裂隙发育程度和构造条件,深圳大部分地区均为花岗岩 花岗岩风化带以上都有厚度不等的残积层,此层往往被看成为相对不透水层。花岗岩 地区(如福田区)的基岩裂隙水大都赋存于强、中风化带中,水量不大,承压水头不 高;而罗湖地区大都为变质岩地区、受深圳大断裂构造的影响,基岩裂隙水的水量及 承压性则相对较大,且比较复杂,其水量、承压水头随场地所在地段而异;而在龙岗 石灰岩岩溶地区,则基岩裂隙水和岩溶水则更为复杂。在这些地区的基坑工程设计施 工中应充分注意承压水冲破底板带来的危害和影响,应进行必要的验算。 J.0.3关于流土的临界水力梯度的计算公式,本次修定沿用了原“96规范”的计算 式,据查该式为1948年太沙基提出的,(武汉水电力学院冯国栋主编高等学校教材《土 力学》第三章土的渗透性一屈智炯编写p.43,水利电力出版社,1986年5月第一版)。 对于粉砂、细砂当e<0.7为密实,e>0.95为松散,现取e=0.6和e=1.0,Gs=2.66 计,密实状态时其流土的临界水力坡度icr.f为1.04,松散状态时icr.f为0.83,即其范围 值约为0.81.0。 关于逸出处的水力梯度i,对永久性工程,按水力学原理,应以流网计算,对临 h 时性基坑工程通常按i 一计算。按流网计算的i要比后者小,故的安全系数要大, m 现从深圳各安全等级基坑工程常遇情况,取较不利数据,如深度取各等级较深者,地

下水取地面下1.0m,砂层取松散状态等,按这些数据核算安全系数的合

不同支护等级抗流土的i、i和k,计算结果

和1.50。当截水惟幕嵌入坑底深度分别取0.4hw、0.30hw和0.2hw或穿过砂层时,可以 满足上述安全系数的要求CECS 485-2017-T 数据中心网络布线技术规程

据查一些资料,对永久性工程,当水流逸出处水力梯度i按水力学流网计算时, 对抗流土稳定的安全系数一般取2.0~2.5,而抗管涌稳定安全系数一般取1.5~2.0。 且流土从开始至破坏的历时较管涌为短,破环突然,故前者的安全系数大于后者是合 理的;对临时基坑工程,其安全系数较永久性工程为小、管涌小于流土是合适的。 J.0.3抗流土稳定性计算和J.0.4抗管涌稳定性计算均是假定基坑底面下ha和ha 以下一定深度范围内全是粉土、粉砂、细砂等最不利的情况下来考证其安全系数取值 的合理性,从两者计算结果可看出,当截水幕嵌入深度hd对安全等级一、二、三 级分别取0.7hw、0.6hw和0.5hw时,一般情况下即可分别满足抗流土稳定安全系数2.0、 .8和1.6的要求,且在相同底层条件下只要满足了抗流土稳定要求,亦可满足抗管 通稳定的要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