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0-071-2016重庆市居住建筑节能65%(绿色建筑)设计标准.pdf

DBJ50-071-2016重庆市居住建筑节能65%(绿色建筑)设计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9.6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19660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50-071-2016重庆市居住建筑节能65%(绿色建筑)设计标准.pdf

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2021.3规定的能效 级2级为节能产品。尽管房间空调器多由用户自行采购,而制 本条的目的旨在对住户起到一个导向,约束作用。

级2级为节能产品。尽管房间空调器多由用户自行采购,而制定 本条的目的旨在对住户起到一个导向,约束作用。 6.5.7现行国家标准《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 及能源效率等级》GB21455中能源效率等级为2级的产品。 6.5.8本标准采用制冷综合性能指标IPLV作为多联式空调(热 泉)机组的能效评指标。而名义制冷工况则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GB/T18837的相关规定。表中规定的 制冷综合性能指标限值均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多联式空调(热泵 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 #级》GB21454中的一级能效要求

及能源效率等级》GB21455中能源效率等级为2级的产品。

泉)机组的能效评指标。而名义制冷工况则应满足现行国家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GB/T18837的相关规定。表中规定 制冷综合性能指标限值均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多联式空调(热) 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21454中的一级能效要习

铅锌冶炼废渣污染治理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招标文件表2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源效率等级限定值

6.5.9多数空调系统都是按照最不利情况(满负荷)进行系统设 计和设备选型的,而建筑在绝大部分时间内是处于部分负荷状况 的,或者同一时间仅有一部分空间处于使用状态。针对部分负 荷,部分空间使用条件的情况,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以节约能源。 6.5.10燃气快速热水器的热效率引自现行国家标准《家用燃气 快速热水器和燃气供暖热水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065 中2级数值:燃气锅炉的热效率引自现行国家标《公共建筑节 能设计标准》GB50189强制性条文第4.2.5条。 6.5.11本条引自现行国家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366强制性条文第5.1.1条。

7.0.1对于毛坏房形式的居往建筑,仅要求其公共部分照 率密度值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 行值”的要求

行值的要求。 7.0.2精装修的住宅建筑,本条要求其主要功能房间及公共部 分照明功率密度值要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中规定的“且标值”要求

分照明功率密度值要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

好的照明不但有利于提升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效率,更有利于人们 的身心健康,减少各种职业疾病。食好、舒适的照明要求在参考 平面上具有适当的照度水平,避免光,显色效果良好。客类民 用建筑中的室内照度统一眩光值、一般显色指数要满足现行国 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有关规定。 为避免眩光,直接型灯具的遮光角应满足下表的要求

长期工作或停留的房间或场所,照明光源的显色指数(Ra)不 能小于80。常用房间或场所的显色指数最小充许值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第5章的规定。 7.0.4照明设计应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低损耗镇流器等 附件:照明应采取节能控制措施。节能控制措施包括:分区控制、 定时控制、声控、光控开关,照度自动调节等。

容忽视。 最近20年,世界电梯行业发生了很大变化,最早出现的是交 流双速电梯。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未期,已经逐渐转向采用变频 技术。一般居民可能深有体会,采用变频技术的空调器,节电效 果十分明显,比普通空调平均节电30%以上,提高了能源的利用 率。而电梯采用变频技术后,节电效果同样明显。此后,变频电 梯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稳定期之后,电梯技术文有一次较天的突 破,就是永磁同步无齿轮技术在中低速电梯中的使用。永磁同步 无齿轮技术,是用电机在低转速时提供天扭矩,以此带来较天能 量的节药,经测算,平均节能20%,最40%。因此选用具有调 频、调压、调速、永磁同步无齿技术、能量回馈技术或集选控制技 术等节能技术的电梯对于节约电梯能耗具有显著的效果。 节能控制措施如电梯群控、自的层控制,步梯无人自动启停 或减速慢行等。对于仅设有一台电梯的建筑,本条中的节能控制 措施部分不做要求。

7.0.6低损耗变压器,即空载损耗和负载损耗低的变压器

8.1.1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控制项。绿色建筑选址应 符合现行《城乡规划法》及《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对场 地建设的相关规定,不应违反现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城市绿 化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历史文化名城 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城市紫线管理办法》、《防洪标准》、《城市防 洪工程设计规范》、《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等法律法规对各类保护 区的要求。 《城乡规划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城市规划主管部门不得在 城乡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以外作出规划许可”,第二条明确: 本法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 划和村庄规划”。因此,任何建设项目的选址必须符合城乡规划。 各类保护区是指受到国家法律法规保护、划定有明确的保护 范围、制定有相应的保护措施的客类政策区,主要包括:基本农田 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条例》)、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条 例》)、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条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历史文化街区(《城市紫线 管理办法》等。文物古迹是指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具有价值的 不可移动的实物遗存,包括地面与地下的古遗址,古建筑、古墓 葬、石窟寺、古碑石刻、近代代表性建筑、革命纪念建筑等,主要指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建筑和历史建筑。 建筑场地与各类危险源的距离应满足相应危险源的安全防 护距离等控制要求,对场地中的不利地段或潜在危险源应采取必 要的能够避让、防止、防护或控制、治理等措施,对场地中存在的

8.2.1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评分项。本条主要对为改 善建筑用地内部以及周边地域的热环境、获得舒适微气候环境所 采取的措施进行评价。设备散热、建筑墙体及路面的辐射散热是 造成建筑物及其周边热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这些散热不仅与 建筑周围的环境恶化密切相关,而且也是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原 因之一。

8.2,1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评分项。本条主要对为改

设计阶段应采取具体的技术措施来控制热岛强度。为便 设计人员采取具体措施,本标准要求红线范围内户外活动场地不 低于20%的面积有养木遮荫。户外活动场地包括:步道、庭院、广 场、游憩场和停车场等。养木遮荫面积按照成年养木的树冠正投 影面积计算,构筋物遮荫面积按照构物投影面积计算,

8.2.2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评分项。建筑物的光污梁 主要是指夜间的室外照明、室内照明的溢光、广告照明以及建筑 反射光(眩光等造成的光污染。光污染使得夜空的明亮度增天, 不仅对天体观测等造成障碍,而且对人造成不良影响。眩光会让 人感到不舒服,还会使人降低对灯光信号等重要信息的辨识力, 基至带来道路安全隐惠。光污染控制对策包括降建筑物外装 修材料(玻璃、涂料)因眩光的影响,合理选配照明器具,井特别需 要采取防正溢光措施等。室外照明设计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城 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第7章关于光污染控制的相关 要求:同时避免夜闻室内照明溢光,或者所有室内非应急照明在 非运营时间能够自动控制关闭包插在工作时间外可毛动关闭

效率。 对于居住建筑,主要判断建筑间距、卫生间明卫等。居住建 筑的功能房间包括卧室,起居室(厅)、书房、厨房和卫生间。现代 城市中的居住建筑大都是成排成片建造,居住建筑之间的距离 一 般不会很大,应满足现行《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相关要 求,且避免前后左右不同住户之间的居住空间的视线扰,本条 考核项目的设计资料。 此外,卫生间是居住建筑内部的一个空气污染源,卫生间开 设外窗有利于污浊空气的排放,但是套内空间的平面布置常常文 很难保证卫生间一定能靠外墙。因此,本条文第2款规定在一套 住宅有多个卫生间的情况下,最多只能有1个卫生间为非明卫。 3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控制项。屋顶和东西外墙 的隔热性能,对于建筑在夏季时室内热舒适度的改善,以及空调 负荷的降低,具有重要意义。房间的屋顶和东,西外墙的隔热性 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 要求。 4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评分项。本条要求每套任 宅的外窗可开启面积满足条文要求。有严格的室内温湿度要求

不宜进行自然通风的建筑或房间,本条不作要求。当建筑层数大 于18层时,18层以上部分不作要求。 本条窗户的可开启比例对室内的通风有很大的影响。对开 推拉窗的开启比例大致为40~45%,平开窗的开启比例更大。 对于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由于高处风力过天以及安全方面的 原因,自然通风不再是外窗否能开启主要考虑因素,故仅对第18 层及其以下各层的外窗提出要求。

8.2.5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评分项

8.2.7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评分项。本条要求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中控制不舒适眩光的相

8.2.8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评分项。地下车库空气流

通不好,容易导致有害气体的堆积,对人体伤害很大。有地下车 军的建筑,车库设置与排风设备联动的一氧化碳检测装置,CO的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上限为30mg/m,超过此值报警,然后立刻 启动排风系统(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1 18883的规定,C0浓度要求为10mg/m²(1小时均值),约合 7.77ppm)。一个防火分区至少设置一个CO监测点并与新风 联动。

联动。 8.2.9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评分项。应对场地周边的 噪声现状进行检测,并对规划实施后的环境噪声进行预测,必要 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环境噪声状况,使之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 环境质量标准GB3096中对于不同声环境功能区噪声标准的规 定。当拟建噪声敏感建筑不能避免临近交通干线,或不能远离固 定的设备噪声源时,需要采取措施降低噪声干扰。 需要说明的是,噪声监测的现状值仅作为参考,分析报告中 需结合场地环境条件的变化(如道路车流量的增长进行对应的 噪声改变情况预测。 8.2.10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控制项。本条涉及的内 容包括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噪声级及外墙、隔墙、楼板和门窗的 隔声性能。本条的主要依据是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 规范GB50118中的规定,设计中需对国家标准的满足情况予以

8.2.9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评分项

8.2.10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控制项。本条涉及

的隔声性能除了空气声隔声性能之外,还包撞击声隔声性能。 居住建筑主要功能房间的应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 50118中围护结构隔声标准的低限要求。 8.2.11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可选项。本条是在本标 准控制项第8.2.10条要求基础上的提升。本条所指的室内噪声 系指由室内自身声源和来自建筑外部的噪声侵袭造成的结果 室内噪声源一般为通风空调设备、日用电器等:室外噪声源则包 活周边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基至工业噪声等。《民用建筑隔 声设计规范》GB50118将居住建筑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充许噪 声级分“低限标准”和“高要求标准”两档列出。 8.2.12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可选项。本条是在本标 准控制项第8.2.10条要求基础上的提升。《民用建筑隔声设计 规范》GB50118将居住建筑的墙体、门窗,楼板的空气声隔声性 能以及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性能分“低限标准”和“高要求标准”两 档列出。外墙和隔墙空气声隔声量应高于低限要求和高要求标 准的平均数值:门和窗空气声隔声量应高于低限要求和高要求标 准的平均数值,楼板空气声隔声量应高手低限要求和高要求标准 的平均数值:楼板撞击声隔声量应低于低限要求和高要求标准的 平均数值。 若为毛坏房居住建筑,围护结构构件隔声性能没有明确,视 为不能满足本条要求

8.2.11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可选项。本条是

8.2.13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可选项。本条要求在

筑设计、建造和设备系统设计、安装的过程中全程考虑建筑平面 和空间功能的合理安排,并在设备系统设计、安装时就考愿其引 起的噪声与振动控制手段和措施,从建筑设计上将对噪声敏感的 房间远离噪声源、从噪声源开始实施控制,在往是最有效和经济 的方法。变配电房、水泵房等设备用房的位置规定,如不应放在 居住建筑的正下方。 此外,卫生间下水管的隔声性能差(或设计考虑不周),响声

很天,将影响止常生活,需要加以控制。当选择该条文时,为满足 绿色建筑要求,应采用同层排水或新型降噪管使用率高于50%。 排水管采用设置在室外或管道并内等可有效降低排水噪声 的措施时,可不设置同层排水或新型降噪管。 8.2.14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评分项。建设项目应对 场地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进行勘香,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尽量 减少士石方工程量,减少开发建设过程对场地及周边环境生态系 统的改变,包括原有水体和植被,特别是胸径在15cm~40cm的 中龄期以上的养木。在建设过程中确需改造场地内的地形、地 貌、水体、植被等时,应在工程结束后及时采取生态复原措施,减 少对原场地环境的改变和破环。表层土含有丰富的有机质、矿物 质和微量元素,适合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场地表层土的保护和 回收利用是土壤资源保护、维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方法之一。土 石平衡是开发建设项自水土保持方案的重要内容,其最终自的是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的士石方挖填工程量,通过合理地组织安排 移挖作填,综合利用资源,减少工程废渣的排放,产生节能效益。 8.2.15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控制项。绿地率指建设 项目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该项自总用地面积的比 率(%)。绿地包括建设项目用地中各类用作绿化的用地。合理 设置绿地可起到改善和美化环境、调节小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 应等作用。 对于居住建筑:绿地率以及公共绿地的数量是衡量住区环境 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 规范》GB50180的规定,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 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道路红线内的绿地),包括能与城市 道路平接,种植土层深度H≥1.5米,可种植大型养木的架空层平 台绿化。 住区的公共绿地是指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想 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

很天,将影响止常生活,需要加以控制。当选择该条文时,为 绿色建筑要求,应采用同层排水或新型降噪管使用率高于50 排水管采用设置在室外或管道井内等可有效降低排水 的措施时,可不设置同层排水或新型降噪管

排水自木用皮直在全或 收能小 的措施时,可不设置同层排水或新型降噪管。 8.2.14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评分项。建设项目应对 场地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进行勘查,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尽量 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减少开发建设过程对场地及周边环境生态系 统的改变,包括原有水体和植被,特别是胸径在15cm~40cm的 中龄期以上的养木。在建设过程中确需改造场地内的地形、地 说、水体,植被等时,应在工程结束后及时采取生态复原措施,减 少对原场地环境的改变和破坏。表层土含有丰富的有机质、矿物 质和微量元素,适合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场地表层土的保护和 回收利用是土壤资源保护、维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方法之一。土 石平衡是开发建设项自水土保持方案的重要内容,其最终自的是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的士石方挖填工程量,通过合理地组织安排 多挖作填,综合利用资源,减少工程废渣的排放,产生节能效益 3.2.15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全 绿地率指建设

8.2.14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评分项。建设项目

项目用地范围内客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该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 率(%)。绿地包括建设项自用地中各类用作绿化的用地。合理 设置绿地可起到改善和美化环境、调节小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 应等作用。 对于居住建筑:绿地率以及公共绿地的数量是衡量住区环境 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 规范》GB50180的规定,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 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道路红线内的绿地),包括能与城市 道路平接,种植土层深度H≥1.5米,可种植大型养木的架空层平 台绿化。 住区的公共绿地是指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想 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包活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

组团绿地及其他块状,带状绿地。公共绿地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宽度不小于8m,面积不小手400m2,井应满足有不少于1/3的绿 地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根据现行《重庆市城 市园林绿化条例》,旧城区改造不低于25%:新区开发建设不低于 30%,其中居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1.2m。 8.2.16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评分项。绿化是城市环 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大面积的草坪不但维护费用昂贵,生态效果 也不理想,其牛态效益也远远小于木、养木,因此,合理搭配养 未、灌木和草坪,以养为主,能够提高绿地的空间利用率,增加 绿量,使有限的绿地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但养木数 量不宜过多。 植物配置应充分体现本地区植物资源的特点,突出地方特 色。乡土植物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耐候性强、病虫害少。种植 乡土植物可提高植物的存活率,有效降低维护费用。绿地空间: 无其是用于调蓄雨水的绿地,其覆盖植被应有很好的耐旱耐涝 性能和较小的浇灌需求。合理的植物物种选择和搭配会对绿地 植被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与城市道路平接的种植区域的覆王 深度应满足养、灌术自然生长的需要,满足所在地相关要求。 绿化植物配植中养木、灌木、草坪和绿地的合理比例,可参照 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对“北京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 的成果:即1(养木/株):6(灌木/株):20(草坪/m):29(绿地/m) 的指标,可有效地指导城市绿化的生产实践。

组团绿地及其他块状,带状绿地。公共绿地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宽度不小于8m,面积不小手400m2,井应满足有不少手1/3的绿 地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根据现行《重庆市城 市园林绿化条例》,旧城区改造不低于25%:新区开发建设不低于 30%,其中居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1.2m

8.2.17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评分项。机动车停车

辆管理装置与居住区物业管理中心计算机联网使用对出人车辆 进行自动引导,自动识别及特殊车位设置摄像监控,以实现错时 停车等停车场高效利用方式。具体可参考现行行业标准《居住区 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CJ/个174等相关标准。 8.2.18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评分项。绿色建筑应鼓 励使用自行车、电瓶车等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在细节上为绿色 出行提供便利条件,设计安全方便、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符合使 用者出行寸惯的自行车停车场所。考虑到重庆的实际情况,本条 除考虑自行车的使用,还同时考虑了摩托车的使用,以避免车辆 乱停乱放。在建筑运行阶段,要求为自行车等停车设施提供必要 的安全防护措施,如配置门锁、安全监护设施或专人看管等。参 考《南京市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设置标准与准则》,摩托车折合小 型车车位的车位折算值为0.2,根据重庆市《建设项自配建停车位 标准细则》,考虑到重庆山地特征和实际出行情况,要求居住建筑 对自行车,摩托车、电瓶车等停车设施的设置面积不应低手建筑 配建的停车场(库)面积的5%。 8.2.19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评分项。优先发展公共 交通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措施,因此建筑与公共交通 联系的便捷程度十分重要。为便于建筑使用者选择公共交通出 行,在选址与场地规划中应重视建筑及场地与公共交通站点的有 机联系,合理设置出入口并设置便捷的步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 点,如建筑外的平台直接通过天桥与公交站点相连,或建筑的部 分空间与地面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直接连通,地下空间与地铁站 点直接相连等。 居住小区应实现人车分流,场地与建筑及场地内外联系的 无障碍设计是绿色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各类人群方便 安全出行的基本设施。而建筑场地内部与外部人行系统的连接 是自前无障碍设施建设的薄弱环节,建筑作为城市的有机单元 其无障碍设施建设应纳人城市无障碍系统,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满管理装置与居住区物业管理中心计算机联网使用对出人 进行自动引导,自动识别及特殊车位设置摄像监控,以实现 停车等停车场高效利用方式。具体可参考现行行业标准《居 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CI/T174等相关标准。

交通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措施,因此建筑与公共交通 联系的便捷程度十分重要。为便于建筑使用者选择公共交通出 行,在选址与场地规划中应重视建筑及场地与公共交通站点的有 机联系,合理设置出人口并设置便捷的步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 点,如建筑外的平台直接通过天桥与公交站点相连,或建筑的部 分空间与地面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直接连通,地下空间与地铁站 点直接相连等。 居住小区应实现人车分流,场地与建筑及场地内外联系的 无障碍设计是绿色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各类群方便 安全出行的基本设施。而建筑场地内部与外部人行系统的连接 是自前无障碍设施建设的薄弱环节,建筑作为城市的有机单元 其无障碍设施建设应纳人城市无障碍系统,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的要

8.2.20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评分项。根据《城市居住 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相关规定,住区配套服务设施(也称 配套公建应包活: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 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等八类设施。公共服务设施 主要指城市行政办公、文化、教育科研、体育、医疗卫生和社会福 利等六大类设施。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是满足居民基本的物 质与精神生活所需的设施,也是保证居民居住生活品质不可缺少 的重要组成部分。居民步行5~10min可以到达,将天减少机 动车出行需求,有利于节纳能源、保护环境。设施整合集中布局、 协调互补,和社会共享可提高使用效率、节纳用地和投资。

8.2.20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评分项。根据《城市居住

8工本茶又为进行色建筑设计的可选项。当选择该条文 时,为满足绿色建筑对节能的更高要求,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 应优于重庆市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 为便于设计人员操作,要求在国家和行业有关建筑节能标准 对外墙、屋顶、外窗、幕墙等围护结构主要部位的传热系数K和太 阳得热系数SHGC的要求上有进一步的提升。特别地,不同窗墙 比情况下,节能标准对于透明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和太阳得热系 数数值要求时不一样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针对性地改 善。具体说,要求绿色建筑的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和太阳得热 系数SHGC比标准要求的数值至少均降低5%。重庆市建筑节 能设计标准规定的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已经比国家或行业 标准规定值有明显提开,按此设计的建筑在进行第1款的判定时 有利于实现。 或者经过模拟计算,供暖空调全年计算负荷降低幅度不低于 5%。其中参考建筑的设定应该符合国家、行业或重庆市有关建

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计算不仅要考虑建筑本身,而还必须 与供暖空调系统的类型以及设计的运行状态综合考虑,当然也要 考愿建筑所处的气候区。应该做如下的比较计算:其他条件不变 包括建筑的外形、内部的功能分区、气象参数、建筑的室内供暖 空调设计参数、空调供暖系统形式和设计的运行模式(人员、灯 光、设备等)、系统设备的参数取同样的设计值,第一个算例取国 家或行业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参 数,第二个算例取实际设计的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参数,然 后比较两者的负荷差异。 8.3.2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控制项。通风以及房间的 温湿度为室内热环境的重要指标,应满足本标准第3章要求。 8.3.3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控制项。适用于集中空调 或供暖的居住建筑。国家标准《空气调节系统经济运行》GBT 17891第4.2条给出了有关分项计量的具体规定: “4.2.1用电量分项计量 空调系统用电量应单独进行计量,系统中各类设备用电量应 分项计量,包括: a)冷水机组总用电量; b)冷冻水系统循环泵总用电量: C冷却水系统循环总用电量: 冷却塔风机总用电量; e)空调箱和新风机组风机的总用电量: f)供暖循环泵总用电量: g)送,排风机的总用电量; h其他必要的空调系统设备的总用电量(如蓄冷空调系统中 的浴溶液循环泵等。 4.2.2热驱动冷水机组能耗计量 使用燃气,燃油等燃料驱动的吸收式冷水机组,应对冷水机 组的耗气(油)量进行计量。

筑节能设计标谁的规定。计算不仪要考虑建筑本身,而且还必级 与供暖空调系统的类型以及设计的运行状态综合考虑,当然也要 考愿建筑所处的气候区。应该做如下的比较计算:其他条件不变 包括建筑的外形、内部的功能分区、气象参数、建筑的室内供暖 空调设计参数、空调供暖系统形式和设计的运行模式(人员、灯 光、设备等)系统设备的参数取同样的设计值),第一个算例取国 家或行业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参 数,第二个算例取实际设计的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参数,然 后比较两者的负荷差异。 8.3.2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控制项。通风以及房间的

“4.2.1用电量分项计量 空调系统用电量应单独进行计量,系统中各类设备用电量应 分项计量,包括: a冷水机组总用电量: b)冷冻水系统循环泵总用电量; C冷却水系统循环总用电量: 冷却塔风机总用电量; e)空调箱和新风机组风机的总用电量: f)供暖循环泵总用电量; g)送,排风机的总用电量; h其他必要的空调系统设备的总用电量(如蓄冷空调系统中 的溶液循环泵等)。 4.2.2热驱动冷水机组能耗计量 使用燃气,燃油等燃料驱动的吸收式冷水机组,应对冷水机 组的耗气(油)量进行计量。

4.2.2热驱动冷水机组能耗计量

便用燃气,燃油等燃料驱动的吸收式冷水机组,应对冷水机 的耗气(油)量进行计量。

使用热水,蒸汽等驱动的吸收式冷水机组,应对冷水机组的 耗热量进行计量。 4.2.3供冷量、供热量计量 应对冷热站的总供冷量、供热量分别进行计量。 采用外部冷热源的单体建筑,应对建筑消耗的冷热量分别进 行计量。 4.2.4空调系统补水量计量 应对空调系统补水量进行计量。” 空调系统计量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1)设集中空调系统的居住建筑:集中空调系统冷热源主机 永泵、冷却塔风机、未端设备(包括全空气空调机组、新风机组或 新风机,空调区域排风机)的供电干线应在低压配电系统出线处 或主配电箱进线处分设计量表(风机盘管暂不考虑计量)。 2)设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居住建筑,空调系统应采用单独计量 设计。 8.3.4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可选项。当选择该条文 时,为满足绿色建筑要求,本条对电机驱动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 热泵)机组,直燃型和蒸汽型漠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单元 式空气调节机、风管送风式和屋顶式空调机组,多联式空调(热 泵)机组,燃煤、燃油和燃气锅炉,房间空气调节器和家用燃气热 水炉的能效提出了更高要求。 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对锅炉额 定热效率,电机驱动压缩机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的性 能系数(COP)、名义制冷量大于7100W,采用电机驱动压缩机的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风管送风式和屋顶式空气调节机组的能效比 (EER)、蒸汽、热水型漠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及直燃型漠化锂吸 收式冷(温)水机组的性能参数提出了基本要求。对于国家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中未予规定的情况,例如量 天面广的住宅或小型公建中采用分体空调器、燃气热水炉等其他

8.3.5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可选项。当选

时,为满足绿色建筑要求,空调冷热水系统循环水泵的耗电 热比需要比《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00738的要求低20%以上。耗电输冷(热)比反应了空调水 中循环水泵的耗电与建筑冷热负荷的关系,对此值进行限制 了保证水泵的选择在合理的范围,降低水泵能耗

8.3.6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可选项。当选择该

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生活用热水比例,可以采用可再生能 供的生活热水量的户数比例或水量比例作为评价指标:空调 量和热量的比例,可以采用设计负荷或年计算负荷比例作为 指标。 对于所设计的可再生能源系统,其能效和相关设计参数

足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且符合本标准第6章关于冷热源机组 输配效率等技术参数的规定。

8.3.9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可选项。当建筑场址范

内无建筑物,构筑物,或能合理说明场地内已有建筑物、构筑物不 能或不适于利用时,本条不做要求。当选择该条文时,为满足绿 色建筑要求,场址范围内的已有建筑物,构筑物利用率不应低于 30%,或利用面积不应低于300m。 本条鼓励在可合理利用的前提下,保留场址范围内已有的建筑 物、构筑物,主要是指建筑结构构件及立面的再利用。 已有建筑物、构筑物“利用率”的计算公式为

易址范围内已有的建筑物的建筑面积与构筑物的等效面积的总和

式中,已有建筑物、构筑物的“利用面积”等于场址范围内祖 利用的已有建筑物建筑面积与被利用的构筑物等效面积之和

其中,构筑物等效面积应按造价相等的原则,依据当地现行的 概算定额折算获得,即:

新建的普通多层砖混结构建筑物单位建筑面积的造价

8.3.10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控制项。节水与节能是 密切相关的,为节约能耗、减少水泵输送的能耗,应合理设计给 水、热水,排水系统、计算用水量及水泵等设备,通过节约用水达 到节能的目的。 工程设计时,建筑给水排水的设计中有关“用水定额”计算仍 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的有关规定 执行:设备选型、设计流量和管道计算等也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有关规定执行:平均日生活用水定 额、全年用水量计算、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计算等按国家现行标准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有关规定执行。 8.3.11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控制项。给排水系统设 置应合理,完善、安全。应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在进行建 筑设计时,应充分了解项目所在区域的市政给排水条件、水资源 快况、气候特点等客观情况,通过全面的分析研究,制定水资源利 用方案,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减少市政供水量和污水排放量。 水资源利用方案应包含下列内容: 1当地政府规定的节水要求、地区水资源状况、气象资料 地质条件及市政设施情况等,可资利用的水资源,如市 政给水、市政再生水、雨水、建筑废水、污水、河湖水等, 并对项目的给排水方案进行简明抛要的描述。 2)当项目包含多种建筑类型,如住宅、办公建筑、商场、餐 饮、会展、旅馆等时,可统筹考虑项自内水资源的各种情 况,确定综合利用方案。 3)确定用水定额编制用水量计算(水量计算表)及水量平 衡表。

4)给排水系统设计方案介绍。 5采用的节水器具,设备和系统的相关说明。 6非传统水源利用方案。对雨水、再生水等水资源利用的 技术经济可行性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行水量平衡计算, 确定雨水、再生水等水资源的利用方法,规模、处理工艺 流程等。 7)景观水体补水不能采用市政供水和自备地下水井供水 可以采用地表水和非传统水源,取用建筑场地外的地表 水时,应事先取得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许可:采用雨水 和建筑中水作为水源时,水景规模应根据设计可收集利 用的雨水或中水量来确定,需要进行全年逐月水量平衡 分析计算,以确定适宜的水景规模,并进行适应不同季 节的水景设计。 给水水压稳定,可靠,各给水系统应保证以足够的水量和水 压向所有用户不间断地供应符合卫生要求的用水,供水充分利 用市政压力,加压察统选用节能高效的设备如变频供水设备、高 效水泵、叠压供水(利用市政余压)系统等:给水系统分区合理,每 区供水压力不天于0.45MPa:合理采取减压限流的节水措施,生 活给水系统人户管表前供水压力不大于0.2MPa。 根据用水要求的不同,给水水质应达到国家、地方或行业标 准规定的要求。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 不得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非传统水源一般用 手生活杂用水,包括绿化灌溉、道路冲洗、水景补水、冲厕、冷却塔 补水等,不同使用用途的用水应达到相应的水质标准,如:用于冲 、绿化灌溉、洗车、道路浇酒应符合现行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 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的要求,用于景观用水应 符合现行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 18921的要求。 管材,管道附件及设备等供水设施的选取和运行不应对供水

造成二次污架。有直饮水时,直饮水应采用独立的循环管网供 水,并设置安全报警装置。使用非传统水源时,应保证非传统水 源的使用安全,设置防止误接、误用、误饮的措施。雨水、再生水 等非传统水源在储存,输配等过程中要有足够的消毒杀菌能力: 且水质不会被污染,以保障水质安全供水系统应设有备用水源 溢流装置及相关切换设施等,以保障水量安全。雨水、再生水在 处理、储存输配等环节中要采取安全防护和蓝(检)测控制措施 要符合《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及《建筑中水设 计规范》GB50336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以保证雨水,再生水在处 理、储存,输配和使用过程中的卫生安全,不对人体健康和周围环 境产生影响。设有景观水体的,在水景规划及设计时要考虑到水 质的保障问题,将水景设计和水质安全保障措施结合起来考虑。 设置完善的污水收集和污水排放等设施,有市政排水管网服 务地区的建筑,其生活污水可排人市政污水管网、由城市污水系 统集中处理:远离或不能接人市政排水系统的污水,应自行设置 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单独处理(分散处理)后排放至附近受纳水 体,其水质应达到国家相关排放标准,并满足地方主管部门对排 放的水质水量的要求。技术经济分析合理时,可考虑污废水的口 收再利用,自行设置完善的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污水处理率应 达到100%,达标排放率必须达到100% 实行雨污分流地区的项目,室外排水系统应实行雨污分流 避免雨污混流。雨污水收集、处理及排放系统不应对周围人和环 境产生负面影响。 为避免室内重要物资和设备受潮引起的损失,应采有效措 施避免管道、阀门和设备的漏水、渗水或结露。 选择热水供应系统时,热水用水量较小且用水点分散时,宜 采用局部热水供应系统:热水用水量较大、用水点比较集中时,应 采用集中热水供应系统,井应设置完善的热水循环系统。设置集 中生活热水系统时,应确保冷热水系统压力平衡,或设置混水器

恒温阀、压差控制装置等。 应根据当地气候、地形,地貌等特点合理规划雨水排放或 用,保证排水渠道畅通,减少雨水受污染的儿率以及尽可能的 理利用雨水资源。

8.3.12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控制项。本着“

8.3.12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控制项。本看“节流为 先”的原则,用水器具优先选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 员会2001年第5号公告和2003年第12号公告当前国家鼓励发 展的节水设备(产品》目录中公布的设备、器材和器具。根据用 水场合的不同,合理选用节水水龙头、节水便器、节水淋浴装置 等。所有用水器具应满足现行标准《节水型卫生洁具》GB/T 31436、《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I/T164及《节水型产品通用技术 条件》GB/T18870的要求。除特殊功能需求外,均应采用节水型 用水器具。 如可选用以下节水器具: 1节水龙头:加气节水龙头,陶瓷阀芯水龙头、停水自动关团 水龙头等: 2坐便器:压力流防臭、压力流冲击式5L直排便器、3L/5I 两挡节水型虹吸式排水坐便器5L以下直排式节水型坐便器或 感应式节水型坐便器,缺水地区可选用带洗手水龙头的水箱坐 便器; 3节水淋浴器:水温调节器、节水型淋浴喷嘴等; 4营业性公共浴室淋浴器采用恒温混合阀、脚踏开关等。 8.3.13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控制项。游泳池、游乐 池、水上乐园等采用循环水处理系统,能够减少市政供水量,节药 水资源。

8.3.13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控制项。游泳

池水上乐园等采用循环水处理系统,能够减少市政供水量,节 水资源,

8.3.14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评分项。管网漏失水

包括:阀门敌障漏水量、室内卫生器具漏水量、水池、水箱溢流 水量,设备漏水量和管网漏水量。同时适当的设置检修阀门也 以减少检修时的排水量。室外埋地管网漏水有两个重要原因

是管道在沟槽开挖、管道基础、管道支墩、沟槽回填等处理不符合 规范,带来不均匀沉降和位移,而导致接头处或管道薄弱处破损 开裂而漏水:二是理地钢管防腐处理不符合规范,导致局部腐蚀 出现漏水不仅施工时要重视,设计也应有完善的处理播施。为 避免漏损,可采取以下措施: 12给水系统中使用的管材、管件,必须符合现行产品行业 标准的要求。对新型管材和管件应符合企业标准的要求,企业标 雅必领经由有关行政和政府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估或鉴定 通过。 3选用性能高的阀门、零泄漏阀门等。 4合理设计供水压力,避免供水压力持续高压或压力骤变。 5做好室外管道基础处理和覆土,控制管道理深,加强管道 工程施工监督,把好施工质量关。 6水池水箱溢流报警和进水阀门自动联动关闭。 7根据水平衡测试的要求安装分级计量水表,计量水表安 装率达100%。具体要求为下级水表的设置应覆盖上一级水表的 所有出流量,不得出现无计量支路。 8.3.15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评分项。用水器具给水 额定流量是为满足使用要求,用水器具给水配件出口,在单位时 间内流出的规定出水量。流出水头是保证给水配件流出额定流 量,在阀前所需的水压。给水配件阀前压力天于流出水头,给水 配件在单位时间内的出水量超过额定流量的现象,称超压出流现 象,该流量与额定流量的差值,为超压出流量。给水配件超压出 流,不但会破坏给水系统中水量的正常分配,对用水工况产生不 良的影响,同时因超压出流量未产生使用效益,为无效用水量,即 浪费的水量。因它在使用过程中流失,不易被人们察觉和认识, 属于*隐形”水量浪费,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给水系统设计时应采 取措施控制超压出流现象,应合理进行压力分区,井适当地采取 减压措施,避免超压出流造成的浪费

当选用了恒定出流的用水器具时,该部分管线的工作压力满 足相关设计规范的要求即可。当建筑因功能需要,选用特殊水压 要求的用水器具时,如大流量淋浴喷头,可根据产品要求采用适 当的工作压力,但应选用用水效率高的产品,并在说明中做相应 描述。在上述情况下,如其他常规用水器具均能满足第1和2款 要求,可以评判其达标。 卫生器具用水点供水压力可根据以下四种方式判断: 1采用地下室水箱与变频调速泵直接供水 供水压力值一水泵扬程一用水点写水箱最低水位的标高差 一用水点到水泵出水口管道的沿程和局部水头损失。 2采用叠压供水设备(水泵采用变频调速泵) 供水压力值三水泵扬程一用水点与外网供水干管中心的标 高差一用水点到外供水干管连接点管道的沿程和局部水头损失 十外网供水干管充许的最低工作压力。 3高位水箱供水 供水压力值一高位水箱最低水位标高与用水点标高差一水 箱出水口管道的浴程和局部水头损失。 4减压阀或支管减压阀后的供水 供水压力值一减压阀阀后压力值一减压阀中心安装标高与 用水点的标高差一用水点到减压阀出水口管道的程和局部水 头损失。 8.3.16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评分项。对不同使用用 途和不同计费(或管理)单位分区域、分用途设水表统计用水量, 并据此施行计量收费,以实现“用者付费”,达到行为节水的自的。 按照付费(或管理)单元情况对不同用户的用水分别设置用 水计量装置、统计用水量,各管理单元通常是分别付费,或即使是 不分别付费,也可以根据用水计量情况,对不同部门进行节水绩 效考核,促进行为节水。 对有可能实施用者付费的场所,应设置用者付费的设施,实

8.3.17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可选项。绿色建筑鼓励 选用更高节水性能的节水器具。自前我国已对部分用水器具的 用水效率制定了相关标准,如:《水嘴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 等级》GB25501、《坐便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 25502,《小便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28377、《淋 浴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28378、《便器冲洗阀用 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28379,今后还将陆续出台其 他用水器具的标准。 在设计文件中要注明对卫生器具的节水要求和相应的参数 或标准。当存在不同用水效率等级的卫生器具时,按满足最低等 级的要求选用。 卫生器具有用水效率相关标准的应全部采用,方可认定达 标,没有的可暂时不做要求。今后当其他用水器具出台了相应标 准时,按同样的原则进行要求。 对土建装修一体化设计的项目,在施工图设计中应对节水器 具的选用做出要求:对非一体化设计的项目,应提供确保业主采 用节水器具的措施、方案或约定

8.3.18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评分项

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有别于传统的灰色雨水设施(雨水口、雨 水管道等),能够以自然的方式控制城市雨水径流、减少城市洪涝 灾害、控制径流污染、保护水环境。屋面雨水和道路雨水是建筑 场地产生径流的重要源头,易被污染井形成污染源,故宜合理引 导其进人低影响开发设施进行调蓄、下渗和利用,并在雨水进入 生态设施前后采取相应截污措施,保证雨水在滞蓄和排放过程中 有良好的衔接关系,保障自然水体和景观水体的水质、水量安全。 低影响开发设施是指下凹式绿地、植草沟、树池等,即在地势较低 的区域种植植物,通过植物截流,土壤过滤滞留处理小流量径流 雨水,达到径流污染控制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如仅将经物化净

化处理后的雨水,再回用于绿化浇灌,不能认定为满足要求。 雨水下渗也是消减径流和径流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通常 停车场、道路和室外活动场地等多为硬质铺装,采用石材、砖、混 凝土、砾石等为铺地材料,透水性能较差,雨水无法人渗,形成天 量地面径流,增加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透水铺装是指既能满足 路用及铺地强度和耐久性要求,文能使雨水通过本身与铺装下基 层相通的渗水路径直接渗入下部土壤的地面铺装。采用如透水 沥青、透水混凝土、透水地砖等透水铺装系统,可以改善地面透水 性能。当透水铺装下为地下室顶板时,若地下室顶板设有疏水板 及导水管等可将渗透雨水导人与地下室顶板接壤的实土,或地下 室顶板上覆土深度能满足当地绿化要求时,仍可认定其为透水铺 装地面。设计时以场地中硬质铺装地面中有效透水铺装所占的 面积比例为核定对象。 8.3.19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评分项。当选择该条文 时,为满足绿色建筑要求,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应低于55% 场地设计应合理评估和预测场地可能存在的水涝风险,对场地实 施径流总量控制,尽量使场地雨水就地消纳或利用,防正径流外 排在其它区域形成水滞和污染。通过控制一定比率的降雨总量 能有效控制径流外排量,最程度上减少径流外排带来的径流污 染问题,同时还能达到一定程度的前峰和峰值延迟效果。径流总 量控制同时包括雨水的减排和利用,实施过程中减排和利用的比 例需依据场地的实际情况,通过合理的技术经济比较,来确定最 优化方案。 从区域角度看,雨水的过量收集会导致原有水体的萎缩或影 响水系统的良性循环。要便硬化地面恢复到自然地貌的环境水 平,最佳的雨水控制量应以雨水排放量接近自然地貌为标准,因 此从经济性和维持区域性水环境的良性循环角度出发,雨水的控 制率也不宜过大而应有合适的量(除非具体项目有特殊的防洪排 涝设计要求)。通常径流总量需控制在85%左右。本条要求场地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55%,开不宜超过85%,即在自然地貌 或绿地情况下,径流系数为0.15~0.45。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定义为一年内场地雨水径流通过自然和 人工强化的人渗、滞留、调蓄和回用而得到控制的径流雨量占全 年全部雨量的百分比。雨水设计应协同场地、景观设计采用屋项 绿化透水地面铺装等措施降低地表径流量,同时利用下凹绿地 浅草沟雨水花园加强雨水人渗,滞蕾蓄、调节雨水外排量,也可根 据项自的用水需求收集雨水回用,实现减少场地雨水外排的 目标。 本条所指的设计控制雨量定义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 5%时对应的降雨量(日值)。设计控制雨量的确定通过统计学 方法获得。将多年(为反映长期的降雨规律和近年气候的变化 时间跨度可取为近30年的降雨量日值按雨量大小分类,统计小 于某一降雨量的降雨总量(小于该降雨量的按真实雨量计算出降 雨总量,大于该降雨量的按该降雨量计算出降雨总量,两者累计 总和)在总降雨量中的比例,对应比例为55%(即年径流总量控制 率)时的降雨量(日值作为设计控制雨量。 对于一个按设计控制雨量建设的雨水控制系统(含单项或多 项措施,小于设计控制雨量的降雨会全部通过人渗滞留,调蓄 和回用得到有效利用,大于设计控制雨量的降雨则溢流排放。 径流总量控制设计方法是通过建筑所在区域的降雨资料统 计数据,得出一定降雨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重庆年均 降雨量为1101mm(统计数据年限为1977~2006年),55%年径流 总量控制率的设计控制雨量为9.6mm,85%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 设计控制雨量为31.0mm,根据径流总量控制率来确定雨水管理 设施规模和最终规划方案,有条件的地方和地区,可通过相应的 水文模型进行验证。

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可选项。绿化灌溉应采用喷灌、微灌、渗

灌、低压管灌等节水灌方式,同时还可采用湿度传感器或根据 气候变化的调节控制器。可参照《园林绿地灌觀工程技术规范》 CECS218中的相关条款进行设计施工。 质灌是充分利用市政给水,中水的压力通过管道输送将水通 过架空喷头进行喷酒灌溉,或采用雨水以水泵加压供应喷灌用 水。当采用再生水灌溉时,因水中微生物在空气易传播,应避免 采用喷灌方式。微灌包活滴灌、微喷灌、流灌和地下渗灌,它是 通过低压管道和滴头或其它灌水器,以持续,均匀和受控的方式 向植物根系输送所计量精确的水量,从而避免了水的浪费。微灌 的灌水器孔径很小,易堵塞。微灌的用水一般都应进行净化处 理,先经过沉淀除去大颗粒泥沙,再进行过滤,除去细小颗粒的杂 质等,特殊情况还需进行化学处理。 喷灌比地面灌溉可省水约30%~50%。安装雨天关闭系统 可节水15~20%。微灌除真有喷灌的主要优点外,比喷灌更节水 (约15/),节能(50%~70%。当90%以上的绿化面积米用了 高效节水灌溉方式或节水控制措施时,即可认为满足本条要求。 8.3.21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可选项。无市政再生水 利用条件,且建筑可回用水量小于100m/d时,本条不做要求。 为增强条文的可操作性,本条不涉及非传统水源利用率的计 算,通过具体措施来等效判断非传统水源的利用。由于有些建筑 并没有冷却用水和室外景观水体补水的需求,为了避免这些差异 对评价公平性的影响,本条在规定非传统水源利用的要求时,扣 除了冷却用水量和室外景观水体补水量。即本条所指的生活杂 用水指用于绿化浇灌,道路冲洗,洗车、冲厕等的非饮用水,不含 冷却水补水和水景补水。“非传统水源的用水量占其用水量的比 例”指采用非传统水源的用水量占相应的生活杂用水总用水量的 比例。 对于有冷却用水量建筑,适用于民用建筑的《供暖空调系统 水质标准》即将发布,标准规定了空调冷却水的水质要求,为冷却

8.3.21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可选项。无市政再生

水使用非传统水源提供了技术保障,非传统水源的水质必须 标准的要求,方可用于冷却水补水。 对于有室外景观水体补水的建筑,应满足本标准第8.3 条的规定。

8.3.22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评分项。《民用

景观水体的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 现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的要求。 景观水体的设计应采用生态水处理技术,合理控制雨水面源污 染,在雨水进人景观水体之前设置前置塘、植被缓冲带等前处理 没施,或将屋面和道路雨水接人绿地,经绿地、植草沟等处理后再 进人景观水体,有效控制雨水面源污染。 景观水体补水采用中水时,应采取错施避免发生景观水体的 富营养化问题。 采用生物措施就是在水域中人为地建立起一个生态系统,井 更其适应外界的影响,处在自然的生态平衡状态,实现良性可持 续发展。景观生态法主要有三种,即曝气法、生物药剂法及净水 生物法。其中净水生物法是最直接的生物处理方法。自前利用 水生动、植物的净化作用,吸收水中养份和控制藻类,将人工湿地 写雨水利用、中水处理、绿化灌溉相接合的工程实例越来越多,已 经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可以在有条件的项自中推厂使用。 根据重庆山地的特点,可利用地形梯级跌水曝气,在加强景

观水体循环,增强水面扰动的同时,达到节能的目的,

8.3.23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可选项。没有温泉条件 的建筑,本条不作要求。采用温泉热水的建筑,需要对利用方案 进行详细论述。

8.3.23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可选项。没有温泉条件

8.3.24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控制项。通过使用

文 装饰一体化构件,利用功能构件作为建筑造型的语言,可以在满 足建筑功能的前提下表达丰富的美学效果,并节药大量的资源 而设置大量的纯装饰性构件,以较大的资源消耗为代价,追求美 观,不符合绿色建筑的理念。对于不具备遮阳、导光、导风、载物、 铺助绿化等作用的飘板,格栅和构架;单纯为追求标志性效果的 塔、球、曲面等应通过造价进行控制。本条考核项目的设计资料。

8.3.25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评分项。本条

的在于强化设计和建设单位的优化节材意识,在设计过程中对地 基基础方案、结构体系进行合理地优化,能够有效地节药材料用 量。结构体系相同结构布置不同的建筑,用材量水平会有很大 的差异,资源消耗水平、对环境的冲击也会有很无的差异。 提倡通过优化设计,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达到节材自的。如多 层纯框架结构,适当设置剪力墙(或支撑),即可减小整体框架的 截面尺寸及配筋量,对抗震安全性和使用功能有较高要求的建 筑,合理采用隔震或消能减震技术,也可减小整体结构的材料用 量:在混凝土结构中,合理采用空心楼盖技术、预应力技术等,可 减小材料用量、减轻结构自重等,在地基基础设计中,充分利用天 然地基承载力,合理采用复合地基或复合桩基,采用变刚度调平

8.3.26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评分项。形体指建筑平 面形状和立面、竖向剖面的变化。建筑形体规则是一种根本意义 上的节材,绿色建筑设计应重视其平面、立面和竖向面的规则 性及其经济合理性,优先选用规则的形体。 我国大部分地区为抗震设防地区,建筑设计应根据抗震概念

设计的要求明确建筑形体的规则性(规则,不规则特别不规则、 严重不规则)。建筑形体的规则性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 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进行划分。为实现相同的抗 虑设防自标,形体不规则的建筑,要比形体规则的建筑耗费更多 的结构材料。不规则程度越高,对结构材料的消耗量越多,性能 要求越高,不利于节材。本条所指的形体不规则建筑是指按照 《重庆市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界定规定》(2010年版),经专家认定的 形体不规则建筑。

乐 工火O 东设剂的助 混凝土结构的居住建筑提出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 息化部关于加快应用高强钢筋的指导意见(建标20121号)指 出:“高强钢筋是指抗拉屈服强度达到400兆帕级及以上的螺纹 钢筋,具有强度高、综合性能优的特点,用高强钢筋替代目前天量 使用的335兆帕级螺纹钢筋,平均可节约钢材12%以上。高强钢 筋作为节材节能环保产品,在建筑工程大力推厂应用,是加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是建设资源节药型、环境友好型 社会的重要举措,对推动钢铁工业和建筑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具有重大意义。” 本条参考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第 4.2.1条之规定,对混凝土结构中梁、柱纵向受力普通钢筋提出强 度等级和品种要求。 8.3.28~8.3.29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评分项。对于 体结构和木结构,此条不做要求。混凝土结构中的受力普通钢 筋,包括梁,柱,墙,板、基础等构件中的纵向受力筋及箍筋。采用 高强度结构材料,可减小构件的截面尺寸及材料用量,同时也可 减轻结构自重,减小地震作用及地基基础的材料消耗。 混合构中的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应分别满足本标准对混 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的要求,混合结构指由钢框架或型钢(钢管混 凝土框架与钢筋混凝筒体所组成的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

8.3.28~8.3.29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评分项。对

彻体结构和木结构,此条不做要求。混凝土结构中的受力普通钢 筋,包括梁,柱、墙、板、基础等构件中的纵向受力筋及箍筋。采用 高强度结构材料,可减小构件的截面尺寸及材料用量,同时也可 减轻结构自重,减小地震作用及地基基础的材料消耗。 混合结构中的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应分别满足本标准对混 土结构和钢结构的要求,混合结构指由钢框架或型钢(钢管)混 凝土框架与钢筋混凝土简体所组成的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

8.3.30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评分项。设计年限小于

8.3.31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评分项。当结构施工不

8.3.32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可选项。若500km

长期以来,我国建筑施工用砂浆一直采用现场拌制砂浆。现 场拌制砂浆由于计量不准确、原材料质量不稳定等原因,施工后 经常出现空鼓、龟裂等质量问题,工程返修率高。而且,现场拌制 砂浆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材料浪费和损 耗,污染环境。 预拌砂浆是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工程需要

8.3.33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可选项。随着新型建材、

制水平构件而墙身砌砖的砖混结构批量建筑,水平和竖向尺寸、 门窗洞口尺寸应遵守模数协调规则,墙身和楼板的厚度为基本尺 寸,不受扩大模数数列的限制。对于以预制构件为主的全装配建 筑,则建筑平面、部面和主要构件尺寸在X、Y、三个轴向尺寸都 应严格遵守模数协调规则。 土建和装修一体化设计,要求对土建设计和装修设计统一协 调,在土建设计时考感装修设计需求,事先进行孔洞预留和装修 面层固定件的预理,避免在装修时对已有建筑构件打菌、穿孔 这样既可减少设计的反复,又可保证结构的安全,减少材料消耗, 并降低装修成本

8.3.34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可选项。盲在鼓励

工厂化生产的预制构件设计、建造绿色建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 下,使用工厂化方式生产的预制构件,既能减少材料浪费,文能减 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为将来建筑拆除后构配件的替换和再 利用创造条件。本条所指“预制构件”包括各种结构构件和非结 构构件,如预制梁、预制柱、预制墙板、预制阳台板、预制楼梯、雨 朋、栏杆等。当选择该条文时小河清淤疏浚工程招标文件,为满足绿色建筑要求,预制构件用 量比例取各类预制构件重量与建筑地上部分重量的比值,一般情 况下,使用运输距离水路500km以内、陆路200km以内的预制构 件用量应达到15%以上。

8.3.35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可选项。当选择该条文

时,为满足绿色建筑要求,50%及以上的厨房,卫生间设备应采用 成套定型产品。整体厨房是指按人体工程学、炊事操作工序、模 数协调及管线组合原则,采用整体设计方法而建成的标准化、多 样化完成炊事、餐饮等多种功能的活动空间:整体卫浴间是指在 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洗面、沐浴、如厕等多种功能的独立卫生单元。 如果厨房,卫生间设备采用成套定型产品,则可以减少现场作业 等造成的材料浪费、粉尘和噪声等问题,

3.3.36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评分项。为满足绿色建

筑要求,便用的可再利用和可再循环建筑材料用量比例不应低于 10%。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是建筑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重要 内容。本条的设置旨在整体考量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对于节材 与材料资源利用的贡献,评价范围是永久性安装在工程中的建筑 材料,不包括电梯等设备。 有的建筑材料可以在不改变材料的物质形态情况下直接进 行再利用,或经过简单组合、修复后可直接再利用,如有些材质的 门、窗等。有的建筑材料需要通过改变物质形态才能实现循环利 用,如难以直接回用的钢筋、玻璃等,可以回炉再生产。有的建筑 材料则既可以直接再利用文可以回炉后再循环利用(具体方式将 由便用方决定),例如标准尺寸的钢结构型材等。以上客类材料 统称为可再循环利用材料。 建筑中采用的可再循环建筑材料和可再利用建筑材料,可以 减少生产加工新材料带来的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具有良 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8.3.37绿色建材是指在全生命期内可减少对天然资源消耗

减轻对生态环境影响,具有“节能、减排、安全、便利和可循环”特 征的建材产品。通过认证或备案的绿色建材是指按照《绿色建材 评价标识管理办法》中规定,依据绿色建材评价技术要求,按照该 办法确定的程序进行评价,确认其等级并进行信息性标识的建材 产品。 设计单位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文件中选用的建材,应当 优先选用按照《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规定,通过认证或备 案的绿色建材,设计文件应注明绿色建材的等级,规格型号,性能 等技术指标。 绿色建材评价技术要求、绿色建材评价机构管理办法等出台 后,绿色建材的认证或备案应满足此类相关标准的要求。在此之 前,绿色建材产品的判断,需结合国家产品标准,国家产业导向要 求等,从对人体的健康影响、原料使用、产品的制造、产品的使用

过程以及产品在使用后的再循环利用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可参照 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执行。 8.3.38本条文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可选项。重庆市夏季有 丰沛的太阳能辐照量,而在夏季文是人们淋浴用水的高峰时段 有条件时,设计选用太阳能热水器,将实现燃气用量或用电量的 节药既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文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GB/T41862-2022 土方及矿山机械 自主和半自主机器系统安全.pdf,值得提 倡。利用地源热泵热水机组或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由于具有比 电热水器明显的节能效益,属于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范畴,相关产 品已经十分成熟,同样值得推厂应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采 取相关技术时应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合理后方可采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