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山东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山东省自然资源厅2019年9月).pdf山东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 二〇一九年九月
附录2: 国土空间结构调整表 /2 附录3: 近期建设项目表 27 附录4: 村庄规划管制规则样式 28
JTGE41-2005《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附录2: 国土空间结构调整表 附录3: 近期建设项目表 附录4: 村庄规划管制规则样式
1总则 1.1地位作用 村庄规划是法定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城镇开发边界 外的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是以上位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编制的 多规合一”的实用性规划,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自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 等的法定依据。 1.2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山东省行政区范围内城镇开发边界以外 的村庄和农村新型社区规划编制工作。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渡期内,在市县中心城区、镇区规划建 设用地范围之外的村庄和农村新型社区规划编制,参照本导则执 行。 1.3制定依据 1.3.1法律法规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应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便于村民接受和执行。 1.5规划期限 本轮规划期限原则上与上位国土空间规划保持一致,近期至 2025年,远期至2035年。 1.6编制单元 规划范围为村域全部国土空间,可以将一个或儿个行政村作 为单元编制规划。 1.7工作底图 平面坐标系须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应采用第三次全 国国土调查数据成果、数学线划地图和比例尺不低于1:2000的 地形图或国土数学正射影像图作为工作底图,并用农村地籍调查 数据、地理国情普查、实地调查或监测数据作补充。拟进行居民 点建设规划的应按1:500实测工作底图, 2工作流程 2.1现状调查 通过走访座谈、现场踏勘、问卷调查和驻村体验等方式,全 面了解村庄现状情况、问题和发展需求等。 社会经济。主要包括户数、户籍人口、常住人口、人口迁入 迁出、人均纯收入、集体收入、主导产业、种植结构、社会治理
状况等。特色村庄应根据规划需要增加相应调查内容,如旅游型 村庄应增加调查旅游资源、旅游市场和旅游收入等。 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地形地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工程 地质、自然灾害、水文气象等内容。 历史文化。主要包括传统民居、文物保护单位等历史建筑或 传统风貌建筑,牌坊、古井、古树名木等历史环境要素,古驿道 古驿站等历史遗存,以及宗祠祭礼、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 表演艺术和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要素。 土地利用。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用地权属、交通水利、农房 建设及权属、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环境绿化美化建设等。 相关政策。主要包括各级政府出台的促进乡村发展的相关政 策和管理制度,以及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上位国土空 间规划、其他涉及空间利用的专项规划等。 发展需求。主要包括乡镇政府、村集体和村民对土地整治、 生态修复、产业发展、农房建设、设施配套、环境提升等方面的 发展意愿和要求。 2.2规划编制 在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明确村庄分类、优化村庄布 高,组织村民充分发表意见,协商确定规划主要内容,形成规划 成果。
2.3批前公示 公示成果包括规划图件、说明、纳入村规民约的条款建议、 表格及其他需要公示的内容。应在村委会、村民小组、公共活动 空间等区域,采取多渠道、多方式公示,公示期限不少于30日。 2.4审查报批 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指导村委会组织召开村民会 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对规划成果进行审议。审议通过后,经县级 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报 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报送审批时应附村民委员会审议意见和村 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的决议。 2.5批后公告 规划批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通过多种方式公开公告 批后公告的时间不得少于30日,加强村民监督。 2.6成果备案 规划批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规划成果由县级自然资源 主管部门逐级汇交至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叠加到国土空间规 划“一张图”上。 3规划内容 3.1 分类指导
3.1.1村庄类型 村庄类型分为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 撤并类和其他类等五种。 集聚提升类。主要指现有规模较大的中心村和其他仍将存续 的一般村庄,是乡村振兴的重点。结合山东省村庄的现实情况, 分为集聚发展类和存续提升类两个小类。 集聚发展类。主要指村庄现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相对 完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好,具有一定辐射带动作用的中心村 和农村新型社区。 存续提升类。主要指有一定社会经济发展基础,人口规模变 化不大,村庄建设规模增长需求不高,仍将长期存续的村庄。 城郊融合类。主要指城市近郊区以及县城所在街办内的村庄 和农村新型社区。 特色保护类。主要指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村 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以及自然风景、村落风貌、非物质文化 要素等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 搬迁撤并类。主要指位于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 然灾害频发或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等地区的村庄,人口流失特别严 重或因重大项目建设需要搬迁的村庄。 甚他类。暂时着不准、发展前景不明确的村庄可暂列为此类
3.1.2 内容要求 村庄规划内容分为必要性内容与扩展性内容。必要性内容是 村庄规划必须包含的内容;扩展性内容是结合村庄实际需求进行 选择的内容 (表 1),
表1村庄规划内容一览表
主:“。"为必要性内容,“o"为扩展性内容
3.2发展分析与定位 根据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战略要求,对上位规划、发 展现状、发展需求等内容进行分析评价,结合村庄类型明确规划 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完成的主要任务,研究制定村庄发展、国 空间开发保护、人居环境整治等目标,明确各项约束性指标
3.3生态保护与修复 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明确生态公益林、水源保护地、 水域保护岸段等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域和生态极敏感区、脆弱区的 保护任务和要求。针对村域自然生态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生态 修复的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优化水系、林网、绿道、小微湿地 等生态空间。 3.4农田保护与土地整治 落实永久基本农由和永久基本农由储备区划定成果,落实补 充耕地任务,进一步明确保护要求和管控措施。统筹安排农、林、 牧、副、渔等农业发展空间,推动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发展。完 善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布局,保障设施农业和农业产业园的合理发 展空间,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根据当地土地整治和土壤修复存在 的问题,合理制定农用地整理、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土地复垦 未利用地开发、土地生态修复等方案。 农用地整治。现状零星耕地、永久基本农由周边的现状耕地 可通过土地整理形成新增耕地的土地纳入重点整理区域,整理后 的耕地作为永久基本农由占用补划和动态优化的潜力地块。整理 后耕地达到永久基本农田标准的,应纳入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管 理。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不予保留的各类破旧、闲置、散乱、低 效、废弃的农村建筑或建设用地,根据其土地适宜性和周边土地 利用情况,合理确定其规划用途。适合复垦为耕地的,要优先复 垦为耕地;周边主要为园地、林地的拆旧地块,以及地块破碎、 坡度较陡、不宜耕作的土地,应相应修复为园地、林地等。村内 建设用地中的零星土地拆除后原则上留作公共空间,用于优化居 住环境和公共服务。 未利用地升发。荒地、盐碱地、沙地等地块,应结合流域水 土治理、农村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滩涂及岸线资源保护等,因 地制宜确定其用途和管控措施 土地复垦与土壤修复。对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 地,应按照适宜性原则确定土地用途。废弃工矿和污染地块应提 出具体的修复方向或措施。 3.5产业发展与布局 结合村庄资源票赋和区位条件,按照宜农、生态、绿色、低 碳的原则,提出村庄产业发展思路和策略,统筹村域一、二、三 产业功能布局。 明确经营性建设用地的用途、规模、强度等要求,合理保障 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鼓励产业用地复合高效利用。弓 导工业向城镇产业空间集聚,除少量必需的农产品生产加工用地
外,一般不在农村地区安排新增工业用地。 鼓励家禽家畜的集中饲养,做到人畜分离。大中型饲养场地 的选址应充分考虑对其周边村庄的影响,应布置在村庄常年盛行 风向的下凤向或侧风位,应与村庄保持防护距离。 3.6道路交通 村域道路交通规划应确定交通十道与各类过境通道的连接 线、以及园区和生产经营性用地与农村居民点之间、农村居民点 相互之间的联络线的等级、宽度和建设标准。开展乡村旅游的村 庄,应当确定公共停车场的规模和布局。 农村居民点道路交通规划应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利用原有 路基、空闲地,延续村庄原有格局。明确道路等级、断面形式和 宽度,确定道路控制点标高,提出道路设施的整治改造措施;提 出停车设施布局及措施;确定公交站点的位置 道路等级。充分考虑满足车辆通行、生产生活、安全等基本 要求,确定村庄道路等级与宽度。规模较大村庄可按照主要、次 要、宅间道路进行布置,中小规模村庄可酌情选择道路等级与宽 度。道路组织形式与断面宽度要结合机动车的不同停车方式(集 中布置、分散布置、占道停车)合理确定。 路面材料。主要道路路面硬化率达100%,宅间道路宜选取 当地石材、砂材进行硬化
依据村庄等级和服务职能合理配置各类公共服务设施(表2、 表3)。坚持“联建共享、保障基本、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原则 根据村庄分类,综合考虑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提出社会管理 公共福利、公共活动、公共卫生、文化体育、教育设施、商业设 施、环卫设施、交通设施、给排水设施、文体、教育、医疗卫生 社会福利、宗教、文物古迹等设施,以及兽医站、农机站等农业 生产服务设施的选址、规模、标准等要求。村庄公共设施应集中 设置、形成规模,成为村庄的公共活动和景观中心
表2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一览表
表3农村新型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一览表
3.9农房建设 严格落实“一户一宅”政策,合理确定宅基地规模,划定宅基 地建设范围(表4)。统筹考虑建筑布局、公共空间组织、基础 设施布局和环境综合整治,明确村庄各类新建、改建、扩建项目 的用地位置、规模、高度和范围线,提出体现乡土风情和地方特 色的建筑凤貌引导要求,作为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依据 明确危旧农房改造措施,对具有传统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 进行重点保护和修。 农房布局。综合考虑日照、常年主导风向和民居所在地的地 形等因素确定,原则上农宅以朝南或略偏东、偏西为宜,与周围 建筑相协调,妥善处理相邻关系。 农宅平面。农宅应分区明确,实现寝居分离、食寝分离和净
DB11/T 1282-2015 数据中心节能设计规范.pdf污分离;厨房、卫生间应直接采光、自然通凤。
表4村庄居民点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注:按照上位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农村居民点布局和建设用地管控的要求,严格执行 一户一宅"政策,新建的宅基地面积符合我省规定。农村新型社区的人均建设用地面 积指标参照“其他村庄要求执行。 农宅风貌:吸取优秀传统做法,并进行创新和优化,创造简 洁、大方的建筑形象;宜以坡屋顶为主,并注意平屋顶、平坡屋 顶结合等方式的运用,增加多样性。优先采用地方材料,结合辅 助用房及院墙形成错落有致的建筑整体。 农宅庭院。灵活选择庭院形式,丰富院墙设计,创造自然 适宜的院落空间。 农宅辅房。结合生产需求特点,配置相应的附属用房(如农 机具和农作物储藏间、加工间、家禽饲养、店面等)。辅房应与 主房适当分离,可结合庭院灵活布置,在满足健康生活的前提下 方便生产。 农宅高度。农宅层高不宜低于2.8米;属于风景保护和古 村落保护范围的村庄,建筑高度应符合保护要求。农村新型社区 以联排式低层住宅和单元式多层住宅为主;联排式农居控制在
道路景观。道路两侧绿化以乔木种植为主,灌木为辅,避免 城市化的绿化种植模式和模纹色块形式。村庄其它重点空间包括 宅旁空间和活动空间,宜以落叶树种为主,以利夏有树荫、冬有 阳光。 公共活动空间景观。注重自然、生态、简洁风格,结合农村 居民的生产、生活和民俗乡情,适当布置休息、健身活动和文化 设施。 宅旁景观。宅旁空间绿化景观注重品种适应、尺度适宜,充 分利用空闲地和不宜建设地段,做到见缝插绿 3.11历史文化保护 结合历史文化遗存现状,明确历史建筑或传统风貌建筑、历 史环境要素、历史遗存等保护对象名录,提出相应保护策略;制 定村庄宗祠祭礼、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表演艺术和手工技 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案。 3.12防灾减灾 根据村庄所处的地理环境,明确村庄综合防灾体系,落实相 应的专项规划,划定洪涝、地质灾害等易发灾害的影响范围和安 全防护范围,制定防洪防涝、地质灾害防治、消防等相应的防灾 减灾措施。
根据消防要求和保障措施,明确消防水源位置、容量,划定 消防通道;根据村庄位置,林中村或处于森林防火区域内的村庄, 与森林防火规划做好衔接;按照防洪标准明确洪水淹没范围及防 洪措施;按照排涝标准提出防内涝措施;提出工程治理或搬迁避 让措施;综合考虑各种灾害的防御要求,统筹进行避灾蔬散场所 与避灾疏散道路的安排与整治。 4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包括文本、图件和数据库三部分,应包含但不限于 该类村庄必选的规划内容。 4.1文本 按本导则规定的规划内容编写文本,应当以下划线的形式: 明确生态保护与修复、农由保护与土地整治、基础设施、公共服 务设施、历史文化保护、防灾减灾等章节中的强制性内容。文本 中应附表格(见附录1、2、3)和村庄规划管制规则(见附录4)。 表格包括规划控制指标表、国土空间结构调整表、近期建设 项目表等表格。村庄规划管制规则包括生态保护、耕地和永久基 本农田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建设空间管制、防灾减灾等规划要 求,应以村规民约的方式表述,做到文字易懂、内容好记、管理 可行。
4.2图件 按本导则规定的规划内容绘制相应图纸,情况比较简单的村 主可对相关图纸进行简化或合并绘制。其中,村域综合现状图和 村域综合规划图应满足以下要求: 村域综合现状图应以第三次国土调查土地利用现状为基础: 用地分类按照《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用地、用海、用岛分类指南 (试行》,至少划分至中类。尚未完成三调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 地区HG/T 2122-2020 釜用机械密封辅助装置.pdf,以三调初始库为基础,通过现场实地踏勘校验后制图,待 三调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确认后进行修正。图中应明确表达村 域内各类用地的分布情况,标注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 立置,以及主要现状道路、河流及重要交通设施等。图纸矢量文 件(shpfile格式)比例尺为1:2000。 村域综合规划图应标示村域内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 呆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历史文化保护线、宅基地建设 范围线、有条件建设区等规划控制线,及生态用地、农业用地、 村庄建设用地等各类用地布局,标注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 施的位置,以及主要现状道路、河流及重要交通设施等。图纸矢 量文件(shpfile格式)比例尺为1:2000 4.3数据库
应对接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按照统一的图层和数据标准, 形成村庄规划数据库。 5规划实施 规划批准后,将规划成果的主要内容列入村规民约,方便村 民掌握、接受和执行。各类空间开发利用活动必须严格执行村庄 规划,接受全体村民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变更
附录1:规划控制指标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