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T29-285-2020 天津市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pdf50%~70%,比喷灌省水15%~20%。其中微喷灌射程较近,一般 在5m以内,喷水量为(200~400)L/h。 无需永久灌溉植物是指适应当地气候,仅依靠自然降雨即可维 持良好的生长状态的植物,或在旱时体内水分丧失,全株呈风于 状态而不死亡的植物。无需永久灌溉植物仅在生根时需进行人工灌 既,因而不需设置永久的灌溉系统,但临时灌溉系统应在安装后 年之内移走。 当90%以上的绿化面积采用了高效节水灌溉方式或节水控制 借施时,方可判定得分;当50%以上的绿化面积采用无需永久灌溉 植物,目其余部分绿化采用了节水灌溉方式时,方可判定得分。当 先用无需永久灌溉植物时,设计文件中应提供植物配置表,并说明 是否属无需永久灌溉植物和耐旱性能。 第2款,不设置空调设备或系统的项目,可以直接得分。公共 建筑中集中空调系统的冷却水补水量很大,甚至可能占据建筑物用 水量的30%~50%,减少冷却水系统不必要的耗水对整个建筑物的 节水意义重大。 预评价及未运行评价时,可不考祭冷却塔的运行参数,若冷却 答布置在通风良好、无明显湿热空气回流的地方,空调系统/冷水 机组安装冷凝热计量设备,循环冷却水系统设置水处理措施:采取 加大集水盘、设置平衡管或平衡水箱的方式,避免冷却水停泵时冷 却水溢出,也可得分。 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或闭式冷却塔的喷淋水系统受气候、环境 的影响,冷却水水质比闭式系统差,改善冷却水系统水质可以保护 制冷机组和提高换热效率。因此,应设置水处理装置和化学加药装 置改善水质,减少排污耗水量。 开式冷却塔或闭式冷却塔的喷淋水系统设计不当时,高于集水 盘的冷却水管道中部分水量在停泵时有可能溢流排掉。为减少上述 水量损失,设计时可采取加大集水盘、设置平衡管或平衡水箱等方
式,相对加大冷却塔集水盘浮球阀至溢流口段的容积,避免停泵时 的泄水和启泵时的补水浪费。 开式冷却水系统或闭式冷却塔的喷淋水系统的实际补水量大 于蒸发耗水量的部分,主要由冷却塔飘水、排污和溢水等因素造成, 蒸发耗水量所占的比例越高,不必要的耗水量越低,系统也就越节 水。 从冷却水补水节水角度出发,对于减少开式冷却塔和设有喷淋 冷却水系统的闭式冷却塔的不必要耗水,提出了定量要求,需要满 足公式(1)方可得分:
中: Q。——冷却塔年排出冷凝热所需的理论蒸发耗水量,kg; 9一一冷却塔实际年冷却水补水量(系统蒸发耗水量、系纟 排污量、飘水量等其他耗水量之和),kg。 排出冷凝热所需的理论蒸发耗水量可按公式(2)计算
式中: H一一冷却塔年冷凝排热量,kJ; ro一一水的气化热,kJ/kg。 集中空调制冷及其自控系统设备的设计和生产应提供条件,满 足能够记录、统计空调系统的冷凝排热量的要求,在设计与招标阶 段,对空调系统/冷水机组应有安装冷凝热计量设备的设计与招标 要求;运行阶段可以通过楼宇控制系统实测、记录并统计空调系统 冷水机组全年的冷凝热,据此计算出排出冷凝热所需要的理论蒸 发耗水量。 “无蒸发耗水量的冷却技术”包括采用分体空调、风冷式冷水机
组、风冷式多联机、地源热泵、干式运行的闭式冷却塔等。风冷空 调系统的冷凝排热以显热方式排到大气,并不直接耗费水资源,采 用风冷方式替代水冷方式可以节省水资源消耗。但由于风冷方式制 冷机组的COP通常较水冷方式的制冷机组低,所以需要综合评价 工程所在地的水资源和电力资源情况,有条件时宜优先考虑风冷方 式排出空调冷凝热。 第3款JGJ 83-2011 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公共浴室”既包括学校、医院、体育场馆等建筑设置 的公共浴室,也包含住宅、办公楼、旅馆、商店等为物业管理人员、 餐饮服务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设置的公共浴室。无公共浴室本款不 参评。 节水措施包括采用带恒温控制与温度显示功能的冷热水混合 淋浴器、脚踏式或感应式节水型淋浴器,或者设置用者付费的设施 学校的公共浴室可采用IC卡节水管理系统。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评价查阅相关设计图纸、设计说明(含 相关各类节水设备的设备材料表)、景观设计图纸(含苗木表、本 地植物名录):运行评价查阅相关竣工图、设计说明、采购清单及 相关产品说明书,并进行现场核查,现场核查包括实地检查节水设 备、节水灌溉设施的使用情况、查阅绿化灌溉用水制度和计量报告。
7.2.15本条适用于既有建筑改造为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
7.2.15本条适用于既有建筑改造为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
虽然利用非传统水源是节水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但由 于既有建筑的特殊性,对非传统水源的利用率均较新建建筑适当降 低。 应优先利用市政再生水,如项目周边无市政再生水利用条件 可根据可利用的原水水质、水量和用途,进行水量平衡和技术经济 分析,合理确定非传统水源利用系统的水源、系统形式、处理工艺 和规模。 非传统水源利用系统应优先选用污染程度较低的优质杂排水 或杂排水作为水源。优质杂排水包括淋浴排水、洗排水、洗衣排
水、空调冷凝水、游泳池排水等;杂排水指粪便污水外的各种排水, 除优质杂排水外还包括冷却排污水、游泳池排污水、厨房排水等。 使用非传统水源作为冷却水补水水源时,其水质应满足现行国 家标准《采暖空调系统水质》GB/T29044中空调冷却水的水质要 求。 本条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当地相关部门的 许可、非传统水源利用计算书:评价查阅相关峻工图、用水计量记 录和统计报告、非传统水质检测报告,并现场核实。 7.2.16本条适用于既有建筑改造为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 景观水体的补水没有利用雨水或雨水利用量不满足要求时,本 条不得分。 设有水景的项目,水体的补水只能使用非传统水源,或在取得 当地相关主管部门的许可后利用临近的河、湖水。有景观水体,但 利用临近的河、湖水进行补水的,本条不得分。 自然界的水体(河、湖、塘等)大都是由雨水汇集而成,结合 汤地的地形地貌汇集雨水,用于景观水体的补水,是节水和保护、 修复水生态环境的最佳选择,因此鼓励将雨水控制利用和景观水体 计有机结合起来。景观水体的补水应充分利用场地的雨水资源, 不足时再考虑其他非传统水源的使用。 景观水体的设计应通过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确定规模和具体 形式,设计阶段应做好景观水体补水量和水体蒸发量逐月的水量平 衡。 本条要求利用雨水提供的补水量大于水体蒸发量的60%,亦即 采用除雨水外的其他水源对景观水体补水的量不得大于水体蒸发 量的40%。设计时应做好景观水体补水量和水体蒸发量的水量平 衡,在雨季和旱季降雨水差异较大时,可以通过水位或水面面积的 变化来调节补水量的富余和不足,也可设计旱溪或干塘等来适应降 雨量的季节性变化。景观水体的补水管应单独设置水表,不得与绿
化用水、道路冲洗用水合用水表。 景观环境用水的水质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的规定。景观水体的水质保障应 采用生态水处理技术,合理控制雨水面源污染,确保水质安全。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含景观设计图 纸)、水量平衡计算书;评价查阅相关工图纸、设计说明、计算 书,查阅景观水体补水的用水计量记录及统计报告、景观水体水质 检测报告,并现场核实。
7.2.17本条适用于既有建筑改造为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
既有结构改造采用不使用模板的结构加固技术,如外包型钢加 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粘贴纤维复合材加固法等,既可省去模板 材料,还可节省现场支模等投入,是比较常用的绿色改造方法。应 主意:当结构加固材料中含有合成树脂(如常用的结构胶)或其他 聚合物成分时,结构加固后的后续使用年限应考虑所使用的结构胶 或聚合物的粘贴性能及耐久性,必要时应进行耐长期应力作用能力 的检验:对使用胶粘方法或掺有聚合物材料加固的结构构件,尚应 定期检查其工作状态,检查的设计间隔可由设计单位确定,但第 次检查时间不应晚于10年。 既有结构改造若采用增设剪力墙、增大构件截面等加固方法 应尽量减少增加构件的体积,节省加固材料的用量;因增设剪力墙 增大构件截面将直接改变结构的刚度及抗侧力构件的刚度分配,设 计中应避免产生刚度突变、承载力突变、刚度分布不均匀或形成强 梁弱柱等降低结构抗震性能的情况。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结构设计文件、不使用模
板的加固结构构件数量比例计算书、加固后体积增加不大于20% 的构件数量比例计算书;评价查阅相关工图、不使用模板的加固 结构构件数量比例计算书、加固后体积增加不大于20%的构件数量 比例计算书,并现场核实。
7.2.19本条适用于既有建筑改造为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识
形式简约的内外装饰装修方案是指形式服务于功能、避免复杂
条适用于既有建筑改造为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
7.2.20本条适用于既有建筑改造为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
合理采用高强度结构构件,可减少改造过程中新增构件的截面 尺寸及材料用量,同时可减轻结构自重。既有建筑结构改造涉及的 高强结构材料主要包括高强混凝土、高强钢筋以及高强钢材。 高强度钢筋包括400MPa级及以上受力普通钢筋,高强混凝土 包括C50及以上混凝土,高强度钢材包括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 设计标准》GB5007规定的Q345级以上高强钢材。采用混合结构
时,考虑混凝王、钢的组合作用优化结构设计,可达到较好的节材 效果。 材料用量比例应按以下规则进行计算: 1对于混凝土结构,需计算高强度钢筋比例、高强混凝土比例: 2对于钢结构,需计算高强钢材比例、螺栓连接节点数量比例; 3对于混合结构,除计算以上材料之外,还需计算建筑结构比 例。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各类材料用量 比例计算书;评价查阅相关工图、施工记录、材料决算清单、各 类材料用量比例计算书
建筑材料的再利用和循环利用是建筑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 重要内容,可以减少生产加工新材料带来的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 污染,充分发挥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价值,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 这对于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可带来良好的经 济和社会效益。可再利用材料指在不改变所回收物质形态的前提下 直接进行再利用的材料,或经过简单组合、修复后直接再利用的材 料,如有些材质的门、窗等。可再循环材料指难以直接利用、需要 通过回炉再生产改变物质形态才能实现循环利用的材料,如钢筋、 玻璃等。有的建筑材料则既可以直接再利用又可以回炉后再循环利 用,例如标准尺寸的钢结构型材等。以上各类材料均可纳入本条范 畴。 本条用量比例计算方法如下: 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利用率C=新增可再利用材料、 可再循环材料重量(kg)/新增建筑材料总重量(kg)。 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总重量MR(t)=拆除后不易损 坏变形的制品、部品或型材等建筑材料(kg)+钢材重量(kg)+ 铜材重量(kg)+木材重量(kg)+铝合金型材重量(kg)+石膏制
7.2.22本条适用于既有建筑改造为各类民用建筑的评价。
本条是对控制项7.1.9条的进一步要求。 建材本地化是减少运输过程资源和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的 重要手段之一。本条鼓励使用本地生产的建筑材料,提高就地取材 制成的建筑产品所占的比例。运输距离指建筑材料的最后一个生产 工厂或场地到施工现场的距离。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评价查阅竣工图及说明、建材供货商提供 全部供货清单。
P 绿色建材应用比例; S, 主体结构材料指标实际得分值; S2 围护墙和内隔墙指标实际得分值 S3 装修指标实际得分值: S. 其他指标实际得分值。
注1:表中带 项的分值采用 计算结果取小数点后1位; 注2:预拌混凝土应包含预制部品部件的混凝土用量;预拌砂浆应包含预制部品部件的 砂浆用量;围护墙、内隔墙采用预制构件时,计入相应体积计算;结构保温装修等一体化构 件分别计入相应的墙体、装修、保温、防水材料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本条的两款可同时得分,并累计分数,但总分不超过10分。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计算分析报告: 评价查阅相关竣工图、计算分析报告、检测报告、工程决算材料清
单、绿色建材标识证书、绿色建筑设备标识证书、施工记录
8.1.1本条适用于既有建筑改造为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
没有日照标准要求、且周边建筑也无日照标准要求的,本条不参评。 日照直接影响使用者的身心健康,对于提高建筑室内环境质 量、改善人居环境有重要的作用。我国对居住建筑以及中小学、医 院、疗养院等日照要求较高的公共建筑都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标准或 行业标准,如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统一标准》GB50352中对 住宅的居住空间、老人住宅和残疾人住宅的卧室与起居室、托儿所 和幼儿园的主要生活用房、中小学的教室、医院和疗养院的病房与 疗养室、宿舍的居室等日照标准的规定,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 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中对居住建筑、旧区改建项自中新建 住宅日照标准的规定,现行国家标准《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40中对老年人居住用房设置的规定,现行行业标准《托 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中对生活用房布置的规定,现 行国家标准《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中对建筑物间距的规 定等。既有建筑改造不应降低建筑原有日照标准,且不应降低周边 建筑的原有日照标准。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建筑设计文件及日照分析报 告;评价查阅建筑竣工图及日照分析报告,并现场核实
既有建筑场地的改造应遵循低影响开发原则,合理利用场地空 间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有雨水花园、下凹式
绿地、屋顶绿化、植被浅沟、雨水截流设施、渗透设施、雨水塘、 雨水湿地、景观水体、多功能调蓄设施等。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有别 于传统的灰色雨水设施(雨水口、雨水管道等),能够以自然的方 式控制城市雨水径流、减少城市洪涝灾害、控制径流污染、保护水 环境。 当场地面积超过一定范围时,应进行雨水专项规划设计。雨水 专项规划设计是通过建筑、景观、道路和市政等不同专业的协调配 合,综合考虑各类因素的影响,对径流减排、污染控制、雨水收集 回用进行全面统筹规划设计。通过实施雨水专项规划设计,能避免 实际工程中针对某个子系统(雨水利用、径流减排、污染控制等) 并行独立设计所带来的诸多资源配置和统筹衔接问题,避免出现 “顾此失彼的现象。具体评价时,场地占地面积大于10hm2的项目, 应提供雨水专项规划设计,不大于10hm2的项目可不做雨水专项规 划设计,但应根据场地条件合理采用雨水控制利用措施,编制场地 雨水综合利用方案。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改造前后的总平面图、景观设 汗文件、场地雨水综合利用方案或雨水专项规划设计(场地大于 10hm2的应提供雨水专项规划设计,没有提供的本条不得分)、计算 书;评价查阅改造前的总平面图、峻工图、景观设计文件、场地雨 水综合利用方案或雨水专项规划设计、计算书。
本条适用于既有建筑改造为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 昆化县城市环培建设的重内 县改美生太环培和坦宣生汪
8.2.1本条适用于既有建筑改造为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
绿化是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生活
质量的重要措施。合理设置绿地可起到改善环境、调节微气候等作 用。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 绿地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 (道路红线内的绿地),以及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的地下或 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化。对于改造而言,在场地内增加绿地难度较 大,因此,当增加的屋顶绿化覆土满足植物生长要求时,也可以计 入绿地面积。 绿地的植物配置应采用包括草坪、灌木、乔木的复层绿化并合 理搭配,形成富有层次的绿化体系。种植区域的覆土深度应满足植 物自然生长的需要,同时满足项目所在地有关覆土深度的控制要 求。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总平面图、景观设计文件,评 价时查阅相关竣工图,并现场核实
8.2.2本条适用于既有建筑改造为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
既有建筑的改造应遵循低影响开发原则,合理利用场地空间设 施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既有建筑的屋面雨水排放系统一般分为内排 水系统和外排水系统,大都是就近通过雨水口、雨水管将雨水收集, 央速排入市政雨水管网,雨水很难就地利用。因此在对屋面雨水排 放系统进行改造时可按照海绵城市的要求进行改造。 外排雨水管可采用断接的方式与雨水收集桶等收集设施相连 妾,收集屋面雨水用干绿地灌溉和道路浇洒:内排水系统的雨水管 可通过改造室外场地雨水管道系统,通过管道系统排入雨水蓄水 也,收集屋面雨水用于绿地灌溉、道路浇洒和景观水体补水。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评价查阅相关 峻工图纸、设计说明、计算书,并现场核实。
.2.3本条适用于既有建筑改造为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
8.2.3本条适用于既有建筑改造为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
场地设计应合理评估和预测场地可能存在的水涝风险,尽量
场地雨水就地消纳或利用,防正径流外排到其它区域形成水涝和污 染。径流总量控制同时包括雨水的减排和利用,实施过程中减排和 利用的比例需依据场地的实际情况,通过合理的技术经济比较,来 确定最优方案。 从区域角度看,雨水的过量收集会导致原有水体的萎缩或影响 水系统的良性循环。要使硬化地面恢复到自然地貌的环境水平,最 佳的雨水控制量应以雨水排放量接近自然地貌为标准,因此从经济 性和维持区域性水环境的良性循环角度出发,径流的控制率也不宜 过大而应有合适的量(除非具体项目有特殊的防洪排涝设计要求)。 本条设定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宜超过85%。 设计时应根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控制雨量来确定 雨水设施规模和最终方案,有条件时,可通过相关雨水控制利用模 型进行设计计算:也可采用简单计算方法,结合项目条件,用设计 控制雨量乘以场地综合径流系数、总汇水面积来确定项目雨水设施 总规模,再分别计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等措施实现的控制容积, 达到设计控制雨量对应的控制规模要求,即达标,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时查阅景观设计文件、场地年径流 总量控制率计算报告;评价查阅峻工图纸、计算报告,并现场核实。
既有建筑的周边生态环境主要是指场地内具有保护价值的园 林绿地、河湖水系、道路和古树名木等。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过程中 应尽可能维护场地周边的生态环境,减少对场地及周边生态的负面 影响。如确实需要改造场地内水体、植被等时,应在工程结束后及 时采取生态复原措施。改造项目应对场地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进行勘 查,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减少开发建 设过程对场地及周边环境生态系统的改变,包括原有水体和植被, 特别是大型养木。在改造过程中确需改造场地内的地形、地貌、水
体、植被等时,应在工程结束后及时采取生态修复措施,减少原场 地环境的负面影响。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勘察或分析报 告;评价查阅竣工图纸、勘察或分析报告,并现场核实。
8.2.5本条适用于既有建筑改造为各类民用建筑的评价,仅在
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将直接导致树木生长质量下降,破坏生 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因此,应严格控制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无 公害病虫害防治是降低城市环境污染、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的一项重 要举措。对于病虫害,应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 辅,并加强预测预报。无公害防治技术包括阻截、光诱、使用生物 制剂或防生制剂等。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评价查阅病虫害防治用品管理制度、使用 记录、无公害病虫防治技术措施实施记录,查阅种植维护管理记录, 并现场核杏
8.2.6本条适用于既有建筑改造为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
8.2.7本条适用于既有建筑改造为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
8.2.8本条适用于既有建筑改造为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
目,本条可直接得分。 第2款,室外夜景照明设计应满足《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 IGJ/T163第7章关于光污染控制的相关要求,并在室外照明设计 图纸中体现。不设有室外夜景照明的项目,本款可直接得分。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时查阅相关设计文件、光污染分析 报告,评价时查阅相关竣工图、相关检测报告并现场核实
8.2.9本条适用于既有建筑改造为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
户外活动场地包括:步道、庭院、广场、游憩场和停车场。养 木遮阳面积按照成年乔木的树冠正投影面积计算;构筑物遮阴面积 按照构筑物正投影面积计算。夏至日8点至16点中不超过4小时 的建筑阴影,以及重叠的遮阴面积不计入遮阴面积。 屋顶绿化及光伏板敷设范围不计入屋面太阳辐射反射系数计 算面积范围。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评价查阅竣工 图纸、测试报告,并现场核实
9.1.1本条适用于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内既有建
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 历史建筑是指有一定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能够反映城市 力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建(构)筑物。在对历史风貌建筑和历史文 化街区内的既有建筑进行绿色改造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 紫线管理办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以及《天 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等国家和天津市的有关规定。城市紫 线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 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 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有关历史建筑 保护的规定;评价查阅竣工图、有关历史建筑保护的规定,并现场 核实。
9.1.2本条适用于既有建筑改造为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
重新进行热负荷和逐项逐时冷负荷的计算,有利于降低暖通空 调系统改造初投资、节省运行能耗。改造可能会涉及建筑的围护结 构、建筑的房间分隔要求和使用功能,在对暖通空调系统进行改造 时,需要按国家或地方有关节能设计标准重新进行热负荷和逐项逐 时的冷负荷计算,从而避免由于冷、热负荷偏大,导致装机容量大、 管道尺寸大、水泵和风机配置大、末端设备选型大的“四大”现象发 生;对于仅改造暖通空调系统的建筑,根据负荷特点进行设计及设
香选型显得无为重要。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计算书;评 香阅相关竣工图,并现场核实。
9.1.3本条适用于既有建筑改造为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
既有建筑改造施工阶段社绿色设计问积案的实现过程,在这 过程中,参建各方应正确理解与准确把握设计文件中的绿色重点内 容。施工前由参建各方进行专业会审时,应对实现和保障绿色建筑 性能的重点内容逐一交底。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设计文件;评价查阅各相关专 业设计文件的专项会审记录
施工过程不仪会改变场地的原始状态,而且对周边环境易造成 影响,包括水土流失、土壤污染、扬尘、噪声、污水排放、光污染 等。因此,既有建筑改造施工前应对既有建筑本身、周围场地及地 下管线情况进行调查,明确既有设施的处置方式,对既有建筑中不 能拆卸的大型设备要制订严格的防护措施,避免施工中损坏。建筑 周边的古树名木、通信光缆等重要设施的分布情况要详细掌握,并 加以重点保护;对既有建筑及设施再利用的可能性和经济性进行分 析,合理安排工期,提高时间效率和资源再利用率。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评价查阅周边环境及地下管线调研报告
9.1.5本条适用于既有建筑改造为各类民用建筑的评价
建筑各阶段对于物业管理机构有用的资料非常多,如改造设计 前后的对比,施工时部分隐蔽工程的做法,调试记录等,这些对于 后续运维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因此应 将相关材料统一移交给物业管理机构,其中应包括数字影像资料 纸质资料,物业管理机构应及时归档,并应进行备份。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评价查阅相关材料,
9.2.1本条适用于既有建筑改造为各类民用建筑的评价。
9.2.1本条适用于既有建筑改造为客类民用建筑的评价。 既有建筑改造过程中提前与物业管理机构进行沟通,向建设单 位、设计单位、改造单位提出绿色建筑运营的合理化建议,可以有 效避免在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由于设计建造不合理造成的设备 维护因素困难、绿化养护不便等问题,同时体现了绿色建筑全生命 周期的内涵。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评价查阅物业管理机构合理化建议记录及 落实情况。
专项交底是最基础的项目实施者、管理者理解绿色改造设计文 件意图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可以使设计意图贯穿到操作一线,取得 很好的绿色效果。 按照市建委制定的《天津市绿色建筑施工方案编制技术要求》, 编制绿色建筑施工方案,针对本标准的特殊要求,还可以做扩展说 明,确保绿色建筑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各专业设计文件洽商记录、设计交底 记录、施工日志记录。
9.2.3本条适用于既有建筑改造为各类民用建筑的评价
施工单位编制的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施工专项方案,主要包括 四节一环保的目标及施工全过程的环保计划、管理措施、技术措 施,以及针对性的职业健康安全和文明施工等内容。绿色施工内容 遇有重大变更(诸如关键工序施工工艺改变、施工条件改变等直接 影响到绿色施工效果),需及时调整施工专项方案,并经审批后实
施。 本条一方面强调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友好管理,另一方面也强调 对施工人员的健康安全保护,施工阶段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 说明其健康安全保护或管理措施存在问题,不应参加绿色评价。无 论是绿色施工还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均应有规范的组织架构及责 任人。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评价查阅绿色施工方案、职业健康安全管 理体系。
9.2.4本条适用于既有建筑改造为各类民用建筑的评价。
既有建筑改造往往会涉及结构工程的拆改或者加固,必须保计 造项目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为最大限度的保证既有建筑的工程质 和使用期限。涉及影响结构工程的拆改和加固,在施工前必须经 设计单位的计算并出具设计文件。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评价查阅第三方监测报告。
9.2.5本条适用于既有建筑改造为各类民用建筑的评价。
鼓励在改造施工阶段更多的采用信息化技术,提高项目管理水 平,降低技术、安全风险,保证工程质量、进度并提升经济和社会 效益。 信息化施工是以建筑业信息化为总体目标,利用信息化技术在 施工过程涉及的各部门、各环节中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和共 享的高效施工方式。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不断进步,以及和施 工过程的不断融合,信息化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工程施工 中。 改造施工中建筑施工企业通过应用信息化技术,将施工技术、 进度、质量、安全、环保问题,资金应用、财务及成本状况,法律 和规章制度,材料设备供应情况和设计变更等内容有机地联系起 来,实现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的最优组合,促进施工技术和 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保证工程质量、进度并提升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评价查阅信息化技术应用说明 记录、施工且志。
9.2.7本条适用于既有建筑改造为各类
既有建筑进行改造,往往存在安全防护及施工扰民等典型问 题,且易产生矛盾甚至发生纠纷。因此,在施工前应与既有建筑物 业运行单位、业主代表充分沟通和协商,对具体施工部位、施工内 容、施工时间、安全隐惠、安全防护措施和需要配合事项提前发告 示安民,以取得民众理解和支持,同时做好施工交通与民众日常出 行分流措施等。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评价查阅有关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以及相关 影像资料
9.2.8本条适用于既有建筑改造为各类民用建筑的评价
施工现场易扬尘散料应采取覆盖、装袋等措施,避免扬尘外溢; 小区道路应及时消扫、酒水抑尘;对于易飞扬细颗粒散体材料,应 密闭存放:对易产生扬尘的砂、石等散体堆放材料,应当设置高度
采用先进的、低噪声、低振动设备和设施是实现绿色施工的关 键因素之一。如静力拆除混凝结构、路面等;采用水钻静力切割 方式进行混凝土开洞;混凝土输送泵房、电锯房等设吸音降噪屏或 其他降噪措施,选用低噪声振捣设备进行混凝土浇筑振捣等;噪声 及振动较大的作业时间应避开居民休息时间,一般不在夜间施工: 在现场设置噪声监测点,实时监测并记录施工现场噪声。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评价查阅噪声监测记录、机械设备购置或 者保养维护记录,并核实降噪设备、技术与措施,
9.2.10本条适用于既有建筑改造为各类民用建筑的评价。
施工中制定节水和用水方案,提出水耗目标值,做好水耗监测、 记录,用于指导施工过程中的节水。竣工时提供施工过程水耗记录
和实际水耗值,为施工过程的水耗统计提供基础数据。对于洗刷、 降尘、绿化、设备冷却等用水来源,应尽量采用非传统水源。具体 包括工程项目中使用的中水、基坑降水、工程使用后收集的沉淀水 以及雨水等。 评价方法为:评价查阅施工节水案(可包含在绿色施工方案 中)、用水监测记录、建成每平方米水耗计算书、非传统水源使用 记录(包含相关照片、影像等文件)。
施工中应制定节能和用能方案,提出建筑能耗目标值,预算各 施工阶段用电负荷,合理配置临时用电设备,尽量避免多台大型设 备同时使用。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降 低各种设备的单位耗能。应做好能耗监测、记录,用于指导施工过 程中的能耗管理和能源节约。竣工时提供施工过程能耗记录和建成 每平方米建筑实际能耗值,为施工过程的能耗统计提供基础数据。 记录主要建筑材料运输能耗,是指有记录的建筑材料占所有建筑材 料重量的85%以上。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评价查阅施工节能和用能方案(可包含在 绿色施工方案中)、用能监测记录、能耗计算书。
9.2.12本条适用于既有建筑改造为各类民用建筑的评价。
加工产生的占地、耗能,以及可能产生的噪声和废水排放。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评价查阅工厂化加工比例计算书、现场挂 反比例计算书、订货清单。
9.2.13本条适用于既有建筑改造为各类民用建筑的评价。
减少建筑施工废弃物并资源化,是施工管理需要重点考虑的 题。建筑改造施工废弃物减量化应在材料采购、材料管理、施管理, 以及既有建筑拆除的全过程实施。建筑施工废弃物应分收集、集中 堆放,尽量回收和再利用,如混凝土可制作成再生骨料等。既有建 筑改造施工废弃物包括工程拆除和改造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可 可收和不可可收的施工废料、拆除物等,不包括基坑挖的士。通 常拆除产生的废弃物多于常规施工废弃物。本条强调尽量减少拆除 和施工中的废弃物产量,需要做好相应的施工组织设计和计划,并 强调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减小对 环境的不利影响。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施工阶段建筑施工废弃物减量化资源 化计划(可包含在绿色施工方案中)、回收站出具的建筑施工废弃 物回收单据、各类建筑材料进货单、各类工程量结算清单、施工单 位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定期记录以及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统计计算书。
9.2.14本条适用于既有建筑改造为各类民用建筑的评价。
建筑的各个机电系统(如供暖系统、通风系统、空调系统、给 水系统、排水系统、热水系统、电气动力系统、照明系统、控制系 统、信息系统、监测系统等)复杂且关联性较强,进行既有建筑绿 色改造后,应进行系统综合效能调适,确保各系统实现不同负荷工 况运行和用户实际使用功能的要求,调适周期不宜少于一年。 综合效能调适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不同单位协同完成,综合 效能调适前编制技术方案,综合效能调适结束后,提供完整的过程 管理资料和最终综合效能调适报告。 综合效能调适与交付可按现行行业标准《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
术规范》JGJ/T391的相关规定执行。问题日志作为综合效能调适 工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份过程文件,可以详细记录整个项目工作 过程中出现的所有问题及问题的处理方式,对于未得到妥善解决的 遗留问题将一目了然,有利于后期运行管理工作的开展。问题日志 在系统综合效能调适过程中建立,并定期更新。问题日志用以详细 记录所有调适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包括时间、地点、所属系统,问 题的初步判断,以及后续对此问题的跟踪,直至此问题解决或者其 也替换方案。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评价查阅综合效能调适报告应包含施工质 量检查报告、风系统及水系统平衡验证报告、设备性能测试报告、 自控验证报告,系统联合运行报告、调适日志及解决方案等
本条是6.2.6条更高层次要求,可与6.2.6条同时得分。 天津市作为寒冷地区,建筑节能率的提高,是以采暖空调和照 明能耗指标作为判定标准的,主要是以各部位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 快定指标的数值,是静态计算结果。而公共建筑的情况要复杂的多, 能耗指标的影响因素除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之外,还主要有采暖空调 的负荷、设备的能效、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照明功率以及照明光源 的类型等。需要用统一的模拟计算软件计算,也是提高绿色建筑节 能与能效利用设计水平的标志。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计算分析报告: 平价查阅相关工图、计算分析报告,并现场核实,及能源审计报 告、能耗对标报告等。 10.2.2本条适用于既有建筑改造为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 本条是第7.2.5条第1款的更高层次要求,除指标数值以外的 其他说明内容与第7.2.5条第1款相同。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评价查阅相关 俊工图、主要产品型式检验报告,并现场核实
本条是第7.2.5条第1款的更高层次要求,除指标数值以外的 他说明内容与第7.2.5条第1款相同。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评价查阅相关 工图、主要产品型式检验报告,并现场核实。
10.2.3本条适用于既有建筑改造为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
本条是7.2.13条的更高层次要求,可与7.2.13条同时得分。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评价查阅相关 俊工图、主要产品型式检验报告。
10.2.4本条适用于既有建筑改造为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
本条是5.2.11条、7.2.9条的更高层次要求,需在5.2.11条得 分的基础上方可得分。 一些既有建筑室内采光较差,影响使用者的身心健康。通过建 筑改造改善其天然采光,不仅可以改善室内光环境,而且还可减少 人工照明实现节能但实施此类改造的难度较大,特设本条予以鼓 励。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计算分析报告: 评价查阅相关工图、计算分析报告、采光检测报告和照明用电统 计数据,并现场核实。
本条是5.2.1条的更高层次要求,可与5.2.1条同时得分。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评价查阅室内污染物检测报告。
智能化集成系统应成为绿色建筑展现绿建相关智能化信息合 成应用和具有优化综合功效的支撑设施。智能化集成系统功能的要 求应以绿色建筑目标及建筑物自身使用功能为依据,满足建筑业务 需求与实现智能化综合服务平台应用功效,确保信息资源共享和优 化管理及实施综合管理功能等。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评价查阅相关 竣工图,
10.2.7本条适用于既有建筑改造为各类民用建筑
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JGJ297对隔 震和消能减震设计作了具体规定。 在既有结构改造设计中合理运用隔震和消能减震技术,能有效 减轻地震作用,提升建筑结构的抗震设防能力,不仅节省结构材料, 还可在建筑物遭受地震后仍可继续不同程度地发挥其使用功能,减 少震后修复维护的投入。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阶段查阅与隔震或消能减震设计相关 的建筑图、结构施工图及计算书,查阅隔震装置和消能减震构件的 设计说明、主要性能参数和质量检验要求:运行阶段查阅竣工图、 隔震装置和消能减震构件的有关检验报告,并现场核实
本条中的既有建筑不仅指既有住宅,也包括其它有加装电梯需 求的既有建筑。 2019年9月,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等七部门联合印 发《天津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指导意见》,按照“先试点、后推 开”的原则,推动我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并明确市、区政府 对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给予一定的建设补助,同时给予一定的政策优 惠,如加装电梯体量不纳入建筑间距计算、加装电梯新增建筑面积 不计入容积率等。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应当以栋(门)为单位,充分听取加装服务 范围内全体业主的意见,并应签订加装电梯项目协议书。 加装电梯需因地制宜选择人流入户方式和电梯布置位置。当有 适老化改造需求时,电梯运行速度不宜大于1.5m/s。加装电梯影 响楼梯平台水表、电度表、燃气表、消防箱、弱电分线箱等既有设 备的设置和使用时,应对受影响的既有设备和管线进行改造。电梯 配电应设专用供电回路和专用电度表,住宅内部配电系统不作改造 时,电梯可由外部专用回路供电。加装电梯的设计可按《天津市既 有住宅加装电梯设计导则》执行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评价查阅相关峻工图,并现场核实。Ⅱ创新10.2.9本条适用于既有建筑改造为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建筑信息模型(BIM)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对工程项自设施实体和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使设计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能够对各种建筑信息做出正确的应对,并为协同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BIM技术是建筑信息化的重要支撑技术,其作用是使建筑项目信息在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过程充分共享、无损传递,并为建筑从概念到拆除的全寿命期中所有决策提供可靠依据。BIM技术对建筑行业技术革新的作用和意义,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在设计阶段采用BIM技术进行可视化设计、协调设计、工作量统计等,在施工阶段采用BIM技术进行数字化建造、物料跟踪、施工进度模拟等,在运维阶段结合BIM+IOT技术进行项目静态数据、动态数据、行为数据、设备数据实时动态监控功能,全息展示本项目建筑环境、设备运行和能源消耗等运行情况,虚实结合进行预案推演,制定更有效的管理方案。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规划设计阶段的BIM技术应用报告;评价查阅各阶段的BIM技术应用报告。10.2.10本条适用于既有建筑改造为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建筑碳排放指建筑全寿命期内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的总和,以二氧化碳当量表示。建筑碳排放的计算应包含建筑物建材生产与运输、建筑物改造、建筑物使用等活动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建筑物137
碳排放计算应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计算对象,并覆盖建筑全寿命 期,应包含《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06)和中国《2005 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中列出的各类温室气体。建材生产及运输阶 段碳排放计算应包含建筑主体结构材料和建筑围护结构材料,并按 下列规定确定纳入计算的主要建筑材料: 1所选主要建筑材料的总重量不应低于建筑中所耗建材总重 量的95%; 2满足第一条前提下,重量比小于0.1%的建筑材料可不予考 虑。 建筑物建造阶段的碳排放应从项目开工至竣工验收,包含建筑 施工区域内所有机械设备的场内移动、使用、维护过程中消耗的电、 柴油、汽油等能源的碳排放。建筑物使用阶段的碳排放计算应包含 建筑供暖、建筑供冷、生活热水、照明及可再生能源系统在建筑使 用期间的综合碳排放量,建筑实际运行前可以使用建筑能耗模拟计 算的结果进行碳排放计算。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建筑碳排放计算分析报告(含 减排措施);评价查阅建筑碳排放计算分析报告(含减排措施),必 要时现场核查。
10.2.11本条适用于既有建筑改造为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
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机制,是以减少的能源 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方式。这种节能投资方式 充许客户用未来的节能收益为设备升级,以降低目前的运行成本; 或者节能服务公司以承诺节能项目的节能效益或承包整体能源费 用的方式为客户提供节能服务。 能源管理合同在实施节能项目的用户和节能服务公司(包括内 部的能源服务机构)之间签订。节能服务公司首先与愿意进行节能 改造的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向客户提供能源审计、可行性研究、
项目设计、项自融资、设备和材料采购、工程施工、人员培训、节 能量监测、改造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服务,并通过与客户分 享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承诺节能项目的节能效益或承包整 本能源费用的方式为客户提供节能服务,并获得利润,滚动发展。 司时鼓励其它有效的能源管理商业模式DB31/T 1020-2016标准下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降低能源消耗。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有关合同文本:评价查阅相关 合同文本和实施文件。
10.2.12本条适用于既有建筑改造为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
随着既有建筑改造过程中使用功能、人员密度、周边环境等的 变化,建筑供暖空调也需要相应做出调整。如何既充分利用现有系 统和设备,文在原系统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系统能效水平、改善室内 环境,将是个具有创新性的任务。例如,采用被动式太阳房、太阳 能供暖供冷、温温度独立空调等技术,都可认为是种对于现有系统 的改良、创新。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分析论证报告: 评价查阅相关峻工图、分析论证报告,并现场核实。 10.2.13本条适用于既有建筑改造为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 价。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改造前的调研和改造方案报 告、影像资料;评价查阅改造前后的调研报告、意见落实相关文件、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改造前的调研和改造方 告、影像资料;评价查阅改造前后的调研报告、意见落实相关 影像资料。
GB/T 37306.1-2019标准下载10.2.14本条适用于既有建筑改造为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分析论证报告 平价查阅相关竣工图、分析论证报告,并现场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