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003-201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GB 50003-201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8.9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43661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 50003-201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7.2.3砌有一定高度墙体的钢筋混凝土过梁按受弯构件计算严 格说是不合理的。试验表明过梁也是偏拉构件。过梁与墙梁并无 明确分界定义,主要差别在于过梁支承于平行的墙体上,且支承 长度较长;一般跨度较小,承受的梁板荷载较小。当过梁跨度较 大或承受较大梁板荷载时,应按墙梁设计。

7.2.3砌有一定高度墙体的钢筋混凝土过梁按受弯构件计算严

1本条较原规范的规定更为明

7.3.2墙梁构造限值尺寸,是墙梁构件结构安全的重要保证, 本条规定墙梁设计应满足的条件。关于墙体总高度、墙梁跨度的 O 从承载力方面考虑,而且较大的托梁刚度对改善墙体抗剪性能和

托梁支座上部砌体局部受压性能也是有利的,对承重墙梁改为 hb 但随着 的增大,竖向荷载向跨中分布,而不是向 Lo:10。 Loi 支座集聚,不利于组合作用充分发挥,因此,不应采用过大的 Lo 出的。偏开洞口对墙梁组合作用发挥是极不利的,洞口外墙肢过 小,极易剪坏或被推出破坏,限制洞距αi及采取相应构造措施 非常重要。对边支座为a≥0.15loi;增加中支座a≥0.07loi的规 定。此外,国内、外均进行过混凝士砌块砌体和轻质混凝十砌块 砌体墙梁试验,表明其受力性能与砖砌体墙梁相似。故采用混凝 土砌块砌体墙梁可参照使用。而大升间墙梁模型拟动力试验和深 梁试验表明,对称开两个洞的墙梁和偏开一个洞的墙梁受力性能 类似。对多层房屋的纵向连续墙梁每跨对称开两个窗洞时也可参 照使用。 本次修订主要作了以下修改: 1)近儿年来,混凝土普通砖砌体、混凝土多孔砖砌体和 混凝土砌块砌体在工程中有较多应用,故增加了由这 三种砌体组成的墙梁。 2)对于多层房屋的墙梁,要求洞口设置在相同位置并上、 下对齐,工程中很难做到,故取消了此规定 7.3.3本条给出与第7.3.1条相应的计算简图。计算跨度取值 系根据墙梁为组合深梁,其支座应力分布比较均匀而确定的。墙 体计算高度仅取一层层高是偏于安全的,分析表明GB/T 37471-2019 智能运输系统 换道决策辅助系统性能要求与检测方法.pdf,当hw>lo 时,主要是hw二lo范围内的墙体参与组合作用。H。取值基于轴 拉力作用于托梁中心,h限值系根据试验和弹性分析并偏于安全 确定的。 7.3.4本条分别给出使用阶段和施工阶段的计算荷载取值。承 重墙梁在托梁顶面荷载作用下不考虑组合作用,仅在墙梁顶面荷 载作用下考虑组合作用。有限元分析及2个两层带翼墙的墙梁试

7.3.3 本条给出与第 7.3.1 条相应的计算简图。计算跨度取值

重墙梁在托梁顶面荷载作用下不考虑组合作用,仅在墙梁顶面 作用下考虑组合作用。有限元分析及2个两层带翼墙的墙梁订

1o 部楼面荷载传至翼墙。墙梁支座处的落地混凝土构造柱同样可以 分担35%~65%的楼面荷载。但本条不再考虑上部楼面荷载的 折减,仅在墙体受剪和局压计算中考虑翼墙的有利作用,以提高 墙梁的可靠度,并简化计算。1~3跨7层框支墙梁的有限元分 析表明,墙梁顶面以上各层集中力可按作用的跨度近似化为均布 荷载(一般不超过该层该跨荷载的30%),再按本节方法计算墙 梁承载力是安全可靠的。

7.3.5试验表明,墙梁在顶面荷载作用下主要发生三种破

7.3.6试验和有限元分析表明,在墙梁顶面荷载作用下,

μ=1.146,8=0.023;对有洞口墙梁,μ=1.153,=0.262。对 于直接作用在托梁顶面的荷载Q1、F1将由托梁单独承受而不考 虑墙梁组合作用,这是偏于安全的 莲续墙梁是在21个莲续墙梁试验基础上,根据2跨、3跨、 4跨和5跨等跨无洞口和有洞口连续墙梁有限元分析提出的。对 于跨中截面,直真接给出托梁弯矩和轴拉力计算公式,按混凝十偏 心受拉构件设计,与简支墙梁托梁的计算模式一致。对于支座截 面,有限元分析表明其为大偏心受压构件,忽略轴压力按受弯构 件牛计算是偏于安全的。弯矩系数αM是考虑各种因素在通常工程 应用的范围变化并取最大值,其安全储备是较大的。在托梁顶面 荷载Q、F1作用下,以及在墙梁项面荷载Q2作用下均采用一般 结构力学方法分析连续托梁内力,计算较简便。 单跨框支墙梁是在9个单跨框支墙梁试验基础上,根据单跨 无洞口和有洞口框支墙梁有限元分析,对托梁跨中截面直接给出 弯矩和轴拉力公式,并按混凝士偏心受拉构件计算,也与简支墙 梁托梁计算模式一致。框支墙梁在托梁顶面荷载91,F1和墙梁 顶面荷载92作用下分别采用一般结构力学方法分析框架内力, 计算较简便。本规范在19个双跨框支墙梁试验基础上,根据2 跨、3跨和4跨无洞口和有洞口框支墙梁有限元分析,对托梁跨 中截面也直接给出弯矩和轴拉力按混凝土偏心受拉构件计算,与 单跨框支墙梁协调一致。托梁支座截面也按受誓构件计算。 为简化计算,连续墙梁和框支墙梁采用统一的αM和么表达 式。边跨跨中αM计算值与有限元值之比,对连续墙梁,无洞口 时,=1.251,=0.095,有洞口时,以=1.302,二0.198;对 框支墙梁,无洞口时,μ=2.1,一0.182,有洞口时,μ 1.615,0.252。N计算值与有限元值之比,对连续墙梁,无 洞口时,u=1.129,=0.039,有洞口时,μ=1.269,= 0.181;对框支墙梁,无洞口时,以三1.047,=0.181,有洞口 时,μ=0.997,=0.135。中支座αm计算值与有限元值之比, 对连续墙梁,无洞口时,μ=1.715,=0.245,有洞口时,

1.826,二0.332;对框支墙梁,无洞口时,从二2.017, =0.251有洞口时,μ=1.844,=0.295。

应,使边柱轴压力增大,中柱轴压力减少,故在墙梁顶面不 Q2作用下当边柱轴压力增大不利时应乘以1.2的修正系数 架柱的弯矩计算不考虑墙梁组合作用

7.3.8 试验表明,墙梁发生剪切破坏时,一般情况下墙体

页面圈梁(称为顶梁)如同放在砌体上的弹性地基梁,能将楼层 荷载部分传至支座,并和托梁起约束墙体横向变形,延缓和阻 滞斜裂缝开展,提高墙体受剪承载力。本规范根据7个设置顶梁 的莲续墙梁剪切破环试验结果,给出考虑梁作用的墙体受剪承 载力公式(7.3.9),计算值与试验值之比,从三0.844,= 0.084。工程实践表明,墙梁顶面以上集中荷载占各层荷载比值 不大,且经各层传递至墙梁顶面已趋均匀,故将墙梁顶面以上各 层集中荷载均除以跨度近似化为均布荷载计算。由于翼墙或构造 柱的存在,使多层墙梁楼盖荷载向翼墙或构造柱卸荷而减少墙体 剪力,改善墙体受剪性能,故采用翼墙影响系数弓。为了简化 计算,单层墙梁洞口影响系数不再采用公式表达,与多层墙 M

7.3.10试验表明,当hw/l。>0.75~0.80,且无翼墙,

7.3.11 墙梁是在托梁上砌筑砌体墙形成的。除应限制计算

范围内墙体每天的可砌高度,严格进行施工质量控制外;尚应进 行托梁在施工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验算,以确保施工安全。

7.3.12为保证托梁与上部墙体共同工作,保证墙梁组合作

正常发挥,本条对墙梁基本构造要求作了相应的规定。 本次修订,增加了托梁上部通长布置的纵向钢筋面积与跨中 下部纵向钢筋面积之比值不应小于0.4的规定,

7.4.2对88规范中规定的计算倾覆点,针对21≥2.2hb时的两 个公式,经分析采用近似公式(二0.3hb),和弹性地基梁公 式(αo=0.25√h)相比,当hb=250mm~500mm时,μ= 1.051,=0.064;并对挑梁下设有构造柱时的计算倾覆点位置 作了规定(取 0. 5 αo )。

8.1.2原规范中网状配筋砖砌体构件的体积配筋率β有配筋百 Vs 状配筋砖砌体矩形截面单向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的影响系数,改 按下式计算:

比外,工程上很少采用连弯钢筋网,因而删去了对连弯钢筋网白 规定。

1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面层或钢筋砂浆面层的组合砌体构件 8.2.2对于砖墙与组合砌体一同砌筑的T形截面构件,通过分 析和比较表明,高厚比验算和截面受压承载力均按矩形截面组合 彻体构件进行计算是偏于安全的,亦避免了原规范在这两项计算 上的不一致。 8.2.3~8.2.5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面层或钢筋砂浆面层组合的

8. 2. 3~8. 2. 5↑

砌体构件,其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建立,详见88规范的条文 说明。本次修订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混凝 土轴心受压强度设计值,对面层水泥砂浆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作了调整;按钢筋强度的取值,对受压区相对高度的界限值,作 了相应的补充和调整。

传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合

8.2.7在荷载作用下,由于构造柱和砖墙的刚度不同,以及内 力重分布的结果,构造柱分担墙体上的荷载。此外,构造柱与圈 梁形成“弱框架”,砌体受到约束,也提高了墙体的承载力。设 置构造柱砖墙与组合砖体构件有类似之处,湖南大学的试验研 究表明,可采用组合砖砌体轴心受压构件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但 引人强度系数以反映前者与后者的差别

行里力个 梁形成“弱框架”,砌体受到约束,也提高了墙体的承载力。设 置构造柱砖墙与组合砖体构件有类似之处,湖南大学的试验研 究表明,可采用组合砖体轴心受压构件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但 引人强度系数以反映前者与后者的差别。 8.2.8对于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合墙平面外的偏心受 压承载力,本条的规定是一种简化、近似的计算方法且偏于 安全。 8.2.9有限元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设有构造柱的砖墙中,边 柱处于偏心受压状态,设计时宜适当增大边柱截面及增大配筋。 如可采用240mm×370mm,配4Φ14钢筋。 在影响设置构造柱砖墙承载力的诸多因素中,柱间距的影响 最为显著。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中间柱,它对柱每侧 砌体的影响长度约为1.2m;对于边柱,其影响长度约为1m。构 造柱间距为2m左右时,柱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构造柱间距大 于4m时,它对墙体受压承载力的影响很小。 为了保证构造柱与圈梁形成一种“弱框架”,对砖墙产生较 大的约束,因而本条对钢筋混凝土圈梁的设置作了较为严格的 规定

8.2.8对于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合墙平面外的偏心受 压承载力,本条的规定是一种简化、近似的计算方法且偏于 安全。 8.2.9有限元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设有构造柱的砖墙中,边

8.2.8对于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合墙平面外

压承载力,本条的规定是一种简化、近似的计算方法且 安全。

8.2.9有限元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设有构造柱的砖墙中

如可采用240mm×370mm,配414钢筋。 在影响设置构造柱砖墙承载力的诸多因素中,柱间距的影响 最为显著。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中间柱,它对柱每侧 砌体的影响长度约为1.2m;对于边柱,其影响长度约为1m。构 造柱间距为2m左右时,柱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构造柱间距大 于4m时,它对墙体受压承载力的影响很小。 为了保证构造柱与圈梁形成一种“弱框架”,对砖墙产生较 大的约束,因而本条对钢筋混凝土圈梁的设置作了较为严格的 规定。

9.1.1本条规定了配筋砌块剪力墙结构内力及位移分析的基本 原则。

9.2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

9.2.1、9.2.4国外的研究和工程实践表明,配筋砌块砌体的力 学性能与钢筋混凝土的性能非常相近,特别在正截面承载力的设 计中,配筋砌体采用了与钢筋混凝土完全相同的基本假定和计算 模式。如国际标准《配筋砌体设计规范》,《欧共体配筋砌体结构 统规则》EC6和美国建筑统一法规(UBC)《砌体规范》 均对此作了明确的规定。我国哈尔滨工业大学、湖南大学、同济 大学等的试验结果也验证了这种理论的适用性。但是在确定灌孔 砌体的极限压应变时,采用了我国自已的试验数据

9.2.2由于配筋灌孔砌体的稳定性不同于一般砌体的稳

9.2.3按我国目前混凝土砌块标准,砌块的厚度为190m

准块最大孔洞率为46%,孔洞尺寸120mm×120mm的情况下 孔洞中只能设置一根钢筋。因此配筋砌块砌体墙在平面外的受 承载力,按无筋砌体构件受压承载力的计算模式是一种简 处理。

9.2.5表9.2.5中翼缘计算宽度取值引自国际标准《配筋砌

没计规范》,它和钢筋混凝士T形及倒L形受弯构件位于受压 的翼缘计算宽度的规定和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有效翼缘宽度的规

非常接近。但保证翼缘和腹板共同工作的构造是不同的。对钢筋 混凝土结构,翼墙和腹板是由整浇的钢筋混凝土进行连接的;对 配筋砌块砌体,翼墙和腹板是通过在交接处块体的相互咬砌、连 接钢筋(或连接铁件),或配筋带进行连接的,通过这些连接构 造,以保证承受腹板和翼墙共同工作时产生的剪力。

9.3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恰尔滨建筑大学所作的7个墙片数据认为入三1.6可作为两种破 环形式的界限值。根据我国沈阳建工学院、湖南大学、哈尔滨建 筑大学、同济大学等试验数据,统计分析提出的反映剪跨比影响 的关系式,其中的砌体抗剪强度,是在综合考虑混凝土砌块、砂 浆和混凝土注芯率基础上,用砌体的抗压强度的函数(义f。) 表征的。这和无筋砌体的抗剪模式相似。国际标准和美国规范也 均采用这种模式。 3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中的钢筋提高了墙体的变形能力和 抗剪能力。其中水平钢筋(网)在通过斜截面上直接受拉抗剪, 但它在墙体开裂前儿乎不受力,墙体开裂直至达到极限荷载时所 有水平钢筋均参与受力并达到屈服。而竖向钢筋主要通过销栓作 用抗剪,极限荷载时该钢筋达不到屈服,墙体破坏时部分竖向钢 筋可屈服。据试验和国外有关文献,竖向钢筋的抗剪贡献为 0.24fwAsy,本公式未直接反映竖向钢筋的贡献,而是通过综 合考虑正应力的影响,以无筋砌体部分承载力的调整给出的。根 据41片墙体的试验结果:

1. 5 (0.143fg.m+0.246Nk)+fyh,m g.m 入+0.5 1. 5 (0.13Vfgbh。+0.12NA) Ashh Vg= +0.9fy 入+ 0. 5

试验值与按上式计算值的平均比值为1.188,其变异系数为 0.220。现取偏下限值,即将上式乘0.9,并根据设定的配筋碗 本剪力墙的可靠度要求,得到上列的计算公式。 上列公式较好地反映了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抗剪承载力主要 因素。从砌体规范本身来讲是较理想的系统表达式。但考虑到我 国规范体系的理论模式的一致性要求,经与《混凝士结构设计规 范》GB50010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协调,最终将 上列公式改写成具有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模式,但又反映砌体特 点的计算表达式。这些特点包括,

①砌块灌孔砌体只能采用抗剪强度fg,而不能像混凝土那 详采用抗拉强度。 ②试验表明水平钢筋的贡献是有限的,特别是在较大剪跨比 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因此根据试验并参照国际标准,对该项的承 载力进行了降低。 ③轴向力或正应力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项,砌体规范根据试 验和计算分析,对偏压和偏拉采用了不同的系数:偏压为 十0.12,偏拉为一0.22。我们认为钢筋混凝土规范对两者不加区 别是欠妥的。 现将上式中由抗压强度模式表达的方式改为抗剪强度模式的 转换过程进行说明,以帮助了解该公式的形成过程:

0.208 J vg

②根据公式模式的一致性要求及公式中砌体项采用√时, 对高强砌体材料偏低的情况,也将√f调为fg.55; 1.5 9.3.2本条主要参照国际标准《配筋砌体设计规范》、《钢筋混 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和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剪力 墙的试验数据制定的。 配筋砌块砌体莲梁,当跨高比较小时,如小于2.5,即所谓 “深梁”的范围,而此时的受力更像小剪跨比的剪力墙,只不过 0的影响很小;当跨高比大于2.5时,即所谓的“浅梁”范围, 而此时受力则更像大剪跨比的剪力墙。因此剪力墙的连梁除满足 正截面承载力要求外,还必须满足受剪承载力要求,以避免连梁

产生受剪破坏后导致剪力墙的延性降低。 对连梁截面的控制要求,是基于这种构件的受剪承载力应该 具有一个上限值,根据我国的试验,并参照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 则,取为0.25f.bh。。在这种情况下能保证连梁的承载能力发挥 和变形处在可控的工作状态之内。 另外,考虑到连梁受力较大、配筋较多时,配筋砌块砌体连 梁的布筋和施工要求较高,此时只要按材料的等强原则,也可将 连梁部分设计成混凝士的,国内的一些试点工程也是这样做的: 虽然在施工程序上增加一定的模板工作量,但工程质量是可保证 的。故本条增加了这种选择

9.4.1~9.4.5从配筋砌块砌体对钢筋的要求看,和钢筋混凝士 结构对钢筋的要求有很多相同之处,伯文有其特点,如钢筋的规 格要受到孔洞和灰缝的限制:钢筋的接头宜采用搭接或非接触搭 接接头,以便于先砌墙后插筋、就位绑扎和浇灌混凝土的施工 工艺。 对于钢筋在砌体灌孔混凝士中锚固的可靠性,人们比较关 注,为此我国沈阳建筑大学和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作了专门锚固试 验,表明,位于灌孔混凝士中的钢筋,不论位置是否对中,均能 在远小于规定的锚固长度内达到屈服。这是因为灌孔混凝土中的 钢筋处在周边有砌块壁形成约束条件下的混凝土所至,这比钢筋 在一般混凝土中的锚固条件要好。国际标准《配筋砌体设计规 范》ISO9652中有砌块约束的混凝土内的钢筋锚固粘结强度比无 砌块约束(不在块体孔内)的数值(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0~ C25情况下),对光圆钢筋高出85%~20%;对带肋钢筋高出 140%~64%。 试验发现对于配置在水平灰缝中的受力钢筋,其握裹条件较

灌孔混凝士中的钢筋要差一些,因此在保证足够的砂浆保护层的 条件下,其搭接长度较其他条件下要长。

9.4.6根据配筋砌块剪力墙用于中高层结构需要较多层更高的 材料等级作的规定。

9.4.7这是根据承重混凝土砌块的最小厚度规格尺寸和承重墙 支承长度确定的。最通常采用的配筋砌块砌体墙的厚度 为190mm.

9.4.8这是确保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结构安全的最低构造钢筋

剪力墙的配筋比较均匀,其隐函的构造含钢率约为0.05%~ 0.06%。据国外规范的背景材料,该构造配筋率有两个作用:一 是限制砌体干缩裂缝,二是能保证剪力墙具有一定的延性,一般 在非地震设防地区的剪力墙结构应满足这种要求。对局部灌孔砌 体,为保证水平配筋带(国外叫系梁)混凝土的浇筑密实,提出 竖筋间距不大于600mm,这是来自我国的工程实践。

9.4.9本条参照美国建筑统一法规一《砌体规范》的内容。 和钢筋混凝士剪力墙一样,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随着墙中洞口的 增大,变成一种由抗侧力构件(柱)与水平构件(梁)组成的体 系。随窗间墙与连接构件的变化,该体系近似于壁式框架结构体 系。试验证明,砌体壁式框架是抵抗剪力与弯矩的理想结构。如 比例合适、构造合理,此种结构具有良好的延性。这种体系必须 按强柱弱梁的概念进行设计。 对于按壁式框架设计和构造,混凝土砌块剪力墙(肢),必 须采用H型或凹槽砌块组砌,孔洞全部灌注混凝土,施工时需 进行严格的监理。

9.4.9本条参照美国建筑统一法规

求在该区设置一定数量的竖向构造钢筋和横向箍筋或等

件,以提高剪力墙的整体抗弯能力和延性。美国规范规定,只有 在墙端的应力大于0.4fm,同时其破坏模式为弯曲形的条件下 才应设置。该规范未给出弯曲破坏的标准。但规定了一个“塑性 铰区”,即从剪力墙底部到等于墙长的高度范围,即我国混凝土 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区的范围。 根据我国哈尔滨建筑大学、湖南大学作的剪跨比大于1的试 验表明:当入=2.67时呈现明显的弯曲破坏特征;入=2.18时, 其破坏形态有一定程度的剪切破坏成分;入=1.6时,出现明显 的文形裂缝,仍为压区破坏环,剪切破坏成分呈现得十分明显, 属弯剪型破坏。可将入二1.6作为弯剪破坏的界限剪跨比。据此 本条将入二2作为弯曲破坏对应的剪跨比。其中的0.4fgm,换 算为我国的设计值约为0.8fg。 关于边缘构件构造配筋,美国规范未规定具体数字,但其条 文说明借用混凝土剪力墙边缘构件的概念,只是对边缘构件的设 置原则仍有不同观点。本条是根据工程实践和参照我国有关规范 的有关要求,及砌块剪力墙的特点给出的。 另外,在保证等强设计的原则,并在砌块砌筑、混凝土浇筑 质量保证的情况下,给出了砌块砌体剪力墙端采用混凝士柱为边 缘构件的方案。这种方案虽然在施工程序上增加模板工序,但能 集中设置竖向钢筋,水平钢筋的锚固也易解决。 9.4.11本条和第9.3.2条相对应,规定了当采用混凝土连梁时 的有关技术要求。 9.4.12本条是参照美国规范和混凝土砌块的特点以及我国的工 程实践制定的。 混凝土砌块砌体剪力墙连梁由H型砌块或凹槽砌块组砌, 关声全剂法注泪将一且确保甘体性和严由性能的关键

13本条主要根据国际标准《配筋砌体设计规范》制定的。 采用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柱或壁柱,当轴向荷载较小时,可

采用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柱或壁柱,当轴向荷载较小日

仅在孔洞配置竖向钢筋,而不需配置箍筋,具有施工方便、节省 模板,在国外应用很普遍;而当荷载较大时,则按照钢筋混凝士 柱类似的方式设置构造箍筋。从其构造规定看,这种柱是预制装 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柱,适用于荷载不太大砌块墙(柱)的建 筑,尤其是清水墙砌块建筑

10.1.1鉴于对于常规的砖、砌块砌体,抗震设计时本章规定不 能满足类设防建筑的特殊要求,因此明确说明甲类设防建筑不 宜采用砌体结构,如需采用,应采用质量很好的砖砌体,并应进 行专门研究和采取高于本章规定的抗震措施, 10.1.2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总层数和总高度的限定,是此类房 屋抗震设计的重要依据,故将此条定为强制性条文。 坡屋面阁楼层一般仍需计人房屋总高度和层数;坡屋面下的 图楼层,当其实际有效使用面积或重力荷载代表值小于顶层 30%时,可不计人房屋总高度和层数,但按局部突出计算地震作 用效应。对不带阁楼的坡屋面,当坡屋面坡度大于45°时,房屋 总高度宜算到山尖墙的1/2高度处 嵌固条件好的半地下室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此时房屋的总 高度应充许从室外地面算起,其顶板可视为上部多层砌体结构的 嵌固端: 1)半地下室顶板和外挡士墙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 2)当半地下室开有窗洞处并设置窗井,内横墙延伸至窗 并外挡士墙并与其相交; 3)上部外墙均与半地下室墙体对齐,与上部墙体不对齐 的半地下室内纵、横墙总量分别不大于30%; 4)半地下室室内地面至室外地面的高度应大于地下室净 高的二分之一,地下室周边回填土压实系数不小 于0.93。 采用蒸压灰砂普通砖和蒸压粉煤灰普通砖砌体的房屋,当砌 体的抗剪强度达到普通黏土砖砌体的取值时,按普通砖砌体房屋

10.1.2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总层数和总高度的限定,是此

时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砌体受压状态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宜取1.0。 表中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的偏压、大偏拉和受剪承载力抗震 调整系数与抗震规范中钢筋混凝士墙相同,为0.85。对于灌孔 率达不到100%的配筋砌块砌体,如果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采用 0.85,抗力偏大,因此建议取1.0。对两端均设有构造柱、芯柱 的砌块砌体抗震墙,受剪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0.9。 2001规范中,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面层或钢筋砂浆面层的 组合砖墙、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组合墙,偏压、大偏拉 和受剪状态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如按抗震规范中钢筋混凝土墙 取为0.85,数值偏小,故此次修订时将两种组合砖墙在偏压、 大偏拉和受剪状态下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调整为0.9。 10.1.6配筋砌块砌体结构的抗震等级是考了结构构件的受力 性能和变形性能,同时参照了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设计要求而 确定的,主要是根据抗震设防分类、烈度和房屋高度等因素划分 配筋砌块砌体结构的不同抗震等级。考虑到底部为部分框支抗震 墙的配筋混凝土砌块抗震墙房屋的抗震性能相对不利并影响安 全,规定对于8度时房屋总高度大于24m及9度时不应采用此 类结构形式。 10.1.7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补充了结构 的构件截面抗震验算的相关规定,进一步明确6度时对规则建筑 局部托墙梁及支承其的柱子等重要构件尚应进行截面抗震验算。 多层砌体房屋不符合下列要求之一时可视为平面不规则,6 度时仍要求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构件截面抗震验算。 1)平面轮廓凹凸尺寸,不超过典型尺寸的50%: 2)纵横向砌体抗震墙的布置均匀对称,沿平面内基本对 齐;且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宽度比较均匀;墙面 洞口的面积,6、7度时不宜大于墙面总面积的55%, 8、9度时不宜大于50%: 3)房屋纵横向抗震墙体的数量相差不大:横墙的间距和

震墙,可避免脆性的剪切破坏,要求墙段的长度(即墙段截面高 度)不宜大于8m。当墙很长时,可通过开设洞口将长墙分成长 度较小、较均匀的超静定次数较高的联肢墙,洞口连梁宜采用约 束弯矩较小的弱连梁(其跨高比宜大于6)。 由于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的竖向钢筋设置在砌块孔洞内(距 墙端约100mm),墙肢长度很短时很难充分发挥作用,尽管短肢 抗震墙结构有利于建筑布置,能扩大使用空间,减轻结构自重, 但是其抗震性能较差,因此一般抗震墙不能过少、墙肢不宜过 短,不应设计多数为短肢抗震墙的建筑,而要求设置足够数量的 般抗震墙,形成以般抗震墙为主、短肢抗震墙与般抗震墙 相结合的共同抵抗水平力的结构,保证房屋的抗震能力。本条文 参照有关规定,对短肢抗震墙截面面积与同一层内所有抗震墙截 面面积比例作了规定。 一字形短肢抗震墙延性及平面外稳定均十分不利,因此规定 不宜布置单侧楼面梁与之平面外垂直或斜交,同时要求短肢抗震 墙应尽可能设置翼缘,保证短肢抗震墙具有适当的抗震能力。 10.1.11对于部分框支配筋块砌体抗震墙房屋,保持纵向受 力构件的连续性是防止结构纵向刚度突变而产生薄弱层的主要 施,对结构抗震有利。在结构平面布置时,由于配筋砌块砌体抗 震墙和钢筋混凝士抗震墙在承载力、刚度和变形能力方面都有一 定差异,因此应避免在同一层面上混合使用。与框支层相邻的上 部楼层担负结构转换,在地震时容易遭受破坏,因此除在计算时 应满足有关规定之外,在构造上也应予以加强。框支层抗震墙往 住要承受较大的弯矩、轴力和剪力,应选用整体性能好的基础, 否则抗震墙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10.1.12此次修订将本规范抗震设计所用的各种结构材料的性 能指标最低要求进行了汇总和补充, 由于本次修订规范普遍对砌体材料的强度等级作了上调,以 利砌体建筑向轻质高强发展。砌体结构构件抗震设计对材料的最 低强度等级要求,也应随之提高。

D.2.1本次修订,对表内数据作了调整,使fE与α的函数关

系基本不变。 系和配筋砌体结构体系。无筋砌体结构体系中,因为构造原因, 有的墙片四周设置了钢筋混凝土约束构件。对于普通砖、多孔砖 砌体构件,当构造柱间距大于3.0m时,只考虑周边约束构件对 无筋墙体的变形性能提高作用,不考虑其对强度的提高。 当在墙段中部基本均勾设置截面不小于240mmX240mm (墙厚190mm时为240mm×190mm)且间距不大于4m的构造 柱时,可考虑构造柱对墙体受剪承载力的提高作用。墙段中部均 匀设置构造柱时本条所采用的公式,考虑了砌体受混凝土柱的约 束、作用于墙体上的垂直压应力、构造柱混凝土和纵问钢筋参与 受力等影响因素,较为全面,公式形式合理,概念清楚。 10.2.3作用于墙顶的轴向集中压力,其影响范围在下部墙体逐 向两边扩散,考虑影响范围内构造柱的作用,进行砖砌体和钢 筋混凝土构造柱的组合墙的截面抗震受压承载力验算时,可计入 墙顶轴向集中压力影响范围内构造柱的提高作用,

10.2.4对于抗震规范没有涵盖的层数较少的部分房屋,建议在

10.2.4对于抗震规范没有涵盖的层数较少的部分房屋,建议在 外墙四角等关键部位适当设置构造柱。对6度时三层及以下房 屋,建议楼梯间墙体也应设置构造柱以加强其抗倒塌能力。 当砌体房屋有错层部位时,宜对错层部位墙体采取增加构造 柱等加强措施。本条适用于错层部位所在平面位置可能在地震作 用下对错层部位及其附近结构构件产生较大不利影响,甚至影响 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砌体房屋,必要时尚应对结构其他相关部位 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加强。对于局部楼板板块略降标高处,不必按 本条采取加强措施。错层部位两侧楼板板顶高差大于1/4层高 时,应按规定设置防震缝。 10.2.6根据抗震规范相关规定,提出约束普通砖墙构造要求。 10.2.7当采用硬架支模连接时,预制楼板的搁置长度可以小于

10.2.7当采用硬架支模连接时,预制楼板的搁置长度可

10.3混凝土砌块砌体构件

10.3.1本次修订,对表内数据作了调整,但f与%的函数关 系基本不变。根据有关试验资料,当/f≥16时,砌块砌体的 正应力影响系数如仍按剪摩公式线性增加,则其值偏高,偏于不 安全。因此当9/f、大于16时,砌块砌体的正应力影响系数都 按0/f=16时取3.92。 10.3.2对无筋砌块砌体房屋中的砌体构件,灌芯对砌体抗剪强 度提高幅度很大,当灌芯率β0.15时,适当考虑灌芯和插筋对 抗剪承载力的提高作用。

当房屋层数或高度等于或接近表10.1.2中限值时,对底部 芯柱密度需要适当加大的楼层范围,按6、7度和8、9度不同烈 度分别加以规定。 10.3.7由于各层砌块砌体均配置水平拉结筋,因此对圈梁高度 和纵筋适当比砖砌体房屋作了调整。对圈梁的纵筋根据不同烈度 进行了进一步规定。 10.3.8楼梯间为逃生时重要通道,但该处文是结构薄弱部位 因此其抗倒塌能力应特别注意加强。本次修订通过设置楼梯间周 围体的配篷一尴强甘坑需能士

0.3.7由于各层砌块砌体均配置水平拉结筋,因此对圈梁高度 和纵筋适当比砖砌体房屋作了调整。对圈梁的纵筋根据不同烈度 进行了进一步规定。

10.4.8补充了墙体半高附近尚应设置与框架柱相连的钢角

10.4.8补充了墙体半高附近尚应设置与框架柱相连的钢筋混凝

底层墙体构造柱的纵向钢筋直径不宜小于过渡层的构造柱: 因此补充规定底层墙体构造柱的纵向钢筋不应少于414。 当底层层高较高时,门窗等大洞口顶距地高度不超过层高的 1/2.5时,可将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设置在洞顶标高,洞口顶处

10.5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

10.5.2在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房屋抗震设计计算中,抗震墙底 部的荷载作用效应最大,因此应根据计算分析结果,对底部截面 的组合剪力设计值采用按不同抗震等级确定剪力放大系数的形式 进行调整,以使房屋的最不利截面得到加强。 10.5.3~10.5.5规定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的截面抗剪能力限制 条件,是为了规定抗震墙截面尺寸的最小值,或者说是限制了抗 震墙截面的最大名义剪应力值。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抗震墙的名 义剪应力过高,灌孔砌体会在早期出现斜裂缝,水平抗剪钢筋不 能充分发挥作用,即使配置很多水平抗剪钢筋,也不能有效地提 高抗震墙的抗剪能力。 配筋块砌体抗震墙截面应力控制值,类似于混凝土抗压强

载的受剪承载力比单调加载有所降低,其降低幅度和钢筋混凝土 抗震墙很接近。因此,将静力承载力乘以降低系数0.8,作为抗 震设计中偏心受压时抗震墙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根据 湖南大学等单位不同轴压比(或不同的正应力)的墙片试验表 明,限制正应力对砌体的抗侧能力的贡献在适当的范围是合适 的。如国际标准《配筋砌体设计规范》,限制N0.46h,美国 规范为0.25N,我国混凝土规范为0.2f.6h。本规范从偏于安全 亦取0.2fgbh。 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在偏心受压和偏心受拉时斜截面承载力计 算公式中N项取用了相同系数,我们认为欠要。此时N虽为作 用效应,但属抗力项,当N为拉力时应偏子安全取小。根据可 靠度要求,配筋砌块抗震墙偏心受拉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取用了 与信心受压不同的形式

二是连梁设计成混凝土的。本条是参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砌块 抗震墙房屋的特点规定的剪力调整幅度。 10.5.7抗震墙的连梁的受力状况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施工及验收规定(武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等4局委2019年2月),类似于两端固定但同时存在 支座有坚向和水平位移的的受力,也类似层间抗震墙的受力

10.5.8多肢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的承载力和延性与连梁的承载 力和延性有很大关系。为了避免连梁产生受剪破坏后导致抗震墙 延性降低,本条规定跨高比大于2.5的连梁,必须满足受剪承载 力要求。对跨高比小于2.5的连梁,已属混凝土深梁。在较高烈 度和一级抗震等级出现超筋的情况下,宜采取措施,使连梁的截 面高度减小,来满足连梁的破坏先于与其连接的抗震墙,否则应 对其承载力进行折减。考到当连梁跨高比大于2.5时,相对截 面高度较小,局部采用混凝土连梁对砌块建筑的施工工作量增加 不多,只要按等强设计原则,其受力仍能得到保证,也易于设计 人员的接受。此次修订将原规范10.4.8、10.4.9合并,并取跨 高比≤2.5之表达式

10.5.9本条是在参照国内外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试验研究和经 验的基础上规定的。美国UBC砌体部分和美国抗震规范规定 对不同的地震设防烈度,有不同的最小含钢率要求。如在7度以 内,要求在墙的端部、顶部和底部,以及洞口的四周配置竖向和 水平构造钢筋,钢筋的间距不应大干3m。该构造钢筋的面积头为 130mm²,约一根Φ12~Φ14钢筋,经折算其隐含的构造含钢率约 为0.06%;而对≥8度时,抗震墙应在竖向和水平方向均匀设置 钢筋,每个方向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该方向长度的1/3和 1.20m,最小钢筋面积不应小于0.07%,两个方向最小含钢率之 和也不应小于0.2%。根据美国规范条文解释,这种最小含钢率 是抗震墙最小的延性和抗裂要求。 抗震设计时,为保证出现塑性铰后抗震墙具有足够的延性

3mm比较合适;当箍筋直径较大时,将难以保证砌体结构灰缝 的砌筑质量,会影响配筋砌块砌体强度;灰缝过厚则会给现场施 工和施工验收带来困难,也会影响砌体的强度。抗震等级为一级 水平箍筋最小直径为8,二~四级为6,为了适当弥补钢筋直 径减小造成的损失,本条文注明抗震等级为、二、三级时,应 采用FRB335或RRB335级钢筋。亦可采用其他等效的约束件 如等截面面积,厚度不大于5mm的一次冲压钢圈,对边缘构 件,将具有更强约束作用。 通过试点工程,这种约束区的最小配筋率有相当的覆盖面。 这种含钢率也考虑能在约120mm×120mm孔洞中放得下:对含 钢率为0.4%、0.6%、0.8%,相应的钢筋直径为314、3918 3Φ20,而约束箍筋的间距只能在砌块灰缝或带凹槽的系梁块中设 置,其间距只能最小为200mm。对更大的钢筋直径并考虑到钢 筋在孔洞中的接头和墙体中水平钢筋,很容易造成浇灌混凝土的 困难。当采用290mm厚的混凝土空心砌块时,这个问题就可解 决了,但这种砌块的重量过大,施工砌筑有一定难度,故我国自 前的砌块系列也在190mm范围以内。另外,考虑到更大的适应 性,增加了混凝土柱作边缘构件的方案。 10.5.11转角窗的设置将削弱结构的抗扭能力,配筋砌块砌体 抗震墙较难采取措施(如:墙加厚,梁加高),故建议避免转角 窗的设置。但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结构受力特性类似于钢筋混凝 土抗震墙结构,若需设置转角窗DB50/T 867.10-2019标准下载,则应适当增加边缘构件配筋, 并且将楼、屋面板做成现浇板以增强整体性。 10.5.12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轴压 比控制是为了保证配筋砌块砌体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延性和强度 的发挥,同时也是为了防止墙片截面过小、配筋率过高,保证抗 震墙结构延性。本条文对一般墙、短肢墙、一字形短肢墙的轴压 比限值作了区别对待,由于短肢墙和无翼缘的一字形短肢墙的抗 震性能较差,因此对其轴压比限值应该作更为严格的规定。 10.5.13在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和盖的结合处设置钢筋混凝

土圈梁,可进一步增加结构的整体性,同时该圈梁也可作为建筑 竖向尺寸调整的手段。钢筋混凝土圈梁作为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 的一部分,其强度应和灌孔砌块砌体强度基本一致,相互匹配, 其纵筋配筋量不应小于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水平筋数量,其间距 不应大于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水平筋间距,并宜适当加密。 10.5.14本条是根据国内外试验研究成果和经验,并参照钢筋 混凝土抗震墙连梁的构造要求和砌块的特点给出的。配筋混凝士 彻块砌体抗震墙的连梁,从施工程序考虑,一般采用凹槽或H 型砌块砌筑,砌筑时按要求设置水平构造钢筋,而横向钢筋或 筋则需砌到楼层高度和达到一定强度后方能在孔中设置。这是 和钢筋混凝土抗震墙连梁不同之点

统一书号:15112:21670 定价:33.00元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