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2/T 101-2020 贵州省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标准.pdf

DBJ52/T 101-2020 贵州省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7.4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45197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52/T 101-2020 贵州省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标准.pdf

附录E工业建筑各设计阶段BIM技术应用要求

BIM应用阶段专业模型内容基本信息BIM应用点主要仪表的基本尺寸和位置:机柜、仪表箱等。等。电缆桥架走向、层级及尺寸等。主体子项概念模型。净化、收尘系统设备参数:型号、处理风量、主要设备的基本尺寸及位置:除尘器、通风机、过滤面积等。冷水机组、新风机组、空调器、散热器等。空调及采暖系统信息:热负荷、冷负荷、风暖通主要管道、风道干管的基本尺寸、位置及主要风量、冷热水量。口位置。一管道信息:室内外管网管径、管材等。主要附件的粗略尺寸及位置:阀门、计量表、开关、传感器等主体子项概念模型。热力系统设备参数:型号、热量、输送量、主要设备的基本尺寸及位置:锅炉、空压机、胶电量等。热动带输送机、斗式提升机等。管道信息:室内外管网管径、管材等。主要热力管道基本尺寸及位置。主要附件粗略尺寸及位置:阀门、补偿器等。主体子项概念模型。、系统信息:水质、水量等。主要设备的基本尺寸及位置:水泵、锅炉、换热设备信息:主要性能数据、规格信息等。给排设备、水箱水池等。管道信息:管径、管材信息等。水主要构筑物的大概尺寸及位置:阀门井、水表井、检查井等。主要于管的基本尺寸及位置。主要附件的粗略尺寸及位置:阀门、仪表等。各工段深化模型:原料转运、破碎筛分、炉窑焙各工段工艺流程信息。各专业模型构建。烧、溶出沉降、电解、组装、铸造等。增加设备信息:主要技术要求、使用说明等。碰撞检测。工艺工艺设备模型定位:天车、炉窑、物料输送设备特种材料信息:耐火砖尺寸、材质等。管线综合。等。增加管道参数信息:管径、压力等级、介质、净空优化。施工图设计管道及部件深化模型及定位,管道支吊架模型。管材、保温等。图纸会审。工艺设备深化模型:特种设备、通用设备等。增加设备或构件参数信息。疽染视频制作。设备机械部件深化模型:特种部件、通用部件。增加设备或构件接口信息:法兰、垫片、螺虚拟仿真漫游。栓螺母等。辅助施工图设计。96

BIM应用阶段专业模型内容基本信息BIM应用点主要设备深化尺寸及定位:锅炉、空压机、胶带增加管道及附件信息:室内外管网管径、压输送机、斗式提升机等。力等级、介质管材、保温材料等。主要热力管道深化尺寸及位置。宜增加安装信息:系统施工要求、设备安装主要附件深化尺寸及位置:阅门、补偿器等。/要求、管道敷设方式等。主体子项深化模型。增加系统信息:系统形式、主要配置信息等。主要设备的深化尺寸及位置:水泵、锅炉、换热增如设备信息:主要技术要求、使用说明等。设备、水箱水池等。增加管道及附件信息:设计参数(流量、水给排水干管、消防管干管等深化尺寸、定位信息DB37/T 3577-2019标准下载,压等)、接口形式、规格、型号等。给排如管径、埋设深度或敷设标高、管道坡度等。管宜增加安装信息:系统施工要求、设备安装水件(弯头、三通等)的基本尺寸、位置。要求、管道敷设方式等。给排水支管、消防支管深化尺寸、位置。管道末端设备(喷头等)深化尺寸及位置。主要附件深化尺寸及位置:阅门、仪表等管道支吊架模型。98

附录F施工BIM应用阶段模型细度表

施工深化设计模型(LOD350)施工过程模型(LOD400)竣工模型(LOD500)类别模型元素非几何信几何信息非几何信息非几何信几何信息息几何信息息指标构件类型、包含施工位信息:包含施工深化过程模型·墙体材料信息,几何尺寸、定位信包括编号、设计模型非几非几何信·面层几何尺寸、定位信息:根据项目需息:墙(非何信息:息:·保温层根据项目需求添加钢筋、节防水、防求添加钢筋、根据项目需求添加承重)火、保温、墙体施工工序、根据工程安装构件点、防水、保温、面层等。节点、防水、钢筋、节点、防水、隔音性能施工时间、负责需要增加·预埋件和预留洞口保温、面层人等信息。保温、面层等。维保信息等:等。等。+墙体包含施工深化包含施工构件类型建筑柱·面层几何尺寸、定设计模型非几过程模型(非承定位信息和材料信几何尺寸、定位信息安装构件位信息重)何信息:非几何信息·预埋件和预留洞口柱体施工工序、息:100

施工深化设计模型(LOD350)施工过程模型(LOD400)竣工模型(LOD500)类别模型元素几何信息非几何信几何信息非几何信息几何信息非几何信息·节点施工时间、负责根据工程人等信息。需要附加维保信息101

施工深化设计模型(LOD350)施工过程模型(LOD400)竣工模型(LOD500)类别模型元素几何信息非几何信息几何信息非几何信息几何信息非几何信息包含施工深化设计模型包含施工过程模型·框材/嵌板非几何信息:几何尺非几何信息:门、窗·填充构造几何尺寸、定位信息构件类型、规格、型号、材质以几何尺定危信息根据项目需求附加门窗寸、定位及防水、防火性能等信息编号、材质、安装工序、根据工程需求附加·安装构件信息维保信息,门窗厂家安装时间、负责人等施工信息信息·基层/面层几何尺屋面各构造层的信息,包括材料、包含施工深化设计模型寸、定位包含施工过程模型·保温层几何尺寸、定位信息:工程量以及防水、防火,保温性几何尺寸、定位信息非几何信息:非几何信息:屋面信息:·防水层悬挑、厚度、坡度。能等:预埋件、预留孔洞和节点悬携、度、披度、屋面施工工序、施工时根据工程需要附加悬挑、厚·安装构件的类型、编号以及材料等信息。间、负责人等施工信息度、坡度。维保信息等。102

施工深化设计模型(LOD350)施工过程模型(LOD400)峻工模型(LOD500)类别模型元素几何信息非几何信息几何信息非几何信息几何信息非几何信息·风管·管道·管件·阀门系统信息:系统形式、主要配置信息、包含施工深化设计模型·仪表工作参数要求等:非几何信息:包含施工过程模型非几何信息:·末端几何尺寸、设备信息:主要技术要求、使用说明等:凡何尺寸精确定施工信息、安装信息、连接信息等:几何尺寸、精确定维护保养信息(维护暖通·穿墙套管精确定位、管道信息:设计参数、规格、型号等:位,标高等信息·固定支架产品信息(编号、型号)位、标高等信息周期、维护方法、维标高等信息附件信息:设计参数、材料属性等:·机械设备(风安装信息:系统施工要求、设备安装墨材料参数、技术参数、护单位、保修期、使用寿命等)机、空调箱、制求、管道设方式等生产厂家、出厂编号等)冷剂、水泵、冷却塔、板式交换器等等)107

施工深化设计模型(LOD350)施工过程模型(LOD400)竣工模型(LOD500)类别模型元素几何信息非几何信息几何信息非几何信息几何信息非几何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形式、联动包含施工深化设计模型非几何信息控制说明、主要配置信息等:设备及线路的安装工序、安装时间、·桥架设备信息:主要技术要求、负责人等施工信息:包含施工过程·桥架配件·照明设备使用说明等:根据项目要求,包括设备和线路施工模型非几何信电缆信息:设计参数(负荷细节和过程及其施工信息、安装信·母线(包含配套息;几何尺寸、精确信息等)、线路走向、回路几何尺寸、精确定息、连接信息等:几何尺寸、精确电气装置)定位、标高等信定位、标高等信维护保养信息编号等:位、标高等信息机械设备、桥架、桥架配件等产品信·开关插座息(维护周期、维附件信息:设计参数、材料息:材料参数、技术参数、生产厂家、护方法、维护单*接地装置属性等:出厂编号等:终端设备位、保修期、使增加安装信息:系统施工要机械设备、桥架、桥架配件等采购信用寿命等)·固定支架求、设备安费要求,线缆缴息:供应商、计量单位、数量、采购设方式等价格等108

本标准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标准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的规定或要求”。110

目次1.总则.1162.术语与符号..1183.基本规定..1194.应用环境..1204.1一般规定..1204.2BIM软件..1204.4BIM协同平台..1205.应用组织管理..1215.2组织架构.....1215.3职责划分..1215.4工作流程...1236.模型创建与管理...1246.1一般规定....1246.2模型创建.....1246.3模型细度......1246.4信息交换与共享...1256.5BIM应用成果交付1257.可行性研究及规划阶段BIM应用..1267.1一般规定..1267.3项目选址BIM应用...1268.勘察设计阶段BIM应用.1278.18.2设计BIM建模..1278.3岩土工程勘察...1278.4方案设计1288.5初步设计....1298.6施工图设计.1298.7工业建筑设计BIM应用.1309.施工阶段BIM应用.1319.1般规定,.1319.2施工BIM建模9.3深化设计...1319.4施工组织...1319.5施工过程....1319.6施工现场...9.7竣工验收...13210.运维阶段BIM应用..13310.1般规定...10.2运维BIM建模..13310.3空间管理..133112

10.4资产管理..13310.5运行维护管理13310.6安全管理...13410.7绿色建筑管理..13410.8应急管理..13411.造价工程BIM应用.11.1一般规定11.2造价BIM建模..13511.3投资估算...13511.4设计概算...13611.5施工图预算.13611.6施工过程造价控制11.7工程结算,..13611.8竣工决算..13612.基于BIM的大数据应用,.13812.1一般规定..13812.2数据融通与交换..13812.3大数据平台...13912.4大数据安全....13912.5大数据应用..139113

Contents1. General.1102. Terminology and.1123. Basic Regulations..1134. Application Environment...1144.1 General Provisions..1144.2 BIM Software.....1144.4BIMCollaboration Platform.....1145. Organization Management..1155.2Organization..1155.3Responsibilities1155.4Workflow...1166.Model Creation and Management..1186.1General Provisions....6.2Model Creation.....1186.3Level of Development......1186.4Information Exchange and Sharing.1196.5 Model Delivery and Archiving..1197.Feasibility Study andPlanningStage1207.1General Provisions...7.3 Project Location..1208. BIM Application at Design Stage..1218.1 General Provisions.....1218.2 Design BIM Modeling...1218.3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1218.4Scheme Design.1228.5 PreliminaryDesign1238.6Construction Drawing Design....1238.7BIM for Industrial Building Design.1249. BIMApplications at Construction Stage...1259.1General Provisions...9.2/ConstructionBIMModeling..12593/DetailedDesign..1259.4ConstructionOrganization1259.5Construction Progress...1259.6 Construction Site.....1269.7Completion Acceptance...12610.BIM Applications a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tage...12710.1 General Provisions......12710.2 O & M BIM Modeling....12710.3 Space Management......127114

10.4 Asset Management....12710.5MaintenanceManagement.12710.6 Security and Fire Management...12810.7 Building Energy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10.8 EmergencyManagement...12811. BIM Applications for Engineering Cost..11.1 General Provisions....12911.2 Cost BIM Modeling.....12911.3InvestmentEstimation...12911.4 Design Budget....13011.5 Construction Drawing Budget..13011.6 Construction Cost Contro..11.7 Project Settlement..13011.8 Final Account.13012.BigData Applications Based on BIM.13212.1 General Provisions.13212.2 Big Data Integration and Exchange..13212.3 Big Data Platform...12.4 Big Data Security..12.5Big Data Applications...133115

13.0.1在建筑行业,建设项目从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到运维各阶段,都涉 及多个参与方和多个专业,项目全生命期建设和运行管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 工程,其间所产生的海量多源异构工程数据,需要科学、先进的技术手段去采集 存储、管理、传输和应用。BIM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 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是对工程项目设施实体和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 达。BIM技术的应用可从根本上解决项目规划、设计、施工以及运维各阶段以 及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断层,支持全过程的信息集成管理乃至建筑生命期管理 从而实现项目多参与方协同管理,实现项目提质增效,降低成本。对于支持传统 建筑业的技术改造、升级和创新,具有巨大的应用潜质和经济效益。 近十年来,BIM的应用在国内外迅速推进,得到了各国政府和行业的大力 支持,我国政府主管部门也颁布了推进BIM应用的相关政策。2015年6月住房 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到2020年 末,建筑行业甲级勘察、设计单位以及特级、一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掌握 并实现BIM应用。到2020年未,新立项项目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中,集 成应用BIM的项目比率达到90%"。2016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2016 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指出“全面提高建筑业信息化水平,加快 BIM普及应用”。2017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印发工程质量安全提 升行动方案的通知》,强调“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规划、勘察 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全过程的集成应用”。此外,我国各地政府也相继发布与 BIM相关政策,推进BIM技术的应用。贵州省《2006一2020年贵州省信息化发 展战略》和《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了贵 州省BIM技术的应用方向。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于2017年3月发布《贵州 省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的指导意见》,指出“将BIM技术 作为培育和发展工程建设领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重要技术保障”。 BIM技术的应用,是贯彻执行国家和贵州省的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工程建 设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工程建设综合效益及相关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 益。本标准依据国家和贵州省相关建筑信息化的发展政策,并结合贵州省BIM 技术应用的实际情况而制定

13.0.2BIM技术的应用,不仅要遵守本标准的规定,还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BIM标准的规定,其中包括:《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GB/T51212、《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GB/T51235、《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GB/T51301、《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GB/T51269、《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制图标准》JGJ/T 448等。117

15.0.1BIM技术应用于建筑全生命期,可最大限度地发挥BIM技术的作用,提 高应用效率和效益。但由于目前BIM应用受限于各种条件,难以覆盖项目全过 程,因此,在具体项目中也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需要,在其全生命期内的某个 阶段或某阶段的若干环节中应用BIM技术。 15.0.2建筑工程项目在全生命期各阶段的实施将涉及不同专业、不同参建方的 协同工作,各个专业及不同参建方在模型应用及信息共享的过程中应保证信息互 通,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使模型信息在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期内保持协调一致, 模型信息在各阶段共享和传递中保持连续。设计和施工模型共享是BIM应用的 理想方式,但在BIM应用初期实际项目中确实存在设计阶段没有应用BIM, 或设计模型主要用于表达设计意图没有考虑施工应用需求的情况,施工模型需要 根据施工图等已有工程文件重新创建。 15.0.3在建设工程全生命期内实现协同工作和信息共享可最大限度地发挥BIM 技术的作用,也是BIM技术能够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核心理念和价值。 15.0.4保持模型信息与工程实际一致是BIM应用的基本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应 用BIM支持工程全生命期各阶段和各参建方协同工作和精细化管理,

16.1.1BIM应用规划应明确BIM应用目的、范围、费用,包括工程建设不同阶 段的BIM应用技术点及基于BIM技术的协同方法,因此,BIM应用环境配置方 案需要充分考虑BIM应用规划,满足BIM应用需求。 16.1.2BIM软硬件选择需充分考虑不同软件在数据传递时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同时需要考虑数据转换的效率。 BIM软件 16.1.3BIM软件是BIM应用的首要条件。各参建方的业务发展方向不同,在工 程全生命期各阶段的BIM应用需求也不同,因此,各参建方应根据实际BIM应 用需求选择BIM软件,BIM软件的选择应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信息化技术发展 需要高度契合。 16.1.4BIM软件是工程项目各参与方完成任务的必要工具。BIM应用水平与 BIM软件的专业技术水平、数据管理能力和数据互用能力密切相关。对此进行 评估,既可对软件的专业技术水平,实现协同工作和信息共享的能力进行认定, 也可为提升BIM应用水平以及评价BIM技术的实际应用水平奠定基础。 16.2 BIM协同平台 16.2.1工程项目BIM协同平台为各参建方提供协同工作环境,应充分考虑BIM 应用的工作流程、管理模式以及信息共享和交换需求,支持BIM应用中各专业、 各相关方的协同工作,实现各专业间、参与方间数据互用,并对BIM实施应用 过程中各种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保证BIM相关数据存储的完整性和传递 的准确性。

17.1.1BIM实施模式宜采用建设方或工程总承包方为主导、参建方协同应用的 实施模式,以利于协调各参与方在项目全生命期内协同应用BIM,充分发挥BIM 技术的最大效益和价值。但鉴于我省实际情况,本标准也允许采用参建方自主应 用的实施模式。 17.1.2BIM应用模式是指在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期中哪些阶段、如何应用BIM 技术,可分为全生命期应用、阶段性应用和特定专项应用: 1.全生命期应用:贯穿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全生命期各阶段BIM技术应用; 2.阶段性应用:选择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期中某些阶段应用BIM技术; 3.特定专项应用:选择建筑工程中特定专业和部位,专项实施应用BIM技 术。 17.1.3组建专业的BIM团队还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旨在 提升工作效率和专业水平。 17.1.4在项目不同阶段,BIM团队应根据自身业务的特点及发展规划,制定合 理的BIM人力资源培养、发展、定岗等计划。2 职责划分 17.1.5BIM技术的应用实施必须依赖于各参与方承担相应的工作职责及工作 范围。一方面,BIM技术的应用实施涉及到工程全生命期各个业务环节,需要 各参与方共同协作完成。另一方面,BIM平台或BIM技术的应用是为便于各参 与方对建筑工程进行精细化管理,平台或BIM技术本身是无法取代各方职能的, 因此,各方均需要履行相应的职责。 各参与方职责可作为各参建方自主应用的实施模式下的职责参考。 17.1.6BIM主应用方可以是建设方或工程总承包方,在项目全过程中起着BIM 应用的主导作用,包括确定BIM应用目标和要求、列支BIM专项经费、建立 BIM组织架构、实施管理体系、BIM协同平台和BIM应用标准等。 列支BIM专项经费是推动BIM应用的重要措施,通常根据项目BIM应用 实际需求,参考当地政府或市场定价,进行经费预算,并在相关合同中明确相应 的BIM应用内容和技术指标。

17.1.7BIM咨询单位可以是第三方单位,也可是本单位自行组建。在项目全过 程中统筹BIM的管理,制定统一的BIM技术标准,编制各阶段BIM实施计划, 组织协调各参与单位的BIM实施规则,审核汇总各参与方提交的BIM成果,对 须目的BIM工作进行整体规划、监督、指导。 17.1.8设计方所履行的职责中,所涉及的BIM正向设计指的是,采用具有BIM 设计与建模功能的CAD系统进行设计,实现设计过程中自动生成BIM模型;可 根据BIM自动生成各种图形和文档,并始终与模型逻辑相关:设计过程中所创 建的模型对象存在着内建的工程逻辑关系:当模型或某个对象发生变化时,与之 关联的对象、图形和文档随之变化。 17.1.9施工方所履行的职责中,项目施工BIM实施工作计划应参照国家《建筑 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中的相关条款执行,主要包括:施工阶段BIM实施目 标、团队配置计划、各参与方的协同机制BIM实施进度、成果交付内容等。 17.1.10造价咨询方在应根据合同文件组建专业的BIM团队、制定造价BIM工 作计划,配合项目相关方完成合同范围内的造价BIM应用,按合同要求保质、 保量提交相关BIM成果时并接受建设单位及BIM总协调方及的管理与监督。 17.1.11运维方方所履行的职责中,应重视以下几方面: 1.基于BIM的运维实施方案宜在项目竣工交付和项目试运行期间制订,宜 由运维单位牵头、专业咨询服务商支持(包括BIM咨询、设备设施管理咨询等)、 运维管理软件供应商参与共同制订。运维BIM实施方案应包括:运维阶段BIM 实施目标、运维阶段BIM实施内容、BIM运维管理办法、运维成果交付内容等。 2.BIM运维管理平台可选用专业软件供应商提供的运维平台,或在此基础 上进行功能性定制开发。BIM运维管理平台宜利用或集成业主既有的设施管理 软件的功能和数据。 xa)如选用专业软件供应商提供的运维管理平台,应全面调研该平台的服务 可持续性、数据安全性、功能模块的适用性、BIM数据的信息传递与共享方式、 平台的接口开放性、与既有物业设施系统结合的可行性等内容。 b)如自行开发运维平台,应考察BIM运维软件的稳定性、既有功能对运维 系统的支撑能力、软件提供API等数据接口的全面性等。 3.BIM运营模型的深化、更新和维护可由运维单位自行完成,也可委托相 关专业咨询单位完成

17.1.12BIM技术的应用会改变工程建设各个阶段或各项任务的生产方式和工作 流程。为了更好地保证BIM技术应用的顺利实施和价值实现,提高效率和效益 需要通过改进传统工作流程从而实现生产方式和管理方法的变革。BIM工作流 程是应用各参与方结合BIM应用需求对原有工作流程的重新梳理、调整和优化 BIM工作流程应依据各项目的特征及应用要求进行定制,且应明确各子流程的 Y 主体单位及其相应职责。 17.1.13BIM技术应用和实施涉及专业多、人员多、角色多,为了避免人员和角 色的越权操作、任意操作导致的流程混乱,权限控制是流程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部 分,通过权限分配控制人员和角色的操作、管理等权限,推动流程进程,保证流 程的有序进行

18.1.1不同的项目和任务需求,会有不同的模型细度需求。模型创建和使用通 常是随着工程进展和需要分阶段、按任务由不同的参建方完成,随着工程项目各 项任务的进展,需要对模型不断丰富、细化,在任务进展过程中,模型详细程度 随模型创建和应用不断调整、细化。模型的创建和使用与相关任务同步进行,实 现模型对完成相关任务的支持,并在模型应用过程中应不断补充、完善模型数据, 模型创建 18.1.2工程项目参与方多、周期长,BIM信息需要在各方之间多次传递,统 模型元素或文件的命名和信息编码规则,可以在BIM数据的创建、存储、传递 和共享过程中,实现信息读取的准确性和高效性,便于项目的协同及建筑信息模 型信息的传递、查找和存储,

18.1.3建筑信息模型的信息分为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两部分。几何信息为建 筑信息模型空间结构的几何表示,为空间维度,如构件的外形、尺寸、空间位置、 与相邻构件间的空间关系等,非几何信息为除几何信息外所有信息的集合,包含 相应的物理、功能、生产、维保等信息,为非几何信息维度,如构件的名称、材 质、分类、成本、工艺要求、产品说明等。 18.1.4根据国内建筑行业现状,并充分考虑与国际通用的模型深度等级相对应, 以建筑全生命期各阶段的应用需求为导向,强调其内在的逻辑关系等级区间,本 标准根据国内规范和实践要求提出了模型深度等级,该深度等级与美国BIM Forum的LEVELOFDEVELOPMENTSPECIFICATION规范保持一致,便于沟 通和交流。本标准规定的模型深度信息内容满足国内规范和实践要求。 18.1.5本标准中按照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专业进行典型元素的模 型细度划分。在BIM实施中相关单位可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划分更为详细的 专业模型细度等级,如结构专业可以细化为钢结构专业、混凝土专业模型细度等 级。各专业细度等级划分时,应注意使每个后续等级都包含前一等级的所有特征, 以保证各等级之间模型和信息的内在逻辑关系 18.1.6一般情况下,应以模型所承载的信息作为优先的有效信息。但在当前的

软硬件技术条件下,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和实际操作的需要,建筑工程信息模型 所包含的信息不一定能够全部以几何方式全部可视化表达出来,为了提高效率, 更用低维的图形作为辅助表达手段是必要的,即在某些要求下,可以二维的方式 制图,但其对应的属性信息可具备更加丰富的信息内容。另外,必要的文字、文 当、多媒体等,可极大地补充和丰富项目信息,也视为有效的信息表达方式。建 筑信息模型不是表达建筑信息、辅助工程实施的唯一最佳方法,应灵活将BIM 模型与文档、图形、图像、视频等形式的信息进行综合联合应用。 信息交换与共享 18.1.7在创建过程中形成的模型内容在未经审核确认前,不宜在建模者本人或 本小组之外使用。交付方在模型成果交付前应进行的检查,包括对模型数据内容 和格式的检查以及模型数据的核对、审核、清理、更新。对模型生成的关联模型 数据的交付检查由交付双方按合同约定进行检查和确认,以保证数据交付后的正

18.1.8BIM交付成果必须包括模型成果电子文件,当项目有要求时,也可包括 由BIM模型导出的常规设计图纸信息表格和相关技术文件。一般情况下各阶 段BIM交付成果除相应的设计模型成果外,还包括BIM导出的二维图纸、各阶 段基于BIM的分析报告设计阶段工程量统计分析报告及工程量清单等。为实 现BIM模型交付成果及信息在后续环节中的充分利用,BIM模型交付成果需要 包括性能分析、功能模拟、技术经济分析、虚拟建造、运营管理等实际应用的信 息。在建立BIM模型时,应考虑虚拟建造、功能模拟、性能分析、技术经济计 算等应用的信息需求,以实现BIM模型及信息在后续环节中的充分利用。 各参与方在工作中的过程模型文件交换和共享,仅作为工作中的步骤,由各 参与方自行约定。交付物中的图纸、表格、文档和动画等应尽可能利用BIM模 型直接生成,充分发挥BIM模型在交付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 18.1.9交付物中的各类信息表格,如工程统计表等,应根据BIM模型中的信息 来生成,并能转化成为通用的文件格式以便后续使用。项目参与方需要互用的信 息数据应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数据格式。模型数据从提供方交付到接收方时,应保 证接收方接收到的数据完整性、准确性,不能产生数据的丢失、错位、改变

19.可行性研究及规划阶段BIM应用

19.1.1项目可研及立项包括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评估 阶段、项目决策审批阶段。 19.2项目选址BIM应用 19.2.1场地选址既必须充分考虑建设项目本身的经济效益和生产、生活等,又 要充分考虑城市本身的水、电、道路交通、通信和其他各种公共服务设施,充分 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条件和公共设施服务条件,还必须考虑到其他有关部门的要 求以及一些特殊要求。进行分析项目选址时,应考虑交通的便捷性、公共设施服 务半径、开发强度、控制范围等因素

19.1.1项目可研及立项包括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1 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评估 阶段、项目决策审批阶段。 19.2项目选址BIM应用 19.2.1场地选址既必须充分考虑建设项目本身的经济效益和生产、生活等,又 要充分考虑城市本身的水、电、道路交通、通信和其他各种公共服务设施,充分 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条件和公共设施服务条件,还必须考虑到其他有关部门的要 求以及一些特殊要求。进行分析项目选址时,应考虑交通的便捷性、公共设施服 务半径、开发强度、控制范围等因素。

20.勘察设计阶段BIM应用

20.1.1当前一些商业BIM设计软件只有部分专业设计功能,工程选用BIM设 计软件时应选择涵盖该工程所有专业设计功能的软件。 20.1.2各专业应尽量统一软件平台,若不能统一,可分别单独建模,通过软件 导出标准或兼容的中间格式,再放入统一协同平台进行模型整合和协同设计。模 型转换过程中应保证图形、数据、信息均无丢失,若发现丢失的情况,应及时补 充完善。

20.1.3建立的模型需要从项目的实际需求出发,并非所有的应用都需要包含材 质,识别信息等内容,例如设计BIM进行管线综合时,模型中应包含设备的真 实尺寸,且应当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设置保温、保护等构造,以保证管线综合准确 性,但对材质则可以暂不作要求;如设计BIM仅用于外观展示,则模型需根据 实际材质和形状进行构建。即,模型构建的细度和包含的信息需要根据项目实际 需求决定。

BIM平台中应设置一定数量的岩土工程勘察专用构件类型,可以通过软件 系统构件编辑器建立起自定义构件,满足各相关专业技术的创新要求。应具有良 好的开放性,可以导入、导出BIM标准规定的多种格式文件,能够实时输出工 程量、结构构件、岩土工程设计参数等各种明细表,应可实现上下游专业之间的 数据互联互通。并要求同类型的数据之间建立索引关系,不同类型的数据之间建 立关联关系。 20.1.5复杂的岩土工程问题需要使用弹塑性有限元数值分析等手段,计算结果 往往是多维的海量数据,目前必须依托专用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可利 用工程设计软件系统的API编程,以建筑信息模型作为需求驱动界面,以三维 岩土工程分析软件作为数据源,实现相关数据流的无损传递。为主体结构和地基 的相互作用分析提供技术支撑

20.1.6在方案设计阶段,辅助设计人员确定合理的建筑方案,举例有:风环境 模拟:主要采用CFD(ComputationalFluidDynamics)技术,对建筑周围的风环 境进行模拟评价,从而帮助设计师推敲建筑物的体型布局;并对设计方案进行 优化,以达到有效改善建筑物周围的风环境的目的。能耗模拟分析:主要是对建 筑物的负荷和能耗进行模拟分析,在满足节能标准的各项要求基础上,帮助设计 师提供可参考的最低能耗方案,以达到降低建筑能耗的目的。遮阳和日照模拟: 主要是对建筑和周边环境的遮阳和日照进行模拟分析,在满足建筑日照规范的基 础上,从而帮助设计师进行日照方案比对,以达到提升建筑的日照要求,降低对 周围建筑物遮阳影响。 不同分析软件对建筑信息模型的深度要求不同,专项分析模型应满足该分析 项目的数据要求。其中,建筑模型应能够体现建筑的几何尺寸、位置、朝向,窗 洞尺寸和位置,门洞尺寸和位置等基本信息。专项模拟分析报告应体现模型图像、 软件情况、分析背景、分析方法、输入条件、分析数据结果以及对设计方案的对 比说明。 方案比选报告应包含体现项目的模型截图、图纸和方案对比分析说明,重点 分析建筑造型、结构体系、机电方案以及三者之间的匹配可行性。备选和最终方 案设计模型应体现建筑基本造型、结构主体框架、设备方案等。 20.1.7场地模型宜体现坐标信息、各类控制线(用地红线、道路红线、建筑控

制线)、原始地形表面、场地初步竖向方案、场地道路、场地范围内既有管网、 地周边主干道路、场地周边主管网、三维地质信息等。场地分析报告宜体现场 地模型图像、场地分析结果,以及对场地设计方案或工程设计方案的场地分析数 据对比。 ?

场地周边主干道路、场地周边主管网、三维地质信息等。场地分析报告宜体现场 地模型图像、场地分析结果,以及对场地设计方案或工程设计方案的场地分析数 据对比。 初步设计 20.1.8建筑、结构专业模型构建宜以方案设计模型为基础数据源,或以相关二 维设计图纸为基础数据源。构建专业模型深度宜符合初步设计深度要求,为后续 初步设计阶段的BIM技术应用范围提供模型数据依据。 20.1.9建筑、结构专业初步设计样板文件的定制由企业根据自身建模和作图习 惯创建,包括统一的建模规则(命名规则、剪切规则、工作集规则、对象颜色设 置规则等)和制图规则(文字样式、字体大小、标注样式、线型等)。 模型深度和构件要求详见附录初步设计阶段的建筑、结构专业模型内容及其 基本信息要求。 建筑、结构专业模型精细度和构件要求详见附录初步设计阶段的建筑、结构 专业模型内容及其基本信息要求。碰撞检测报告应包含建筑结构整合模型的三维 透视图、轴测图、剖切图等,以及通过模型剖切的平面、立面、剖面等二维图, 并对检查修改前后的建筑结构模型作对比说明。 施工图设计 20.1.10各专业模型构建宜在初步设计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使其满足施 工图设计阶段模型深度要求,使得项目各专业的沟通、讨论、决策等协同工作在 基于三维模型的可视化情境下进行,为碰撞检测、三维管线综合及后续深化设计 20.1.11模型深度和构件要求详见附录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各专业模型内容及其基 本信息要求。同时应解决空间布局合理,比如重力管线延程的合理排布以减少水 头损失。对于平面视图上管线综合的复杂部位或区域,宜添加相关联的竖向标注, 以体现管线的竖向标高。 各专业模型精细度和构件要求详见附录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各专业模型内容 及其基本信息要求。碰撞检测报告中应详细记录调整前各专业模型之间的碰撞, 记录碰撞检测及管线综合的基本原则,及冲突和碰撞的解决方案,对空间冲突, 管线综合优化前后进行对比说明

21.施工阶段BIM应用

21.1.1依据项目类别,在策划阶段应分析项目特点、BIM开展实施需求,确定 适合项目BIM技术的目标和BIM实施应用范围。

21.1.2施工过程中模型建立应规范,符合交付要求,减少因多方配合标准不统 时信息的缺失与重复建模工作,提升工作效率加大各方配合力度, 施工BIM模型创建前,宜制定相关建模与交付标准,充分考虑模型在工程 顶目各阶段、各专业间的传递与应用,避免各方标准不统一导致的数据不互通, 相关内容宜包括模型整合规定、模型拆分方法、协同工作划分、模型信息要求、 色彩使用规则、成果交付要求、文档命名规则等

21.1.3预制装配式项目对设计深度要求较高,为避免施工现场返工,施工单位、 构件生产单位宜在施工图基础上进行深化设计包括但不限于预制构件配筋深化 设计、预留预埋深化设计。 21.1.4钢结构工程深化设计重要节点为柱脚节点,铸钢节点、梁柱连接节点、 梁梁连接节点、支撑与柱或梁的连接、管结构连接、安装定位、焊接等,通过对 21.1.5机电模型应跟随施工不同阶段不断进行完善,优化机电模型,机电深化 设计应考虑管线的尺寸种类、支架尺寸、规范对管线的间距要求,同类型管线 集中排布,合理布置支架,还应考虑施工安装、检修、操作空间等因素。

21.1.6,常用分析模拟软件包括受力分析、能耗分析、日照分析、安全疏散分析 等各方面的功能,应根据项目特点选取适合本项目的分析模拟软件

21.1.7利用BIM技术掌控预制构件的设计、生产、运输和安装的全过程,有效 提高预制构件设计的合理性和精确性,造价咨询单位根据预制构件信息模型,结 合预制构件生产加工、运输及吊装的特点,选择性价比较优的方案,实现生产, 运输、安装的动态管理。

21.1.8现场管理人员可根据差异性分析,重新调配现场资源配置,优化现场进 度,对工程项目整体进度进行把控。在施工过程阶段附加或关联构件信息、进度 计划、相关报表等设备与物资信息,建立设备与物资和施工进度计划协同的设备 物资管理模型。 21.1.9施工阶段BIM质量与安全管理可通过工程项目现场施工状况与施工过 程模型对比,有助于实现动态管理和危险源的辨识,实现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目 标。质量管理BIM应用过程中在质量问题处理与质量验收时,可将质量问题处 理信息与质量验收信息附加或关联到对应的模型构件中,在生产会中提出质量问 题报告,为工程项目质量整改提供参考和依据,提升项目工程质量水平。 21.1.10BIM安全管理应根据工程项目特点、重大危险源等信息,制定适合项目 的BIM安全管理相关内容,通过BIM安全管理可帮助项目管理人员及班组了解 重大危险源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加强施工现场安 全管理能力,提升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 21.1.11在施工过程实施阶段的BIM应用中,基于成本管理模型,依据设计变更 签证单、技术核定单、工程联系函等相关资料,同时辅以相应的定额和材料价格 及进度款支付信息等重要的过程资料,形成动态成本管理模型,通过自动计算造 价,快速统计变更工程量得到相应的报表和报告。 21.1.12监理单位BIM个作开展过程中,需工程项目其他单位配合或数据交互的 内容,应遵循各参与方认可的统一标准执行。施工监理的BIM交付成果,应与 施工过程中其他监理文件的交付同步进行,其交付验收标准应满足规范和相关规 定并与BIM模型关联。监理单位应对施工单位录入BIM模型相关构件的质量信 息进行审核,审核意见作为验收结论记录到模型中。

21.1.13通过施工现场管理模型帮助项目管理人员及班组了解重大危险源安全状 况,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能力,提升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

21.1.14峻工验收阶段宜将峻工验收资料附加或关联到施工阶段模型中,并依据 工程项目实际建设情况进行调整,保持竣工模型与项目工程实体一致。竣工验收 阶段也可通过峻工模型查找或提取工程验收相关资料,满足交付和运营基本需 求。跨工验收模型相关信息和资料应满足贵州省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要求,

22. 运维阶段BIM应用

22.1.1运维BIM应用中,在满足相关标准前提下,可根据建筑的用途、智能化 水平、实施条件、实际需求和相关组织架构等因素对模型应用的范围和深度进行 删减,以保障性价比和可行性。 22.1.2建设工程项目运维阶段与其他阶段不同,搭建运维BIM系统应充分考虑 运维阶段时间跨度更为长久的特点。

22.1.1运维BIM应用中,在满足 水平、实施条件、实际需求和相关组织架构等因素对模型应用的范围和深度进行 删减,以保障性价比和可行性。 22.1.2建设工程项目运维阶段与其他阶段不同,搭建运维BIM系统应充分考虑 运维阶段时间跨度更为长久的特点。 运维BIM建模 22.1.3基于BIM的运维管理中,模型是基础,各项运维管理应用均围绕着各专 业子模型开展,运维单位应创建或深化满足专项应用的子模型。 22.1.4建筑运维BIM应基于竣工验收BIM或根据竣工图纸翻模,对运维BIM 精度要求较高的项目可采用高精度三维扫描技术对已有建筑进行逆向建模,形成 运维BIM。

22.1.3基于BIM的运维管理中,模型是基础,各项运维管理应用均围绕着各专 业子模型开展,运维单位应创建或深化满足专项应用的子模型。 22.1.4建筑运维BIM应基于竣工验收BIM或根据竣工图纸翻模,对运维BIM 精度要求较高的项目可采用高精度三维扫描技术对已有建筑进行逆向建模,形成 运维BIM。

22.1.4建筑运维BIM应基于竣工验收BIM或根据竣工图纸翻模,对运维BIM 精度要求较高的项目可采用高精度三维扫描技术对已有建筑进行逆向建模,形成 运维BIM。 空间管理 22.1.5运维BIM系统中产生的空间管理台帐应包含合帐空间,台帐空间与模型 空间应建立双向索引。空间管理台帐应支持导出功能,轻量化地为决策者提供决 策依据。 22.1.6空间模型是资产设备、应急等管理的基础信息,为各项管理提供空间定 位信息,并通过模型将后台设备管理与前端空间管理结合在一起。 资产管理 22.1.7运维BIM系统提供精细模型的查看支持,有助于快速针对关键设备进行 设备检查、维保和维修,备品备件的采购和使用。 22.1.8,运维BIM系统通过生成台帐的方式,将维修维保信息轻量化地推送给各 层级管理者,方便运维管理单位通过移动端掌握设备维修维保实时情况。 22.1.9运维BIM系统宜通过接口方式提供数据接入,对物联网、移动互联中的

22.1.5运维BIM系统中产生的空间管理台帐应包含台帐空间,台帐空间与模型 空间应建立双向索引。空间管理台帐应支持导出功能,轻量化地为决策者提供决 策依据。 22.1.6空间模型是资产设备、应急等管理的基础信息,为各项管理提供空间定 位信息,并通过模型将后台设备管理与前端空间管理结合在一起。

22.1.7运维BIM系统提供精细模型的查看支持,有助于快速针对关键设备进行 设备检查、维保和维修,备品备件的采购和使用。 22.1.8运维BIM系统通过生成台帐的方式,将维修维保信息轻量化地推送给各 层级管理者,方便运维管理单位通过移动端掌握设备维修维保实时情况。 22.1.9运维BIM系统宜通过接口方式提供数据接入,对物联网、移动互联中的 信息进行采集和管理,能够使系统在长期运维过程中保持需最新需求的兼容性。 22.1.10基于BIM的资产管理应深度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基于资产管理模型的 资产管理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为决策者提供更多决策依据

22.1.11运维BIM系统应支持设施设备台帐、设备维保参数、巡检报修流程等管 理信息以及其他智能化系统监测信息与模型的关联与挂接,方便管理者能通过业 务找到BIM相关数据。 22.1.12由于系统模型错综复杂,难以查看,运维BIM系统应通过单独显示、部 分高亮、部分隐藏等手段,支持便捷清晰地显示系统模型中构件的空间位置、物 理连接关系、业务逻辑关系等。 22.1.13基于维保管理模型的维修保养,宜包括以下内容和要求: 1.基于维保管理模型建立维修保养流程和反馈机制,能根据维修保养计划以 及物联网、移动互联设备等实时采集技术,支持预警设置,自动触发维保工单, 推送至相关维保人员。 22.1.14基于BIM的维保管理应将管理业务与维保管理模型建立双向索引。 安全管理 22.1.15运维BIM系统应支持安防监控系统、安防报警系统、电子巡更系统、出 入口控制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和消防系统等系统的数据接入,能够处理安防与 消防相关系统的数据,与运维BIM系统集成应用。 22.1.16运维BIM系统应支持将安防与消防管理相关业务与安防与消防模型相 关联,运维过程中发生变更可即时更新。 22.1.17安防与消防设备设施台帐应与运维BIM系统中设备模型双向索引,能通 过安防与消防设备设施台帐查看相关设备空间位置、资产信息、维保信息等内容, 要求运维BIM系统支持多种管理业务的联动。 22.1.18运维BIM系统应支持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报警设备、喷淋、消火栓 等设备数据的接入控制与联动。

22.1.11运维BIM系统应支持设施设备合帐、设备维保参数、巡检报修 理信息以及其他智能化系统监测信息与模型的关联与挂接,方便管理者能通过立 务找到BIM相关数据。 22.1.12由于系统模型错综复杂,难以查看,运维BIM系统应通过单独显示、部 分高亮、部分隐藏等手段,支持便捷清晰地显示系统模型中构件的空间位置、物 理连接关系、业务逻辑关系等。 22.1.13基于维保管理模型的维修保养,宜包括以下内容和要求: 1.基于维保管理模型建立维修保养流程和反馈机制,能根据维修保养计划以 及物联网、移动互联设备等实时采集技术,支持预警设置,自动触发维保工单, 推送至相关维保人员。

22.1.15运维BIM系统应支持安防监控系统、安防报警系统、电子巡更系统、出 入口控制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和消防系统等系统的数据接入,能够处理安防与 消防相关系统的数据,与运维BIM系统集成应用。 22.1.16运维BIM系统应支持将安防与消防管理相关业务与安防与消防模型相 关联,运维过程中发生变更可即时更新。 22.1.17安防与消防设备设施台帐应与运维BIM系统中设备模型双向索引,能通 过安防与消防设备设施台帐查看相关设备空间位置、资产信息、维保信息等内容 要求运维BIM系统支持多种管理业务的联动。 22.1.18运维BIM系统应支持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报警设备、喷淋、消火栓 等设备数据的接入、控制与联动。

22.1.19运维BIM系统应支持能耗与环境监测设备数据的接入,支持预警阈值的 设置,支持变更的即时更新。

22.1.20运维BIM系统应支持应急管理设备、应急监测数据的接入,支持导入应 急预案、应急响应,支持预警阅值的设置,支持变更的即时更新。 22.1.21运维BIM系统中应急管理应与空间管理联动,提供空间定位、线路规划 等功能。应支持应急管理与视频监控、停车管理、客流统计、人脸识别、安防报 警、电子巡更、消防管理等系统相联动,提供全方位应急疏散与响应方案。

23.造价工程BIM应用

23.1.1工程造价的BIM应用贯穿项目全生命期,对建设单位和项目来说能发挥 最大价值。按工程不同的建设阶段应采用不同的计量、计价依据,体现不同的造 价管理与成本控制目标。例如,通过估算模型辅助决策,概算模型进行限额设计 等,能最大限度地控制项目投资(成本)。 23.1.2以项目的BIM应用实施方案和项目特点及需求为依据,制定合理的工程 造价BIM应用实施计划,让策划先行,明确工程造价BIM应用的目标,以便进 行全过程管理。 23.1.3工程造价数据库集成了大量的造价管理方面的技术、经济、物料、造价 指标和定额等方面的信息,并具有很强的计算性,形成能够快速估算工程价格的 历史指标。

23.1.5应根据各阶段BIM应用需求选用具有相应功能的BIM造价软件

23.1.6模型细度应以造价专业的应用为导向,以确保项目全生命期的投资得到 有效控制,保障BIM应用的经济效益和价值,若不了解模型精细度,无法把控 模型可用的信息那么在制定成本计划的时候可能有出入。 23.1.7造价BIM只有忠于设计BIM或设计图纸,才能确实反映问题与错误, 便于与设计反馈,提前避免后期施工过程发现的问题,并且模型构件缺失会导致 工程量不准确,造成造价数据的不准确性。 23.1.8保证造价BIM的规范性才能让后续需要用到该模型的单位顺利开展工 作,正确处理模型拆分、构件搭接关系、构建属性参数的修改可以避免工程量计 算出现较大的误差,也确保了造价子模型的连续性,减少重复建模,提高模型复 用率和延续性,

模型的深化,形成估算模型,辅以相应的定额、材料价格及类似工程的指标等造 价信息,自动计算造价,得到相应的清单及估算价。 23.1.10投资估算的BIM应用是在估算模型的基础上,得到投资造价估算数据 X 依据不同的投资估算数据选出合理的投资方案 23.1.11利用模型快速计量的特点,依据工程造价数据库储存的指标、定额及材 料价等信息,进行工程建设投资和流动资金的估算;并将投资估算信息附加或关 联到模型上,以便后续阶段进行造价管理。 23.1.12利用模型快速计量和造价数据库的特点,针对不同技术方案进行快速投 资方案比选和优化。将造价工程师从传统算量方式中解脱出来,让其将更多注意 力放在向投资决策层提供知识和专业建议上,这种方式便于调整,可反复进行比 选,大大提升了方案选择的效率。

23.1.15施工图预算的BIM应用是概算模型基础上,经过深化和结合相关预算信 息得到施工图预算模型,以此确定工程量清单项目,分部分项工程费用、工程总 造价费用的计算。 23.1.16利用施工图预算模型快速统计工程量,将模型元素与工程量关联,确保 相关模型元素识别工程量清单项目并计算其工程量。 施工过程造价控制 23.1.17通过BIM协同平台进行施工过程造价控制,不仅提升管理效率,考虑到 造价次询成里 的永方倪忘及可追潮堡特点

23.1.17通过BIM协同平台进行施工过程造价控制,不仅提升管理效率,考虑到 造价咨询成果的使用和平台交付的永久保存及可追溯等特点,

23.1.18工程结算的BIM应用是在结算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工程量计算,结合造 价资料进行工程造价的统计

23.1.19宜在结算模型基础上,附加或关联各种竣工验收信息及资料JTT835-2012 承载比检测仪,创建竣工

决算模型。23.1.20以竣工决算模型为基础,将竣工决算工程量、造价、资产、对比分析、核算审批等决算信息及资料附加或关联到相关模型元素上,便于实时查看各模型元素的实际工程量及造价。137

24. 基于BIM的大数据应用

24.1.1BIM集成应用包括建筑生命期多专业、各参与方和跨阶段的协同应用, BIM集成应用应搭建项目BIM协同平台,提供BIM创建、管理和应用机制,支 持全生命期多专业、各参与方和跨阶段BIM数据的统一管理、全局共享和无损 传递。 1.项目全过程数据需要通过BIM协同平台进行多维度的提取、储存和分析 形成项目的BIM数据库,基于BIM的大数据无需再进行数据的多方收集与整合, 可直接基于项目BIM数据库进行数据的收集、存储、管理、挖掘、分析和应用; 2.BIM集成应用应基于BIM协同平台,提供协同工作和业务流程控制机 制,支持项目各专业和各参与方协同工作; 3.支持BIM集成应用的BIM协同平台宜采用分布式架构和云存储,确保 BIM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准确性; 4.应根据各阶段和各专业BIM应用需求选用具有相应功能的BIM应用软 件。BIM应用软件宜在BIM协同平台上运行,基于平台数据库或数据接口共享 模型和交换信息; 5.BIM集成应用应制定项目全生命期BIM应用实施方案,建立项目BIM 应用业务组织及管理机制、模型创建和更新标准、模型及数据交付规则等,实现 BIM集成应用的全过程管理; 6.BIM与新技术的融合应用宜采用系统集成、数据融合以及数据接口等多 种方式,以拓展和提升BIM的应用能力和价值。 数据融通与交换 24.1.2基于BIM的数据融通与交换宜包括以下内容: 1.项目BIM协同平台的数据获取包括项目勘察、设计、施工和运维各阶段 的全生命期BIM模型以及全过程数据和资料; 2.企业信息系统的数据获取包括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管理、市场营销、采 购供应及环境监测等数据和资料: 3.行业外部数据获取包括行业市场、企业诚信、工程造价、质量安全以及环 境监控等监管与服务数据。

24.1.2基于BIM的数据融通与交换宜包括以下内容: 1/项目BIM协同平台的数据获取包括项目勘察、设计、施工和运维各阶段 的全生命期BIM模型以及全过程数据和资料; 2.企业信息系统的数据获取包括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管理、市场营销、采 购供应及环境监测等数据和资料; 3.行业外部数据获取包括行业市场、企业诚信、工程造价、质量安全以及环 境监控等监管与服务数据。

24.1.3基于BIM大数据平合宜采用分布式存储与集中存储相结合的方式,依托 云计算及云存储技术进行数据分类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数据管理有效性,具体 数据分类和存储方式要以项目具体情况为主要参考依据。 24.1.4能被BIM大数据库收录的数据宜依托标识解析技术来保证数据的准确 性及完整性,避免传递错误信息。 24.1.5基于BIM的大数据应用主要包括建筑工程勘察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 段以及运维阶段的数据生产、汇聚、分析及应用,各阶段负责单位需保证按照统 标准生成及采集数据,依托统一的平台接口将数据导入BIM数据中台,持续 完成数据的更新及维护工作

数据分类和存储方式要以项目具体情况为主要参考依据。 24.1.4能被BIM大数据库收录的数据宜依托标识解析技术来保证数据的准确 性及完整性,避免传递错误信息。 24.1.5基于BIM的大数据应用主要包括建筑工程勘察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 段以及运维阶段的数据生产、汇聚、分析及应用,各阶段负责单位需保证按照统 标准生成及采集数据,依托统一的平台接口将数据导入BIM数据中台,持续 完成数据的更新及维护工作。 大数据安全 数据安全防护,确保数据完整性、实时性及一致性。 24.1.7BIM大数据中台宜具备数据资产梳理(敏感数据数据库等进行梳理)、 数据库加密(核心数据存储加密)数据库安全运维(防运维人员恶意和高危操 作)以及数据库漏扫(数据安全脆弱性检测)等数据防护手段,以确保数据处理 全流程的安全性。

24.1.6宜在适当的场景应用时间戳、对等加解密等技术,对敏感机密数据开展 数据安全防护,确保数据完整性、实时性及一致性。 24.1.7BIM大数据中台宜具备数据资产梳理(敏感数据数据库等进行梳理) 数据库加密(核心数据存储加密)数据库安全运维(防运维人员恶意和高危操 作)以及数据库漏扫(数据安全脆弱性检测)等数据防护手段,以确保数据处理 全流程的安全性。

1.通过对建筑工程整体设计BIM模型的分析,对设计合理性和可行性开展 监管; 2.通过在BIM模型上叠加施工过程数据,通过开展合规性分析,在施工过 程中同步开展工程质量数字化监管; 3.通过在BIM模型上叠加建筑工程自动化检测及运维数据,对建筑工程开 展定期检测以及风险隐患开展数字化监管: 4.行业主管部门宜建立起BIM技术在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应用水 平评价体系,出台奖励措施1-广东省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定额20190112(上册),不断提升工程建筑参与各方的BIM技术以及BIM 数据的应用水平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