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51422-2021 建筑金属板围护系统检测鉴定及加固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GB/T 51422-2021 建筑金属板围护系统检测鉴定及加固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2.7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62277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51422-2021 建筑金属板围护系统检测鉴定及加固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目次1总则672术语和符号·692. 1术语692. 2符号693基本规定·703. 1般规定703.2鉴定程序及其工作内容713.3鉴定评级标准723. 4加固与改造要求724现场调查和检查·744. 1资料调查·744. 2使用荷载调查744.3现状检查·745 检测765. 4抗风揭静态检测765.5抗风揭动态检测765. 6水密性能检测775. 7气密性能检测·775. 9隔声性能检测785.10抗踩踏性能检测·786计算分析与校核·796.1一般规定796.2鉴定计算和校核806.3加固设计计算809加固与改造8265

9. 1一般规定829. 2条与墙梁加固839.3连接加固·849. 4金属板加固·849.5节能改造849.6隔声改造·859.7防水改造86附录 A抗风揭静态压力检测方法87附录 B抗风揭动态风荷载检测方法88附录 C屋面系统水密性能检测方法89附录 D屋面系统气密性能检测方法9166

1.0.1我国建筑金属板围护系统在建筑中的应用,速度之快 规模之大,在我国建筑史上是空前的。据不完全统计,自前国内 金属板围护系统的应用面积已超过数亿平方来,是建筑围护系统 中最为重要和必要的组成部分。 近年来,建筑金属板围护系统涉及的材料标准、设计施工标 准、验收标准正在逐步完善,但相应的质量检测与可靠性鉴定标 准还是空白,同时,建筑金属板围护系统尚缺乏行业和专业管理 组织和机构,因此对其技术的发展存在局限性。 综上所述,多种原因致使许多建筑金属板围护系统工程出现 司题,尤其是被风掀、漏水等问题。这些质量问题与建筑金属板 围护系统的产品质量、工程设计、施工均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究 其原因主要在于目前国内尚没有一套对建筑金属板围护系统相关 质量进行检测的实验方法和标准,建筑金属板围护系统应用过程 中缺乏性能指标评判的依据,因而使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 单位难以确定系统的性能指标和质量,无法对应用过程进行正确 监督管理。 因此,为适应建筑金属板围护系统的发展和需要,解决其使 用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给出合理的鉴定方法和评定标准,在 总结数十年来的工程经验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制定了本标准。 需要说明的是,当建筑金属板围护系统工程施工质量不符合 要求需要进行检测鉴定时,本标准仅作为检测鉴定的依据,但不 能代替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标准

1.0.3建筑金属板围护系统应用比较广泛GB3836.7-87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 充砂型电气设备“q”,所处区域各异、形

本标准所给出的术语,为本标准中所弓用的、用于检测鉴定 方面的专用术语,是从本标准的角度赋予其含义,但含义不一定 是术语的定义。本标准同时给出了相应的英文术语,该英文术语 不一定是国际上的标准术语,仅供参考。检测鉴定相关标准中已 有的术语,本标准不再赘述

本标准采用的符号及其意义,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 设计通用符号标准》GB/T50132的要求,并在制定过程中,注 意了与有关标准的协调和统一

3.1.1对于建筑金属板围护系统而言,大多时候的

3.1.1对于建巩金属板围护系统而言,大多时候的损伤甚至破 坏可能都是局部性的,尚可能不至于影响到结构整体的安全性。 日是,由其产生的次生灾害可能是巨大的。 本条列出了对建筑金属板围护系统有重大影响的情况,应对 其进行可靠性鉴定。 1存在严重的质量缺陷或者出现严重的腐蚀、渗漏、损伤、 变形时,会直接影响建筑金属板围护系统承载能力,导致其发生 掀翻、垮塌等事故,直接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此时应进行可 靠性鉴定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使用安全 2达到设计使用年限或目标使用年限拟继续使用时,设计 使用年限或自标使用年限是建筑金属板围护系统安全使用的最基 本的保障,达到使用年限后,无论其可靠度还是耐久性均不符合 原设计条件,超过该年限继续使用时,必须清楚建筑金属板围护 系统的实际承载能力状况,进行可靠性鉴定,避免产生塌事 故,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使用条件或使用环境改变对安全性不利时,此时会危及 建筑金属板围护系统使用的安全性,存在安全隐患,应经过鉴定 分析原因,消除安全隐患,避免事故发生。 4需要进行全面、大规模维修时,就要满足下一个自标使 用期的安全使用,此时应搞清原有建筑金属板围护系统实际承载 能力状况及损伤现状,在大修时,通过全面检测,能更好地掌握 建筑金属板围护系统的现状,应进行可靠性鉴定,从而确保建筑 金属板围护系统维修后的安全使用,保证能源资源节约,避免 浪费。

5遭受严重灾害或事故后,需要继续使用时,遭受严重灾 害如地震、火灾后,建筑金属板围护系统可能发生严重破坏,不 仅会造成内部材料损伤乃至结构损伤危及结构安全,还可能会造 成严重次生灾害,应进行可靠性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采取措 施,以彻底消除隐惠。 6年检怀疑有安全隐患时,应清楚建筑金属板围护系统的 实际承载能力状况,进行可靠性鉴定,消除安全隐惠,避免产生 班塌事故,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不影响整体安全性时,宜对该部分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鉴复

3.1.3 建筑金属板围护系统是否需要加固和改造,应经可靠性

鉴定后确认,鉴定结论是进行加固与改造的主要依据。但须指出 的是,建筑金属板围护系统的加固与改造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远 比新建工程要多而且复杂,且尚要考虑使用的各种要求

3.2鉴定程序及其工作内容

3.2.1本条给出的鉴定程序是一种常规的鉴定的工作程序,是 根据大量的金属板围护系统鉴定的实践经验,并参考其他相关标 准制定的。执行时,可根据鉴定的具体要求进行安排。如遇到简 单问题时,可适当简化;如遇到特殊问题时,可进行必要的补充 和调整。

料、可靠数据的关键,也是进行下一步可靠性分析与验算的 。具体到每一个鉴定的项目需要做哪些工作,还需要根据实 遇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选择

3.2.6根据检查与检测的结果,考虑现场取得的缺陷、

禽蚀等有关数据,对建筑金属板围护系统的整体及各部分的可靠 性水平进行分析与验算。

3.2.8本标准规定的建筑金属板围护系统可靠性鉴定评

模式。 1被鉴定的建筑金属板围护系统划分为部件、鉴定单元两 个层次,对安全性和可靠性鉴定分四个等级,使用性分三个等 级。然后根据每一层次各评定项目的评定结果确定其等级,评定 项目具体的评级标准由本标准的相关章节分别给出。 2各部分的评定项目,是各层次和各组成部分鉴定评级的 衣据,同时也是处理所存在隐惠的直接依据。而围护系统的评级 结果,是进行科学管理和宏观决策的依据。 3鉴于某些建筑金属板围护系统属于直接落地的自承重结 构体系,地基基础对于该类型的围护系统的安全性显得异常重 要,因此,在可靠性评定中尚需要参考相关鉴定标准考虑地基基 础的影响

3.2.9专项鉴定的工作程序,可参照可靠性鉴定程月

长白 项鉴定的具体要求进行适当调整,不一定全面评定

项鉴定的具体要求进行适当调整,不一定全面评定

3.3.1~3.3.3本标准已经考虑了设计规范及施工标准的水准。 也借鉴了现行设计规范及施工标准的相关要求,同时依据建筑金 属板围护系统的特点及实际情况提出了专门的规定。对于既有建 筑金属板围护系统的鉴定,原设计规范只能作为参考性的指导文 件使用,而现行设计规范、施工标准是以拟建新建筑金属板围护 系统为对象制定的,不可能系统地考虑到已有建筑金属板围护系 统所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因此对于既有建筑金属板围护系统在使 用过程中的可靠性鉴定,应当依据本标准的相关规定进行,而不 应直接采用已被废止的原有或现行的建筑金属板围护系统设计、 施工及验收规范进行鉴定

.1本条包含了自前比较成熟的一些加固方法以及功能改 方法,应根据其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建筑金属板围护系统的加固与改造,应根据其技术经济效果 综合确定,避免对未加固与改造部分结构构件等造成不利影响 避免不必要的拆除和更换,避免损伤原结构。 3.4.23对于由不同影响因素引起的结构损伤,首先应在加固 时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从源头上消除其有害作用,一般而言是 先治理后加固,但也有一些防治措施可能需在加固后采取。因 此,在加固设计时,应合理安排好治理与加固的工作顺序,以使 这些有害因素不至于复发

4.1.1原始资料是鉴定工作的基础,无设计图纸资料时,应进 行补充检测,完善图纸资料。设计文件除设计院相关文件外:尚 应包括厂家相关资料。有图纸资料时,应与现场核实。专项报告 包括风洞试验报告、抗风揭试验报告等

4.2.1 当对材料自重有怀疑时,应现场进行实测 4.2.2 主要包括使用方增设的设备、管线、支架等。 4.2.4 对于易出现大雪或暴雪的地区,要特别注意雪荷载的局

部堆积以及可能出现的局部滑落,体量较大的积雪滑落对低跨屋 面或者地面设施会造成较严重的破坏。而对于多雨地区,当出现 强降雨时,排水不畅造成的过载容易造成屋面破坏。对于风荷载 较大的地区,一般屋面破坏均从边缘开始,所以应着重调查。对 于工业厂房,应注意积灰荷载及其在风作用下的角落堆积

4.3.1构件及其连接检查结果为部件层次的评级提供依据:性

构件之间的螺栓、铆钉、自攻螺钉及射钉等的连接 连接缺陷系指连接节点存在的松动、裂缝、断裂、锐角切 口、焊缝、铆钉、螺栓变形、滑移或其他损坏,也包括施工遗留 缺陷,如焊缝夹渣、气泡、咬边、烧穿、未焊透及焊脚尺寸不 足,铆钉漏铆、漏栓、错位、错排及掉头等。

件的自身截面尺寸小,对锈蚀十分敏感,对于处于不利环境的结 构,应重点检查腐蚀项目。

要检查其破损面积及边角、易锈部位的破损程度

4.3.5节点包括屋面系统节点、墙面系统节点、出屋

出墙面节点。另外变形缝以及屋面排水系统也是容易出现防水失 效的重点部位。其中屋面排水系统尚应检查排水能力是否能满足 要求,避免因为积水造成雨水倒灌或者过载造成屋面破坏

4.3.6构造检查的重点是检查构造是否符合规范及设

性能检查的重点是检查相应措施是否失效或存在缺陷,这是二者 的区别。

4.3.7连接构造检查时应注意按原规范设计的结构在结

节点构造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与现行规范要求的差异

施作为防止积雪滑落的设施,非常重要。如果挡雪设施失效或者 承载力不满足要求,会造成低跨屋面或地面设施的损坏

5.4.3工程检测试件应按照施工图纸要求进行制作禾

5.4.3工程检测试件应按照施工图纸要求进行制作和安装(包 括试件的材质、尺寸、板型、安装、连接件及固定方式等),不 得加设任何多余的零配件或采用特殊的组装工艺或改善措施;试 牛的各个组成构件应根据实际工程状况选用和安装,试件的受力 状况应尽可能和实际相符,不允许试件安装和固定时出现变形; 凛距应与实际工程一致;试件与箱体接触部位应无漏气。

5.5.1金属板围护系统在强风的作用下会发生振动现象,该振 动可能引起屋面板锁边固定部位的松动或脱扣现象,引发金属屋 面系统的风揭破坏。为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在基本风压较大的 地区或针对风荷载标准值较大的结构,应对金属屋面系统进行动 态风荷载检测。 本检测目的是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际风荷载条件下对试件施加 盾环风荷载,较为真实地模拟金属板围护系统组成构件在各种风 力状态下的结构性能,通过对金属板围护系统受损破坏情况的观 察和分析,进一步确定金属板围护系统组成构件的风揭破坏机 理,从而为构件的选型及材料的性能分析提供可靠的试验数据

5.5.2检测试件应充分考虑不同受风区域的影响,分别选取相 应不同系统构造试件进行检测。试件应根据实际工程选用与安

5.5.2检测试件应充分考虑不同受风区域的影响,分别选取

应不同系统构造试件进行检测。试件应根据实际工程选用与安 装,试件宽度应大于3个整板宽,并应包括典型接缝;试件长度 不应小于3跨,標距应与实际工程一致。

5.6.1水密性能检测通过对安装于静压箱体上的试件进行淋水, 同时对试件外表面逐级施加正压,试验中对试件渗漏情况进行 观察。

6.2金属板围护系统实验室水密性检测适用于新建、既有

护系统检测,现场淋水检测适用于围护系统典型部位(如采光顶 等)的现场检测。本试验主要用于验证接缝和连接在水密正压下 的渗漏情况。

5.6.3设计无规定时,喷淋装置能以不小于4L

的水量均匀喷淋到试件外表面

5.7.3气密性试验采用静压箱法,将待测试件安装在试验压力 箱上,通过对箱体按规定进行加压,测量系统在规定压力下的空 气渗透量。风荷载应尽可能模拟均布荷载,从而更为真实地模拟 风载荷的作用。 5.7.4对于有采暖、空气调节和通风要求的建筑物,金属板围 沪系统气密性能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 准》GB50189的相关规定。 当设计及规范无规定时,试件应以10Pa检测压力差下按表 确定分级指标,将试件的qA和q分别平均后依下表确定按照 缝长和按面和冬白所属等级,最后两者中的不利级别为该组试

7.3气密性试验采用静压箱法,将待测试件安装在试验压 上,通过对箱体按规定进行加压,测量系统在规定压力下的 渗透量。风荷载应尽可能模拟均布荷载,从而更为真实地模 载荷的作用

5.7.4对于有采暖、空气调节和通风要求的建筑物,金

当设计及规范无规定时,试件应以10Pa检测压力差下按表 1确定分级指标,将试件的9A和91.分别平均后依下表确定按照 缝长和按面积各自所属等级,最后取两者中的不利级别为该组试 件所属等级。应进行正、负压检测并分别定级

表 1气密性分级空气渗漏258率分级单位缝长91.3.5<3.0<2.5<2.0<1.5<1.0<0.5

6.1.1本章主要涉及金属板围护系统的压型金属板及其

.1.1本卓土要涉及金属 系统的压型金属板及其支承松 件的设计计算规定,本规定适用于既有金属围护板及其支承构件 的计算分析,也适用于既有金属围护板及其支承构件加固的计算 分析。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 规定了建筑结构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本 标准以此为基础规定了金属板及其支承构件设计基本原则

6.1.2当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进行金属板及其支承构件

应考虑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或荷载效应的偶然组合,并应采用荷 载设计值和强度设计值进行计算。当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金 属板及其支承构件时,应考虑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应采用荷 载标准值和变形限值进行计算,金属板的变形限值按现行国家标 准《压型金属板工程应用技术规范》GB50896的规定取值;金属 支承构件的变形限值:当支承构件为冷弯型钢构件时按现行国 家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的规定取值,当 支承构件为普通钢材时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的规定取值

1.4为了保证计算结果科学合理,应现场调查、检测和核

6.1.6准确确定结构材料强度设计值是得出合理的构件承载力 的前提条件,我国早期金属板围护结构多由施工单位设计及施 工,相应设计资料不完整或缺失较普遍,有些材料性能可能受使 用环境影响已显著退化。参照国际标准《结构可靠性一般原则 ISO2394的规定,当材料的种类和性能符合原设计要求时,可 按原设计标准取值;当材料的种类和性能不详或与原设计不符或

材料性能已显著退化时,应根据实测数据按现行国家有关检测标 准,如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的规 定确定材料的强度设计值

6.1.8金属板屋面系统,由于抗风揭能力不足,屋面风揭破坏 情况时有发生。因压型板抗风揭能力很难通过计算分析确定, 般需通过抗风性能试验来验证金属围护板屋面系统的整体抗风 能力。

6.2.3扣合型及咬合型金属板用固定支架连接,固定支架和压 型金属屋面板的连接强度受材料性质及连接构造等多种因素影 响,目前尚无精确的计算理论,需根据抗风性能试验和现场拉拔 试验综合确定。

6.2.4金属板的支承构件多用C型或Z型冷弯薄壁型钢,t

用高频焊H型钢、轧制H型钢、普通槽钢、小型桁架等。当支 承构件采用冷弯型钢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 技术规范》GB50018计算,采用其他类型钢构件时按现行国家标 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计算或其他对应标准计算。

6.3.1既有金属板加固可采用增加金属板的支承构件来减小板 跨。若加固时卸掉全部现有荷载,压型板的内力和挠度可按加固 后一次性加载计算。若加固时不卸掉全部现有荷载,压型板的内 力和挠度可按加固前和加固后两阶段分别计算。加固前压型板计 算应采用原有板跨、对应的支承条件和加固时的荷载;加固后压 型板计算应采用加固后的板跨、对应的支承条件和加固后新增加 的荷载。压型板的内力和挠度按两阶段计算结果叠加。根据计算 得到的压型板内力按本标准第6.2节计算压型板构件和连接强 度,根据计算的度按相应规范复核挠度限值 国共

Mo/Wf,M。为按加固时的荷载计算的压型金属板最大弯矩。 当初始应力比不大于0.5时,可以按本方法计算,

当初始应力比不大于0.5时,可以按本方法计算。 6.3.3既有金属板支承构件可采用在原有支承构件之间新增设 支承构件来减少原支承构件的荷载达到对原支承构件加固目的。 若加固时卸掉全部现有荷载,支承构件的内力和挠度可按加固后 一次性加载计算。若加固时不卸掉全部现有荷载,支承构件的内 力和挠度可按加固前和加固后两阶段分别计算,加固前原有支承 构件计算应采用对应的支承条件、加固时的荷载和原支承构件的 有效截面;加固后原有支承构件和新增加支承构件计算采用对应 的支承条件、加固后新增加的荷载、各自有效截面。原有支承构 件的内力和挠度按两阶段计算结果叠加,新增支承构件的内力和 尧度按加固后的计算结果。根据原有和新增支承构件的内力按本 标准第6.2节计算构件和连接强度,根据计算的挠度按相应规范 复核挠度限值。

力比不大于0.5时,可以按本方法计算

9.1.4腐蚀性介质按其存在形态分为气态介质、液

态介质。各种介质对金属板围护系统长期作用下的腐蚀性,可分 为强腐蚀、中腐蚀、弱腐蚀、微腐蚀4个等级。同一形态的多种 介质同时作用同一部位时,腐蚀性等级应取最高者,具体按现行 国家标准《压型金属板工程应用技术规范》GB50896执行。地下 水、土对结构材料的腐蚀性等级,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 勘察规范》GB50021的有关规定确定。 金属板围护系统应根据腐蚀性介质的性质等条件,选用铝合 金、不锈钢等材料,但是在氯、氯化氢、氟化氢气体,碱性粉尘 或煤、铜、汞、锡、镍、铅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的作用下,不 应采用铝合金材料。在气态介质和固态粉尘介质作用下,金属板 围护系统的表面涂层,应根据介质的腐蚀性等级和防护层使用年 限等因素综合确定。涂料的选择、配套及施工要求可按现行国家 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标准》GB50046、《压型金属板工程应 用技术规范》GB50896、《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E 50205及相应规范的相关规定执行。 结构类型、布置和构造的选择,应考虑防护层的设置和维 护,考虑后期腐蚀性介质在构件表面的积聚程度或是否能够及时 排除。在腐蚀性粉尘的作用下,采用彩涂压型钢板屋面时,屋面 坡度应根据不同粉尘的性质确定,确保腐蚀性粉尘能及时排除。 连接处采取防止不同金属接触腐蚀的隔离措施有:有机覆层 隔离、金属保护覆层隔离、金属表面处理等。

9.1.7对初步选定的加固方案,应根据施工方法、构造措施及结构上的实际作用进行承载能力、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方面的验算,并应根据预期效果、施工便捷性、安全性、经济性及对周边环境影响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确定加固与改造方法。金属板围护系统加固与改造的施工人员应掌握所承担工程的加固与改造目的、加固原理、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等。施工中应有专人负责质量控制,并进行严密的监测,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会同设计人员及有关部门分析原因,妥善解决。施工过程中应有专门机构负责质量监理,施工结束后应进行工程质量检验和验收。9.1.8加固与改造施工过程中,由于金属板围护系统不少采用易燃材料,采用焊接时应特别注意防火防爆。由焊接施工引起的火灾也屡见不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9.2条与墙梁加固9.2.1有需要的情况下,尚应考虑新系统对相关部分的地基基础和结构造成的影响,并进行必要的验算。9.2.3本条所述加固方法示意图见图1。原条或墙梁增设原人增设拉条拉条拉条增设条或墙梁原条或墙梁增设条或墙梁原条或墙梁(a)加密构件与增设拉条(b)设置双擦图1加固方法示意83

9.3连接加固9.3.2刚度相差较大的混合连接方法包括焊缝与铆钉或普通螺栓等。负荷下的加固应特别注意采用端焊缝或螺栓的加固而需要折除原有连接,和扩大、增加钉孔等情况。负荷下的加固应保证结构系统具有足够的承载力。9.4金属板加固9.4.4板加固方法示意图见图2。(a)增设压条(b)抗风夹具图2板加固方法示意9.5节能改造9.5.1建筑自身特点包括:建筑的历史、文化背景、建筑的类型、使用功能,建筑现有立面形式、外装饰材料、建筑结构形式、建筑层数、窗墙比、墙体材料性能、门窗形式等。北方严寒地区主要考虑建筑的冬季防寒保温,建筑金属板围护系统传热系数对建筑的采暖能耗影响很大,提高这一地区的金属板围护系统传热系数,有利于提高改造对象的节能潜力,并满足节能改造的经济性综合要求。未设保温或保温破损面积过大的84

9.6.1隔声改造方法选用应考虑的因素有:①声在传播中的能 量是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衰减的,因此使噪声源远离需要安静的地 方,可以达到降噪的自的。②声的辐射一般有指向性,处在与声 原距离相同而方向不同的地方,接收到的声强度也就不同。不过 多数声源以低频辐射噪声时,指向性很差。随着频率的增加,指 向性就增强。因此,控制噪声的传播方向(包括改变声源的发身 方向是降低噪声尤其是高频噪声的有效措施。③建立隔声屏障 或利用天然屏障(土坡、山丘),以及利用其他隔声材料和隔声结 沟来阻挡噪声的传播。④应用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将传播中的 栗声声能转变为热能等。5在城市建设中,采用合理的城市防噪 声规划。此外,对于固体振动产生的噪声采取隔振措施,以减弱 噪声的传播。 立隔击晟 M

建立隔声屏障应遵循“等隔

9.7.3按板型构造分类,金属屋面板可分为低波纹

9.7.3按板型构造分类,金属屋面板可分为低波纹屋面板和中 高波纹屋面板。这两者的区别在于肋高不同,从而排水效果也不 司。中高波纹屋面板由于屋面板板肋较高,排水比较通畅,一般 适用于屋面坡度比较平缓的屋面,通常屋面坡度为1:20左右, 最小坡度可以做到1:40。而低波纹屋面板一般用于屋面坡度较 陡的屋面,常见的屋面坡度在1:10左右。屋面漏水是金属屋面 系统中的隐惠,也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轻钢结构与普通钢结 沟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充许结构产生较大的变形,主要体现在梁 的挠度和柱的侧移。一方面,如果梁的挠度太大,会导致屋面积 水,而积水现象的发生,又进一步加剧了梁的挠度,因而导致漏 水更加严重;另一方面柱顶侧移太大,会导致屋面板的连接部位 发生错位现象,因而引发漏水,漏水的部位很难确定,并且可能 改变,所以维修十分困难。针对这些情况,为防止金属屋面板的 漏水,最好采用中高波纹屋面板,或尽量使屋面坡度大一点,

局部防水改造,应注意下列事

1可敷设胶泥、硅胶,墙面、屋面开孔后须随后进行防水 处理,后增围护开孔尽量要增设条或角钢结构; 2采用两次收边连接处理方式,收边应有一定角度,并完 全密封,收边应打密封胶; 3收边安装前应敷设泡沫堵头,纵向搭接必须设置胶泥或 堵头并用缝合钉固定; 4防水螺钉设在波峰上部,采光板处的收边板应与采光板 密封牢固,纵向两侧胶泥要加宽,并铺设波峰上部,防止毛细水 渗入。

A.1.2试验箱体尺寸满足样品的代表性要求。 A.1.3进气口应通过设置挡板的方式避免气流直接作用于试件 表面。压力计安装位置应避免受到气流直接影响, A.1.4最大允许误差参考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幕墙气密、水密 抗风压性能检测方法》GB/T15227的要求。

A.1.4最大允许误差参考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幕墙气密、水密、 抗风压性能检测方法》GB/T15227的要求。 2 试件安装

A.2.1试件应至少包括屋面板、支架、条和紧固件。试件的 各个组成构件应根据实际工程状况选用和安装。测试前应将安装 好的试件通过测试平台周边的夹具夹紧,保证压力容器的气密 性。试件长度不应小于3跨,试件宽度不应小于3个整板宽。试 件距应与实际工程一致。

A.3.2试件的破坏(或失效)至少包括下列情况:

A.3.2试件的破环(或失效)至少包括下列情况: 1试件不能保持整体完整,板面出现破裂、裂开、裂纹 断裂,板面撕裂或掀起及板面连接破坏; 2固定部位出现脱落、分离或松动,固定件出现断裂、分 离或破坏; 3试件出现影响使用功能的破坏或失效(如影响使用功能的 永久变形); 4设计或规范规定的其他破坏或失效。 工程检测时,也可按照客户委托的压力值进行试验。其检测 结果也应符合本条的要求,检测结果包括客户委托压力值下的破 坏失效情况以及试件发生破坏或失效的压力值

B.4.1检测合格的系统,如果动态风荷载检测值Q1≥

的风荷载设计值),则表明该试件可应用于相应的工程建设当中。

动态风荷载检测应模拟自然状态下真实的风荷载作用,并使 其均匀分布在检测试件表面。动态风荷载检测值Q1应取风荷载 设计值S(或由设计院指定检测值),包括基本风压、阵风系数、 高度变化、体型系数及组合系数参与计算后所得。 极限承载力检测破坏值Q2应大于或等于1.05Q1,即1.05 音的动态风荷载检测风压值。 动态风荷载检测适用于检测围护系统性能、分析围护系统动 态风荷载下特性,评定系统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承载力。对于按照 设计或相关标准要求进行动态风荷载检测的,应在动态风荷载检 测通过之后再进行抗风揭极限承载力检测,直至其破坏失效

C.1.1将待测试件安装在试验压力箱上,通过对箱体按规定进 行加压,形成试件表面的压力差,同时对试件室外侧按规定淋水 量进行淋水,同时观察试件渗漏情况。风荷载应尽可能模拟均布 荷载,从而更为真实地模拟风载荷的作用。试件安装后在实验中 应设置溢流口避免积水。

抗风压性能检测门 垃有指保障试验 及观察人员的安全。 C.1.6设计无规定时,喷淋装置能以不小于4L/(m²·min)的 水量均匀喷淋到试件室外表面。各喷嘴与试件表面距离相等,能 够向试件表面及其易渗漏部位均匀喷水,距离宜为0.3m。设计 无规定时,应调节喷射水流中心以20°(水流中心线与垂直中心 线夹角)对搭接缝部位喷淋。

C.2.3设计及规范无规定时,水密性试件宜和抗风揭检测试件 尺寸一致。 对于屋面系统的特殊构造或功能设计(如抵抗温度变形的构 造),试件也应与此保持一致性。试件安装后DB33/T 1209-2020 无机轻集料保温板外墙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pdf.pdf,表面应清洁,试 验洞口和试件间的接缝部位应密封,避免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试件安装后,表面不可沾有油污等不洁物,

C.3 检测步骤与结果

态调节,调节时间参照相关标准进行,工程所在地为风暴和台风地区需采用波动加压检测时,宜按表2方式进行加压。表2波动加压检测加压顺序23567波动上限值(Pa)188313438625875125018752500压力平均值(Pa)150250350500700100015002000差值下限值(Pa)15018726237552575011251500波动周期(s)3~5每级加压时间(min)105注:水密设计指标超过2000Pa时,以该压力差为平均值、波幅为实际压力差的1/4。C.3.2当设计或相关标准无规定时,可按未发生严重渗漏的最高压力差值按表3以分级指标表示。该分级根据金属屋面在风压下变形较大的特点在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幕墙》GB/T21086分级基础上增加了150Pa<△P<250Pa分级。表3水密性压力等级分级表分级代号23456分级指标150≤250350≤500≤700≤△P≥1000△P/Pa△P<250AP<350△P<500△P<700△P<1000水密性能检测通过对安装于静压箱体上的试件进行淋水,同时对试件外表面逐级施加正压,以试件渗漏情况评价试件水密性能。但应注意水密性能测试结果和系统各构件的安装质量密切相关,实际使用中的系统水密性能还受到系统刚度、屋面坡度及环境因素(老化、结冰、振动、热膨胀等)等多因素影响。90

D.1.2压力箱体尺寸宜与抗风揭试验箱体大小一致。可通过设 置挡板等措施避免气流的直接作用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D.1.5测量误差参考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幕墙气密、水密、抗 风压性能检测方法》GB/T15227的要求。应有保障试验及观察 人员安全的措施。

D.2.1对于屋面系统的特殊构造或功能设计(如抵抗温度变形 的构造),试件也应与此保持一致。试件安装后,表面应清洁, 试验洞口和试件间的接缝部位应密封避免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试 件安装后,表面不可沾有油污等不洁物

D.3.1设计或规范要求时,试件安装后应在规定条件下进行试 验状态调节。试验环境应在室温下进行,并尽量接近标准状态。 D.3.2检测前应采取密封措施,充分密封试件待测缝隙,然后 按照本标准图D.3.1检测加压部分逐级加压,每级压力作用时 间约为10s,先逐级正压DB44/T 1168-2013 轮扣式钢管脚手架构件.pdf,后逐级负压。测量记录各级附加空气 渗漏量。除去所有密封措施,重复上述步骤测量总空气渗透量

统一书号:15112:36143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