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3410-2021 辽宁省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pdf

DB21T 3410-2021 辽宁省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21T 3410-2021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9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91784
下载资源

DB21T 3410-2021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21T 3410-2021 辽宁省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pdf

223的有关规定。 本条第1款预评价阶段不参评;特殊地区因客观原因无法达到者提供相关说 明可不参评。第2款,若项目所在地无预拌混凝土或砂浆采购来源者提供相关说 明可不参评。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结构施工图及设计说明、工程材料预算清单: 评价查阅结构峻工图及设计说明、购销合同及用量清单等有关证明文件。

进行了综合修改。 第1款,既有建筑改造时重新进行热负荷和逐项逐时冷负荷的计算,有利于 降低暖通空调系统改造初投资、节省运行能耗。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可能会涉及建 筑的围护结构、建筑的房间分隔要求和使用功能等,在对暖通空调系统进行改造 时,需要按国家的有关节能设计标准重新进行热负荷和逐项逐时的冷负荷计算 从而避免由于冷、热负荷偏大,导致装机容量大、管道尺寸大、水泵和风机配置 大、未端设备选型大的“四大”现象发生。对于仅改造暖通空调系统的建筑,根 居负荷特点进行设计及设备选型显得尤为重要 第2款,多数暖通空调系统都是按最不利情况(满负荷)进行系统设计和设 备选型的,而建筑在绝大部分时间内是处于部分负荷状况,或者同一时间仅有 部分空间处于使用状态。针对部分负荷、部分空间使用条件的情况,如何采取有 效措施节约能源,在改造过程中显得至关重要。首先,系统改造中应考虑合理的 系统分区,即不同朝向、不同使用时间、不同功能需求(人员设备负荷,室内温 显度要求)的区域应考虑供暖空调的分区,否则既增加后期运行调控的难度,也 带来了能源的浪费。因此,本款要求改造设计时应区分房间的朝向,细分供暖 空调区域,进而对系统进行分区控制。此外,空调冷源的部分负荷性能(IPLV)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有关规定,以保证 生建筑物处于部分冷热负荷或部分建筑空间使用时,能根据实际需要提供能源 给,同时不降低能源转换效率,并能够指导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实现节能高效运行 对于改造后采用分体空调以及多联机的既有建筑,在供暖系统满足本款要求 或没有供暖系统的前提下,可认定为满足本款要求,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计算书;评价时查阅相关峻 工图、计算书、运行记录,并现场核实,

1.4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

【冀】12J10:附属建筑7.1.5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

7.1.5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

7.1.6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

7.2.1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

第一种情况,既有建筑改造前后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对比。由于既有建筑建 造年代各不相同,其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差不齐,导致提升其性能所耗费的财力 和物力也不相同。因此,考虑到各地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的实际情况和难度,将围 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提升效果作为评价内容之一。第1款和第2款属于第一种情况 第1款的判断依据是既有建筑改造后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提升程度,当建筑围护 结构热工性能比原有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提升35%及以上,按程度不同得不同分 值。第2款的判定较为复杂,需要经过计算,即根据供暖空调全年计算负荷降低 福度分档评分,其中参考建筑的围护结构热工参数为改造前的参数,其他条件不 变。当供暖空调全年计算负荷计算值降低幅度达到35%及以上,按程度不同得不 司分值。 第二种情况,以现行国家及行业有关节能设计标准作为参照,根据改造后建 筑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达到国家及行业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的相关规定给予某 分值。第3款和第4款属于第二种情况。第3款的判断依据是,当改造后建筑的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达到国家及行业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的相关规定时,可以得 10分;当改造后建筑的围护结构中屋顶、外墙、外窗(含透光幕墙)部位的热 工性能参数优于国家及行业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值的5%时,也可分别加 分。第4款的判定需要经过计算。改造建筑的供暖空调系统全年计算负荷不高于 按现行国家及行业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计算的供暖空调系统全年负荷,得10 分;如果再降低5%,可得15分。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节能计算书;评价查阅相关 废工图、节能计算书、节能检测报告,并现场核实,

7.2.2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

本条鼓励采用各种有利于降低建筑供暖或空调能到的被动式技术和措施。辽 宁省处于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应以保温防寒设计为主,因此被动式设计或被动 式措施的选取都应根据所在地区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技术措施。 亚寒和寒冷地区冬李室内外温差大,人口部位会产生大量的冷风渗透,对建 筑的采暖能耗产生重要影响,可在建筑入口处设置门斗或挡风门廊;居住建筑还 应注意楼梯间出屋面门及出屋面入口孔的保温及密封;公共建筑因人员出入量 大,外门的频繁开启导致室外冷空气大量侵入,造成采暖能耗增加,设置门斗时

应避免两道门同时开启。同时,为了提高外门的保温性能与密闭性,居住建筑应 设置保温外门,公共建筑应设置能够自动关闭的自控门等。 此外,自然通风也是实现建筑节能、提高室内热舒适和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 重要手段。建筑改造过程中,鼓励通过优化建筑开口位置、室内空间布局、以及 采取导风墙、拨风井等构造设计形式来提升室内自然通风效果。同时,也鼓励结 合建筑所在地区实际情况,合理利用被动式太阳能技术,如被动式太阳房、呼吸 式幕墙、集热(蓄热)墙等,以改善室内热环境、降低供暖或空调能耗。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相关设计说明、自然通风遮 阳等模拟分析报告:评价查阅相关工图,并现场核实。

7.2.3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

7.2.5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

.6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

7.2.7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暖通、电气、内装专业施工 图纸及设计说明)、建筑暖通及照明系统能耗模拟计算书;评价查阅相关工图, 建筑暖通系统及照明系统能耗模拟计算书、暖通系统运行调试记录等,投入使用 的项目尚应查阅建筑运行能耗统计数据,并现场核实。

7.2.9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不设置空调设备可

且,本条第2款直接得分

进行了综合修改。 第1款,绿化灌溉应采用喷灌、微灌、渗灌、低压管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同 时还可采用湿度传感器或根据气候变化的调节控制器。 目前普遍采用的绿化节水灌溉方式是喷灌,其比地面漫灌要省水30%~ 50%。但是,采用再生水灌溉时,因水中微生物在空气中极易传播,应避免采用 喷灌方式。 微灌包括滴灌、微喷灌、涌流灌和地下渗灌,比地面漫灌省水50%~70% 比喷灌省水15%~20%。其中微喷灌射程较近,一般在5m以内,喷水量为 200L/h~400L/h。 鼓励采用湿度传感器或根据气候变化的调节控制器,根据土壤的湿度或气候 的变化,自动控制浇洒系统的启停,从而提高浇洒效率。 无需永久灌溉植物是指适应当地气候,仅依靠自然降雨即可维持良好的生长 状态的植物,或在干旱时体内水分丧失,全株呈风干状态而不死亡的植物。无需 永久灌溉植物仅在生根时需进行人工灌溉,因而不需设置永久的灌溉系统,但临 时灌溉系统应在安装后一年之内移走。 当60%以上的绿化面积采用了高效节水灌溉方式,方可判定按“采用节水灌 溉系统”得分;采用移动喷灌头,本条不得分。当30%以上的绿化面积设置了节 水控制措施,或种植了无需永久灌溉植物,且其余部分绿化采用了节水灌溉方式 时,方可判定得分。当选用无需永久灌溉植物时,设计文件中应提供植物配置表 并说明是否属无需永久灌溉植物,申报方应提供当地植物名录,说明所用植物的 耐旱性能。 第2款,公共建筑集中空调系统的冷却水补水量很大,可能占据建筑物用水 量的30%~50%,减少冷却水系统不必要的耗水对整个建筑物的节水意义重大。 空调冷却水系统采用节水设备或技术主要如下: 1)循环冷却水系统设置水处理措施、加大集水盘、设置平衡管或平衡 水箱的方式,避免冷却水泵停泵时冷却水溢出 2)采用无蒸发耗水量的冷却技术,包括采用分体空调、风冷式冷水机 组、风冷式多联机、地源热泵、干式运行的闭式冷却塔等。风冷空调系统的冷凝 排热以显热方式排到大气,并不直接耗费水资源,采用风冷方式替代水冷方式可

以节省水资源。但由于风冷方式制冷机组的COP通常较水冷方式的制冷机组低, 所以需要综合评价工程所在地的水资源和电力资源情况,有条件时优先考虑风冷 方式排出空调冷凝热。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计算书、产品说明;评价查 阅相关峻工图纸、产品说明书、绿化灌溉用水量记录、冷却水系统用水计量,并 进行现场核实。

.10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

IⅢI节材与绿色建材

7.2.12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当既有建筑结构经鉴定满足 相应鉴定标准要求,且不进行结构改造时,在满足本标准控制项第3.1.3条第2 款基础上,本条直接得分。 第1款,耐候结构钢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耐候结构钢》GB/T4171的有关 规定;耐候型防腐涂料需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用钢结构防腐涂料》JG/T224

中I型面漆和长效型底漆的规定。 第2款,木结构构件需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木 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6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中有 关构件防火、防腐、防虫的规定。 第3、4款,结构加固用胶粘剂为有机材料,可能存在异味或者对人体、环 境有不利影响,且结构加固材料的耐久性对保证改造效果、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 要作用。结构加固材料的种类较多,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50367、《混凝土结构加固用聚合物砂浆》JG/T289等对其毒性、耐久性等进 行了规定。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评价查阅相关峻工图(建筑 结构)、材料检测报告或证明文件、结构加固材料产品说明书,

.13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

.14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

进行了综合修改。 合理采用强度较高的结构材料,可减小改造过程中新增构件的截面尺寸及材 料用量,同时也可减轻结构自重。本条中的“高强度等级钢筋”指的是400MPa 级及以上强度等级的钢筋;“高强钢材”指的是Q355及以上的钢材。混凝土结 构中的受力普通钢筋,包括梁、柱、墙、板、基础等构件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及箍 。高强建筑结构材料采用比例的计算方法:高强度材料用量比例=新增结构构 牛中高强度材料用量(kg)/新增结构构件中所有同类材料用量(kg)。 采用混合结构时,考虑混凝土、钢的组合作用优化结构设计,可达到较好的 节材效果。材料用量比例应按下列规则进行计算:1)对于混凝土结构,需计算 高强度钢筋比例、强度较高的混凝土比例;2)对于钢结构,需计算高强钢材比 列、螺栓连接节点数量比例;3)对于混合结构,除计算以上材料之外,还需计 算建筑结构比例。 如果新增结构不包含混凝土结构,也不包含钢结构,则核查新增结构选用的 合理性报告,则在分析其新增结构合理性基础上,本条可直接得分。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各类材料用量比例计算书 新增结构合理性报告;评价查阅相关峻工图、施工记录、材料决算清单、各类 材料用量比例计算书、新增结构合理性报告,必要时现场核查。

7.2.15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

台板、预制楼梯、雨棚、栏杆等。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建筑及装修专业施工图、工 业化内装部品施工图)、工业化内装部品用量比例计算书;评价查阅相关工图 工业化内装部品用量比例计算书,必要时现场核查

7.2.16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

室内顶棚装饰面层涂m?5料、吊顶等室内地面装饰面层木m?5地板、面砖等门窗、玻璃m25保温材料m?5卫生洁具具5其他防水材料m?5密封材料Kg5其他5注:1表中带“*”项的权重值采用“内插法”计算,计算结果取小数点后1位。2预拌混凝土应包含预制部品部件的混凝土用量;预拌砂浆应包含预制部品部件的砂浆用量;围护墙、内隔墙采用预制构件时,计入相应体积计算;结构保温装修等一体化构件分别计入相应的墙体、装修、保温、防水材料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计算分析报告;评价查阅相关工图、计算分析报告、检测报告、工程决算材料清单、绿色建材标识证书、施工记录,必要时现场核查。101

8.1.1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

日照直接影响使用者的身心健康,对于提高建筑室内环境质量、改善人居环 境有重要的作用。我国对居住建筑以及中小学、医院、疗养院等日照要求较高的 公共建筑都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如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 通则》GB50352中对住宅的居住空间、老人住宅和残疾人住宅的卧室与起居室 托儿所和幼儿园的主要生活用房、中小学的教室、医院和疗养院的病房与疗养室 宿舍的居室等日照标准的规定,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中对居住建筑、旧区改建项目中新建住宅日照标准的规定,现行国家 标准《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GB/T50340中对老年人居住用房设置的规定 现行行业标准《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中对生活用房布置的规定 现行国家标准《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中对建筑物间距的规定等。 因此,既有建筑改造应满足相应的日照标准要求,同时还应兼顾周边建筑的 日照需求,减少对相邻建筑产生的遮挡。改造前周边建筑满足日照标准的,应保 证建筑改造后周边建筑仍符合相关日照标准的要求;改造前,周边建筑未满足日 照标准的,改造后不可降低其原有的日照水平。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和日照模拟分析报告;评价查 阅相关竣工图和日照模拟分析报告,并现场核实。

8.1.2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

植物种植应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植物配置应充分体现本地区植物资源 的特点,突出地方特色。有些植物有一定的毒害,如散发的气体易引发气管炎, 接触后会导致过敏红肿等;也有一些植物带有尖刺,容易伤及过往行人。因此 本条要求选择无毒无害的植物,这是营造绿色生态环境的基本保证。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评价查阅相关峻工图,并现 场核实,

8.1.3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

8.1.4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

进行改造的既有建筑场地内不应有 未达标排放或超标排放的气态、液态或固 态污染源,例如:易产生噪声污染的建筑场所或设备设施、油烟或污水未达标排

8.1.5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

8.1.6本条适用于各类建筑的预评价、

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对居任建筑、公共建筑和工 业建筑室外活动区域照明标准值分别进行了规定。为确保室外公共活动区域的人 员安全,降低潜在风险,提高室外照明舒适度,各场所根据人流量、视觉活动特 点及相应安全要求确定照明标准值。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照度计算报告;评价查阅相 关竣工图、现场检测报告。

8.2.1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如果场地内没有可利用的构 筑物、构件和设施,本条第2款直接得分

8.2.1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如果场地内没有可

8.2.1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如果场地内没有可利用的构 筑物、构件和设施,本条第2款直接得分。 第1款,既有建筑的周边生态环境主要是指场地内具有保护价值的园林绿 地、河湖水系、道路和古树名木等。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过程中应尽可能维护场地 周边的生态环境,减少对场地及周边生态的改变。如确实需要改造场地内水体、

植被等时,应在工程结束后及时采取生态复原措施。 第2款,要求场地内可利用的构筑物、构件和其他设施应按国家和地方的相 关规定予以保护,并根据其功能特点加以利用,或改造后进行再利用。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评价查阅相关竣工图,并现 场核实。

8.2.3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

8.2.3条内容,进行了综合修改。

3.2.3条内谷,进行综合修改。 绿化是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 施。合理设置绿地可起到美化环境、调节微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作用。 第1款,对住宅建筑提出要求,以场地绿地率及住宅建筑所在居住街坊内人 均集中绿地面积进行评价。绿地率是指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 占该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率(%),是衡量住区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集中 绿地是指居住街坊配套建设、可供居民休憩、开展户外活动的绿化场地。集中绿 也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宽度不小于8m,面积不小于400m²;集中绿地应设置供幼 儿、老年人在家门口日常户外活动的场地。并应有不少于1/3的绿地面积在标准 的建筑日照阴影线(即日照标准的等时线)范围之外,并在此区域设置供儿童 老年人户外活动场地,为老年人及儿童在家门口提供日常游憩及游戏活动场所 第2款,对公共建筑提出要求,鼓励各类公共建筑进行屋顶绿化和墙面垂直 绿化,既能增加绿化面积,文可以改善屋和墙壁的保温隔热效果,还可有效滞 留雨水;同时本条款鼓励绿地或绿化广场定时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以提供更多 的公共活动空间。 第3款,提倡场地绿化采用养、灌、草结合的复层绿化,乔、灌、草组合配 置,不仅能够提高绿地的空间利用率、增加绿量,而且乔、灌、草组合在空间层 面上形成重叠错落的效果,形成富有层次的绿化体系,使有限的绿地发挥更大的 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种植区域的覆土深度应满足乔、灌、草自然生长的需要 般来说,满足植物生长需求的覆土深度为:乔木大于1.2m,深根系乔木大于 1.5m,灌木大于0.5m,草坪大于0.3m。种植区域的覆土深度应满足申报项目所在 地园林主管部门对覆土深度的要求。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苗木表、屋顶绿化、覆土绿 化和/或垂直绿化的区域及面积、种植区域的覆土深度、排水设计)及相关说明, 绿地率计算书、日照分析报告;评价查阅相关峻工图及相关说明、苗木采购清单 绿地率计算书、日照分析报告。

进行了综合修改。 烟草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很多有害气体和有害颗粒,有研究显示二手烟对 乎吸系统的健康影响更为严重,二手烟雾已被美国环保署和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确 定为人类A类致癌物质。为了维护创造良好公共环境,提高文明水平,本条规 定设置室外吸烟区,为吸烟起到“蔬堵结合”的作用。 第1款,对室外吸烟区的布置位置提出了要求。室外吸烟区应布置在建筑主 出入口的主导风的下风向,应远离人员密集区域和行人必经的主要通道,不应布 置在有顶部遮蔽的空间、建筑出入口、可开启窗区域、建筑新风进气口、儿童和 老年人活动区域等位置。 第2款,对室外吸烟区的设施设置提出了要求。从建筑主出入口至室外吸烟 区应设有明显的导向标识,有效地引导有吸烟习惯的人群至吸烟区吸烟。吸烟区 或通过与绿植或绿化带结合布置,降低二手烟逸散且与整体景观相协调。吸烟区 内应配置烟头搜集设施和吸烟有害健康的警示标识。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评价查阅相关峻工图,并现 场核实。

8.2.6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

8.2.7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

比不应大于0.3,对于城市快速路、主十路、立交桥、高架桥两侧的建筑物20m 以下、一般路段10m以下以及T形路口正对直线路段处的玻璃幕墙可见光反射 率不应大于0.16。当玻璃幕墙周边存在居住建筑、医院、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时, 进行反射光影响分析,其反射光照射在周边居住建筑、医院、中小学和幼儿园 建筑窗台面,在与水平面夹角0°~45°的范围内的连续滞留时间不应超过30min。 对于有医疗设施的养老建筑宜参照医院建筑的相关要求实施。玻璃幕墙有害反射 光对驾驶员造成影响时,会使人降低对灯光信号等重要信息的辨识力,甚至带来 道路安全隐患。被评价的公共建筑在主干道路口和交通流量大的区域设置玻璃幕 墙时,玻璃幕墙在驾驶员前进方向垂直角20°,水平角±30°内,行车距离100m 内,不应对机动车驾驶员造成连续有害反射光。 第2款,在进行照明方案选择时应进行照明计算,并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室 外照明干扰光限制规范》GB/T35625和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 JGJ/T163的相关规定合理选择照明产品及布置方案,避免对居民产生光污染影 。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设计文件,光污染分析专项报告;评价查阅 相关峻工图纸、光污染分析专项报告,并现场核实。

8.2.9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

做了规定。如果机动车道两侧种植具有遮阳功能的行道树,也视为满足要求。 第3款,本款要求计算屋顶绿化面积、设有太阳能集热板或光电板的水平投 影面积、反射率高的屋面面积之和。屋面可通过采用浅色材料或采用高反射率涂 料等来提高屋面的太阳辐射反射系数。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日照分析报告、计算书;评 价查阅相关工图、日照分析报告、计算书、材料性能检测报告。

进行了综合修改。 第1款,人行区是指区域范围内功能或主要功能可供行人通行和停留的场 所。冬季建筑物周围人行区距地1.5m高处风速小于5m/s是不影响人们正常室外 活动的基本要求。风速放大系数是建筑物周围离地面高1.5m处风速与开阔地面 司高度风速之比。高层建筑的出现使得再生风和二次风环境问题凸现出来,在建 筑群中,若建筑单体设计和群体布局不当,不仅会阻碍风的流动,还会产生二次 风,从而导致行人举步维艰或强风卷刮物体撞碎玻璃等。本条采用风速放大系数 作为建筑布局对风环境影响的评价依据,要求人行区域的风速放大系数不大于 2。 第2款,夏季、过渡季通风不畅在某些区域形成无风区和涡旋区,不利于建 筑散热和污染物消散,应尽量避免。因此,场区的改造设计可利用计算流体动力 学(CFD)模拟分析不同李节典型风同、风速下的场地风环境情况,有针对性地 采取场区功能重组、构筑物与景观的增设等措施。其中来流风速、风向应为对应 季节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风向和平均风速。室外风环境模拟使用的气象参数建议依 次按地方有关标准要求、现行行业标准《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JGJ/T346、 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中国建筑 热环境分析专用气象数据集》的优先顺序取得风向风速资料。数据选用尽可能使 用地区内的气象站过去十年内的代表性数据,也可以采用相关气象部门出具逐时 气象数据。 室外风环境模拟应得到以下输出结果: 1)不同季节不同来流风速下,模拟得到场地内1.5m高处的风速分布。

2)不同季节不同来流风速下,模拟得到冬季室外活动区的风速放大系数。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风环境分析报告等;评价查 阅相关竣工文件、风环境分析报告。

9.1.1绿色建筑全寿命期内各环节和阶段,都有可能在技术、产品选用和管理 方式上进行性能提高和创新。为鼓励性能提高和创新,在各环节和阶段采用先进 适用、经济的技术、产品和管理方式,本标准设置了相应的评价项目。比照“控 制项”和“评分项”,本标准中将此类评价项目称为“加分项”。 本标准设置的加分项内容,有的在属性分类上属于性能提高,如进一步降低 建筑综合能耗;有的在属性分类上属于创新,如传承地域建筑文化、建筑信息模 型(BIM)、碳排放分析计算等,鼓励在技术、管理、生产方式等方面的创新。 9.1.2加分项的评定结果为某项得分或不得分。考虑到与绿色建筑总得分要求 的平衡,以及加分项对建筑绿色性能的贡献,本标准对加分项附加得分作了不大 于100分的限制。某些加分项是对前面章节中评分项的提高,符合条件时,加分 项和相应评分项均可得分。

9.2.1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

多得5分,本条最高得分不超过30分。满足超低能耗建筑标准的,直接得30 分。目前,我国超低能耗建筑可以定义为:以年为计算周期,建筑采暖供冷能耗 比按照节能标准建造的建筑节能50%以上的建筑。 本条文涉及的国家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包括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 计标准》GB50189和现行行业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TGJ26等。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围护结构施工详图、相关设 计说明)、节能计算书、建筑综合能耗节能率分析报告;评价查阅相关竣工图(围 护结构施工详图、相关设计说明)、节能计算书、建筑综合能耗节能率分析报告

9.2.2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

建筑的各个机电系统(如供暖系统、通风系统、空调系统、给水系统、排水 系统、热水系统、电气动力系统、照明系统、控制系统、信息系统、监测系统等) 复杂且关联性较强,进行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后,应进行系统综合效能调适,确保 各系统实现不同负荷工况运行和用户实际使用功能的要求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后,系统综合效能调适的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验证设备的型号和性能参数符合设计要求。 2)验证设备和系统的安装位置正确。 3)验证设备和系统的安装质量满足相关规范的具体要求。 4)保证设备和系统的实际运行状态符合设计使用要求。 5)保证设备和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效性。 6)向运维人员提供全面的质量培训及操作说明,优化操作及维护工作。 综合效能调适与交付可按现行行业标准《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规范》JGJ/T 391的有关规定执行。综合效能调适前可编制技术方案,综合效能调适结束后, 应整理和编写完整的过程管理资料,并提交最终综合效能调适资料。综合效能调 适资料应包括各阶段系统效能调适报告、问题日志和综合效能调适报告。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综合效能调适技术方案;评价查阅各阶段系 统效能调适报告、问题日志和调适报告等综合效能调适资料。

.3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

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方式。这种节能投资方式充许客户用未来的节能收益 为设备升级,以降低目前的运行成本;或者节能服务公司以承诺节能项目的节能 效益或承包整体能源费用的方式为客户提供节能服务。 能源管理合同在实施节能项目的用户与节能服务公司(包括内部的能源服务 机构)之间签订。节能服务公司首先与愿意进行节能改造的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 同,向客户提供能源审计、可行性研究、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和材料采购, 工程施工、人员培训、节能量监测、改造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服务,并通 过与客户分享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承诺节能项目的节能效益或承包整体 能源费用的方式为客户提供节能服务,并获得利润,滚动发展。 同时鼓励其他有效的能源管理商业模式,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有关合同文本;评价查阅相关合同文本和实 施文件。

建筑信息模型(BIM)是建筑业信息化的重要支撑技术。BIM是在CAD技 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维模型信息集成技术。BIM是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 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能便设计人员和工程人员能够对各种建筑信息做出止 确的应对,实现数据共享并协同工作, BIM技术支持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的信息管理和应用。在建筑工程建设的各 价段支持基于BIM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可以极大地提升建筑工程信息化整体水 平,工程建设各阶段、各专业之间的协作配合可以在更高层次上充分利用各自资 源,有效地避免由于数据不通畅带来的重复性劳动,大大提高整个工程的质量和 效率,并显著降低成本。因此,BIM中至少应包含规划、建筑、结构、给水排 水、暖通、电气等6大专业相关信息。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指导意见的通知》(建质 函[2015]159号)中明确了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等阶段应用BIM的工作 重点内容。其中,规划设计阶段主要包括:①投资策划与规划;②设计模型建立 ③分析与优化;④设计成果审核。施工阶段主要包括:①BIM施工模型建立: ②细化设计;③专业协调;④成本管理与控制;③施工过程管理;③质量安全监 控:工程风险管控:③交付竣工模型。运营维护阶段主要包括:①运营维护模

型建立;②运营维护管理;③设备设施运行监控;④应急管理。评价时,规划设 计阶段和运营维护阶段BIM分别至少应涉及2项重点内容应用,施工阶段BIM 至少应涉及3项重点内容应用,方可得分。为适用于既有建筑改造,在设计、施 工、运行维护三个阶段应用BIM技术权重不同。在规划设计阶段应用,得4分; 在施工建造阶段应用,得4分;在运行维护阶段应用,得7分。 一个项目不同阶段出现多个BIM模型,无法有效解决数据信息资源共享问 题,因此当在两个及以上阶段应用BIM时,应基于同一BIM模型开展,否则不 认为在两个阶段应用了BIM技术。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BIM技术应用报告;评价 查阅相关竣工图、BIM技术成果报告

9.2.5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

9.2.6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

建筑碳排放计算及其碳足迹分析,不仅有助于帮助绿色建筑项目进一步达到 和优化节能、节水、节材等资源节约目标,而且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建筑对于我国 温室气体减排的贡献量。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我国也有了较为成熟的计算方法 和一定量的案例实践。在计算分析基础上,再进一步采取相关节能减排措施降低 碳排放,做到有的放矢。绿色建筑作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载体,理应将此作 为一项技术措施同步开展。 建筑碳排放计算分析 的碳排万

量。预评价和投人使用前的评价,主要分析建筑的固有碳排放量;对于投人运行 年的建筑,主要分析在标准运行工况下建筑运行产生的碳排放量。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建筑固有碳排放量计算分析报告(含减排措 施);评价查阅建筑固有碳排放量计算分析报告(含减排措施),投入使用的项目 尚应查阅标准运行工况下的碳排放量计算分析报告(含减排措施)。

示范工程的认定文件,混凝土用量结算清单、预拌混凝土进货单,施工单位统计 计算的预拌混凝土损耗率,现场钢筋加工的钢筋工程量清单、钢筋用量结算清单, 钢筋进货单,施工单位统计计算的现场加工钢筋损耗率、铝模材料设计方案及施 工日志。

9.2.8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

9.2.9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

建设工程保险在国际上已经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制度,比如法国的潜在缺陷保 险(IDI)制度、日本的住宅性能保证制度等。保险一般承保工程竣工验收之日 起一定年限(如10年)之内因主体结构或装修设备构件存在缺陷发生工程质量 事故而给消费者造成的损失,通过保险产品公司约束开发商须对建筑质量提供 定年限的长期保证,当建筑工程出现了保证书中列明的质量问题时,通过保险机 制保证消费者的权益。通过推行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提高建设工程质量。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建设工程质量保险产品投保计划;评价查阅 建设工程质量保险产品保单,核查其约定条件和实施情况

空调系统中引入室外新鲜空气是保障良好室内空气品质的关键。在夏季室外 空气熔值和气温高于室内空气熔值和气温时,空调系统为处理新风势必要消耗冷 量。而冬季室外气温比室内气温低且含湿量也低时江苏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标准DGJ32J16-2014 ,空调系统要为加热、加湿新 风势必要消耗能量。 空调工程中处理新风的能耗占到总能耗的25%~30%,对于高级宾馆和办公 建筑可高达40%。因此工程设计过程中降低新风能耗,鼓励采用新风新技术,达 到降低新风负荷目的。 新技术与设备包含户内中央新风系统、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相对湿度由空 调新风系统控制的系统、空调新风防冻机组等。 住宅建筑中采用中央新风系统符合本条文要求。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计算书;运行评价查阅相 关竣工图、计算书、运行记录,并现场核实。

9.2.11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

既有建筑改造后,应逐户建立用户情况档案;设置定期安检制度,定期检查 是否存在超期服役未及时更换的燃气灶具、胶管、是否按规定标准安装自闭阀 报警器、切断阀等安全设施。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专项检测报告;评价查阅相 关竣工图、专项检测报告。

.12本条适用于各类建筑的设计、运行读

三种需求,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 在应用分布式热电冷联供技术时,必须进行科学论证,从负荷预测、系统配 置、运行模式、经济和环保效益等多方面对方案做可行性分析,严格以热定电 系统设计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计算分析报告(包括负荷 预测、系统配置、运行模式、经济和环保效益等方面)运行评价查阅相关工图、 主要产品型式检验报告、计算分析报告,并现场核实。

9.2.13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设计、运行评价

通风空调空间的气流组织直接影响到其通, 仿真其中的空气分布详细情况,从而指导设计。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室内环境模拟计算报告 运行评价查阅相关峻工图、室内环境模拟计算报告,必要时可进行现场测试。 9.2.14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运行评价查阅相关峻 工图、主要产品型式检验报告,并现场核实。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 评价。 本条主要是对前文未提及的其他技术和管理创新予以鼓励。目的是鼓励和弓 导项目采用不在本标准所列的绿色建筑评价指标范围内,但可在保护自然资源和 生态环境、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健康和宜居性、智能化系统建设、传 承历史文化等方面实现良好性能提升的创新技术和措施,以此提高绿色建筑技术 水平。 当某项目采取了创新的技术措施,并提供了足够证据表明该技术措施可有效 提高环境友好性,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或具有较大的社会 效益时,可参与评审。项目的创新点应较大地超过相应指标的要求,或达到合理 指标但具备显著降低成本或提高工效等优点。本条未列出所有的创新项内容,只 要申请方能够提供足够相关证明,并通过专家组的评审即可认为满足要求。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分析论证报告及相关证明材 料;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分析论证报告及相关证明材料。

附录:既有建筑绿色改造预评价/评价评分计算表附表1既有建筑绿色改造预评价评分计算表总得分计算值实际理论满分值及分数划分(实际得分求得分与星级得分和后除以10)控制项基础分400基本级安全64(满足安全耐久100耐久36所有控制项要室内空气品质24求)健康舒适100水质21一星级声、光环境29(≥ 60室内热湿环境26分)评分出行与无障碍18项服务设施23生活便利70二星级智慧运行29(≥ 70物业管理0分)节能与能源利用80资源节约200节水与水资源利用60节材与绿色建材60三星级场地生态与景观60环境宜居100(≥ 85室外物理环境40分)加分提高与创100项新121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水力机械图 SL 73.4-2013附表2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评分计算表实际总得分计算值理论满分值及分数划分(实际得分求得分得分与星级和后除以10)控制项基础分400基本级安全64(满足安全耐久100耐久36所有控制项要室内空气品质24求)健康舒适100水质21 一星级声、光环境29( ≥60室内热湿环境26分)评分出行与无障碍18项服务设施23生活便利100二星级智慧运行29(≥70物业管理30分)节能与能源利用80资源节约200节水与水资源利用60节材与绿色建材60三星级场地生态与景观60环境宜居100(≥85室外物理环境40分)加分提高与创100项新122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