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61T 112-2021 高延性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水印).pdf

DBJ61T 112-2021 高延性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水印).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3.6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16176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61T 112-2021 高延性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水印).pdf

A.0.7试件的等效弯曲韧性按下式计算:

A.0.7试件的等效弯曲韧性按下式计算:

式中:W 一等效弯曲韧性(kJ/m)【精品】顶管1050顶管施工方案,精确至0.1kJ/m。

附录B高延性混凝土力学性能快速检验方法

B.0.1本方法适用于高延性混凝土材料进场检验时的力学性能 快速检验。 B.0.2可程式恒温恒湿试验箱,可调节温度范围不小于0℃ 80℃,温度均匀度为±1℃,温度波动度为±0.5℃;湿度范围不小 于20%~98%R.H,湿度均匀度为±2%R.H,湿度波动度为± 1 % R. H。

B.0.3试验测试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高延性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快速检验对应的可程式恒温 湿试验箱运行程序应符合图 B.0.3的规定,相对湿度应保持在 95%以上;

图B.0.3可程式恒温恒湿试验箱运行程序

2高延性混凝土力学性能快速检验的试件尺寸及制作方法 应符合本规程第4.4.1条的相关规定,每批次制作1组试件:

3试件制作成型24h后拆模,检查外观,不得有明显缺损。 试件拆模后置于可程式恒温恒湿试验箱中,上下错位放置,按图 B.0.3的运行程序养护72h后取出,放置室温后再按本规程第4. 4.1条的试验方法进行力学性能测试。 B.0.4快速检验的高延性混凝土力学性能测试结果应符合表 B. 0. 4 的要求。

0.4高延性混凝土快速养护力学性能

快速检验性能指标 力学性能指标类别 I类 人类 【Ⅲ类 等效弯曲韧性(kJ/m²) ≥170.0 ≥130.0 ≥90.0 等效弯曲强度(N/mm2) ≥11.0 ≥10.0 ≥9.0 抗折强度(N/mm²) ≥11.0 立方体抗压强度(N/mm²) ≥45.0

主:表中性能指标除立方体抗压强度为标准值外,其他性能指标均指代表值

1为了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 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少有选择,在条件允许时首先这样做的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规程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 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03 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 3 GB 50016 设标 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5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GB 50023 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4 7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550 《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702 10 《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 GB 50728 11 《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 12 《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 13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 50119 14 《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用合成纤维》 GB/T 21120 15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T 1596 16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 GB/T 17671 17 《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GB/T 18046 18 《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 19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082 20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T 50107 21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GB/T 50467

7.5构造要求 69 7. 6 施工 70 8 质量验收 71 8. 1 一般规定 71 8. 2 施工质量检验 附录A 高延性混凝土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73 附录 B 高延性混凝土力学性能快速检验方法

1.0.3高延性混凝土涉及不同工程类别及国家标准或行业

1.0.3高延性混凝土涉及不同工程类别及国家标准

准,在使用中除应执行本规程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及陕西 省有关标准的规定

2.1术语 2.1.1高延性混凝土(high ductile concrete,简称 HDC),是一种 具有高韧性、高抗裂性能和高耐损伤能力的新型结构材料。传统 的混凝土和纤维混凝土都具有明显的脆性,开裂后很快达到最大 拉应力,一般仅出现一条主裂缝和少量微裂缝,表现出应变软化 特征;高延性混凝土开裂后,应力基本保持不变,应变能维持较长 时间的发展,在拉伸和剪切荷载下表现出良好的多裂缝开展和应 变硬化特征(如图1)。

图1高延性混凝土单轴拉伸曲线比较

本规程4.2节对高延性混凝土的强度指标和韧性指标均有 明确规定。为达到其韧性指标要求,目前制备高延性混凝土都需 要掺加短纤维作为增韧材料。但通过纤维增韧只是实现高延性

的手段之一,随着混凝土制备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以后不排除采 用其他方式也可以配制出高延性混凝土。

3.1.1制备高延性混凝都需要掺加短纤维作为增韧材科,日 于高延性混凝土基体破坏时,纤维基本上是从基体中拔出而不是 拉断,因此纤维的增韧作用主要取决于与基体的粘结性能。为 调节纤维与基体表面的粘结强度,一般都需要根据工程需要和讨 验结果对各种合成纤维进行表面处理。

径比、纤维形状和表面特性等因素有关。纤维的增韧作用随着长 径比增大而提高,纤维长度太短时增韧效果不明显,,太长则影响 拌合物性能:太细在搅拌过程中容易被弯折甚至聚团,太粗则在 等体积含量时增韧效果较差。大量试验研究和工程经验表明:长 度在15mm~60mm的粗纤维和4mm~15mm 的单丝纤维,增韧效 果和拌合物性能较佳。若超出上述范围,经过试验验证且施工性 能满足要求时,也可以采用。 3.1.3纤维的耐碱性能用来衡量合成纤维在碱性介质内纤维强 度的稳定性,而极限拉力保持率是评价耐碱性能的主要参数。极 限拉力保持率是指合成纤维在氢氧化钠碱溶液中,以规定的温 度、浓度和时间浸泡处理,然后测试其断裂强度,与原试样的断裂 强度之比的百分率

+,. 高延性混王的配制应注息调配拌合物的和易性,开 其不离析、泌水,还应当注意纤维在基体材料中的分散性,保证纠 维不聚团

泥熟料。由于矿物掺合料的活性较低,使得高延性混凝土的早期 强度增长较慢,当超过28d 以后的强度仍有较大幅度增长。因 此,本条规定高延性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指按标准 方法制作养护边长为100mm的标准立方体试块,用标准试验方法 在龄期60d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值。高延性混凝 土的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经过大量试验研究表明,由于高延性混凝 土基体内不含粗骨料,且材料匀质性较好,当采用边长为 70.7mm、100mm和150mm的立方体试块进行抗压强度试验时 得到的尺寸效应换算系数很小,与普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着试 件尺寸增大而减小的特点有明显区别。为便于现场制作试块,本 条规定统一采用边长为100mm的立方体试块作为标准试件进行 高延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评定,且不考虑尺寸换算系数折减

等效弯曲韧性和等效弯曲强度为韧性评价指标,抗折强度和立方 本抗压强度为强度评价指标。 随着混凝土的强度提高,其脆性增大,采用高延性混凝土能 有效避免高强混凝土的脆性破坏,充分发挥其强度和韧性的优 势,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但考虑到经济性,本规程建议高延性 昆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不宜小于50N/mm。实际工程中对混 疑土强度要求较低时,也可以使用强度低于50N/mm²的高延性 昆凝土改善其受力性能,但其力学性能指标应通过专门的试验确 定以满足相应的设计要求。 4.2.3高延性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0.88一一考虑到结构中混凝王强度与试件混凝土强度之 间的差异而采取的修正系数; 棱柱体抗压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比值,可取 0.88; fu.k 一高延性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C,50的高 延性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值取50N/mm² 上式(1)参考了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对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的取值依据。由于高延 性混凝土轴心受压破坏时表现出良好的抗压韧性和耐损伤能力, 与传统混凝土的脆性破坏有明显区别,因此不再考虑高延性混凝 土的脆性折减系数。且大量研究表明,由于纤维桥联作用对高延 性混凝土单轴受压提供的横向约束作用,使高延性混凝土的轴心 抗压强度明显高于相同强度等级的普通混凝土。根据大量试验 数据分析结果,高延性混凝土棱柱体抗压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 的比值为0.88~0.95,可偏于安全取0.88。 根据高延性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并参照现行国家标

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计算方法确定C.50高延性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为 27.6N/mm²; 高延性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明显高于普通混凝土,且基本 都能达到同等级混凝土抗拉强度的2倍以上,本条根据天量试验 数据,并结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 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设计值计算方法确定C,50高延性混凝土轴心 抗拉强度设计值fd为3.8N/mm²。

高延性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明显高于普通混凝土、且基本 都能达到同等级混凝土抗拉强度的2倍以上,本条根据天量试验 数据,并结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 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设计值计算方法确定C,50高延性混凝土轴心 抗拉强度设计值fd为3.8N/mm²。 4.2.4高延性混凝土的受压和受拉弹性模量与其立方体抗压强 度有关,但由于高延性混凝基体内不含粗骨料,其弹性模量取 值与普通混凝土明显不同,本条根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南大 学、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所大量试验结果以及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 督检验中心的检验结果,高延性混凝土的弹性模量相当于同等强 度普通混凝土的2/3左右,本条给出C50高延性混凝土的弹性 据实测数据确定。 4.2.5高延性混凝土纵向受压时,其横向变形受到纤维桥联应 力的约束,使其横向变形减小。因此,高延性混凝土泊松比明显 小于普通混凝土,由于泊松比与纤维掺量和材料韧性指标均有 定关系,当有可靠试验依据时,泊松比可根据实测数据确定。 4.2.6高延性混凝土的弯曲韧性通过附录A的试验方法进行测 式,与普通纤维混凝土的韧性评价方法不同,由附录A得到的等 等效弯曲韧性综合考虑了材料强度和变形两种因素,能明确反映

4.2.5高延性混凝土纵向受压时,其横向变形受到纤维桥联应

力的约束,使其横向变形减小。因此,高延性混凝土泊松比明显 小于普通混凝土,由于泊松比与纤维掺量和材料韧性指标均有 定关系,当有可靠试验依据时,泊松比可根据实测数据确定

4.2.6高延性混凝土的弯曲韧性通过附录A的试验方法进行测 试,与普通纤维混凝土的韧性评价方法不同,由附录A得到的等 等效弯曲韧性综合考虑了材料强度和变形两种因素,能明确反明 高延性混凝土材料的韧性。

4.3.1高延性混凝土的耐久性能明显高于普通混凝土,本条规 定了其主要的耐久性能指标,当设计中对其耐久性能有要求时, 可参照本条规定其具体耐久性指标,设计中相应的耐久性指标要 求不应低于本条的规定

4.4.1本条主要给出了高延性混凝土主要力学性能的试验方法 及标准试件尺寸。大量试验研究表明,由于高延性混凝土基体内 不含粗骨料,且材料匀质性较好,当采用不同尺寸的立方体试件 进行抗压强度试验时,得到的尺寸效应换算系数很小,与普通混 凝土的抗压强度随着试件尺寸增大而减小的特点有明显区别。 因为其不含粗骨料且为便于现场制作试件,本条规定统一采用边 长为100mm的立方体试件作为标准试件进行高延性混凝土的立 方体抗压强度评定,不考虑尺寸换算系数折减。 4.4.2同条件养护时间可以我施工现场了解材料性能现状的参 考,同条件养护时高延性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检验时的等效养护 龄期可取日平均温度逐日累计达到1200℃·d时所对应的龄期, 日平均温度为0℃以下的龄期不计入。 高延性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块的强度测试方法应按现行国 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 定执行,但由于高延性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以标准养护60c 的强度作为指标依据,因此同条件养护时的等效养护龄期规定为 且平均温度逐且累计达到1200℃·d时所对应的龄期。等效养

护龄期也可按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与在标准养护条件下60d龄 期试件强度相等的原则由监理、施工等各方共同确定。 4.4.3本条给出了高延性混凝土材料进场检验的一些具体规 定,材料性能的进场复检采用快速检验方法,这样可以快速的确 定高延性混凝土材料性能指标,提高进场复检效率,为进场使用 提供必要的依据

5.1.1由4.2.2条可知,高延性混凝土包括两个强度指标和内 个韧性指标。因此,高延性混凝土的试配应同时满足强度和韧性 指标的双重要求。同时,高延性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禾 耐久性能都应当满足设计要求。

5.1.2高延性混凝土的矿物掺合料和外加剂掺量较大,甚至

到胶凝材料总量的50%以上。考虑到不同原材料的工作性能差 异很大,实际工程中高延性混凝土的矿物掺合料和外加剂掺量均 应当经过试配以后确定,以保证能满足相应的设计要求。

5.1.3高延性混凝土以其优异的弯曲韧性、抗裂性能和耐损

能力,在公路路面和城市道路路面工程中应用也具有明显的优 势。用于公路路面和城市道路的高延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根 据相应的行业标准进行试配确定,保证其抗压强度、弯拉强度、抗 冻性能等耐久性均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 技术细则》JTG/T F30 和《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的规 定。

5.2.1实验室配制的高延性混凝土抗压强度不仅应达到设计引

5.2.1实验室配制的高延性混凝土抗压强度不仅应达

.Z.1 实验至配制的高延性士抗压强度不仅应达到设计强 度等级值,尚应满足95%的保证率要求。大量试验表明,高延性 混凝土的离散性明显小于普通混凝土,公式(5.2.1)中高延性混

凝土抗压强度的标准差小于普通混凝土,宜通过试验确定;当大 可靠试验依据时,可偏于安全取0.08fcuk(N/mm²)。

5.2.2高延性混凝土包括抗压强度、抗折

包括等效弯曲强度和等效弯曲韧性两个韧性指标。配制高延性 混凝土时,其抗压强度应满足5.2.1条的要求;同时,其抗折强 度、等效弯曲强度和等效弯曲韧性应当符合设计要求

5.3.1高延性混凝土组分中不含粗骨料,其配合比计算与普 混凝土有一定差异,其水胶比和砂胶比均应根据试验结果确定 不能直接按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 的规定计算。根据试验结果,目前配制高延性混凝土的水胶比 般都在0.4 以下,砂胶比也控制在0.8以下。

5.3.2纤维体积率是纤维混凝土中纤维含量的表示方法之

5.3.4实际工程中,不同种类的纤维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制 备高延性混凝土时,可以采用不同种类和不同掺量的纤维进行汇 合使用,以达到性能最优化,其最终确定应当以试验为依据,抗 强度、抗折强度、等效抗弯强度、等效弯曲韧性应满足相应的要 求

6.1高延性混凝土的制备

6.1.1纤维计量充允许偏差为1%可以满足高延性混凝土质量要 求;外加剂和拌合用水计量允许偏差有所收紧;高延性混凝土使 用的骨料以细骨料为主,对骨料计量的允许偏差也有所收紧。 6.1.2为了保证纤维均匀分散在高延性混凝土基体中,宜采用 纤维后掺法,将不含纤维的混合料(包括骨料、水泥、矿物掺合料 等)加水搅拌均匀以后,再加入纤维搅拌,使纤维完全分散均匀无 结块。高延性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比普通混凝土长,搅拌机转速 应适当调高。 6.2/高延性混凝土的施工和养护 6.2.1采用合成纤维制备的高延性混凝土拌合物的稳定性较 好,一般不容易出现离析和泌水。 6.2.2为避免高延性混凝土拌合物浇筑倾落的自由高度过高易 于导致离析,应在施工过程中予以注意。 6.2.3 浇筑时在高延性混凝土中加水会严重影响其性能,造成 很大危害,必须禁止。另外,施工过程中还应当注意结构的连续 性,尽量不留施工缝。 6.2.4采用机械振揭容易使高延性混凝土均匀和密实,但振揭

6.2.4采用机械振捣容易使高延性混凝土均匀和密实,但振

时间过长易产生离析和分层,施工时应进行控制

高延性混凝土的用途,因此,浇筑成型后应及时采取养护措施。

高延性混凝主的用途,因此,浇筑成型后应及时采取养护猎施。 6.2.6高延性混凝土面层主要用于砌体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加固 与修复,可采用喷射法和手工压抹两种方式进行施工。无论采用 挪种施工方式,都应保证纤维分散均匀,且不得在构件转角处(通 常是指阳角)留施工冷缝。当面层厚度较薄时,以手工压抹为主 每层厚度不宜大于15mm;当大面积施工或面层较厚时,采用喷射 法施工可提高工作效率。 6.2.7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砌体结构的施工、验收要求 和注意事项,在本规程第7章中有详细规定。

6.2.6高延性混凝土面层主要用于砌体结构和混凝土结

6.3.1~6.3.3《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中关于冬期 施工期限划分原则是:根据当地多年气象资料统计,当室外日平 均气温连续5d稳定低于5℃即进入冬期施工,当室外日平均气温 连续5d高于5℃即解除冬期施工。

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

7.1一般规定 7.1.1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时,为了避免墙面铲除时 对原墙体造成比较严重的二次损伤,当原墙面抹灰砂浆强度很 高,且砂浆与砖墙粘结很好时,可以不铲除原墙体抹灰砂浆,但砂 浆表面油漆、涂料等装饰面需清理干净,耳抹灰砂浆面层应凿毛 处理。 7.1.2对于空旷房屋、横墙较少房屋、层数或高度超限等一些对 抗震或安全性有较高要求的砌体结构房屋,加固时应选用韧性指 标较高的高延性混凝土材料。 7.2砌体抗压加固 7.2.17.2.2对受压加固,在满足构造要求情况下,外加高延性 混凝土面层加固后的构件可看成砌体与高延性混凝土面层的组 合砌体构件。因此,可利用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中组合砌体构件轴心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公式推出加 固后构件轴心受压计算公式。考虑到高延性混凝土的极限压应 变约为0.006,砌体极限压应变约为0.002,在极限荷载作用下,高 延性混凝土实际发挥的强度(实际强度)小于其极限抗压强度 根据试验结果,在无初始荷载作用时,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双 面加固砖砌体墙体,高延性混凝土的“实际强度”与其极限抗压强 度的比值在0.274~0.363之间,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单面加

固砖体墙体,该比值在0.397~0.491之间。因此,计算加固后 构件的承载力引人高延性混凝土强度利用系数αd。安全起见 无论单面双面,无初始荷载时α均取为0.3。 受压加固时,考虑到加固结构中的原有砌体构件加固前已承 受荷载,其应力水平一般都比较高,而加固新增的高延性混凝士 面层还不能立即工作,需待新加荷载后(第二次受力)才开始受 力。此时,新增高延性混凝土面层的应变滞后于原砌体的应变 原砌体的应变高于新增高延性混凝土面层的应变。当原砌体达 到极限状态时,新增高延性混凝土面层还没达到上述的“实际强 度”。因此,引人二次受压影响系数α2,则高延性混凝±强度利 用系数αα=αal·αd2。将原墙体在重力荷载作用下的平均竖向压 应力定义为初始应力,初始应力与砌体抗压强度的比值定义为初 始应力比β。。因砌体结构离散性较大,确定统一的应力-应变曲 线较难,因此,分别选取由 B.Powell 和H.R.Hodgkinson、朱伯龙 施楚贤三人提出的砌体结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理论分析,得到砖 砌体墙的初始应力比β。与高延性混凝土强度利用系数α的关 系,见下图2。 由图2可知,随着初始应力比β。的增大,αa逐渐减小。当初 始应力比β。小于等于0.7时,曲线下降缓慢;当初始应力比β。大 于0.7时,αd下降增快。当初始应力比β。等于0.7时,αa在有初 始应力情况下相对于初始应力比为0时的下降比例,即二次受压 折减系数系数α在0.43~0.67之间。经综合考虑,取二次受压 影响系数为 αd2 =0.5。

图2砖砌体墙的初始应力比β,与高延性混凝土强度利用系数α.关系

7.4.1原砌体的抗震承载力计算与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

.4.1原砌体的抗震承载力计算与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诊 十规范》GB50003规定相同;而高延性混凝土的贡献,根据现不 68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在截面抗震验算中所建立的概 念,可以简单的认为其抗震承载力与非抗震下的抗剪承载力相 同,仅需将后者除以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即可。这是一种偏于安 全的处理方法。 7.4.2抗震加固和抗震鉴定一样,可采用加固后的综合抗震能 力指数作为衡量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能力的指标,也可按设计规范 的方法对加固后的墙段用截面受剪承载力进行验算。与鉴定不 司的是,要按不同的加固方法考虑相应的加固增强系数,并按加 固后的情况取体系影响系数出,和局部影响系数出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在截面抗震验算中所建立的相 念,可以简单的认为其抗震承载力与非抗震下的抗剪承载力木 同,仅需将后者除以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即可。这是一种偏于安 全的处理方法。

7.4.2抗震加固和抗震鉴定一样,可采用加固后的综合找

力指数作为衡量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能力的指标,也可按设计规卖 的方法对加固后的墙段用截面受剪承载力进行验算。与鉴定不 同的是,要按不同的加固方法考虑相应的加固增强系数,并按力 固后的情况取体系影响系数山,和局部影响系数山,。

.5.1高延性混凝王加固砌体结构一般不需要在面层中配置钢 筋,当墙体承载量相差较大或损伤严重时,适当增加面层厚度,但 面层厚度较厚时为了充分发挥高延性混凝土的性能优势,可以在 面层中配置钢筋,形成配筋高延性混凝土面层,更大程度提高砌 体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整体性。 砂浆强度较低时,为了更好的提高高延性混凝土面层与原墙 体的共同工作能力,建议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与墙体之间采用局 部嵌缝等方式进行处理。对面层端部应采取嵌固措施防止面层 剥离。遇到门窗洞口时,应将面层延伸至洞口侧边锚固,提高加 固的整体性。 7.5.2高延性混凝土受压加固时,加固面层适当增加,且宜采用 双面加固,当原砌筑砂浆强度很低或为偏心受压时,为保证加固 的整体性,宜采用双面加固,若实际条件只能做单面加固时,应对

双面加固,当原砌筑砂浆强度很低或为偏心受压时,为保证加回 的整体性,宜采用双面加固,若实际条件只能做单面加固时,应刘 该加固部位适当加强处理。当面层较厚时,宜采用拉结筋增强面 层与墙体的可靠拉结,提高对面层的横向约束,防止砌体构件受

压时面层横向变形剥离, 7.5.3采用高延性混凝十对墙体进行抗剪和抗震加固时,可 据综合抗震能力指数的控制,只在某一层进行,不需要自上而 延伸至基础。但在底层的外墙,为提高耐久性,面层在室外地面 以下宜加厚并向下延伸200mm或伸至地圈梁顶面。

压时面层横向变形剥离。

彻体组合圈梁和高延性混凝土-砌体组合构造柱对房屋进行零 体性加固,解决其抗震构造措施不足的问题。这样处理,施工 便快捷,且对原有建筑的使用空间占用较少

施工工序少,施工方法主要为人工压抹,大面积施工时也可采用 喷射施工,施工方法简单。但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主要是 利用高延性混凝土的性能优势提高砌体的整体性和承载能力,因 此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加固面的清理要干净,并要养护到位,保 证高延性混凝土材料性能的可靠。 7.6.2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主要是利用高延性混凝土的 生能优势以及加固面层与原构件之间良好的协同工作能力来提 高砌体的整体性和承载能力,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加固面的 清理要干净,保证高延性混凝土与原构件之间的共同工作性能。

8.1.1高延性混凝土材料进场检验自的是为初步确定材料 否满足设计及施工要求,为施工前的初步检验;通过标准养护词 件检验来评定材料最终的性能是否符合本规程规定及设计要求 竣工验收应以标准养护60d的试块性能指标作为评定依据。

8.1.3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

50300规定,明显不合格的个体可不纳人检验批,但应进行处理关 重新验收。检验批中明显不符合要求的个体通常可通过目测对 察或简单的测试确定,这些个体的检验指标往往与其他个体存在 较大差异,纳入检验批后会增大验收结果的离散性,影响整体尽 量水平的客观评价。

8.2.1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检验批划分及抽样数量要求,在现

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检验批划分及抽样数量要求,在现场

8.2.1施工过程中CJJ/T294-2019标准下载,应根据检验批划分及抽样数量要

油样留取试块进行标准养护,测试高延性混凝土60d龄期的主要 力学性能,以此来评判施工现场使用的材料最终性能是否满足

求,作为竣工验收的依据之一。 8.2.2~8.2.11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的施工质量验 收,主要包括面层外观质量、高延性混凝土的粘结质量、面层厚 度、钢筋保护层厚度、面层表面平整度等。同时,对于本规程没有 具体规定的其他加固项目,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加 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及其他有关规范、标准的规 定。

附录 A高延性混凝土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本试验方法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高延性混凝土研究课题组, 针对高延性混凝土的弯曲韧性问题的专门提出的试验方法。目 前国际上对纤维混凝土弯曲韧性试验方法的研究较多,现行行业 标准《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21和协会标准《纤维混 凝土试验方法标准》CECS 13 均给出了纤维混凝土等效弯曲强 度、初裂强度和弯曲韧性的试验方法。按以上方法计算试件的等 效弯曲强度时,需要计算试件跨中挠度为L/150 的荷载-挠度曲 线下的面积。对高延性混凝土,跨中挠度为 L/150 时尚未达到试 件的峰值荷载。因此,采用以上方法不能反映出高延性混凝土良 好的弯曲韧性。 本规程提出的高延性混凝土弯曲韧性试验方法,给出了标准 试件尺寸为40mm×40mm×160mm。 按本方法对试件进行四点弯曲试验,测得其荷载-挠度曲 线,计算出高延性混凝土的等效弯曲强度,再考虑试件挠曲变形 对高延性混凝土弯曲韧性的影响,计算试件的等效弯曲韧性,其 物理意义为试件塑性变形区域耗散的能量,与弯曲韧性的定义吻 合,能更好地反映高延性混凝土的弯曲韧性。

地铁站接地网施工方案附录B高延性混凝土力学性能快速检验方法

本附录中的方法为高延性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快速检验方法, 主要用干高延性混凝土材料进场复验时初步判断材料是否可以 用于施工。因为采用快速养护,可以使高延性混凝十力学性能快 速发展,并比较接近实际标准养护60d的强度指标,能更真实的 反应材料最终的性能,作为进场检验依据更为科学合理。 由于强度越高韧性越低的原因,快速检验的性能指标中等效 弯曲韧性指标要高于本规程第4.2.2条的规定,而抗折强度和抗 玉强度由于还未完全达到最终强度,因此略有降低。同过进场的 材料性能复检和最终60d标准养护的性能检验,能够在保证不影 响正常施工的前提下,保证材料性能。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