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2/T 3159-2019 高延性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pdf

DB62/T 3159-2019 高延性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62/T 3159-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9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29692
下载资源

DB62/T 3159-2019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62/T 3159-2019 高延性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pdf

式中: α 普通混凝土等效矩形应力图形系数,按现行国家 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CB50010规定取值; f一一原混凝土和新增高延性混凝土组合截面的混凝土组合 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可近似按 fa=亏(f。+0.4fa) 确定;若有可靠试验数据,也可按试验结果确定; 北一 截面受压区高度; 。一一受拉边或受压较小边新增纵向钢筋应力;当算得 ,>f,时,取α,>f; 原构件受拉边或受压较小边纵向钢筋应力,当为小 ^偏心受压构件时,图中s。可能变向;当算得so>f, 时,取so=f,。 构件受拉边或受压较小边原纵向钢筋、新增纵向 钢筋截面面积; 白素省 偏心距,为轴向压力设计值N的作用点至纵向受 拉钢筋合力点的距离,按本节D.4.3条确定; a 受拉边或受压较小边新增纵向钢筋合力点到加固 后截面近边的距离; 受压较大边新增纵向钢筋合力点到加固后截面近 边的距离:

as0 原构件受拉边或受压较小边纵向钢筋合力点到加 固后截面近边的距离; a5 原构件受压较大边纵向钢筋合力点到加固后截面 近边的距离。

配电板及户表板的安装工程施工工艺图D.4.2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加固的计算 D.4.3轴向压力作用点至纵向受拉钢筋合力作用点

1D.4.2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加固的

D.5.1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增大截面加固法加固或采用高延性混

凝土面层修混凝土构件时,原构件混凝土表面应经处理,设计文 件应对所采用的界面处理方法和处理质量提出要求。一般情况 下,混凝土表面应予以凿毛处理外,凿毛深度不应小于5mm,且凿 毛后的表面凹凸差不小于5mm,并应采取涂刷结构界面胶剂种植 剪切销钉或增设剪力键等措施,以保证新旧混凝土共同工作。 D.5.2新增高延性混凝土面层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20mm,当面 层厚度大于30mm时,应在面层内增设钢筋。 D.5.3加固用的钢筋,应采用热轧钢筋。受力钢筋直径不应小于 8mm;加锚式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U形箍直径应与原箍筋直径 相同;分布筋直径不应小于6mm。具体配筋应根据实际工程由计 算确定。 D.5.4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增大截面法对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受 剪加固时,新增钢筋的构造应满足下列规定:

1增大截面法配置新增箍筋时,新增箍筋的连接构造如图

D.5.6高延性混凝土增大截面法加固钢筋混凝士柱构件时,钢筋 的构造与普通混凝土增大截面法加固混凝土柱的钢筋构造要求相 同。

D.6施工及施工质量验收

D.6施工及施工质量验收

D.6.1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混凝土构件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 求: 1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混凝土构件宜按下列顺序施工:清理 凿毛混凝土加固面←安装新增钢筋(包括种植钢筋)一→界面处理一 压抹高延性混凝土一覆盖保湿养护一表面装饰 2原构件混凝土表面有装饰层或油污时,应先将装饰层和油 污清理干净,已松动的混凝士应剔除 3混凝土构件存在裂缝时,应参照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 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相关规定先对裂缝进行修补。 4压抹高延性混凝之前,应对界面处理、新增钢筋(包括植 筋)的规格及安装质量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5高延性混凝土压抹或浇筑工程应于界面剂(胶)未干燥前 进行。 6高延性混凝土分层压抹时,每次压抹厚度不宜超过10mm; 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一次压抹厚度未达到 设计要求时,后一道压抹应在前一道初期硬化后进行施工,最后 道之前压抹的高延性混凝土表面应拉毛不应收光

7高延性混凝土面层施工完成后应在12h内、且高延性混凝 土终凝后进行覆盖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夏季应防止 阳光暴晒,冬季施工应采取保温防冻措施。 D.6.2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混凝土结构,应按本标准C.7.2 的规定对高延性混凝土材料性能进行检验。 D.6.3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混凝土构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施 工质量验收: 1加固材料、产品应进行进场验收。 2高延性混凝土与混凝土结构的结合面粘结质量应良好,锤 击检测判定为结合不良(空鼓)的测点数不应超过总测点数的 10%,且不应集中出现在主要受力部位。 检测数量:每一检验批5个构件。 检验方法:锤击检测查空鼓。 3高延性混凝土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抽检数量:每一检验批不得少于3组试块。 检验方法:查高延性混凝土试块试验报告, 4高延性混凝土面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抽样合格率不 立小于90%。 抽样数量:每一检验批5个构件。对梁、柱构件,每个构件不 应少于3处;对楼板、剪力墙构件,每个构件不少于5处, 检验方法:用钻芯取样及卷尺测量的方法测定。 5加固剪力墙或板类构件的高延性混凝土面层的表面平整 度的允许偏差应为8mm,抽样合格率不应小于80%。 抽样数量:每一检验批5个构件,每个构件不少于5处。 检验方法:用2m靠尺及楔形塞尺检查。 6加固混凝土构件用的高延性混凝土材料应进行进场验收 应有产品合格证和有效的材料检验报告,应进行现场见证取样并 检验其性能指标,检验合格之后方能用于加固施工。进场见证检 验的试块龄期为3d,以本标准表4.2.2中3d的性能指标作为进场检 验指标要求

7其他加固材料或产品的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 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的相关规定。

1为了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票 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 表示允许少有选择,在条件充许时首先这样做的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规程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23 《普通混凝十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I52 24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 25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 26 《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21 27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 28 《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 29 《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检测技术规程》JGJ/T322 3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

1 总则· 65 2 术语和符号 67 2.1术语· 67 3原材料· 68 3.1合成纤维 68 4高延性混凝土性能· 70 4.1拌合物性能 70 4.2力学性能 70 4.3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 73 5 配合比设计: 74 5.1 般规定 74 5.2 原材料规 74 5.3 配合比确定 74 6 施工 76 高延性混凝土的制备 76 高延性混凝土的施工和养护 76 质量检验和验收 78 高延性混凝土原材料及拌合物性能检验· 78 7.2 硬化高延性混凝土性能检验 78 7.3 高延性混凝土施工质量验收 78 附录A 高延性混凝土抗压韧性试验方法 80 附录B 高延性混凝土弯曲韧性试验方法 81 附录C 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 82

附录D高延性混凝土加固及修混凝土构件

80℃。另外,采用高延性混凝土的工程遇火灾后,应通过检测鉴 定评定其力学性能是否满足原设计的要求。 高延性混凝土可应用于砌体结构及混凝土结构加固、结构关 键节点、耗能构件等诸多领域,且目前在既有建筑加固领域已经 有较成熟的研究和应用,本标准对加固砌体结构及加固混凝土构 件相关内容做了详细规定。 1.0.3高延性混凝土涉及不同工程类别及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在使用中除应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和行业标准 的规定。

1.0.3高延性混凝土涉及不同工程类别及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在使用中除应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和行业标准 的规定。

2.1.1高延性混凝土(high ductile concrete,简称HDC),是一种 其有高韧性、高抗裂性能和高耐损伤能力的新型结构材料。传统 的混凝土和纤维混凝土都具有明显的脆性,开裂后很快达到最大 拉应力,一般仅出现一条主裂缝和少量微裂缝,表现出应变软化特 征;高延性混凝土开裂后,应力基本保持不变,应变能维持较长时 间的发展,在拉伸和剪切荷载下表现出良好的多裂缝开展和应变 硬化特征(如图2.1.1)

2.1.1高延性混凝土单轴拉伸曲线比较

本标准4.2节对高延性混凝土的强度指标和韧性指标均有明 确规定。为达到其韧性指标要求,自前制备高延性混凝都需要 参加短纤维作为增韧材料,也称为高延性混凝土。但通过纤维增 韧只是实现高延性的手段之一,随着混凝土制备技术的发展与进 步,以后不排除采用其他方式也可以配制出高延性混凝土。

常用的合成纤维有聚丙烯纤维(PP)、聚乙烯纤维(PE)、聚乙烯醇 纤维(PVA)等。由于高延性混凝土基体破坏时,纤维基本上是从 基体中拔出而不是拉断,因此纤维的增韧作用主要取决于与基体 的粘结性能。为了调节纤维与基体表面的粘结强度,一般都需要 根据工程需要和试验结果对各种合成纤维进行表面处理。本条参 照现行行业标准《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21规定高延 性混凝土使用的合成纤维应为无毒纤维。现行国家标准《水泥混 凝土和砂浆用合成纤维》GB/T 21120规定,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用 合成纤维不应对人体、生物和环境造成危害,涉及与生产、使用有 关的安全与环保问题,应符合我国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3.1.2合成纤维的增韧效果与纤维的长度、直径(当量直径)、长

径比纤维形状和表面特性等因素有关。纤维的增韧作用随着长 径比增天而提高,纤维长度太短时增韧效果不明显,太长则影响拌 合物性能;太细在搅拌过程中容易被弯折甚至聚团,太粗则在等体 积含量时增韧效果较差。大量试验研究和工程经验表明:长度在 15mm~60mm的粗纤维和4mm~15mm的单丝纤维,增韧效果和拌 合物性能较佳。若超出上述范围,经过试验验证且施工性能满足 要求时,也可以采用。

3.1.3本条给出了目前制备高延性混凝土常月

纤维的抗拉强度、初始模量和断裂伸长率的要求,其中I

维主要用于制备对韧性要求较高的高延性混凝土;Ⅱ类合成纤维 用于制备对韧性要求较低的高延性混凝土。若合成纤维的性能超 出上述范围,经过试验验证其增韧效果满足要求时,工程中也可以 采用。

4.1.1高延性混凝土的配制应注意调配拌合物的和易性,并使其 不离析、泌水,还应当注意纤维在基体材料中的分散性,保证纤维 不聚团

《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21的规定,从严控制高延性混 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以减少氯离子对钢纤维锈蚀的影响。

4.2.1配制高延性混凝土时,采用了大量的矿物掺合料取代水泥 熟料。由于矿物掺合料的活性较低,使得高延性混凝土的早期强 变增长较慢,当超过28d以后的强度仍有较大幅度增长。因此,本 条规定高延性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指按标准方法制 作、养护边长为100mm的标准立方体试块,用标准试验方法在龄 期60d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值。 4.2.2本条给出了高延性混凝土四个主要力学性能指标,其中等 效弯曲韧性和等效弯曲强度为韧性评价指标,抗折强度和抗压强 度为强度评价指标。表中3d和28d的力学性能指标可为高延性混 疑土施工检验提供参考依据。 等效弯曲韧性和等效弯曲强度为高延性混凝土的韧性评价指 标;抗折强度为高延性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间接评价指标。 抗折强度指按《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GB/T17671中三点

抗折试验测得的抗折强度,试件标准尺寸为40mm×40mm×160mm; 等效弯曲韧性和等效弯曲强度应按附录B的试验方法确定,试件 标准尺寸取40mm×40mm×160mm,取荷载下降至85%峰值荷 载;抗压强度标准试件尺寸为100mm×100mm×100mm,试验方法参 照《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相关规定。 随着混凝土的强度提高,其脆性增大,采用高延性混凝土能有 效避免高强混凝土的脆性破坏,充分发挥其强度和韧性的优势,具 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标准建议高延性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 不应小于50N/mm²;但实际工程中对混凝土抗压强度要求较低时 考虑到经济性,也可以使用抗压强度低于50N/mm²的高延性混凝 土改善其受力性能,但其力学性能指标应通过专门的试验确定以 满足相应的设计要求。 表中I类高延性混凝土目前主要运用在结构加固工程中,IⅡI类 高延性混凝土主要用在由于结构构件损伤的修复及耐久性修补 等。 4.2.3高延性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试验方法与 《普通混凝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的规定相同,但 高延性混凝土采用的标准试件尺寸为100mm×100mm×300mm 4.2.4本条公式(4.2.4)参考了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范》CB50010对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的取值依据。由于高 延性混凝王轴心受压破坏时表现出良好的抗压韧性和耐损伤能 力,与传统混凝土的脆性破坏有明显区别,因此公式(4.2.4)不再考 虑高延性混凝土的脆性折减系数。 大量研究表明,由于纤维桥联作用对高延性混凝土单轴受压 提供的横向约束作用,使高延性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明显高于 相同强度等级的普通混凝土。根据大量试验数据分析结果,高延 性混凝土棱柱体抗压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比值αa1为0.88 0.95,可偏于安全取0.88

4.2.4本条公式(4.2.4)参考了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

范》GB50010对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的取值依据。由于高 延性混凝士轴心受压破坏时表现出良好的抗压韧性和耐损伤能 力,与传统混凝土的脆性破坏有明显区别,因此公式(4.2.4)不再考 虑高延性混凝十的脆性折减系数。 大量研究表明,由于纤维桥联作用对高延性混凝土单轴受压 提供的横向约束作用,使高延性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明显高于 相同强度等级的普通混凝土。根据大量试验数据分析结果,高延 性混凝土棱柱体抗压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比值αa1为0.88 0.95,可偏于安全取0.88

4.2.5高延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参照普通混凝二 方法取值。

方法取值。 4.2.6高延性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明显高于普通混凝土,本条 结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给出 了高延性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的取值方法。大量试验研究 表明,高延性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与纤维掺量和砂胶比等因素有关, 其轴心抗拉强度的取值宜通过试验确定,但在无可靠试验资料,且 力学性能满足表4.2.2的要求时,对1类高延性混凝土和Ⅱ类高延 性混凝土,分别取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同等强度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的2倍和1.5倍是偏于安全 的。 4.2.7高延性混凝土的受压和受拉弹性模量与其立方体抗压强 度有关,但由于高延性混凝±基体内不含粗骨料,其弹性模量取值 与普通混凝土明显不同,本条根据大量试验结果,给出了高延性混 疑土的弹性模量的计算方法,该方法适用于纤维体积掺量在0.5% ~2.0%的高延性混凝土。当纤维体积掺量小于0.5%或者大于2.0% 时,高延性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应经试验确定。 4.2.8高延性混凝土纵向受压时,其横向变形受到纤维桥联应力 的约束,使其横向变形减小。因此,高延性混凝土泊松比明显小于 普通混凝土,其泊松比与纤维掺量和材料韧性指标均有一定关 系。当无可靠试验依据时,泊松比可按0.14采用。 4.2.10高延性混凝土的抗压韧性和弯曲韧性均通过附录A和附 录B的试验方法进行测试,与普通纤维混凝土的韧性评价方法明 显不同。由附录A和附录B得到的等效抗压韧性W。和等效弯曲 韧性W”综合考虑了材料强度和变形两种因素,能明确反映高延 性温凝士材料的韧性

4.2.6高延性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明显高于普通混凝土,本条

结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给出 了高延性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的取值方法。大量试验研究 表明,高延性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与纤维掺量和砂胶比等因素有关, 其轴心抗拉强度的取值宜通过试验确定,但在无可靠试验资料,且 力学性能满足表4.2.2的要求时,对I类高延性混凝土和Ⅱ类高延 性混凝土,分别取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同等强度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的2倍和1.5倍是偏于安全 的。

4.2.7高延性混凝土的受压和受拉弹性模量与其立方体抗压强

度有关,但由于高延性混凝土基体内不含粗骨料,其弹性模量取值 与普通混凝土明显不同,本条根据大量试验结果,给出了高延性混 凝土的弹性模量的计算方法,该方法适用于纤维体积掺量在0.5% ~2.0%的高延性混凝王。当纤维体积掺量小于0.5%或者大于2.0% 时,高延性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应经试验确定

4.2.8高延性混凝土纵向受压时,其横向变形受到纤维桥联应力 的约束,使其横向变形减小。因此,高延性混凝土泊松比明显小于 普通混凝土,其泊松比与纤维掺量和材料韧性指标均有一定关 系。当无可靠试验依据时,泊松比可按0.14采用。 4.2.10高延性混凝土的抗压韧性和弯曲韧性均通过附录A和附 录B的试验方法进行测试,与普通纤维混凝土的韧性评价方法明 显不同。由附录A和附录B得到的等效抗压韧性W和等效弯曲 韧性W”综合考虑了材料强度和变形两种因素,能明确反映高延 性混凝士材料的韧性

4.3 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

4.3.1由于高延性混凝土基体内不含粗骨料,其收缩和徐变应

4.3.1由于高延性混凝土基体内不含粗骨料,其收缩和徐变应得 到控制,并应符合相应的设计要求。试验研究表明,高延性混凝士 的塑性收缩可占95%以上,因此可以在施工方面采用措施控制高 延性混凝土的塑性收缩,以防止早期开裂。高延性混凝土长期性 能和耐久性能控制以满足设计要求为目标。 4.3.2试验研究表明,高延性混凝土的抗冻抗渗抗氯离子渗

4.3.3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包

5.1.1由4.2.2条可知,高延性混凝土包括两个强度指标和两个韧 性指标。因此,高延性混凝土的试配应同时满足强度和韧性指标 的双重要求。同时,高延性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能都应当满足设计要求。本章的配合比设计内容主要是根据现行 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中有特殊要求的混 凝土配合比设计相关规定进行编制,由于高延性混凝土中不含粗 骨料,因此在参照上述标准规定时,根据高延性混凝土的特点对配 合比设计内容进行了相应调整和补充。

5.1.4高延性混凝土中碱含量是测定的各原材料碱含!

和,而实测的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等矿物掺合料碱含量并不 是参与碱骨料反应的有效碱含量,对于矿物掺合料中有效碱含量 煤灰碱含量取实测值的1/6,粒化高炉矿渣粉碱含量取实测值的 1/2,已经被混凝土工程界采纳

5.2.5不同工程对高延性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要求差异较大,设计 人员可根据不同工程的具体要求参照表5.2.5选用高延性混凝土 的纤维体积率,但最终确定采用的纤维体积率应经过试验验证

5.3.1在控制最大水胶比条件下,表5.3.1中最小胶凝材

5.3.1在控制最大水胶比条件下,表5.3.1中最小胶凝材料用量是

满足高延性混凝土施工性能和掺加矿物掺合料后满足混 性能的胶凝材料用量下限

5.3.3因为高延性混凝土的强度稳定性和用于结构的重要性受 到高度重视,所以对高延性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复验是必要的

度等级值,尚应满足95%的保证率要求。大量试验表明,高延性混 凝土的离散性明显小于普通混凝土,公式(5.3.4)中高延性混凝土 抗压强度的标准差小于普通混凝土,宜通过试验确定;当无可靠试 验依据时,可偏于安全取0.08fak(N/mm²)。

5.3.5高延性混凝土包括抗压强度、抗折强度两个强度指标,还

包括等效弯曲强度和等效弯曲韧性两个韧性指标。配制高延性混 凝土时,其抗压强度应满足5.3.4条的要求;同时,其抗折强度、等 效弯曲强度和等效弯曲韧性的平均值均应当符合设计要求。

仍有较大幅度增长,因此将最终龄期确定为60d。本条规定为了 减小配制周期,以3d龄期测试结果进行配合比调整,并以60d配制 强度为最终依据。

6.1高延性混凝土的制备

6.1.1纤维计量允许偏差为1%可以满足高延性混凝十质量要 求;外加剂和拌合用水计量允许偏差有所收紧;高延性混凝土使用 的骨料以细骨料为主,对骨料计量的允许偏差也有所收紧。 6.1.2为了保证纤维均匀分散在高延性混凝土基体中,宜采用纤 维后掺法,将不含纤维的母料(骨料、水泥、矿物掺合料等)加水搅 拌均匀以后,再加入纤维搅拌,使纤维完全分散均匀无结块。高延 性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比普通混凝土长,搅拌机转速应适当调高。

6.2高延性混凝士的施工和养护

6.2.5采用机械振捣容易使高延性混凝土均匀和密实,但振扭

间过长易产生离析和分层,施工时应进行控制

延性混凝土的用途,因此,浇筑成型后应及时采取养护措施。 6.2.7高延性混凝土抹面主要用于砌体结构和混凝土结构面层 加固,可采用喷射法和手工压抹两种方式进行施工。无论采用哦 种施工方式,都应保证纤维分散均匀,且不得在构件转角处(通常 是指阳角)留施工冷缝。当面层厚度较薄时,以手工压抹为主,且 每层厚度不宜大于15mm;当面层较厚时,采用喷射法施工可提高 工作效率。

种施工方式,都应保证纤维分散均匀,且不得在构件转角处(通常 是指阳角)留施工冷缝。当面层厚度较薄时,以手工压抹为主,且 每层厚度不宜大于15mm;当面层较厚时,采用喷射法施工可提高 工作效率。 6.2.8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砌体结构的施工要求和注意 事项,在本标准附录C中有详细规定。 6.2.9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或复合水泥混凝土的湿养护时间应 长于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的湿养护时间,以保证 胶凝材料水化和混凝土强大增长 6.2.10本条规定升温养护制度的基本原则,有利于避免高延性 混凝土内部由于温度变化过快或温度过高产生缺陷,

6.2.8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砌体结构的施工要求和注意

混凝土内部由于温度变化过快或温度过高产生缺陷

7.1高延性混凝土原材料及拌合物性能检验

7.1高延性混凝土原材料及拌合物性能检验 7.1.2精准计量是高延性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重要保证。本条规 定了计量仪器的标定及检查频率,以确保计量的精准性。 7.2硬化高延性混凝土性能检验 7.2.1本条规定了对硬化高延性混凝主性能进行检验的依据,具 体内容可见条文中给出的相关标准。 7.2.2本条规定高延性混凝土的各项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应符 合设计要求。其中力学性能包括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效弯曲强 度和等效弯曲韧性。 7.2.3本条主要给出了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效弯曲强度和等 效弯曲韧性的试验方法及标准试件尺寸。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经过 大量试验研究表明,由于高延性混凝土基体内不含粗骨料,且材料 匀质性较好,当采用边长为70.7mm、100mm和150mm的立方体试 块进行抗压强度试验时,得到的尺寸效应影响很小,与普通混凝土 的抗压强度随着试件尺寸增大而减小的特点有明显区别。为便于 现场制作试块,本条规定统一采用边长为100mm的立方体试块作 为标准试件进行高延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评定,且不进行尺寸换 算调整

硬化高延性混凝土性能检驼

7.3高延性混凝土施工质量验收

7.3.1高延性混凝土可用于建筑工程、公路工程、水利工程和其

7.3.1高延性混凝土可用于建筑工程、公路工程、水利

他各建设行业,工程验收应执行相关国家和行业的标准 7.3.2高延性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应列为工程验收的主要内容之 一0 7.3.3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砌体结构时,保证高延性混凝 土面层的厚度以及面层与墙体之间的粘结性能至关重要,因此,本 条规定应对面层厚度、墙体表面基层处理和面层与墙体的粘结性 能按隐蔽工程进行验收,具体内容详见本标准附录C。1》

附录A高延性混凝土抗压韧性试验方法

本试验方法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高延性混凝研究课题组 针对高延性混凝十的抗压韧性问题的专门提出的试验方法。目前 国际上对纤维混凝土试验方法的研究较多,相关试验方法也在不 断发展,但至今为止没有专门针对抗压韧性的试验方法,不能反映 高延性混凝土受压的力学性能特点。 本标准提出的高延性混凝土抗压韧性试验方法,选用尺寸为 100mm×100mm×300mm的标准棱柱体试件,采用电液伺服万能 试验机测得其荷载一变形曲线,计算出高延性混凝土的等效抗压 强度,再考虑试件变形对抗压韧性的影响,计算试件的等效抗压韧 生,其物理意义为试件单轴受压时单位体积的变形能,与抗压韧性 的定义完全符合,可作为试件的抗压韧性评价指标,其中0.85 0.50、0.20三个指标中,0.85用于构件正常破坏时的韧性评定,0.50 0.20用于建筑物防倒塌设计时的韧性评定

附录B高延性混凝土弯曲韧性试验方法

本试验方法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高延性混凝土研究课题组, 针对高延性混凝土的弯曲韧性问题的专门提出的试验方法。目前 国际上对纤维混凝士弯曲韧性试验方法的研究较多,现行行业标 准《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21和协会标准《纤维混凝土 试验方法标准》CECS13均给出了纤维混凝土等效弯曲强度、初裂 强度和弯曲韧性的试验方法。按以上方法计算试件的等效弯曲强 度时,需要计算试件跨中挠度为L7150的荷载一挠度曲线下的面 积。对高延性混凝土,跨中挠度为L/150时尚未达到试件的峰值 荷载。因此,采用以上方法不能反映出高延性混凝土良好的弯曲 韧性。 本标准提出的高延性混凝土弯曲韧性试验方法,给出了标准 试件尺寸为40mm×40mm×160mm。 按本标准方法对试件进行四点弯曲试验,测得其荷载一挠度 曲线,计算出高延性混凝土的等效弯曲强度,再考虑试件挠曲变形 对高延性混凝土弯曲韧性的影响,计算试件的等效弯曲韧性,其物 理意义为试件塑性变形区域耗散的能量,与弯曲韧性的定义吻合 能更好地反映高延性混凝土的弯曲韧性,其中0.85、0.50、0.20三个 指标中,0.85用于构件正常破坏时的韧性评定,0.50、0.20用于建筑 物防倒塌设计时的韧性评定,

T∕CAGHP 012-2018 采空塌陷防治工程设计规范(试行).pdf附录C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

高延性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将高延性混 疑土用于砌体结构加固,可利用高延性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优势提 高砌体结构的整体性和抗倒塌能力。另外,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加 固砌体结构,加固面层厚度小,施工简便,对原有结构影响小,可大 幅度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延长结构使用寿命,节约加固成 本,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系统升展了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方 面的理论与试验研究,提出了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的设计 计算方法和构造措施,并取得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方面的 授权国家专利28项。目前,“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技术”已 被成功应用于西安市长安区、渭城区、高陵、周至、蓝田等地共200 余栋中小学房屋的抗震加固,并在廿肃、北京、四川、云南、福建等 其他省市已有大量工程案例。 本附录主要依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在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 结构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编制而成。附录C 给出了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加层加固后,墙体提高的受剪承载力为 根据试验结果并考虑面层的破坏形式,按主拉应力理论提出,与现 行国家标准《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702中钢筋混凝土面 会加固砌体墙提高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形式基本保持一致, 部分参数取值有所调整。为便于设计人员使用方便,附录C按现 行行业标准《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的方法给出了高延 生混凝土面层加固的基准增强系数和面层加固时墙体侧向刚度的 基准提高系数。

1.0 0.9 0.8 0.7 0.6 B.powell和H.R.Hodgkinson曲 0.5 朱伯龙曲线 一施楚贤曲线 d 0.4 0.3 0.2 0.1 坊标准 0 0.10.20.30.4 0.5 0.8 0.9 β。 由图可知,随着初始应力比β。的增大,α逐渐减小。当初始 应力比β。小于等于0.7时,曲线下降缓慢;当初始应力比β。大于 0.7时,αa下降增快。当初始应力比β。等于0.7时,αa的二次受压 折减系数系数 α 在0.43~0.67之间。经综合考虑,取二次受压影 响系数为 αd2=0.5 由于砌体的材料强度从抗压强度平均值到标准值,再计算到 设计值,中间需要进行折减,对砖砌体折减系数为1/(1.38×1.6)= 0.45,荷载作用由实际荷载到设计荷载有一个增大系数约1.25,因 此当实际的效应比为1.0时,按设计值计算的效应比为1.0×0.45/ 1.25=0.36。即设计值计算的效应比为0.36时,实际的效应比已经 接近1.0,此时的砌体的应力水平已经很高,因此当按设计值计算 的效应比小于0.36时,建议在面层内增设钢筋。 高延性混凝土强度检验时的等效养护龄期可取日平均温度逐 日累计达到1200℃·d时所对应的龄期,且不应小于60d。日平均 温度为0℃以下的龄期不计入。 高延性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块的强度测试方法应按《混凝王

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相关规定执行,但由于高 延性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以标准养护60d的强度作为指标依 据,因此同条件养护时的等效养护龄期增加为日平均温度逐日累 十达到1200℃·d时所对应的龄期,且不应小于60d。等效养护龄 期也可按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与在标准养护条件下60d龄期试件 强度相等的原则由监理、施工等各方共同确定

Q/GDW 13002.6-2018 10kV变压器采购标准 第6部分:10kV三相天然酯绝缘油变压器专用技术规范附录D高延性混凝土加固及修混凝土构件

由于高延性混凝土的峰值压应变远高于普通混凝士的极限压 应变,且高延性混凝土的弹性模量要低于普通混凝土,因此其抗压 强度利用效率有所降低,但是高延性混凝土对提高构件延性、提高 构件耐久性以及在施工工艺的简便性上有较大优势。同时,高延 性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剪变模量和抗拉强度,对提高构件的受剪承 载力方面作用明显。 因此,对于混凝土构件,更多的是利用其施工简单的优势以及 对构件延性、抗裂及耐久性提高等优势,对混凝土构件进行加固或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