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JG 47-2018 深圳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pdf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建成评价和运行评
本条文综合了国标2014年版中的9.1.1条文(管理体系)、9.1.2条文(环境 保护计划)、9.1.3条文(职业健康计划)。 项目部应成立专门的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完善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 制定施工全过程的环境保护计划,编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计划。项目经理为绿色 施工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绿色施工的组织实施及目标实现,并指定绿色建筑施工 各级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查阅企业ISO14000管理体系文件 OHSAS18000管理体系文件,查阅该项目组织机构的相关制度文件,环境保护实 施记录文件,职业健康与安全体系文件,以及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职业健康与 安全管理的证明文件(含影像资料、现场照片)。
市政道路工程总施工组织设计9.1.2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
本条为此次修订新增条文。开展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工作,全面提 升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17年5月,深 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关于发布《深圳市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十项标准(试行)》 《深圳市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十项禁令》的通知,明确规定在全市范围内,对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防护与管理、文明施工及智能化等方面逐步推行标准化管理, 对安全检查、安全教育、高处作业等安全文明施工重点管理工作实行强制禁令, 工程施工阶段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说明其健康安全保护或管理措施存 在问题,不应参加绿色建筑评价。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查阅施工企业的安全文明施工标准 化管理记录、安全文明施工证明文件(含检查记录、影像资料和现场照片),并 现场核实。
9.1.3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本条可在设计预评价时 进行预审。
9.1.3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本条可在设计预评价时
件中的绿色建筑重点内容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施工前建设单位应组织参建各方 进行专业会审,应对保障绿色建筑性能的重点内容逐一进行会审和交底。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查阅绿色建筑重点内容说明文件 绿色建筑重点内容设计文件专项会审记录;设计预评价预审时,查阅各专业设计 文件说明。
9.2.1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若项目施工曾受到主管 部门因扬尘超标的处罚,本条不得分。若项目获得绿色施工评价合格级直接得3 分,获得绿色施工评价优良级或深圳市及以上的绿色施工示范项目直接得6分。 施工扬尘是最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之一。施工中应采取降尘措施,降低大气中 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施工中的降尘措施包括对易飞扬物质的洒水、覆盖、遮挡, 对出入车辆的清洗、封闭,对易产生扬尘施工工艺的降尘措施等。在工地建筑结 构脚手架外侧设置密目防尘网或防尘布,具有很好的扬尘控制效果。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查阅施工单位编制的降尘计划书或 绿色施工专项方案中降尘相关内容;查阅降尘措施实施记录、现场照片,以及有 关证明材料(环保部门检查记录、绿色施工评价或绿色施工示范证书等)。
9.2.1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若项目施工
9.2.2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若项目施工曾受到主管
相对国标2014年版,本条将总分调整为4分。 施工产生的噪声是影响周边居民生活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居民投诉的主要 对象。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对噪声的测量、 限值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是施工噪声排放管理的依据。为了减低施工噪声的排放, 应该采取降低噪声和噪声传播的有效措施,包括采用低噪声设备,运用吸声、消 声、隔声、隔振等降噪措施,降低施工机械噪声。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查阅施工单位编制的降噪计划书或 绿色施工专项方案中降噪相关内容;查阅降噪措施实施记录、现场照片,以及有 关证明材料(如环保部门检查记录等)。
.4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建成评价
本条为此次修订新增条文。根据《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GBT50905的相 关要求,当前施工不可避免进行夜间施工的情况较多,严格做好光污染的防护,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做好强光外泄,减少对周围居民生活的干扰。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查阅施工单位编制的光污染控制计 划书或绿色施工专项方案中光污染控制相关内容;查阅光污染控制措施实施记录 现场照片
9.2.5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
本条为此次修订新增条文。根据《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GB/T50905的相 关要求,施工现场存放的油料和化学溶剂等物品应设有专门的库房,地面应做防 渗漏处理。废弃的油料和化学溶剂等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危险废物应按 规定集中处理,不得随意倾倒。食堂、洗室、淋浴间及化粪池的排放应符合相 关标准要求。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查阅施工单位编制的水土染控制计 划书或绿色施工专项方案中水土污染控制相关内容;查阅水土污染控制措施实施 记录、现场照片
9.2.6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若项目获得绿色施工评
价合格级及以上或深圳市及以上的绿色施工示范项目的第1款和第2款直接得分 相对国标2014年版,考虑到目前建筑材料和设备都是由供货单位直接运输 到施工场地,因此删去了建筑材料和设备运输能耗的得分条款。 首先项目部应制定施工节能和用能方案。施工区与生活区应分设电表,分别 统计。施工区能耗包括施工区施工中各类作业、设备以及临建的用能;生活区能 耗包括了生活区人员生活、各类设施、设备、临建的能耗。建筑废弃物运输能耗, 包括土方工程渣土的运输能耗。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查阅施工方案中的节能和用能措施 用能监测记录,统计计算的建成每平方米建筑能耗值,有关证明材料(如电表安 装证明等)
9.2.7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若项目获得绿色施工评
施工过程中的用水,是建筑全寿命期水耗的组成部分。由于建筑结构、高度、 听在地区等的不同司,建成每平方来建筑的用水量有显著的差异。施工中应制定节 水和用水方案,提出建成每平方米建筑水耗目标值。为此应该做好水耗监测、记 录,用于指导施工过程中的节水。竣工时提供施工过程水耗记录和建成每平方米 建筑实际水耗值,为施工过程的水耗统计提供基础数据。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查阅施工方案中的节水和用水措施 用水监测记录(含非传统水源使用记录),统计计算的建成每平方米建筑水耗值, 有关证明材料(如非传统水源使用设施证明、水表安装证明等)。
9.2.8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
钢筋是混凝土结构建筑的大宗消耗材料。钢筋浪费是建筑施工中普遍存在的 同题,设计、施工不合理都会造成钢筋浪费。我国各地方的工程预算定额,根据 钢筋的规格不同,一般规定的损耗率为2.5%~4.5%。根据对国内施工项目的初步 调查,施工中实际钢筋浪费率约为6%。因此有必要对钢筋的损耗率提出要求 专业化生产是指将钢筋用自动化机械设备按设计图纸要求加工成钢筋半成 品,并进行配送的生产方式。钢筋专业化生产不仅可以通过统筹套裁节约钢筋 还可减少现场作业、降低加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改善施工环境和保证工程质
量。采用成型钢筋时,要求成型钢筋使用率达到80%(按重量计算)。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查阅钢筋供货合同、钢筋进货单、 钢筋工程量计算单,查阅施工单位统计计算的钢筋损耗量,有关证明材料(如装 配率计算书);设计预评价预审时,查阅采用钢筋的设计文件及说明,有关建议 文件,或减少损耗的措施计划。 9.2.9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也可在设计预评价中进 行预审。采用装配式建筑和上部结构不使用模板的项目直接得10分。 工具式定型模板,采用模数制设计,可以通过定型单元,包括平面模板、内 角、外角模板以及连接件等,在施工现场拼装成多种形式的混凝土模板。它既可
量。采用成型钢筋时,要求成型钢筋使用率达到80%(按重量计算)。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查阅钢筋供货合同、钢筋进货单、 钢筋工程量计算单,查阅施工单位统计计算的钢筋损耗量,有关证明材料(如装 配率计算书);设计预评价预审时,查阅采用钢筋的设计文件及说明,有关建议 文件,或减少损耗的措施计划。
行预审。采用装配式建筑和上部结构不使用模板的项目直接得10分。 工具式定型模板,采用模数制设计,可以通过定型单元,包括平面模板、内 角、外角模板以及连接件等,在施工现场拼装成多种形式的混凝土模板。它既可 以一次拼装,多次重复使用;又可以灵活拼装,随时变化拼装模板尺寸。定型模 板的使用,提高了周转次数,减少了废弃物的产出,是模板工程绿色技术的发展 方向。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查阅模板工程施工方案,定型模板 进货单或租赁合同,模板工程量清单,以及施工单位统计计算的定型模板使用率 并查阅现场照片,有关证明材料(如装配率计算书)
9.2.10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
根据《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GB/T50905,本标准增加了建设单位对绿色 施工的要求。在编制工程概算、招标文件,以及与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签订合同 中,都要明确建设工程的绿色建筑目标和绿色施工的要求,并提供包括场地、环 境、工期等方面的条件保障,同时明确绿色施工费用指标,必要时应设立绿色施 工奖励条款。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查阅工程概算文件、招标文件,以 及与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签订的合同,查阅绿色建筑重点内容说明文件
9.2.11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建成评价
建设工程监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为工程质量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绿色建 筑是全过程的,而监理单位是代表建设单位监督施工单位实现项目目标和业主利 益,因此绿色施工需要监理单位进行绿色监理。监理单位应当根据绿色建筑标准, 施工图设计文件,结合绿色施工方案,项目监理规划应明确绿色监理内容,制定 绿色施工监理实施细则。审查施工单位的绿色施工组织和绿色施工方案。对绿色
施工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监督和评价。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查阅绿色施工监理实施细则、施工 过程中绿色监理监督检查评价记录,
9.2.12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
绿色施工对施工过程的要求较高,需要把“四节一环保”的理念贯彻到施工 的各个环节中。因此,有必要开展绿色施工知识的宣传,定期组织面向单位职工 和相关人员的培训,并进行监督;建立激励制度,保证绿色施工的顺利实施。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查阅宣传情况的记录(包括图片 文字资料、影像资料、宣传栏、展示牌等)、培训和奖惩制度、培训记录资料等
9.2.13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
9.2.14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
建筑使用寿命的延长意味着更好地节约能源资源。建筑结构耐久性指标,决 定着建筑的使用年限。施工过程中,应根据绿色建筑设计文件和有关标准的要求, 对保障建筑结构耐久性相关措施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是峻工验收及绿色建筑评价
时的重要依据。对绿色建筑的装修装饰材料、设备,应按照相应标准进行检测。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查阅建筑结构耐久性有关的施工组 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和检测报告,节能环保设备的进场检验记录和有关检测报 告,装修装饰材料进场检验记录和有关检测报告。 9.2.15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也可在设计预评价时 进行预审。 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建筑的机电系统越来越复杂。相对国标2014年版 本条参照国外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增加引入专业第三方调试机构的条款。机电系 统调试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机电系统综合调试和联合试运转,建设单位是机电 系统综合调试和联合试运转的组织者,根据工程类别、承包形式,建设单位也可 以委托代建公司和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机电系统的综合调试和联合试运转。其次 引入第三方调试机构对项目机电系统进行验证调试,从而确保绿色建筑的运行效 果。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查阅设计文件中机电系统综合调试 和联合试运转方案和技术要点,施工日志、调试运转记录,以及第三方调试综合 报告。设计阶段预审时,查阅设计方提供的综合调试和联合试运转技术要点文件, 以及第三方的调试设计审查报告
10.1.1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运行
本条为此次修订新增条文。建筑运营过程中会产生噪声、废水和废气,为此 需要通过选用先进的设备和材料或其他方式,通过合理技术措施和管理手段,降 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杜绝建筑运营过程中废水和废气的不达标排放;建筑物内 如有危险废弃物,必须全部严格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置。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运行评价查阅项目环评报告、排放处理记录、检测报告 等,并现场核查
10.1.2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运行评价
本条为此次修订新增条文。建筑的物业管理,涉及建设、安全、供水、排水 空调、燃气、电力、电信等诸多行业及专业的综合管理。绿色建筑的物业管理除 应有传统物业管理服务内容外,还应具有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以及智能 化系统的管理维护、功能应用等绿色物业管理的主要内容。合理的物业管理组织 架构及完整的管理体系,是建筑物业管理的重要基础,是保障绿色建筑运行效能 实现节能、节水、节材与保护环境的重要环节。 本条的评价主要应了解物业管理组织机构设置是否清晰合理,岗位职责是否 明确,管理人员配备和操作技术证书是否齐全,应具有节能、节水、节材、保护 环境、智能化系统管理维护及功能应用等绿色建筑物业管理的主要内容。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运行评价查阅相关体系文件、管理文档、管理人员配备 情况和操作技术证书,并进行现场核实
10.1.3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运行
工资源消耗与环境品质结果
10.2.1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运行评价;也可在建成评价和设计预评价中 进行预审。 本条文为新增修订条文。本标准此次修订的主要原则之一是强化结果导向功 能,不强调具体的节能技术措施,重点强调节能的实际效果,并与现有的能耗定 额、能效测评等衔接一致。 公共建筑和采用集中冷热源的居住建筑,能源消耗情况较复杂,主要包括空 调系统、照明系统、其他动力系统等。建筑内各能耗环节如冷热源、输配系统, 照明、办公设备和热水能耗等都能实现独立分项计量,有助于分析建筑各项能耗
持。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运行评价查阅针对建筑物及设备的能源管理系统,能耗 监测数据,数据挖掘和分析记录,并现场核查;设计预评价预审查阅针对建筑物 及设备的能源管理系统的有关设计文件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运行评价查阅针对建筑物及设备的能源管理系统,能耗 监测数据,数据挖掘和分析记录,并现场核查;设计预评价预审查阅针对建筑物 及设备的能源管理系统的有关设计文件。 10.2.3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运行评价 本条为此次修订新增条文。计算平均日用水量时,应实事求是地确定用水的 使用人数、用水面积等。使用人数在项目使用初期可能不会达到设计人数,如住 宅的入住率可能不会很快达到100%,因此对与用水人数相关的用水,如饮用、 盟洗、冲厕、餐饮等,应根据用水人数来计算平均日用水量;对使用人数相对固 定的建筑,如办公建筑等,按实际人数计算;对浴室、商店、餐厅等流动人口较 大且数量无法明确的场所,可按设计人数计算。 对与用水人数无关的用水,如绿化灌溉、地面冲洗、水景补水等,则根据实 际水表计量情况进行考核。 根据实际运行一年的水表计量数据和使用人数、用水面积等计算平均日用水 量,与节水用水定额进行比较来判定。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运行评价查阅实测用水量计量报告和建筑平均日用水量 计算书。
10.2.3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运行评
10.2.4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运行评
本条为此次修订新增条文。对室内颗粒物的浓度提出要求,即要求室内PM2.5 日平均浓度不高于37.5μg/m²,PM10日平均浓度不高于75μg/m²。对于室外空 气质量较好的地区,在空气净化装置方面增加较小的投入即可达到要求;对于室 外空气质量较差的地区,需要对室内颗粒物污染控制进行专项设计,即根据室内 颗粒物的浓度要求进行空气处理设备过滤效率的计算和合理选型。 建筑室内颗粒物监测读数的时间间隔不超过10min,每层同类型房间至少选 取一间进行监测。考虑到建筑节能,具有明确作息时间规律的建筑,可在确保建 筑内无人的时段(如夜晚)不对室内颗粒物浓度进行要求。在评价时出具相应证 明,以除该时段外的建筑颗粒物平均浓度作为日均浓度,允许全年不保证天数 18天(不保证率5%)。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运行评价查阅相关峻工图、产品性能检测报告、监测数 据与计算文件,并现场核实,
本条在本标准2009年版中一般项第5.6.12、6.6.10条基础上发展而来。物业 管理单位通过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是提高环境管理水平的需要,可达 到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减少环保支出,降低成本的目的,减少由于污染事故或 违反法律、法规所造成的环境风险。 物业管理具有完善的管理措施,定期进行物业管理人员的培训。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可以促进物业管理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提高其管 理水平和工作质量。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是在组织内建立起完整有效的、形成文 件的能源管理体系,注重过程的控制,优化组织的活动、过程及其要素,通过管 理措施,不断提高能源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有效性,实现能源管理方针和预期的 能源消耗或使用目标。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运行评价查阅物业管理机构的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
认证、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现行国家标准《能源管理体系要习 GB/T23331的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以及相关的工作文件。
本条是此次修订新增条文。 建立建筑公共设施的预防性维护制度和应急预案不仅可以降低设施维修成 本,实现节能降耗和运行安全,而且有利于提高设施运行水平。物业管理机构应 根据设施运行状况进行月度、季度、半年度及年度预防性维护,同时根据设施应 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运行评价查阅预防性维护制度及应急预案文件、预防性 维护记录和应急预案演练,并现场核查
10.2.8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运行
本条为此次修订新增条文。 传统的工程建设体制是由设计院设计、建设单位订货、施工单位安装等多方 构成,在空调设备、电气、控制专业结合的分界面上经常出现脱节、管理混乱 联合调试相互扯皮,调试困难的现象。随着建筑各子系统日益复杂,子系统之间 关联性越来越强,传统的调试体系已不能满足建筑动态负荷变化和实际使用功能 的要求。因此,为了使系统能够实现设计的意图和系统的高效运行,必须重新建 立新的具有针对性的调适体系和方法。实施宜由建设单位组织,调适顾问单位为 主,施工单位负责实施,监理单位监督,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主要设备供应商 及后期运行管理单位共同组成调适团队参与和配合。 综合效能调适的主要目的如下: 1、保证设备的型号和性能参数符合设计要求; 2、保证设备和系统的安装位置正确; 3、保证设备和系统的安装质量满足相关规范的具体要求; 4、保证设备和系统的实际运行状态符合设计要求; 5、保证设备和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效性; 6、通过向业主的操作人员提供全面的质量培训及操作说明,优化操作及维 护工作。 保持建筑物与居住区的公共设施设备系统运行正常,是绿色建筑实现各项目
标的基础。机电设备系统的调适不仅限于新建建筑的试运行和竣工验收,而应是 项持续性、长期性的工作。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使用性质、情况、功能等可能 发生一些改变,而且建筑系统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寻优的过程,因此,建筑绿色运 行也是一个不断调适与再调适过程,在后期运行中需制定相关的再调适计划。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运行评价查阅综合效能调适报告,再调适计划,并现场 核实。
10.2.9本条适用于采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各类民用建筑的运行评价。无集中
10.2.9本条适用于采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各类民用建筑的运行评价。无集中 空调通风系统的项目不参评,
本条沿用自本标准2009年版得分项第6.6.6条,有修改。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央空调与通风系统已成为许 多建筑中的一项重要设施。对于使用空调可能会造成疾病转播(如军团菌、非典 等)的认识也不断提高,从而深刻意识到了清洗空调系统,不仅可节省系统运行 能耗、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还可保证室内空气品质,降低疾病产生和传播的可 能性。空调系统开启前,应对系统的过滤器、表冷器、加热器、加湿器、冷凝水 盘进行全面检查、清洗或更换,保证空调送风品质符合《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卫 生标准》GB17093的要求。空调系统清洗的具体方法和要求应符合《空调通风 系统清洗规范》GB19210的相关规定。 盘管和过滤网的维护尤为关键,因为它们是建筑物机械系统与其所影响的环 境最直接的交互点,定期清除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尤其是过滤网和加热/制冷盘 管上的灰尘和污渍,对于最大程度地提高加热/制冷效率来说至关重要。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运行评价查阅物业管理机构制定的空调通风系统设备和 部件的检查、清洗计划,清洗记录,清洗效果评估报告。由于空调通风系统的风 管清洗检查一般在系统投入使用两年后进行,因此在运行评价时,如果检查标明 风管尚未达到必须清洗的条件,则可只提供清洗计划,而无需提供清洗记录和清 洗效果评估报告, 10.2.10本条适用于设置非传统水源利用设施及空调系统的各类民用建筑的运 行评价。也可在设计预评价和建成评价中进行预审。无非传统水源利用设施及集 中空调系统的项目不参评。 使用非传统水源、空调冷却水的场合,水质的安全性十分重要。为保证合理 使用水源,实现节水目标,必须定期对使用的非传统水源、空调冷却水的水质进
行检测,并对其水质和用水量进行准确记录。非传统水源应满足《城市污水再生 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的要求。机械压缩式水冷冷水机组的冷却水 水质,应符合《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的要求。漠化锂吸收 式冷水机组和直燃型漠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的冷却水水质,应符合《溴化锂 吸收式冷水机组》JB/T7247的要求,水质检测间隔不应大于1个月。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运行评价查阅非传统水源的水质检测报告、非传统水源 供水量记录、非传统水源系统运行分析报告,查阅空调冷却水的水质检测报告, 供水量记录、运行分析报告。设计预评价预审时查阅非传统水源、空调冷却水的 水表设计文件。
10.2.11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运行评价。
信息化管理是实现绿色建筑物业管理定量化、精细化的重要手段,对保障建 筑的安全、舒适、高效及节能环保的运行效果,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和效率,具有 重要作用。采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及设备、能耗监管、配件档案及 维修记录是极为重要的。本条要求相关的运行记录数据均为智能化系统输出的电 子文档。应提供至少1年的用水量、用电量、用气量、用冷热量的数据,作为评 价的依据。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运行评价查阅物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方案,建筑工程及设 备、配件档案和维修的信息记录,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的运行监测数据;现场操 作物业信息管理系统,以核查系统功能完整性及记录数据的有效性。 10.2.12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运行评价。 本条为此次修订新增条文。 为保证项目的持续运行效果,应建立运行管理跟踪机制,长期监管并及时修
本条为此次修订新增条文。 为保证项目的持续运行效果,应建立运行管理跟踪机制,长期监管并及时修 正偏差,以确定绿色效果的持续性。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运行评价查阅项目运行管理跟踪评估机制文件、年度评 估报告等。
10.2.13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运行评价。当整个用地范围内部分建筑 时,本条的评价范围仍为整个用地范围。
13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运行评价。当整个用地范围内部分建筑参议 本条的评价范围仍为整个用地范围。 本条沿用自本标准2009年版得分项第5.6.9条,同时也是在本标准控制项第 务的其础上所坦出的重宣要成无公宝病中宝防治是隆低城市及社反环十
本条沿用自本标准2009年版得分项第5.6.9条,同时也是在本标准控制项第 10.1.1条的基础上所提出的更高要求。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是降低城市及社区环境
污染、维护城市及社区生态平衡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病虫害,应坚持以物理防 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并加强预测预报。因此,一方面提倡采用生 物制剂、仿生制剂等无公害防治技术,另一方面规范杀虫剂、除草剂、化肥、农 药等化学药品的使用,防止环境污染,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运行评价查阅绿化用化学品管理制度,虫害防治记录文 件,杀虫剂、除草剂、化肥、农药等化学品进货清单与使用记录(应至少提供 年的使用记录)。当评价项目的绿化工程委托专业机构实施养护时,应由专业养 护机构提交本条要求的该项目的相关资料
物业的运行管理水平对项目的节能节水非常重要,本条重点是从使用者的角 度考察物业管理,设计调查问卷了解使用者对运行管理各个方面的满意度,基于 更用者不满意之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善。调研问卷的抽样比例(按人数计) 不应小于30%。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运行评价查阅调查问卷、满意度调查结果统计表、运行
管理改进报告,并现场核实
10.2.18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
本条为此次修订新增条文。 目前国内对绿色建筑认证价值研究还处于起步研究阶段,绿色建筑认证的价 值主要包括经济价值、环境价值、社会价值和健康安全价值等方面,绿色建筑体 现出的价值也是大众感知最深的。 国外绿色建筑认证价值研究开展比较早,并且有一定的研究成果。美国 LEED官方统计,通过LEED认证的项目价值点:建筑价值提升7.5%,运营成 本降低8~9%,租金提高3%,入住率提高3.5%,投资回报提高6.6%,工作效率 提高10%,减少健康问题40%。英国BREEAM官方统计,通过BREEAM认证 的项目价值点:租金提高6%,建筑单位售价提高16%,运营成本节省13%,建 筑能耗减少26%~50%,建筑水耗减少40%,建筑二氧化碳排放减少33%~39% 建筑使用者满意度上升27%。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运行评价查阅相关调查记录、物业管理部门提供的改进 措施与记录,并向建筑使用者核实,
11.1.1本标准2009年版已列有创新项章节,但创新项的鼓励方向仅为节能、节 水和工业化等方面,本次修订结合深圳地区绿色建筑实践经验,参考国标2014 年版的要求,进行全面的修订。 绿色建筑全寿命期内各环节和阶段,都有可能在技术、产品选用和管理方式 上进行性能提高和创新。为鼓励性能提高和创新,在各环节和阶段采用先进、适 用、经济的技术、产品和管理方式,本次修订增设了相应的评价项目。比照“控 制项”和“评分项”,本标准将此类评价项目称为“加分项”。“加分项”包括规 定性方向和可选方向两类,前者有具体指标要求,侧重于“提高”;后者没有具 体指标,侧重于“创新”。 11.1.2此次修订中将海绵城市、装配式建筑、绿色建材等均作为加分项内容 综合考虑与绿色建筑总得分要求的平衡,本标准对加分项附加得分作了不大于 20分的限制。相对于本标准2009年版的创新项得分不高于5分,以及国标2014 年版的加分项不高于10分限制来说,本次修订将附加得分从5分调整为20分: 是为了更好的鼓励绿色建筑的创新发展
本条是第5.2.1条的更高层次要求。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建筑能耗指标计算分析 报告;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查阅相关峻工设计文件、建筑能耗指标运行分析报告: 并现场核查。
11.2.2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设计预评价、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
11.2.2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设计预评价、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
本条是第6.2.1条的更高层次要求。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建筑水耗指标计算分析 报告;运行评价查阅相关峻工设计文件、建筑水耗指标运行分析报告,并现场核 查。
11.2.3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设计预评价、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当主体 结构采用钢结构、木结构、或预制构件用量比例不小于60%时,本条可得分。对 其他情况,尚需经充分论证后得分。 本条是沿用本标准2009年版中第5.4.13条文和6.4.14条文。 我国建筑结构主要采用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和木结构。近年来, 轻钢结构也有一定的发展。这几种材料结构类型的适用范围、资源消耗和环境影 响各不相同。绿色建筑应从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出发,在保证安全、耐久 的前提下,优先选用资源消耗少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主要包括钢结构、木 结构、预制装配式结构。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预评价查阅结构专业施工图及设计说明、预制构件 用量比例计算书,审查用量比例及其计算;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查阅结构专业峻 工图及设计说明、预制构件用量比例计算书,审查用量比例及其计算,并现场核 查。
11.2.4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设计预评价、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
11.2.5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设计预评价、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
11.2.5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设计预评价、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
本条是第8.2.15条的更高层次要求。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预评价查阅装修设计图纸和文件,包括污染物控制 没计计算书和主要材料污染物释放率控制清单;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查阅主要材 料/家具污染物释放率检测报告,包括型式检验报告和材料进场第三方检测报告 并现场核实,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预评价查阅装修设计图纸和文件,包括污染物预评 价计算书、暖通空调专业设计图纸和文件;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查阅装修设计和 暖通空调专业竣工图、污染物预评价计算书、室内污染物第三方检测报告,并现 场核实。
11.2.7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设计预评价、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
本亲为此次修订新增条文。本条是第4.2.20条的更高层次安求。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 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 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本条旨在鼓励项目按照海绵城市进行 建设。 2016年12月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发布《关于印发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 划及实施方案的通知》(深规土(2016)934号),2017年3月,深圳市规划国土 委发布《深圳市海绵城市规划要点和审查细则》,明确: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 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 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条件较好的地区(如大鹏新区等) 力争不低于75%。到2020年,除特殊污染源、地质灾害易发区外,城市建成区 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 标要求。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预评价查阅当地降雨统计资料、相关设计文件、设 计控制雨量计算书、施工图文件(含总图、景观设计图、室外给排水总平面图等); 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查阅当地降雨统计资料、相关工图、设计控制雨量计算书,
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报告,并现场核实。
11.2.8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设计预评价、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
11.2.8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设计预评价、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
11.2.9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
本条为此次修订新增条文。 根据《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640的相关要求,绿色施工是指 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 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材、节水、节 地和环境保护)的建筑施工活动。建筑工程绿色施工应依据环境保护、节材与材 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和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等五个 要素进行评价,评价要素应由控制项、一般项、优选项三类评价指标组成。评价 等级分为不合格、合格和优良。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2016年印发《关于推进房屋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通知》 (深建质安[2016]94号)明确规定:新开工建筑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的房屋建筑 工程,应按照有关规定,落实绿色施工措施,实施绿色施工管理。 尽管本标准此次修订中已经将施工管理作为单独的章节,但本条仍鼓励项目 申请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识,并达到优良等级。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查阅绿色施工评价文件,绿色施工 评价证书,并现场核实。
11.2.10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运行
本条为此次修订新增条文。 自2011年以来,深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先后发布了《深圳市绿色物业管 理导则》、《深圳市绿色物业管理项目评价办法(试行)》和《深圳市绿色物业管 理项目评价细则(试行)》等一系列绿色物业管理政策法规与技术规范,形成了 较为完善的绿色物业管理政策法规体系。目前,全市累计完成240余个绿色物业 管理试点,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绿色物业管理项目的对标评价结果实施星级管理, 由低至高分为三个等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其中:三星级绿色物业管理 项目:评价结果达到90分,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建立先进的绿色管理制度和绿色 运行制度,通过绿色技术的应用取得显著效益,并对物业管理行业的绿色发展具 有引领作用。 尽管本标准此次修订中已经将绿色物业管理的相关条文纳入到运营管理章 节中,但本条仍鼓励项目申请绿色物业管理项目,并达到二星级及以上的要求。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运行评价查阅绿色物业管理试点单位文件,物业管理记 录,绿色物业管理等级评定证明文件等,
11.2.11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设计预评价、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
本条主要目的是为了鼓励设计创新,通过对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化,降低建筑 建造和运营成本,提高绿色建筑性能水平。例如,建筑设计充分体现深圳气候区 对自然通风、阳和隔热等节能特征的不同需求,建筑形体设计等于场地微气候 结合紧密,应用自然采光、遮阳等被动式技术优先的理念,设计策略明显有利于 降低空调、供暖、照明、生活热水、通风、电梯等的负荷需求、提高室内环境质 量、减少建筑用能时间或促进运行阶段的行为节能等。 本条得分的前提条件是第4.2.19(绿色雨水基础设施)、5.2.2(围护结构热 工性能)、7.2.1(建筑形体规则)、8.2.6(自然采光)、8.2.10(自然通风)条同时 获得较好的评分。在此基础上,要求提供专项分析论证报告列举说明建筑方案所 云用的创新性理念和措施,并分析论证其对于场地微环境微气候、建筑物造型 天然采光、自然通风、保温隔热、材料选用、人性化设计等方面效果的显著改善 与提升。 本条的评价方法:设计预评价查阅建筑等相关专业施工图及设计说明、专项 分析论证报告,审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建筑性能的情况。建成评价和运行 评价查阅建筑等相关专业竣工图及设计说明、专项分析论证报告,审查提高能源 资源利用效率和建筑性能的情况,并现场核查
日仓库或工厂弃置地等。绿色建筑优先考虑合理利用废弃场地,采取改造或改良 等治理措施,对土壤中是否含有有毒物质进行检测与再利用评估,确保场地利用 不存在安全隐患、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本条所指的尚可使用的旧建筑系指建筑质量能保证使用安全的旧建筑,或通 过少量改造加固后能保证使用安全的旧建筑。对于从技术经济分析角度不适合、 旦出于保护文物或体现风貌而留存的历史建筑,由于相关政策或财政资金支持, 不在本条中得分。 本条中“合理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两个 条件,符合其中之一即可得分。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环评报告、旧建筑利用 专项报告,审核其合理性;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查阅相关竣工图、环评报告、旧 建筑利用专项报告、检测报告,并现场核查,
11.2.14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设计预评价、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
电力是城市最重要和最主要的能源系统。伴随城镇化发展和大规模城镇建设 民用建筑用电比例逐渐占到城市用电总量的40%以上,由此也加大了城市电力负 荷一天内的峰谷差。大型城市电力负荷一天内的峰谷差超过峰值负荷的50%,从
而导致电源和电网效率下降和电源与电网的有效利用率的下降、电网损失超过 5%专业化工业服务平台(总部经济)施工组织设计,并造成弃风、弃光等结果,电力负荷巨大的峰谷差的根源产生于民用建筑 目前各类民用建筑内的各类用电设备实质需要的都已经是直流电,如LED 照明、电机变频控制、各类IT设备等。直接供应直流电可以减少目前反复转换 所造成的损失,并降低设备成本。建筑采用直流供电,将会促进各类建筑电器设 备的革命性发展和建筑配电与安全系统的根本变化,全面提高建筑设备的用电效 率。 本世纪电池技术是能源领域发展最快也是最重要的牵头技术。近十五年来各 类新型电池技术不断涌现,蓄电池的成本、可靠性、蓄放电效率、体积、寿命, 安全性等各项指标都在不断刷新,不断出现重大革命性变化。在建筑内各个空间 分散布置蓄电池,与建筑直流供配电系统直接连接,形成分布式蓄电系统,通过 制冷控制调节,就可以优化调度蓄放电过程,实现外电网对整个建筑的稳定供电 或低谷期供电、高峰期不供电。同时安装在建筑本身的风电、光电也可以直接接 入直流电网、避免逆变环节的损耗。随着电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寿命的进一步 延长和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分布式电池蓄电方式将更加显出其显著的经济性。 建筑直流供电和分布式蓄电技术是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电力负荷的峰谷差、大 幅度提高电源和电网效率,同时全面接受各类可再生电力。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专项分析报告,审核其 合理性;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查阅相关竣工图、专项分析报告、检测报告,并现 场核查。
暖通专业设计竣工图、环评报告、检测报告,施工记录和现场照片,并
相对国标2014年版第11.2.10条,本条增加应用集成和协同设计、建造单位 或者使用单位提前介入设计工作的得分条款。 建筑信息模型(BIM)是建筑业信息化的重要支撑技术。BIM是在CAD技术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维模型信息集成技术。BIM是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 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能使设计人员和工程人员能够对各种建筑信息做出正确 的应对,实现数据共享并协同工作。BIM技术支持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的信息管 理和利用。在建筑工程建设的各阶段支持基于BIM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可以极 大地提升建筑工程信息化整体水平,工程建设各阶段、各专业之间的协作配合可 以在更高层次上充分利用各自资源,有效地避免由于数据不通畅带来的重复性劳 动,大大提高整个工程的质量和效率,并显著降低成本。 本条第2款协同设计是指通过建筑、结构、设备、装修等专业协同配合,并 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完成的满足建筑设计、构件生产、安装施工、建筑装修要求 的一体化设计。 本条第3款参照美国LEEDv4标准将“整合的项目设计和计划”作为绿色建 筑认证的先决条件之一,目的是在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的所有方面绿色策略进 行优化整合,并综合所有参与者的专业知识。国内部分综合型大型项目如酒店类 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就有酒店管理公司提前介入建筑设计过程,确保项目的设计和 建设满足后期的运营管理要求。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预评价查阅规划设计阶段BIM技术应用报告、集 成协同设计说明,相关证明材料(如会议记录等);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查阅规 划设计阶段、施工建造、运营维护阶段的BIM技术应用报告,集成协同设计说 明,相关证明材料(如会议记录等),并现场核查。 11.2.17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设计预评价、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 相对国标2014年版,本条将分值调整为3分,并增加运行阶段建筑碳排放 核查和交易的得分途径。 国内有北意和上海源 加业竞瑞交
相对国标2014年版,本条将分值调整为3分,并增加运行阶段建筑碳排放 核查和交易的得分途径。 国内只有北京和上海将部分公共建筑纳入碳排放交易试点范围,如北京碳交 易市场纳入的高校、商业办公、医院、商场、酒店等服务企业和上海碳交易市场 纳入的商业、宾馆、金融等非工业行业。
《深圳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262号])明 确“大型公共建筑和建筑面积达到一万平方米以上的国家机关办公建筑的业主” 为碳排放单位,实行碳排放配额管理。2013年以来深圳市已对656栋公共建筑进 行了碳核查工作,由于碳交易在我国属于全新事物,而建筑碳交易更是极具创新 且有难度,目前还未有真正开展建筑碳交易工作。 但是建立与建筑碳排放特性相匹配的碳交易机制,是以市场化手段推动建筑 节能减排的新路径。同时也可以发挥建筑碳交易市场载体作用,实现建筑碳排放 的价值化和资源要素的再配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及改变公众的行为模式。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预评价查阅设计阶段的碳排放计算分析报告,以及 相应措施;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查阅设计阶段的碳排放计算分析报告,运行阶段 的碳审计报告,以及相应措施的运行情况,并现场核查。
为碳排放单位,实行碳排放配额管理。2013年以来深圳市已对656栋公共建筑进 行了碳核查工作,由于碳交易在我国属于全新事物,而建筑碳交易更是极具创新 且有难度,目前还未有真正开展建筑碳交易工作。 但是建立与建筑碳排放特性相匹配的碳交易机制,是以市场化手段推动建筑 节能减排的新路径。同时也可以发挥建筑碳交易市场载体作用,实现建筑碳排放 的价值化和资源要素的再配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及改变公众的行为模式。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预评价查阅设计阶段的碳排放计算分析报告,以及 相应措施;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查阅设计阶段的碳排放计算分析报告,运行阶段 的碳审计报告,以及相应措施的运行情况,并现场核查。 11.2.18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设计预评价、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 本条为此次修订新增条文。鼓励进行室内装修污染的过程质量管理模式,重 点在室内装修设计阶段进行预测评估和运行阶段的环境监测管理。 在建筑装饰装修设计阶段,要求利用软件模拟计算手段和检测手段预测施工 完成后、建筑使用前后过程中室内空气质量水平及变化趋势,以保证室内装饰装 修工程完成后室内环境质量符合相关要求。 建筑性能和室内空气质量是高度可变的,为了保持理想的室内空气质量指标 须不断收集测试数据,建筑管理方和控制系统根据测试的结果即时进行调试或调 整。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预评价查阅室内污染物浓度预测评估报告、监测系 统设计文件;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查阅室内污染物浓度监测系统运行记录和监测 数据报表并现场核查。
本条为此次修订新增条文。鼓励进行室内装修污染的过程质量管理模式,重 点在室内装修设计阶段进行预测评估和运行阶段的环境监测管理。 在建筑装饰装修设计阶段,要求利用软件模拟计算手段和检测手段预测施工 完成后、建筑使用前后过程中室内空气质量水平及变化趋势,以保证室内装饰装 修工程完成后室内环境质量符合相关要求。 建筑性能和室内空气质量是高度可变的SJG 87-2021 大直径灌注桩静载试验标准.pdf,为了保持理想的室内空气质量指标 须不断收集测试数据,建筑管理方和控制系统根据测试的结果即时进行调试或调 整。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预评价查阅室内污染物浓度预测评估报告、监测系 统设计文件;建成评价和运行评价查阅室内污染物浓度监测系统运行记录和监测 数据报表并现场核查。
本条主要是对前面未提及的其他技术和管理创新予以鼓励。对于不在前面绿 色建筑评价指标范围内,但在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节能、节材、节水、节 地、减少环境污染与智能化系统建设等方面实现良好性能的项目进行引导,通过 各类项目对创新项的追求以提高绿色建筑技术水平。当项目采取了创新的技术措 施,并提供了足够证据表明该技术措施可有效提高环境友好性,提高资源与能源 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或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时,可参与评审。项目的创新